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语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05:03: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镜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典电影镜语管理论文
【摘要题】环球视域
【正文】
所谓电影构图,主要是指电影画面中物体的布局与构成方式。虽然电影是一种“活动影像”,它的画面时刻都处于运动中,但在时间的流程中,如何通过每一帧画面中各部分的布局和安排,来达到视觉上的愉悦感并传达出创作意图,则是每个导演都要斟酌的艺术问题。
面对这一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很多电影导演迸发出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世人奉献了很多构图精妙的电影作品。
前苏联/普多夫金·《母亲》:划时代的“蒙太奇”构图
在蒙太奇理论诞生之前,电影只不过是一种“活动照相”或“银幕戏剧”,自然也无法奢求这个时期的导演在构图方面有什么追求。只有从苏联电影学派开始,导演才开始探索电影所独有的美学特性,构图自然也是其中一部分。这种探索在普多夫金的代表作《母亲》中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脚印”。
经典电影镜语研究论文
【摘要题】环球视域
【正文】
所谓电影构图,主要是指电影画面中物体的布局与构成方式。虽然电影是一种“活动影像”,它的画面时刻都处于运动中,但在时间的流程中,如何通过每一帧画面中各部分的布局和安排,来达到视觉上的愉悦感并传达出创作意图,则是每个导演都要斟酌的艺术问题。
面对这一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很多电影导演迸发出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世人奉献了很多构图精妙的电影作品。
前苏联/普多夫金·《母亲》:划时代的“蒙太奇”构图
在蒙太奇理论诞生之前,电影只不过是一种“活动照相”或“银幕戏剧”,自然也无法奢求这个时期的导演在构图方面有什么追求。只有从苏联电影学派开始,导演才开始探索电影所独有的美学特性,构图自然也是其中一部分。这种探索在普多夫金的代表作《母亲》中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脚印”。
动物源性饲料检测技术研究
动物源性饲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疯牛病作为一种神经性、渐进性的动物疾病,其传染的的频率快、范围广,危害性较大,直接影响动物和人的安全。疯牛病最早暴发在欧洲地区的英国,为英国以及欧洲养殖业带来了极大损失。此类疾病发生主要原因是饲料中的牛肉、羊肉、脑、脊髓、内脏,污染了朊病毒,并且牛羊制品也会携带朊病毒。使用这些原料制作饲料,会传播朊病毒,对动物以及人类构成威胁。
1显微镜检测技术
显微镜检测是一种应用较早的检测技术,美国和加拿大最先使用,距今已有40年之久,也是欧盟唯一承认的动物源性饲料官方检测方法。显微镜检测主要低倍镜检测和生物显微镜检测。低倍镜主要用于监测饲料的颜色、形状、粒度、硬度、气味等各项物理性状。而生物显微镜主要检测饲料当中的细胞、组织结构。生物显微镜检测时,一般需要将动物单蛋白粉碎、其粒度非常小,细胞结构容易被破坏,所以检测的难度相对较大。若要使用生物显微镜检测,需要研究者掌握扎实的生理以及解剖知识才能够开展相关操作,并获取较为准确的结果。饲料中的动物源性成分一般都是动物骨骼和肌肉,其中动物骨骼在133℃高温下持续20min依然保持稳定,这可作为显微镜检测技术的关键点。而用于显微镜检测的肌纤维片段相对短小,且肌肉纤维的宽度和动物的影响状况、饲料加工情况息息相关,所以无法将其作为动物源性饲料的判断依据。所以在进行低倍镜观测时,哺乳动物的骨组织呈现出不透明的白色和乳白色石块,禽类的骨组织在粉碎时更加容易破碎,末端呈现出尖锐的状态。在高倍镜下观察,哺乳动物骨组织表面可以看到椭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缝隙,缝隙之间有着细小的微管相连接,而鱼骨组织一般都是呈现出平行排列的状态,骨裂拉长呈现出纺锤形,裂缝之间有着明显的微管结构。经验丰富的高倍镜检测技术人员,可以检测到最低添加量0.1%的动物源性饲料。
