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杠杆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11:35: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杠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现状及去杠杆路径
摘要:本文总结了荆州市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现状及特点,分析了荆州市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不断攀升的原因、影响,梳理了荆州市非金融企业去杠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据此提出了去杠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金融企业;债务;杠杆率
一、荆州市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现状及特点
(一)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私营企业。2008年以来,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呈两极分化发展,且差距逐年拉大。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由2008年的53.55%上升到2016年的69.17%,相差15.62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95%;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由2008年的54.89%下降到2016年的50.24%,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自2009年开始与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差距逐步拉大,2015年达到了峰值,相差18.93个百分点。(二)房地产业资产负债率高于其他行业。2008年以来,荆州市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幅攀升,资产负债率最高达到了82.39%,其中国有企业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2016年达到了86.06%,年均增长5.2个百分比。而同期建筑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至49.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45%,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至65.28%,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至59.53%。(三)传统产业企业资产负债水平高于新兴产业。荆州市电力热力、采矿等传统产业资产负债率持续较高,从2008年初的51.79%上升至2016年底的61.9%,提高了10.11个百分点,且自2014年超过国际认定的资产负责率适宜标准。医药、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09年初的34.64%上升至2016年底49.37%,远低于传统产业企业资产负债水平。(四)企业高资产负债产出效益持续下滑。2008年以来,随着荆州市企业投资增加、资产规模扩张,企业高资产负债率对企业产出效率拉动作用非常明显。样本企业显示,荆州市企业资产贡献率从2008年初的6.57%上升至2012年1月的27.25%。2012年下半年,企业资产贡献率出现大幅滑坡,并从2012年底开始持续低位运行。截止2016年末,企业资产贡献率仅为9.27%。由于企业投资边际效用递减,资产贡献率下降,通过增加资产负债率或银行借款扩充资本提升企业产能经营方式已不可持续。
二、荆州市企业杠杆率高企原因分析
(一)应对美国次贷危机采取的刺激计划是企业杠杆率大幅攀升的宏观因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层面推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荆州市也提出了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钢腰”、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和长江沿岸经济重镇的目标,扩内需,加投资,荆州市经济社会进入加杠杆周期。荆州市非金融企业债务余额占全市GDP比重持续上升,自2008年以来,年均占比达到了62.04%,2016年达到了峰值78.78%,较2008年上升了16.74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稳中有升,2015年达到了峰值65.7%,较2008年上升了11.5个百分点。荆州市企业在呼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纷纷加大了投资力度,推高了企业杠杆率。(二)货币政策宽松是企业杠杆率高企的外部因素。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先后多次降息,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由4.14%下调至1.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7.2%下调至4.35%。在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下,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意愿强烈,推动了企业资产负责率持续上升。2008年至2016年,荆州市各项贷款年均增长32.9%,持续快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分行业分类看,2008年至2016年贷款增速最快的5大行业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年均增速分别为214.97%、93.62%、89.09%、76.81%、54.66%。(三)企业投资欲望强烈是杠杆率持续走高的内在因素。荆州市地方经济已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企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张。在地方政府大投入、冲项目、促发展的思路推动下,企业对经济形势预期非常乐观,投资冲动非常强烈,项目投资规模过度膨胀、投资金额过大,资金需求随之超过有效需求,造成企业杠杆率过高。荆州市2008年至2016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21%,超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逾5个百分点。(四)财政软约束是企业杠杆率持续走高直接因素。为了配合地方基础建设,荆州市成立了多家政府背景平台公司,大力开展举债融资,并重点投向市政、交通及公共设施、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土地收储和工业园建设。截止2017年12月,荆州市各类平台公司债务余额较2014年增长了近2倍。此外,荆州市为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成立了多家担保公司,专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在财政软约束刺激下,企业投资欲望提升,促进了企业杠杆率的上升。
金融杠杆调控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利用金融手段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成效的评价分析,指出房地产宏观调控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笔者建议实施考虑区域差异的宏观调控措施,即按照我国600余个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的五种类型,因地制宜,实行有差异的金融调控措施。
【关键词】金融;房地产;调控;区域差异
