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形势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15:13: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形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形势

金融形势判断及策略

我国当前的经济中充斥着大量的如房地产泡沫等各种泡沫经济的成分,加之受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情况,引导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崩溃。

一、中国面临房价下跌、贷款质量恶化等风险

1.中国金融体系面临多重风险中国的金融体系由于市场、机构、跨境之间的交互关系日益加大正变得越来越复杂,非正式的信贷市场、集团结构和表外活动也与日俱增。当前的增长模式、相对僵硬的宏观政策框架,加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信贷配置上扮演的角色,都导致或有负债的不断累积。中国的金融部门目前面临的风险包括信贷快速扩张导致的贷款质量恶化、影子银行和表外敞口导致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增加、房地产价格下滑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风险。中国房地产价格急剧上升,加上银行对房地产的大量贷款,加大了房地产价格回调对中国银行业的负面影响。房地产相关贷款占中国银行体系贷款总额约20%,相比香港特别行政区或者美国而言较低。然而,间接敞口却更高。中国的贷款条款很大程度上依赖抵押品。在五大行中,有30%~45%的贷款是由抵押品担保支持的,而这些抵押品主要就是房地产。因此,房地产价格回调将降低抵押品价值,因而在借款人违约的情况下削弱贷款回收价值。房地产的上下游产业(如建筑、水泥、钢铁)也面临风险。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房价回调导致的经济减速可能会对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和补贴来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还贷现金流有限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表现。2010年,29%的地方政府收入来自于出售土地使用权。

2.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多重风险互动或导致严重影响根据IMF和中国政府共同对全国最大的17家商业银行(覆盖了截至2010年底83%的商业银行体系资产,或66%的银行体系资产)进行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商业银行能够承受单独的风险冲击。但如果其中几项风险同时发生,银行体系就可能会遭到严重影响。

二、银行变相推高利率,企业“生财术”日益严重

1.表内贷款表外化次贷危机发生后,由于我国政府为保增长而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使得银行信贷与之相伴而过度扩张,为防止流动性泛滥,2009年下半年开始,政府逐渐加大了对房地产等行业的宏观调控,收缩流动性。2011年开始,人民银行对银行信贷进行数量、价格的严格管制后,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方式与工具,把表内业务移到表外,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信用扩张仍然是其核心目标。现在,表外业务已占银行贷款额的25%~60%,而借款人大多数房地产商,利率在20%~25%之间甚至更高。在信贷严控政策下,房地产商对资金的依赖推高了利率,并导致大量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

查看全文

经济金融形势认识与思考

[摘要]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加之,金融行业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但是现阶段,受到经济市场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遇到了阻碍。基于此,文章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进行认识及思考,以期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经济金融;认识;思考

在不断改变的时代下,我国经济金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渐渐地从低谷的经济环境中走出来,不仅拉动了我国的内需,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地提升。但是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通货膨胀等多个问题,因此研究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十分必要。

1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现状

1.1从企业发展上看。在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建设速度加快,众多企业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尤其是中小型的企业,其利用自身优势与我国经济战略相关联,满足了时代的发展需求。但是实际上,中小型企业还是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发展不顺。比如:中小型企业会受到自身性质的影响,在筹集资金、生产运营以及项目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限制,如果有问题发生,那么会直接影响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运作,甚至企业会倒闭,从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1.2从住房贷款上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农村青年都纷纷到城市中定居,使得城市人口数目逐渐增多。[1]加之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这使得住房贷款的支付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与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从而我国总房贷用款数目增加。在此背景下,银行降低了资金回笼效率,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1.3从人均消费上看。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受到经济建设的影响,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正在逐渐上升。虽然我国政府在实际发展中进行经济政策上的调控,像是单边经济政策、加强可控物件管理等,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民币开始出现贬值,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市场较为混乱,这使得完善改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不能将市场主导进行统一,我国金融行业受到了影响。

2经济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

查看全文

小议全球金融形势及未来趋势

摘要:2007年8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逐渐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由次贷危机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挑战

