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11:03: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发展民间金融推动金融改革
最近几年,在深化体制改革、保持经济增长、克服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人们的眼光已越来越多地转向了民间投资,扩大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发展民间金融的问题也日益提上了政策研讨的日程;而加入WTO、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前景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如何“对内开放”问题的讨论。的确,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改善资源配置
发展民间金融,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仅是扩大民间投资、增加就业的需要,更重要地,它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进一步发展、健全的需要。
在我们的经济中,目前非国有经济对GDP贡献已达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已达74%,而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30%,70%以上的银行信贷仍然由国有部门利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也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而国有部门目前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只有不到30%。这种情况的后果,自然是一方面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存在大量的坏账,而另一方面则是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不畅”,制约着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纠正资源配置的上述扭曲,显然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发展市场竞争与改善市场管理
发展民间金融,也有利于发展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对竞争的管理。过去20年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它们带来的竞争机制。但是,过去我们积极在制造业发展民营经济,引入市场竞争的同时,却忽视了在金融市场上发展民营经济和市场竞争,致使在金融领域内仍是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竞争严重不足。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对金融市场进行规范、管理的发展与成熟。其原因在于: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水平,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展开而逐步提高的,管理者只能随着被管理者的成长而成长;只有市场竞争主体发展了、竞争存在了、展开了,管理者才会知道问题会出在什么地方,应该管什么、怎么管。
发展民间金融推动金融改革
最近几年,在深化体制改革、保持经济增长、克服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人们的眼光已越来越多地转向了民间投资,扩大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发展民间金融的问题也日益提上了政策研讨的日程;而加入、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前景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如何“对内开放”问题的讨论。的确,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改善资源配置
发展民间金融,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仅是扩大民间投资、增加就业的需要,更重要地,它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进一步发展、健全的需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在我们的经济中,目前非国有经济对贡献已达%,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已达%,而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以上的银行信贷仍然由国有部门利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也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而国有部门目前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只有不到%。这种情况的后果,自然是一方面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存在大量的坏账,而另一方面则是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不畅”,制约着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纠正资源配置的上述扭曲,显然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发展市场竞争与改善市场管理
发展民间金融,也有利于发展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对竞争的管理。过去年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它们带来的竞争机制。但是,过去我们积极在制造业发展民营经济,引入市场竞争的同时,却忽视了在金融市场上发展民营经济和市场竞争,致使在金融领域内仍是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竞争严重不足。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对金融市场进行规范、管理的发展与成熟。其原因在于: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水平,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展开而逐步提高的,管理者只能随着被管理者的成长而成长;只有市场竞争主体发展了、竞争存在了、展开了,管理者才会知道问题会出在什么地方,应该管什么、怎么管。
金融下政府与金融发展透析
金融风险是转轨时期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理论界与金融实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鉴于国内地区间经济与金融状况存在的巨大差异,近年来,国内研究人员提出了研究地区金融风险的新范式,即金融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金融生态系统指的是:由金融主体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共同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金融主体包括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生产者,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者,以及保证金融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三方,如会计及律师事务所、监管机构。金融生态环境指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2005)。在我国,由于自然禀赋和文化、历史的差别,地区间经济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和金融的干预。
二、政府干预的经济学解释
