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00:32: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验材料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验材料写作指导
一、典型经验材料的结构
一般来说,典型经验材料的结构应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标题。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二)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和突出的成果(成效)。背景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历史变革和社会背景,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自然、人文环境),又不能冗长啰嗦。成果(成效)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处,并尽可能与背景相映衬。有时,也可将成果(成效)放在材料的最后一部分来写。
(三)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一级观点)都要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全文一般有三或四个部分,以不超过五个部分为宜)。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既有思想,又有具体做法,既有面上的综合,又有点上的说明,还应有一些必要的数据。
二、典型经验材料的写作要求
写作经验交流材料经验技巧
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团民间组织,每年都要召开若干大大小小的会议,交流情况,交流经验,交流体会,促进工作,提高水平。对于领导者来说,抓两头促中间、抓典型带一般,更是常用的一种领导方法,胸中有思路、手中有典型,往往被看作一个领导者称职和成熟的标志。因此,在各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会议上,经验交流材料总是必不可少的,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且大。
经验交流材料不属于正式文件,也不是规范性公文,没有特别的规定,没有固定的格式,是应用文中限制最少的文种之一,完全应该写得活泼引人。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吸引人、感动人、启发人的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凤毛麟角,图解政策、矫揉造作、空洞乏味的经验交流材料常常成为开无效会的“帮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写作经验交流材料的人凭“经验”、套格式,缺乏创新意识,往往把活材料写死了。写活经验交流材料,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标准的套路,只有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探索。笔者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整理和审阅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家常便饭,现将自己的几点感受和想法写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从“典型”的角度去寻找“经验”、发现“经验”。
既然是经验交流材料,就必然要有其先进性、典型性、代表性,可以供人学习,供人借鉴,催人奋进,以此为榜样努力追赶。因而,写作经验交流材料,首先必须抓住经验的可学之处、先进之处,挖掘它的典型意义。通常情况下,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不算典型,不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也不能算经验,更无需交流了。所以,很多人又把经验交流材料称作典型材料。那么,什么样的“经验”才是“典型”的,才具有交流价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衡量。
思路要独特。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行动,思路决定效果。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人的工作是否有特色、有创新,经验是否值得总结、值得推广,不能仅仅看“好点子”、“好主意”,更应看其是否有好的工作思路。思路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创造性。思路要能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精神,是上级意图的延伸和深化,它充分体现大政方针的精神实质,但不是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照搬照转,也不是简单图解和机械执行上级要求。好的思路应该是在全面贯彻中有独到见解,在认真执行中有探索创新。如果思路是上级要求的全面翻版,全盘复制,则毫无“典型”可言,更无“经验”可谈。当然,思路也不能背离上级要求,另搞一套,那样就成“反面典型”了。二是针对性。思路要能切实解决本地本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打开工作局面,改变被动或落后状况,开辟完成任务和实现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不着边际、中听不中用的思路不可以作为“典型”。三是普遍性。思路不仅要有独到见解,有创新,有实用性,而且要有普遍意义,可以指导面上工作,是做好同类工作、化解同类难题的好对策、好办法。否则,个别化的思路,再好也没有在面上交流推广的必要。四是前瞻性。思路要有超前意识,能够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挑战,确保实现预期目标。有远见的思路才是真正的出路,才是含“经”量高的经验。
任免干部经验材料
为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对优秀人才破格提拔和越级提拔的原则、条件、任用程序等环节作出了一系列规定。规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破格提拔或越级提拔: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群众公认,工作实绩突出,近三年年度考核连续被评为优秀等次;任现职以来所负责的工作曾获地级市以上党委、政府或省以上部门表彰或授予荣誉称号;领导班子结构配备需要的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专业性强的单位或部门急需的,有一定领导和管理经验,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门人才,且工作实绩突出的;有关单位和部门急需的,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且工作实绩突出的;选派到自然条件差、经济相对落后、条件艰苦地区工作三年以上,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干部;选送到省以上高校(包括党校)重点培养的优秀后备干部;组织认定工作特殊需要或其他表现突出的。