自从加入WTO以后,中国已经深深的卷入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经济的动荡对中国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今年以来美国的华尔街金融地震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骚动和不安。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笼罩了纽约上空,曾经熟知的全球顶级投行和金融机构一个个倒下。这件事情是从2007年开始出现的,通常叫“次贷危机”。最早发现是在2007年一季度,最早爆发大概是在2007年的8月份,到现在已经持续14个月了。

最近美国总统发表演讲,说美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破天荒要求所有的两党到白宫开会讨论商量对策,而且要提供一个紧急计划来抢救美国的金融市场。从一个小小的“次贷危机”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其过程在过去似乎不为人们所注意,大家认为这只是金融机构之间的事。如今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金融风暴,而且可能是灾难性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次贷危机”究竟是如何演变的。首先是从次债开始的。次债是区别于正债的,是从房产债开始的。正债怎么理解?比如大家去买房子,大部分人要去银行贷款,银行会提出三个条件:抵押、首付和收入能力。一旦这三个条件都满足以后,银行会发出贷款。这笔贷款的期限一般都是二三十年,是很长期的,但是银行不可能等到二三十年后才收回来这些钱,因为如果这样的话,银行的流动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银行就会把房贷进行打包出卖,这就是按揭贷款证券化。从银行来讲,它把按揭贷款打包,然后变成债券,然后投资者进行投资,使得银行获得现金,银行再给个人发放贷款:对这个投资者来说,由于银行贷款是要还款的,是要有利息的,利息就变成了这个债券的主要收入。那么,尽管是银行发放贷款,但它的收益权是归债券的持有者所有的。

次债跟正债的唯一差别就是信用相对比较低,不考虑贷款者的收入能力。2001年以后美国的高科技泡沫破灭了。按理说,美国经济应该转入一个衰退。但是美国经济没有怎么衰退,就是靠这个一一不顾信用发放贷款,满足并鼓励买房子,通过买房子来刺激金融的发展。结果就是次贷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毕竟次贷是有违约风险的,于是金融机构把它再拆开,一部分变成了期权,跟CDO方向是相反的,它就变成了CDS。CDS再衍生,它会指数化,然后做指数的期权。

查看全文

县金融形势分析专题会发言

同志们各位领导。

县人行在这里召开金融形势分析座谈会,今天。主要目的分析2009年金融工作形势,确定2010年金融工作思路,刚才各金融部门都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全县经济坚持平稳增长,政银协作不时加强。

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2009年。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精神,团结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坚持平稳增长。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3.3亿元,同比增长4.7%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3亿元,下降7.9%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2.09亿元,增长26.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增长50.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49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43元,增长20%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名列西部百强县第79位,较2008年上升两位。可以说,过去的一年在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全县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驻县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的结果。此,代表县政府对临时以来关心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金融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向全县金融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二、推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力发展金融业,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投融资水平、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社会繁荣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济金融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指导全县金融工作。

查看全文

小议经济金融形势预测及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美国经济已开始复苏,欧元区和日本正走出衰退的泥沼,表明世界经济正步入缓慢增长的后危机时代。中国最新出现的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出口未来难成经济增长的引擎,元气恢复的外资银行加快拓展中国市场,中资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美国经济将保持缓慢复苏。美国经济先行指标PMI(经理人采购指数)今年3月份达到了59.60,已连续8个月超过50这一指数经济收缩与扩张的分水岭,这预示着美国经济将持续复苏。另外,美国3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18万人,表明美国失业率开始下降,这也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但是,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非农失业人数累计高达800万人,失业率创下近30年来新高(3月份仍高达9.7%),即使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保持目前增长势头,失业率要恢复到危机前的自然失业率4.6%的水平,大概需要两年时间,因此,美国经济短期内不可能出现快速增长。另外,美国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房贷断供率屡创新高,银行不良率仍在上升,今年银行破产数量已高达50家,信贷市场流动性并不充足。尽管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率达到5.6%,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增长率将回落至3%左右。