2PCR检测技术
PCR检测技术一般分为两种手段,分别是传统PCR检测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2.1传统PCR检测。PCR是一种用于放大圹增特定DN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都有DNA,可作为PCR检测技术的靶序列。线粒体DNA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用于PCR检测的靶基因,由于不同动物体存在许多拷贝线粒体基因组的模板数量远远超过了细胞核染色体基因模板,这就可以有效的增强PCR检测的灵敏度。此外,由于许多动物线粒体的基因组已经被完全测定,并且很多已知的基因组能够找到保守核苷酸序列,所以结合特定的引物,可有效提升PCR检测的特异性。2.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该法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荧光基因,利用荧光信号积累时监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在原有的反应体系当中,加入一条荧光标记探针,当探针保持完整时,报告基团的荧光信号就被淬灭基团所淬灭。通过收集荧光信号,可以对整个PCR检测整体过程进行实施监控和动态分析。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PCR检测技术的耗时耗力,适合大批量的饲料样品检测。
3结束语
小班教案设计8
小班数学教案:一个苹果许多梨
目标:
1、通过视觉、听觉、触摸觉等感官初步感知1和许多。
2、在操作活动中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准备:
1、背景图:一棵大树、许多果子;布袋一个、木珠若干
乘用车宽视野后视镜设计方案探究
1宽视野后视镜模型建立
将镜面分为主视野区和副视野区,模型如图1所示(以靠近驾驶室的左侧外后视镜为研究对象)。其中副视野区1的主要用来扩宽横向视野,减少盲区,方便驾驶员进行变道等操作,而副视野区2主要扩宽纵向视野,方便驾驶员倒车。
2宽视野后视镜设计方案
2.1主视野区域宽度
根据GB15804-2006规定,M1类外后视镜的反射面曲率半径不得小于1200mm。目前市面上多数小型车辆的外后视镜曲率半径在1400~1600mm之间。选定镜片曲率半径为1600mm。由公式a=130/(1+1000/r),可确定左侧镜片的最小视野宽度为80mm。
2.2副视野区域宽度
电化学显微镜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NANOVISUA教学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处理;扫描探针显微镜(SPMs);原子力显微镜;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介绍扫描探针显微镜教学演示软件。该软件将CAI技术和SPM技术结合在一起,主要运用文字说明,静态图像,三维动画,模拟仿真等方法,对SPM的初学者进行SPM的原理介绍和使用培训,可以大大缩短他们的学习时间,并能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对SPM有一个较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ApplicationofScanningProbeMicroscopeinMachineryTeaching//YueRui,ZhuWengsheng
AbstractThissoftwarecombinesCAItechnologywithSPMtechnologyandmainlusesmethodsoftextexplanation,three-dimensionanimationaswellasmathematicalsimulationtotrainthebeginnersofSPM.Afterusingthesoftware,thebeginnerscanquicklygetdeepandwholeknowledgeofSPM.
