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借鉴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01:00: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验借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欧洲农业科技经验借鉴
1欧洲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1.1法国农业科技创新模式。1.1.1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法国建立了从基层从业人员到大学研究院的农业教育体系,又通过各省级农协业会有效地将中央、地方的产学研工作紧密地衔接起来。1.1.2研发环保农业新技术。通过这些农业环保新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改善现代农业对于环境和自然的破坏带来的负面影响。1.1.3研发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法国农业主要是出口导向型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是法国出口的支柱产业。其中奶类和肉类,谷物、面包糕点和葡萄酒等的加工规模居世界前列[1]。1.2英国农业科技创新模式。1.2.1构建农业科技质量保障体系。农业科技投入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成果接受同行业专家的评估;农业科研成果必须有实用性。1.2.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获得国家创新项目,将学者和企业结合在一起;特别重视农业种植及畜牧业对于新型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工作。全国专门从事农作物育种的科研单位有16个,分工明确,研究内容各有侧重,避免重复交叉[2]。1.2.3补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英国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给予的农业退税资金,对农民应用农业创新成果进行补贴,并且会有机构每年审核农民是否将资金运用到技术创新中。1.3德国信息化生态型农业科技创新模式。1.3.1研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德国农业企业实现信息采集系统每天甚至每小时独立完成信息更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动物饲养机械化。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整合应用动物识别和饲养呼叫技术,在家禽家畜饲养领域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动物的身份识别上[3]。1.3.2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德国在麦类产品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如培育出高品质的啤酒大麦。而且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迅速,风力发电已经有取代传统水力发电的趋势。1.3.3实施生态农业发展计划。为满足欧洲和美洲市场对于生态绿色食品的需求,德国现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欧洲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2.1科学规划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各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农业科学技术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2.2准确把握农业科技创新方向要走德国的精准农业道路,要求农业投入产出比,不能过分强调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应始终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做到合理轮耕和休耕,整合我国现有的土地资源。2.3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政府的科研项目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并且资金占比小,与目前国际平均水平1%相比有较大差距。借鉴西欧国家的发展经验,我国更需要加大对于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保证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能够与国家发展速度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孟莉娟.美国、法国、日本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及其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6(2):138-141.
国外保险支持农村信贷经验借鉴
农村借款人主要有单个的农户、各种中小企业及农业专业化合作团体等。农村信贷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农业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个人和企业的信用风险以及借款人自身遭遇的人身风险[1]。本文主要介绍国外保险支持农村信贷的一些做法。
一、菲律宾农业保险对农村信贷的支持