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凯恩斯经济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得以建立的重要标志,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学术渊源是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孟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预言和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的学说。因此,凯恩斯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简单来讲,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源于“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能实现效率问题,而不能实现公平问题;二是市场不能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的需要;三是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问题。通常认为,当“市场失灵”时,就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有直接的途径和间接的途径。直接的途径有:将“私人部门”国有化,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制定实施特殊方案,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如居民住房);收购“私人部门”提供的物品,以特定的方式转让给社会公众等;间接的途径有:采取特殊的税收政策,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进行财政补贴,为“私人部门”提供动力等。
三、地方政府干预金融活动出现的主要问题
山东金融现状和发展
1山东金融结构的特征
1.1金融结构多元化,银行业占主导地位,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占绝对优势。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其吸收存款创造货币的功能使得商业银行较其他金融机构有优势,凭借其交换媒介的作用,商业银行成了信用扩张的重要源泉。山东省与其他省市相比,其银行的优势又更进一步突出,山东有全国唯一的山东省城镇银行联盟和全国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地方银行也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将山东省的银行优势转化为金融优势是一项紧迫的任务。1.2山东省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近年来,我省在直接融资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融资比例仍然不平衡,我省的直接融资比例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更是远远落后欧美发达国家。1.3信贷资金配置不合理。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贷款人的选择较为严谨,考虑到不良贷款给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和营业亏损,银行都会尽可能选择信誉好的贷款人,以确保贷款能按时收回,这就忽略了一些无法为自己证明良好信誉的贷款人的需求。山东省是中小企业众多的省份,小企业想在这种金融环境下存活十分困难,这也使得部分中小企业成立不久就面临破产的危机。而对于国有企业,在出现问题时政府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接管,信贷风险相对较小,这就为商业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提供了极大的信心。从这一方面来讲,所有制约因素成为银行选择贷款单位的重要因素,由此也就出现了信贷资金在结构、比例、期限上存有配置不均的问题。1.4国有控股银行的垄断影响了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在山东省,国有控股银行的发展空间较大,民间企业的发展较为困难,因此使得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关键一点就是打破国有控股银行的垄断地位。
2山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将山东省的金融结构与上海的金融结构作比较,就会发现上海的国际化金融大都市名副其实。上海的国际化金融都市不仅仅在于它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上海的金融体系已初具规模,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金融机构具有很大的聚集功能,使得上海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在全国金融资产总额中占有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上海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市场种类,是比较完备的金融中心之一。上海直接融资总额占全国比例较高,具有较大的优势,相较于山东省一直在10%上下徘徊的直接融资额,上海的直接融资额占比逼近15%,其大多数融资额是来自其临近省,这也是上海金融服务全国的最好体现。另外,上海还提供了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在内的中小企业资金资助项目,体现了上海金融的广泛包容和接纳。上海的民间金融发展也是风生水起。上海正按照积极引导、把握节奏的原则辅助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尤其推动中小微企业登陆场外市场,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全国股转系统以及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场外市场挂牌。民间金融在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与其相比,山东省的金融发展,尤其是地方金融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2.1山东地方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剖析。一是地方金融在全省金融中占比较小,制约了区域金融的发展和完善。山东省针对地方金融的条例法规较少,导致山东省地方金融实力不强。山东省是一个大省,仅仅依靠济南、青岛两个城市很难带动山东省的金融发展。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证券普及较少,而新型P2P公司、金融租赁等更是相对匮乏。二是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和业务覆盖能力不足。地方银行主要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其存贷款余额与济南、青岛等城市相比有很大区别。此外,地方政府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使一些农村商业银行丧失了其应有的功能。三是地方金融服务水平偏低,服务手段较少。地方银行网点较少,同时缺少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措施;客户较多,从业人员较少,导致客户排队时间过长,客户抱怨较多。同时,一些银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导致客户对银行的误会加深。四是地方金融人才匮乏。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缺少金融创新人员,地方金融只能长期拘泥于传统金融业务,使得地方金融机构处于尴尬的地位。五是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地方金融的发展,同时对地方金融缺乏有效监管机制。2.2山东省金融发展存在金融人才匮乏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等在内的具有大量金融背景的官员被派到山东省主要岗位上,这也说明了山东省金融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各级政府也对符合条件的金融人才进行奖励,目的是留住人才。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山东省人才流失现象依然严重,即便留下来的人才也是青睐济南、青岛这样的大城市。为了培养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青岛已经大力推行CFA,使更多的金融专业人员具有国际通行、世界权威的认证资格。2.3农村商业银行难以承担农村金融主力军的重任。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比重大,解决好“三农问题”十分重要。目前,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够乐观。农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配合不够协调,主要原因是农业银行是国有银行,其自身定位早已转变。农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与其他国有银行已经没有太大本质区别,其定位也从农村转向了城市,农业也不再是其工作重心,所以,解决山东省的农村金融问题主要依靠农村商业银行;而农村商业银行相对国有银行来说生存压力较大,其主要业务范围是存贷款,缺乏金融创新,人才相对匮乏,很难独当一面;此外,山东省对于支农再贷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运用不够灵活,县域存贷比、涉农贷款比例还处于较低水平;银行机构的涉农信贷机制不够完善,审批流程不够优化。