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13:04: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开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国金融开放试析论文
一、危机后的第二轮金融开放
(一)金融开放并不是摆脱危机的良方
——使韩国摆脱危机的是政府的强力干预而不是金融开放
第二轮金融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外国投资者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包括允许外资股权参与和对银行部门投资。在危机前,外国投资者个人拥有的韩国公司的股权不能超过7%,韩国公司外国股权合计不能超过26%。在1997年12月3日韩国政府将这两个股权比例限制提高到50%。1998年5月韩国政府超出IMF的要求取消了对外资股权的全部上限规定,甚至允许外资的恶意收购。此外,金融开放的范围还包括外汇交易、建立投资基金、允许外国人购买公共和公司债券、允许外资进入保险公司等广泛的领域。1998年6月,韩国政府宣布分两步实施外汇交易自由化。第一步,1999年4月1日,实行外汇交易法案。取消经常帐户交易的兑换限制,并建立资本帐户交易的否定清单。凡是清单没有明确禁止的项目都是合法;第二步,2002年1月1日,实行外汇交易自由化。2002年4月,政府宣布韩国外汇市场发展规划,到2011年将韩国建成东北亚的区域商务中心。目前,韩国汇率制度被IMF归为通货膨胀目标的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第二轮金融开放的经济政治背景与第一轮开放的完全不同,1997年11月韩国被迫放弃固定汇率,12月韩元兑美元贬值70%,1998年韩国经济衰退6.9%,失业率接近7%。由于相信金融危机爆发主要源于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危机,IMF作为债权人要求韩国调整对外国投资者的政策,取消外国投资者进入的障碍、提高利率、减少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可见,第二轮的金融开放的目标是通过吸引外资达到稳定金融体系和摆脱危机困境的目的。
尽管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利率和金融开放获取外部资金支持,但事与愿违,外国投资者并没有因为利率的提高和市场的开放而进入韩国。1998年,尽管韩国市场完全开放,而且利率很高,但是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净外流分别为10.5亿和92亿美元,只有直接投资表现净流入5.1亿美元。而且,多数资本流入主要依靠政府从IMF的借款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外国对私人部门的投资是负的。直到1999年中期,当韩国金融和货币市场趋于稳定,外汇储备在6月达到620亿美元以后,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才有所增加。从1997年12月到2000年底,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是出口,占95%,而净资本流入仅占5%。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为阻止存款外流,政府宣布为所有银行存款提供担保,这与IMF所主张的取消直接和间接的政府担保相反。尽管危机期间,很多国家如印尼和泰国政府也提出了为存款担保,但只有韩国国民相信他们的政府。韩国人不仅没有取走存款,而且拿出自己的黄金储备与政府共闯难关,这一举措增加20亿的储备,比1997年12月到1999年6月的净外商直接投资还多。可见,让韩国摆脱危机困境的是韩国政府的有力干预,而不是IMF所推崇的金融开放和放弃干预。
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改进策略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金融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一改传统闭门造车思想,实现对外开放。如今,虽然国内金融行业已经逐渐深入国际领域,但在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上问题随之突显。当金融行业和国际金融步调越来越相关时,对外开放程度就越深,这也意味着国内金融会受到国际金融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监管。本文就对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展开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对外开放;监管
对外开放一旦实施,我国开放大门就不会关闭。从目前金融国内金融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已经在国际上有了深度融合,未来发展前景较为可观。我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就进一步开拓了国际市场,纵观金融行业不难发现,其在实现对外开放上,问题逐渐凸显。为了控制对外开放深度,相关领域负责人必须正确看待对外开放利与弊,采取有效手段予以监督管控,以此来加强中国金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一、金融对外开放的意义
(一)有助于优化市场结构
当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到达一定深度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形成国内银行竞争氛围,还会形成国际银行与国内银行相互竞争形势,从这一角度来看,可以优化国内金融市场结构。在此氛围下,金融企业会感到竞争与挑战存在,也可以注入更多竞争活力,提高金融企业运作能力,对于推动国内金融企业改革有着积极作用[1]。同时,金融企业可逐渐获得顺应新时期发展的能力,最终可增强国内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
金融市场开放发展思考
【摘要】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将承担逐步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义务,各产业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将会面临一次新的提升。而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还比较缓慢,给与金融业的保护相对较多。但是,在整个国际金融的趋势下,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紧密直接促进了货币、外汇和资本市场的全球一体化,也推动了各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和监管体系的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金融全球化显示了其货币经济的独特作用,并且这种经济形式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强烈的反作用。我国金融业在国际竞争中,存在优势,也有劣势,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更是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与弊,深化认识,增进改革。
【关键词】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利弊WTO