对任免干部进行三考、两票决、一竞选制度
“三考”,即素质考试、组织考察、调研报告考评。素质考试一般以面试为主,每个职位按得分高低取前3或4名。经组织考察后,由组织、纪检部门派员随同考察入选人员进驻职位选拔单位,围绕选拔职位的职责要求开展调研,然后组织专家集中评审。
“两票决”,即进行县(区)委常委会和全委会两次差额票决。县(区)委常委会集体听取考察情况汇报,结合民主推荐、面试成绩等情况对考察对象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差额票决,非选举产生的干部取前2名,提请全委会差额票决直接产生拟任人选;需选举产生的干部则取前3名,提请全委会差额票决出2名提名候选人,提交乡镇人代会或党代会差额选举。
“一竞选”,即竞选县(区)直单位科级领导职位和竞选乡镇党政正职的人选,分别在全委会票决大会和乡镇党代会、人代会上,就竞选职位的施政方略发表竞选演讲,现场接受全体委员和党代表、人大代表评议,然后进行差额票决和差额选举。
***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要求**一要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为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作出积极贡献;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建设坚强**的大局,建设坚强的***;三要认真做好**和**工作,确保**和**;四要从促进**可持续发展出发,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坚强的领导班子;五要加强党性锻炼,在建设“一强三优”**中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扶贫移民典型经验材料
县扶贫移民局党支部紧紧围绕“藏区党建示范县”示范点的要求,确立了“党要管支部,支部要管党员,党员干部走基层,扶贫移民双推进”的主题,有序推进支部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有力的推进了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开展。
一、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目前,县扶贫移民局党支部有党员21人(含退休党员5人)。支部结合扶贫移民工作的实际,通过强化党员意识、加强学习型机关的建设以及党员干部下基层等方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能动性,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按照“五好”党支部目标要求,着力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目标考核被评为特等奖获得表彰,近几年在“三分类三升级”中党支部均被定级为先进党组织。
二、抓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提升党员及干部职工综合素质
党支部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学习制度,全面提高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学习制度上力求规范,做到全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并将周五定为例会学习日;在学习要求上注重效果,做到有考勤、有记录、有心得;在学习方法上形式多样,采取集中学与自学和适时交流讨论相结合,建立了使党员长期受教育的机制。要求党员必须做到“六个一”,即:精读一本好书、记好一本读书笔记、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上交一篇文章、进行一次党性分析、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同时,为了激发党员干部学习兴趣,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们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一是鼓励年轻干部学习上进。二是通过“移民政策宣讲”“脱贫攻坚培训”等学习宣讲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
三、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招商引资经验材料
立足特色强基础诚信招商促发展
2004年**镇在抓招商引资工作中,以营销理念,主动出击,大力宣传**办企业成本较低的优势,有利于竹木加工企业集聚的优势,重视运用以诚招商、以商招商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全年共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4家,累计引进资金3700万元,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技术含量高的企业2家。
新的一年,镇党委、政府通过认真学习市、县人代会精神,尤其是学习了市党代会精神之后,认为要实施好“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的发展战略,关键是要在工作中结合**镇实际,立足于已完成规划的**特色笋竹工业区,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抓实特色招商工作。具体工作要做到围绕一个目标、采取四项措施、建设二大环境。
一、围绕一个目标
全年引进资金确保4000万元,力争5000万元。在所引进的企业中,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至少要有2家。
二、落实四项措施
农村党建经验材料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比”素质,看本领,严把党员入口关;“学”技术,知法律,永葆党员先进性;“赶”先进,争星级,激发党员积极性;“帮”特困,送政策,体现党的优越性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党员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从党员进口关抓起,比素质、比能力、比致富本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真正把一大批文化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致富本领较强的农村同志吸纳到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中来、我县十分重视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采取三种方式正确引导农村广大党员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熟悉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保持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一是采取专家上门的方式传授技术、不断完善农村党员评价激励机制,每年年终坚持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党员,以此调动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风气,激发广大党员的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认真落实“一大制度”和“三大政策”,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农村党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县适应新的形势,采取“比”、“学”、“赶”、“帮”四大举措,多途径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比”素质,看本领,严把党员入口关。