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15:55: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静脉穿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护士静脉穿刺调查综述
本文作者:陈永芳工作单位: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血液科
护士对职业防护的认识不足,对职业防护有关知识完全及基本掌握的护士为66.7%,部分掌握及未掌握的占33.3%;从表1可见,护士对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的态度是无所谓及不应戴手套的占27.8%。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护士对职业防护的学习及认识不足,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总体掌握程度及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为此,进一步加强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十分有必要,对保护医患双方及保障治疗效果均有重要意义。大部分护士静脉穿刺时未能戴手套防护表1显示,在静脉穿刺时,仅26.5%的护士总是戴手套,从来不戴手套的护理人员比例为62.5%。这个比例也与已往有关文献报道一致。刘红等[4]对100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统一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在进行抽血、静脉输液时使用手套的比例较低,以静脉输液为例,其中全部戴手套和有时戴手套操作的护理人员总共仅占29%,从来不戴手套的护理人员比例高达71%。谌安君[5]对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教学医院18个科室320名护士进行临床护理操作戴手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提示护理临床护理操作手套使用率低,特别是有可能接触到体液、血液的高危操作时,仅有很少一部分护士能做到总是戴手套;大部分只是偶尔戴手套,甚至不戴手套。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临床护士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大部分未能采取职业防护。这导致护士发生职业感染的风险大大提升。4.3护士静脉穿刺时未能戴手套防护的主要原因:表2显示,护士静脉穿刺时未能戴手套防护的原因中操作不方便、不习惯的占了绝大多数。董桂兰等[6]调查护士在操作时不愿意戴手套的原因,其中有58.6%的护士也是认为戴手套不舒服,同时77.1%的护士认为戴手套操作不方便,会影响一针见血的成功率,而且在静脉输液操作时还会发生输液贴与手套粘连的现象,影响操作速度。谌安君等[5]分析护士不戴手套的原因主要是操作不方便,戴手套操作可能导致静脉穿刺成功率下降、延长操作时间而致护士临床人力不够。其次为不习惯,这与多年来护士工作繁忙、戴手套影响工作效率及医院管理层没有严格要求执行有关。直到近年,护士执业伤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关注,才强调护士戴手套的重要性。本调查结果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本调查发现,有47.4%的护士担心增加消耗,加大医疗成本而增加科室支出的因素,现在大部分科室都实行多劳多得制,手套消耗纳入医疗成本,消耗与奖金挂钩,使护士产生能不戴就不戴,能省就省的错误观念。另外,护理部领导及病房护士长并没有鼓励护士戴手套,甚至有部分护士长把手套作为科室财产管理起来而导致护士取用不便;也有6.2%护士认为没有必要,麻烦,心存有“我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感染,以后也不会感染”的侥幸心理。董桂兰等的调查亦显示,约50%以上护理人员操作时不戴手套是因为担心患者有意见,怕患者抱怨。本研究发现有28.4%护理人员亦有因怕患者抱怨而不戴手套,可见加强患者对静脉穿刺时应该戴手套的认识非常有必要。
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及自我防护意识的培训要做好职业防护,医院首先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及自我防护意识的培训,使每一名护士都能充分认识到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和做好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在思想认识上打好基础。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医院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护理操作规范,要求护士在静脉穿刺时戴手套。护士长要起到带头的作用,严格执行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的规定。加大宣传力度。为护士的职业防护提供支持及方便。
新生儿静脉穿刺方式运用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给药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新生儿特殊的解剖特征和生理特点,如血管脆弱、管腔细小、好动、不合作等,容易导致穿刺部位肿胀、出血。如果多次穿刺,将对患儿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新生儿,静脉穿刺留置是最好的选择。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对血管刺激小、可长期静脉内留置等优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用药和急救,并且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效率J。当前静脉穿刺的部位主要有腋静脉、头皮静脉、踝部大隐静脉及前臂头静脉,但对于新生儿这类特殊人群来说,哪个部位的静脉穿刺留置效果最佳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就新生儿静脉穿刺的方法做一比较分析,为临床静脉留置输液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科行静脉留置输液的新生儿243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其中男139例,女104例;胎龄28~36周,平均33.8周;出生体质量1353~1937g,平均1663g。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成3组,每组81例,分别为腋静脉穿刺组、头皮静脉穿刺组和前臂头静脉穿刺组。3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胎龄、出生体质量以及病情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3组患儿均采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其静脉穿刺部位分别为腋静脉、头皮静脉和前臂头静脉。穿刺成功后均采用3L无菌透明敷贴封闭穿刺部位,平整粘贴并固定好;采用含肝素钠的生理盐水5mL(使用250mL生理盐水加入12500U肝素钠配制而成)正压封管。穿刺固定好后,每隔24~48h揭开无菌敷贴,用75%酒精消毒穿刺针眼处,待于燥后换用新的无菌敷贴。输液管每24h更换1次。整个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注意每天观察穿刺部位,当穿刺处出现肿胀、留置针阻塞、2级及以上静脉炎时应及时拔除留置针。如果未出现上述情况,留置针保留时间应不超过14d,应注意及时、主动拔针,以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分析3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合作率、患儿家长满意程度等情况。