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9年3月1日起生效,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求各参加方对外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加快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最终将适用于我国。
以中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契机,我国打响了全面跨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攻坚战。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化经济体系而不是闭关自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今,作为包括WTO在内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享受权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遵循的是循序渐进、谨慎管理的原则,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开放的地域,增加引进的机构和数量。[1]199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批准9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到2000年3月,在我国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选32家,其中上海24家,深圳8家。保险市场的开放始于1992年上海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试点,截至刊1999年底,已有25家外资保险机构获准在中国营业。来自17个国家的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2l2家。不久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批准了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舟公司或台资寿险公司。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外国证券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若干外资金融机构获得了上海和深圳证券所定数量的B股席位,可直接参与B股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还参与了我国政府债券和部分企业的H股,N股的上市发行工作。
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利方面
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论文
对于我国金融市场是否开放及开放的步骤与速度,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一直存在争议和疑虑。一些人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情况得出结论,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之所以较少受到冲击与我国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有关,特别是与我国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有关,因此,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策略和方针需重新审视。这种观点未尝没有一定道理。但是,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实际情况看,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的程度主要不取决于一国的金融市场是否开放,而是取决于其他许多因素。一些受金融风暴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如韩国和日本,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并不高;而一些在金融风暴中受影响较小的国家,如新加坡,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是比较高的。因此,我们不可以由此得出关于开放我国金融市场的消极观念。何况,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已经锐不可当,我国加人WTO势在必行,我们只能挺身接受挑战,而不能回避退缩。
然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在两个重要转变过程之中的国家,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的确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这两个转变一个是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经济转向发达的经济,另一个居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同样,我国的金融市场也面临着这两个转变过程,即从发展中国蒙落后的金融市场转向现代化的先进的金融市场和从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痕迹的金融市场转向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只有从根本上实现了这两项转变,我国的金融市场才能在开放的环境下健康发展。这两项转变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努力和配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金融市场参与者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
无可否认,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我国的金融市场参与者—银行、企业、机构和个人在很长时间内没有或极为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因为一切风险由国家承担。这造成银行贷款时不考虑借款者的偿还能力,企业筹资时不考虑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和对象,个人存款时不考虑挑选安全的银行,投资时不考虑挑选风险小的方式。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习惯将承担金融风险的任务放在国家肩上,习惯出了问题找国家,有了损失让国家承担。当然,这样作是很省力也很简单的。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自身不需要花工夫和气力去千方百计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只要靠国家这棵大树庇护就可以了。这种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陋习现在还随处可见。而其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给市场的参与者自身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例如,在1999年2月24日,西南航空公司一架图154飞机在浙江省温州附近失事。机上50名旅客、n名机组成员无一生还。特别令人吃惊的是,机上50名旅客中只有14人购买了航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买保险者,每人将获得保险公司20万元的现金赔付,而未投保者,每人只能得到2000元的抚恤金。这36位旅客之所以未购买保险是侥幸心理使然,对航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没有充分意识。再以1997年8月在广州发生的胡氏兄弟39次骗保200万元的国内首宗智能骗保案为例,胡氏兄弟之所以能多次得手骗保,在于他们知道多个保险公司之间,甚至同一公司的分支机构之间电脑系统根本没有联网,因此他们敢于将同一辆车到处投保,敢子在一天时间里同时为两辆车在两家公司分别投保。按常规,一辆车从出事、调查取证到理赔,少则需要二十至三十天,多则需要两三个月。但是胡氏兄弟曾经在8天时间内为一辆车办妥了两次理赔。更为荒唐的是胡氏兄弟用于骗保的材料中,有一个人先后“死”了四回而不被觉察。如果各保险公司之间的电脑联网,这样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由此可见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是多么薄弱。
