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20:08: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精神分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精神分裂

精神专科护理对精神分裂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精神专科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精神科2019年8月-2020年9月期间住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按照计算机随机编号分为疏导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比组采用精神专科护理,疏导组采用心理疏导联合精神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护理量表(NOR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疏导组与对比组的NOR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不具备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ORS评分均有所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其中疏导组NORS评分低于对比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具备明显差异性(P<0.05);疏导组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比组80.00%,具备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联合精神专科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康复率,促进患者尽早回归社会,从而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疏导;精神专科护理;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经常发生在青年或者是壮年时期,目前,临床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并没有做出明确解释,具体病因仍然需要继续研究[1]。但已经发现与大脑、环境以及遗传因素有着紧密联系,通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结构与正常人有所差异,可出现细微的病理变化和神经功能缺陷,导致大脑与神经发生障碍[2]。神经递质在大脑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最常发生问题的神经递质有多巴胺,当出现活动不平衡,或者是身体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则大大增加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3]。多种疾病的发生都与遗传因素有关,精神分裂症也不例外,可具体遗传模式仍不清楚,即使存在问题基因,也不代表胎儿一定会患病,在同卵双胞胎和非同卵双胞胎上更是如此[4]。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精神科2019年8月-2020年9月期间住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分别实施精神专科护理和心理疏导联合精神专科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我院精神科2019年8月-2020年9月期间住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疏导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0例。对比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1~54岁,平均(34.25±5.27)岁;病程1~6年,平均(3.84+0.16)年;疏导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1~56岁,平均(34.75±5.63)岁;病程1~7年,平均(3.97+0.35)年。疏导组与对比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备明显差异性(P>0.05),纳入标准:①全部确诊为精神分裂症;②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加本次研究;③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④能够进行基本的对话交流。排除标准:①非精神分裂症患者;②护理依从性较差;③对参加研究表示抗议;④无法进行基本的对话交流。方法疏导组和对比组全部进行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应该防止单一化,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尽量早发现,以尽早实施,切记不要中途中断治疗,降低治疗效果。然后对比组进行精神专科护理,疏导组进行精神专科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具体内容如下:(1)精神专科护理:①约束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受病情影响,将出现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在阳性症状中,患者十分容易出现幻觉、思维混乱等症状,进而引发一些不正常行为,不仅对自身造成伤害,对身边人也会造成伤害。因此,针对精神分裂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在前期展开约束护理,将伤害降到最小。在约束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采取约束动作时应该轻柔,熟练掌握护理技巧,避免动作过大而刺激到患者,影响正常护理。约束过程中,做好日常生活管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喂饭喂水、擦拭身体等,同时监测病情变化情况,一旦有所好转,立刻通知医师,按照医嘱解除约束。②用药护理;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给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普通患者不同,虽然智力正常,但戒备心较强,可能出现部分患者不愿用药的情况。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并耐心劝导,告知患者定时用药对病情的帮助,如果反抗较为强烈,不要一时急于看到效果,可每日加以说服,直到愿意用药为止。用药时,提前准备好温开水和压舌板,严格遵守用药制度,按照床位依次发药,用药后,及时检查患者口腔、颊部和舌下,禁止藏药。若发现藏药,可把药物碾碎后再次服用。发药期间,护理人员不能长时间远离发药车,防止发药车被患者随意翻动,或者是错服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每次用药后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理情况变化,判断药物效果,对没有效果和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在医嘱下及时更换或是停用。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用药依从性。③开展集体活动;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严重的精神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护理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关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另一方面要引导患者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科室举办唱歌比赛、手工制作等,帮助快速融入集体生活,能够正常社交,保证身心全面恢复。对家属展开健康教育,告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心理特点等,让患者获得来自家庭的关心、支持,减轻心理压力。还可在科室走廊或者是医院大厅张贴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宣传海报,促使更多人理解患者,提高心理卫生知识水平,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定时提醒患者服用药物,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复发。