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损伤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07:33: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颈椎损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颈椎损伤护理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总结颈椎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5例颈椎损伤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25例合并脊髓损伤中按Frankel分级恢复一个级别者12例,两个级别5例,三个级别1例,无变化4例,死亡3例。结论:颈椎损伤的急救护理至关重要,方法得当可减少二次损伤。呼吸道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治疗的成败。伤后的功能训练和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颈椎损伤护理颅骨牵引
颈椎损伤病变部位高,致残率、病死率高,我科自2000年6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35例,占同期脊柱损伤的23.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9岁~68岁,其中颈椎骨折8例,脱位10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病变部位:寰枢椎5例,颈3、47例,颈5、612例,颈711例。
2治疗及预后
下颈椎损伤手术治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颈椎;损伤
Earlysurgicaltreatmentforlowercervicalspineinjuryin55cases
【Abstract】AIM:Tostudytheaim,suitabletimeandtechniquesofearlysurgicaltreatmentforlowercervicalspineinjure.METHODS:Fiftyfivecasesoflowercervicalspinefractureandfracturedislocationweretreatedwithearlysurgicaltherapy,amongwhom43casesweretreatedwithanteriordecompressionandillacautograft,and12casesweretreatedwithposteriordecompression.RESULTS:Threeofthesixcaseswithcompletespinalcordinjurydied.Fortynineofthe52caseswerefollowedupfor4-49months,averaging21months.Thereweredifferentdegreesofneurologicalrecoveryinthe41caseswithpartialspinalcordinjury.CONCLUSION:Surgicaltreatmentisusefultotheearlyreconstructionofstability.Suitabletimeandtechniquesofthesurgerydependonthepatientssituation.Theuseofinternalfixationafterdecompressionandbonegraftwillexpandtheclinicalapplicationofthesurgicaltreatment.
【Keywords】cervicalspine;injure;surgicaltreatment
【摘要】目的:探讨下颈椎损伤早期手术治疗的目的、时机和方法.方法:下颈椎骨折、脱位并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55例,早期分别施行前、后路减压固定手术.其中前路减压43例,后路12例.行内固定17例.结果:脊髓完全损伤6例,死亡3例,随访3例神经功能无恢复.脊髓不完全损伤49例,随访46例,随访时间4~49(平均21)mo.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41例.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及早恢复椎体稳定性.应根据具体伤情决定手术时机和方法,采用前或后路减压均可起到良好疗效.内固定的使用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关键词】颈椎;损伤;外科治疗
颈椎损伤漏诊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颈椎损伤漏诊原因及如何避免。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颈椎损伤漏诊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低位颈椎骨折并(或)脱位24例,寰椎骨折6例,寰枢椎脱位3例,枢椎骨折3例。结论伤情复杂、检查手段不完善、体检不仔细是颈椎损伤漏诊的常见原因。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完善影像学检查及医生检诊制度可减少漏诊的发生。
【关键词】颈椎损伤;漏诊
