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12:17: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增长方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增长方式

云南经济增长方式探究

本文作者:苏红军工作单位:中共大理州委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这是“十一五”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云南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应于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阶段,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应于较为发达的经济发展阶段。当一个经济体较为落后时,它的经济增长只能依赖于资源、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因为这时候它没有实力进行大规模的科研投入以实现科技创新。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单靠资源、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已远远满足不了增长的需要和发展的要求,因为这些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率在不断下降。这时候就必须靠技术的进步、靠制度的完善、靠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靠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去推动经济发展。从全国来看:尽管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比较粗放的特征。我国重要资源的产出效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年,我国约占世界的’,但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原煤为.%、钢铁为,、氧化铝为、水泥为’。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仅为美国的%/&;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从云南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推进,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云南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表现在: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能源和电力的消耗强度有所下降,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量降低。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省经济仍然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增长特征: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单位资源的产出效率较低,单位产出的能耗较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推动。尤其是随着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和对资源的过多依赖,各种资源将难以为继。从近年来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电荒”、“油荒”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资源的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甚至会出现资源紧张,带来所谓“增长极限”问题;不转变增长方式,环境将难以承受,人居环境和质量将会恶化;不转变增长方式,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将面临着被发达地区越拉越远的可能,综合竞争力将难以提升。为此,云南必须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云南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需要指导思想的转变,更需要技术、资源条件和经济实体基础。特殊的地理气候、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为云南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发展规模化清洁能源工业的优势。云南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和洁净煤技术优势,为发展规模化清洁能源工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资源条件。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亿&’,居全国第三位,可开发装机容量(多万&’,年发电量约,占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的,-.,居全国第一位。云南省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能总辐射量约%/)1亿万千卡,相当于-/亿吨标准煤的发电量;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接受的日照时数、日照强度,使云南成为全国最利于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地区。此外,丰富的地热资源、多气候带多物种的生物资源和风能资源,为发展清洁能源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我们加强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勘探工作,做好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提高资源开发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云南可望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工业基地和优先发展地区。"、有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和创新支柱产业的优势。生物产业以其高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效益的特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特色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省是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广阔的山区为各种动植物生长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生物资源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随着“九五”、“十五”以来的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烟草、茶、胶、畜、林等传统优势产业继续巩固提高,绿色食品、天然药物、生物制药、花卉等新兴生物产业快速成长,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人才、技术、环境条件逐步形成,良种繁育、生产、加工、销售和推广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已成为我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有发展旅游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的优势。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云南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近年来的大力扶持和发展,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不断提高,旅游竞争力不断提高,云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客源集散地和旅游经济强省。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省金融、保险、物流、通讯等现代服务业和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占经济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稳步提高,既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我省加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了条件。、有扩大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只有大开放才能大发展。云南处于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和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洋”的战略枢纽地带,连接,个国家,邻近"%个国家,面对资源富集和拥有"-亿人口的东南亚、南亚两大市场,地缘优势突出。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国际大通道战略的实施,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开放开发环境向好的方面发展。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种优势,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产业合作和贸易往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就一定能够形成依托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互动格局。%、有一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使我省在优先发展清洁能源、生物产业、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等多方面,积累了比较雄厚的技术、人才优势,为我省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着力自主创新、进一步转变“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奠定了基础。

查看全文

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实现振兴,除了社会稳定以外,还必须解决好“三位一体”的问题,即内部体制问题、增长方式问题和外部环境问题。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能同时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式,经济不可能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或者它虽然发展了,但会走更多的弯路,付出更大的代价。

□要防止和克服一些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的偏差,如自觉不自觉地更重视任期内经济增长的“量”、形象变化的“快”、对外影响的“大”,而对基础性的工作热情不高、对事关长远的事用心不多、对见效慢的任务关注较少等等,那种在错误发展观的支配下干出的所谓“政绩”,往往是不科学的、只注重眼前发展的。

□在中央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之后,同样要坚持科学的改革观。这几年国家及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关企业改革、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房改、医改、车改等改革措施,倾斜性严重,不少改革措施被一些集团利益,被一些人为因素所左右,许多改革方案政策措施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高代价的增长

火热的夏季,国家统计局在7月16日公布了同样火热的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为1997年以来同期我国经济最高增速。

查看全文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论文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

在中共中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中使用粗放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后,各方面对该问题的讨论兴起,集中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底转变什么,比较典型的看法有:(1)由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变;(2)外延的粗放型向内涵的集约型转变;(3)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4)由轻型结构向重型结构转变。