当病情逐渐好转,达到出院要求时,护士需要在出院前提醒患者和家属定期到院复查,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判断预后,提高痊愈率。(2)心理疏导:①保持良好的沟通;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为青壮年,虽然身体上没有受到较大伤害,但是其心理创伤较大,可能受到过重大刺激,导致感知觉、个人意识以及行为方式与常人不同,发生扭曲。所以,护理人员在精神专科护理之外,应该将心理疏导放在重要位置上,为保证心理疏导顺利实施,首先需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只有患者愿意沟通,才能进一步实施心理疏导。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可在第一时间与其交流,如主动介绍自己,分别讲述科室和医院优势等,带领参观医院,让患者通过了解住院环境减轻陌生感,消除戒备心理。作为精神科专业的护理人员,需要明白前期沟通并不容易,与患者之间应该彼此慢慢了解并熟悉,不要为达目的而采取强硬措施,否则将适得其反。当患者愿意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后,护理人员应抓住机会,多制造沟通的场景,沟通期间注意方式方法,态度温和,吐字清晰,谈话时最好注视对方眼睛,眼神诚恳,不要让患者发现自己被欺骗,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②心理干预;经过不断沟通交流,护理人员需要明白沟通的目的,尽快展开心理干预,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积极疏导,指导掌握发泄情绪的方式,如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转移注意力等。因为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高,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与疾病进行斗争,护理人员可讲述引起复发的危险因素,引导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配合治疗,尽量避免复发。在心理疏导中,尽管主要对象为患者,但家属作为陪伴者,同样应该与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家属多关心、爱护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爱,创设良好的治疗环境,减少干扰因素。即使患者也许无法痊愈,或者是不能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提醒家属也不要给予过多压力,对患者抱有不好态度,应该尽量理解并支持,延续治疗。另外,在护理期间,尽管站在护士角度,患者身患疾病,需与正常人区分,并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但是,站在患者角度,其可能认为自己并没有患有严重疾病,不需要进行特殊照护。所以,护士应该在交流时注意合理使用语言,避免刺激患者,加重精神症状。评价指标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护理量表(NOR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具体评价标准:①生活质量∶借助ADL自理能力量表,调查之前先对患者讲述量表的内容和调查目的,完全理解并取得同意后再展开调查,共100分,共包括10项内容,20分以下为完全残疾,表示患者生活必须依赖他人;20-40分为重度残疾,表示患者生活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他人;40-60分为中度残疾,表示患者生活可部分自理,但依然需要帮助;超过60分属于轻度残疾,代表患者对日常基本生活可以自理,所以,分数与患者生活状态成正比。②治疗效果∶采用2020年新建立的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RS)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分值越低,说明效果越好。③临床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提前向患者说明调查目的,引导积极配合,调查过程中护理人员不能对患者进行干预,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分数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其中90-100分为十分满意,70-89分为一般满意,6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十分满意率与一般满意率之和。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通过t证明,计数资料用(%)表示,x2证明,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查看全文

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管理模式

摘要目的:初步建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MTM)模式,观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MTM的应用效果。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干预组实施MTM,对照组自行按医嘱服药。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治疗前和治疗第3、第5个月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再入院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分析MTM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分和满意度评分较治疗前有较大提升(P<0.05),ADR发生率则明显降低;且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BPRS评分较前有所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由药师主导的MTM模式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ADR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药物治疗管理;精神分裂症;药师;疗效;服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的使人衰弱的精神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1]。2019年,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患病率为0.61%[2],并呈逐年增加趋势。精神分裂症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仍是重要的治疗基础,是一个长期甚至是终身服药的过程。但由于多种原因,精神病患者对于长期坚持规律服药的认知较差,多达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未能按医嘱服药[3],存在自行减药、停药,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等问题。深圳市龙岗区慢性病防治院(龙岗区精神卫生中心)是深圳市龙岗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直属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承担全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慢性传染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诊疗与管理等工作。至2019年底,在我院登记规律就诊的各类精神疾病患者约1000余人。日常诊疗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存在相关药物知识缺乏、服药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好等问题,如何提高这部分患者合理用药意识及药物治疗效果,成为我院面临的难题。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therapymanagement,MTM)是专业药师以患者为中心,对其提供用药教育、咨询指导等一系列服务,并培训患者进行自我用药管理,以提高疗效的服务模式[4]。在欧美等国家,MTM已经应用于多个临床专业,并证明了对药物依从性、临床结果和安全性有积极作用[5]。专业药师能够为慢性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长期药物治疗管理[6]。国内医院相继推出MTM门诊,涉及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症、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病,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MTM,目前缺乏相关的研究报道。