静脉穿刺采血失败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血液磁极化疗法这一新技术是通过采血、处理血、回输血三个步骤完成,静脉血经过充氧、充磁、补磁,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对高血压、高黏血症等60多种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采血是本疗法的重要环节,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时间和这一疗法的推广应用。因此,总结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对提高服务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血液磁极化疗法
1临床资料
近几年来,治疗患者数千人次,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有217人次,其中男102例,女115例,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78岁;高血压患者84例,高血脂患者16例,糖尿病患者9例,银屑病患者26例,其他皮肤病患者82例;在治疗采血过程中穿刺失败的有17人次,采血成功率达92.2%。
2失败原因及对策
2.1患者肥胖由于患者皮下脂肪丰满,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故穿刺时操作者要以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沿前方探索血管,其进针角度合理度稍大些,但进针一般不宜超过40°。
小儿静脉穿刺护理管理论文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我院属于一所综合性的医院,提供小儿静脉穿刺服务的科室包括4个科室:儿外科、儿内科、门诊输液中心以及耳鼻喉科,包括50名女性护理人员,其年龄为20-56岁,平均年龄为(35.2+2.1)岁,其中,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的人数分别为1、18、13和18;学历:本科、大专、中专分别为12名、18名、20名;50名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为2-27年,平均为(12.5+2.2)年。2.方法
(1)建立护理管理小组
本研究中所建立的管理小组共包括13名护理人员,组长由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则由4个科室中的护士长担任。管理小组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分析4个科室内小儿静脉穿刺的现状问题和其各种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干预方法。
(2)调查的方法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结果: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护士的心理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训练入手,同时要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必要时还可借助一些辅助器械。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
心理素质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安抚,尽量减少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儿及时进入良好的穿刺状态。
静脉的选择
静脉的选择应避免在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穿刺,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合理的选择。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较大的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暖,故多采用。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护理探讨论文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小儿静脉注射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在儿科抢救中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利开通。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如何做到小儿静脉注射一针见血,笔者总结多年的护理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1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1.1根据患儿年龄选择新生儿至3岁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是儿科护理基本功,由于头皮静脉是网状分布,所以,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应选用正中静脉,此静脉直、较大,不易滑动,易固定,其次额浅、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3岁以上至12岁儿童宜选用四肢静脉。
1.2根据病情治疗慢性疾病宜由远心端开始选用;抢救时宜选用肘静脉或大隐静脉等大血管,一般性治疗宜选用头皮静脉和肢端静脉,静推钙剂、高渗糖、20%甘露醇滴注及升压药宜选肘静脉及大隐静脉;静脉采血时最好选用肘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
2光线强弱及照射角度对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
高度适宜,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如光线太强,又是直射穿刺部位,因光线的刺激反而无法看清血管;在阴雨天或夜间借助150W灯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离穿刺静脉45~50cm高度为佳,此时灯光对眼的刺激小,静脉暴露好,穿刺易成功。
静脉输液穿刺方法论文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也是医院作为救死扶伤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稳、准、快高质量建立好静脉通路,达到快捷的治疗目的,一直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部分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采取免用止血带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998年7月至2001年3月,分别在急诊科、泌尿科选择普通输液患者3000例次,其中男性1729次,女性1261次,年龄7-80岁,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500例次,甲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乙组采用无止血带穿刺法,静脉输液部位为四肢远端浅静脉,各组分别由2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护师操作。