在认识和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方面要克服三个误区:一是认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粗放增长。事实上,马克思并没有把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技术进步对立起来,数量的扩张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其一是在原有技术水平上的数量扩张,其二是在技术进步基础上的数量扩张,外延的扩张可能是任何国家在任何阶段都必不可少的;二是认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就是粗放经营。事实上,同样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也可能有集约型的经营方式和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如在同一技术水平下扩建,可以有严格的项目管理和工程成本控制,也可以有铺张的、不计成本的项目管理;三是认为内涵扩大再生产比外延扩大再生产效益高。不同的资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外部环境下,就有不同的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选择增长方式的机制

(一)跨期安排

我们所确定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的衡量标准是其持续性。所谓持续性,就是在未来仍能保持今天的增长,而不是停滞。那么,是哪些因素制约了经济在未来的增长?我们认为主要有:(1)因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和新的资源的开发速度,或者超过了节约使用资源的技术发展的速度,导致经济的增长面临资源的强制约;(2)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过度使用和掠夺性经营导致环境不可自动恢复的破坏,而增加了在未来的环境治理上花费巨大的成本;(3)忽视技术进步、新产品的开发、人力资源的积累而导致经济处于低水平的重复,在未来被高水平的企业和区域所超越;(4)没有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生产关系的意识,回避经济增长中的体制性因素,如不进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组企业、产业,回避矛盾,致使失去调整的机会,问题累积甚至发生质的跃迁。

查看全文

经济增长方式的绿色GDP探索

本文作者:刘亚军工作单位:中共朝阳市委党校

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然而,中国GDP的高速增长是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取得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0。这是对/发展是硬道理0的丰富和补充,更加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为我国经济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任务,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从方方面面来做工作,引入绿色GDP对国民核算体系进行改革、调整和完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国民经济核算指标-GDP的地位与缺陷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目前,世界各国都把GDP作为国民经济最主要的核算指标,我国各级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都把它作为重要指标并成为世人关注的经济/晴雨表0。从生产角度看,GDP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而且能够反映这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从需求角度看,GDP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需求规模,而且能够反映这个国家的需求结构,也就是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及其具体构成项目在总需求中所占的份额。从地域角度看,GDP不仅能够反映各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能够反映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等。虽然GDP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它本身也存在许多缺陷:GDP只是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计量,没有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它本身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否,而不能说明一个地区或国家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而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对我国政府近年来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成了巨大的挑战。1.GDP不能反映社会成本。GDP只反映经济增长,而并不反映经济增长的代价,不反映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损失。比如,采伐树木,使生态环境破坏,但GDP仍然增长,企业生产造成水污染,GDP也增长。2.GDP不能衡量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GDP所计算的是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增加值,至于生产效益如何,产品能否销出去,报废、积压、损失多少,真正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的有效产品增长多少,GDP是体现不出来的。3.GDP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个别地区和个别领导干部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短、平、快0工程等,重复建设严重,使GDP增长了,领导的政绩产生了,但其中不少资源的配置是效率低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上述缺欠,要求我们对目前的核算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随着新的发展观的确立,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理论界就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引入绿色GDP来弥补GDP的缺陷。