本文报道深圳市龙岗区慢性病防治院(以下简称“我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MTM服务,分析MTM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服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再入院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MTM模式的价值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选取2019年9月~2020年5月在我院精神科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选标准:经精神科医生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7],汉族,年龄18~65岁,患者或监护人能进行有效沟通。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妊娠者,器质性精神疾病、药物滥用或酒精依赖患者、无意愿接受MTM服务者、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等。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入组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由精神科社工根据事先制定的随机数表,按患者抽取的入组序号分入干预组或对照组。入组后,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评分[8],药师建立患者诊疗记录。对照组患者按照医嘱自行服药,定期回院复诊并收集其相关资料;干预组患者接受MTM服务。1.2MTM工作模式的建立以我院已取得深圳市MTM药师培训班结业证书的药师为主要工作负责人,在精神科医生及社工的配合下,结合患者现状,建立MTM工作方案,为期5个月,工作流程如图1。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与患者一起制定列表文件(MAP),包括:①用药基础知识指导;②用药依从性教育;③ADR识别及自我应对方式;④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最后与精神科社工确认患者的门诊复诊计划,登记下一次MTM时间。1.3评价指标1.3.1BPRS评分分别于入组治疗前和治疗(实施MTM)5个月后,由精神科医生评定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统计量表总分值(18~126分)。总分越高,病情越重;治疗前后总分变化反映疗效好坏,差值越大,疗效越好。1.3.2服药依从性两组患者均于入组治疗前和治疗第3、第5个月进行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MMAS-8)[9]评分,满分为8分,得分小于6分为依从性差,得分6~8分为依从性中等,得分8分为依从性好。1.3.3ADR发生率收集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用药相关的不良事件,由药师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标准[10]评定其关联性,关联性评价结果为“可能”“很可能”“肯定”的视为ADR并进行统计,计算两组ADR发生率。1.3.4再入院率记录两组患者因精神分裂症加重入院的情况(排除因其他疾病及事故入院),计算再入院率。1.3.5患者满意度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第5个月就诊后,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药师的礼貌及专业素养、药师对药物副作用的讲解质量、药师解决用药问题的努力程度、药师承担药物治疗的责任、药师的整体服务、药师的热忱度、预约后的随访服务等工作的评分,评分标准:5分:非常满意,4分:很满意,3分:满意,2分:不满意,1分:非常不满意[11]。比较两组患者对药师工作的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奥氮平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广东省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4)和常规组(n=43)。常规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试验组给予奥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常规组的72.09%(χ2=8.790,P=0.003);治疗后,2患者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评分、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患者心理社会、动力与精力、症状与不良反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发生率高于常规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为临床制定用药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奥氮平;利培酮;临床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至今为止,该病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1],主流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与遗传、精神发育障碍、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力、记忆力、感知力、注意力等各方面均存在缺陷,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部分患者发病时存在严重的暴力倾向,甚至给他人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如果没有及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很可能会影响社会安定[2]。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较多,如奥氮平、氯丙嗪、阿立哌唑、氟哌啶醇、利培酮及氨磺必利等,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用药规范[3],这对医师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水平无疑是巨大的考验。本研究观察奥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广东省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4)和常规组(n=43)。试验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18~49(28.73±1.94)岁;病程6~14(8.72±0.84)年。常规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19~47(29.63±1.72)岁;病程6~13(8.84±0.97)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选择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患者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5];最近5年内服用过的抗精神病药物≥3种,至少有2种药物有不同的化学结构,每种药物的用药时间≥6周,用药剂量充足的情况下,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女性;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严重躯体性疾病患者;药物或酒精依赖患者。1.3治疗方法常规组给予利培酮(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0320)初始剂量为2mg/d口服,参考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调整用药剂量,通常控制在2~5mg/d。