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18:49: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精品课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精品课程

中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分析

[摘要]分析了精品课程的优势、分类,以及中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和不足。以期为中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精品课程;中医院校;教学改革;中药学专业

近十年来,我国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这些文件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突出了全国中医药高校对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目标要求,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既能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主要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因此,我国的中医药高校在课程建设上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而精品课程的建设则是最好的改革方式之一。

1精品课程的优势

精品课程是指具备专业教师团队、教学提纲、教学方法、书目和课程管理等规范性示范课程[1]。精品课程主要具有4方面的优点:(1)能够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全国的中医药学类专业的精品课程均上传到自己学校官网的网址上,为全国有学习相关知识的人提供了共享平台,大大提高了学习上的便利。(2)能够反复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难懂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反复的学习,从而达到加深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受益。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多个精品课程的网址进行学习,因为每个精品课程的网址的讲解教师都有不同方面的特点和优点,通过对多个网址的学习,可以将不同教师的不同的特点和优点进行整合,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教师来讲,可以通过观看不同网址上相关领域的精品课程弥补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在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上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教师能够更加全面的传授相关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学生能够高效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来讲,从而拓宽在中药学领域的视野,能够更好的打开多元的中医药思维。特别是在各个民族的特色的学习和了解上是具有深远的意义的。(4)学习的时间不受限制。由于精品课程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所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够不断的良性循环的提高对相关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

2精品课程的分类

查看全文

CMS的精品课程网站制作分析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其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课程内容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点和落脚点。现阶段课程内容的共享主要采用的是精品课程网站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给广大的学习者。精品课程网站的实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利用CMS来完成精品课程网站。CMS具有许多基于模板的优秀设计,可以加快网站开发速度和减少网站开发成本。

一、内容管理系统(CMS)概述

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ManagementSystem,简称CMS)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在信息更新、网站维护和网站升级过程中所出现的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针对企事业单位网站建设的需求经过深入分析后设计开发的,专门面向网站内容编辑与的应用系统,具有灵活的产品架构、严密的安全性、无限的扩展性和伸缩性,能够高效构建起各种网站应用型平台。重点解决各种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字资源的采集、管理、利用、传递和增值,易于与其他应用相集成和功能扩展,并可以快速进行部署。

二、内容管理系统(CMS)的特点

CMS把一个网站的内容(如文字,图片)与网站的组件分离开来,将各个页面连接到一起,控制页面的显示。通过CMS可以方便地管理、、维护网站的内容,而不再需要写HTML代码或使用Dreamweaver建立每一个页面。所以内容管理系统的使用人员不需要编程基础、网页设计基础就可以出布局合理页面美观的信息。CMS将页面的显示进行了模板化,由于采用了统一的页面标记,所以只要更换页面模板就可以完成整站的改版工作。对于用户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组分配不同的权限,各组用户根据自己的权限来进行网站建设和信息、信息审核等操作。CMS本身提供了许多功能模块,如文章、图片、下载、分类信息等,并集成自定义模型、自定义字段等功能组合成强大、易用、扩展性强的开源网站管理软件。CMS具有完善的SEO(搜索引擎优化)为网站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MS在优化显示性能方面普遍采用了页面静态化技术提高系统的承载能力。CMS提供了内容搜索功能,实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标题检索、站内第三方搜索引擎全文检索、站内自建搜索引擎标题或者全文检索等。同时CMS还提供了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方便与其他系统对接。

三、精品课程网站设计

查看全文

精品课程推动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思索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方式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与许多其他高等教育领域一样,在金融教育方面,也较多地强调了国情因素和中国特色。现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金融教育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这不仅符合我国金融改革实践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金融教育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要与国际接轨并努力使我国重点高校的金融学科达到国际水平,金融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就必须更加深入,要从宏观的理论研究角度转入微观实施和操作,从过去只重视质的分析和定性研究,逐步转向对金融活动的量的分析上。因此改革旧的金融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新的金融学课程体系成为金融学科建设的主流呼声。

一、湖南大学金融学课程与专业建设成绩

近5年来,在张强教授、杨胜刚教授等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湖南大学金融学课程与专业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国28个具有金融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中,湖南大学金融学是国内唯一拥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和3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的金融学专业。

