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持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11:17: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扶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县长在金融暨企业扶持会讲话
同志们:
一、为何要召开这次全县金融暨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会议
召开今天这次会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需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今年1月6日在北京召开,总理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做好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部署了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总理强调,金融行业要大力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特别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方向,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模式,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带动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要着力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适合小型微型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完善财税、担保、保险等政策支持体系和差异化监管措施,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积极性。可见,总理对金融如何服务“三农”,如何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给合实际抓好我县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相关工作。
第二,是落实省、市重大部署的需要。今年2月6日,克志省长专程率队赴京,拜会了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中央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共商贯彻国发2号文件相关措施,共谋金融机构支持跨越发展良策。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各大银行负责人纷纷表示,将把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差别化信贷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在信贷规模、信贷增长幅度上给予更大倾斜,在解决发展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上给予更大帮助,特别是在国发2号文件的项目化、实物化落实过程中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国勋书记和庆丰市长在市党代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都对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第三,是提高全县上下对金融工作重要性认识的需要。金融运作和理财机制,上关联国家兴亡,下关系地方发展,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宋、元、明、清,还是其他朝代,各朝都遵循一种基本规律,就是多存钱,他们认为,往国库中存的钱越多越好,朝代兴起时期都是国库储蓄丰盛,随后递减,再后就是财政日益吃紧,赤字越来越不可收拾,最终导致改朝换代。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敢于利用公债支持发展,而同期清廷还忙于往国库存银子,结果,到甲午战争时,两国的国力大相径庭。当今世界的动荡和国内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与金融运作密切相关,诸如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可见,金融策略对国际经济、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务必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财政金融政策扶持研究论文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实,合作经济是组织个体农民、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发展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组织形式。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明确信用社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法人,免征税收。
一、国外财政对农村金融扶植政策的借鉴
各国把合作金融作为农业金融制度的基础
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实,合作经济是组织个体农民、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发展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组织形式。合作金融的参加者多是社会中低收入阶层和贫困阶层,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明确信用社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法人,免征税收。
信贷决策以基层信用社为主,资金清算以上层信用社为主。最基层的信用社是信贷决策的主体,上一层次的合作银行或联合社不进行干预,中心合作银行或中间层次的合作银行则发挥“信用社的信用社”作用,为基层信用社提供资金清算和融资服务,主要是解决“小”信用社普遍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单个信用社法人主体没有像大商业银行一样庞大的分支机构,缺乏自己的结算网络,业务受到限制;二是单个信用社规模小,假如备付金过多,影响信用社的盈利水平;备付金过少,轻易发生资金流动性不足问题。这样,基层信用社和上一层次的信用社就形成了有效的业务合作关系。
财政扶植农村金融进而间接补偿农业成为重要通道
财政金融政策扶持论文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合作经济是组织个体农民、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发展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组织形式。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明确信用社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法人,免征税收。
一、国外财政对农村金融扶植政策的借鉴
(一)各国把合作金融作为农业金融制度的基础
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合作经济是组织个体农民、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发展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组织形式。合作金融的参加者多是社会中低收入阶层和贫困阶层,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明确信用社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法人,免征税收。
信贷决策以基层信用社为主,资金清算以上层信用社为主。最基层的信用社是信贷决策的主体,上一层次的合作银行或联合社不进行干预,中央合作银行或中间层次的合作银行则发挥“信用社的信用社”作用,为基层信用社提供资金清算和融资服务,主要是解决“小”信用社普遍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单个信用社法人主体没有像大商业银行一样庞大的分支机构,缺乏自己的结算网络,业务受到限制;二是单个信用社规模小,如果备付金过多,影响信用社的盈利水平;备付金过少,容易发生资金流动性不足问题。这样,基层信用社和上一层次的信用社就形成了有效的业务合作关系。
(二)财政扶植农村金融进而间接补偿农业成为重要通道
旅游开发与金融扶持
青海省湟源县位于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接合部,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在这里相交,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融合,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之美称。这里还有青藏高原上最早的茶马互市。而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的丹噶尔古城,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重镇,也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湟源,在千年的风雨沧桑中积淀了厚重而独特的地域文化。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使湟源丰厚的文化资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了旅游的档次和品位,同时,旅游发展也为厚重的文化资源提供了展示平台,湟源由此探索出一条文化旅游的发展新路。
一、湟源旅游业发展现状
几年来,湟源县相继开工实施了丹噶尔古城保护性修复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使旅游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以丹噶尔古城景区为中心,日月山、赞普林卡、石刻公园、人民公园、乡村农家乐、华石山、宗家沟、北极山公园、大黑沟森林公园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补充的旅游景点网络构架已基本形成,以丹噶尔古城品牌为核心,茶马商都、排灯之乡、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王母故里等为补充的文化品牌群雏形已初步形成,为今后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于2009年5月正式对游客开放的丹噶尔古城景区对全县文化旅游业的带动效应极为明显。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00余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8.7%和21%。随着湟源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各类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在全县兴起,目前,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网点有1947个,从业人员2921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82万元,比1978年增长近12倍。
