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期刊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11:34: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学期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期刊知识信息评价研究
1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原理
1.1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设计原则。第一,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应主要采用来源指标评价。期刊评价指标包括来源指标和引用指标,前者主要是期刊本身包含的一些指标,比如作者数、地区分布数、论文篇幅、关键词、参考文献、基金论文比等等,后者是期刊的被引指标,如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特征因子、总被引频次等等。来源指标是引用指标的基础,从来源指标来设计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对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源头和形式上提高期刊论文质量。第二,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应包括更加广泛的因素。对于学术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密度的评价,目前还是个很大的难题,因此测度时应避免视角单一,这样可以降低测度误差,提高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的稳健性。比如应综合考虑载文量、被引刊数、中英文参考文献、国际化水平、关键词覆盖范围等等。第三,信息与知识密度的评价指标主要应选用相对指标。采用相对指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与知识测度的质量,避免单纯追求数量的现象。第四,权重稳健原则。用于测度信息与知识密度的指标有多个,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每个指标的权重大小设计尚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宜采用等权重原则进行处理,即摈弃主观评价方法,以客观评价方法进行指标体系评价。第五,避免自然权重原则。自然权重最初由俞立平、宋夏云等[27]提出,是指在多属性评价中由于标准化后指标均值不相等带来的权重偏倚现象。文献计量指标许多并不服从正态分布,自然权重问题会比较严重,所以要采用新的标准化手段,防止自然权重的带来的异常影响。1.2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评价框架。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框架如图1所示。主要从信息与知识载体、信息与知识内容、信息与知识来源、信息与知识来源国际化、信息与知识影响这5个视角进行测度。信息知识载体:主要从载文量角度进行测度。在版面一定的情况下,假设质量不变,那么载文量大的期刊无疑具有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含量。载文量是个双刃剑,曾经出现过一些期刊载文量人为加大导致期刊质量下降的情况,后来更多期刊片面认为降低载文量会提高影响因子,因此近年来CSSCI期刊载文量又出现普遍降低的异常现象。文献计量指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管理调节作用,对学术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适当干预。信息知识内容:采用篇均关键词表示。一般每个期刊都规定了关键词的数量,但有一定的弹性,总体上变化不大。关键词越多,意味着期刊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涉及的范围越广,期刊信息和知识量越多。但是这里面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关键词的近义问题,由于中文的特点,关键词之间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不少,这里存在信息冗余,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第二是关键词的重复问题,如果期刊专业性较强,必然有很多关键词是重复的,篇均关键词较少。对于这个问题,只能说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关键词指标相对不占优势,但鼓励这些期刊增加关键词有利于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还是有利于提高期刊质量的。信息来源指标:采用两个指标表示,分别是篇均中文参考文献和篇均英文参考文献。学术研究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即使是前人的错误也是研究的重要基础。所以不管引用目的是什么,这并不妨碍用参考文献数量来反映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含量。需要注意的是,从单篇论文的角度,难以采用参考文献指标来评价其信息和知识量,因为对于单篇论文个体,需要通过论文内容来对其创新进行综合判断。但从期刊评价的角度,因为期刊是若干论文的集合,所以从期刊总体信息与知识量评价的角度,用参考文献相关指标是可以的。信息知识来源国际化:用外文参考文献比表示,这里外文主要是英文,但也包括少量的日文、韩文、德文、法文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即使是人文社科研究,国际交流也大大增强,如果一个期刊引用更多的国外文献,说明其具有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当然由于学科不同,期刊引用国外参考文献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经济学引用国外参考文献比例一般较高,中国历史引用国外参考文献比例较低,但评价一般用在同一学科的不同期刊之间比较,因此这个问题的影响相对较小。信息知识影响:用新扩散因子表示(NewJournalDiffusionFactors,NJDF)。该指标是Frandsen[28]提出的,用期刊被引刊数除以载文量。由于每个期刊的办刊偏好、办刊特色均不一样,一个期刊被引用的期刊越多,说明该期刊具有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量。这个指标是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中唯一的一个影响指标。1.3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的评价方法。本文采用TOPSIS方法来计算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该方法是Huangetal.[29]首创,目前在学术评价中应用广泛。传统TOPSIS的计算公式是:Cij=移nj=1棕j(xij-xj-)2移nj=1棕j(xij-xj+)2+移nj=1棕j(xij-xj-)2(1)式(1)中,xij表示评价指标,xj-表示负理想解,即指标的最差值,xj+表示理想解,即指标最优值,棕j为权重,n为评价指标个数。TOPSIS根据评价对象到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的相对距离来进行评价。