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13:50: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作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作物机械化状况及策略
去年9月,山东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现场会在烟台市成功召开。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强大的惠农政策“双轮”驱动下,烟台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隔一年,笔者再次对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感觉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一、烟台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现状
全市经济作物基本情况。烟台市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超过粮食作物,达到600多万亩。其中花生年种植面积约为180多万亩;林果已发展到390万亩,其中苹果160多万亩、葡萄22万亩、樱桃33万亩、梨13万亩;蔬菜63万亩。另外还有马铃薯、地瓜等21万亩左右。全市年产花生约45.79万吨,产值约为27.47亿元;大豆约3.46万吨,产值约为1.38亿元;生姜约l5.89万吨,产值约为7.94亿元;葡萄约35.08万吨,产值约为28.06亿元;苹果约376.67万吨,产值约为150.67亿元;仅以上五种作物产值即达到215.52亿元。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可见,经济作物已成为当前烟台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情况。近年来,烟台市农机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为农机化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11年,烟台花生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0%和73%;生姜机收率达到60.8%;林果生产中植保、灌溉、施肥、中耕除草等环节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质量不断提升。同时,烟台把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农机创新示范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安排市级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l8个,承担省以上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项目l0个,项目资金350多万元,建设各类经济作物示范基地30多处。为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制约烟台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尽管烟台在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的发展水平仍然是低层次的,质量不口王帮高李光毅杨先遇高。比如,花生收获仍然是以分段收获为主,联合收获才刚刚破题,且现有机械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考察;林果生产的套袋、收获、修剪等环节还是空白,人工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现阶段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械化作业与生产规模小之间存在矛盾。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导致地块小而分散,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发展。二是农机农艺配套不到位。最突出的就是林果生产,传统的种植模式导致果园过于密集和矮化,即使有机械也无法进地作业。三是科研开发滞后,许多环节缺乏适用机械。比如花生联合收获机,广大农民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到目前国内成熟的机械较少,而国外成熟的机型价格昂贵难以引进。四是有效投入力度不足。许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没有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有的即使列入了,因资金不足补贴不到。比如设施农业配套设施设备、果蔬冷藏保鲜设备、选果机械等都是经济作物生产急需的,但目前的补贴资金尚不能满足需要。五是农机科技推广人才缺乏。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受到严重冲击,人员编制不断压缩,导致科技推广技术人员老化,知识更新慢,不能适应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要求。
三、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面临的发展形势
局长在经济作物生产工作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市局《关于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部署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工作,加快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进程,促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经济作物机械化。刚才,我们听取了荣成市的经验介绍,观摩了荣成市滕家镇的花生收获机械化演示、苹果植保机械化示范,宁津镇的茶叶机械化加工演示,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应该说,荣成市在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方面体现了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热情高,先进机具引进及时,注重机具创新,措施到位,为我们推广经济作物机械化工作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希望各市区认真学习借鉴荣成市的经验,切实谋划好“十二五”期间的经济作物机械化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增强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劳动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镇,从农业走向工业、商业及各类服务业,农业生产越来越多地依赖机械作业。几年来,在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机化事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达到90%,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彻底改变了“一年到头天天围着土地转”的传统落后低效耕作方式,广大农民初步过上了“文明生产,体面生活”的新农村城镇化生活。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机化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经济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机械作业主要局限于耕、整地环节,联合收获程度不高。