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关系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18:14: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警民关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警民关系

深化宗旨意识推进警民关系

人民警察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同时又是和谐社会的主体之一,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警民关系因为涉及到社会治安和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而显得比较重要和敏感,新中国成立后,警民关系和军民关系一样,有着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可谓鱼水情深,但是,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管理模式从静态封闭型向动态开放型转换,警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不适应,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失调、冲突、对立的倾向,究其原因既有公安机关自身的不正之风引起的,也有广大老百姓自身认识偏差的因素,更有其他客观方面的是非曲直。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当前公安部全面开展“三项建设”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做好警民和谐这篇大文章,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教育引导,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的宗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是警民关系和谐的根本解,这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来保障,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要密切警民关系,必须始终把队伍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一要加强党性锤炼,坚持不懈地用我党先进理论武装公安民警头脑,不断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强化全局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讲理想、讲信念、讲宗旨,树立革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积极引导公安民警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二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丰富了我党宗旨的内涵,指导当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要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工作,着力提高民警能办事、会办事、办好事的能力,常怀为民之心、爱民之情,真正从内心把人民群众当亲人,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第一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需求。三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人民警察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常常同社会丑恶现象打交道,接触社会阴暗面,经常会碰到违法犯罪人员用金钱色情手段进行引诱拉拢的情况,这就需要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继承发扬公安机关优良传统和作风,严守公安工作纪律,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始终保持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诱惑,“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不断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银山公安局以学理论、学知识、学技能、学先进为重点,制定出台了《银山公安局/莱钢保卫部推进学习型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引导广大民警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开办“视频大讲堂”,编发《警营文化期刊》,完成“三室一廊一院”文化建设,以理论引导、典型引路、强化指责、陶冶情操的模式不断深化全局干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为警民关系和谐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切实履行公安机关维稳职责,努力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公安机关是国家为实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目的,依照法定程序和特殊模式组合起来的,具有特殊职权、功能和高度权威性的社会系统,不能抛开对法律的执行去谈警民关系。在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公安机关要投入警力对社会面进行防控,集中精力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改善治安环境,增加公众的安全感,这其实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服务,更能体现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履行好公安机关职责,是和谐警民关系的保证,要在提高履职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内外兼修。一是加大维护稳定的工作力度。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不断获取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情报信息。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经验教训,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发生、演化的规律特点,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快、处置妥当、防止蔓延,力争取得最佳处置效果。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公安工作,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矛盾,化解不安定因素。二是加大打击违法犯罪的工作力度。牢固树立稳定就是生产力的意识,适时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禁毒等专项斗争,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从快从严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犯罪,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严厉打击破坏重点工程建设的盗窃、抢劫、聚众哄抢、强买强卖、暴力阻工等犯罪活动,依法打击绑架、伤害、敲诈勒索企业投资经营者等刑事犯罪,保障重大建设项目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依法妥善处理流动人口犯罪以及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暴力讨债、绑架、哄抢等“民转刑”案件,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强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确保辖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三是加大队伍素质提升的工作力度。全力打造严谨高效的公安队伍,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警民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密切,要强化业务训练,全面推行民警上岗和首任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每年基层和一线民警实战必训的“三个必训”制度,积极探索“战训合一”模式,提高民警工作能力;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向科技要战斗力;要提高执法能力,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讲究执法艺术,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最大限度地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通过广泛开展大练兵活动,不断提升公安机关履职能力,全面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全面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直接服务于企业的银山公安局,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一切服从发展主题,紧跟时代步伐,从根本上提升各项公安工作水平,承担起了历史发展赋予的重任,全面提高打、防、管、控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将警力摆上街面压缩犯罪空间,严格落实“五分钟工程”要求,全力做好110接处警工作,实现了“接警迅速、处置有力、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的目标要求。同时,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一批“站着能说、坐着能写、拉出能战,战之能胜”的民警脱颖而出,百名民警追回逃犯数位居全省第一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有效地维护了莱钢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为警民关系和谐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拓宽沟通渠道,构建警民和谐互动的良好局面

查看全文

警民和谐关系思想宣传

在当今中国,警察与民众之间似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群体隔离、对立的倾向。在社会转型的旋涡中,警察承载了很多重任,也面临着超强付出所带来的自身危机,转型社会的阵痛同样与警察如影相随。寻求警民和解之道,须重建新型和谐的警民关系。当警民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之时,正是新型警民关系重构之机。