作为对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的一种探索,很难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因此本文采用等权重法进行处理。1.4评价指标标准化方法本文采用Sigmoid函数进行标准化。该函数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是极大值无限接近1,极小值无限接近0,这样可以直接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第二,拐点位置为(0,0.5),进入成长期的坐标为(-1.317,0.211),进入成熟期的坐标是(1.317,0.789),可以对评价对象所处发展阶段加以判断。第三,标准化后不同指标的均值比较接近,可以避免出现自然权重现象。比如一个班级语文的平均成绩为65分,数学的平均成绩为85分,理论上两门课程的权重一样,但很明显数学好的同学具有优势,这就是自然权重问题,只有当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大致相等时,两者的权重才真正相等。标准化时第一步是计算评价指标的z值,即:z=X-滋啄(2)式(2)中,X为原始指标,滋是原始指标的均值,滓为原始指标的标准差。第二步是将z值代入sigmoid函数,计算得到标准化结果X',即:X'=11+e-z(3)
2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9-2020版CSSCI经济学期刊为例进行研究,在人文社科的所有学科中,一般认为经济学属于科学。经济学期刊相对比较严谨,而且被其他学科引用也较多,主要原因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被其他学科所借鉴,这种现象也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30]。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的引文数据库,由于测度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后还要分析其与影响因子、h指数等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因此必须保证这些指标的数据时间同步,因此本文所有测度指标的时间跨度为2016-2017年,被引指标的时间为2018年,这也正是影响因子计算的时间界定,此外对于h指数也是期刊2016-2017年发表的论文在2018年的h指数。2019-2020版CSSCI期刊共有经济学期刊70种,但《国际贸易》有部分数据缺失,将其删除,实际还有69种期刊,相关指标的描述统计如表1所示。
3实证结果
3.1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计算。经济学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为了提高区分度,对TOPSIS评价值均乘以100。超过60分的期刊共有14种,说明采用本文的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方法,总体上打分偏低,这与评价方法有关,当然可以通过评价值标准化方法来弥补这个问题,由于要进行打分的后续分析,因此本文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排在前几位的期刊为《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这些均是业界公认的优秀经济学期刊。《经济研究》作为公认的经济学顶级期刊,排在第九位,说明从信息与知识密度角度,其还有改进空间。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JIKI的数据分布如图2所示。经济学期刊的均值为51.43,极大值为69.18,极小值为33.16,标准差为8.36,总体上处于正常波动状态,比较适合用来评价。Jarque-Bera检验值为1.258,p值为0.533,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其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这对期刊评价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性质。首先用影响因子作为因变量,h指数、载文量、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研究发现,h指数与影响因子正相关,弹性系数为1.359,载文量与影响因子负相关,弹性系数为-0.435,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与影响因子无关,其弹性系数没有通过统计检验,将该变量删除后模型的拟合优度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能够提供除了期刊影响力以外的其他信息。为了提高研究的稳健性,进一步用h指数作为因变量,影响因子、载文量、期刊信息密度指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同样与h指数无关,弹性系数没有通过统计检验,删除该变量后模型的拟合优度从0.905下降到0.900,只有微弱的下降。影响因子与h指数正相关,弹性系。3.3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分组分析。根据浙江大学学术期刊分类目录,顶级经济学期刊为《经济研究》,一级期刊包括《世界经济》、《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13种期刊,将这14种期刊分为一类,其他CSSCI核心期刊分类一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均值比较。一级以上期刊的均值为59.28,其他期刊的均值为49.61,相差接近10分。t检验值为4.189,p值为0.000,说明两者均值的差距是显著的,即一级期刊的平均信息量比其他期刊高,这进一步说明该指标可以用来进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评价。3.4稳健性检验。首先对影响因子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由于数据极为有限,传统的基于回归分析的稳健性检验方法并不适用,因此本文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稳健性检验,即将影响因子作为产出变量,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h指数、载文量作为输入变量,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并进行学习。由于每次学习的结果均不一样,因此建立5个模型,取其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模型的平均拟合优度为0.845,平均相关系数为0.925,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从投入变量的权重看,对影响因子贡献最大的为h指数,权重为92.55%,其次是载文量,权重为7.83%,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对影响因子的权重仅为0.82%,几乎无关,说明影响因子的回归结果是稳健的。表6为h指数作为产出,影响因子、载文量、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作为投入变量的BP神经网络学习结果,从平均值看,对h指数影响最大的为影响因子,权重为77.43%,其次是载文量,权重为20.79%,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作用最小,权重仅为1.78%,这样h指数回归结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