试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氮平(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799)初始剂量10mg/d口服,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准调整剂量,维持在10~30mg/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1.4观察指标与方法(1)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2)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阳性量表与阴性量表各7项内容,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有16项评估内容,各项评分范围0~7分,评分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3)采用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从动力与精力、心理社会、症状与不良反应3方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好。(4)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2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睡眠情况,量表内容由23个条目构成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因子,总分为因子总分和,评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5)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活动减退、肌强直、静坐不能、嗜睡、肝功能异常、体质量增加、震颤、口干及便秘等。1.5疗效判定标准[6]将PANSS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的标准。PANSS减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显效:PANSS减分率≥75%;有效:PANSS减分率50%~74%;无效:PANSS减分率<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间给予其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遵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加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精神科收治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总计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优质组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取精神科常规护理、精神科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对照组与优质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后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生活质量状况、精神病症状严重程度。结果干预后优质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精神病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且定期体检、定期化验、定期复诊、稳定情绪、合理参与活动、按时服药等遵医行为占比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同时落实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活动、情绪控制等方面遵医行为,进一步促进患者精神分裂症状、生活质量改善。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优质护理干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遵医行为

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影响,导致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一直处于递增趋势,且逐渐呈现患病人群年轻化趋势[1]。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具有病程迁延、进展缓慢、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以药物控制和改善病情为主[2]。为了确保治疗效果,预防疾病复发,临床上对患者的遵医行为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基于精神类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往往遵医行为较差,因而导致病情反复问题,增加治疗难度[3]。所以,需在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以护理辅助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改善[4]。基于此,本文就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总结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试验对象选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总计82例,均为精神科收治患者。纳入标准[5]:①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参与者家属知情参与。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患者病情处在平稳阶段。⑤患者基线资料完整。⑥患者年龄>18岁。排除标准[6]:①严重躯体疾病患者。②脑器质性疾病患者。③妊娠等特殊阶段患者。④交流等方面表现障碍患者。进行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进行护理,对照组与优质组例数相同。对照组(n=41):男性女性患者占比28∶13;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37.30±3.20)岁;患者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7.60±2.50)年;患者婚姻状况:未婚患者18例,已婚患者23例。优质组(n=41):男性女性患者占比27∶14;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37.10±4.30)岁;患者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2年,平均病程(7.80±2.20)年;患者婚姻状况:未婚患者15例,已婚患者26例。对照组与优质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状况、性别、年龄、病程比较,P>0.05,有比较意义。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用药指导护理、生活护理、病情监测护理、饮食指导护理等[7]。优质组:以上基础上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优质护理干预。①精神分裂症疾病教育。护理人员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介绍此类疾病管理、问题辨别、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等知识教育,以劝导、督促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并提高治疗遵医行为[8]。②情绪管理。结合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沟通方法与患者交流,沟通期间态度诚恳、语气温和,避免造成患者情绪上的波动,在与患者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疗、增强治疗信心,端正患者态度的基础上管理好自身情绪。③注重家属支持。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沟通中了解患者病情、家庭状况,指导家属患者饮食、用药、个人生活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提高家属支持辅助作用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学会生活自理。④安全管理。护理人员注重检查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危险行为,若发现患者有严重幻觉、被害妄想等情况需做好患者安全方面的特殊护理、重点防范、加强巡视,预防患者危险性行为发生。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以及情绪控制、体检、复查等方面的遵医行为情况。1.4观察指标评分标准参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患者生活质量,前者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精神病症状越严重,后者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9]。1.5统计学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后观察指标数据结果以SPSS19.0处理。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占比率以[n(%)]的形式描述、BPRS以及GQLI量表评分均值结果以(x-±s)的形式描述,指标差异检验采用χ2、t检验。P<0.05表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后试验观察指标差异显著。