欧元区经济将走出衰退实现低速增长。欧元区经理人采购指数(PMI)已连续6个月超过50,且保持升势,预示着欧元区经济将由收缩转入扩张,预计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率转正。由于欧元区国家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国政府间财政状况差异较大,缺乏统一、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方案,各国救市政策的力度都不同程度受到《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赤字比例限制条款的约束,因此,欧元区经济复苏速度已落后于美国。欧元区的领头羊德国、法国经济已率先复苏,但高达10%的失业率成为欧元区复苏的最大障碍,预计今年欧元经济增长率为1%左右。

日本经济将走出衰退,实现小幅增长。尽管日本PMI指数已连续9个月超过50,但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率下滑仍超过4%,作为出口导向型国家,欧美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有利于日本经济复苏,但日本失业率仍在高位震荡,因此,预计今年第一季度日本GDP将实现小幅增长,增长率约在0.7%。

国际金融形势研判

查看全文

台湾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论文

最近台湾不少企业出现巨额跳票(即大量票据到期不获承兑或付款所引发的支付危机)等财务问题。甚至票券公司也相继陷入困境。连锁反应之下,台湾金融市场一片混乱,银行体系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挑战。台湾一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相对平静的氛围,成为当前众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岛内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台湾出现企业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台湾经济的增长率1998年估计要比1997年低1.4个百分点。由于新台币汇价及台湾股市比1997年7月初下跌近20%,海外市场萎缩,厂商在东南亚的投资失利,导致企业投资减少,民众消费意欲降低,岛内经济景气与1997年相比明显转差。在外贸方面,台湾1998年前10个月的出口总额为912亿美元,比1997年同期减少9%。台湾对亚洲的出口更出现了18.8%的负增长率,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也从1997年同期的50.6%下降至目前的45.2%。正是由于内外需求不振,1998年前8个月,岛内工厂倒闭家数已达3000多家,较1997年同期增加40%左右;其中,金属机械、民生工业、资讯电子业及化工行业分别关闭至少600家以上。台湾失业率在8月份曾超过3%,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据台湾学者估计,农历年关之前台湾还会出现企业倒闭的另一高峰,如果当局处理不当,最终可能会对经济体系构成更大威胁。

在经济前景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岛内企业经营困难明显增加,负债比率偏高者更容易出现跳票危机。当然,企业出现财务危机除了经济环境转差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这些原因大致有:

1、不少企业的负责人好大喜功,大肆举债,盲目扩张业务,导致企业财务杠杆放得太大。这一点与韩国的情况有些相似。只不过在台湾,如此不谨慎的企业规模较小、程度相对轻一些而已。岛内财务状况恶化的大企业,大都与过去扩张太快,运用财务杠杆以小博大,以及将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等行为有很大关系。以发生跳票危机的安锋集团、东隆五金、禾丰集团和新巨群为例,除去其他负债,其银行借贷总额均超过其资本的一倍以上,企业体质如同泡沫经济的缩影,被迫引爆只是迟早的事。

2、企业涉足股市太深,即使靠交叉持股和哄抬股价也很难抵御股市的持续性挫跌。90年代以来,台湾曾致力于抑制过热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成份得以大量消减。但是,企业大量举债与恶性炒股的活动依然存在。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投资法人及股友社还隐身幕后,大玩内线交易游戏(即本港所指的内幕交易),一些具有党政背景的企业也交叉持股,使联盟成员股票的股价被抬高至不合理的价位,最终加重了企业自身的债务负担和投资成本。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台湾股市已持续一年低迷不振,一些涉足股市太深的企业因遭受巨大损失而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之中,并通过企业原有的股权交叉关系及债务链产生骨牌效应,引致一系列的跳票事件。