社科学术期刊常用评价指标研究
期刊评价在科研评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备受关注。社科学术期刊作为人文社科领域学术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其评价结果具有极强的导向性,不仅关系着我国广大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切身利益和数量庞大的社科期刊生存发展方向,而且对科研成果评估、学术资源分配、科研激励制度及繁荣学术研究等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内研究者对学术期刊评价问题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期刊评价结果的被接受程度事关学术研究的良性发展。评价结果是否被学界广泛接受,主要受到评价方法和期刊评价指标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是重中之重。期刊评价指标数量繁多,按照功能特性可划分为期刊特征指标、期刊引用指标、文献转载指标等主要类型。在学界认可度较高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只选择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作为评价指标;北京大学《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则选择了全部类型的评价指标;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MI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吸引力(获奖状况、论文状况、同行评议)、管理力(编辑队伍、作者队伍、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则只用了文献转载的相关指标。实践中这4种评价体系难分伯仲,在一定范围内评价结果也具有趋同性。这种趋同性是否意味着不同评价体系间具有某种联系,而研究评价间的相关性或许能解释这种联系。不同评价指标指引着期刊的不同功能特征,评价指标间呈强正相关,说明指标所指引的功能特征具有趋同性。如果不同的评价体系选择了相关性较强的指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则其评价结果可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具趋同性;如果同一评价体系同时选用相关性较强的多项指标,则会过度放大期刊的这类功能特征,使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因此,掌握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程度,对选择期刊评价指标、完善期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研究
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期刊评价的相关性研究主题可以分为两个角度。第一,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研究。马利戈尔德(OlesyaMryglod)等[1]通过研究社会科学类系列期刊发现,同行评议结果与引文评价结果的相关性不高;而惠特曼(LudoWaltman)等[2]的研究则认为引文评价结果和同行评议结果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洛佩兹-科扎(EmilioDelgadoLópez-Cózar)等[3]梳理49篇单一数据源论文及100多项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实证研究发现,95%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定性与定量两种基于不同评价视角的量度结果在统计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的结论。陈茹[4]、金淑兰[5]从学术生态角度分析认为,严谨、公正的同行评议程序是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结果统一性的前提与保证。第二,期刊量化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马提阿斯(GámezA.Matías)[6]研究发现,心理学期刊的影响因子、h指数、Latindex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芬那迪(UgoFinardi)[7]研究发现,影响因子与逐年引用增长两指标间无显著相关。这一话题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研究者们纷纷探讨不同学科、不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图书情报学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h指数显著负相关,p指数与被引频次、平均被引率、5年影响因子相关性显著,与h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8];神经病学期刊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与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呈负相关,与各类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无相关性[9];在同一学科内,CiteScore、CiteScore百分位与常用计量学指标均显著正相关,在不同学科间,CiteScore百分位与影响因子百分位、篇均来源期刊标准影响指标(sourcenormalizedimpactperpaper,英文缩写为SNIP)、标准特征因子均显著正相关[10];经济学期刊的特征因子与影响因子间不存在相关关系[11]。就人文社科期刊而言,统计规则相似的影响因子、转载量和网络下载三类指标之间呈强正相关,转载指标与引文计量指标之间存在中度或较强的正相关[12]。近年来,随着新的评价指标涌现,评价指标相关性研究逐渐深入。但研究者注重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挖掘与探索新的计量指标,而常用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一直停留在单一学科层面,相关性的学科差异性研究被忽视。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试图以社会科学期刊为例,探索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的学科差异。