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没有充分的风险防范意识,连国内市场化条件下出现的风险都无法防范,那就更不要说迎接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挑战了。在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金融风险会进一步增大。外国的金融机构会进人本国的金融市场,外国的投资者会进人本国的金融市场,外国的公司会在本国证券市场上市,外国的各种基金也会接踵而至。对于由此会产生的新的金融风险,一方面,需要国家在金融监管和金融法规的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自觉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目前,我们应该在准备加人WTO的同时,着手进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培养的工作。我认为,首先,在有关的宣传工作方面要有所转变。过去,我们的宣传工作总习惯给公众我国金融市场安全可靠完善无缺的印象,总是怕公布银行倒闭等消息会损坏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由此使公众产生依赖和麻痹心理。现在我国应该告诉公众,金融市场是充分风险的市场,国家有防范金融风险的责任,个人也有防范金融风险的责任。个人需要为金融风险的防范付出努力,包括付出精力和财力。在股票投资、购买保险、选择存款银行等方面,个人应该学会作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这当然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但必须如此。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我国各大专业和商业银行的领导者,更应该自觉学习培养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这也是前一段时间,党中央号召领导干部学习金融知识包括证券知识的初衷所在。其次,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该下大力度投资。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健全全国金融机构的联网系统。我们应该把盖宾馆、盖商业大厦的一些钱节省下来,使用在刀刃上,投资于金融基础设施,建立我国金融系统的“信息高速公路”,这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绝对必要的。
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为迎接这一挑战,我们必须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人手。“硬件”包括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现代化金融市场的建设、优质金融机构主体的培育和金融服务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软件”包括金融市场参与者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金融服务质量的改进等方面。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敢于迎接挑战的人也势必能抓住机遇。
我们相信,完成我国金融市场上述两个转变任务的中国金融市场,一定能够抓住金融市场开放的机遇,使我国的金融市场真正成为高质量的、现代化的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金融市场开放研究论文
一、金触市场及其客观基础
对金融市场的概念,理论界的认识至今仍不统一.一种说法是:“金融市场就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另一种说法:金融市场就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互相接触,各种金融工具自由买卖的场所;再有一种说法是:“金融市场就是指直接融资的那部分融资活动”.显然,第一,二种说法强调了市场的“空间位置”的重要,认为金融市场必须是有形的,忽视了无形市场的存在。第三种观点也过于片面,把金融市场仅仅局限在直接融资范围内,实际上是对金融市场的狭隘理解.我以为:“金融市场是社会资金融通渠道、融通方式和融通手段的集合”。既有直接融资,也有间接融资,既有纵向融通,也有横向融通,既包括银行体系内的,也包括银行与企业单位以及企业单位、个人之间的融通,既有一级市场,也有二级市场.金融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媒介和手段,有无固定的场所并不是问题的实质和关键。
我们知道,金融市场是一个大的系统,就狭义的金融市场来说,是指金融工具自由买卖的场所,就广义的金融市场而言,则既包括直接金融交易,也包括间接金融交易,研究金融市场问题应当从广义金融市场的概念出发,现在把资金市场与金融市场两个概念等同运用的做法是值得讨论的,因为资金市场和金融市场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金市场只是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目标定为开放资金市场的话,那无疑是不自觉地把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限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了,这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因此,我觉得还是提开放金融市场为好,本文涉及的金融市场都是指广义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在产品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流通的计划性,资金也是计划分配的,勿需金融市场的调节,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以市场为媒介的交换,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结合,作为商品经济润滑油的资金,也必然通过市场的融通米调佑生产和流通,但是有商品经济不一定就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信用经济相适应.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豁要信用的帮助,要求建立金融市场,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形成也有赖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二者互相依较,相辅相成.