随着交通伤、坠落伤、暴力或运动伤日益增加,近年颈椎损伤日渐增多,但颈椎损伤的漏诊或延迟诊断率仍达5%~20%[1]。如没有及时发现和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会造成严重后果,常造成患者高位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现将我院1993年9月—2008年4月颈椎损伤漏诊的3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1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34例,女性2例。年龄4.5~58岁,平均38岁。受伤原因:车祸16例,摔伤11例,高处坠落6例,打击伤3例。临床表现:均有颈部疼痛,伴肢体感觉障碍18例,同时具有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10例,显示运动障碍8例。合并伤:头及颜面部、颈部皮肤损伤,或四肢肿胀畸形、疼痛18例,颅脑损伤10例,腹部外伤6例,血气胸2例,伴有休克者4例。22例患者完全清醒。14例患者有意识改变,其中伴有昏迷6例(入院时已处于昏迷状态4例),烦躁5例,醉酒状态3例。本组均在患者颈部疼痛加重或出现神经系统缺陷经反复检查后明确诊断。首次诊断距确诊颈椎损伤时间5h~7天,平均2.5天。死亡4例:1例死于颈椎损伤,1例死于多发伤,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2结果
颈椎损伤教学的经验诠释
本文作者:刘扬张雁张进军工作单位:北京急救中心
1一般资料本组734人中,男性527人,女性207人;专业人员608人,非专业人员126人;北京奥运会各场馆医疗服务人员247人,志愿者416人,高危岗位的非医务人员71人。所有受训者均未学过关于此种操作技能。平均受训时间为5.5h。2培训方法通过固定器材的使用方法、标准6种徒手固定头部的操作手法、搬运时的注意事项,运用多媒体教学及室内的模拟讲解与带教操作,以评分的形式由带教老师进行打分,得到培训结果。打分标准:优秀:所有操作没有遗漏,动作标准规范,在既定时间内(7min)完成;合格:上述中有1项欠缺;不合格:上述中有2项或2项以上欠缺。2.1熟悉颈椎损伤现场急救的基本程序:(1)准确的临床评价:判断生命体征即气道是否通畅,简练系统的全身检查及有无合并危及生命的重要器官损伤;(2)基础生命支持;(3)严格的颈椎制动技术[3]。2.2熟悉颈椎损伤现场处理所需的器械:(1)脊椎固定板(以LAERDAL脊椎固定板为例)(图1):重量仅为6.2kg,体积40cm×183cm×6.5cm,最大可承受1100kg的重量,可以漂浮于水面用于水上救援。可穿透X线不会产生伪影。(2)颈托(以StifneckSelect四合一颈托为例)(图2):指间测量法,特有的固定锁确保颈托的稳定和对称。(3)头部固定器:①SpeedBlocks头部固定器(图3):用于陆地急救。两侧固定板可进行多向调节,适宜2岁以上病人使用,配有多用途基板可使之固定。②HLJ-E头部固定器(海绵)(图4):用于水上急救。两侧固定板以硬海绵做成,缺点是不可调节。(4)约束带(图5):头部约束带:固定头、颏部使头部稳定。躯体约束带:固定躯体,以保证在搬运或呕吐中的伤者全身稳定。2.3掌握6种标准化徒手固定头部的方法:分为头锁(图6)、双肩锁(图7)、头肩锁(图8)、头背锁(图9)、头胸锁(图10)、胸背锁(图11)。2.4熟悉现场搬运操作的注意事项:防止颈椎损伤最重要的一步是应以器械固定、搬运为主,因此在学会徒手固定头部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器械的使用。教学时分2步:第1步使伤者处于仰卧位,3名急救者明确每个动作的作用,同时掌握好动作的衔接,如上颈托、上脊柱板、上2种不同的头部固定器、上肢体与头部约束带、搬运等;第2步将伤者放置俯卧位,同时考虑应该如何急救,以加深对此技能的理解。图1脊柱板图2可调节式颈托图3头部固定器(陆地)图4头部固定器(水上)图5固定带图6头锁图7双肩锁图8头肩锁作者单位:100031北京,北京急救中心通讯作者:张进军,E-mail:zhang92560@163.com3结果734人在接受急救培训后,考核优秀126人(17.2%),合格524人(71.4%),不合格84人(11.4%)。不合格84人经再次培训后,全部合格。讨论颈椎损伤现场处理在过去提及的很多,但往往只是理论及一般的操作技术,随着运动损伤不断被重视,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急救器械也随之出现。因此就要求受训者必须了解颈椎损伤新的急救器材的优点、作用及使用方法。6种徒手固定头部的手法要求受训者明确其用途并且动作要求规范、到位。其中动作到位问题一定要强调固定头部不仅仅是扶住或按住头部,而最重要的是有固定点,固定在坚实的物体上,如地上、膝上、腿上,伤者的胸骨上、肩膀处等,特殊情况下可以灵活应变寻找可固定的地方。有研究表明,早期颅骨牵引有助于改善颈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尤其是继发性颈髓损伤[4]。培训时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员在徒手固定头部时,首先是伸手固定头部,尔后才找固定点,我们始终强调这样做是无效的。明确找固定点比头部固定更重要。头部固定明确一定要固定在骨性标志物上,如头胸锁中的胸锁,要求手指按住伤者颧弓的位置,而一些学员手法并不规范,往往按到面颊部甚至下颌关节处,起不到头部固定的目的。为了能更好地记忆这些规范动作,培训时我们将每个动作进行了分解,用最简单的字来加深记忆,如头锁,即为固定、挤头、按额。