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较高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如果想引进农业新品种或新项目面临的风险会更高,因此,从事农业生产的借款人想从农村信贷机构获得融资的可能性较低。农业保险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业生产者的损失,也能降低农村信贷机构的风险,增加农业生产者获得信贷融资的可能性。菲律宾是发展中国家较早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之一,它将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较好地结合,不仅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扩大了农业保险的业务面。它的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结合的业务涉及农民、涉农金融机构、农作物保险公司和政府四个方面。政府注资成立了菲律宾农作物保险公司(PCIC),并通过多种途径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扶持。它的农户可分为两种[2]:贷款农户和自筹资金农户,后者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贷款农户种植的农产品被视为自动参加农作物保险,贷款申请书即作物保险单,保费直接从贷款中扣除。菲律宾农作物保险公司与所有涉农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及其他贷款机构等都有联系。这些机构是农作物保险公司授权的地方,他们代表农作物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并收缴保险费,同时将保险涉及的农业生产及保险单副本上报农作物保险公司。农作物保险公司还与农业部、部建立合作关系。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主要为农作物保险公司提供农业生产的收获状况、损失金额等数据,农作物保险公司支付他们一定的佣金,这样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使得农作物保险公司获得更加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二、日本农业信用担保保险制度对农村信贷的支持
在日本的农村金融体系当中,农业信用担保保险制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农业信用保险系统是一项专门服务于农民的信用补充政策,它是在日本政府的参与下,对农协金融进行的政策性保障。日本农业信用基金由两部分组成,农业信用基金协会和农业信用保险协会。各基金协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当地的信用农协联合会、农协、农业生产者、市辖村部分公共团体等。其主要资金来源是都道府县的补助金、储备金的余额、各会员的出资等,主要业务是为农协等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和向生产者提供农业债务担保。农业信用保险协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各信用基金协会、日本政府以及农林中央金库等。它的主要业务是向农业信用基金协会的债务担保提供保险和利率较为优惠的贷款,目的在于补充并增强农业信用基金协会的担保能力[3]。此外,它对那些没有经过农业信用基金协会担保而直接向信用农协联合会、农林中央金库申请贷款的农业经营者直接提供有关贷款保险的服务。中央保险公库由中央政府设立,它主要是分散农业信用保险协会的风险,这与日本中小企业的两级担保体系有相似之处。具体流程:农业经营者按时向农业信用基金协会缴纳足额担保费用,当其向农协等部门申请贷款时,应先向农业信用基金协会申请委托担保,获得书面承诺以后,便能够从农协等金融机构得到贷款援助,如果贷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农业信用基金协会将代其偿还所欠金额。农业信用基金协会按时足额向信用保险协会交纳保险费。此后,如果发生代位偿还,信用保险协会可以支付农业信用基金协会代替偿还资金总额的70%。在回收债权以后,农业信用基金协会需以相同的比例向信用保险协会缴纳回收资金。目前,超过25%的农协贷款都享受着农业信用担保保险,这一制度对保证信贷资金的正常运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国外保险支持农村信贷的借鉴意义
酒店经验借鉴研究论文
酒店业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外资进入中国酒店业,如今外方管理的中国酒店数量已经相当多了,而引进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的管理也是中国酒店业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外方管理酒店是指由外方独资、中外合资或中方独资并由外方参与管理的中国酒店。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由于起步早,管理科学、形成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的酒店正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先进的理念加以引导,再加上中国入境游市场的迅速发展,外方管理的酒店能够更好的为外国游客提供服务,使外国游客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因此,许多中国的中高星级酒店都选择国外酒店管理集团进行管理,外方管理酒店在中国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业绩。
外方管理酒店作为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由尝试性发展进入到运作成熟、快速扩张的新时期。这些酒店已由过去仅仅关注外国客人市场转向国内和国际并重、由主要城市向二级城市迈进、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扩展,并开始了对中国酒店业的全方位影响。外方管理酒店成功经营的原因除了在政策上有一定优惠之外,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以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战略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大陆由外方管理的主要几大集团酒店,如香格里拉、假日、喜来登、万豪、希尔顿等。其人力资源管理上值得借鉴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用人制度上较为灵活、科学。由于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外方管理酒店在国际范围内的人才聘用基本上没有限制,而且由于实行合同制,人员的聘用和解聘更加灵活。尤其受裙带关系影响较小,人员安排更为科学。
其次,外方管理酒店普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几乎所有的外方管理酒店都设有独立的培训部门,有些还建立专门的培训学校,或者联系国内外有关院校对员工进行培训,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从而提高酒店的竞争力。