二、绿色GDP的积极效应与难点

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减掉创造GDP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然后再减掉创造GDP所造成的污染的治理成本。绿色GDP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反映了质量、效益。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党政官员的政绩观,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其积极意义还在于:第一,绿色GDP有利于科学和全面的评价我国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对资源耗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计量,可以知道为取得一定的经济发展成就,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从而可以使我们客观和冷静地看待所取得的成就,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资源和环境损失。第二,绿色GDP可以为干部政绩考核提供新的科学的客观评价标准。以往对干部的政绩考核,主要是以GDP的增长为标准,结果为了出政绩,大搞形象工程,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用绿色GDP指标能考核出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时付出了多大资源环境的代价,他的真正政绩有多少,从而进一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绿色GDP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向社会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绿色GDP作为关系到一个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公共信息,必将促进政府更加关注本地的宏观发展战略,使政府从热衷于具体项目管理转向做好发展规划和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上来。第四,绿色GDP有利于促进公众参与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绿色GDP的发展可以更广泛地让社会公众了解资源消耗与节约状况和环境保护与破坏程度,使公众对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绿色GDP的积极效应显示了它可以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核算指标,而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也需要绿色GDP。科学发展观呼唤绿色GDP,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催生绿色GDP。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在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经济长期实行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与错误的政绩观和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引入绿色GDP,调整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虽然绿色GDP有如此重要的积极效应和采用的必要性,但真正建立起绿色GDP的指标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为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技术的难度。技术上有两大难题:一个是资源环境的损耗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比如,工业污染引发的生态破坏和健康损失是污染发生之后逐渐显现的,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才被发现,其成本算到哪一年才准确?另外一个难题是资源环境成本的计量较难处理。环境成本是指某一主体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造成的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低成本以及为管理其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支出的防治成本总和。环境成本计量是绿色GDP核算的基础,但环境成本的计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困难主要来自于环境成本具有累积效应和环境损失的多因性以及非市场价格问题等。再次,国际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下,绿色GDP核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哪一个国家完成全面的绿色GDP的核算指标体系,因此,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0,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核算的方法与体系。再次,绿色GDP核算的制度安排基本是一个空白。这主要包括:(1)环境法规的不完善。随着绿色GDP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完善,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方面的环境法规与政策,从而为绿色GDP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2)统计法规的不完善。目前环境资源统计工作部门协调机制还不健全,与绿色GDP核算有关的环境统计规划、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还未出台。最后,还有一个就是对绿色GDP的认识存在问题。不是对绿色GDP必要性认识不足,复杂性认识不够,就是夸大绿色GDP的作用,盲目崇拜;甚至认为绿色GDP是万能的,有了绿色GDP,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都能解决了。这些认识问题必须不断加以克服和解决,才能为绿色GDP的核算体系建立扫清思想观念障碍。

查看全文

加强经济增长方式研究观点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促使传统的、旧的增长方式向现代的、新的增长方式转变,用现代的、新的增长方式替代传统的、旧的增长方式。要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首先要对经济增长方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实际上,从广义范围来讲,所有有助于驱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均可以称之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现实中的经济增长方式组合类型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从理论角度而言,有多种经济增长方式的组合类型。如果要按要素投入划分,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按增长功能作用划分,可分为政府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按市场供求内外部因素划分,可分为投资拉动型、消费推动型、出口带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另外,从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角度看,可以有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要做两个极端的归类,传统的、旧的增长方式指的是一组增长方式的集合:资本密集型的;劳动密集型的;政府驱动型的;外需拉动型的;投资驱动型的;出口带动型的;外延粗放型的。现代的、新的增长方式是另外的一组集合:技术密集型的;市场导向型的;内需驱动型的;消费驱动型的;内涵集约型的。但是辩证地看,增长方式传统与现代、旧与新的划分只是一种相对的划分。不同类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有着不同的形成条件,相互之间并不是孤立、对立的,往往存在着交叉重叠、主辅互补作用,并因此而产生相应的结果。

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需要我们明白的是,在经济理论范畴中,经济增长一般是指经济活动单纯的数量增加,经济发展一般是指经济总量增加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时出现。因此可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含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理解,经济增长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或核心,抛开经济数量的增加,只是谈经济结构的优化时不现实、不客观的。另外,以上对各种经济类型的划分实际上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在非专业的环境下,这二者有时是可以互换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存在,本身并无价值好坏的判断,它具有综合条件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特征。当一种增长方式的综合条件没有被新的条件打破核替代时,如果只是人为想让这种方式退出或消失时不客观不现实的。这样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为何直至今日依然没有彻底转变过来。

经济论文,经济增长研究论文,经济发展方式论文。经济学研究生论文,需要结合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实际进行写作。

经济的发展方式,除了受到制度条件约束而外,同时也受到机制条件、技术条件、资源条件的强制性约束,而且作用甚大,评价一种经济增长方式是否成功,关键不在于它的过程和使用的手段,而在于它的实施结果或目的性。对经济增方式目的性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在评价经济增长方式上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无论哪种组合方式类型,都能够让经济增长在给定的条件下达到一种理想或近似理想的增长状态,这种比较理想的经济增长状态,或者是近似于这种理想状态的低通胀高增长状态。法国经济学家莫里哀·阿莱认为:“把制造货币的增长率建立在能够促进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足够高的水平上。经过计算,这个增率为1%,它带有轻微的通货膨胀倾向,并且具有灵活可变的优势而没有任何值得引起重视的缺点。”他所提出的这一理论即无通胀增长理论,被经济增长理论界视为一种理想型的增长状态。