二、研究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简称《转载排名报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高等院校学报等期刊分类中,选择2016—2018年连续3年都被收录,共计99种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转载排名报告》中,经济类期刊和管理类期刊又有若干子类目,本文仅选择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两个社会科学属性相对明显的期刊分类作为研究对象。随着国内外期刊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期刊评价指标数量越来越多。本文选择我国四大社科评价体系中常见的评价指标作相关性分析。选择的3类指标包括:期刊特征指标、期刊引用指标和期刊转载指标。期刊特征指标反映期刊自出版之时就具备的特征,这类指标与生俱来,数量不多,本研究选择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引用半衰期等3个常见指标。期刊引用指标是期刊计量评价的重要依据,相对特征指标而言,引用指标数量众多,设计精妙,应用广泛,这里选择影响力指数CI值、复合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总被引、被引半衰期、被引期刊数、复合即年因子、web即年下载率等9个指标。期刊转载指标是二次文献转载排名的重要依据。转载排名根据期刊论文的转载量、转载率、篇均得分和综合指数,按期刊属性和学科分类来排名。随着同行评议越来越受到我国科研成果评价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心研制的系列报告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在诸多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被四大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全文转载或者部分转摘的论文,校内认定的等级比CSSCI来源期刊级别还要高。“复印报刊资料”是二次同行评议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讲,转载排名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整体体现。本文选择转载量、转载率和综合指数等3个指标。期刊转载指标数据来自2016—2018年《转载排名报告》,期刊特征指标和期刊引用指标数据来自2016—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简称《影响因子年报》)。全部数据按照转载排名的学科分类,整理成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高等院校学报等6个Excel工作表。样本期刊社会科学属性明显,覆盖学科面广,学术质量较高,学术影响力强,以此作为社科期刊评价指标相关性研究的样本,具有典型性。此外,转载指标不仅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其统计数据以同行评议数据为基础,这有利于弥补社科期刊评价中同行评议不足的缺憾。2.研究方法。按照学科分类,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学科比较;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析总结出指标相关性对改进我国社科成果评价的启示。为了便于对各期刊指标的评价数据进行横向对比,首先对样本期刊每个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处理,Pearson相关系数考量的是定距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用来衡量两个数据集合是否在一条线上。设显著性检验p值的双尾检验值大于0.05时表示检验结果不显著;同时设相关系数越接近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0,相关度越弱。本文按照以下取值范围判断变量的相关强度:相关系数为0.8~1.0表示极强相关,0.6~0.8表示较强相关,0.4~0.6表示中度相关,0.2~0.4表示较弱相关,0.0~0.2表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
三、相关性讨论
社科期刊评价特点
在学术期刊的历史发展上,我国有着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学术发展历史,科研规范程度、学术研究体系及体制等,整体学术体制的成熟度仍有待提升。但近几年,我国学术研究成果数量飞速增长,截至2015年6月,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已连续6年排在世界第二位,专利水平不断提升,表明我国科学研究工作已得到较高提升。因此,对于学术期刊具有导向作用的学术期刊评价也会与西方有较大的差异,不顾中国学术发展的现状而直接引入、移植西方期刊评价将造成水土不服。学术期刊评价对学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影响学术发展的方方面面。首先,优秀期刊往往承载着广大读者对科学研究前沿的期待,评选的顶级期刊上刊发的文章将被认为是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被广泛传阅。其次,期刊评价也是人才评价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较为集聚的科研机构,通过成果评价人才培养效果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最后,期刊评价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评价,而是为促进期刊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激励期刊界的办刊积极性,促进质量提升。
一、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现状
“科学引文索引”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当时,西方学术研究已经发展了一套较为完整稳定的体系和科学研究范式,学者们普遍遵守这一规则。学术研究是通过论文之间的引证和被引证关系,反映出学科发展的脉络和知识积累情况,发现科研成果之间的关系。我国学术期刊的评价因整体学术研发发展较晚而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的期刊评价研究得以起步,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我国期刊评价的开始。在学术研究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文社会科学承担了更加重要的责任,这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载体,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对于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展具有着重大意义。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的学科规范程度较低,在期刊评价时存在更大的争议。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评价时有其特殊性:首先,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大部分均为综合性期刊,即期刊并不针对某一两个细分领域,而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大多会按一级学科进行分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其次,国内自然科学研究具有规范程度高标准统一的特点,在评价时,会有高度统一的学科基础,更易于用定量指标进行测算,因此自然科学的期刊评价认可度较高,而哲学社会科学的期刊评价并未发展成熟。和自然科学不同,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评价并不适合完全的定量评价,而是应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