第三,在员工待遇上,外方管理酒店略为优厚。首先是付给本地雇员的工资基本上高于或持平于行业平均水平,其次在对中方雇员的奖励计划上,较为容易依据自身经营业绩作出决定。而很多中方管理酒店由于投资主体原因往往需经上级部门批准,企业难以独立决策。
第四,成功推行了人才本土化战略。80年代初,国内几家主要集团酒店的外方人数曾最高达150多人,占总员工数的10%。进入90年代,随着中方管理人才的成熟,许多外方管理酒店已经顺利实现了人才本土化,成为外方管理酒店维持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分析研究
世界各国在发展农村医疗过程中都经历了各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介绍下几个国家:
(一)联邦德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分析研究
在欧洲联邦德国,大方的农村大部分地区都由政府实行了对农民健康保险的强制性制度。他们的具体做法是由分布在联邦德国各个州的20家针对农民的医疗管理和相应的照料公司来进行经营。参加农村农民医疗保障人数已经达到65万,这个数字约占联邦德国总人口的0.8%,而在联邦德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仅2.4%,因此说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在他们的国家内,保费缴纳的多少与每个公民的现实收入相挂钩,通过政府的这种做法使农村合作医疗得以顺利进行下去。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政府缴费的强制性,二是实行与收入关联的缴费制度,三是保险资金运营市场化,四是由联邦政府财政的巨额财政补贴兜底。
(二)日本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分析研究
众所周知,日本在二战后是战败国,日本为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民的健康,动员全国农民积极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国民所交纳社保的基金主要来源于被保险人参保所缴纳的保险费,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国民的参保也相应地进行财政补贴。日本采用按照保险费收取的标准进行参保,并且规定参保人员的年收入应当具有一定的比例,并且要求每年进行一次核定。通过日本农村医疗保障的做法在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第一方面是日本国家具备了健全的医疗保障法制体系,第二个方面是日本具有完备的业务运营保障体系,第三个方面是日本具有相对完善的各个监督体系,第四个方面是日本具与其他国家相比有相当数量的政府补贴钱款。
法学教改及经验借鉴
我国的法学教育可以追溯到三国魏明帝时期。据《三国志•卫觊传》记载:明帝即位,觊奏曰:“请置律博,相传教授。”“律博士”即专司法学教育的职官。不过,近代意义的法学教育至晚清才始得在我国创立。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并设法科,开法学教育之先河。此后,清朝覆灭,民国兴起,历经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法学教育依托综合性大学兴办的法学院系,以及若干诸如朝阳大学、东吴大学、法商大学等专攻法学的专门性大学,不断发展繁荣。新中国成立后,法学教育伴随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历经反复,终于在改革开放后步入正轨。迄今为止,我国的法学教育已获得长足进步,取得瞩目成就。我国已经形成空前庞大的法学教育规模,建成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体、成人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补充的法律教育体制,以及包括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律硕士和法学博士在内的学位制度,足以为法治建设培养各类、各层次的法律人才。总体上,我国的法学教育结构已经相对完善,层次已经基本齐备。但是,法学教育质量不高、学生实务能力欠缺、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脱节等问题在满足法律人才数量需求之后逐渐凸现出来,法学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这种改革势必建立在国内已有改革实践的基础之上,并积极借鉴域外优秀的法学教育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模式。
1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
近年来,我国若干法律院校开始借鉴美国做法,探索建立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等教学模式。这一改革努力具有内外两方面的推动力。就外部力量而言,外国基金会例如美国的福特基金对此类教育改革颇为支持。而纵观国外法学教育改革经验,法律诊所在培养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上述改革最根本的动力还是学界、教育界对消除我国法学教育固有弊端的愿望和努力。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主要采用解释概念、注释条文、阐述理论、抽象议论等途径,即使之后也尝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并注重实习,但均未改变现有教育模式概念化、教条化、形式化的特征。这种状况与我国注重立法而忽略法律实施的传统密切相关。首先,我国的立法立足于相关学者和立法者较长时间的理论论证,每一项法律条文都蕴含一定的法律观念或者理论,而法学界绝大部分学者的工作就是围绕这一立法工作展开,即便不能亲历法律起草,也广泛地对法律的具体设计进行讨论。其次,关注立法的学者们在教授法学知识时,更注重剖析蕴含在立法中系统、深奥和复杂的法学理论,而对法律应用及其相关知识关注不足。进而,法律实施中诸如如何发现、重构和证明事实,如何协调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如何平衡宏观正义与个案正义等重要问题也没有在法学教育中获得应有的重视。纵观各法学院校的培养方案,就可以发现少有课程致力于法律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育。显然,上述弊端难以在现有的法学教育模式中获得消解。新兴的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等注重实践的课程或成为突破以上困境的有效的途径。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0余所法学院系开设了法律诊所课程,更多的法学院系设立模拟法庭。