1头胸锁:在初次培训时我们要求头胸锁的胸锁要两肘部分别固定在地上(腿上)、伤者胸骨上,而双手分别按住额部、颧弓处。然而在压胸骨时许多"伤者"感觉急救者肘部坚硬不舒服,因此我们建议这时肘部可以落在急救者的另一条腿上,这样也能很好的固定。头锁和双肩锁:以往培训时我们要求头锁用于伤者头部牵引及在脊柱板上上下移动的手法,而双肩锁用于伤者在脊柱板左右移动的手法,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头锁对向下移动并不能很好地固定头部,容易造成推头移动。故此我们将双肩锁的作用改为整体平行移动的手法,而头锁只用于头部牵引上颈托。2我们在给伤员上脊柱板后用顶肩推腋法调整位置时发现,由于脊柱板相对光滑,而地面相对粗糙,因此在上下移动时容易造成脊柱板也随之移动。要求向上移动时,位于头端的急救人员用双膝顶住板,而向下移动时,位于伤者两侧的急救人员分别用近伤者脚端的手抓住脊柱板边缘以稳定,保证迅速移动。3以往培训时我们主张伤者上板位置调整后,用头胸锁固定头部,上头部固定器,再上头部约束带,最后在上肢体约束带。然而遇到伤者呕吐时,需要侧翻脊柱板,而头部固定身体移动,颈椎出现二次损伤。所以先用头锁固定头部稳定,上肢体约束带,若出现呕吐,侧翻板身体固定,头部可用头肩锁固定,避免了二次损伤。最后上头部固定器及头部约束带。4搬运是外伤四项技术之一,是创伤急救重要的一环。需要4人参与,因每个人的力量不均匀,再加上头端很沉,当抬起板时就会造成脚高头低,甚至摔人掉板情况。故搬运时要求有力量的人员在头端(头端2人中有1人需为医生),在起身时,头端两人先略抬起,然后脚端两人再起,达到整体平抬,稳步行走。在颈椎损伤急救处理上有些细节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如做头锁时需要牵引,但有时力度掌握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其他操作者操作过慢力量势必会减弱;双肩锁移动、头胸锁翻转时,由于要移动所以肘部固定不稳是很棘手的问题,我们尝试多种办法都不满意;由于操作者体形及身体问题,不允许长时间跪在地上,这样就会造成动作不规范。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还在进一步改进和探讨,希望能将这项技术培训更加合理、完善、科学[5]。
跳伞颈椎保护
1研究目的
跳伞运动员的伤病多集中在脊椎的损伤上,其中颈椎的损伤最令人可惜,因为颈椎损伤完全是可以避免或推迟发病时间的。目前我国针对跳伞运动员颈椎病的研究很少,这就造成了我国跳伞运动员运龄短、成材率低的状况。因此研究跳伞运动员如何在开伞过程中避免颈椎损伤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研究目前跳伞队运动员颈椎病多发的状况,分析跳伞运动员颈椎病发病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方法与手段,避免队员在跳伞训练过程中产生伤病,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年限。
2文献综述
2.1对运动员颈椎病现状及特点的研究方健辉、林志达、林俊文等在《广东省专业运动员颈椎病调查的初步分析》中提到运动员颈椎病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的生物力学改变和颈背部肌肉的慢性损伤密切相关,且两者互为因果。”…罗浩、樊小玲在《运动员颈椎病的特点及预防》一文中提到:“大多数患者的颈部损伤都属于在训练比赛时反复多次的微损伤,这是运动创伤的特点之一。”
2.2对运动员颈椎病等致病因素的研究荆兴泉、杨双石在《高G载荷与飞行员颈椎病的关系研究》一文中提到:“韧带撕裂与高G值、颈肌劳损及头颈部位置不正确等有关。”[3秦凤起、任发星在《跳伞各阶段的速度与安全》一文中提到“因坠落合成速度大,跳伞员不宜保持正确的坠落姿势,使开伞瞬间的姿势变形”,“拉直速度大,增大拉直力和开伞动载,使跳伞员承受的开伞动载大,易造成躯体损伤”。
2.3对运动员颈椎病防护的研究荆兴泉、杨双石在《高G载荷与飞行员颈椎病的关系研究》一文中提到:“特定的颈肌训练可减缓颈肌疲劳,强有力的颈肌可预防颈椎病的过早出现。”罗浩、樊小玲在《运动员颈椎病的特点及预防》一文中也提到:“诱发运动员颈椎病的肌肉有颈部头长肌、颈长肌、肩胛提肌、斜方肌、冈上肌、菱形肌等小肌群。
手术治疗颈椎病损研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颈椎;手术;疗效;安全性
【论文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研究手术治疗颈椎病损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我科20年成功开展颈前路及颈后路手术424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统计手术方法、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三年零二个月,按“JOA”疗效评定标准,总有效率81.3%,无效17.19%,死亡1.51%,有争议5例,无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结论:影像学的阳性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的一致性是颈椎病损诊断和手术适应症选择的关键所在。在周全手术计划,围手术期充分准备后开展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为进一步探讨研究手术治疗颈椎病损的安全性、可行性。本文对我科20年成功开展颈前后路手术424例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424例,男性345例,女性79例,年龄12~82岁,平均59.2岁,外伤175例、颈椎病102例,肿瘤11例、结核7例、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119例。全组病例均有明显的脊柱脊髓不同程度损伤的临床症状体征和与之相一致X线、MRI、CT或椎管造影的阳性表现,有明确的颈前或颈后路手术指征,无禁忌症。