二、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介绍
国内较为知名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编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以下简称社科院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北大核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下简称CSSCI)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RCCSE期刊评价报告》)在我国发挥着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作用,其中北大核心和《RCCSE期刊评价报告》为综合性的,但包括了对人文社科类期刊的评价。
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课程建设探讨
一、引言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通知》从高校本科教学四个环节作出严格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通知》要求“高校要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行为的通知》要求,修订完善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要严格实行论文和抽检制度,建立健全盲审制度,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买卖毕业论文等违纪问题,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面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现状,有学者争论是否应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但是,在贯彻新时代大学教育“以本为本”理念之下,切实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是没有退路可言的。各高校纷纷开展管理制度建设来严控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能够起到严守毕业论文质量底线的目的(侯晓华,2011),也有学者认为完善导师制度,改进指导方法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有效路径(崔嵘等,2013;孔翠英,2018)。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之前,普遍有“三不知”:不知论文是什么样子的、不知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不知应该怎么选题。本科生的“论文零基础”是造成其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反思本科生培养方案不难发现,针对本科生论文写作和科研方法训练的课程缺位或重视不足,是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关键原因。因此,专门针对毕业论文的相关课程建设,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必经之路。笔者承担了财政税收类专业本科生《财税计量分析》课程的教学,从2017年起对课程进行改革,将课程目标重新定位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经过5个学期的持续探索,改革颇有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专业选题储备三方面的缺失。本文以《财税计量分析》为例,从课程建设的视角讨论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首先,本文梳理了财税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偏低的表现,剖析其多层次原因,这为《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提供了现实背景和重要靶点。然后,本文将详细报告本课程建设情况。最后,以笔者所在学院的财税专业本科毕业生为样本,对《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展望。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笔者汇总了我院财税专业2015届至20共计744篇本科毕业论文,重点分析了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写作水平。我们选择了某985大学财税专业的10篇优秀毕业论文作为满分参照,邀请5位专任教师对从744篇论文中随机抽取的100篇论文从选题、研究方法和写作水平三个角度重新打分。结果显示,从年份时间序列上看,论文质量逐年有上升趋势,但总体质量仍偏低,60%的论文严格来说达不到及格线。论文质量低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选题过“大”。以2015届毕业论文为例,大量充斥着诸如“某财政税收问题研究”、“完善我国某税制研究”等题目。部分本科毕业论文的主题堪比博士论文选题,事实上,作为本科生没有足够的能力驾驭如此宏大的题目。第二,研究方法陈旧。财税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经济学研究范式包括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从国内外主流期刊来看,实证研究是当前主流研究范式,其中使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开展的实证研究占比最高。然而,我们的样本中,选择实证研究范式的论文数量极少。2015-2019年间,实证研究论文篇数/总篇数分别为6/175、6/168、6/162、15/115、33/124。第三,写作水平低。我们主要观察了论文结构、格式和绪论部分的文字表达逻辑性,发现各方面都十分欠缺。••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激励制度是其中之一。我院从2017年开始实行论文制度,2018年和2019年的论文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但论文总体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还是学生的研究能力不足。我们将观察视角聚焦于此,通过QQ群的投票功能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回访,结合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在毕业论文之前,大多数学生对于论文是十分陌生的。首先,学生普遍不知道论文是什么,在毕业设计之前从来没有阅读过期刊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很多来自搜索知网得到的一些博士论文或硕士论文题目;其次,没有掌握任何一种研究方法,对于如何实现一项研究知之甚少,迫于无奈使用“东拼西凑”方法来完成论文;再次,没有系统的论文写作训练经历。培养方案中针对毕业论文的课程缺位或重视不够是导致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严重不足的直接原因。