2外国的法学教育经验
法律诊所和模拟法庭都是我国法学教育对外国法学教育经验的借鉴,但可资借鉴的域外经验不仅于此。总体而言,英美等西方法治发达国家将法律人才划分为应用型和学术型两类,并根据不同类型法律人才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培养模式。以美国为例,其应用型法律人才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人、法律顾问等,学术型法律人才则主要是大学教授和高级研究人员。作为典型的精英教育,无论是应用型还是学术型法律人才的培养,都要求学生在研习法律之前已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实际上,美国法学教育的起点相当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报考法学院的学生通常已获得学士学位且通过了法学院的入学考试。显然,这种精英教育对我国而言,尚不可取。但其对应用型和学术型法学人才的分类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设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大胆借鉴。再以和我国法学教育模式相近的日本为例。日本高校的法学教育也大致属于讲解模式,但教师对法条的讲解分析并不囿于通说观点或者统一的法学教材,而会向学生灌输不同学说、理念,允许学生当堂提问,还会要求学生撰写大量的案例报告。因此,法科学生课后必须翻阅许多案例,并对不同的判例和学说进行比较、分析。与我国的教育模式相同,日本高校也有期末考试。但不同于我国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上统一观点的掌握,日本的法学教师对试卷的判分会更注重考查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鼓励学生以恰当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广泛的模拟教学也是日本法学教育的一大特色。较之于我国覆盖面窄且常常流于形式的模拟法庭教学,日本每位法科教师的课堂都可成为一个模拟法庭。采用模拟教学法的教师一般会给出十几个真实案例供选修其课程的学生自主选择,而学生选择主攻案例后还可进一步自主决定担当案例原告、被告或法官。在一学期的模拟法庭式学习中,学生对案例以及角色的选择还可以变化,从而有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案件,提出不同主张并论证自己的观点,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协作学习团队作战策略。简言之,日本的模拟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教师在其中仅给予有限的引导和点评,而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性进而使自觉性和积极性都很高。
3我国法学教育的完善改革
老师经验借鉴交流动员会
很高兴能参加新教师成长、经验交流会。首先,借这个机会对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个交流的平台表示感谢。像这种成长、经验交流会对于我们新教师的成长获益良多,通过互相经验交流,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为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一边教学,一边总结,可能是我们目前普遍状态的真实写照了。今天参加交流会,我有点诚慌诚恐,感觉没有什么拿得出来的经验,只能就我个人谈一些体会和感想,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大家不吝赐教。
一,多渠道学习,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学校给我们配备了师傅,这无疑大大有助于我们的成长。但我们在平时虚心向师傅学习请教之外,也不能忽视了其他渠道的学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觉的除了向师傅学习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来学习提高,比如网络就是一位很好的老师。现在大家上网都比较方便,有时间可以上网找找相关的资料,比如网上的一些课堂实录,教案等,我们不一定要模仿别人,但要学习借鉴别人的一些优点,将别人的一些好的做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二,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材料的搜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教师、优秀教师之所以教学水平比较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材料,量变到了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我们现在刚走上教学岗位,在教学中肯定有很多不足和缺失,但只要我们平时多花时间学习,积累,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日日有进步,年年有进步,相信在不久的以后我们也会由量变到质变,从新手成长为熟手。
国际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经验借鉴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自贸区对国内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日益明显,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外贸发展对自贸区开放程度提出更高要求,研究国际自由贸易港管理发展模式,可为我国自贸区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自贸区;经验借鉴
自由贸易港是各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满足贸易投资便利化而设立的特殊经济监管区域。截至目前,国际上发展相对成熟的模式,有受地域特点影响,以物流转口为主的香港、新加坡自由贸易港模式;还有覆盖综合保税区职能的荷兰鹿特丹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港模式。
一、国际自由贸易港管理模式及特点
