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迫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09:37: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紧迫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气象探测的紧迫性及措施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持稳定和保护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气象探测基本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关系到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直接制约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提高和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提高,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气象工作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气象台(站)频繁搬迁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气象资料不连续性、降低科学研究的参考价值,还影响到我国气象资料的全球交换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规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的划定标准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定标准划定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并纳人城市规划或者村庄和集镇规划”、“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确因实施城市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迁移气象站的,应当报经气象主管部门批准。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或乡镇规划建设项目不断开发和扩大,原地处偏僻郊区的气象观测站,已有不少陷人了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导致气象探测环境遭受影响和破坏日趋严重,甚至还有未经批准擅自在国家基准气象站、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场附近建高层建筑,挖沟开路,有的甚至强行拆毁气象探测仪器等。保护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压力在逐渐加大,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迫在眉睫。确保气象探测环境的长期稳定、气象资料的连续性,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保护探测环境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人大、政府的监督、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很重要,切实把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纳人依法行政的轨道,使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遭受破坏,实现城市建设和探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依靠全社会的努力,保障气象事业顺利发展。气象资源作为一种可预知、可利用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整个社会乃至人类的财富。气象是政府的一个科技事业单位,按照政府的意志与气象规章制度去做监测记录,积累各地的气象资料,并根据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局部影响天气,为促进经济建设服务。当经济的发展与气象资源相矛盾时,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大众所共享的气象资源环境。面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严峻形势,中国气象局多次下发《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亦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将颁布实施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规范了气象设施的保护措施、细化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规范气象台站的迁移等内容。

本文作者:曹雅杰工作单位:吉林省辽源市气象局

查看全文

论落实村民自治的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确立了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党全国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巩固和加强。当前中国农村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和崭新的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迈进,农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却不容忽视,而且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因素。

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土地被征后得不到补偿﹑基层财务管理混乱﹑基层干部贪污腐败﹑贫富差距拉大﹑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等,部分地区部分事件已经造成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的稳定。有学者列出了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农村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形式退化,农产品价格设置不合理,农民参与农产品市场交易途径不通畅,农村管理机构臃肿、职能混乱且高度行政化,农民进城成本居高不下,户籍、学籍改革滞后,农业生产成本过重,农村税费一度膨胀,中国工业及第三产业持续高增长使农业进一步被边缘化等。

笔者认为在造成上述原因中,村民自治的弱化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健全基层民主、加强村民自治对稳定农村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大量富裕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矛盾,理顺各方面的情绪,离开了民主建设,特别是基层民主建设肯定是不行的,否则就容易出大的问题。

从农村的角度来看,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落实村民自治,实现真正的乡村民主必然将乡村组织置于村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之下,乡村组织诸如暴力行政、吃喝贪占、不负责任行为等等都会受到自下而上、无所不在的约束而不至发生。相关地,乡村组织行为的合理化,可以减少村民群众的不满,密切干群关系,在此基础上,乡村干部从事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建设,也较容易赢得村民的信任。不仅如此,仅仅是通过乡村民主,特别是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即可形成一个公共权威,这种公共权威可以较为理性地认识共同利益,约束少数不顾共同利益者的违规行为,从而使得举办公共事业都有可能变得容易,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目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以赛驰村为例

在实习的五天里,笔者走访了村委会主要干部、部分社长、普通村民,就村民自治问题做了一定程度的调研,对村民自治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查看全文

金融改革紧迫性研究论文

目录

一、金融危机是心腹大患

二、金融改革举步维艰

2.1银行业改革,避重就轻,缺乏新意

2.2警惕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三、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查看全文

微积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摘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微积分课程思政的实施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挖掘,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顶层设计,实施寓教于乐,做到教书育人两手抓,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该文通过微积分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实现微积分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微积分;课程思政;教书育人

微积分作为一门典型的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至关重要。正如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对青年学生说的几句话:“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创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把基础打牢,将来就可以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2]。而微积分恰好就是这样的一门基础课。作为理、工、经、管、文、法各专业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微积分是一门学时长、课时紧、内容多、知识难的基础课程。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使微积分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理念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微积分课程思政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迫在眉睫

1.1专任教师正确认识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21年年初,一个网名叫“离灯冬眠”的25岁女生,因为游戏机被母亲砸烂,选择自杀离开这个世界,在遗书中说游戏是她人生唯一的追求和乐趣,失去了游戏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这样的案例让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我们现在培养的部分大学生,专业知识有了,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偏离人生正确的轨道,大学毕业就失去了人生目标和崇高理想。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作为一名高校数学教师,不但要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技能,还要通过课堂思政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形成正确的“三观”,摒弃“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的工作,思政教育跟数学教学没有关系”的错误思想,把课堂思政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有信念的时代新人[3]。