目前我市花生种植面积1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16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16万亩,水果48.9万亩,苹果37.7万亩,茶叶1.8万亩,无花果5万亩,经济作物在我市农村经济中占了半壁江山,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作物机械化问题不解决,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全面实现,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上不去,农民的生产条件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加快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对于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优化农机化发展结构,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市区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切实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摆上农机化发展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推进步伐,不断提高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全面提升我市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
二、分析形势,增强信心,努力实现农机化发展重点向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转变
当前,我市农机化发展已逐步跨入高级阶段,粮食作物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全市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将实现新的转变,全力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成为我们今后发展方向。面对新的任务,我们要分析形势,抢抓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农村经济作物效益评价体系探讨
摘要:农业是我国三大产业之一,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农业产业的结构做出了一些调整,经济作物与其生态性、经济性以及社会效益性促进了农村人口就业情况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本文主要分析农作物的种类与特征,探讨农村经济作物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综合经济效益体系;农村经济作物;构建
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对于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宏观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之后,大大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率,并显著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水平。在农民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经济作物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人们也逐渐摒弃传统运作模式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越来越重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1]。因此,建立一个农村经济作物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农村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经济作物的种类与特征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作物的种类较多,涉及面广,包括蔬菜、果品、糖料、油料、烟叶、药材、麻类等。农业经济作物对于自然条件(例如土壤、气候等)的选择较为严格,并且需要很复杂的种植技术。同时,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常工业生产的原料。与传统的农业产品不同,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的商业性以及集约化,并且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2]。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中,种植者应该平衡好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关系。
2.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绿色经济作物发展指导意见
为推动我市经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富民”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加快发展绿色高效经济作物产业,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创新思路,精心谋划绿色高效产业美好蓝图
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繁荣秀美幸福新为契机,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技术标准化、产品特色化、经营产业化为主攻方向,着力组织实施“三增二保三创建”活动(三增:稳定增加蔬菜、茶叶、花卉种植面积;二保:着力抓好城郊蔬菜建设,保障城区蔬菜供应,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三创建:继续抓好“亩园万元”、蔬菜标准园、茶叶标准园创建活动),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着力强化创新与开发,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全力推进生态、效益、精品和外向型绿色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发展。
主要目标是:全市蔬菜播种总面积140万亩,新增无公害蔬菜面积5万亩,其中建设常年性蔬菜基地面积2.1万亩,茶园总面积18万亩,花卉面积12万亩,桑园总面积4.8万亩。继续抓好12个“万元亩”高效创建示范基地、做优25个蔬菜标准园基地和16个茶叶标准园基地。
12个“万元亩”示范基地:其中万亩“万元亩”基地1个,即永丰县佐龙辣椒-果蔗套种基地;千亩“万元亩”基地2个,即安福县瓜畲乡大棚精品小西瓜基地、泰和县澄江无公害精细蔬菜基地;百亩“万元亩”基地8个,即青原金丰蔬菜基地、永新县烟阁乡蔬菜高新示范园、永新县高桥楼茅坪桑园-竹荪菇套种基地、吉水县乌江秋延后大棚辣椒基地、新干县新绿蔬菜基地、县良种场蔬菜基地、万安县芙蓉镇大棚蔬菜示范基地、井冈山大陇高山萝卜基地;十亩“万元亩”基地1个,即市良种场芦笋无公害高产栽培示范基地。
25个蔬菜标准园基地:永丰县坑田镇上西坑、坑田镇洲头、佐龙乡均田大棚蔬菜基地,青原区新圩镇从玉蔬菜基地、新圩镇炉下蔬菜基地,泰和万合竹篙薯基地、澄江镇蔬菜基地,永新县烟阁乡大棚蔬菜基地、才丰乡联合村露地蔬菜标准园,吉水县乌江蔬菜基地、吉水醪桥蔬菜标准园,吉州区白塘蔬菜基地、曲濑镇蔬菜基地、长塘田心蔬菜基地,县永和大棚蔬菜基地、梅塘乡供港蔬菜基地,遂川县泉江镇螺溪蔬菜基地、枚江乡供港蔬菜基地,新干神政桥乡和界埠乡蔬菜基地,峡江县巴邱镇蔬菜基地,安福县平都镇向阳村蔬菜基地、平都镇江南村蔬菜基地,井冈山市拿山乡供港蔬菜基地,万安县五丰镇大棚蔬菜基地。
农机部门促进经济作物管理总结
今年,区农机局从实际出发,坚持示范推广,实施重点突破,辐射带动,形成区域发展、整体推进的农机推广工作格局;通过强化措施,发挥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和技术服务作用,全面推进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