(一)对自由贸易港内货物实行“境内关外”管理。对出入转口货物的报关、报检不需行政审批,只做数据统计。如香港特区,对于转口和转运的货物,不需报关,货主需要提前备案货物信息,使监管部门可以追根溯源,避免货物非法流转造成对港口商业名誉的损害。在税务处理上,免征相关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但免征税费货物仅限定在允许经营商品范围内。(二)外资企业在自由贸易港内准入设立限制少。香港特区对外资企业实行积极的不干预政策,外资企业准入无行业、注册资金和持股比例方面的限制。仅针对部分行业准入时提高要求:在允许经营行业中,博彩业是受政府管制最严格的行业;电讯、广播等少数行业有条件进入;银行、保险少数特殊行业需申领牌照进行设立。香港特区对公司注册资金无金额限制,公司成立后也可随意增加注册资本,手续便捷。新加坡自由贸易港对企业经营范围没有限制,除国防相关行业和个别特殊行业外,新加坡对外资进入没有行业限制,商业、外贸、租赁、营销、电信等市场完全开放;对外资企业进入金融、保险、证券等特殊行业需向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禁止新增外资银行进入本地零售业务市场、限制外资银行对本地银行的持股比例;限制新闻业、广播业的外资持股比例。在注册资金方面,新加坡公司法规定设立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新元,实行认缴制,股东可随时决定提高注册资本和缴足资本,且只需在商业注册局填写表格和交纳费用即可。(三)金融市场开放程度高。国际自由贸易港开放资本管制,资金汇兑自由、金融服务发达。香港特区允许国际投资者自由投资当地发行的债务工具。在资金跨境结算自由,对包括外资本金和股金调回没有限制;完全放开了黄金和外汇市场。贸易融资渠道通畅,对借贷无额度限制,金融服务覆盖面广。新加坡自由贸易港金融市场监管经历了由离岸市场分离转变为离在岸一体管理模式,外资企业按照银行要求提供文件即可开立银行账户并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业务。(四)良好的监管环境。一是跨部门联合的网络一体化数据管理体系。如新加坡通过“一站式”网络通关系统,连接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军控、安全、经济发展局、企业发展局、农粮局等35个政府部门,与进出口、转口相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都可通过该系统进行。二是完善的报关、通关、配额、检验检疫配套监管制度。香港特区内豁免报关商品无须报关;豁免报关商品以外的商品,承运人只需向海关报告商品相关信息并提供相应资料即可。进出口配额环节限制少,检验检疫局环节便利。三是健全的法制体系。香港法律体系以经济法为主,构成了自由竞争的法律体系。新加坡继承了相对完整的英国法体系,《自由贸易区法》是新加坡自贸区运行的核心法律,对自贸区定位、功能、管理体制、优惠制度、监管制度等进行了全面的规定。
二、对我国自贸区发展启示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之德国经验借鉴
摘要: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地方性院校转型发展的紧迫任务,但就目前国内地方性院校的办学模式和师资水平来看,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还存在一定差距。商务英语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而设置的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近年来在地方性院校中发展迅速,规模可观,但普遍存在趋同和资源短缺问题。德国二元职业教育模式为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借鉴,走内涵式发展、去同质化和凸显地方特色是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德国二元职业教育;商务英语;内涵式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又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见,我国高教领域又一重大改革正酝酿出炉——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机制,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层次来看,虽然大致区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型院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三类,同时也明确意识到各自的职责——研究型大学着力于培养理论研究性专才,应用型院校即地方性本科院校侧重于培养应用型通才,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着重培养应用型专才,但由于各类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等不尽相同,所以各类大学想要尽善尽美地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满足区域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商务英语是适应时展而逐步兴起的一个新专业(方向),目前大部分地方性院校均设有该专业或方向。地方性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如何来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方向)、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快速变化的形势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我国提出“经济新常态”方针后,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日趋成熟,企业急需懂外语、精业务、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无疑为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培养是摆在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面临转型我