二、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
湟源县目前开发的旅游项目以丹噶尔古城景区为中心,以文物旅游为主要形式。文物旅游资源的精髓在于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但目前文物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游览观光为主要形式,旅游产品供给仅仅满足于讲解员的简单介绍,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反而被忽略。例如:历史上,作为茶马古道重要场所的丹噶尔古城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宗教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而游客在讲解员的讲解中根本无从体会,从而导致游客兴趣索然,走马观花看完之后再不愿重游。旅游重复率和滞留时间不能随景区景点的增多而提高和延长,导致旅游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三秋季节金融扶持调研
灵宝金融坚持以支农、兴农、富民为己任,把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支农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改进、加强金融服务,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为当地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一、金融支持“三秋”情况
灵宝金融既着眼于当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又放眼长远,改善农民收入结构;既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又通过为农产品收购企业提供资金,促进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增收。贷款营销中,农村信用社将资金重点用于农业生产资料的储运购销和农户生产费用合理资金需求,支持农资农机部门经营适销对路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及农机具。提供信贷支持的信用社强化服务手段,向农户散放支农名片,提高工作效率,并组织金融下乡活动,将金融知识、业务品种和科技信息送到农民手中。
积极发挥信贷杠杆作用,灵宝金融重点支持农村农民在秋季的种子、农药、化肥和农产品收购上的资金需求。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积极支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秋种秋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至目前,灵宝联社发放“三秋”支农贷款5630万元,投放农民种子、农药和化肥投放贷款2170万元,农机具贷款1160万元,农副产品收购贷款23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秋季农业生产,为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继续认真做好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授信及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工作,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严格做到贷前早调查,资金早落实,计划早安排,贷款早投放”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农资供应部门、生产企业和农户家中进行走访调查,详细了解秋作物资供应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提前落实贷款资金计划。一方面加大资金组织力度,开展支持秋作吸存工作劳动竞赛,强化优质高效文明服务,努力拓宽增存渠道,为信贷支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加大收贷收息力度,依法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满足“三秋”资金需要,使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加大对农业的扶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金融提供连续持久的支持。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金融如何加大对农业的扶持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目前农村金融环境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薄弱环节”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低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拉大。农村金融环境总体上看是比较差的。主要表现:
(一)信用缺失。客观上农业生产风险较大,投入农业的资金风险也大。主观上也存在建国以来投入农村的大量资金,成了呆坏帐,承贷者长期以来形成了贷款是国家的钱,还不了迟早会豁免的观念,没有形成借债还钱天经地义的理念,信用观念淡薄。
(二)保障体系滞后,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农村经济受自然条件、市场环境、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客观上导致银行投入的信贷资金的风险较大。面对存在的风险,却在风险的控制上缺乏必要的手段。目前我国尚未开办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商业保险在城市竞争已非常激烈,功能日臻完善,但在广大农村保险业务发展仍非常滞后,只有少量的房产和交通工具参加了商业保险。而种养业、农作物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的影响风险最大,这些领域商业保险又不愿意介入。
(三)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手段。农民的资产主要是房产和一些生产资料。农村的房产一方面变现难,另一面属生活必需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不具备抵押担保的条件。农民的生产资料比较复杂、难定价,也不能作为抵押担保物。
金融扶持三农发展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发挥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关于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推动金融业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年)》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市人民政府创建信用体系试点市合作框架协议》要求,现就加快我市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服务“三农”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县先行先试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有利基础上,以市成为广东省首个农村信用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及社会信用环境,全面建设诚信社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我市建设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循环经济和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市、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的重要举措。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我市信用体系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统筹谋划信用体系建设,全力加快推进信用体系试点市的各项创建工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当前形势下的金融支农工作,坚持“多予、不取、放活”方针,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各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三农”发展的关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提高涉农贷款的投放比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村经济金融实现良性互动和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着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强社会管理
(一)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在当前我市全面建设市、县两级征信中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评价指标,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和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加快推进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征信中心企业和农户非银行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开发运用,为社会各方运用信用信息数据为“三农”服务创造便利条件。各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信贷业务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资料,创新信贷支农模式,逐步形成“农户(公司)+征信+信贷”、“信用户+担保基金+信贷”、“公司+农户+担保+信贷”等信贷支农模式。
金融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思索