大蒜机械化收获有增长。大蒜作为我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长期以人工收获为主,劳动强度大,耗费工时多,生产成本高,制约了大蒜种植业的发展。为此该局协同相关部门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在归德镇吴渡村举行大蒜机械化收获现场会,引导农民逐步向机械化收获靠拢。同时加强与生产企业的沟通,加快机具的示范、应用,着力推广与小四轮、手扶配套的收获机。据统计,大蒜收获机械可替代人工60倍以上,省时省力的优势明显,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我区大蒜收获机已达50余台,实现作业面积6000亩。
花生机械化生产有提升。目前我区秋花生机械化覆膜种植已基本被农民认识,形成了规模效应,为此区农机局着力加大机械化收获环节的推广应用,采取了以点促面、辐射带动战略,实行区域化管理、服务,侧重发展归德镇坦山、翟庄和双泉片区;选好一个带头人,鼓励一部分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机手,率先实施,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并依托永平旱作农机合作社,开展规模化作业,涌现了像魏化生等一批从事花生机械化生产的农机户;适时召开现场会、机具演示会,使广大农村干部、农民都有更直观地认识,受训人员近200人次;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对合作社、农机大户、花生种植户进行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素质。现覆膜播种机已达180多台,机械化作业程度37%,花生收获机53台,机械化作业达29%。
薯类机械化生产有突破。以马山镇杨土、大崖村为重点,发展红薯收获机械,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红薯收获机进行引导和扶持,充分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红薯收获机械的热情。红薯收获机的引进和推广有效缩短了红薯收获期,有利于及时上市,增加农民收入。以孝里镇四街村、文昌街道三龙庄村、济南和田农业技术开发公司为重点,发展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协助引进播种机4台、收获机3台,机械化的应用进一步带动了马铃薯的种植,新增面积近5000亩,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机化整体水平。
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4年,巫山县获得“中华名果”“脆李之乡”称号,巫山脆李以色鲜、个大、汁多、皮薄、肉脆、味甜深受消费者喜爱,脆李产业在当地初具规模。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被重庆规划为渝东北生态发展区,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近年来,巫山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发展民生林业,其中以“巫山脆李”为主的特色林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脆李种植面积达8.8万亩,投产3.5万亩,年产5万吨,到2017年发展到20万亩,年产20万吨,全部进入丰产期后将年产脆李30万吨,实现产值60亿元。巫山脆李已成为巫山县域特色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1巫山县柑橘类经济作物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较高
本文通过建立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分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三个准则层,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选取巫山县2011年-2015年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数据,横向考察了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趋势。总体看来,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较高。第一、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总评价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每年的增长都保持在6%以上。第二、社会系统层面的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起伏较大。在2011-2015年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评价值中,社会系统一直呈现上升态势。相对2011年的数字,以后逐年的增长依次为11.22%、3.30%、5.32%、8.28%,以2009年的增长率最高。增长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每年人口增长率并不稳定。社会系统的发展起伏大增加了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性,需采取措施保持人口数量的稳定增长。第三、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且维持在高位水平。与社会系统相比,经济系统增长较为稳定,保持了每年8%以上的增长率,在2011年达到最高的13.64%。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系统各个指标都在逐年增长,同时在经济系统中权重较高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总产值增长幅度较大,使得经济系统评价值增幅较大。经济的增长对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的可持续发展作用明显,巫山县应继续保持较大的经济增长幅度,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总产值。第四、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生态系统发展水平总体下降。由于生态系统中起负向作用的农用化肥施用量、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都在逐年增长,加上起正向作用的森林覆盖率增长幅度十分有限,因此直接带来了生态系统的整体下降。除在2010年由于森林覆盖率增长超过两个百分点而带来生态系统评分值为正数外,其他年份均为负数,说明生态系统评分值均在下降。生态系统水平的下降制约了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的可持续发展,巫山县需注意控制农用化肥施用量,降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保持森林覆盖率正向增长。
2巫山县柑橘类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
根据巫山县的实际情况以及笔者的研究分析,本文认为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第一、区位优势明显。由于巫山县地处长江流域气候适宜,保障了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同时,丰富的水域资源为全方位的水资源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巫山县交通设施便利,距离重庆较近。第二、农业基础好。相对于重庆市其他地区而言,巫山县的农业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其淡水养殖食品既受国内同胞青睐,又远销国外。重庆市内的很多农业产业化的试点和新农村建设的试点都在巫山县进行,因此巫山县的农户对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推进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的可持续发展效果更为明显。第三、农业组织化程度较高。巫山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据统计目前巫山县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875个,数量居重庆市各县县前列。其中龙头企业88个、各类专合组织71个、专业市场40个、专业大户339个。