(1)课程建设卓有成效。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坚持以“立体化”为导向,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目前,金融学专业拥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2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4年,杨胜刚教授主持的“国际金融学”率先进入国家精品课程系列;张强教授(2006年)主持的“货币金融学”和彭建刚教授(2007年)主持的“商业银行管理学”也相继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金融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已形成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的完整发展体系。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坚持以“国际化”为导向,加强双语课程建设。2008年,“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系列课程群(包括“国际金融学”、“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函电”)被列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坚持以“高端化”为导向,加强规划课程建设。2005年杨胜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国际金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于2006年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前该教材已经被国内80余所高校使用,这标志着我院的国际金融学课程建设迈入国内先进水平。2008年,彭建刚教授主编的《商业银行管理学》也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师资建设整体提升。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2008年,以张强教授领衔的“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以其突出的教学业绩、良好的职称结构、优化的学历结构、合理的年龄结构,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在教学名师工程建设方面,杨胜刚教授多年来一直坚持改革与创新并举、教学与科研相济,他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理论讲授透彻,联系实际得法,运用案例恰当,尤其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观察现实问题并进行科技创新。真正做到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方法、本土化人才培养与国际化教学视野的有机结合。2009年,杨胜刚教授被评为全国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3)专业建设凸显特色。多年来,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人才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坚持“文理渗透,学科交叉、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专业发展思路,以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为主线,通过组建教师团队、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设教材体系、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加强教学管理等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金融学专业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及长江以南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示范基地。2008年,金融学专业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查看全文

精品课程静态网页设计研究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下,线上精品课程教学在高校课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渐渐受到重视。网站的规划对于网站效应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进行静态课程网站界面设计,来进一步的提升用户对于网站的体验,会对精品课程规划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用户体验;精品课程;静态网页设计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精品课程建设加强重视,积极推动高校与精品课程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在当前,国家精品课程的有关教学资源已经全面向师生开放。真正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大大促进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但在当前精品课程网站设计规划中,还有着许多的问题影响着精品课程功能的发挥。通过深入分析静态网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来寻找网站设计的优化策略意义深远。

一、精品课程概述

精品课程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将具有一流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体系等特点进行有机结合的示范性课程。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精品课程大大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深化改革。同时精品课程也积极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新技术有效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教学资源共享,优秀教学资源的分享能切实推动人才的创新与发展。在当前,精品课程在功能效用上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尤其是国家对于精品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推广。

二、现阶段精品课程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

中职语文精品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要求必须全面改善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讨论当前中职语文精品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提出四种常用的有效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完善语文精品课程建设。

关键词:中职语文;精品课程;教学模式

当前实施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必须全面改善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突出中职教育特点,深化中职语文教育目标,明确中职语文精品课程的实用性与学术性,最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实践中发现,当前江苏地区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导致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整体呈现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且难以发挥中职语文实用性等特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模式单一,难以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目前江苏大部分地区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仍相对单一,课堂上以教师为核心,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从根本上体现出中职语文精品课程的特色,难以培养他们应用语文的能力。(二)教学方法呆板,无法呈现中职语文的实用性。由于中职学生自身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中职语文教师努力创建语文精品课程,却常常因为教学方法的过分呆板枯燥,导致中职语文精品课程无法体现其实用性。这种情况下中职语文精品课程变成了一种工具,人文性急剧下降,难以发挥其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实用效果。(三)教学内容脱节,没有发挥素质教育效能。开展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能力的职业人才,但从江苏地区就业市场反馈情况来看,很多用人企业都表明企业内中职毕业生的语文素养整体偏低,甚至有些中职学生无法掌握基础的语文常识,在企业工作中遇到需要一定语文能力的问题很难自行解决。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职语文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联系不够紧密,难以从根本上发挥素质教育效能。

二、中职语文精品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查看全文

英语专业笔译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在“创新创业教学”背景下,英语专业笔译精品课程应该重新将其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职业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胜任语言服务业各岗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调整更新教学内容,融合翻译理论学习、翻译实践和模拟翻译项目运作;分阶段科学地运用“任务式”“互动式”“自省式”“模拟式”“团队式”等合适的教学模式;建立并执行包含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三大能力产出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英语专业口译精品课程;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发布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2018年公布的《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得知,英语专业应培养具备扎实语言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及能力的语言服务创新创业型人才。再者,基于语言服务业人才需求分析可知[1,2],该市场需求语言类人才多元化,即除了译员外,还需要管理、质控和其他相关技术类人才;语言应用型人才能力需求综合化,即需同时具备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部分创业能力。而现阶段,许多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不够重视翻译类课程,忽略这些课程能培养出满足语言服务业需求的人才,将翻译教学简单化为以语言教学导向的教学翻译[3];于是,出现了笔译课程只关注语言能力提升,仅局限于运用语言层面的教学课程资源,采用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使用脱离翻译实践的评价方式等[4],制约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由于重视程度不足,英语专业翻译类精品课程数量较少,且课程内容中实验实践建设不完善[5]。英语专业翻译类精品课程建设需求迫在眉睫。