二、静脉输液穿刺方法:1、无止血带穿刺法:备齐用物,选择血管,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一般取上肢血管,使肢体重心向下稍垂,术者与患者角度适宜操作为宜,一般角度不要大于40度角,用手轻轻摩擦皮肤30秒至1分,常规皮肤消毒,患者握拳,术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呈15-30度角,正面或旁侧进针直刺血管,见针尾部有回血时再沿血管前行约0.1-0.2cm,有时静脉压力低,须用左手食指在穿刺针上2cm处向下方轻轻推压血管方见针尾部回血。穿刺成功后,嘱患者松拳用胶布固定针头,调节输液速度,在操作过程中除不用止血带外,其他操作步骤与常规静脉穿刺法相同。2、将选择血管部位上端15-20cm处向下握推1-2分,使血管充盈,在所选择穿刺血管上方2-3cm处用食指或姆指压迫所要穿刺血管,以此固定血管,然后进行穿刺,余下操作方法与上述静脉穿刺法相同。
三、结果:采用常规与不用止血带静脉穿刺方法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甲乙两组中一次穿刺成功率经统计学处理未见明显差异(附表)静脉输液患者采用常规法与不用止血带穿刺输液方法结果比较P>0.05四、讨论静脉穿刺技术是治疗疾病、抢救危重患者护士的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护理专业教科书有一整套常规操作标准穿刺技术方法,为护士提供了完善实用的理论依据。几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扎用止血带行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1、疼痛。2、凝血机制差,止血带扎痕成淤血紫斑,我们在常规输液的基础上,摸索出不用止血带穿刺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依据为患者饮食正常,无腹泻、高热以致腹水者,其血管内血液充盈压与血容量成正比。因此人体血容量正常状态下,静脉穿刺针入血管后针尾均可见回血,如静脉压低未见回血,抬左手即在穿刺血管上方1cm处用食指向下轻轻推压该血管即可见到回血。若准备穿刺时见血管充盈不足,将一指压在被穿刺血管上端2-3cm处,受重力影响压力明显增加,从而增强了远端浅静脉的充盈程度,使静脉穿刺容易成功,从甲乙两组比较看来,穿刺成功率经统计学处理,一针见血率P>0.05,也就是说采用无止血带穿刺法与常规静脉穿刺法,两者之间效果差异不大,几乎相同,但前者有以下优点:1、避免患者扎止血带所致的不适。2、避免因松开止血带的外力作用导致的穿刺针头斜面滑脱出血管外,提高成功率。3、减少输液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年轻护士小儿静脉穿刺压力源方法
在临床上年轻护士行小儿静脉穿刺方面存在着很多压力源。如何减少护士压力源,从而减轻其对护士的压力,使护士能顺利地、高效地完成小儿静脉注射工作,这是护理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现将自己在工作中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年轻护士在行小儿静脉穿刺方面存在哪些压力源。
1患儿及家属因素
(1)患儿到医院这个陌生环境,看到不熟悉的人穿着特殊的衣服,深感恐惧,加之头皮静脉穿刺强行固定头部,便出现哭闹、乱动、不合作,这样就增加了穿刺难度。(2)患儿年龄小,头皮血管细,壁薄,末梢循环不好,进针后回血慢或无回血。(3)小儿肥胖,静脉血管隐匿,触不清。穿刺时难以捕捉,反复穿刺造成静脉损伤而影响再次穿刺结果。(4)一个患儿甚至有四位家属陪伴,对患儿疼爱有加,看到孩子啼哭,自己也跟着掉泪。因此,家属对护理人员期望值过高,对医学知识缺乏理解。言语不当,甚至就说你必须一针扎上,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2年轻护士的因素
2.1心理因素紧张、胆怯,面对病儿及家属,对自己缺乏信心。一次穿刺失败时,不能坦诚面对,而是自责、慌乱,甚至怕在领导和同事面前没面子。不能正确对待患儿家属的刺激性言语。工作繁忙时,情绪急躁,急于求成。
手背静脉输液穿刺临床改进试用论文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而手背静脉是静脉输液常用的部位。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方便护理人员操作,我们对手背静脉输液的穿刺方向、进针及固定方法做了改进,经临床试用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静脉输液
一、方法
1.1穿剌方向
操作者背向病人,扎止血带,让病人手指自然放置,选择好血管后,常规消毒,待干。操作者用左手横握病人手背远端及掌指关节以下部位,使患者手背或指背皮肤绷紧,左手拇指绷直血管下端,食指绷紧血管左侧皮肤,右手持针,针尖斜面朝上,沿血管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进针,(即向指尖方向进针)。穿剌时需进入针梗长度的1/3或1/2,见回血后固定。
1.2进针方法
老年患者静脉特点穿刺研究论文
目前,国内外最新报道提出,对休克、心脏骤停的复苏,均采用直接静脉药法,以避免和减少心肌的损伤,经临床使用,效果令人满意。静脉给药的方法已成为治疗抢救老年患者的重要途径。
1、老年人机体特点
由于老年人机体衰老,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机能逐渐减弱,绝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和多种脏器疾病,如消化道功能下降,唾液腺、胃肠胰腺等消化酶的分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缓慢。由于心脏功能降低,药物经血液循环吸收减少,影响药效的发挥。其他组织器官表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其中较明显是肌肉组织,这是由于细胞总数减少所致。因为老年人脂肪组织增加,肌肉萎缩,容易造成肌肉注射药物吸收不良而形成局部硬结。随着机体的衰化,老年人肝脏的分解代谢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老年患者血管特点及生理病理变化
2.1老年人血管特点是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肌组织松弛,血管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此为老年患者静脉的共同特点。
2.2生理病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相对减少,卧床时间相对延长,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动能受损,心搏出量减少,血液流动缓慢,血液系统相应地出现一系列改变。主要是血流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等。静脉内膜的老年变化则表现为中层的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加,内膜变厚和静脉瓣萎缩致使静脉弹性降低、硬化、甚至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