查看全文

国际金融形势和中国金融新战略

后危机时代的特征

各国都在探寻新的金融监管模式全球危机以来,各国都意识到现有金融监管体制的不足,总的趋势是向统一监管发展,同时加强宏观金融稳定防止系统风险和强化微观金融监管降低机构破产风险。同时强化对全球资本流动和大型跨境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全球金融监管的协调和沟通,逐渐建立全球的金融监管平台。[2](2)全球金融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3]美国、欧洲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中遭到重创。就从银行业来看,在全球1000家最大的银行的总利润中,美国的银行的税前利润从2007年的1887亿美元下滑到‐911亿美元,欧洲的银行的税前利润从2007年3742亿美元下滑到‐161亿美元,只有亚洲的银行业仍然保持了1461亿美元税前利润成绩。由此看来,美国和欧洲金融市场的地位受到严重的冲击,全球都在重新定义金融市场结构,更关注亚洲。(3)碳金融、低碳经济搬上了国际舞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在解救全球危机的同时各国都在寻找下个引领全球经济走出困境的领头行业。从现有的情况看,世界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低碳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战略。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对全球产业及金融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及发展的新模式,并形成相应的新的游戏规则。(4)“战略伙伴关系”走向机制化,大国之间战略互动关系加强由于国际格局多极化深化发展,大国在国际格局中的位置进行重新调整,大国关系呈现多面性与复杂性。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已为大国关系的常态。近年来,大国之间在增加政治互信基础上,使“战略伙伴关系”逐步走向机制化。从新的视角共同应对我们人类今天面临的共同的挑战,包括改革国际金融秩序,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节约资源等等。

中国金融的新战略

就后危机时代而言,中国金融业发展提供一个非常独特的环境。而面对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化,从2008年底开始,我国政府在金融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密集行动,主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三个层面。第一,巴曙松(2007)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经历自由化、区域化与全球化三个发展阶段。货币自由化是指货币自由兑换以及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人民币区域化可以经历四条路径:通过边境贸易促进人民币区域化、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加强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利用中国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辐射作用。人民币全球化可以经过两条路径: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债券;二是加强人民币资产的对外直接投资。第二,区域货币合作或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施协调与合作,特别是联合实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楼继伟(2004)指出要从四个原则出发:一是以贸易投资合作在先,货币金融合作随后,或两者并行。相互促进;二是要广泛考虑区内各经济体的经济与金融利益,保护各参与方改革与合作的积极性,愿意付出相当的转换成本;三是,由易到难,从建立区域资金自救机制,逐步走向比较高级的货币合作形式。[1]第三,周小川指出,但凡以国别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均不能解决“特里芬难题”。从短期来看,他建议扩大SDR的发行和使用范围,以降低全球经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具体对SDR的措施包括:扩大SDR的定值货币篮子,将以人民币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纳入该货币篮子;积极推动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投资等中使用SDR计价,同时考虑用SDR来计算一国外汇储备的市场价值;通过推出以SDR计价的金融资产来提高SDR作为一种储蓄货币的吸引力等等。当面对着世界金融格局重新构建的时候,中国因为特殊的地位和不断壮大的金融实力而更多地受到世界的关注。总而言之,后危机时国际形势跌宕多姿,变幻莫测。世界各种力量粉墨登场,加紧角逐,纵横捭阖,分化组合。各国忙于本国经济尽快企稳回升,并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布局谋篇,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全球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而中国应以一种沉稳、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挑战,及时制定新的金融新战略,并且要准确地适应于当前的金融环境,这就必将为中国金融今后的发展提供绝佳、甚至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本文作者:程婷工作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查看全文

全球金融形势分析论文

最近美国总统发表演讲,说美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破天荒要求所有的两党到白宫开会讨论商量对策,而且要提供一个紧急计划来抢救美国的金融市场。从一个小小的“次贷危机”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其过程在过去似乎不为人们所注意,大家认为这只是金融机构之间的事。如今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金融风暴,而且可能是灾难性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次贷危机”究竟是如何演变的。首先是从次债开始的。次债是区别于正债的,是从房产债开始的。正债怎么理解?比如大家去买房子,大部分人要去银行贷款,银行会提出三个条件:抵押、首付和收入能力。一旦这三个条件都满足以后,银行会发出贷款。这笔贷款的期限一般都是二三十年,是很长期的,但是银行不可能等到二三十年后才收回来这些钱,因为如果这样的话,银行的流动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银行就会把房贷进行打包出卖,这就是按揭贷款证券化。从银行来讲,它把按揭贷款打包,然后变成债券,然后投资者进行投资,使得银行获得现金,银行再给个人发放贷款:对这个投资者来说,由于银行贷款是要还款的,是要有利息的,利息就变成了这个债券的主要收入。那么,尽管是银行发放贷款,但它的收益权是归债券的持有者所有的。