针对这些问题,山东省正在努力推动县域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不断提高涉农小微企业、农户贷款以及担保业务占比。同时《意见》也指出,山东省要实现金融服务“村村通”,加强基础设施服务,加大ATM网点设置,使金融能为农村更多人服务。2.4影子银行的存在也给山东省金融改革带来了一定困难。这些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可能引发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等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以短存长贷现象使得银行出现流动性缺口问题,给实体经济造成一定打击。中国影子银行主要有两部分:一是银行理财产品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类信贷产品;二是以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存在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揭示不足、销售管理漏洞、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流入影子银行、民间借贷的资金,更多是居民、企业的存款,由于存在长期负利率,容易发生存款“搬家”的现象。国内影子银行的发展不在传统的货币银行发展之内,也不在央行的调控范围之内,但同样能够行使货币银行的职能,这也导致央行部分宏观调控失灵。因此,央行需要采取措施,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机,并防范风险传递。2.5山东省民间金融不够规范。民间经济发展迅速而民间金融相对落后是民间金融发展的原因。随着民间金融的发展,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但是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和金融监管的不足,民间金融存在很大的自发性和无序性,而一些民间金融存在的非法集资、高利贷问题也会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民间金融过多地依靠地缘、亲缘支撑,而政府对民间金融的干预更多地在于合法而忽视了效率。虽然目前山东省民间金融不够规范,但是山东省政府及金融办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引导民间金融的政策,正努力引导民间金融“做优、做强”。
3山东金融的发展思路
3.1从山东省实际出发,完善管理机制。山东省是一个经济、人口大省,要实现对金融行业的全面监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未来,山东省将使金融监管体系遍布所有金融机构,对金融行业的监管要落实到县域、乡镇,使金融机构的业务时刻处于政府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同时,政府也会完善投诉系统,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处理效率。地方金融办应贯彻落实国家金融工作方针政策,依法制定地方金融监管规则。同时,民间融资也是山东省金融中具有活力的一部分,民间融资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严格的监管机制。3.2金融行业将对“转方式、调结构”起到引导作用。金融投资结构的优化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合理使得信贷进一步支撑实体经济,金融业也会基于其广泛的信息来源和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在其信贷杠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产业转变生产结构。正确定位投融资体系,不仅在于银行和货币市场,更高级的投融资体系在于资本市场。未来,金融业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力度会不断增强,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对已有资源的重新配置,还是对资源增量的优化组合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3.3启动山东新型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2015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的请示》获国务院原则同意,山东成为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唯一试点省份。作为全国农业第一大省,解决农民融资难是山东省农业发展的一大关键。山东省已经大力推行工商注册便利化,一批“草根经济”正逐渐涌现。“草根经济”创业的前提是有创业资金,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使得金融在农村地区普及,能够更好服务农民。还有一些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在内的“草根”金融机构在山东省也得到了大力支持。《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方案》也指出,到2017年年底,力争初步建立起与山东农村经济相适应、运行规范、监管有力、成效明显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框架,促进山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浅析金融中介发展与金融稳定
【摘要】跟着经济的发展,经济运作的焦点是金融中介,金融中介维护金融装备摆设优化,进而影响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金融中介;金融稳定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金融中介的定义。非正式储存点经济中介和正式储存点经济中介构成了金融中介,成为现代化金融发展的焦点。(二)金融稳定。金融的不变发展是指经济的动态发展状态,有以下特点:第一,全局性。金融不变、站在金融市场的角度看问题,保证金融市场具有固定的特点;第二,动态性。金融不变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他的评价程度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停变化的;第三,效益性。金融不变的效益性要站在全部金融市场的角度看问题,构建有利于金融市场成长的新生态;第四,综合性。现代化金融组织表现多样,综合性强。
二、分析金融中介发展与金融稳定的作用
(一)积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支撑金融。金融市场存在着信息紧张的问题,影响效益。金融中介将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为注资者提供便利,更好的了解信息获得更大的收益。另一方面,减少了风险性,更好的去管理抑制风险。(二)消极的作用。消极作用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在着风险性。以正式金融机构银行为例,对于私人用户来说,银行的信息不合理使人们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为此储蓄点提高了贷款的利率为了正常的运作储蓄点,体现了不稳定性。另一方面,金融中介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注资者来讲,无论是直接或者是间接注资,注资人都面临着金融中介信息不相对的烦恼。其外部的看管组织与内部治理组织没有发挥出其作用,致使金融市场风险大。
发展民间金融推动金融改革
最近几年,在深化体制改革、保持经济增长、克服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人们的眼光已越来越多地转向了民间投资,扩大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发展民间金融的问题也日益提上了政策研讨的日程;而加入WTO、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前景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如何“对内开放”问题的讨论。的确,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改善资源配置
发展民间金融,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仅是扩大民间投资、增加就业的需要,更重要地,它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进一步发展、健全的需要。