三、课程建设情况报告
(一)课程基本情况。《财税计量分析》的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开课时间为大三上学期,学生人数20-35,课时52(课堂36+上机16),先修课程为财政学、税收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课程以切实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为目标,训练学生使用微观计量模型对财税领域选题进行实证研究的基本能力。课程内容包含四个部分:第一,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回顾与实证研究思维方式培养(4课时);第二,论文解读(24课时);第三,Stata软件基本操作训练(16课时);第四,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指导(8课时)。通过完整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实证研究思维方式和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进行研究设计、阅读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掌握Stata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自主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应用主流研究方法,写出框架完整、逻辑通顺、形式规范的毕业论文。(二)教学方法。针对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第一,课堂讲授法。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回顾和实证研究思维、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指导均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模式。使用自制讲义,推荐参考书目为《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陈强著)。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实证研究思维,了解选题的方法、论文创新的来源。通过拆解数篇典型的实证研究论文,使学生熟悉论文框架结构,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第二,翻转课堂。论文解读是通向论文写作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这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解读论文。首先,教师要求每个学生课前预先浏览《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四种期刊①近3年发表的所有财税领域论文,根据兴趣从中选出5篇并写出推荐理由。然后,教师讲授解读文献的方法和要点,选择24名学生分别解读指定的1篇论文。每堂课解读1篇文献,约25分钟,教师围绕选题、方法、研究设计和写作三方面进行点评,时间约10分钟,引导学生互动问答约10分钟。未上台解读文献的学生,也由教师指定1篇论文,提交一份2500字以上的书面文献解读报告。第三,实践教学法。Stata软件基本操作训练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首先,由教师讲授Stata软件的基本操作、微观计量分析的完整过程和常用命令。然后,以教师本人的科研项目为案例,演示一篇论文的数据获取、数据清理、描述统计、回归分析以及结果报告的全过程。最后,教师将学生分为6组,选取具有数据可获得性的6篇发表在顶级中文期刊的论文,将论文所使用的数据或数据来源提供给学生,要求每个小组将论文中的数据分析过程复刻出来。学生利用上机课和课外时间完成作业,分组在课堂上汇报成果,分享遇到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区域研究期刊出版特征
1区域研究期刊的基本出版情况
世界各国出版的区域研究期刊分别被各类期刊检索机构收录和专业学术组织网站链接。包括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工程索引(EI)、Scopus等国际期刊数据库以及相关地理学、区域学的学术期刊网站。1.1SCI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只收录了一种区域研究期刊:《区域环境变化》(RegionalEnvironmentalChange),SCI收录,2016年影响因子为2.919,影响分区在环境科学Q3区,由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ThePotsdamInstituteforClimateImpactResearch,PIK)主办,1999年创刊(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10113)。1.2SSCI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一般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大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该数据库2016年收录了英国、美国、荷兰3个国家出版的11种区域研究期刊。这些区域研究期刊主要刊登区域发展中经济、地理、城市、环境、政策等诸要素的相互影响关系和机制的论文。为了掌握这些期刊的基本特征,查询整理了2017年国际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2016)中SS-CI收录期刊的英文刊名、中文译名、影响因子、影响分区(按同类学科期刊影响因子大小分为Q1,Q2,Q3,Q4等4个等级)、出版刊期、主办单位、出版机构、创刊年份和期刊网址9项期刊基本信息。按照区域研究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对这类期刊进行排序。(1)《区域、经济与社会剑桥杂志》(CambridgeJour-nalofRegions,EconomyandSociety)。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3.508,影响分区在地理Q1区,季刊,英国剑桥政治经济学会(CambridgePoliticalEconomySociety)主办,2008年创刊(cjres.oxfordjournals.org;www.cpes.org.uk/journals/cjres)。(2)《欧洲城市与区域研究》(EuropeanUrbanandRegionalStudies)。季刊,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2.077,影响分区在城市研究Q1区,美国Sage出版公司(以下简称Sage)出版,1994年创刊(eur.sagepub.com)。(3)《区域研究》(RegionalStudies)。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2.780,影响分区在地理Q1区,月刊,英国区域研究学会(RegionalStudiesAssociation)主办,1967年创刊(www.tandfonline.com/loi/cres20),是欧洲创刊最早的区域研究期刊。