金融信托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15:20: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信托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信托业

金融信托业法制建设论文

内容摘要:信托是金融业的重要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金融信托业的特点:灵活性和复杂性,指出信托法制建设必须要遵循这两个客观规律。认为通过对信托业分别划分监管范围,实施法制建设,符合信托业的两个基本规律,能促进信托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托业,法制建设,金融特点

信托业是金融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1979年,随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我国的信托业获得重生。但是,直到如今,已有20多年历史的我国信托业仍没有取得大的进展。本文认为,信托业没有获得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制方面的不健全是一种根本缺陷。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信托业发展特点的分析,探讨我国金融信托业的法制建设问题。

信托业的灵活性特点及其影响

信托业与法律的关系既互相排斥又密不可分,这种关系反映了信托业的灵活特性。并且,这种复杂的关系在信托业起源时即已注定了。

信托起源于西欧的“尤斯”制,它与西欧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尤斯制的含义是由土地占有人(委托人)将土地交给受托人代为掌管,受托人将土地上的收益交给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受益人享有对土地收益的权利。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对所有权的暂时分割,委托人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和受益权。通过尤斯制,土地占有人实现了土地的自由转移,受托人将土地收益交给委托人或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如教会。这样既规避了法律的转让限制,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查看全文

金融信托业特点试析论文

内容摘要:信托是金融业的重要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金融信托业的特点:灵活性和复杂性,指出信托法制建设必须要遵循这两个客观规律。认为通过对信托业分别划分监管范围,实施法制建设,符合信托业的两个基本规律,能促进信托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托业法制建设金融特点

信托业是金融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1979年,随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我国的信托业获得重生。但是,直到如今,已有20多年历史的我国信托业仍没有取得大的进展。本文认为,信托业没有获得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制方面的不健全是一种根本缺陷。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信托业发展特点的分析,探讨我国金融信托业的法制建设问题。

信托业的灵活性特点及其影响

信托业与法律的关系既互相排斥又密不可分,这种关系反映了信托业的灵活特性。并且,这种复杂的关系在信托业起源时即已注定了。

信托起源于西欧的“尤斯”制,它与西欧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尤斯制的含义是由土地占有人(委托人)将土地交给受托人代为掌管,受托人将土地上的收益交给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受益人享有对土地收益的权利。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对所有权的暂时分割,委托人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和受益权。通过尤斯制,土地占有人实现了土地的自由转移,受托人将土地收益交给委托人或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如教会。这样既规避了法律的转让限制,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查看全文

金融信托业特点试析论文

内容摘要:信托是金融业的重要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金融信托业的特点:灵活性和复杂性,指出信托法制建设必须要遵循这两个客观规律。认为通过对信托业分别划分监管范围,实施法制建设,符合信托业的两个基本规律,能促进信托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托业法制建设金融特点

信托业是金融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1979年,随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我国的信托业获得重生。但是,直到如今,已有20多年历史的我国信托业仍没有取得大的进展。本文认为,信托业没有获得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制方面的不健全是一种根本缺陷。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信托业发展特点的分析,探讨我国金融信托业的法制建设问题。

信托业的灵活性特点及其影响

信托业与法律的关系既互相排斥又密不可分,这种关系反映了信托业的灵活特性。并且,这种复杂的关系在信托业起源时即已注定了。

信托起源于西欧的“尤斯”制,它与西欧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尤斯制的含义是由土地占有人(委托人)将土地交给受托人代为掌管,受托人将土地上的收益交给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受益人享有对土地收益的权利。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对所有权的暂时分割,委托人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和受益权。通过尤斯制,土地占有人实现了土地的自由转移,受托人将土地收益交给委托人或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如教会。这样既规避了法律的转让限制,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查看全文

信托业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从1979年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成立到现在,中国信托业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整顿与改革。信托业,作为一项特殊的金融行业,在中国并不完善。面对来自于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和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环境,信托业的发展道路颇为艰难。如何定位信托业并解决其实际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信托从业人员和监管部门的最大问题。本文从信托业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开始,研究信托业的发展现状,从内、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指出中国信托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针对目前我国信托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信托业;发展;创新;市场定位

