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障碍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14:11: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惊恐障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

1临床资料

1.1对象38例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35~67a,平均54.8a;既往有高血压史者2例,糖尿病史者1例,高血脂史者1例。

1.2方法对38例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2.1临床表现患者多以突发的心前区不适为主诉前来就诊。主要表现为心悸、心前区闷痛、压榨感、濒死感、呼吸困难,伴大汗,手或全身震颤、麻木及强烈的恐惧感。持续5~20min可自行缓解,与劳累及情绪激动无明显关系,含化速效救心丸不能明显缩短发作时间。总病程数月至数十年不等,症状反复发作,长期按冠心病治疗,应用降压、调脂及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不能减少症状发作。有8例患者时时刻刻要他人陪伴,不敢单独在家或出门;18例在发作间歇期有惴惴不安、阵发性多汗等症状。

2.2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症状发作时显示明显心肌缺血者1例(2.6%),心电图出现动态演变,且心肌酶增高1例,运动试验阳性2例(5.26%),静息状态显示非特异性STT改变8例(21.1%);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室壁运动减弱,提示心肌梗死2例(5.26%);2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5例显示单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20%者3例,40~50%者2例,无明显血管狭窄者22例。

查看全文

惊恐障碍误诊冠心病情况分析论文

【关键词】惊恐障碍;误诊;冠心病

【关键词】惊恐障碍;误诊;冠心病

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是神经症的一种,患者有显著的躯体化症状,惊恐发作的临床表现与冠心病相似,患者多就诊于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常易导致误诊。我们对2000~2004年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就诊的38例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对象38例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35~67a,平均54.8a;既往有高血压史者2例,糖尿病史者1例,高血脂史者1例。

1.2方法对38例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查看全文

医学毕业论文: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38例分析

【关键词】惊恐障碍;误诊;冠心病

【关键词】惊恐障碍;误诊;冠心病

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是神经症的一种,患者有显著的躯体化症状,惊恐发作的临床表现与冠心病相似,患者多就诊于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常易导致误诊。我们对2000~2004年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就诊的38例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对象38例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35~67a,平均54.8a;既往有高血压史者2例,糖尿病史者1例,高血脂史者1例。

1.2方法对38例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查看全文

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疗程12w。于治疗前及治疗2w、4w、8w、12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w末研究组显效率63.3%,有效率86.07%;对照组分别为33.3%,66.7%(χ2=5.078,3.354,P<0.05)。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研究组治疗2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t=5.555,P<0.01);对照组治疗4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t=4.267,P<0.01);精神焦虑因子及躯体焦虑因子分两组治疗后各时段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0.01);各因子同期评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结论两组均有显著疗效,但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起效更快,疗效更显著。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惊恐障碍;文拉法辛;汉密顿焦虑量表

阿普唑仑和SSRIs治疗惊恐障碍(PD)的临床疗效已得到临床广泛印证。90年代文拉法辛的问世开辟了治疗PD的另一途径。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治疗PD方面意见不一,Liebowitz认为它的效果不肯定[1]。Barlow认为能促进药物疗效[2]。为此,本研究应用文拉法辛联合CBT治疗PD进行了对照研究,以探讨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病例来源于2003年1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PD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PD诊断标准;(2)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18分;(3)入组前1w内惊恐发作≥1次;(4)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和体格检查均无异常。排除标准:(1)有严重躯体疾病者;(2)既往有认知功能缺陷,目前使用过抗抑郁剂者;(3)有酒精依赖共病,目前接受过心理治疗者。共入组69例。其中男27例,女42例;年龄16a~69a,平均(36.3±15.1)a;病程4w~3a,平均(8.67±9.23)mo。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脱落7例,对照组脱落2例,两组实际完成研究各30例,脱落病例不纳入结果分析。

查看全文

焦虑抑郁共病研究论文

【关键词】焦虑抑郁

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简称焦虑、抑郁共病),据WHO和美国Michingan大学流行病学调查,共病率达50%[1],C.LindsayDevane报道85%的抑郁患者伴有焦虑症状,58%的患者一生有焦虑症的诊断。广泛性焦虑(GAD)在社区的患病率可高达60%~90%[2]。国内报道抑郁症出现焦虑症状67.5%,符合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0%[3]。由于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症状易反复、多变,医师之间诊断一致性低,诊断和医疗处理的难度增加。因此,焦虑抑郁共病已成为当前全球精神病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也引起了国内许多同道的重视[4、5],现将进展情况作一介绍。