一、警民关系演变的背景说明

改革开放所走过的近三十年历程,使警察与民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警察所面对的问题只能用“空前”来形容。在超高负荷的压力下,过去以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为主导的警务方针,无疑弱化了中国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长期以来,由于公安机关内部经费匮乏、管理机制滞后等原因所导致的大量功利性执法,使我们丢失了许多优良传统,与警察打交道的不良经验,渐渐磨蚀了公众对警察的公信力。(一)公安经费匮乏,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执法的根本目的。社会转型期,犯罪率增长,警务量也超常增加,中国警察走过了经费十分匮乏的时期,且至今在许多地方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多年来,公安机关经费短缺,“以罚养警”成为工作经费的主要供给渠道,许多地方公安机关不同程度存在利益驱动下的乱罚款,乱收费行为和为钱办案、办金钱案现象,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声誉。比如群众一度反映强烈的收取破案费问题。破了案要返还赃物,群众高高兴兴去领被盗物品,却被告知要由一定数额的被盗物品折价鉴定费。因为赃物要交物价部门出具价格鉴定,才能作为定罪依据,但公安机关经费紧张,财政没有拨付这笔开支,只好“羊毛出在羊身上”(已取消);警察办案要求被盗人或被诈骗人支付差旅费等等。警察的尴尬和民众的不理解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警民关系。曾经一度,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以收缴罚款多少论英雄,警察个人的收入也与此挂钩。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以后,各级地方政府力促公安经费改善,警务保障有了明显增强,但警务保障的进步远远跟不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罚养警”的供给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其深远,在一些民警当中已形成惯性行为。少数民警在办案中“雁过拔毛”,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敛财的工具,有利则上,无利则放,警察提供的公共服务演变成了有偿服务。这种异化的执法方式,既伤害了民众感情,损害了民众的利益,也危害了警察的自身形象。

(二)警察职能泛化,公安工作处于非警务活动的高位期,“疲惫之师”不堪重负。由于警察具有全天候随叫随到的性质,并且是最容易见到的政府部门的代表,是人们遇到困难时“最后的求助机构”,因此服务公众的职责便落在警察身上。政府等职能部门常常会出于“维护稳定”的考虑,要求警察参与任何一项“经济促进计划”,连计划生育、收税等都要警察参与,警察权力在“维护稳定”的要求下被无限放大,或者说是权力“扩张”。表面上,警察权力的扩张遭受众多民众的质疑,其实这里面包含更多的是警察自身诸多的无奈。由于警力不足,对现有警力资源过度使用,使相当一部分民警带病工作。在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下,警察的身心不堪重负,威武之师已成疲惫之师。江苏省公安厅向社会报告公安工作时披露,江苏全省公安民警工作时间周平均达70个小时左右,基层一线民警加班更多。在和平年代,警察这支队伍中有许多人走在“过劳死”的边缘,身体就像一只绷紧的琴弦,随时都有可能崩断。据公安部统计,全国公安机关共有398名警察为了公安事业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因积劳成疾牺牲175人,占牺牲总数的44%;上半年,公安民警因积劳成疾牺牲88人,占牺牲民警总数的45%。近五年来,因积劳成疾牺牲人数占同期因公牺牲总人数的比例逐年上升。近半数积劳成疾的比例,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外表坚强的警察群体,正在成为另类的弱势群体,公安队伍的健康状况已影响到执法的效率。

(三)警察素质低及其不规范的执法行为,成为民众诟病的重要原因。我国的警察道德建设中缺乏平等协商精神,“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是这种态度的真实写照。不可否认,一部分民警思想观念上还带有浓重的封建专制色彩,未能消除长期形成的以人治为主要特征的专制思想,沉溺于治人者和治于人者的传统关系格局,心理上一直有治人者的强烈欲望。部分民警特权思想严重,在实行管理时总是以管人者自居,对待群众,特别是对弱势群体毫无感情,服务意识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耍特权,抖威风,受利益驱动执法犯法;部分民警以权谋私,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执法随意性大,伤害了警民关系。在日常执法活动中,冤假错案发生的原因,是我们的法治理念陈旧,没有坚持和把握正确的执法理念,没有把公民的基本权利放在首位。据公安大学一项社会调查,群众对警察最不满意的首项因素是态度不好,耍横。百姓根本的需求是要求我们提供安全感,主要不满意的还是执法水平和态度。5月8日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大接访”活动显示,很多接访案件都因民警的态度而起,粗暴执法的背后源于根深蒂固的特权意识,源于一些警察的道德意识中对公民人格权的蔑视。在一些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许多警民之间的冲突,都是因警察的不文明语言而起,警察不是缺乏教育而是缺乏对公民人格权的尊重,缺乏良好的语言、行为等习惯养成。