2004年以来,金融杠杆与行政手段、财税手段、土地手段一道共同参与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效果远不尽如人意。
一、金融杠杆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评价
在本轮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中,金融调控手段不断在强化。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不到三年内,央行已经连续9次加息,仅2007年就5次加息。为抑制经济运行中过多的流动性,自2006年7月到2007年11月,央行曾先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存款准备金率由8%调升至13.5%。2007年9月27日,央行与银监会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下称“359号文”)。文件对申购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如此频繁的金融调控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投资继续升温
金融去杠杆的原因及方法
摘要:2018年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作为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一的去杠杆,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对金融去杠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金融如何去杠杆提出建议,最后分析了去杠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等。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金融去杠杆;社会融资规模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较快,蓬勃发展之下我们不得不关注资产泡沫可能带来的风险。而近几年,国内债务增速上升,经济增速放缓,杠杆率上升,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的倾向下,金融与实体经济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适应性,金融脱实向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质,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在过去几年间金融体系资金存在一定程度的空转,不断推高资产泡沫,金融领域风险不断积累。马勇等(2016)对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伴随着去杠杆化,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最后提出应该前瞻性地加强金融杠杆的宏观管理。杨有振(2017)则认为金融部门去杠杆意味着尽可能地减少信用违约损失,化解信用违约风险,减少对投机性投资行为的支持,但去杠杠化不是要缩减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相反是要从金融供给侧消除我国当前的金融抑制现象,破解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本文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分析我国金融去杠杆的原因,并提出适当方法。
二、金融去杠杆的原因
关于金融杠杆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本文认为金融杠杆发挥作用的过程实际上是信用创造和使用的过程,亦即以自有资金作为基础,通过负债和借贷撬动更大规模的资金。自2016年以来,金融去杠杆一直备受关注,究其原因,分析如下。金融对实体经济拉动作用减弱。从金融机构层面来说,杠杆作用体现在金融业增加值和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金融业增加值指数是以上一年度作为基期计算的指数(按不变价格计算),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金融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20102015年间,金融业增加值指数由108.9(以上年=100计算)上升为116.0,而这一期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更是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达到8.3%。2016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23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80%。同期分析工业增加值指数,该指标以上一年作为基期进行计算,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20102015年间,工业增加值指数由112.6下降到106.0(见图1)。同一时期,社会融资规模在2013年达到17.30万亿元的短期峰值后,于2015年回落到15.4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一般用来衡量在报告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属于增量概念。1201151101051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116106107.7107110.6109.9108.1109.4110.9107.7108.9112.6金融业增加值指数工业增加值指数图1金融业和工业增加值比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金融业增加值指数的上升、金融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膨胀与工业增加值指数下降、实体经济不振并存,这两类数据的一升一降,说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边际递减。
金融杠杆调控房地产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利用金融手段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成效的评价分析,指出房地产宏观调控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笔者建议实施考虑区域差异的宏观调控措施,即按照我国600余个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的五种类型,因地制宜,实行有差异的金融调控措施。
【关键词】金融;房地产;调控;区域差异
2004年以来,金融杠杆与行政手段、财税手段、土地手段一道共同参与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效果远不尽如人意。
一、金融杠杆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评价
在本轮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中,金融调控手段不断在强化。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不到三年内,央行已经连续9次加息,仅2007年就5次加息。为抑制经济运行中过多的流动性,自2006年7月到2007年11月,央行曾先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存款准备金率由8%调升至13.5%。2007年9月27日,央行与银监会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下称“359号文”)。文件对申购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如此频繁的金融调控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投资继续升温