当前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中的新型产业形态,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在经济发展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在发展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有助于增加经济收入,更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黑龙江省委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迫切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文化产业融资需求较大;另一方面,文化企业需要金融来引导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运营的规范水平。201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等九部委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来,黑龙江省也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文化产业呈现出持续较快发展的局面。2006年以来,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21%的速度递增,高出全省GDP增速9.9个百分点。201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10亿元。但是与全国水平相比,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27位,处于偏后水平。截至2010年5月,全国已有6个省市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51家文化企业实现上市融资,而我省仍为空白。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金融支持应是最大的着力点。
一、黑龙江省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及制约因素
(一)黑龙江省文化资源禀赋。黑龙江省集中了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冰雪大世界、扎龙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等旅游资源,《达斡尔族乌钦》、《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等9个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龙江省自然文化资源丰富。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脉等林区,森林覆盖率达42.9%,居全国第一;江河湖泊网络四布;湿地类型多、面积大;西部和东部草原辽阔。此外,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开展冰雪旅游最早的省份。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长达5个月。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资源丰富,尤其是赫哲族和鄂伦春族的生态文化资源,是目前为止现存的可供考察原始渔猎文化形态的“活化石”。黑龙江省占据最具异质性的历史文化资源:由曾居住在此的鲜卑、契丹、蒙古,女真、满族,先后建立北魏、辽、金、元、清等王朝,形成的渤海文化和金源文化;以及近现代的“闯关东文化”,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李兆麟、赵一曼和赵尚志等举世闻名的抗日英雄以及“八女投江”事迹等形成的“红色文化”,以及北大荒人艰苦奋斗,将北大荒开拓成北大仓的“北大荒精神”。
(二)制约金融支持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文化资源如此丰富的黑龙江省,若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亟需金融支持,但文化产业的特点以及现行的金融支持政策的制约了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一是文化企业的群体特征决定了其缺乏吸引金融介入的足够动力。文化产业项目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金融机构一般不愿向这些项目发放贷款。此外,文化企业大多无形资产多而固定资产少,市场上既缺乏对文化创意类项目的价值评估体系,金融机构也缺乏多样化的服务创新产品及规避相应风险的配套制度。二是融资渠道不畅,缺少银企沟通平台。尽管黑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的重大决策和措施,但未建立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银企合作议事协调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也未建立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奖励基金,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急需拓展融资方式和渠道。三是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服务手段滞后。目前,省内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银行授信。虽然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景点附近金融机构网点的增加,但游客购买文化纪念品、观看文艺演出等消费还多使用现金结算。此外,金融机构还无法发挥自身网络的优势,向文化企业提供市场动态、行业发展趋势、金融工具等信息咨询服务。
二、金融支持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规范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市场,为金融介入创造良好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质押、托管、流转和变现的管理办法。其次,积极培育信贷市场,加强文化产业信贷产品的创新。要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和抵押担保审贷制度,开发版权、专利、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进行质押担保的金融产品。例如2009年12月,国开行为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发放贷款3000万元,采用三部电视剧版权质押,贷款期限3年,利率执行同期限基准利率。通过国开行贷款,华录百纳2010年完成了多部优秀影视作品的制作,实现了利润的快速成长。再次,应加快建立政府、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和投融资的平台,实现信息和资本的共享,促使文化企业在融资环节上实现效益最大化。另外,应尽快推出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使更多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参与到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中。
金融扶持新农村建立证实解析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广大农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提出了“乡风文明、民主管理”原则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规范民间借贷,使“种粮不缴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贷款不费劲”成为广大农民描绘的美好前景。实现这一前景并非易事,最难、涉及部门最多、最复杂的,还是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目前农村金融体系有何弊端?如何加强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如何给农民带来切实的好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xx市为视点,从分析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问题入手,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xx市位于xx省东南部高寒山岳地带,全市平均海拔高度在xxx米之间,全市农村人口xxx万人,占全市人口的33.3%,全市农村总户数xxx万户,农村劳动力xx万人。全市耕地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农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148公顷,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6。200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xxx亿元,占全市gdp的24.1%,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粮食总产量xxx万吨,年均增长4.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农民现金收入为xxxx元,年均增长6.2%,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少435元和低1.8个百分点。
目前,xx市农村经济发展表现出了“经济发展乏力、农民增收困难、农民生活环境较差、受教育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其中也集中反映了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结构差异较大等深层次问题。虽然目前xx市农村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以及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但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性金融机构越来越注重效益,而由于农业经济发展滞后,支持农村经济无利可图,还可能带来金融风险,金融业因此对农业服务力度不足,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制约因素,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影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客户需求特征
财政金融政策扶持三农研究论文
择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相助经济是构造个体农人、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生长经济、加入市场竞争的有用构造情势。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明确名誉社是不以盈余为目的的公益法人,免征税收。
一、外洋财政对屯子金融配置政策的警惕
(一)列国把相助金融作为农业金融制度的基础
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相助经济是构造个体农人、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生长经济、加入市场竞争的有用构造情势。相助金融的加入者多是社会中低收入阶级和贫困阶级,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明确名誉社是不以盈余为目的的公益法人,免征税收。
信贷决策以下层名誉社为主,资金整理以上层名誉社为主。最下层的名誉社是信贷决策的主体,上一条理的相助银行或团结社不举行过问,中心相助银行或中心条理的相助银行则发挥“名誉社的名誉社”作用,为下层名誉社提供资金整理和融资服务,重要是解决“小”名誉社广泛面临的两大题目:一是单个名誉社法人主体没有像大商业银行一样巨大的分支机构,缺乏自己的结算网络,业务受到限定;二是单个名誉社规模小,如果备付金过多,影响名誉社的盈余水平;备付金过少,容易孕育发生资金活动性不够题目。这样,下层名誉社和上一条理的名誉社就形成了有用的业务相助关连。
(二)财政配置屯子金融进而间接赔偿农业成为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