党员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从党员进口关抓起,比素质、比能力、比致富本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真正把一大批文化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致富本领较强的农村同志吸纳到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中来,避免了“人情入党”和“近亲繁殖”。我县以“公开”和“票决”两种方式保障党员、群众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从写入党申请书到预备党员转正,坚决遵循“四公开”,即公开申请入党人员名单、公开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公开测评入党积极分子表现、公开拟发展的预备党员名单,支部大会对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表决结果当场公布。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避免了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拉入党内、把符合条件的人拒于党外现象的发生。
二、“学”技术,知法律,永葆党员先进性。我县十分重视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采取三种方式正确引导农村广大党员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熟悉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保持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一是采取专家上门的方式传授技术。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当地农业方面的专家深入全县田间地头和山野村寨,对党员群众进行比较系统的冬训和春训,重点传授农作物生产方面的技术,并注网重“三个结合”,即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地观摩相结合、典型引路与自我激励相结合。据统计,全县每年开展此类培训达300多次,受益党员3000多人。通过培训,引导农民将新的科学技术溶入传统农业之中,用先进的理念引导农业生产,从而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二是采取网络传播的方式开阔视野。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优势,按月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发动党员集中收看不同类型的节目,拓宽农村党员视野,调动创业致富的积极性。三是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学习时政。定期举办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电脑操作技能培训等培训班,提升农村党员的业务技能,为建设社会义义新农村服务。
三、“赶”先进,争星级,激发党员积极性。不断完善农村党员评价激励机制,每年年终坚持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党员,以此调动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风气,激发广大党员的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同时,还开展了“星级党员之家”评选活动。对家庭关系和睦、勤劳肯干,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家庭授予“星级党员之家”牌匾,充分肯定其榜样作用,在广大农村党员中形成了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进一步调动了全体党员群众踊跃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帮”特困,送政策,体现党的优越性。认真落实“一大制度”和“三大政策”,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落实“一大制度”,即落实结对帮扶和定期走访制度。对农村特困党员,由组织部门登记造册,每名国家干部联系一个特困党员,实施“一对一”帮扶,为其传授致富门路,带领他们走出困境。逢年过节,还由党组织出面组织捐助钱物,走访慰问,为特困党员送去党的温暖和关怀。同时,“一对一”帮扶还纳入了干部的岗位责任制考核,只有结对帮扶对象彻底摆脱贫困后,才能在组织部门逐一销号。落实“三大政策”,一是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对确属生活水平低下、无劳动技能、无生活来源、年老体弱的特困党员,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为其落实城镇低保政策;二是落实大病救助政策,对部分因病致贫和困贫不能治病的困难党员,帮助落实大病救助政策;三是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对部分自谋职业的下岗困难党员,及时为其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货款支持等再就业优惠政策,帮助其早日脱贫致富。
联村自治经验材料
积极探索村级党组织管理的新模式
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我县紧紧围绕强化班子、精简职数、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工作目标,在“稳、快、少、好”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村级管理的新路子。通过结对帮扶、典型带动、优化组合,在3个乡镇8个村庄结对建立联合村党支部,文秘部落实现了班子的优化,提高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主要做法是:
一、搞好调研,创新思路谋“联建”
换届之初,我们跳出就选举抓选举圈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村级管理的新模式。立足“双高双低一交叉”的总体要求,派出了专题调研组,对全县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现状、村级经济发展、群众满意程度展开调查,特别是针对税费改革引发的村级组织建设新问题、如何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举达到减少干部职数、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促进村级经济发展等方面,与广大基层干部、党员、群众进行了详细座谈,创新工作思路,推行村与村之间联合建立党支部的新的管理模式。我们召开乡镇党委书记专题研究会,对这一思路进行了分析论证,一致认可,建立联合党支部,是在“两推一选”村党支部一项机制创新,是新形势下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有效途径。在一些推出建立联合支部的具体思路,我们按照“村庄相临,村情相近,致富路子相同”的“三同”原则,选择了人口较少,“双百工程”结对扶贫村以及强弱明显三种不同类型的村庄,挑选“联建”村级对子,并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积极探索这一新的管理模式。