1概述

共病(comorbidity)是指一个患者符合>1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有多个诊断。并涉及到患者的全部症状、体征和病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comorbidanxietyanddepression,CAD)是指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障碍,且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当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下文均简称:焦虑抑郁障碍)同时发生,他们分别能否当作原发性诊断,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关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关系有3种观点:(1)一元论:即连续谱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2)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二种不同性质的疾病;(3)共病论:认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的疾病实体。

2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6~7]

查看全文

焦虑症治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焦虑症诊断治疗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这些焦虑与惊恐不是由于现实生活事件或刺激而造成的,也不是某一种躯体疾病造成的;这种紧张程度与现实事件完全不相称,或生活事件程度不能解释这种焦虑不安的严重症状;经检查证实没有相应的器质性基础。包括了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强迫性障碍、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anxietydisorders,GAD)和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PD)、严重应激反应、躯体化障碍、转换障碍、疑病症等焦虑谱系,本文主要涉及GAD和PD。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1遗传因素焦虑倾向作为一种人格特征,至少有一部分是由遗传决定的,PD病人遗传效应在发病中的作用较GAD明显。PD病人一级亲属中约有15%患有此类疾病,约为一般居民的10倍;GAD一级亲属中发病几率并不增加。

1.2生物学因素①乳酸盐:焦虑症患者运动后血中乳酸盐较对照组为高。如果给患者注射乳酸钠可诱发PD。②肾上腺素能系统:肾上腺素能系统特别是蓝斑核起警惕作用。电刺激蓝斑,可引起恐惧和焦虑反应,蓝斑神经冲动发放增加,导致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更新加速。③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焦虑症的发生可能与5-HT功能增高有关,给予5-HT激动剂可引起焦虑反应。而选择性5-HT再吸收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治疗GAD和PD效果良好,提示中枢5-HT活动具有控制焦虑的作用。④苯二氮卓(benzodiazepine,BZD)受体: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是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研究发现BZD受体与GABA受体及氧离子通道相偶联,BZD药物与受体相结合时,强化了GABA的功能,使神经传导显著减慢,获得治疗焦虑的效应。

1.3心理社会因素作为焦虑症的诱发原因,心理社会因素往往缺乏特异性。

查看全文

小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探究论文

摘要:并存疾病

近年来有关并存疾病(comorbidity)的报道在国外各种精神病学期刊中层出不穷,而有关它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国内却很少有人提及,因而对此进行评述。

一、并存疾病的概念

并存疾病的概念首先由Feinstein提出,是指一个正在探究中的索引病例在其治疗过程中出现另外一种不同的疾病[1]。以后逐渐演变为既包括同时(simultaneously)发病,所谓横向联系(cross-sectional),也包括先后发病(insuccession),所谓纵向联系(longitudinal)。目前并存疾病有代表性的定义有4种摘要:(1)Campbell[2]精神病学词典摘要:在同一病人同时存在或患有一种以上的疾病。(2)Burker摘要:同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内患一种以上的特定的障碍[1]。(3)美国精神病学词汇摘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患同时存在,例如,精神分裂症和物质滥用,或酒依靠和抑郁症同时发生。这种联系可能反映一种障碍和另一种障碍之间的偶然联系,或者对两种障碍都有潜在的易感性,也可能这些疾患的临床表现和任何常见的病因或易感性无关[3]。(4)医学术语、俚语和专用语词典摘要:在同一病人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状况或疾病,这种情况可能使住院治疗复杂化,在美国卫生保健工作中,在作出相关的一组诊断后,在合理地决定住院期限的长短时,并存疾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4]。

以上有关并存疾病的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反映了对并存疾病的熟悉摘要:狭义概念强调两种疾病的同时存在,适用于临床工作;而广义概念强调并存疾病的前后联系,适用于流行病学探究。和并存疾病含义相近并经常使用的英文词还有coexistence和concurrent,这两个词都强调并存疾病必须是同时存在或同时发生。