KeywordsscanningtunnellingmicroscopeofNANOVISUAtape(STM);Pictureprocessing:ScanningProbeMicroscope(SPM);AtomicForceMicroscope;teachingeffictiveness
Author’saddress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教学难度、知识点的掌握难度都较大,且实验较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使这门课程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和准备、课堂的实验环节以及课后的总结和反馈,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对于初中生物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在心理人格上的主体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主体性
苏霍姆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的突出标志就是学会学习。因此,培养自我教育素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问题,就成为学校和教师要明确的主要问题。翻转课堂以实验性强为特征,与初中生物教学的适应性较高,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其能力。翻转课堂需要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课前环节,需要学生利用一些网络教程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开展自主学习,学习一些开展实验的方法。其次是课中环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方法合作开展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自主讨论,在互相交流中加深学习体会。最后是课后环节,学生要针对实验中掌握的各种生物知识加强课后练习,巩固知识点。
一、课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课前的引导是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翻转课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的预习以及准备工作,提升教学效果。[1]以显微镜的使用为例分析翻转课堂的应用。这一节内容需要学生准确记住显微镜的组成以及作用,并且运用显微镜观察图像,养成规范使用及爱护实验工具的实验习惯。教师在课前通过视频文件让学生引入细胞的概念,并指出要观察这种基本单位的行踪,就必须使用显微镜,因此我们要认识并学会使用显微镜。那么就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能够掌握显微镜由哪些部分构成?应该怎么使用显微镜?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网上的一些优秀视频进行学习,并且通过一些动画进行演示,在课前做好实验开展的准备工作,以便迅速进入正式实验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教学实验活动
腹腔镜系统安全管理研究
13D腹腔镜成像系统
1.1系统组成。3D腹腔镜成像系统为StorzSPIES3D型,该系统由3D腹腔镜(0°和30°各1支)、32寸3D监视器、冷光源、导光束和3D摄像主机组成。1.2工作原理。手术时3D腹腔镜通过事先建立的腔镜通道进入患者腹部,冷光源发出的冷光通过导光束传导到3D腹腔镜中,以照亮患者腹腔内部。扶镜手按照术者要求,将3D腹腔镜物移动至手术区域。镜头前端的2个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模拟观察者的双眼,从左右2个视角对手术区域的病灶处进行拍摄,形成2个独立视频文件,再通过视频连接线传输到3D摄像主机的摄像控制单元(cameracontrolunit,CCU)进行图像合成处理制作。合成的图像传输到监视器,通过监视器屏幕上的偏光板,传输偏振方向不同的画面。术者佩戴的偏光眼镜的左右镜片偏振方向不同,而使左右眼能接收两组画面,在经过大脑合成形成立体3D图像[6]。根据病灶处的3D图像做出准确的病情判断以及手术操作。
2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应用
3D腹腔镜成像系统在使用中,手术室通常会频繁收到术者对3D成像质量及术中3D眩晕的不良反馈。由于缺乏术前系统规范的设备性能检查以及消毒灭菌流程,增加了该设备的使用风险。因此,为了消除3D腹腔镜成像系统临床不良反馈,应用根本原因分析(rootcauseanalysis,RCA)法找出影响3D腹腔镜成像系统安全使用的因素,减少术中不良反馈。2.1RCA法。RCA法是通过一套系统逻辑的分析方法,找出导致医疗设备故障机理和根本原因,从而制定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彻底消除这些根本原因,以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防止同类故障和风险复发的一种分析技术[7]。通过收集术者的不良反馈、与术者访谈了解手术现场情况、研究3D腹腔镜成像原理,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方法、环境、人员以及设备4个角度,总结影响3D腹腔镜成像系统安全使用因素,并以鱼骨图的形式直观显示(如图1所示)。