我国目前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既然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那么,商品经济的特点、矛盾及规律就要起作用,就需要建立金融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开放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二、我国金胜市场的现状
论金融业对外开放国策
摘要:金融业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是顺应经济、金融发展全球化的需要,也是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金融部门要支持企业对外开放,为我国企业引进和利用外资,以及扶持外资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要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加快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允许引进外资银行和发展中外合资银行,以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结构。
关键词: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服务;投资银行;外资银行
文章编号:1003-4625(2000)01-0011-03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识码:B【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1999-09-25[作者简介]郑良芳(1930-),男,浙江宁波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和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国内消费需求持续不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慢,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而今,经济、金融发展日益全球化,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高达35%,外贸进出口、外资企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继续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有所增长,这是今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金融部门既要积极支持企业引进和利用好外资,又要稳妥地搞好金融业对外开放,增加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和扩大其业务范围,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
加入WTO与中国金融开放(中)
(二)把握金融开放的主动权
WTO协议外在地规定了我国金融业开放的速度和深度,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开放方面就别无选择。除了下文分析的合理保护外,更关键的是要正确引导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为我所用,以最大限度享受开放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在经济政策上,政府虽不能歧视外资金融机构,但可在鼓励措施方面区别对待。如现在西部大开发急需金融机构介入,就可在政策上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入西部地区。降低资本金要求、放松准入标准、给以更多的业务发展权限、降低税率等,都是可选择的鼓励措施。在行业上,对于积极投资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及基础产业的外资金融机构,还可以给予更多的优惠。还可以将外资银行准入与来源国在华投资贸易量挂钩,贷款规模大的给予更大的优惠。在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形式上,对于中外合资的方式应给予更多的优惠。而对于那些主要从事短期贷款、中间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则减少政策优惠。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开展业务,必须同中资银行进行合作,如在中资银行开立外汇结算帐户用于调拨外汇头寸、转汇款或委托付款,以及从中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等。另方面,随着外资银行逐渐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资银行也须与它们开展业务合作。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相当长时间内必然遇到人民币资金匮乏问题以及衍生的人民币流动性问题。现在,外资银行主要是通过市场拆借和同业借款来融通人民币资金。在目前资金相对宽裕的情况下,许多中资商业银行已通过同业拆借或同业借款向外资银行融出大量资金。将来这一渠道还可拓展,诸如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外资银行针对中资银行发行人民币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外资银行为客户开出外币备用信用证或直接出具人民币担保用于客户向中资银行借人人民币资金等等,都是最有可能的合作形式。
到2000年底,中资银行境外营业性机构已达68家,资产总额1565亿美元。国泰、光大、中信、海通等证券公司也已跨出国门。中保集团则在国外已经营了50余年。加入WTO为中资金融的跨国经营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我们必须充分把握。中资银行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可定为:在竞争战略上,以国内竞争和人民币业务为基础,从中国跨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贸易往来以及在华三资企业切入,逐步对外扩张,在全球布点,最终成为综合型、全能型的世界一流全球银行。在地域选择上,中资银行扩展海外业务,首先应以欧美市场为主攻地区。欧美市场规模庞大,结构完善,金融技术发达,是极好的学习之地。进入这个市场,可以使中资银行获得良好的人才培训基地,还可获得最多的关于国际金融业务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当然,亚太地区在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管制放松,中资银行也可抓住时机进入主要亚太国家的市场。在业务定位上,必须要发展自己的拳头产品,在某个业务上获得全球或者地区优势,从而获取国际竞争力。在客户选择上,国内客户应以大型综合型企业为首选,东道国客户则以中型企业和华资企业为重点。东道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基本上已经与本国的大银行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中资银行难以插足。而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大量进入国际业务领域的中型企业,可能成为中资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
(三)寻求必要的合理保护
金融被动性开放探析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近代金融开放的国内历史背景与国际大环境,分析了中国近代金融开放的被动性与主动性,从而说明中国近代金融开放是在开放过程中还存在外在强制性的金融变迁和内在诱致性的金融变迁。
【关键词】近代金融开放被动性主动性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启了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虽然近代金融开放与现代金融开放不同,但也不能简单地认定中国近代金融开放只是单纯地被动性开放,而是金融开放的被动性与主动性兼而有之。