1课程定位与建设目标

语言服务业除了需要大量翻译技术类人才,还需要项目管理者(如项目经理、监理等),作者或设计者(如技术写作人员、创业翻译员等),校对人员(如审核、语言专员等)、技术人员(如编辑、桌面排版专家等)[1,6]。而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职业能力和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指某专业岗位所必需的能力,如笔译员需具备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外语言互译能力、术语管理能力、使用现代化翻译工具能力等;而一般职业能力指职场要求所有从业人员都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如任务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1,2,6]。其中,创新能力包括探索问题、联想、侧向思维、灵活思维、转移经验、联结与反联结、产生新思想等能力,同时还包括创新意识;而创业能力则包括分析、预见、决策、组织协调、应变、激励等能力,以及创业意识的萌发[7]。本精品课程旨在培养能胜任语言服务业各岗位工作,具备职业能力,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课程将建设成为一门教学目标现代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模式阶段化、教学评价综合化的精品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以颇具创新性的文学翻译为主导,将翻译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及模拟真实项目运作并重,分阶段科学地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促使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内化,丰富过程评价手段,建立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体系,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语言服务人才。

2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

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创建精品课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建设精品课程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提高建设精品课程的质量。

关键词:精品课程;信息化;教育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制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各高等学校都纷纷把建设精品课程列为重要计划,不惜资金制作精品课程,都想在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质量何在?效益何存?如果不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谈何精品?如果只为了贪图形式上的虚荣,岂不是劳民伤财?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呢?怎样才能真正开发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呢?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是值得我们为之探讨的话题。

认清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趋势,

思想上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学内容都面临着激烈的挑战,Internet的普及,远程教育网的开通,以及校园网的建立,为学习者充分、便捷地获取、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遍访名师,自主选择专业,自己制定学习方案,教育的权威被打破了,尤其知识的垄断被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再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要主动构建自身内部心理,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学习途径多样化,学习环境虚拟化。这必将引起教育的全面变革以及教育机构的重组和社会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成为教育急需探讨的问题,教育信息化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由传统的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的问题。而教育信息化,首先要教育资源信息化,精品课程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正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进教育信息化。

查看全文

网络精品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继MOOC类网络公开课出现后,高校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用户数量、使用率、关注热度等方面纷纷呈现下滑趋势,造成了时代危机感。本文从网络教育平台现状调研入手,分析热点排名的教育资源共享类互联网产品,而得出高校类网络精品课程网站在设计各个维度上需要改进之处。

关键词:网络精品课程;MOOC;用户体验

1概述

随着教育的高速发展,网络课程作为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建设网络精品课程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与院校的整理教育实力。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后,各大高校纷纷兴起精品课程的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培养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式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当积极积极在课程网站的交互设计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提高高校类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用户人数及在线流量,跟紧教学改革的步伐。

2网络教育平台现状研究

通过在网站排行榜(chinaz.com)网,在“教育文化”的行业排名里,按照“在线教育”分类下排名前20的网站中可以筛选出与网络在线课程相关的有6所,并且排名如下。该排名由lexa排名、百度权重和Pr值综合得出,从中可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榜内唯一一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教育资源共享网站,而一些开放类课程资源网站占据排名的83.3%,其中慕课网与学堂在线网均是基于MOOC平台的互联网产品,高校类精品课程网站并没有入榜。为何会出现受众度相差甚远的局面呢?不得不引人深思考。美国用户体验设计师杰希•詹姆斯在《用户体验要素》一书中提出网站建设的5S框架,即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五个层面构建网站。以此框架分析,普遍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在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三个维度,相较于开放类课程资源网站差异化显著,存在页面交互设计不够优化、整体网站架构不够清晰等问题。但是在战略层和范围层方面,高校类产品目标明确,学习者可直观选择所需内容,同时也体现出其可供选择范围较窄但有针对性。为构建受众度更广、用户附和度强的精品课程网站,需要优化升级其规划思路,将用户体验五要素贯穿整个设计流程。

查看全文

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

一、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查看全文

金融学专业精品课程构建研究

继2002年金融学专业的《货币金融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课程被评定为省级优质课程之后,2005年《货币金融学》课程再次被评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作用下,其他课程教学也得到很大改进,整体教学质量明显改善。

一、金融学专业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做法

1.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分层次建设精品课程

根据现有的课程情况,学院对现有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进行了分类,分别确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目标。对于基础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课程,分别确定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上述课程将在国家和湖北省进行精品课程评选时予以推荐;其他课程根据重要性程度及教研人员队伍实力,分别确定为校级和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对象,从而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院4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体系。

2.整合课程教研力量,建立课程组制度,实行课程教改攻关

确定了精品建设目标之后,为了集中教研力量搞好课程建设,学院整合了学院师资,为每一门课程建立课程组。课程组由在该课程教学和科研中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加,课程组组长一般由在该课程教学和科研中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师担任。课程组的任务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程教学和研究成果的交流、进行课程考核的集体命题、承担课程教学任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行课程组之后,一方面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培养结合起来,通常,课程组组长就是该课程领域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对象,而课程组的成员,都以成为该课程领域的专家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在确定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各课程组成员的教改研究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们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改革研究中来。在本项目实施以来,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的专任教师已完成校级、院级教改课题研究26项,其中8项获得湖北省教改项目立项,98%的教师都参与了教改课题的研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