2结果

查看全文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枣仁安神胶囊联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黄石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阿立哌唑片,15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枣仁安神胶囊,5粒/次,每日睡前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和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和PANSS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GQOLI-74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以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5-羟吲哚乙酸(5-HIAA)、γ-氨基丁酸(GABA)、神经生长因子(NG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神经递质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枣仁安神胶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调节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的分泌,进一步改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枣仁安神胶囊;阿立哌唑片;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生活质量;5-羟吲哚乙酸;γ-氨基丁酸;神经生长因子

精神分裂症是由复杂多样的症状群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可涉及情感、认知、思维、意志等方面,其临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1]。抗精神病药物是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治疗方案。阿立哌唑可用于多种类型的精神分裂症,对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一定疗效,还能改善伴发的情感症状[2]。单纯阿立哌唑药物治疗可引起耐药性和依耐性,临床整体疗效不佳。枣仁安神胶囊有丹参、醋五味子、炒酸枣仁等组分,能养安神、镇静,对心血不足引起的神经衰弱、头晕、健忘、失眠等症具有良好的疗效[3]。本研究采用枣仁安神胶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黄石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均为女性,其中年龄31~56岁,平均(43.20±5.72)岁;病程0.5~5年,平均(3.07±0.79)年;教育年限(12.20±2.56)年。纳入标准满足《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年龄30~56岁,均为女性;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直系亲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损伤;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选用的药物过敏;依从性良好,可配合治疗;近30d相关治疗史。1.2药物枣仁安神胶囊由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45g/粒,生产批号20190401、20200213;阿立哌唑片由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mg/片,生产批号20190411,20200128。1.3分组和治疗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年龄31~54岁,平均(43.14±5.61)岁;病程0.6~5年,平均(3.04±0.81)年;教育年限(12.10±2.63)年。治疗组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3.29±5.80)岁,病程0.5~5年,平均(3.10±0.78)年;教育年限(12.32±2.5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口服阿立哌唑片,15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枣仁安神胶囊,5粒/次,每日睡前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1.4临床疗效判断标准[5]痊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降低≥80%;显效:PANSS总分降低≥50%,但<80%;有效:PANSS总分降低≥25%,但<50%;无效:PANSS总分降低<2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5观察指标1.5.1PANSS评分运用PANSS量表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进行评价,每个项目分为1~7分,分值越大则病情越严重[5]。1.5.2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对两组的认知功能运用MoCA评分评估,分为命名、注意力、思维、回忆、定向力等30个项目,满分30,分值越大则认知功能越好[6]。运用GQOLI-74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0~100分,生活质量越差则评分越低[7]。1.5.3神经递质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6mL,在全自动酶标仪上对5-羟吲哚乙酸(5-HIAA)、γ-氨基丁酸(GABA)、神经生长因子(NGF)等指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6不良反应观察观察和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7统计学处理将数据运用SPSS24.0统计,组间的计数资料行χ2检验,5-HIAA、GABA、NGF、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s描述,以独立t进行组间比较,以配对t进行组内比较。

2结果

查看全文

烹饪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烹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5)。2组均接受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干预和康复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烹饪疗法。2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40.05±10.83)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5.44±1.50)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烹饪疗法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烹饪疗法;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抑郁情绪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迁延,具有高复发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1]。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反复住院,社会活动减少,住院生活又相对单调、乏味,造成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与他人交往意愿减少,社会性活动技能受损[2]。烹饪疗法(cookingtherapy)是一种实践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制作、品尝美食,达到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提升日常生活独立能力的作业治疗方法。