查看全文

建筑节能紧迫性与绿色建筑

中国建筑节能与模式创新,是指通过建筑节能模式的创新来实现“节能省地型”建筑的推广应用。实践中,高速城镇化和能源危机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行建筑节能,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机遇和挑战所决定的。本文先从建筑节能紧迫性和绿色建筑谈起。

一、我国推行建筑节能的紧迫性

(一)高速城镇化是建筑节能最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高速城镇化时期农民大量进城。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期,每年大约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农民变成市民以后,人均能耗水平提高3倍。首先,农民进城以后,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原来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经济转变为依靠工商业经济谋生,这种工商业经济的载体的耗能将大大增加。其次,生活燃料特点发生了变化。农村生活所用的燃料大都是可再生的,用商品化的能源如煤、电、燃气比较少。农民进城后,其能源消耗明显增加。第三,出行方式变了。在农村基本上是以步行为主,进城后乘车的概率提高。第四,房屋结构和耗能模式变了。以上四点导致人均耗能提高3倍。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预计约有5―6亿农民将转化为市民,相当于原来15亿或者是18亿农村人口的耗能。

高速城镇化时期建筑规模快速增加。近年来,我国年建筑量已经达到20亿平方米以上,相当于全球每年建筑总量的40%,但是,我国既有建筑中95%属不节能建筑。我国每年因建筑消耗的水泥、玻璃、钢材占全球的40%、45%、35%。同时,随着生活标准的提高,建筑里纷纷装上空调,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分体式空调的生产国和消费国。这是高速城镇化给我们带来的紧迫性课题,必须加快实行建筑节能。

(二)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快速增长

查看全文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报告

自历史长河进入阶级社会后,腐败就同人类形影相随,连绵不断,到当代凸现为影响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消灭了根本上产生腐败的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仍然有滋生腐败的气候、土壤和条件,腐败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还严重存在。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反对腐败,锲而不舍防治腐败。陕西省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坚持创新,探索出通过构建警示训诫防线防治腐败的新路子:运用教育加强制的办法,借助组织督导的约束力,对超越思想道德防线、有腐败苗头和轻微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实行超前防范和动态监督,及时提醒一部分人不犯错误,有效控制一部分人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表明,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好方式,是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的好方法,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党水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在新世纪大力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构建警示训诫防线,防治腐败的思想文化对人们毒化腐蚀

(一)两千多年封建腐朽思想和落后文化积淀的影响

我国有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封建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至今其腐朽成份仍然在毒化着党员干部和整个社会。一是封建权力私有观念、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这些腐朽东西在今天演变为“公权私化”,一些人将权力据为私有、称王称霸、独裁专制。二是封建宗法观念。一些腐败分子封妻荫子,任人唯亲,建立裙带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三是封建官僚主义。封建残余思想和旧衙门作风是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所有腐败分子都是官僚主义者。

(二)全方位开放条件下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日益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大量涌入的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腐朽生活方式侵蚀影响着党员干部。这主要包括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资产阶级享乐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查看全文

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紧迫性思考

一、引言

国际经贸行业历来是外语院校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际经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将会大量增加,国际经贸行业将会成为外语院校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更大领域。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不少外语院校都增加了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项目,但由于投入的力度不够,培养人数较少,难以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和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求。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多语种的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将会大量增加,而培养多语种的国际经贸人才正是外语院校的突出优势。在此形势下,外语院校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力度。培养国际经贸人才,旣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也是拓宽外语院校学生就业和创业渠道的有效措施。为此,笔者选择了《外语院校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紧迫性思考》这一课题进行研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外语院校培养国际会展人才的紧迫性。

二、培养国际经贸人才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有了极大地发展,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更是得到了飞速地发展。据统计,2013年以来,我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连续3年居于世界第一位,201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二五”期间,我国吸收外资超过6200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30%以上。对外经济贸易的飞速发展,急需大批既有较高外语水平,又有全面的业务技能的国际经贸人才。但是,由于存在着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脱节和学生技能素质难以达到岗位需求的问题,致使国际经贸人才队伍出现了很大的缺口,国际经贸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包括了新亚欧陆桥经济带、中蒙俄经济带、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需要大批精通英语的国际经贸人才,还急需众多精通其他外国语种的国际经贸人才,特别是需要精通俄语、法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泰语和马来亚语等多语种的国际经贸人才。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加快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步伐,国际经贸人才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很可能要出现国际经贸人才的用人危机。为了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外语院校应该加大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力度。