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产业得到了稳步提升,随着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让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变得愈发复杂,极大地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杠杆作为我国金融市场当中的重要工具,杠杆过高就意味着金融风险的存在,因此当下我国财政部门明确提出了去杠杆的目标以此来规避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一举措的提出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于如何降杠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给予科学的对策研究和指导,以此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关键词:去杠杆;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综观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杠杆过高的问题引起了我国经济领域以及财政部门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引导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就需要迫切采取降杠杆的方式来化解金融风险。笔者针对如何科学有效地降低杠杆,化解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客观论述。
一、杠杆以及去杠杆的内涵
杠杆是我国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在自身较小的自有资金基础上,通过运用一定的财务方式和形容工具等来为自身筹集到更多的有效资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是一种以小博大的思想,具有明显的风险因素,杠杆越高,其所潜在的风险就越大。去杠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杠杆相反的理论内容,过高的杠杆会引起金融风险,因此就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政策和手段等来降低杠杆效应,其在本质上是以组织和个人减少金融杠杆使用的过程,随着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越发复杂,金融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我国经济领域就进一步关注用去杠杆的方式来化解金融风险,以此稳定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秩序。
二、高杠杆带来的金融风险
金融去杠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研究
摘要: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受到的影响较之商业银行更为明显,特别是对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从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角度分析,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化经营模式不可持续,净息差导致的套利空间愈发有限,资产质量也不断恶化,不良资产增加。从银行业务的角度分析,发现同业业务受到限制,公司金融业务表现出了发展潜力。根据金融去杠杆对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提出提升城市商业银行主营区域市场竞争力;调整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去杠杆;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一、引言
金融去杠杆是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防范我国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应对2008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提出诸如“四万亿计划”等措施,在营造宽松的货币环境提升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及非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大量举债等方式,提高杠杆扩张经营。高杠杆的经济运行模式,导致金融系统内的资金“脱实向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出现资产负债的期限、风险错配,金融风险急剧增加。2016年8月23日,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与上调国库定存利率,正式开启金融去杠杆的进程。2016年以来,央行开始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并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银监会先后开展“三套利”“四不当”等行动,金融去杠杆进入温和去杠杆阶段。
二、金融去杠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冲击
作为以服务中小企业与地方经济为宗旨的城市商业银行,自从由原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已经发展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8月,其境内机构总资产为32.9万亿,同比增长7.9%,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为12.9%;其境内机构总负债为30.5万亿,同比增长7%,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为13.0%。与此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一方面,总体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贷款比例较之国有商业银行普遍较高,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不完善,规模小,产品的研发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对当地政府与当地企业的资信状况较为了解。正是基于以上情况,金融去杠杆政策必将对城市商业银行造成影响,并且同国有商业银行的境遇不同。(一)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面临的挑战。近几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迅速,但这是由规模扩张效应带来的,这主要与自身的特征有关。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规模较小,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是其总资产规模的数倍。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途径单一,无论是产品研发与应用能力,还是服务客户的手段。除此之外,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限制跨区域经营制度的放松与整体宽松的货币环境,最终促使城市商业银行大规模的扩大经营,其总资产从2003年的1.4万亿发展成为了2016年的28万亿。而近期金融去杠杆的金融改革与强监管环境,直接压制了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扩张的速度,改变了其规模化经营的盈利模式,压缩了由于净息差收窄导致的套利空间,并且资产质量不断下降。第一,城市商业银行规模化经营模式的不可持续性。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增加资产扩大规模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受到限制,特别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服务范围有限,经营方式单一,吸收存款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受到的影响更明显。