为探讨烹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我院对43例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烹饪疗法,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与分类方案ICD-10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2)接触合作者;(3)年龄≦65周岁;(4)住院治疗6周以上;(5)有一定的视觉和听觉分辨力,无理解障碍。排除标准:(1)伴有明显躯体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2)乙醇和药物依赖;(3)语言交流障碍;(4)有冲动、外跑、自伤自杀风险。纳入符合上述标准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有2例因中途拒绝继续参与而脱落,最后观察组共43例,对照组共4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38.33±9.10)岁;文化程度:小学11例,初中20例,高中8例,大学6例;未婚10例,已婚、离异或丧偶35例;总病程(8.58±5.03)年;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4]总分(73.69±6.38)分。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38.44±9.95)岁;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20例,高中10例,大学3例;未婚12例,已婚、离异或丧偶31例;总病程(8.91±4.93)年;治疗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73.35±6.40)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程及治疗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查看全文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氯氮平与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智力状况(MMSE)以及认知功能水平(MMSE,BACSSC,HVLT-R,BVMT-R,WMS-ⅢSST,Stroop色-词测验,WCST)。结果(1)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MMSE评分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BACSSC、HVLT-R、BVET-R、WMS-ⅢSST、Stroop-词、Stroop-色、Stroop-色词、WCST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较治疗前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CST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持续应答数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CSSC、HVLT-R、BVET-R、WMS-ⅢSST、Stroop-词、Stroop-色、Stroop-色词、WCST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WCST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持续应答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评分以及认知功能。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氯氮平

认知功能包括信息处理与意识水平,反映了大脑额叶和颞叶的功能。70年代初,有学者提出精神分裂症综合征除了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外,还有第三个症状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认知歪曲和认知缺损[1]。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无痛的治疗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包括脑卒中、精神分裂症、癫痫、帕金森病、神经性疼痛、抑郁焦虑等[2]。近年来有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其在改善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幻听以及认知功能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效果[3]。本研究分析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诊断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1)精神分裂症诊断明确,病情稳定;(2)年龄≥18周岁;(3)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各单项评分≤5分,且评分4分的单项≤2个;(4)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剂量在近1个月内未调整;(5)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能配合完成。排除标准[4]:(1)其他原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2)脑部器质性病变;(3)重复经颅磁刺激禁忌证;(4)脑电图中度及以上异常;(5)近1个月接受过电休克治疗;(6)药物滥用史;(7)其他重性精神障碍;(8)有自杀、自伤倾向;(9)妊娠期患者,哺乳期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氯氮平口服(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574,规格:25mg)治疗。首次剂量为每次25mg,一日2~3次,逐渐缓慢增加至常用治疗量一日200~400mg,高量可达一日600mg,维持量为一日100~200mg,治疗4周评价疗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经颅刺激仪(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型号:YRDCCY-1),测定运动阈值。治疗部位为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刺激频率10Hz,刺激强度80%运动阈值,每个序列3s,20个序列,刺激间隔57s,总治疗时间20min,每天1次,每周5次,间隔2d,一个疗程7d,共治疗4个疗程。1.3评价方法治疗1个月后进行评价。(1)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5]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价。包括阳性症状量表7个项目,阴性症状量表7个项目,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16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从轻到重评1~7分,得分越高则提示症状越重。(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量表[6]评价患者智力状况。该量表7个维度30个题目,回答正确得1分,错误或答不知道评0分,总分0~30分。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为正常。(3)认知功能评价:①简明精神分裂症认知评估测验-符号编码测验(BriefAssessmentofCognitioninSchizophreni-a-,BACSSC)[7],按标准模板,统计90s内配对正确的个数,反映了患者处理信息的能力。②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opkinsvocabularylearningtestrevision,HVLT-R)[8]:患者读出12个名词,然后回忆这些名词,回忆3次,计算总的正确数。③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riefVisuospatialMemoryTestRevised,BVMT-R)[9]:给患者一张6个图形的卡片,观察10s,让患者画出图形及相应的位置,画3次,统计准确数,反映患者学习速度、即刻记忆、延迟回忆、再认能力。④空间广度测验(SpatialspantestofWechslerMemoryScale3rdEdition,WMS-ⅢSST)[10]:给患者以有方块的测试版,让患者按正序、逆序敲击方块,统计正确数,反映患者空间记忆力。