2手术方法
颈椎病损手术治疗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颈椎;手术;疗效;安全性
【论文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研究手术治疗颈椎病损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我科20年成功开展颈前路及颈后路手术424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统计手术方法、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三年零二个月,按“JOA”疗效评定标准,总有效率81.3%,无效17.19%,死亡1.51%,有争议5例,无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结论:影像学的阳性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的一致性是颈椎病损诊断和手术适应症选择的关键所在。在周全手术计划,围手术期充分准备后开展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为进一步探讨研究手术治疗颈椎病损的安全性、可行性。本文对我科20年成功开展颈前后路手术424例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424例,男性345例,女性79例,年龄12~82岁,平均59.2岁,外伤175例、颈椎病102例,肿瘤11例、结核7例、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119例。全组病例均有明显的脊柱脊髓不同程度损伤的临床症状体征和与之相一致X线、MRI、CT或椎管造影的阳性表现,有明确的颈前或颈后路手术指征,无禁忌症。
2手术方法
颈椎牵引护理问题探讨论文
【关键词】颈椎牵引护理
颈椎病常见,且多发于中老年人,颈椎牵引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随着CT、MRI等检查方法的相继应用,需要牵引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并已取得满意的疗效。但是,在实施牵引的过程中,即使严格掌握了适应证和禁忌证,也可能因护理(操作)等因素而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造成医源性损伤。为减少患者痛苦和不必要的损伤,笔者通过反复的临床观察和复习有关文献,对颈椎病牵引疗法的护理(操作)问题浅谈如下,供同道参考。
1牵引方式
目前比较常用的有卧式和坐式两种方式。在医生未明确医嘱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对于老年体弱者,最好选择卧式牵引,其他人群则选择坐式牵引为佳。相对而言,卧式牵引较为舒适、安全。但因项部垫枕摩擦,牵引力度会受影响,因此,计算牵引重量时,与坐式牵引比较应加重1kg为宜。而坐式牵引是完全悬空,无摩擦阻力,因此,牵引重量确切,但因端坐,所以没有卧式牵引舒适、安全。同时初次牵引普遍有恐惧感,这就有必要先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便合作。
2牵引力线
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对牵引力线问题也不下医嘱,除非病情特殊,如小关节错缝或颈椎间盘有突出等,其他病例一般没有特殊要求。近年关于牵引力线问题的讨论也较多,但既难统一也难操作。笔者认为,凡颈椎生理弧弓正常者,选择中立位即可。如生理弧弓消失或反弓者,前方布托应适当加软垫,同时患者应相应仰头。反之,如系生理弧弓增大者,后方布托应适当加垫,患者也应相应埋头。如系卧位牵引,即在颈部加垫或减垫,即可达到以上目的。但是,需要配合仰头或埋头牵引的患者,随着牵引时间延长,往往有不适感,应随时询问患者,特别是首次治疗,更应严密观察。
临床决策预见工具论文
关键词:临床决策规则预见工具
摘要:临床决策规则作为一种决策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和应用,依赖于大量原创性研究或循证医学的证据,旨在通过把临床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释的过程标准化,指导选择诊疗手段或路线,降低临床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限制或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因不必要检查(测)和/或治疗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效率,使诊疗最优化,促进患者安全,维持或增进临床的后果。从临床决策规则的概念、存在的条件、研制方法、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何为临床决策规则