1信托业的起源及现代信托业的定义和特点

世界上最早的信托业起源于十二世纪的英国,它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成熟壮大的。作为一种投资事业,信托来源于英国的尤斯制度。19世纪60年代,英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信托投资方式,其特点是采取契约型的投资信托管理方式,委托财产涉及土地、物品和货币等。从这以后,信托便以一种营利性事业在欧美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兴起,并不断壮大成熟。现代信托是指资产所有者出于对信托投资公司的信任而委托其进行资产经营与管理,以达到获利目的的经济行为。资产所有者称为受托人,进行资产管理的信托公司称为委托人,获得资产收益的一方称为受益人。如今,信托业与银行、保险、证券共同构成了国家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现代信托业基本具备两大特点:灵活性和复杂性。

2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2.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现状。我国最早的信托业产生于20世纪初,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十分缓慢。1982年,国务院了改造国内信托业务和加强更新改造资金管理的通知对信托业进行了第一次整顿。1985年,国务院又了商业银行停止办理一切信托业的通知,全面清查信托业务。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对信托业进行第三次整顿清查。1995年,国务院又了通知,商业银行与所属信托投资公司完全脱钩。1999年,财政部开始对信托公司进行资产评估,只保留管理严格,规模较大的信托公司,其余的进行改组撤并。直到2001年末,《信托法》以及随后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才使信托业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2.2信托业发展现状。如今,中国金融市场已全面对外开放,信托公司在应对宏观调控的同时,开始全力推进银信、信保、信证、信信的合作,寻求强强联合,探索相互合作共赢的资本运作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总体来看,2017—2018年信托行业依然延续较高增长态势,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其中,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6.2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9.7%;固有总资产规模6578亿元,较上年增长17.8%;固有净资产突破5000亿元,达到了5240亿元,较上年增长16.9%;行业(合并报表)净利润突破700亿元,增长6.5%,且全行业盈利,没有一家公司出现亏损。但机遇背后的挑战是巨大的。近些年来,银行在经过改制与上市之后已经大大提升了自身的财务状况并化解了积聚多年的风险。证券业也通过资产证券化、企业年金管理等为本行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保险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也为行业的开放做好了准备。而基金管理公司也早已通过合资与外资金融机构充分融合。相对而言,信托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几乎所有的内外资机构都把争夺理财市场作为抢滩市场的主要策略,这对于把理财业务作为重点发展业务的信托业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挤压态势。原本就疲于应付国内其他金融行业竞争的信托业,现在又多了强有力的外资竞争者。

查看全文

新时期信托业发展的现状与举措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信托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国的信托业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信托业自出生之日起就先天不足,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历了五次大的清理整顿。首先,在开始之时,我国信托业本身的制度引入是为了满足国内融资的需要,因此在很长的时间内,信托业着重发展的是信托贷款业务,其他业务相对薄弱,导致了核心业务发展的长期停滞,盈利模式狭窄。其次,虽然信托业务广泛,但它在金融领域中竞争能力不强,基本在每一个业务范围内都有个专业的公司跟它竞争。最后,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信托业做出了限制,人们对其的认识都不全面,而又不能进行宣传,让人了解信托业务。我国信托业的资产总额在1988年到1995年短短的7年间由700亿上升到4572亿。而在2005年是我国信托业也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年,我国的信托产品和规模都得到长足的提高,而且结构也越来越多元化。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在2005年信托市场的一共有信托资金402.88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82.5%。其资金投向在金融证劵、房地产及工业、医疗企业贷款最多,分别占34%、27%和24%。

[1]我国信托业一直持续着高速发展,虽然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多好处,但由于我国本身信托存在着缺陷,也带来了许多在信托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我国信托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都会造成了阻碍,并且这些问题也受到国家和信托行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我国信托业在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解决我国信托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阻碍具有重大的促进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探讨我国信托业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都是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先将信托业的问题分为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再对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进行归纳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如人才缺乏、信托法律落后、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等,再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简要研究推动信托业发展的方法及完善信托的相关法律法规。