⑤Stroop色-词测验[11]:第一部分在45s内快速读出描述颜色(红、绿、蓝)的单词;第二部分,让患者命名印有红、绿、蓝色的“XX”刺激材料上的颜色,限时45s;第三部分,描述颜色的词被印刷为其他颜色,读出单词的颜色,限时45s。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CardSortingTest,WCST)[12]:统计总错误数,总正确数,持续错误数,持续应答数,完成分类数。反映患者抽象推理能力,执行能力,转换认知定势,概念形成能力等。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或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精神分裂症初产妇护理论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初产妇;围产期;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由于其本身所患精神疾病特点,其围产期的护理过程,不同于正常初产妇。对该类产妇进行临床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母婴安全极其重要。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病例选自2000年1月~2004年4月辽宁省凌源监管分局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1]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26~34a,平均29.25±2.73a;精神分裂症病程36~74mo,平均55.0±13.64mo;诊断:偏执型9例,青春型3例;全部患者均有1次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史;小学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2例,高中文化程度2例;均无职业。

1.2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查看全文

针对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需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本文主要对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设置本次实验研究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研究对象选择为该期间内到某院治疗精神分裂症并高血压的患者60例进行对比研究,依据双盲法将全部患者进行平均分配,设置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一组患者的数据设置为30例,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将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精神症状及血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手段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精神状态,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高血压;针对性护理;自身睡眠;精神症状;血压水平;影响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若未进行有效治疗干预,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会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伤害。若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会增加患者疾病治疗的困难程度,高血压需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由于疾患有精神分裂症,导致用药依从性相对较低,并且患者的睡眠及精神状态相对较差,由于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容易产生较多的临床不良反应,同时患者自身认知程度较低,无法实现血压水平的有效控制,会进一步加重病情[1],应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2]。因此,本文主要对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时间: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将6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完成对比,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此项研究,经临床医师诊断,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患者及家属不配合此项研究者。将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均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各组患者的数据为30例。实验组患者中,性别为男性的患者为16例,女性的患者为14例,患者的年龄为17~70岁,平均年龄为(37.82±1.6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的患者为15例,女性的患者为15例,患者的年龄为18~69岁,平均年龄为(38.62±1.83)岁,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中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均使用常规药物完成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适应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并对患者实施正确的睡眠知识指导及情绪疏导,使患者能够保持正确的生活作息。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干预:①情绪疏导:护理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入院后,常表现为愤怒、恐惧、耻辱感等不良情绪,应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应将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分享其成功治疗的经验,通过聊天的形式使患者将不良情绪得以宣泄,提高患者对外界的应激能力。②心理认知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认知疗法,帮助患者控制其不良情绪,待患者病情较为稳定,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康复活动,可组织患者进行相关兴趣练习,例如,听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相关训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③生活能力训练:还需要对患者的生活技能进行培训,使患者能够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举办心理疏导讲座,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以及相关爱好入手,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④制定冥想疗法:指导患者将全身心放松,指导患者取舒适的体位,例如,坐位、卧位、半卧位,闭目养神,并想象自身处于大海、大草原等其他较为舒适的环境中,可进一步放松患者的精神及肌肉,随后进行康复训练,可达到更为显著的效果,使患者紧张的情绪逐渐得到放松,降低患者的血压。⑤健康宣教:在进行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对高血压的危害性进行宣教,使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并能够遵循医嘱科学生活,合理饮食以降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⑥睡眠护理:应通过医学手段对患者失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为患者提供睡眠的良好环境,将室内的光线、温度调整适宜,白天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保证患者在非睡眠时间以外不在任何时间段睡觉,避免在入睡前对患者的情绪产生刺激或做大量运动,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禁止在睡前食用甜品,饮奶茶,咖啡等,可避免胃酸以及过于兴奋等影响睡眠,两组护理时间均为半年。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自身睡眠、精神症状及血压水平。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3]进行判断,得分越低睡眠质量越好。总分为21分,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好,睡眠质量评分分为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精神症状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作为研究工具。该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精神症状(F9)、其他等10个症状因子。按5级评分(0-4分)[4]。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进行判断,其满分为100分,得分越低患者的精神状态越好。1.4统计学分析SPSS17.0版统计软件,用(x±s)表示自身睡眠、精神症状及血压水平,行t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查看全文