次债跟正债的唯一差别就是信用相对比较低,不考虑贷款者的收入能力。2001年以后美国的高科技泡沫破灭了。按理说,美国经济应该转入一个衰退。但是美国经济没有怎么衰退,就是靠这个一一不顾信用发放贷款,满足并鼓励买房子,通过买房子来刺激金融的发展。结果就是次贷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毕竟次贷是有违约风险的,于是金融机构把它再拆开,一部分变成了期权,跟CDO方向是相反的,它就变成了CDS。CDS再衍生,它会指数化,然后做指数的期权。

在这个过程中,次级贷款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衍生工具,一直扩散到整个国际市场。当房价上升的时候很多老百姓的生活都是靠贷款,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实际就是这样。比如说,我可能没有钱,但是银行给我贷款,我在长安街买了一套房子,价值100万。由于长安街的房子在过去几年中一直是升值的,那个房子升值到150万,然后到银行再作抵押,就又可以贷出款来。那就是说,我只要在长安街买一套房子,然后房子升值,那我的生活费就可以在贷款中得到,这个链条一下子就非常之长了。但是房价不可能永远是涨的,一旦要有回头,那我这马上就会出问题,因为我没有拿一分钱买房,我也没有支付能力,房价一跌银行资产就贬值了,就无法贷款。不能贷款我的生活就会出现问题,然后银行再逼债的时候我又没有钱,那银行就要把房子收回去。银行再去卖房子,巨额性存款就得产生。而它产生在去年的三月份,就是突然发现次级贷款的违约率在不断上升。次级贷款违约率上升意味着所有的投资者衍生工具收益不仅是往下走,而且可能会变负。这时候,当整个债券价格下跌,就意味着发生了局部的亏损。如果亏损,要么撑住,要么就是把东西卖出去,然后越卖就越低,越低就越亏。在2007年的八月份,两家对冲基金就垮台了。对冲基金是杠杆的作用,对冲基金通常支付5.10%,但是他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业务,也就是说它的杠杆倍数在20倍左右,这个也是比较正常的,通常竞争对手可以达到40倍,那么它是靠大量的市场融资来买这些债券的。债券就开始下跌了,下跌就得卖,卖就得亏,越卖越亏,最后倒闭,像2007年八月份就开始出现了。

这个时候,问题就开始波及到金融机构,之后会有一个资产减记过程。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有资产负债表,理论上来说,资产占50%、负债占50%的状态是最安全的,等于钱刚好完全还掉债。当然各个行业之间是不太一样,中国企业资产负债率相对是比较高的。银行是很特殊的机构,是完全靠杠杆的。《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要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换言之,做银行的只要有8%的钱,就可以做百分之百的业务。有8%的资本就可以吸收100%的存款,这个杠杆是12.5倍。当银行严重亏损的时候,它的资产负债表是不平的。调整资产负债表的不平,一般只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增加资本,然后来做平衡。我们可以看到金融机构从2007年开始,全部都在全球募集资金。第二个方式就是把它的债务和资产进行出让。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过程就是资产减记。由于美国的会计制度非常之严格,要求银行必须得减记,于是大量的银行就开始减记,通常有两条路:要么找投资者,要么缩小业务。找投资者比较困难,于是银行就开始出让业务。当各个银行纷纷开始出让的时候,然后这个价格会持续下跌,越跌越亏,越亏越卖,于是“次贷”马上就波及到正债。银行刚开始卖不太好的(次债),但是到后来还是不行,于是就得卖好的(正债)。结果好的也跌价,于是就卖更好的,那么“次贷危机”就开始向其他金融市场蔓延。整个次贷大概只有六千亿美元,但是经过这么一个过程,现在大概损失已经超过15,000亿美元,而且还在继续恶化中。