(四)公安机关内部的管理导向偏颇,带来执法行为上和效率上的偏差。目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的绩效管理模式有越来越企业化的趋势,警务管理尽量往抽象的数字上靠,原因是能够为管理带来方便。这种警务管理的企业化趋向,带来不少弊端,将警务活动所具有的伦理内涵丢失了。治安问题具有诸多不可控因素,下达罚没款和办案、打击指标,以及不合理的治安工作考核指标化模式,催生了不少工作隐患。试想,当警察执法不是为公正,而是为利益或为指标时,它的社会效果会好吗?人民群众会满意吗?那些不可计算,难以衡量的人类情感领域的社会价值需求,就可能被边缘化。比如处理平息纠纷,防止民事转刑事案件发生,接受群众求助,接待群众来访等等,由于这些工作不便纳入绩效考评,因此就忽略不记,严重影响了民警作为的积极性。另外,公安机关疲于应付社会面上的打击,疏于基础工作的防范和管理,疏于为民服务的质量提高,长期的导向偏颇,无疑会导致警民关系的疏远。

查看全文

警民关系建设经验材料

近日,××省××县公安局出台四项措施,以为期一年的“深化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创建人民满意公安机关”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推进全县公安机关效能建设。这是县公安局积极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公平正义、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新期待,积极响应市公安局党委号召,作出的一项新决策。

一是强化打防管控力度,着力增强群众安全感。结合社会治安整治行动及“金盾09”行动的开展,以破案压发案、稳民心。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以减少发案安民心。加大追逃追赃工作力度,以侦破工作实际成效赢民心。二是加强窗口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窗口服务区上墙、开通电话语音查询系统等多种形式扩大警务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不断出台更多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提升工作效率,增强服务群众实效。三是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着力提高执法公信力。四是畅通警民沟通渠道,着力推进警民良性互动。深入推进大走访、大回访、大接访,确保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这次活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全县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稳定观、群众观和执法观,以打牢执法为民思想为主线,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核心,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落脚点,以解决执法思想不端正、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过程不透明、执法方式不文明等影响警民关系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进一步改革警务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效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构建“警爱民、民拥警”的和谐警民关系,切实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切实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和亲和力,不断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新发展。通过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实现“四多、三少、两防止、一确保”的工作目标,为建国60周年献礼。

这次活动分三个阶段安排,提出了四点工作要求。一是开展执法为民讨论,促进思想上的“大解放”、行动上的“大转变”,有效打牢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想根基。二是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机关围着基层转”的要求改革警务机制,提高工作效能,使公安机关指挥更精准、协同更严密、服务更有为、作战更有威力。三是坚持以身边先进典型秘振兴引路,激发全体民警积极参与“全市十大爱民警察”、“全市十大破案能手”、“全市十大执法标兵”、“全市十大窗口明星”争创工作热情。四是全面落实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加大从严治警力度,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执法为民、文明公正、令行禁止、廉洁高效的公安队伍。

查看全文

公共管理学视线下建立和谐警民关系

一、和谐警民关系的提出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部党委着眼于公安事业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迎合当前世界警务发展的大趋势,更符合我国执法环境。首先我们正处于第四次警务革命时期,也就是社区警务运动。其更侧重于为群众服务。其次,和谐警民关系的提出是执法为民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了执法为民思想的内涵,强调警察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另外,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舆论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甚至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也使得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更具有必要性。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管理学原因分析

1、公安机关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新公共管理学的公共选择理论第一次将“经济人假设”引入到政府制度的分析中去,它认为政府是由各种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组成的,政府不是一个能自动追求全民利益最大化的虚拟的“人”,而是一个各种经济人活动的舞台。既然如此,现实中的政府在公共事务的决策上就不可能一贯地追求公众的普遍利益,而作出某种偏袒特殊利益集团的决策。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为自身利益而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