影响3D腹腔镜成像系统安全使用因素不仅包括术中的设备管理和人员操作培训,还有术前的设备性能检测以及术后的消毒灭菌方式。为此,实施涵盖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阶段的改进措施。2.2术前系统各部件性能检查。3D腹腔镜成像系统由多个设备串联而成,任何一个设备的故障都可能影响3D成像质量,增加手术风险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因此,在术前准备设备时,手术助手应对3D腹腔镜系统各部件进行检查。参考二维腹腔镜的术前检查内容,制定3D腹腔镜系统各部件的检查要点:①3D腹腔镜镜身完整性及视频插头洁净干燥度;②导光束的外皮完整性、洁净度及导光性能;③冷光源的通风口及灯泡寿命;④根据术者的人数和眼镜佩戴的情况,核对所需夹片式和镜框式3D眼镜的数量;⑤监视器屏幕的洁净程度;⑥确保3D摄像系统不与高频电刀共用一个插座,以防高频干扰影响术中图像质量。2.3术中不良反馈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收集统计术者的不良反馈,并将其分为3D效果不明显、术野景深感不准、术中图像立体感突然消失、佩戴3D眼镜产生眩晕不适感、3D腹腔镜进出穿刺鞘出现叠影和图像存在色彩偏差6类,再通过根因分析找出每类不良反馈的原因并制定对应的改进措施。2.3.13D效果不明显。(1)原因分析。①监视器中心低于术者视线水平线,导致术者俯视3D图像;②术者站位与监视器距离过近;③物镜与观察部位之间距离过近。(2)改进措施。①根据术者的身高调整3D监视器高度,应保持监视器的中心与术者的视线水平线;②32英寸监视器应距离术者1.8~2.2m为宜;③使用初期联系厂家工程师跟台,并加强扶镜手的手术训练,推荐的适当范围为2~20cm。2.3.2术野景深感不准。(1)原因分析。3D腹腔镜系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特别是对已熟悉二维腹腔镜操作的术者。(2)改进措施。在3D腹腔镜使用的磨合期,应先选择难度较小的手术以及安排厂家工程师跟台,帮助术者积累操作经验,逐渐适应3D腹腔镜的成像模式。2.3.3术中图像立体感突然消失。(1)原因分析。物镜头沾有血污和组织,或者起雾。(2)改进措施。①手术助手应及时擦除物镜端的污物,用沾有碘伏的棉签擦拭镜头防止雾气产生[8-9]②对于空间狭小或腹壁手术等经常需要镜面频繁旋转“侧头”观察的手术,不建议用3D腹腔镜[10-11]。2.3.4佩戴3D眼镜产生眩晕不适(1)原因分析。监视器附近的手术灯亮度过亮,会加重术者的视疲劳。(2)改进措施。①关闭或降低监视器附近的手术灯灯光亮度,以增强图像对比度[12-13];②加强手术团队的操作培训,避免因3D腹腔镜操作生疏导致的手术失误,从而缩短手术时间。2.3.53D腹腔镜进出穿刺鞘出现叠影。(1)原因分析。①腔镜未进入腹腔前就直接打开3D模式;②物镜端未完全从穿刺鞘伸出而造成叠影。(2)改进措施。加强扶镜手的培训,在进出穿刺鞘时和进入腹腔初期时应将成像调成二维模式,也便于术者逐渐适应成像模式2.3.6图像存在色彩偏差(1)原因分析。白平衡未校准或校准不当。(2)改进措施。白平衡的正确校准方法:将光源亮度调节至60%左右,再将物镜头对准纯白纱布块,通过调节zoom键将白纱布图像覆盖整个显示器视野,再调节focus键直至能看清白纱布纹理,最后按下白平衡键进行调节。
3实施改进措施后设备使用效果分析
将实施改进措施前的40台手术数据纳入对照组,将实施改进措施后的40台手术数据纳入观察组,通过分析对比两组数据的差异,以评价改进措施的效果。对照组的不良反馈总数为60件,观察组的不良反馈总数为24件,改进后的不良反馈总数下降了60%。应用Excel201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制成柱状图,以直观的形式显示改进前后各项不良反馈的具体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改进后观察组的各项不良反馈数量均有所下降,与其他5项不良反馈相比,“术野景深感不准”这项不良反馈下降不明显,其原因为术者再多年的二维手术操作中,均是凭借经验和空间思维在头脑中建立空间景深,而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3D腹腔镜呈现的直观空间景深,需要在今后3D手术中逐渐适应。由于该设备属于多科室共用设备,并用于轮转医学生的手术教学,因此需要优化管理制度和制定培训方案,使每个设备使用者都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该设备使用维护等知识和技能。
翻转课堂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分析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由课上教学课下练习的教学模式转变成课前自主自学,课上探究、讨论、练习、反思的教学模式。目前发表的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章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代表性,但多数为理论分析。为了更好地展现这一模式,本文以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一节为例,阐述翻转课堂在中学物理课堂的应用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中学物理;翻转课堂;探究平面镜成像