3巫山县柑橘类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机遇
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村原有由集体所有的水利设施老化、破损严重,为保证农业生产需要,水利产权改革在农村蓬勃发展,而这种产权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却很少有人研究。本文的目的是以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演变为例,探讨其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河北省30村4个年份种植业生产和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权演变促使了种植结构的调整,扩大了经济价值较高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农民收入;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市场价格及劳动力机会成本等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对作物生产结构选择的重要因素。文章最后还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做了讨论。
关键词:灌溉系统产权演变种植结构调整模型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业生产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家庭经营,原来属于集体所有的许多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与农村分户经营的模式不相适应,水利工程破坏或老化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陈雷和杨广欣,1998)。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村小型水利灌溉设施产权改革于80年代兴起并不断发展,从初期的经营权逐渐深化到建设权、处置权甚至是所有权,农民自己投资并管理水利设施的现象逐步增加。
有研究指出,农户积极支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是因为他们认为产权明晰后,水利工程覆盖面积扩大,各种用水服务加强,会带来农作物产量提高及经济价值较高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从而增加家庭收入;另外,用水损失减少、水土流失、盐碱化程度的降低,也可使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减少损失(Darra和Raghuvanshi,1990)。另外,农民可根据水资源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植方式,而不必象以前一样必须按照政府的指示,这样也可以扩大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的种植面积(Patil和Lele,1995)。因此,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可以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农业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王金霞等,2000),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改革耕作措施与种植制度,发展节水、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刘昌明和何希吾,1996)。
农业集体规模经营管理意见
为加快推进农业集体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在《**区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文件基础上,现就进一步推进本区农业集体规模经营提出以下补充意见。
一、关于土地向集体规模经营流转的有关规定
(一)为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建设,鼓励、引导土地向集体规模经营流转,通过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拓展农民就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二)在实现粮食集体规模经营的基础上,用3年时间,实现蔬菜、林果等其它经济作物集体规模经营。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到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并签订土地流转的相关协议书,以保证农民的合法利益。通过土地流转取得的土地经营权不得再进行流转。
二、关于农业集体规模经营的形式
乡镇旱灾情况工作汇报
镇自今年立春以来,降水量极低,长期的高温、干旱天气,致使大部分农田脱水开裂,玉米干枯至死,辣椒等经济作物严重缺水,大大减产,部份导致绝收。干枯亮底,水库水位线已降至历史最低,个别地方人畜饮水也逐渐困难,现将我镇的旱情汇报如下:
一、农作物、经济作物受灾情况
农作物受灾情况:全镇共有水稻栽植面积6000余亩,已栽植2000余亩,仅占30%,其中已栽植面积现已脱水1200余亩,绝收面积500亩。玉米面积8000亩,受灾面积4000余亩,绝收面积1000余亩,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
经济作物受灾情况:全镇发展经济作物辣椒2000余亩,受灾面积800余亩,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
二、水利设施及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情况
全镇共有大小水利设施200余处,其中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3座,可利用100余口,提灌站10处,当前因我地降水量极低,加之持续高温,小二型以上水库均已降至最低水位,可利用灌溉的80%已干涸亮底。大部份提灌站因年久失修无法使用。部份群众所打机井均已断水,特别是居住在较高位置的群众人畜饮水面临严重困难,只有到几公里外的山下背水生活。
农业局经作站上半年总结
上半年来,在县农业局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明确目标,为着力打造经济作物名优基地及品牌,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新的贡献,现就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1、树莓:树莓作为我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树莓种植面积3000亩,与去年持平,主要受国际经融危机影响,单产量提高1000斤。已挂果面积800亩,预计总产量240吨,比去年增加产量112吨,总产值65万元。
2、蔬菜:上半年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3.5万亩,比去年上半年增加0.5万亩,新建蔬菜大棚80个,预计总产量18万吨。
3、棉花:种植面积1.6万亩,与去年持平,目前棉花长势良好,已基本上搭起丰产苗架,一类苗(五层果技以上)占40%,二类苗(三层果技以上)占40%,三类苗(三层果技以下)占20%。
4、西瓜:种植面积2.6万亩,比去年增加0.4万亩,新建西瓜大棚2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