那么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我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受到的直接冲击很小。说到底,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可以有多个。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白,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必须重新放在依靠内需及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而不能再寄望于欧美的虚拟经济造成的“市场”的复苏与扩大。这种转变迫在眉睫!唯有这样,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才有可能与西方经济发展周期相脱节,从而避过这场危机。中国是有能力和可能做到这点的,因为中国的财政有盈余、顺差也能保持下去。

查看全文

解析民间金融的法律形势

本文作者:李龙工作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法学系

1民间金融的基本理论探讨

1.1民间金融的内涵界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民间金融活动日趋频繁,究其内涵,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诸多观点,见仁见智,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国际上,由于各国具体国情和法制传统的差异,以及各学术流派研究的方法与侧重点不同,对民间金融内涵的界定莫衷一是。美国学者施密特将民间金融界定为依靠社会法律体系之外的对象运行的金融活动,其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区别在于交易过程中依靠的对象不同;德国学者卡莫尔教授将民间金融界定为游离于国家官方金融体系以外的,不受官方信用控制的金融交易活动[1]。国内学界对民间金融内涵的界定也提出了种种观点,可谓见仁见智。张学军教授认为民间金融是指相对于国家金融制度和银行组织,自发形成的民间信用活动;胡德青先生则将民间金融界定为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自然人与企业之间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以外的、以资金借贷为主的融资活动[2]。综合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并对不同之处进行利弊权衡,笔者认为对于民间金融的定义应做如下界定:民间金融是指游离于在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之外,非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自然人与企业之间的资金融通活动。

1.2当前我国民间金融的特征

其一,融资规模急剧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间资本急剧膨胀,民间金融的涉及范围越来越广,交易总量也持续扩张。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2011年我国的民间融资市场总规模至少超过4万亿元。融资规模的急剧扩大一方面满足了部分融资主体的经济需求,另一方面折射出我国民间金融的泡沫性风险。其二,利率弹性大,且趋于高利率化。我国民间金融通常根据借款的主体、用途、时间长短、急缓程度来确定利率,利率的弹性很大,既有发生在亲戚朋友之间的互助式无息、低息借贷,又有等于或略高于银行利率的普通借贷,也有“利滚利”试的高利贷。此外,从整体上看,民间金融的利率趋于高利化,特别是高于银行利率的民间借贷,其利率水平持续增高。其三,潜在风险巨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当前我国民间借贷面临着融资规模、融资结构、利率价格、信用违约等风险,多重风险交织,使得我国民间金融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潜在危机。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有相当比例的民间资本并未进入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生产,而是转入“钱生钱、利滚利”的投机性金融链条之中。

查看全文

国际金融形势分析论文

2003年,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以及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动了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与此同时,美国的减税措施和全球性的宽松货币政策环境,共同造就了2003年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近年来不多见的普遍牛市大行情,各国股票指数、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石油市场要么是强劲攀升,要么是挑战新高。预计2004年将延续这一趋势。

一、各国经济概述

1、美国

与2003年第三季度的强劲增长相比,美国第四季度GDP增长大幅减缓,折合年增长率为4.0%,约为第三季度增幅(8.2%)的一半,而2003年全年GDP增长3.1%,仍呈现强劲复苏态势,但低于华尔街预期。2003年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个人消费、出口、设备与软件支出、库存投资及住宅投资。但第四季度的数据表明,以上部分指标的景气状况有所缓和。

从财政和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层面来看,2003年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主要得益于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金融市场的宽松环境。未来美国经济增长的走势和国际金融市场前景,除了尚不明确的一些政治、经济因素以外,市场的注意力仍应集中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之上。虽然2004年1月28日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于1.00厘的45年低位不变,但未来美国货币政策环境仍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通胀方面,美联储关心的核心消费物价指数仍然低位徘徊,美国经济仍存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可能。美联储局货币政策最为关注的3个方面:经济增长、就业及通胀压力中,只有经济增长是明确支持利率上调的政策倾向。从大选因素来看,决定联储加息最重要的因素应是劳动市场,但数据表明,美国劳动市场第四季度并不明朗,即使是近几个月失业率有所下降,但四季度末5.7%的失业率仍然是美国联邦政府无法接受的。因此,虽然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加息迟早要到来,但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仍主要取决于未来劳动市场的表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