1.3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查看全文

信托业监管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

摘要:为了保护委托人及受益人的利益,有必要建立健全信托业监管体系。日本及我国台湾信托业较为发达,与其完善的监管体系有很大关系,在监管机构、信托业监管、信托机构监管、信托业务监管等方面有很多有益经验值得借鉴。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推动信托公司加快回归本源,促进信托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托业;监管制度;启示

信托业良好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建设,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地区),更需要通过建设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促进信托业良好发展。日本和我国台湾信托业发展相对成熟,不仅实现了信托业的稳健发展,而且进行了大量创新,这与其完善的监管制度密不可分。我国信托业正值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借鉴日本和台湾地区的监管制度经验,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信托业健康发展。

一、日本信托业监管体系分析

20世纪初,日本开始学习美国,引进信托制度。虽然历经整顿,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信托时代到来,信托制度应用广度和深度达到较高水平,日本成为大陆法系国家发展信托业最为成功的国家。根据日本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3月末,日本信托资产规模为1201.9万亿日元,资产运用型信托规模为123.5万亿日元,占比为10%;资产管理型信托规模为953.7万亿日元,占比为79%;资产流动化型信托规模为80.5万亿日元,占比为7%。(一)监管机构分析。日本实施高度集中的金融监管,主要由金融厅负责对信托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日本监管部门将信托定位于长期融资机构,以使其与其他银行金融机构区别。日本高度重视信托业的稳定发展,二十世纪初,信托业法,规范行业发展;到二十世纪中期,伴随外部形势的恶化,监管部门学习美国经验,将信托公司转变为信托银行,由其专营信托业务。此后,监管部门通过完善信托业监管制度以及将信托制度创新地应用于财富传承、养老、权益保护等方面,对日本信托时代的到来发挥了积极意义。二十世纪末,日本加快金融业开放步伐,允许其他金融机构兼营信托业务,创设不同类型的信托经营机构,丰富了信托业的参与机构和生态系统,增强行业发展活力。日本信托业协会作为信托业的自律组织,1926年1月成立,现有会员及准会员单位71家,其中会员机构4家,主要是最早信托公司转型为信托银行的4家机构;准会员机构67家,主要是后续获准兼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信托公司。日本信托业协会主要职能包括信托数据、信托调查研究及资料收集、信托业务及信托事务改善的调查企划、振兴信托研究的组织、信托文化宣传、信托投资者保护、投诉及纠纷处理。(二)信托行业监管分析。日本信托行业最为关键的两部法律制度是《信托法》和《信托业法》,在1922年先后实施,有效规范了信托业的运行发展。2004年,日本政府根据现实需求进一步修改了两部法律。《信托法》主要用于规范信托关系,2004年修改后,该法增加了新的信托业务,增加了信托合并、分割等制度规范,提升了信托关系弹性。《信托业法》也跟随《信托法》修订,主要是扩大了信托经营机构的范围。日本《信托业法》定义信托业为经营信托受托服务的行业,主要内容包括信托机构的设立、变更、业务范围、业务开展、信托契约店申请登记、信托受益权销售店申请登记、监管现场检查、破产、纠纷解决等事项。为了有效落实《信托业法》,日本相继颁布了《信托业法施行规则》《信托业法施行令》,进一步明确了《信托业法》相关的具体要求。除了《信托业法》及其配套法律,日本还制定了金融机构兼营信托业务等相关法律、金融机构兼营信托业务等相关法律施行令、金融机构兼营信托业务等相关法律施行规则,主要是解决金融机构兼营信托业务的监管规范。该法最早颁布主要是促进二战时期银行兼并弱小信托公司,不过实施时间较短。二战后,为了促进日本信托业的发展,借鉴美国经验,将信托公司转变为信托银行,根据兼营法开始兼营信托业务,达到了促进信托公司转型的目的。二十世纪末,为了满足信托业的发展以及促进金融业竞争力提升,日本政府开始允许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直接兼营信托业务,或者以设立子公司的形式经营信托业务。