1引言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是从英语“FlippedClass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1]。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翻转,教学过程也发生了变化,是课上学习课下练习模式的一种颠倒,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科技的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自然而然地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自2012年起,国内已有对翻转课堂的论文研究且数量逐年递增。近几年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2]。国内一些地区和学校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改革。本文将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以中学物理实验探究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为例,教材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比较容易让人接受[3]。教材中,对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去寻找,最终发现并总结出规律。本设计通过课前自主视频学习、课中分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进行探究实验、当堂检测评价的形式体现学生自学、生生互学、团队协作的教学理念。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个阶段的物理学习,基本学会利用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分析物理现象,进而掌握物理规律。大部分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认知中由于视角的原因存在一个误区,像的大小和物离平面镜的距离有关系,随着距离的改变而改变[4]。因此本节课要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改变学生思维定式。
2学习目标
(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3)能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了解领略物理现象,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通过视频学习,初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电影开场画面分镜技巧
摘要:分镜是导演开拍前必要的视觉参考,好的开场画面能够奠定一部影片的基调和风格,引导主人公出场,并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建立开场画面的分镜思维、熟悉分镜技法是电影导演的必修课,本文将从经典电影的开场画面片段出发进行研究,归纳出四种基础的商业片的开场画面的分镜技法,希望这些分镜技巧能够对导演开展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开场画面;悬念;景别;分镜技巧
在电影中,开场画面奠定了一部电影的氛围、情绪及整个主题的基调,如何对开场画面设计分镜是导演初学者常常遇到的困境,“迷人”的开场画面,像魔术一样,既可以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进入情境,又能让故事跌宕起伏,使电影始终保持着吸引力。在经典电影的导演分镜中,笔者试着以11部经典电影的开场画面作为研究文本,归纳出以下四种基本的分镜方式,从定场镜头引发人物的故事,在悬念中推进情节的发展。
1第一种分镜方式
在拍摄外景时,第一个镜头为远景,接着切换成全景,进而拍摄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他的作用是引导主人公的出场,随后主人公出场,主角的分镜方式一般是以近景/特写为主导镜头,按照“三角形”机位图至少拍摄其中两个机位,而这一组镜头的最后一个镜头一般是拍摄主人公的正面特写。在分镜之前,导演首先要熟悉剧本创作,在常规的剧作中,“远处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这段话的定场镜头涉及到了场景的置换,从山的远景切至庙的全景,最后切至两个人的中/近景。在剧作中,电影中主角一般是从正面和侧面拍摄,按照希区柯克常规的拍摄技法,人们可以试着推理出一个基本的法则:先从人物的背面拍摄,随后切至成人物的正面,这种分镜技法能够制造悬念感。在漫画《灌篮高手》中,樱木花道的出场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从无关紧要的人物入手,随后切入主角的背影,最后切至樱木花道的正面特写。在《卧虎藏龙》中,观众看到的镜头序列,首先是一座江南水乡的远景,紧接着画面变成江南搬运货物的全景,随后切入一个镖头管家的近景,随后是主人公李慕白的出场,采用远景拍摄,随后李慕白穿越庭院,均采用全景拍摄,一直等到他与俞秀莲坐下来促膝长谈之时,观众方才看到他的面部特写。这种定场镜头的拍摄方式拉长了悬念感,能增强观众的好奇心。在电影《万箭穿心》中搬家的场景中,第一个镜头是武汉城市的众多楼房的远景,第二个镜头则为一座楼房的全景,随后切入马学武的镜头,画外音是站在楼下的李宝莉与搬家工人议价的声音,然后紧接着切镜头变成主角李宝莉。这样的分镜既保持了影片的基本节奏,同时也创造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2第二种分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