国商务英语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得益于上世纪末商务英语研究会的成立。2003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商务英语研究会主任联席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将商务英语作为专业独立设置”的工作目标,会议决定成立若干个课题组,“就近十年来商务英语的招生就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理论研究等做进一步的调研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尽快递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术机构,以便为以后的专业设置决策提供依据。”2006年教育部根据变化的形势对英语专业教育做出适应性调整,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增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此后,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全国各高校设立,截至2012年,我国拥有商务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共有146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9201人,而仅在2014年全国获批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就有36所,可见商务英语专业和学生数仍保持增长势头。商务英语之所以发展迅猛,这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有关。随着现代物流、电商、网购等新型交易平台的成熟,全球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国际商务公司、外资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境外中国公司、涉外机构、商场、宾馆、企事业单位办公部门等用人单位都青睐于既有专业知识又无语言障碍的商务英语毕业生。他们非常适合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商务谈判、翻译、涉外文秘和管理等工作。设想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也会越来越强,未来我国人才需求更加转向技术密集型和科技创新型发展,因此,传统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很显然满足不了现代产业升级和全球竞争加剧的需要,专业型、技术型和特色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成为商务英语转型发展的一大趋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才是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的办学思路。
二、借鉴德国经验、结合自身优势培养商务英语人才
农业服务贸易发展及经验借鉴
我国农业服务贸易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农业产业化服务链条短、服务贸易结构单一、贸易主体竞争力偏弱等问题,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在相关方面已经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对我国农业服务贸易的促进有一定借鉴意义。农业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我国农业资本、技术、标准、人才向农业产业链高端服务环节集聚,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研发、农资、加工、营销及相关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来看,相对于货物贸易,我国农业服务贸易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农业产业化服务链条短、服务贸易结构单一、贸易主体竞争力偏弱等问题,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在相关方面已经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对我国农业服务贸易的促进有一定借鉴意义。
我国农业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农业服务贸易,指农业服务业的进出口,是一国向国外提供或者购买与农业相关服务的贸易形式,通过农业领域技术、人员、资金、数据等要素的国际间流动促进农业服务领域的国际经济合作。农业服务贸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与农业中农林牧渔生产和经营相关的服务贸易。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均可能产生农业服务贸易,涵盖涉农生产、加工、研发、包装、储运、营销、消费等各环节的服务进出口。二是传统服务业中涉农部分的服务贸易,如跨境乡村旅游、跨境农业技术培训等。三是农业货物贸易中的服务投入,融入产品生产过程中,目前被计算为国际货物贸易。1.总体规模偏小我国农业服务贸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货物贸易相比规模悬殊,这与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态势一致。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6617.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但却远低于同期货物贸易总额的46462.6亿美元,仅为14.2%。据初步测算,从农业领域来看,我国农业服务贸易规模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较低,2020年如果按最高估值算,占比为4.2%;按最低估值算,占比仅为1.3%。2.模式单一从国际服务贸易提供方式看,长期以来,商业存在是农业服务贸易最重要的提供方式。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境外消费和自然人移动几乎中断,但随着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快,跨境电商销售、数字农业服务、在线教育等线上消费出现暴发式增长,跨境交付模式下的农业服务贸易增长迅速。根据WTO预测,未来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数字网络方式提供的跨境交付在贸易提供方式中的占比可能扩大。3.产业中低端长期以来,品种选育、农化服务、精深加工和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主要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农业企业掌控,我国在作物育种、农业生产资料、农机、农业技术等技术知识密集型领域,面临供应不足和走出去困难等问题。