根据日本《信托业法》及《金融机构兼营法》等法律制度,日本经营信托业务的机构包括14家信托银行、37家兼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9家一般信托公司、16家管理型公司、327家信托契约店、近千家信托受益权销售店等形式,而且外国信托机构也可以申请设立不同功能的信托机构,实现了信托业的对外开放。(三)信托经营机构监管分析。日本金融厅制定了各类信托经营机构的监管方针以及信托业务检查手册,明确了监管理念是基于保护委托人及受益人利益为出发点,确保信托经营机构稳健运行,及早发现问题,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业务暂停、撤销牌照等举措,达到业务改善的目的。日本金融厅制定了信托经营机构监督综合方针,该方针主要考虑了一般信托公司、管理型信托公司、金融机构兼营信托业务、信托契约店的不同经营特点,从申请准入、业务经营、问题整改、纠纷处置、行政处罚等方面确定了监管要点和要求。以一般信托公司为例,该方针特别提出在其准入时需要重点审查的方面;在其正式运营后,金融厅要确保其信托业务运营符合《信托法》《信托业法》,受托后的信托财产管理、运用的适当性,同时根据不同规模信托公司,其上述检点会有所差异;确保信托公司履行了忠实义务、注意义务,主要关注是否审查了信托目的的合法性、信托财产的合规性以及信托财产价值评估的正当性;在信托业务运营过程中,检点在于投资者信息恰当的管理、负面信息的处置机制和流程适当性、与信托契约店合作时进行了事前审查,进行了恰当的反洗钱工作,有效解决了投诉纠纷。日本金融厅在对信托公司做出行政处分时,主要考虑违规行为对公共利益侵害程度、有无故意性、受害者受害程度等因素。日本金融厅制定了信托业务检查手册,涉及信托业务的各个环节以及需要关注的问题,作为监管和检查信托经营机构的重要依据,也成为信托经营机构规范经营的重要参考。信托经营机构可以进一步定制更为详细的管理制度,但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基于自我责任原则,有效把控各类风险,实现信托业务的恰当、稳健运行。信托业务检查手册将信托业务划分为信托营销、受托审查、信托财产管理、信托财产运用等环节,针对不同环节制定了详细的检查要点。在信托营销环节,金融厅侧重于检查信托营销的整体政策、内部管理、部门职责等方面;在受托审查环节,信托经营机构要从保护委托人和受益人角度出发,确保能够执行受托责任,新产品推销前应经过充分的内部审查;在信托财产管理环节,重点要求信托经营机构进行分别管理,已按照委托人或者委托人委任的第三方指示正确地处理了信托业务;在信托财产运用环节,要求信托经营机构实现了有效的分散投资、流动性管理,以高度专业性实现了信托财产的最佳运用管理,有效应对利益冲突问题。(四)信托业务监管分析日本信托业务较为发达,种类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贷款信托、年金信托、投资信托、土地信托、家族信托等。日本针对重要信托业务都制定了较为健全的法律规范,这有利于促进信托业务的规范发展。贷款信托方面,1952年日本制定了《贷款信托法》,信托资金主要运用方式为贷款或者票据贴现,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等日本重点建设领域,信托期限不低于2年,与一般银行短期贷款业务相区别;可设置保本条款约定,贷款信托的广告和合同需要经过监管部门审批。由于贷款信托与银行存款类似,因此其适用于银行存款的相关监管要求。证券投资信托方面,1951年日本《证券投资信托法》生效后,公募发行的证券投资信托正式落地;后续,日本又对证券投资信托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举措包括允许私募发行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引入证券投资公司、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销售投资信托、强化信息披露、进行外部审计等。21世纪初,日本出台《金融商品交易法》,进一步加强了投资信托的规范和管理。资产证券化方面,1998年日本制定了《资产证券化法》,允许通过特定目的信托或者特定目的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其中,通过特定目的信托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由信托公司等信托经营机构参与发行,而且需要先向内阁总理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资产证券化计划、合同文本等。除了具体信托业务法律法规外,日本政府对于信托的会计、税收等信托业务配套制度也都有较为明确的安排。为了避免重复征税,日本规定委托人向受托人的财产转移过程不需要缴所得税;在信托财产登记方面,日本不动产登记法律中明确了信托登记的内容,委托人在向受托人转移不动产时,需要进行转移登记和信托登记,解决信托财产转移公示的问题,可以有效对抗第三方。