(1)公安机关从事大量危害社会或公众利益的非警务活动

查看全文

和谐警民关系构建学习工作心得体会

编者按:法制民警执法工作量大面广,执法的范围具有广泛性。民警只有在执法中做到严格公正执法,热情贴心服务,正确处理好警群关系,才能化解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矛盾,服务社会,造福社会;也只有这样才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一转变执法观念,改变执法方式,树立良好形象;二是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转变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三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责任追究。确保整治效果,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让群众能切身感受到公安工作的成果。具体材料请详见:

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孟建柱同志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指出:“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孟部长的讲话为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指明了方向。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当前公安工作发展中遇到的一个较为现实和紧迫的课题,也是各级公安机关必须全力攻克的难题。公安工作离不开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警民关系如果不和谐,公安工作就会寸步难行,公安工作做得再多也是徒劳的。从这几年绍兴市公安机关的实践看,笔者认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法制民警执法工作量大面广,执法的范围具有广泛性。规范执法的任务具有艰巨性。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民警只有在执法中做到严格公正执法,热情贴心服务,正确处理好警群关系,才能化解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矛盾,服务社会,造福社会;也只有这样才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

的目标相一致。现就构一、转变执法观念,改变执法方式,树立良好形象。公安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力量源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利益至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要切实认识到交警的执法,事关稳定大局,事关和谐大局,不能脱离社会的效果而孤立的看待执法问题。为此,在思想上要打牢执法为民的根基,把执法为民作为执法的目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在执法办案中倾听群众呼声,感受群众艰辛,了解群众愿望,真正把“压事故、保畅通”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统一起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积极因素,确保执法严格、公正、文明。

二是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转变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树好良好形象。要加强与新闻媒体、互联网站的联系,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从弘扬主旋律着眼,多宣传公安法制工作业绩,多宣传公安法制民警的好人好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尽可能地把平时与媒体的沟通做细做扎实,形成共识,对负面的、个案的东西尽可能不作报道,将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要继续提高公安法制工作透明度,深化警务公开、做好阳光执法,自觉全方位地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促进和谐警民关系,不断深化。认真分析研究每个环节,积极改进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最大限度地精简高效,最大限度地热情周到,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

三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加强法制系统规范执法工作,开展文明、规范执法教育,规范民警的执法活动,努力取得执法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首先要强化民警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法律法规“一口清”活动,使民警对有关法律法规熟记于胸,准确理解法的精神,熟练操作法律事务,具有较强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人权保护意识,把好执法每个环节,确保不出疏漏。作为人民的警察,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让群众满意,让老百姓认可。要通过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掌握公安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开展整治行动,确保整治效果,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让群众能切身感受到公安工作的成果。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观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交流材料

一、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公信力

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首先要构建和谐警营,这是基础,也是前提。我们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警营和和谐警民关系的特殊重要性,大力加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民警职业认同感,不断激发民警的创造活力,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1、抓和谐班子建设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是我们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要加强公安队伍建设,要选好人、用能人。这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首要条件。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我们严格坚持住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本着平等、竞争、公开的原则,按标准选拔干部,既选好人。二是在干部的考核任用上,由过去的注重单一的技能型向注重全能型转变,由过去的注重经验型向注重学识水平的型转变,既用能人。由此,使得一批责任心、事业感强、年轻有力的同志被选拔到基层所队领导班子中来。对已任职的中层干部,县局又出台了《中层干部跟踪考核管理办法》,对全局中层干部在任期内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跟踪考核,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干部管理的良性循环。

2、抓和谐队伍管理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首先要抓好和谐的队伍管理,我们注重抓好三项工作。

查看全文

公安三项建设工作建议

当前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三项建设”是指执法规范化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是决战决胜的基石。

对于公安工作而言,信息化因素的比例直接决定了能否担当新时期工作,对于民警而言,没有掌握信息本领被淘汰是必然的,即使现在没有被淘汰,其在工作中呈现的也是茫然无措的“无效”工作状态。

二、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平公正的根源。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三项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安工作的主要业务。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是执法工作的根本要求,理性讲的是执法思维,平和讲的是执法态度,文明讲的是执法素质,规范讲的是执法标准。公务员之家:

三、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牵手连心的桥梁。

查看全文

县进行公安局三项重点工作活动汇报

今年以来,**县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机关的安排部署,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根本,以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归宿,全面开展公安“三项重点工作”暨“三项建设”工作,较好地提升全县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执法公信力和社会亲和力,有力促进了全县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的持续平稳。