二、结对帮扶,“双百”共建促“联建”
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三级联创”活动中“双百”结对帮扶的成功经验,用“双百”共建成果促使“联合建立党支部的成功。按“三同”的标准,选定了清水镇前、后连两村作为在“双百”共建村庄的“联建”工作试点,一来考虑村与村之间在结对帮扶中已建立一种稳固的互相信赖的关系,二来通过联合党支部工作进一步巩固共建中的活动成果。清水镇后连村班子涣散、经济落后,工作被动,在“三级联创”活动中与变化明显的前连村进行了结对帮扶。起初,后连村干部有情绪,认为比前连不差,思想上有抵触。但通过活动,前连村党支部不怕背包袱,与后连村“两委”一起出主意、想办法,为该村千方百计谋发展。在具体帮扶中,经多次向协调沟通,并筹资20万元,在清水镇率先实现了两村的“村村通”。前连村党支部针对地质沙化的特点,帮助其兴建农田水利设施,打机井5眼,解决了群众浇灌难、相互争抢的问题。后连群众在结对帮扶得到了实惠,村级状况得到了好转。听到在两村组建联合支部,两村党员干部群众普遍持赞同态度,认为这样更有利于村级的发展,有助于群众的增收。在联合支部推选中,前连村耿学印以高票当选为联合支部书记。“双百”共建为我县联合支部的建立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使这一新的模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两村呈现出人心思上,齐谋发展的局面。
牧民致富经验材料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政府立学立改,把牧区牧民定居作为牧区重点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牧民定居和冷季舍饲圈养工作,逐步解决草原畜牧业生产与草地生态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计划到“十一五”末全市2759户11739人牧民实现定居,基本实现人草畜配套的一体化经营管理。
围绕以草定畜,保障畜牧业持续发展。自2007年实施以草定畜核定载畜量放牧后,××市畜牧兽医局完善了草场看护员管理制度,同时还与牧民签订治理超载过牧合同书,要求牧民统一转场、限量放牧,并在主要道路设卡,全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全市81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地基本实现核定载畜量放牧。项目实施以来,载畜量同期比下降30%,植被覆盖率已从2002年的35%提高到现在的45%。
尤其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天池景区草场载畜量由2005年的12万头只降至现在的5万头只,草场生态和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围绕国家项目,保障农业基础设施。从2005年起,××市结合国家国家土地整理和退牧还草项目,全面推进牧民定居点饲草料地建设。4年来,先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千多万元,对包括三工河乡拜斯胡木牧民定居点、上户沟乡阿克木那拉牧民定居点、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牧民定居点内的6万多亩人工饲草料基地进行开发建设,基本实现了定居牧民人均10亩饲草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牧民定居“人定畜不定”的问题。通过测算表明实施人工饲草料地建设后,每亩草地生产力是建设前的36.5倍以上,生产产值是建设前的67.63倍。如今虽然牧区的牲畜总量减少了,但通过走农牧结合和大力发展品种奶牛、绒山羊、骆驼等养殖及牛羊育肥等现代畜牧业,反而使牧民的人均收入实现了每年8.8%的增长。
围绕景区保护,保障牧民搬迁无忧。牧民搬迁定居工程实施以来,××市财政和天池管委会相继投入补助资金4500万元,搬迁定居牧民367户、1678人,农牧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5396元提高到现在的6320元,增长近20%。特别是在近两年天池景区牧民定居中,市财政给搬迁定居牧民每户2万元的住房补助。在此基础上,××市天池管委会从2008年开始,对三工河乡和水磨沟乡从事种养结合和旅游的牧民进行生产资料补助,每亩地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五年,扶持其加快发展。
围绕示范建设,保障牧民生活环境。2009年,××市把水磨沟乡的柳城子西村、三工河乡的拜斯胡木村、上户沟乡的阿克木那拉村三个定居村纳入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资上亿元加大了定居点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及文化室、卫生院、幼儿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与搬迁前相比,牧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定居牧民不但收入稳定增长,而且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成果,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牧民致富经验材料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政府立学立改,把牧区牧民定居作为牧区重点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牧民定居和冷季舍饲圈养工作,逐步解决草原畜牧业生产与草地生态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计划到“十一五”末全市2759户11739人牧民实现定居,基本实现人草畜配套的一体化经营管理。
围绕以草定畜,保障畜牧业持续发展。自2007年实施以草定畜核定载畜量放牧后,××市畜牧兽医局完善了草场看护员管理制度,同时还与牧民签订治理超载过牧合同书,要求牧民统一转场、限量放牧,并在主要道路设卡,全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全市81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地基本实现核定载畜量放牧。项目实施以来,载畜量同期比下降30%,植被覆盖率已从2002年的35%提高到现在的45%。