二、我国台湾信托业监管体系分析

查看全文

国内信托生存和发展

一、我国信托业的现状

2001年《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使中国信托业基本步入了规范运行的轨道。并将信托业定位于具有财产管理功能的中长期金融机构。截止2003年年底,共有59家信托投资公司完成了由“高度银行化的混合经营模式”向“专业化受托理财金融机构”转换为核心的清理整顿和重新注册登记工作,全行业共盈利15.5亿元。盈利企业比例高达92.53%。2004年信托公司的营业总收入45.7亿元。以上这些数据本将预示着信托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但2004年,个别信托公司的违规、陡然而至的德隆事件,使得“由乱而治”的中国信托业再度成为市场置疑的焦点。信托业到底能不能在我国得到持续发展?信托业的定位是否存在偏差?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信托存在的必要性。从国际经验和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信托业作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之一,在金融市场中已显现出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信托业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入世后,信托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日趋显露,信托业的展业空间得以巨大拓展。同时,中国连续十几年创造经济增长率7%以上的奇迹,全社会对长期建设资金的需求非常强烈。居民个人的货币拥有量及金融性财产快速增长,社会保障资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住房公积金、各类公益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急待外部财产的管理安排,这些均要求迅速建立一个成熟的信托市场体系。

(二)信托业有区别于其它行业的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托来源和信托投放的领域十分广泛。《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信托公司可以开展10项业务,其中主要业务有:资金信托、财产信托、投资基金、投资银行、信用证和资信调查;经营方式上有对外投资、贷款、出租、出售、同业拆放、融资租赁等;投资范围上可以是证券也可以是实业。投资领域的多元化使其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金融资产运作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第二,信托设计的灵活性为信托资产管理提供了巨大的运作空间。信托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喜好和特性,度身定做非标准产品,通过专家理财最大限度地满足委托人的要求。这种投资方式和产品的灵活性是券商和基金公司所缺乏的。第三,信托制度可以发挥“破产隔离”的作用。《信托法》中规定信托行为具有“信托收益权对抗所有权”。这一信托制度特有的法律效力,形成信托制度的债务隔离机制和破产风险隔离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信托财产的安全,从而保障了受益人的利益。

二、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瓶颈

查看全文

寿险信托业务

1寿险信托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所谓寿险信托,是被保险人作为委托人,将人寿保险金债权作为信托财产,在信托公司设立信托,在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金给付时,由信托公司根据保单向保险公司申请保险金,交付给受益人或领取保险金后继续留存在信托帐户中加以管理运用,以达到保险金保值增值的目的[1].

寿险信托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7年武汉第一家本国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汉口设立分行,主要业务除存款、放款、汇兑外,还有信托等附属业务。其中就包括人寿保险信托。1921年以后保险信托开始被中国社会所接受,尽管史料中记载到1936年中国广州的部分金融机构还有保险信托业务,但那时的中国信托业已经走上了畸形的发展道路,使得保险信托最终夭折。解放后,新中国的保险事业在建国初期曾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到1958年出现,使得几乎所有的保险产品被迫取消,保险信托就此在大陆消失。2001年以来中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及《信托投资公司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相继出台,标志着中国信托业历经五次整顿后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几年,一些信托投资公司不负厚望,在传统信托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创新型的信托产品,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相关联的寿险信托却未受到重视。据调查,现阶段资本市场上,除已经进入大陆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拥有保险信托产品外,国内信托机构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在发展战略上考虑到了保险信托。所以时至今日,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寿险信托业务仍未推出。

2现阶段中国开展寿险信托的必要性

(1)开展寿险信托是保险业同信托业互动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寿险信托业务的推出将丰富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保险资金可以通过对保险金设立信托的方式进行保值和增值。这种安排可以使得寿险信托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受益人对保险金进行有效管理,还可能衍生出更多的保险产品增值服务,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益。

从信托投资公司的角度来看,寿险业的迅猛发展为寿险信托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业务来源。尤其是在老龄化日益突出的中国,市场对老年阶层的保障和遗产的法律属性等的重视程度将逐渐增加,随着相关税制的建立和完善,人寿保险信托作为一种良好的投资理财方式肯定会获得很大的发展。