根据Wind数据,商业银行境内机构总资产的增长速度从2016年的16.56%下降为2017年的8.23%。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同期境内机构总资产增速从10.53%下降为7.05%,农村金融机构同期境内机构总资产增速从16.5%下降为9.79%,城市商业银行同期境内机构总资产增速从24.5%下降为12.3%。各类商业银行的规模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城市商业银行下降幅度较大,受到的影响也更明显。第二,净息差收窄导致的套利空间缩小。随着金融去杠杆进程的不断推进及强监管环境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逐渐收紧,从而造成市场上的资金成本上行。与此同时,宏观审慎性框架的实施及表外理财纳入考核,对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等高收益率业务进行限制,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由于资金成本与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大大的缩小,进而压缩了银行的套利空间。截至2018年6月,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从2014年的2.7%降为了2.12%,下降了0.58个百分点。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2.11%和2.90%,均高于城市商业银行的1.94%(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更为深远。第三,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金融去杠杆政策的实施会带来经济的下行压力与经济波动的加剧,并将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盈利状况的恶化,进一步传递到商业银行,给信贷资产质量带来了压力。特别是对于经营不善的企业贷款而言,将会在改革中迅速转化为银行坏账,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急剧上升。商业银行损失类不良贷款余额从2014年12月的992亿元上升为2018年6月的2708亿元,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损失类不良贷款余额在2018第二季度为264亿元。从不良贷款比例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从2014年1.23%上升为2018年第二季度的1.48%,上升了0.25个百分点。同期,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则上升0.41个百分点,达到了1.57%。无论从上升程度还是不良贷款比例的绝对值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二)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金融去杠杆的实质是减少在金融加杠杆时期产生的大量空转资金,将资金回归实体经济,避免大量资金脱实向虚,影响经济的发展。银行系统内与空转资金联系紧密的业务主要有同业存单、同业理财、资产管理等业务,通过此类业务资金在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间反复运转,不断抬高收益率水平,并吸引更多资金加入其中。在金融去杠杆与强监管环境下,各种表外业务加入监管框架,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商业银行利用同业业务主动负债的行为受到限制。从同业存单的角度看,2016年的同业存单发行量增速为144.8%,2017年下降至55.6%。城市商业银行同业存单托管量的增速从2016年的147.03%下降至63.7%。从同业理财的角度看,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增速从2016年第四季度的23.62%下降至2017年第四季度的1.69%。在银行同业业务中,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占比在2016年达到20.61%后开始下降,截至2017年12月,下降为11%。另一方面,金融去杠杆促进了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发展,优化了当前的业务结构。商业银行中非利息收入占比增速在严监管的环境下依旧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2010年到2016年第四季度非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为17.5%、19.30%、19.83%、21.15%,21.47%、23.73%、23.80%。
金融杠杆与房地产观调控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利用金融手段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成效的评价分析,指出房地产宏观调控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笔者建议实施考虑区域差异的宏观调控措施,即按照我国600余个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的五种类型,因地制宜,实行有差异的金融调控措施。
关键词:金融;房地产;调控;区域差异
2004年以来,金融杠杆与行政手段、财税手段、土地手段一道共同参与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效果远不尽如人意。
一、金融杠杆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评价
在本轮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中,金融调控手段不断在强化。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不到三年内,央行已经连续9次加息,仅2007年就5次加息。为抑制经济运行中过多的流动性,自2006年7月到2007年11月,央行曾先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存款准备金率由8%调升至13.5%。2007年9月27日,央行与银监会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下称“359号文”)。文件对申购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如此频繁的金融调控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投资继续升温
运用金融杠杆对地产业宏观调节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利用金融手段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成效之评价分析,指出房地产宏观调控失灵之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之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笔者建议实施考虑区域差异之宏观调控措施,即按照我国600余个城市房地产业发展之五种类型,因地制宜,实行有差异之金融调控措施。
【关键词】金融;房地产;调控;区域差异
2004年以来,金融杠杆与行政手段、财税手段、土地手段一道共同参与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效果远不尽如人意。
一、金融杠杆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评价
在本轮国家对房地产市场之宏观调控中,金融调控手段不断在强化。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不到三年内,央行已经连续9次加息,仅2007年就5次加息。为抑制经济运行中过多之流动性,自2006年7月到2007年11月,央行曾先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存款准备金率由8%调升至13.5%。2007年9月27日,央行与银监会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之通知》(银发[2007]359号,下称“359号文”)。文件对申购第二套(含)以上住房之,作出了严格之规定。如此频繁之金融调控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投资继续升温
