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15:58: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静脉留置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的作用
临床静脉留置针,又名套管针,作为一种新护理操作技术已经逐渐取代传统钢针。静脉留置针对血管刺激小,留置时间长,使用治疗药物方便,尤其广泛应用于儿科护理中[1]。2005年以来,大连市儿童医院儿科住院患者全部使用静脉留置针,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但同时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仍然存在着包括并发症在内的多种临床问题,通过对此问题的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大连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200名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病程中应用留置针情况、并发症及其干预、疾病预后等。以72~96h作为静脉留置针正常留置时间标准,达标者统计为留置针组;任何原因导致提前非计划拔管均统计为对照组。
2结果
结果表明,200名患儿中由于各种原因提前拔管者67例,占33.5%,说明留置针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并发症在内的多种临床问题,导致无法充分使用而发挥最大临床治疗效益。对留置针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分析结果也说明,经过临床护理的正确治疗及干预,留置针并发症等不会产生明显不利临床后果,未影响治疗进程,对于病程也未造成明显不利影响。通过对67位患儿提前拔管原因分析,其中由于患儿家长主动要求拔管的19例,占28.3%;由于并发症所致拔管48例,占71.7%。留置针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2%,其中主要并发症为静脉炎、堵管及液体外渗,发生率分别为9.5%、8.7%、4.0%。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60例穿刺输液治疗患儿,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选择一次性不锈钢头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患儿选择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调查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统计穿刺成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在穿刺成功率方面,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明显更高(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很多儿科患儿需要接受穿刺治疗,传统一次性钢针因为反复穿刺会很大程度上增大患儿疼痛感,降低患儿治疗依从性,存在脱落、渗漏等不良反应,逐渐无法满足当前临床治疗实际需要[1]。静脉留置针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可以随时用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2]。本文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60例穿刺输液治疗患儿进行研究,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60例穿刺输液治疗患儿,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分别34例、26例,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13岁,平均年龄(6.5±1.9)岁,排除依从性差患儿等因素干扰,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分别30例,每组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3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各项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选择一次性不锈钢头皮针穿刺输液。备皮,使用0.5%碘伏擦拭穿刺部位,消毒范围直径必须要超过5cm。宣传指切进针法,左手紧绷皮肤,右手食指、拇指按住针柄距针尖约2cm处,针头呈倾斜角快速进针,见回血后继续进针,将针柄固定,止血带松开,调整液体流速,患儿不存在不适反应后,针头使用胶布固定。1.2.2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选择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结合患儿不同穿刺部位,分为头皮注射和手足注射两种方式,其中头皮注射选择血流丰富、粗值、无静脉瓣、易固定血管,比如说额静脉,手足注射选择掌背静脉、足背静脉等。使用2%碘酒擦拭穿刺部位,之后使用75%酒精脱碘,消毒范围直径必须要超过8cm。左手将皮肤绷紧,右手持针翼缓慢进针,回血后继续进针,左手按住Y接口,右手捏针翼将针芯抽回,使用透明胶粘在软枕柄下方,使用无菌防水敷贴固定,保证固定牢靠。再次输液之前,做好消毒处理,注射器针头连接之前冲管,选择注射器推注方式,脉冲式冲洗方法,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形成生理盐水小漩涡,彻底清除导管内残留药物。1.3观察指标。调查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统计穿刺成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树立,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的效果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静脉套管针)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降低因反复穿刺导致的疼痛,提高患儿配合度[1]。然而由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因此在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儿家属的交流以及密切关注穿刺部位是否存在不适等护理干预。本研究对常规穿刺输液与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在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经验,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我院儿科收治的16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80例)和留置组(80例)。留置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岁~6岁,平均年龄(3.4±1.1)岁,住院时间3d~13d,平均(5.4±2.2)d;常规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岁~8岁,平均年龄(3.1±1.3)岁,住院时间4d~15d,平均(5.2±2.5)d。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首先明确患儿是否有静脉输液标准,随后分别对2组患儿实施护理服务。常规组患儿接受传统常规穿刺输液护理,如输液前协助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常规检查,予以药物皮试,在患儿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除输液针,并妥善处理。留置组患儿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首先选取合适静脉留置针和血管,最常用留置针型号为18~24G;在穿刺之前,协助患儿取平卧体位,并将头偏向一侧,护理人员在患儿头部选取合适血管后予以消毒;取下留置针保护套,以直刺方式置针,保持针尖与皮肤间角度为15°~30°,置针后对血液流入情况进行观察,并将软管置入静脉,随后抽出针芯,在穿刺口处贴上无菌贴膜以及透气胶布进行固定,同时注明置管日期。②封管:取3~5mL0.9%氯化钠溶液进行封管,先注射2~3mL,随后边推注边拔出输液针,推注和拔出针头时速度宜缓慢,确保封管液能完全充满管腔。③注意事项:护理人员置管期间需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密切关注穿刺点是否存在渗液或红肿等现象,指导家长对患儿注射部位进行热敷,以防静脉炎发生,通常情况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d~5d,留置时间过长感染风险越高。1.3观察指标。