查看全文

寿险信托业务可行性分析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开展寿险信托的必要性,借鉴国外寿险信托的发展经验,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探讨了中国现阶段开展寿险信托的可行性,认为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日趋完善,内部条件包括委托人、信托财产和受托人已初步具备,并指出实践运作寿险信托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对中国寿险信托的发展前景作理性的前瞻。

关键词:寿险信托;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寿险信托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所谓寿险信托,是被保险人作为委托人,将人寿保险金债权作为信托财产,在信托公司设立信托,在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金给付时,由信托公司根据保单向保险公司申请保险金,交付给受益人或领取保险金后继续留存在信托帐户中加以管理运用,以达到保险金保值增值的目的[1].

寿险信托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7年武汉第一家本国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汉口设立分行,主要业务除存款、放款、汇兑外,还有信托等附属业务。其中就包括人寿保险信托。1921年以后保险信托开始被中国社会所接受,尽管史料中记载到1936年中国广州的部分金融机构还有保险信托业务,但那时的中国信托业已经走上了畸形的发展道路,使得保险信托最终夭折。解放后,新中国的保险事业在建国初期曾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到1958年出现,使得几乎所有的保险产品被迫取消,保险信托就此在大陆消失。2001年以来中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及《信托投资公司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相继出台,标志着中国信托业历经五次整顿后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几年,一些信托投资公司不负厚望,在传统信托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创新型的信托产品,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相关联的寿险信托却未受到重视。据调查,现阶段资本市场上,除已经进入大陆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拥有保险信托产品外,国内信托机构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在发展战略上考虑到了保险信托。所以时至今日,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寿险信托业务仍未推出。

2现阶段中国开展寿险信托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信托业发展对策论文

2007年,《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出台,揭开了信托业变革的序幕。新办法对信托公司自有资金的投资范围、信托业务的发展方向、信托资金的管理模式等涉及信托业发展、定位的核心问题做出了新的规定,传达了监管当局对信托公司今后发展方向的设想和要求。新办法将信托公司定位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专业化机构,要求信托公司面向高端客户开展理财业务,要求信托公司将主要资金管理模式由贷款和证券市场投资逐步向股权投资、企业年金管理、资产证券化、PE等领域拓展,逐步形成信托公司独特的盈利模式。摘要:2007年初,中国银监会修订颁布了《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新的法规。新法规实施一年以来,信托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各项主要营业指标均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文章试从信托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揭示信托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托业;发展;隐忧

2007年,在信托新政的指引下,一半以上的信托公司完成了金融许可证的换领工作,开始按照新办法办理业务。同时,信托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总额、行业利润都创出历史新高。有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54家信托公司共实现盈利137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盈利2.48亿元,同比增长超两倍,一半以上信托公司净利润过亿元。截至2007年底,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近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64倍。信托业在2007年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信托业的改革似乎出人意料地顺利。

信托业的蓬勃发展令人欣喜,但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信托业超常规发展与诸多客观因素不无关系,信托公司的长远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蓬勃发展下还暗藏着诸多隐忧。

一、利润得益于资本市场,“137亿”并非真实水平

信托业盈利猛增,其中相当部分得益于资本市场的高歌猛进。2007年,上证指数2728点开盘,年末以5261点收盘,全年上升92.85%。信托公司在自营业务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还把信托业务的主攻方向定位为资本市场。据统计,2007年信托公司发行的集合信托计划近七成投资于证券市场,信托计划的手续费收入和超额投资收益分成使信托公司挣得盆盈钵满。另外,部分信托公司持有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份,资本市场的高速增长也使这些信托公司获得了高额分红回报。2007年是资本市场在低迷数年之后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如果按照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计算,信托公司的利润水平将大打折扣。2008年初以来,国内股市持续低迷,信托产品的投资业绩也大幅回落,部分信托公司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由于资本市场市值不停“缩水”,多数投资于证券市场的阳光私募信托理财产品已出现大幅亏损,下半年如果市场不出现反转行情,信托公司来源于证券信托的手续费收入必将大幅减少,信托公司的证券业务将很难维持去年的高额利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