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时应用康复护理的价值以及对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本试验抽取本院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社交功能缺陷(SDS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MMSE)以及精神状态评分(BPRS)。结果干预前,两组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MMSE评分显著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BP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BPRS评分显著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56,P<0.05),观察组的SDSS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16,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时应用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康复护理;精神分裂症;认知能力;护理;精神科;治疗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精神疾患的一种,属于慢性疾病,当前临床对其发病原因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多以先天遗传、分娩时期大脑结构异常以及后天环境影响因素为主。患者多存在异常行为,也可能失去情感感知能力,给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经济带来极大负担。尽管临床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仅依靠药物治疗,只能维持短时间的药效,患者复发率极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不仅局限于降低疾病复发率、缓解临床症状等方面,而是追求患者在社会交流、躯体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状态[1]。有资料显示[2],药物治疗同步辅以科学的护理干预,通过适当的康复护理训练,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患者出现精神残疾,用最快速度恢复患者认知水平,使患者重新获得社会职能。因此,为分析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影响认知水平恢复情况,研究人员选取80例患者,分别予常规护理及康复护理,分析探究其临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5.14±10.13)岁,平均病程为(13.21±2.51)年,男25例、女15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2.56±9.22)岁,平均病程为(14.21±3.11)年,男23例、女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同意参与本研究。(2)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的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所制订的精神分裂诊断指标)[3],并经过精神科医生诊断确诊。(3)患者的年龄均在18岁及以上。(4)在患者症状的急性期经过临床的治疗已有大幅度好转。排除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2)患者有其他恶性肿瘤;(3)患者无法和医护人员交流,意识不清醒,病情较重,单纯药物治疗无法保障疗效;(4)患者的依从性差,患者无法和医护人员配合,不能依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研究;(5)排除肝、肾等重要器质类器官病变患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重大功能障碍;(6)肢体功能不全。1.3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定期查房时关注患者和恢复情况,提供用药咨询,做好健康教育,为患者布置温馨舒适的疗养环境等。观察组行康复护理,具体包含以下方面。(1)进行语言训练:全程保持耐心和温和的预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激发患者的语言表达欲望,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引导患者多说出和自身相关的一些事情,例如家长里短、自身兴趣、喜欢的饮食类型、运动种类等,提高患者语言水平。在患者语句逐渐连贯之后,应适当进行奖励,树立患者力求训练成功的自信心。(2)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生活能力主要包含自理能力、社会能力等不同方面。自理能力聚焦于患者日常生活涉及的事项,包含自主穿衣、梳洗、如厕等;社会能力聚焦于和人电话交流、逛公园、洗涮、购物等。具体训练项目,可以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相对照,并结合量表的具体评分标准,为患者打分,从而设定评分标准,促使患者不断进步。(3)提高患者人际交往能力: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态度,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引导患者改变与人隔阂的状态,加强和其他人的交流。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患者适应不同角色,针对不同角色锻炼自身语言能力,以加快患者回归社会的速度。若患者存在无法说出内心想法的状况,护理人员应当对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强化患者的社交能力。(4)认知训练:制订对应的认知训练计划,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做简单数学运算等,刺激患者的语言中枢,鼓励患者多交流。(5)心理技能锻炼:精神分裂患者极易冲动,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制订相对应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多与患者做互动交流,鼓励患者整理房间内物品和日常劳作,根据患者的症状及时进行调整,应用小奖励鼓励患者参与其中。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评分,社交功能缺陷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精神状态评分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ADL评分总分值是100分[4],分数越高则显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100分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60分为良,存在轻度障碍,41~60分为中度障碍,21~40分为重度障碍,≤20分为完全残疾;SDSS量表包含10项目内容,总分值是20分,功能障碍和分数高低呈正相关[5];认知功能的评估采用MMSE,满分为30分,认知正常为27分以上,轻度认知障碍为21~26分,中度认知障碍为10~20分,<10分则为重度认知功能障碍[6];患者的精神状态评估采用BPRS,该量表包括5个方面,焦虑抑郁、活力缺失、猜疑敌对、思维观念障碍、激活性。每方面的评分为0~7分,总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精神状态越差[7]。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