今年初省厅和市局部署开展“三项重点工作”暨“三项建设”工作以来,县局党委专题研究部署“三项重点工作”暨“三项建设”重点、难点问题。从全局公安工作出发,把公安“三项建设”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地位,成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的“三项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建立“三项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和建立三项建设例会制度,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加大督导力度,使各部门、各警种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营造了领导支持重视、部门协作配合、全警全力以赴的浓厚氛围,掀起了“三项建设”活动高潮。公务员之家:

在开展“三项建设”工作中,县局紧紧围绕“狠抓建设,强化应用”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开展全警信息化应用大练兵,全力推进全局信息化建设工作上台阶。为全局实战基层所、队和社区民警配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照相机、身份证读卡仪、警务通等相应的设备,满足各部门和社区民警网上办公和网上办案的需要,实现了警务办公由手工化向现代化的转变。

在开展“三项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县局牢固树立“规范执法促和谐”的理念,努力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通过轮值轮训、法律知识测试、法制业务培训、执法质量和执法档案检查等多种形式增强民警规范执法理念,全面提高民警执法能力。今年以来,全局各实战单位均配备了法制员,并建立了基层执法联系点制度。并由县局法制室工作人员分别负责各自联系点的执法监督、指导工作,提升了执法质量和办案水平。

在开展“三项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中,县局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强化民警思想教育,增强民警宗旨意识,以积极主动姿态、认真负责态度、扎实细致措施,努力营造人民公安亲民、为民、保民、爱民的和谐氛围。为更好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县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转变作风,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制定了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增进了警民理解,密切了警民关系。

查看全文

真情警民创和谐讲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车管所的一名普通协警员,感谢大家给了这个汇报的机会。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细微之处见真情,警民同心创和谐”

目标和宗旨迸发我奋斗的激情!有句话说:成功就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不平凡。今天我要说:和谐就是群众无小事,和谐就是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同志们战友们让我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微笑融合感情,用真诚打动人心,去共同打造和谐的警民关系!岗位我负责,岗位您放心”这是口号和承诺;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走”这是目标和宗旨。口号和承诺激励我奉献的热情。

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大家都知道,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那什么样的警民关系才能叫做和谐?公安部长孟建柱指出,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小事做起,只有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让广大群众认同,才能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就要经历坎坷;选择了大海,选择了高山。就要面对波澜;而我选择了从警,就选择了忠诚,选择了责任。人民警察,所以,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永远不变的追求,服务人民群众是心中永远承诺的宗旨。作为交警部门的窗口单位,车管所全体干警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国家推出“汽车摩托车下乡”惠农政策。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今年月。车管所开辟了摩托车下乡”绿色通道,服务大厅里设置了摩托车下乡服务”窗口,实施“一站式”服务,并安排专人提供免费咨询导办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驾驶人能够一次性办结上牌、办证、保险等业务。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变“群众上我门”为“上群众门”利用节假日组织流动车管所”开展上门服务:多少次,延时服务,从早上一直忙到下午1点多钟才吃中饭;多少次,冒雨上门,几个人挤在一张低矮的桌子上办公无怨无悔。让我欣慰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助推了汽车摩托车下乡”这项惠农政策在县的实施,提高了县境内无牌无证摩托车的办牌办证率,更实现了警民之间的零距离”赢得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查看全文

推进社会建设方案

为了深入推进建设,全面落实“两大警务战略”、夯实“三基”工程建设基础,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警民关系,加速构建“实力、生态、和谐”进程,确保全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委、政府决定,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全开展“警民共建村(社)工程”创建活动,并通过以“一村(社)帮一村(社)”等多种形式对全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强力提升社会稳定控制能力,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

一、工作任务

1、进行普法教育。采取多种形式,至少每季度为村(社)群众上一次法制教育宣传课,使全民普法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2、研究治安状况。通过深入调查和走访,及时掌握治安动态,定期开展对各类不安定因素的摸底排查,督促各类情报信息的收集和反馈。

3、打击乡棍村霸。对影响各村(社)治安形势的“乡棍村霸”及地痞流氓恶势力进行严厉打击,对重点地、重点部位、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帮助各村(社)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

4、治保、联防建设。帮助和指导所在村加强治保会和联防队建设,做到组织、制度、任务三落实,有条件的地方应帮助他们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使其在农村(社)治安工作中能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