二、探究并存疾病的意义

查看全文

精神障碍药物治疗研究论文

精神障碍是人类常见的病症,其患病率高。进入现代社会,人们愈重视精神障碍的诊治,药物治疗在半个世纪中也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治疗精神障碍的主导方向之一,而且有助于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全面开展。治疗精神障碍药物是当前药理学中比较贴切的命名,传统上包括了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抗躁狂药物几个类别。鉴于上述药物所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扩展到综合医院与社区医疗,再加上药物类别的日新月异,有关这些药物的进展与合理应用的基本知识,亦应加以推广[1,2]。

1抗精神病药物[3~6]

1.1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旧称神经阻断剂,是各种主要作用于脑内多巴胺受体的拮抗剂,其适应证是各型精神分裂症。由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约占人口1%,而且病程冗长,具反复发作与慢性化倾向,所以此类药物使用非常广泛,使用不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层出不穷,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结出许多治疗不当的教训。

1.1.1氯丙嗪和酚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是第1个问世的酚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在50年代占首选位置。氯丙嗪的系统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精神分裂症既往视为顽症的幻觉、妄想、攻击、违拗以及退缩、木僵等症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其后精神药物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当时,为追求疗效而增大剂量,引起了许多不良反应,至今在基层医疗单位仍存在这种治疗过度的倾向。

氯丙嗪治疗过度通常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重者进食时噎呛致死,有的使用过量引起排尿困难、过度镇静、直立性虚脱、中毒性肝炎、剥脱性皮炎、粒细胞缺乏或治疗中突然死亡等,产生后救治困难。

查看全文

治疗睡眠障碍对照分析论文

【关键词】心身疾病;睡眠障碍;甜梦胶囊;阿普唑仑;联合用药

【摘要】目的探讨甜梦胶囊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睡眠障碍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阿普唑仑联合甜梦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普唑仑治疗,疗程均为4w。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w末及停药后第1、4、8w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自行设计的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其中研究组2例不合作、3例失访,资料完整者37例;对照组失访4例,资料完整者38例。两组共65例顺利完成治疗和随访。结果经过4w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均得以改善。研究组阿普唑仑的平均剂量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睡眠改善持续时间长。结论甜梦胶囊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用药剂量低,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反跳现象不明显。

【关键词】心身疾病;睡眠障碍;甜梦胶囊;阿普唑仑;联合用药

Acontrolledstudyof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insomnipathy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herapeuticeffectivenessandsideeffectsof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insomnipathy.Methods84patientswithsomnipathyweredividedinto2groups(bothn=42)accordingtimeorder.Researchgrouptook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andcontrolgroupdidsinglealprazolamfor4weeks.Clinicaleffectivenessandsideeffectswereassessedwithth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andSelfmade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e(SMTESS)beforetreatmentandattheendsof1st,2ndand4thweekduringtreatmentandattheendsof1st,4thand8thweekaftertreatment,respectively.65patientsofboththe2groupscompletedtreatmentandfollowup.ResultsAfter4weektreatment,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meandosageofalprazolamwassmallerintheresearchgroup,sideeffectswerefewerandmilderanddurationofsleepimprovementlongeraftertreatment.Conclusion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hadprecisecurativeeffectinsomnipathy,dosewassmallerandsideeffectswerefewerandmilder,andreboundphenomenonwasnotmarkedaftertreatment.

【Keywords】Psychosomaticdiseases;somnipathy;Tianmengcapsule;alprazolam

查看全文

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论文

【关键词】黛力新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许多学者认为FD与胃肠动力学障碍、胃电活动异常和神经精神因素导致的内脏神经敏感性增高有关,因而FD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作者自2004年8月至2007年10月收集经胃肠促动力药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效的FD患者,改新型的三环类抗焦虑抑郁合剂黛力新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1例患者中,男7例,女14例;年龄31~48岁,病程12个月~6年。就诊具有以下条件:⑴餐后饱胀不适、早饱、反复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等症状>6个月,近期3个月持续有以上症状,经胃镜及肠镜检查排除食管、胃及结肠的器质性病变;B超及肝功能检查排除肝、胆、胰器质性病变[1];⑵无腹部手术史。⑶入院前使用H2受体抑制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剂>6周效果不佳者。同时治疗前后均接受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和焦虑量表(HAMA,14项)测评。

1.2治疗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