①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液堵管、感染和静脉炎等。②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穿刺技术、静脉输液以及健康宣教等满意度进行评估,每项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置针成功率比较留置组患儿置针成功率为98.75%(79/80),常规组患儿置针成功率为71.25%(73/80),2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737,P=0.030)。2.22组患儿置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留置组患儿发生静脉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常规组患儿发生感染2例、静脉炎3例、堵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留置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χ2=4.737,P=0.030)。2.32组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留置组患儿及其家长对穿刺技术、静脉输液以及健康宣教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3讨论
静脉留置针留置方法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方法。方法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按照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用健侧前臂头静脉按照留置针操作规程进行穿刺,对照组按照常规将3M透明敷料直接盖住留置针进行固定,针尾用胶布粘贴固定;观察组在使用3M透明敷料前,先用一条带棉芯输液贴盖住留置针的针眼,然后覆盖3M透明敷料固定,留置期间用护腕固定。每天输液完毕,均用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处理。观察两组在留置时间、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脱出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留置时间、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脱出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输液贴覆盖透明敷料再予护腕固定的方法,可避免留置针的脱出,减少渗血渗液,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护理论文。
[关键词]留置针;留置方法;输液贴;敷料
留置针因其操作方便,留置时间较普通静脉输液针长而被临床广泛使用。但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可发生套管堵塞、液体外渗、静脉炎、套管脱出等并发症[1],而影响留置时间。为了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渗液、渗血、静脉炎的发生,我院采取加用输液贴后覆盖透明敷料再予护腕固定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8月~2006年5月住院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00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32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52~85岁,平均68.5岁。输液量在1500ml以下者53例,输液量在1500ml以上者47例。
1.2材料与方法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的运用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儿静脉留置针时间最长的持续了1周,最短为1d,平均留置时间为3.5d。
1.2操作过程
选取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使用留置针进行。根据患儿的生理特点,选取头皮静脉穿刺,多为额正中静脉。血管的选择则是以相对比较粗、直且有弹性、便于固定的血管进行。血管选择完毕后,首先用75%乙醇棉球消毒2次,消毒范围直径约5cm左右为宜。进行穿刺之前,需要旋紧肝素帽,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穿刺。穿刺完毕后,用透明敷贴固定,注明时间。根据BD公司建议,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在4d左右。临床有资料表明,其时间可以达27d之久,平均时间在8d左右。常见静脉炎一般发生在6d以后,5d时静脉炎的发生率很低,因此可作为普通留置时间。
1.3护理方法
剖析幼儿静脉留置针临床运用措施
摘要:目的:介绍我科在临床中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经验体会。主要内容:对小儿留置针的留置部位,穿刺方法,固定方法,留置针封管,置管期间的护理作了详细阐述。体会:静脉留置针可提高疗效,减少患儿的痛苦,缓解护患关系,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在抢救危重患儿时使用留置针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非常重要。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又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缓解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给患儿及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多的益处,易被患者及家长接受。我院儿科自2007年临床应用BD公司生产的四代Y型Intima-Ⅱ24G静脉留置针,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1321例进行护理观察,小儿年龄1h~12岁,其中新生儿30例、1岁以内的患儿685例、1~3岁的患儿420例、3~5岁的患儿106例、5岁以上的患儿80例。输液期间,液体点滴通畅,其中留置时间最短1d,最长5d,平均以3-5d为多。
1.2方法
骨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透析
在手术中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及时快速的输血输液及静脉给药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手术成败的关键。过去传统的静脉穿刺往往难以满足这一要求。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普遍用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其具有针体长,外套管较柔软、无尖,不易打折,置于血管中不会因手术体位的变动刺破血管壁,造成液体外渗,并且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我科自2004年起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术中输液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该技术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静脉留置针的正确应用
1.1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由于手术过程中随时需要快速补液,为防止术中更换体位致留置针脱出,一般选用针体长而粗的留置针。目前我科使用的是由美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带加药壶的18G和20G的普通型静脉留置针,其针尖锐利,易于进针,穿刺角度灵活,操作简便、易学、安全,其针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独特的弹性功能而且固定方便,不易脱出血管外,避免术中更换体位所致针头脱出血管外,防止药液外渗,减小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输液速度流畅等。
1.2静脉选择
根据手术方式,病人的体位要求选择合适的静脉,其原则是以不妨碍手术者操作,便于麻醉医生手术中用药和保证输液、输血的顺利进行为原则。静脉应粗直,有弹性,血流量丰富,易于触及,充盈良好,避开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一般选用上肢前臂静脉。因下肢血管回流路径长,静脉瓣较多,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故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留置套管针,而腕关节处静脉血管粗直、弹性好,但此处穿刺易造成桡神经损伤,也不宜留置套管针。