在我们的经济中,目前非国有经济对GDP贡献已达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已达74%,而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30%,70%以上的银行信贷仍然由国有部门利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也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而国有部门目前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只有不到30%。这种情况的后果,自然是一方面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存在大量的坏账,而另一方面则是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不畅”,制约着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纠正资源配置的上述扭曲,显然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发展市场竞争与改善市场管理
发展民间金融,也有利于发展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对竞争的管理。过去20年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它们带来的竞争机制。但是,过去我们积极在制造业发展民营经济,引入市场竞争的同时,却忽视了在金融市场上发展民营经济和市场竞争,致使在金融领域内仍是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竞争严重不足。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对金融市场进行规范、管理的发展与成熟。其原因在于: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水平,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展开而逐步提高的,管理者只能随着被管理者的成长而成长;只有市场竞争主体发展了、竞争存在了、展开了,管理者才会知道问题会出在什么地方,应该管什么、怎么管。
浅析金融发展文献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研究的文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综述过程中笔者给出了适当的述评,并在文章末尾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当前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宏观经济景观:一方面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泛滥,一些商业银行因为存差过大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借钱难、筹资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吴敬琏,2006)。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富裕的资金无法流入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的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综观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的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究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综述
1912年,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认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继熊彼特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乡村金融发展思索
农村民间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和正规金融资金有效供给不足而逐渐产生和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正规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影响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对其应尽快加以规范管理和合理引导,将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纳入到契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这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农村民间金融是农村经济主体为满足融资需求,自发形成的、游离于政府金融监管之外的非官方资金融通活动和组织。其具体表现形式有:民间借贷、各种形式的和会、民间互助组、储蓄互助组、私人钱庄、租赁公司、农村合作基金、小额信贷、民间集资等。由于农村正式金融的缺位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等原因,为农村民间金融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和空间。而且由于民间金融本身的比较优势使其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它的存在具有必要性。
1、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主体缺位,金融服务及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中,为了追求经营效益,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银行收缩、撤并了许多原有设在农村地区的机构和网点,农业银行在农村中的主导地位也丧失了。这必然导致正规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此外,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大部分投资有价证券、净存放中央银行、拆借给其他金融机构等形式流出农村。所存信用社也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通道之一。导致农村资金供给严重不足,金融资源极度匮乏。而农村民间金融能较大程度的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这必然使其能够快速发展壮大,并在支持农村经济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农村民间金融自身的优势使其成为农村不可或缺的资金供给渠道第一,融资的交易成本低。在农村,中小乡镇企业其发展前景大多不确定、财务制度不健全、相关信息也不完整、企业的信贷规模也较小,使得正规金融机构的监督成本、融资的交易成本都较高,从而使其不愿涉足农村小额信贷。这必然导致农户及中小乡镇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农村民间金融具有乡土性,出租人对借款人的相关信息了如指掌,不必进行相关信息的搜寻和融资后的跟踪管理,所以融资交易的成本较低而收益又高。第二,手续灵活简便,融资效率高。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手续繁琐、层层严格审查、过程较长相比,农村民间融资手续简便、交易过程时间较短,所以效率较高,借款人能迅速、便捷地借到所需要的资金,所以能及时满足农村、农业、农户的燃眉之急。第三,利率弹性大、较灵活。农村民间金融的借贷利率是由融资双方根据资金的供求状况、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双方人际关系的亲疏而定的,所以利率的弹性大且较灵活。
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提要]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农村金融在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唐山市农村金融存在的供给不足、市场建设不够完善和发展环境滞后等问题,提出发展政策性金融、完善商业性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完善金融发展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金融供给;金融需求
唐山市是河北省唯一的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城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走在了河北省的前列,在几年的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积极探索和深入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效应。唐山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农村金融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彻底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