临床决策规则(clinical-decisionrule,简称“决策规则”)或预见规则(predictionrule)是起源于原创性研究,通常是指,把≥3种参数整合起来运用,比如病史、体征或简单的检测等,作为一种决策的工具。它需要大量数据作为保证或建立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目的是通过把临床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释的过程标准化,依据某些经过严格评价的具有临床预见性指标的存在与否,指导选择诊疗手段或路线,确定是否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诊断性或治疗性干预,降低临床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限制或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因不必要检查(测)和/或治疗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效率,使诊疗最优化,促进患者安全,维持或增进临床的后果。决策规则分为两类:一类是估计疾病或疾病后果的概率,另一类是提示疾病诊疗行动的过程(acourseofaction)。就估计疾病或后果概率而言,以社会获得性肺炎(CAP)为例,已有4个疾病概率预测的规则,目的是用来决定对疑似肺炎病人是否需进行胸X线检查[2]。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存在与否用来计算肺炎发生的概率。就第二种类型而言,它为疾病的临床诊疗带来明确的指南,因此日常诊疗工作中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其中Ottawa踝诊断规则(Ottawaanklerules)是最著名、最广泛性使用的临床预见规则,用来决定闭合性踝部创伤患者是否需要接受X线检查。
二、为何重视临床决策规则
某年轻患者发生闭合创伤,急诊医生在接诊后12小时内,未经上级医生查房、专业专科会诊、系统评估,给予病人11次(部位)X线检查,其中3个部位CT检查,其余9个部位是普通平片正侧位,共21次曝光,最后并未发现有明显骨折和实质性脏器破裂或挫伤。事实上,临床上类似这样的情形比较普遍,在一些医院、一些医生中间甚至成为沿用多年的“常规”或习惯做法。X线检查通常是用于创伤病人的常规检查,但其必要性尚未确定。以清醒、状态稳定的创伤为例,Stiell(2003)对加拿大9个急诊中心8283例评价,仅169例(2%)发生了有临床意义的颈椎损伤。以钝挫伤病人为例,胸X线作为常规检查,胸内损伤阳性检出率低,为0~13%。头部轻微外伤(意识丧失、健忘或定向力障碍,Glasgow昏迷评分13~15)为例,加拿大7个医学中心12个月内对这类病人调查,仅6.2%CT扫描上有可见的脑损伤,仅0.5%发生需急诊外科手术的硬膜下血肿。这些机构中,这类病人使用CT检查的情况相差4倍[4]。以颈椎外伤为例,每年加拿大有18.5万例清醒、稳定的创伤(有发生颈椎损伤的危险)病人,其中仅0.9%发生颈椎骨折或脱位,整个加拿大医学中心内颈椎X线检查中98%为阴性。每年北美有100万例次急性创伤需膝关节X线摄片,只有6%有骨折。每年,美国有200万例成人因头部创伤到急诊室就诊,其中6%~9%隐匿有非预期性、创伤性颅内病变,<1%需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因担心可能性的颈椎创伤,需要拍摄大约80万个颈椎的X线片,脊髓损伤只有1万人左右,其中一半以上的损伤累及颈椎,因此对颈部和头部创伤的患者应采取选择性X线影像学检查[5]。对美国21个急诊中心34069例钝挫伤+颈部X线检查病例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发现818例(2.4%)有X线检查确诊的颈椎损伤,采取5点低风险的判定规则后可使4309例这类病人避免X线检查,减少幅度12.6%[6]。美国每年有2.5万全职急诊医生开出80万个X线检查的医嘱,平均每人每年开出32个颈椎X线检查医嘱,可能在125年的临床工作中才能遇到一例隐性的颈椎损伤的病人,因此遗漏有临床意义的颈椎损伤病例十分罕见的。
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论文
【摘要】目的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颈托的佩戴方法;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1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间盘假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者可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高位截瘫,对生活和工作均造成很大影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作为治疗颈椎病的新技术,在维持病变节段椎间盘活动度的同时,可避免邻近节段的非正常应力,治疗效果良好。我院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4例,早期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18个节段),男11例、女3例,年龄35~55(4.1±8.7)岁。11例慢性起病,病史1~10(5.3±9.6)年。3例因外伤导致急性颈椎间盘脱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不完全截瘫伴大小便功能障碍3例。
1.2手术方法简介在全麻下取仰卧位,C臂X线机透视定位使颈椎目标间隙处于一条直线上,以病变为中心,经颈前入路显露椎体前方。常规切除椎间盘组织,注意勿损伤上下终板。用中心定位器、角度测量器等辅助定位,用适宜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入并在假体前方置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瓶并分层缝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