查看全文

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及措施

本文作者:傅茂淑工作单位:农九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经济增长有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两种方式,前者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后者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实现增长。而一个地区甚至大到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增长方式,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九师是一个农牧自然资源单一,矿产资源相对匮乏的师,依靠生产要素投入获取经济长期增长困难很多,经过近40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五”时期的发展,九师经济总量和规模得到一定的积累和扩增,在此基础上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保持九师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农九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

坚持“农业稳师、牧业强师、工业立师、商业活师、科教兴师”的发展战略,以“做强农业、做大工业、做活三产”为主线,以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转变九师经济增长方式。不仅着眼于规模和总量,更强调质量和效率;不仅着眼于已达到的水平,更强调潜力和后劲,建设“经济型、效益型、环保型”产业,面向疆内和疆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内进行资源配置和经济扩张,提高参与疆内和全国分工协作及竞争的能力,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农九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厉行节约,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三)坚持师、团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师、团协调发展。把解决“农业、农场、农工”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新型团场、新型连队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四)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查看全文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途径刍议

本文作者:王英军工作单位:哈尔滨银行

0引言

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转变增长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综合生产要素质量的改进和优化配置,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尤为艰巨。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1.1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大,但层次低,大多为生活服务业。因此,我们要着力提高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细化深化专业分工,加快迈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如物流业、信息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还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继续发展主要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业,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1.2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对于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改变以往大量依靠要素投入来推进工业化的做法,注重投入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方向发展,注重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大力开发和使用经济上合理、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使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力量。

查看全文

经济增长方式分析论文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今后,投资需求仍然是拉动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必须把握好投资的力度和适时调整投资结构。尤其在工业产品供需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还是一味地扩大生产能力,甚至采用过度投资去增加所谓新的需求,然后又以更大的投资去维系新的需求并以此实现对生产能力的消化,从而保持经济的继续快速增长,这种增长方式无疑是不可持续的。单纯以增加生产能力为目标,就会陷进以投资拉动投资的怪圈。待到钢铁项目全部建成之后,势必出现生产能力的过剩,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主要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对品种、质量和款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顾这些新的要求,只是单纯地扩大产能,也难以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且,粗放式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种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增长,势必给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因此,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推进该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依靠资源的大量消耗去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难以为继

从全国来看,可以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某种程度上是靠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实现的。由于装备和工艺,以及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4.1%,而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的消费量却分别为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1%、27%、25%和40%。2004年我国消费煤炭19亿吨,原油约3亿吨,粗钢2.8亿吨,水泥9.7亿吨。无论怎样算账,这些数字都反映了我国单位产出的消耗太高,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突出矛盾,更说明了这种增长方式的不合理性。我国煤炭储量虽大,但已探明的剩余可采储量并不很多,而且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由于超高强度开采,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我国铁矿石平均品位只有32%,目前连含铁量15%的矿石也在开采,选矿过程电耗极高。50%以上的铁矿石、60%以上的氧化铝和40%的原油要依靠进口。我国能源、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市场价格也越涨越高。比如2005年国际市场的铁矿石价格就上涨了71.5%,使钢铁工业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影响经济效益。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由能源和其他各种矿产资源的这种大量消耗继续迅猛增长,发展的路子是走不下去的。况且,这种高消耗又带来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河北省能源、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一方面,由于河北省经济结构偏重,高耗能的冶金、建材、化工、电力、医药等行业发展迅速,这种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导致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过分依赖,使能源、原材料等需求压力增大。同时由于某些能源的短缺和价格提高,使我省工业品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另外,过重的经济结构也使得投资效益下降,投资收益率日趋降低。

查看全文

郴州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本文作者:匡勇兵工作单位: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全国各地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都在在加速进行,郴州,湖南南部城市,物产丰富的资源优势明显,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在原有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上保持郴州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余地已经不大,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就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原来的第一产业基础不稳,结构升级缓慢;第二产业素质不高,行业间发展不协调,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效益偏低。这种情况下,郴州把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心引入到吸收科技含量高的高新企业,在一、二、三个产业中都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第一产业重视农产品的深加工;第二产业注重高科技的企业的注入,注重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和深度加工,加快原有企业的科技改造,产品技术结构得到改善,;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科技进步快的金融、保险、房地产、电信、旅游业。这些举措都是注重把科技进步,把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运用到郴州的经济发展增长模式上来,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增长模式转变到如今的知识集约性经济增长模式上来,从以前主要依靠人力和物质资本投入的传统郴州经济据转到如今主要依靠智力劳动和知识投入的新型郴州经济上来,目前郴州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郴州新型经济不再是于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而是一种全新的基于当代高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它的特征,就是要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发展经济转向把智力和高科技作为一种资本来发展经济。