一、唐山市农村金融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唐山市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科学发展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需求也日益增长。主要来源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镇(村)的建设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集中居住社区建设提出了要求,亟待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土地流转等也要求有相当规模的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很多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乡镇企业,为发展壮大需要较大额度的资金支持;随着设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商、运输、加工、种养殖农户的增多,大额贷款需求不断增加。在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唐山市多家小额贷款公司相继成立,这是由农户在自愿基础上组成联保小组彼此相互担保的贷款。还有多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问世,他们坚持服务对象的“社员制”、服务宗旨的“为农性”、办社性质的“合作性”、服务取向的“互助性”、服务范围的“区域性”。尽管民间借贷在我国至今未获得合法地位,但是在唐山市农村的发展中仍呈现出生生不息之势。
二、唐山市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碳金融发展初探
我国碳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碳金融发展正处于预备期,这其中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源争夺阶段。二是新能源研发高峰,根据这一趋势,中国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加大市场培育力度,2008年,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进行试点,但是相比于西方国家,中国的发展还是相对落后。国内发展相对较快的天津、北京、上海主要也是以二氧化硫为主,而且我国目前尚未承担减排任务,“碳交易”在国内还未形成规模。主要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方面:在碳交易产业中,我国处于产业链的下端,这使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一是买卖双方不能互通消息,价差明显。二是协议谈判的过程耗时长、过程复杂,我国没有定价的机制,处于被动地位。三是目前我国的碳排放、碳交易散落在不同的城市,难以形成聚集效应,难以与国际市场中的主体进行竞争。需要指出的是,在国际市场中的定价权,不仅要依靠碳的贸易量,还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为供求双方提供共享信息,实现公平定价。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这一平台。在碳金融的交易中,国内有一些商业银行开始试水,从简单的信贷投放方向和数量的限制,逐渐过渡到主动寻找合适的绿色能源信贷工程,进而与国际市场主体开展能源节约工程等,但是,由于我国的碳金融起步较晚,因而商业银行的参与程度仍旧较低,而且除了商业银行之外,其他金融机构对此还处于讨论阶段,没有实质性的参与,所以还未形成体系。产品是金融服务的有形载体,也是金融功能实现的必要手段,当前,在国际社会中,许多金融机构都根据碳交易的特性创造了相关的产品,从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产品有限,大部分是信贷和资金清算方面的产品和业务,在直接投资领域非常匮乏,相比于生产领域,贸易范围的产品,碳交易的金融产品单一,难以发挥作用。碳交易相关的金融衍生品是创新的金融领域,发展的历史较短,其中的交易机制、交易规则还在不断地完善当中,我国的现有运作,也多是仿照发达国家的措施而进行的本土化改革,对于利润的追求、风险的管理、技术的攻关、具体的操作等方面,都缺乏大量的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碳金融的发展。
我国碳金融发展策略
就我国的市场来看,碳金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我国是消费煤炭的大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处于国际第二位,推测认为,到2020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接近美国,而且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创造一万元的GDP所需要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数倍。作为一个有着国际责任的发展我国家,我国应该具有环境保护的义务。在哥本哈根国际会议上,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目前,我国已经被国际社会看做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对于我国的金融界来讲,如何把国家面临的压力转化为可贵的市场机遇,如何在承担建立和谐世界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分享碳金融时代的“蛋糕”,将是他们所要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因而需要采取积极的举措,推动我国碳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加强碳交易体系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和整合国内碳交易平台,为排放权的交易双方提供竞价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目前我国的碳排放额度交易,是先将额度出售给国际投行中的相关部门,有些将额度或指标出售给需要的企业,在这样的过程中,交易双方不直接接触,价格就会脱节,因此需要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国际化的市场,整合国内零散的市场资源,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用规范化的手段和法规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客观、平等、公正、透明的交易价值,这也是我国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市场主体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定价权和话语权。碳金融对金融机构是个崭新的领域,涉及很多复杂的知识,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加快发展相关中介业务、开展新的业务运作模式、提供金融产品支持和风险管理工具。首先,从金融机构的角度,除了提供资金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研发更多的产品,比如以碳减排量收益权作为抵押的贷款,碳金融信托,碳金融证券化等。同时基于业务的实践,加强对碳金融创新的研究,提供咨询类服务而且在各金融机构中,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碳金融的事业部或下属公司,加强管理、研究和开发,探索长效机制,控制风险。其次,从政府方面,应当设立碳金融基金,加快对于市场的开发,同时增强市场的流动能力,利用基金公司加强国内主体的定价能力,促进清洁技术的市场化进程。第三,鼓励各类中介机构参与到碳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更精确的担保、法律、财务、评估等中介服务。碳金融的发展进程在国际上尚处于新生状态,不但有自己的交易机制,更涉及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诸多领域。目前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还不够完善,不足以支撑碳金融的长久发展,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或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出台具体的专项规定,比如碳排放的标准和计量、减排量的权益抵押等,规范碳金融的相关活动。
本文作者:孙媛工作单位: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