以农药行业为例,我国生产了世界农药中70%的原药,但目前占全球70%市场份额的公司仅有先正达一家属于我国,其余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包括:德国拜耳、巴斯夫,美国科迪华、富美实,日本曹达、住友、日产、石原等。4.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国农业服务贸易配套支持政策不足,综合服务水平较低,在知识产权、金融和保险等领域的规则和标准不健全。与此同时,农业服务贸易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瓶颈突出,流动也存在诸多障碍。从国际合作的外部环境来看,迄今为止,我国已签订和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涉农领域大多以货物贸易降税和原产地规则为主,基本未参与服务领域谈判,在农业服务贸易规则制定方面话语权不高。
美国农业服务贸易发展经验
1.具有完备的农业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美国海外农业服务局(FAS)是美国政府唯一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业贸易问题的机构。FAS与农业服务贸易相关的职能主要有:一是通过执行各种项目计划为美国农产品出口商在海外开展促销活动、开拓新市场、出口农产品等提供财政资助。二是通过双边或区域合作项目、科学交流和教育培训活动,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的同时,获取美国需要的技术和遗传资源,使合作伙伴增加对美国农产品和技术的认同感。三是利用全球网络为农产品出口国向外国客户提供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重要信息,并提供技术和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帮助伙伴国家理解和接受美国农业贸易政策和新技术。2.重视农业科技研发服务美国政府的农业部门一直致力于为农业科学技术部门提供经费支持,同时引导广大私人科研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并出台了《农业法案》《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知识产权保护法》等系列法案,来保障其运营经费,也鼓励私人企业开始自主研发农业生产技术。与此同时,美国形成了集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完整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的体系。美国拥有遍布56个州的1200家服务农业的科研机构,农业推广机构3300多个。尤其是,美国高度重视种业和相关贸易发展。目前,全球70%以上的商业种集中在20多个国家,其中美国排在第一位,占20%左右。3.依托跨国农业公司掌控全球农业服务贸易美国通过支持跨国农业公司发展,逐步向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渗透品和服务。全球四大粮商中,美国有ADM、邦吉和嘉吉公司3家;全球十大食品加工企业中,美国有6家;全球十大食物零售商中,美国有5家。这些大型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凭借信息、技术研发、资金和营销等优势,提高了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开拓了国内国际市场,整合各种资源促进了美国农业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程度,直接推动了美国农业服务贸易的发展。
欧盟农业服务贸易发展经验
国外农业保险模式特点与经验借鉴
1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和基本经验
1.1政府为主导的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具有全球最大的农业保险市场。美国的农业保险模式是以国家专门保险机构为主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历了从私营到国营再到现在的公私合营双轨制的模式演进。从1939年开始实施政府农作物保险计划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美国的农业保险有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托,利用优惠政策诱导商业性组织介入其中,最终实现政府淡出、市场主导农业保险的局面。其农业保险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1.1政府主导的商业运作双轨制经营模式
美国现阶段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行政府主导的商业运作模式,以作为国家专门保险机构的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为主导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要特点。美国农业保险业务的运作分为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私营保险公司、保险人(农险查勘核损人)三个层次。农业保险业务由经政府审批的商业公司经营或,政府和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不做直保业务,主要负责规则的制定,对私营公司的稽核与监督,提供再保险等。美国经营农业保险的财产险公司只有15家,占总数的1.5%,平均每个州不超过两家。这样的市场格局和商业保险高度的竞争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被批准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具有充足的资本和良好的信誉,并且都有丰富的农业保险业务经验,技术强大,能够满足农业保险业务拓展的需求。农作物直保业务主要是通过人销售。农险核损人需要经过农业部风险管理局专业培训两年,取得从业资格。核损查勘人可以供职某一家商业保险公司,也可做独立查勘定损人。美国农业保险采取自愿原则,但带有强制色彩。联邦政府规定不参加农作物保险计划的农民将得不到政府的其他福利计划,实质上是在自愿保险的基础上加入了强制性的因素。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避免逆选择。对于一般的农作物损失保险,农户可以自愿选择。
1.1.2政府制定与完善农业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