三、培养国际经贸人才是外语院校深化改革的需要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党和政府制定了高等院校必须进行改革和转型的重大方针,提出了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笔者认为:外语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培养既有外语水平,又有业务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国际贸易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必须要有较强的业务技能。现代国际商务活动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国际经贸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外语院校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型国际经贸人才,从而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需求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国际经贸人才是外语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外语院校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

查看全文

产险营销紧迫性管理论文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形成,一大批优秀保险直销和人员脱颖而出,保险服务领域得到迅速拓展。然而,就产险来看,相对职工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却明显滞后,以至拓展市场的后劲不足,从而制约了业务,尤其是分散性业务的开发。本文拟就发展产险营销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作一些探讨。

一、发展营销业务对产险市场的迅速发育意义重大

(一)是保险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保险制度建立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工作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事业、机关团体,以团体性业务为主,面向一家一户的展业很少。特别是在原人保公司独家经营时期,基本上是有什么险种,客户就买什么保单。强制保险、行政干预的现象在保险展业过程中比较普遍。因此,以少量的员工,就可以收到较多的保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已经形成,保险需求趋于多元化,集团性业务相对减少,分散性业务大量增加。与此同时,随着保险竞争的加剧,以保险人为中心的卖方市场正在向以买方需求为导向转化。如何开发适销对路险种,如何把保单销售出去成为了保险公司的一项突出任务。面对这一新形势,如果仍沿用原有的展业方式则很难把握市场,单靠现有员工开展业务已力不从心。实行直销与并举,大力发展营销,广伸触角发展业务已显得十分迫切。

(二)是与国际惯例接轨,降低保险经营成本的需要。以营销的方式发展保险业务是发达国家通行、有效的做法。目前,国际保险市场营销包括其它中介业务已占业务总量的80%.在保险市场发育较为健全的香港,1997年保险从业人员为5万人,其中人员3.6万人,到1998年保险从业人员发展到5.5万人,其人员达4.4万人。营销方式之所以能够在保险业发展中颇具生命力,除了能促进业务广泛开展外,较低的经营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在我国保险业中亦有所体现。以人保河北省分公司为例,1998年全省系统人均保费30.6万元,人均费用支出(不含费)5.45万元;如果以营销方式开展业务,从事营销人员年人均收保费亦按30万元计算,费以提高后的8%为标准全部兑现,营销人员的年人均费用(收入)应为2.4万元,较直销成本降低3万多元。而且如果能兑现酬劳,对营销员来说也是可观的。

(三)是持续发展产险业务,保持发展后劲的必须。1980-1993年,我国保险业务平均年增长37.6%,其中产险是主要贡献者;1994年以后的连续五年,产险发展速度明显降低,且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有人由此断言,我国保险业进入低增长期。分析其中的原因有许多,但缺乏一套完备的营销机制则是一个重要因素。人保、平保、太保公司并存后,团体业务成为竞争焦点,而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传统的团体性业务又有萎缩;发展分散性业务,相应的展业方式又没有跟上,致使业务发展后劲不足。

(四)有利于促进保险产品开发和产险市场的培育。营销员所承办的业务均是面对一家一户的个人保险,其最大优势在于,与保户进行面对面的业务联系,销售手段灵活,便于沟通信息,可以详细地向顾客介绍保险险种、条款内容,提供投保方案,不仅能够促进保险知识的普及,而且有助于开拓新的保险市场,提高保险公司的知名度,扩大保险覆盖面。同时,通过接触广大社会公众,可以及时捕捉到大量信息,了解市场的需要以便于保险公司及时推出适销对路的保险商品。因此,通过营销员登门入户推销保险,既可以满足被保险人的现实需求,又可以发现更多的保险潜在需求,为设计开发险种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查看全文

档案数字化建设紧迫性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部门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这就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也是顺应潮流、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面对这种挑战我们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应对,我们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查看全文

小议我国淡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

摘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合理调控水量而保护水资源,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水法

1、水资源保护的含义

水资源保护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维护水资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影响水资源的经济、生态属性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讲包括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展水资源的多种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改善的需要。在水质方面,应防治水污染,维持水质良好状态,要养活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监督。

2、我国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