一、1840年前中国的经济金融态势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曾长期作为世界最先进和富有的国家代表。以公元1793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康乾盛世末期)为例,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为世界的1/3,而对外贸易则长期顺差。英国人安格斯·麦迪森(AngusMaddison)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评述:“1820年时,中国的GDP比西欧和其衍生国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经济规模的庞大并不能掩盖中国自然经济体系衰落的事实。
从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传统经济就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到鸦片战争前夕,内忧外患已经愈演愈烈。作为一个以农为本的封建帝国,中国当时的社会是完善的自然经济社会,以家庭为经济单位,高度地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固步自封及封建制度对经济自由的束缚,成了1840年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痼疾;另外,社会分配严重失衡也激化了国内矛盾。亚当·斯密(AdamSmith)在《国富论》中谈到:“中国最下层人民的贫困,远远超过了欧洲最穷国家的人民。”过强的中央集权使财富过分集中,而过多的人口又拉低了中国平民的生活水准。从辨证的角度来看,强大的中央集权为人口繁衍和人民生存带来了保护和便利,但导致了平民长期受着沉重的剥削。除了中央集权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经济发展迟缓、生产力发展的速度不及人口增加速度、贫富悬殊也为中国的经济体制埋下了另一个隐患。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格局和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利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有力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和有序地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融开放;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制;金融安全
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
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93年。这一阶段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是,通过外资银行的进入引进外汇资金和改善对外资企业的金融服务,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如,1980年,日本输出人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机构。在不断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银行业扩大了对外开放地域,逐步从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1983年,颁布《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机构的管理办法》。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和海南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1990年8月,颁布《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截至1993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13个城市设立了76家营业性机构,经营对外资企业和外国居民的外汇业务,资产总额达89亿美元。
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2001年。这一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外商投资显著增加,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改善投资环境,我国实施了相关政策,完善涉外经济法规,保持了外商来华投资的良好势头,外资银行业务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迅速成长及中资企业国际业务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在修订和完善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基础上,1994年,颁布全面规范外资银行的第一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监管标准。1996年,颁布《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方法》,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服务对象限于外资企业和境外居民。1998年3月,《关于批准外资银行加入全国同业拆借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外资银行加人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从事人民币同业拆借和现券交易。1998年8月,批准深圳为第二个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城市。1999年7月,《关于扩大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的通知》,放宽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客户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的规模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同业借入一年期以上的人民币资金。截至2001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达175家,四年内增加99家,资产总额增长3倍多。
当代金融贸易产业的开放度
本文作者:黄斌工作单位:宁波大学商学院
(一)用承诺指数评估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在中国的入世议定书中,对服务贸易的承诺方式是没有限制,这种承诺要求对提供服务的外国服务提供者不采取任何市场准入或国民待遇的限制,这意味着近乎完全的自由化。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承诺指数相比,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承诺指数(详见表1)比其他发达国家的承诺指数都高。(二)用金融服务贸易依存度来衡量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一般而言,外贸依存度可用商品贸易进出口总额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之和除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得到。本文也用金融服务贸易依存度来表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度。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用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进出口总额除以GDP来计算得到,这一指标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我国金融服务业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程度。