尤其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天池景区草场载畜量由2005年的12万头只降至现在的5万头只,草场生态和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围绕国家项目,保障农业基础设施。从2005年起,××市结合国家国家土地整理和退牧还草项目,全面推进牧民定居点饲草料地建设。4年来,先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千多万元,对包括三工河乡拜斯胡木牧民定居点、上户沟乡阿克木那拉牧民定居点、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牧民定居点内的6万多亩人工饲草料基地进行开发建设,基本实现了定居牧民人均10亩饲草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牧民定居“人定畜不定”的问题。通过测算表明实施人工饲草料地建设后,每亩草地生产力是建设前的36.5倍以上,生产产值是建设前的67.63倍。如今虽然牧区的牲畜总量减少了,但通过走农牧结合和大力发展品种奶牛、绒山羊、骆驼等养殖及牛羊育肥等现代畜牧业,反而使牧民的人均收入实现了每年8.8%的增长。
围绕景区保护,保障牧民搬迁无忧。牧民搬迁定居工程实施以来,××市财政和天池管委会相继投入补助资金4500万元,搬迁定居牧民367户、1678人,农牧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5396元提高到现在的6320元,增长近20%。特别是在近两年天池景区牧民定居中,市财政给搬迁定居牧民每户2万元的住房补助。在此基础上,××市天池管委会从2008年开始,对三工河乡和水磨沟乡从事种养结合和旅游的牧民进行生产资料补助,每亩地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五年,扶持其加快发展。
围绕示范建设,保障牧民生活环境。2009年,××市把水磨沟乡的柳城子西村、三工河乡的拜斯胡木村、上户沟乡的阿克木那拉村三个定居村纳入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资上亿元加大了定居点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及文化室、卫生院、幼儿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与搬迁前相比,牧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定居牧民不但收入稳定增长,而且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成果,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旧村改造典型经验材料
我们##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国土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有40万人口,18个乡镇,473个行政村。县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以探明各类矿产资源22种,其中煤炭资源储量56.18亿吨,白云岩储量42亿吨。耕地总面积54.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53万亩。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我县农村自然庄多达1700余个,建了新房不拆旧房在农村普遍存在,村庄占地浪费严重,“空心村”问题突出。加上我县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会之处,坡地多,大面积的平川地少,而且许多村庄多建在平川之处,虽着村庄占地的不断扩大,使原来就不多的耕种条件好的平川地日益减少。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快农村旧村改造,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国土资源部门促进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的重要工作任务。
我们##县国土资源局历来重视旧村改造工作,早在八十年代末期就积极开展了此项工作,涌现出了望川、上伏、后则腰、蔡节、西沟等旧村改造成绩突出的村庄。其中望川村的旧村改造力度最大,该村由1989年居民住宅370亩的村庄,经过旧村改造后居民全部住近了楼房,占地面积仅有250亩,大大节约了耕地。回顾望川村旧村改造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宣传,使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是实施旧村改造的内在动因
旧村改造虽说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但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再加上农村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工作难度较大。因此,能不能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激发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使旧村改造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变“要我改”为“我要改”,这是旧村改造能否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和关键所在。望川村有360户,1171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3147亩,其中耕地1307亩。1984年开始,该村以地下煤炭资源为依托发展村办企业,1989年该村已拥有煤矿、铁厂、铸造厂等9个村办企业,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05万元,人均存收入1000元。有了钱就要盖房子,这是中国农民的传统,望川村的百姓也一样。以前,望川村民无钱修房子,360户人居住在三个自然庄中,居住区占地面积185亩,自1978年以来,富裕起来的望川村人,纷纷建新房,截止1989年,全村共建新房1000间(眼),占地185亩。这样形成了三个问题:一是村庄土地浪费严重,村庄占地已占地370亩,而许多村民仍无房住,要彻底解决,村委估计至少还得占地300亩,这样一来望川村占地将达到670亩,而且将形成名副其实的“空心村”。二是耕地日趋减少,除了村民修房占地外,望川村办企业也要占地,企业要发展,就要上规模,上规模不占地不可能。加上国家、省、市县一些重点项目占地,人地矛盾必将进一步激化。三是村内建筑杂乱,以前的居民点没有改变,还是那样低、矮、破烂、污水横流,垃圾随处可见,排水排污都是问题,而新的建筑虽然新,但东一处,西一处,显得杂乱无章,公共设施无法配套,导致了望川村街道低洼不平,雨天水路不畅,因排水、走路造成了许多民事纠纷,村庄建设水平上不去,仍是“年年建新楼,岁岁无新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国土资源局积极为该村出谋划策,在参观该村时,与该村两委班子就望川旧村改造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我们的宣传下,望川村两委认识到了这一点,从1988年开始,两委干部统一了意见,决定进行旧村改造。为了帮助望川村进行旧村改造,我们首先建议该村走出去。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外地旧村改造典型村取经,寻找旧村改造的感受和动力。二是通过座谈、恳谈来统一认识,消除村干部的畏难思想,齐心协力做好拆迁户思想工作,消除群众的担忧、害怕、抵触情绪,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征地、拆旧铺平道路,确保旧村改造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