积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 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市分行将在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框架内,按照上级行部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投放原则,合理控制总量,加强结构调整,积极开拓市场,严防信贷风险,做到四个“强化”。
一、强化市场营销,推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
我行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明确目标市场,加大对优质客户、优质项目和优秀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以赴支持地方经济加快发展。一是加大对具有垄断优势、经营稳定、效益良好的交通、电力、电信、能源等重点基础行业和基础设施类客户的信贷投放。重点拓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国家重点港口、码头等建设项目,大力支持核电、大型火电建设项目,继续扶持供水、供气、供热和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二是有重点地选择综合实力强、现金流量大、经营效益好的重点高校、大型医院以及文化传媒、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行业的重点客户,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三是围绕外经外贸、高新技术、民营企业三大亮点,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优质客户,并对轻工、电子、汽车、冶金、化工、医药、烟草等行业中经济实力强、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成长性好的行业排头兵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四是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开准入门槛,按照谨慎推开、分类管理、制度到位、严格监控的原则,重点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有信用、管理规范的优秀中小民营企业,促其不断成长壮大,形成新的经济亮点。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市场和个人消费贷款市场的培育和扶持力度。
二、强化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市场拓展能力。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步伐,集中有限的信贷资源,优先满足优质客户、优质项目的金融需求。一是调整客户结构。积极培育贡献度大、风险度低、信用度高、竞争力强的优秀客户群,清理并退出贡献度小、风险度高的普通客户,压缩低信用等级客户数量。二是调整业务结构。进一步提高综合融资安排水平,扩大项目贷款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的比重,压缩一般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加大低风险方式贷款投放力度,大力拓展风险低、收益稳定的其他融资类产品。三是调整期限结构。根据资金来源的期限结构,合理组合短期融资和中长期融资产品,充分利用分期偿还、整贷零偿、再融资等手段,积极发展流动性强的票据贴现、贸易融资等业务。针对企业短期融资票据化的趋势,合理匹配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票据贴现。
三、强化信贷产品的创新与推广,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积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 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市分行将在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框架内,按照上级行部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投放原则,合理控制总量,加强结构调整,积极开拓市场,严防信贷风险,做到四个“强化”。
一、强化市场营销,推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
我行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明确目标市场,加大对优质客户、优质项目和优秀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以赴支持地方经济加快发展。一是加大对具有垄断优势、经营稳定、效益良好的交通、电力、电信、能源等重点基础行业和基础设施类客户的信贷投放。重点拓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国家重点港口、码头等建设项目,大力支持核电、大型火电建设项目,继续扶持供水、供气、供热和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二是有重点地选择综合实力强、现金流量大、经营效益好的重点高校、大型医院以及文化传媒、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行业的重点客户,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三是围绕外经外贸、高新技术、民营企业三大亮点,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优质客户,并对轻工、电子、汽车、冶金、化工、医药、烟草等行业中经济实力强、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成长性好的行业排头兵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四是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开准入门槛,按照谨慎推开、分类管理、制度到位、严格监控的原则,重点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有信用、管理规范的优秀中小民营企业,促其不断成长壮大,形成新的经济亮点。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市场和个人消费贷款市场的培育和扶持力度。
二、强化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市场拓展能力。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步伐,集中有限的信贷资源,优先满足优质客户、优质项目的金融需求。一是调整客户结构。积极培育贡献度大、风险度低、信用度高、竞争力强的优秀客户群,清理并退出贡献度小、风险度高的普通客户,压缩低信用等级客户数量。二是调整业务结构。进一步提高综合融资安排水平,扩大项目贷款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的比重,压缩一般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加大低风险方式贷款投放力度,大力拓展风险低、收益稳定的其他融资类产品。三是调整期限结构。根据资金来源的期限结构,合理组合短期融资和中长期融资产品,充分利用分期偿还、整贷零偿、再融资等手段,积极发展流动性强的票据贴现、贸易融资等业务。针对企业短期融资票据化的趋势,合理匹配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票据贴现。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强化信贷产品的创新与推广,充分满足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