图1显示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变动趋势,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从1997年到2007年基本都是逐年稳步攀升,年均增长10.3%,2008年和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有略微下降。(图1)(三)用外资金融资产占比衡量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外资金融机构资产占比的计算公式为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除以我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这一指标主要描述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深度,与此相对应的是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广度指标,常用企业机构数量,从业人员数量,业务范围比较得出。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仅从深度指标来衡量。由于数据的可得性,计算这个深度指标时忽略了外资投入到证券业的数据。从表2中的计算结果来看,外资保险公司的资产占比指标,从2004年的3.58%上升到2009年的5.32%,,五年里保险业资产占比同比增长48.6%,增长态势缓慢上升。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业务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我国银行业业务单一,中间业务品种单一,经营范围狭窄,难以满足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对国外市场的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以传统的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业务为主,同时逐步发展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劳动密集型业务,如代收费用、工资等,而以智力投入为主、收益较高的咨询、评估、财务顾问、信息服务及担保等业务量极少或尚未开办。业务收入较少,对银行的盈利贡献不大。2011年上半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1480多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但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还很低,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约占30%-40%相比,差距还很大。(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技术水平不高、不具有竞争优势网络、通讯和电子技术是现代银行业的技术支持体系。在金融业发达的国家,银行完全以电脑网络为其内部支撑系统,总部、分支系统间完全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各种业务集中开拓、集中授信、审批、加快了速度,节约了人力,降低了成本。网络银行、自助服务很普遍,各种金融产品都为客户量身订做。美国银行界提出,企业需要什么产品他就可以为他设计与提供什么产品。银行根据客户的需求,向软件公司提出设计要求,而软件公司则负责开发与设计,并订立合同,违约赔款,完成交付。我国银行业服务质量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现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银行就业人员的下岗现象也会普遍化。而且产品没有创新,不灵活,不能根据客户不同需求提供金融产品,自然不具备竞争优势。(三)我国金融业内部管理水平不高,营销系统发展滞后我国金融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营销系统没有充分发展,不利于维系老客户和吸引新客户。这主要表现在我国银行系统长期处在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银行业体制性弊病严重,结构设置重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信用体系没有建立,信用评价方式、操作规范等都不系统,贷款审查不规范、不严格等问题较为突出。尽管金融系统的问题较多,但在金融业务没有开放的条件下收到的冲击是有限的,而一旦放开金融市场后,国内外的银行业应该按照统一的市场标准来严格执行,这不但没有竞争的优势可言,而且会使得我国的银行业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况。
具体的对策如下:(一)实施适度的保护政策金融系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关系到国这家经济稳定,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金融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比较落后,各种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还不完善。在金融市场开放后,如果不实施一定的保护政策,就可能造成国内的一些金融机构遭受冲击,甚至倒闭。保护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保护只是暂时的,不是单纯的保护,而是要在发展的同时逐步取消保护。(二)采取渐近式的开放战略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适应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建议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采取渐近式的开放战略。在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法律体系比较健全和深入人心、金融业服务水平比较高、竞争力比较强的东部地区,可以首先进行开放,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则延缓一段时间进行。我们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这种资金投入应该在国家引导下进行,避免外资涌入给相对脆弱的经济体系带来太大风险。同时也避免国内银行业的市场被竞争者大范围地夺走。等到西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和完善、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金融业在西部地区获得了比较坚实的竞争基础之后,再对西部地区实行金融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三)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预警在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贸易完全开放之后,应该考虑的不是想方设法对国外金融机构的经营以各种借口进行限制,而是要在WTO规定的框架下,对这种开放了的金融服务贸易市场进行稳健、恰当的管理,化解可能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例如,国外金融机构在国内建立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时,至少应该对其资本金数额进行限制,规定建立分支机构所必须的最低资本金额;对于这些金融机构的投资活动,应该要求其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不能低于8%;要按照国际惯例,对这些银行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诸如此类。此外,建立起一个完备的金融风险防范和预警系统才是可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