静脉留置针在改良电抽搐治疗的运用
观察两组意外脱管和药物渗出、重新穿刺、局部淤青、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一个疗程内平均穿刺次数、血液污染和针刺伤发生率和每次药物使用量。意外脱管是指患者将头皮针头或留置针在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部分拔出血管外,回抽无回血,或完全拔出皮肤外,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脱管[6]。药物渗出和静脉炎:参照美国静脉输液协会和《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静脉炎分级:局部发红、肿胀、疼痛、出现与静脉走向一致的条索样物;药液外渗:局部肿胀,可伴疼痛感[7]。血液污染是指在进行穿刺或治疗过程中,意外将头皮针或留置针拔出后,因静脉压的作用,针尖上带有的血液或针眼渗出的血液污染患者的皮肤、被褥和地面,或污染医务人员皮肤、粘膜、衣物等。使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意外脱管、重新穿刺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药物渗出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一个疗程平均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每次药物使用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血液污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针刺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患者局部淤青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意外脱管、药物渗出和重新穿刺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为了完成整个治疗过程,需要重新建立静脉通路,增加重复穿刺次数,使用头皮针的对照组意外脱管、药物渗出和重新穿刺次数明显大于使用安全性静脉留置针的观察组,可能与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导管进入血管后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8],其软管漂浮在血管中,而头皮针则是钢质锋利的针头留在血管中,且针体短,不易固定,因此在推注麻醉剂引起疼痛,患者不自主的肢体运动和使用肌松剂后肌肉阵挛,使头皮针更易刺穿血管外造成意外脱管、药物渗出,还导致个别治疗过程不连续,以重新穿刺来保持治疗的连续性,而留置针恰好能克服这些缺点,其外套管柔软、无尖刺、不易打折,患者穿刺部位的手臂可较随意移动[9]。MECT是一个治疗精神分裂症较好的增效策略,患者无痛苦体验,依从性大大增加[10],研究显示两组患者一个疗程穿刺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观察组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与使用留置针可以保留72~96h[11],便于固定有关。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每次药物使用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无药物渗出,避免药物在皮下蓄积致药物的延迟吸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在临床上行MECT的患者常伴有某些躯体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和电抽搐治疗刺激的影响,使得复苏时间延迟、舌后坠,呼吸道梗阻、心率下降、血压下降[7]等情况常有发生,使用留置针为生命支持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静脉通路[12],为临床后续治疗护理提供了方便。暴露和保护患者的血管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血液污染率显著大于观察组,与易红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因为头皮针尖端裸露,无任何保护装置,同时由于MECT过程中推注药物引起的疼痛以及患者无意识的肢体运动以及固定不牢都使患者容易将头皮针意外拔出,导致患者、周围环境及医护人员被血液污染,甚至发生针刺伤或眼球结膜暴露。本研究中观察组无针刺伤发生,与留置针良好的留置效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高危穿刺以及留置软管有关。据国内外报道,乙型肝炎、艾滋病疫情越来越严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人数也不断增多,给医务人员的心身造成极大的伤害[14,15];0.004mL乙肝(+)患者的血液就可以感染医务人员[16],因此对有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阳性患者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有效避免护士因针刺伤或眼球结膜暴露而防止造成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降低职业暴露的机会,保障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从而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17]。另外对照组局部淤青明显高于观察组,与头皮针的锋利面在拔针时再切割血管形成新的损伤或按压时间不够和使用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导致的血管内膜损伤,从而保护了患者的血管有关;研究显示在每72h定期拔出导管与根据需要拔出导管,在静脉炎和导管故障发生率效果方面类似[18],本观察组有1例静脉炎发生可能与患者长时间未进食,输注pH值和渗透压异常的药物和液体有关;或与留置针敷料引起局部皮肤代谢障碍,过敏反应出现局部瘙痒红肿有关,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故在改良电抽搐治疗中应用封闭式留置针,可保证MECT治疗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在防止医院内血源性传染病的交叉感染和保护环境,预防护士的职业暴露,减少穿刺次数,减少针刺伤,保护患者的血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李水英鲜玉霞周茜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本科采用BD公司生产的24型有翼直型留置针头,本组300个病例中,留置对象最小为出生后20分钟,最大为6岁。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22例。留置时间最短为24小时,最长7天(7天后即使没出现问题亦拔出更换部位穿刺)。
2留置失败的原因与分析
2.1局部红肿硬结
2.1.1主要和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以及些药物造成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药液外渗有关[1],如甘露醇、钙剂、多巴胺、脑蛋白水解物等药物,新生儿及哮喘病儿多见。
2.1.2有些患儿本身血管管径细小、通透性高,药液自血管壁渗出。
探索幼儿静脉留置针临床运用措施
【摘要】目的:介绍我科在临床中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经验体会。主要内容:对小儿留置针的留置部位,穿刺方法,固定方法,留置针封管,置管期间的护理作了详细阐述。体会:静脉留置针可提高疗效,减少患儿的痛苦,缓解护患关系,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在抢救危重患儿时使用留置针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非常重要。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又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缓解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给患儿及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多的益处,易被患者及家长接受。我院儿科自2007年临床应用BD公司生产的四代Y型Intima-Ⅱ24G静脉留置针,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1321例进行护理观察,小儿年龄1h~12岁,其中新生儿30例、1岁以内的患儿685例、1~3岁的患儿420例、3~5岁的患儿106例、5岁以上的患儿80例。输液期间,液体点滴通畅,其中留置时间最短1d,最长5d,平均以3-5d为多。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