在一般情况下,在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是作为一种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之中,引起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方式、劳动组织方式,经济体制,意识形态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性变革。高新技术产业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形态,主要是人的知识,人的智力,是人的智能的物化。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扩大资源的利用价值。二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可以改变原有的增长方式。四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原来郴州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投入和广义的技术进步推动的,走的也是粗放经济的路子,科学技术进步对郴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使劳动和资本的效率提高,即技术进步会使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在给定投入量时,它会使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比以前增加,这样经济的增长就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变成了依靠科技进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加快,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就会使郴州的经济增长走出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困境,为走低耗、节约、集约经营之路铺平道路。科技进步促进了郴州生产力的进步并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分工;科技进步刺激了需求结构的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科技进步诱发了郴州新兴产业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产业结构。

郴州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把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使自然资源供给相对减少,物质资本质量提高和利用率增强,从而推动郴州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从资源替论来考察郴州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就会看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直接目标是驱动郴州经济的增长,是加快郴州的经济发展和增强郴州的经济实力。但它在在转变过程中所体现的是从物向人的转变,从主要凭借物资源发展经济走向主要凭借智力资源发展经济,不断推动着郴州经济发展由智能资源替代物质、自然资源为主。郴州大量引进了高技术企业落户,吸引了许多科技人才,使智力资源在发展经济中起主导作用。郴州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实现,关键在于科技进步,这就意味着郴州从主要依靠掠夺和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转向了主要依靠科学技术人才这种智力因素来发展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高熵的经济,从而必然破坏生态经济造成环境的污染,新型经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从传统工业技术圈走向高科技圈,它是主要借助人的智能、智慧改变传统工业的高能结构,走向低熵的新型经济。郴州人民应继续着重坚持智力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查看全文

经济增长方式探析论文

一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经济粗放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强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仍主要是靠人力、资金、能源等资源的大量投入实现的。高投入、低产出仍是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最基本特征:投资下降速度高于经济增长下降速度,物质消耗的增长超过经济增长,人力资源投入的增长快于产出率的增长。以工业企业为例,1994~1999年,在俄私营工业企业工作的工人数占工人总数的比例从1994年的22.6%增加到1999年的39.9%,而同期私营企业工业产品的产量占全部工业产量的比重从1994年的15.0%增加到1999年的29.6%,工业的产出增长速度远小于人力资源投入的增长速度。其中主要产业部门的情况亦然。从工业生产单位产品用水量来看,1997~1998年增长14%,大大超过同期工业生产增长5%的水平。此外,整个国民经济净水的消耗增长则更快,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消耗净水量比1990年高近20%。

二经济转轨后俄罗斯延续粗放经济增长方式的消极后果

1.大大降低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效率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效率不断下降:1990~1995年材料生产领域的劳动生产率下降近40%,工业下降近30%。1998年俄罗斯的工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2.0%,德国的18.0%,法国的16.0%,英国的23.0%。20世纪90年代工业劳动生产率下降幅度达20%,其中各个具体工业部门下降幅度从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的13%~15%到石油加工工业的60%。而同期主要西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则上升18%~36%。加工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发达国家平均低80%~83%,比新兴工业化国家低33%(注:〔俄〕《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2001年第5期。);从私营工业企业情况看,情况亦然:在1998~1999年私营工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工业的48%,却仅生产了27%~30%的工业产品,即仅相当于工业人均相对劳动生产率的0.7%~0.75%。进入新世纪初,俄劳动生产率仍仅相当于美国的15%和西欧国家的25%。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则更低,按照农业部门一个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计算,俄罗斯比西欧主要国家低93%~95%。世界主要工业强国在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之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呈稳定下降趋势。通过采取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措施,其单位国内总产值能耗下降22%,石油消耗下降近38%。而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单位国内总产值的能耗上涨了31%,工业生产上涨了39%,其中生产合成橡胶的能耗上涨了120%,黑色金属轧材上涨了110%。工业的原材料消耗量1997年上升了15%。整个国内生产的原材料消耗量比发达国家高2%~2.5%(注:〔俄〕《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2000年第5期。)。

2.进一步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效益水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