(4)《国际城市与区域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Research)。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2.181,影响分区在地理Q2区,多语刊,双月刊,英国Wi-ley出版公司(以下简称Wiley),1977年创刊(www.ijurr.org)。(5)《区域科学杂志》(JournalofRegionalScience)。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1.743,影响分区在规划与发展Q2区,双月刊,美国Wiley出版,1958年创刊(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467-9787),是世界上创刊最早的区域研究期刊。(6)《企业与区域发展》(EntrepreneurshipandRe-gionalDevelopment)。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1.776,影响分区在规划与发展Q2区,10期/年,OA期刊,英国区域研究学会(RegionalStudiesAssociation)主办,1996年创刊(www.tandfonline.com/toc/tepn20/current)。(7)《地域》(Area)。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1.755,影响分区在地理Q2区,季刊,英国皇家地理学会(RoyalGeographicalSociety)主办。1969年创刊(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475-4762)。(8)《区域科学文集》(PapersinRegionalScience)。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1.272,影响分区在地理Q3区,季刊,英国国际区域科学学会(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International)主办,1955年创刊(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435-5957)。(9)《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1.336,影响分区在城市研究Q2区,双月刊,荷兰Elsevier出版集团出版,1971年创刊(www.journals.elsevier.com/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10)《国际区域科学评论》(InternationalRegionalScienceReview)。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1.351,影响分区在城市研究Q2区,季刊,美国Sage出版,1975年创刊(irx.sagepub.com)。(11)《区域科学年鉴》(AnnalsofRegionalScience)。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0.694,影响分区在地理Q4区,双月刊,Springer出版公司(以下简称Springer)美国分公司出版,1967年创刊(link.springer.com/journal/168)。从SSCI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看,这些期刊的研究学科涉及到区域与城市、区域与经济、区域与地理、区域与环境、区域与政策等不同的区域研究层面。1.3工程索引(EI)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EI)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出版的工程类文献检索工具(www.engineeringvillage.com)。除去已同时被SS-CI收录的期刊,2016年EI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有8种。(1)《区域分析与政策杂志》(JournalofRegionalA-nalysisandPolicy)。半年刊,EI收录,美国中部区域科学协会(Mid-Continent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主办,1971年创刊(www.jrap-journal.org)。(2)《城市与区域发展评论》(ReviewofUrban&Re-gionalDevelopmentStudies)。EI收录,季刊,英国应用区域科学社团(AppliedRegionalScienceConference)主办,1989年创刊(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467-940X)。(3)《区域与联邦研究》(RegionalandFederalStud-ies)。EI收录,英国FrankCass&Co.Ltd.公司主办,5期/年,OA期刊,1991年创刊(原名RegionalPoliticsandPolicy,1991—1994年)(www.tandfonline.com/toc/frfs20/current)。(4)《地理与区域发展杂志》(JournalofGeographyandRegionalDevelopment)。EI收录,半年刊,伊朗马什哈德市菲尔多西大学(FerdowsiUniversityofMashhad)主办,2005年创刊(jgrd.um.ac.ir/)。(5)《非洲地理与区域规划杂志》(AfricanJournalofGeographyandRegionalPlanning)。OA期刊,EI收录,美国国际学者期刊出版公司(InternationalScholarsJournalsPublishingCorporation)出版(internationalschol-arsjournals.org/journal/ajgrp)。(6)《区域研究评论》(TheReviewofRegionalStud-ies)。EI收录,3期/年,美国南方区域科学学会(South-ern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主办,1970年创刊(ht-tp://journal.srsa.org/ojs/index.php/RRS/index)。(7)《区域发展对话》(RegionalDevelopmentDia-logue)。EI收录,年刊,日本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Unit-edNationsCentreforRegionalDevelopment)主办,1979年创刊(www.uncrd.or.jp/publications)。(8)《区域科学年鉴》(ReviewofRegionalResearch)。德文、英文双语刊,EI收录,半年刊,德国区域科学协会(GesellschaftfürRegionalForschung)与波茨坦大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学院(UniversittPotsdam,Wirtschafts-undSozialwissenschaftlicheFakultt)联合主办(原名JahrbuchfürRegionalWissenschaft,德文刊,1980—2005年),1980年创刊(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10037)。1.4Scopus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Scopus是Elsevier出版集团创建的国际最大的科学期刊摘要和引文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全球22000余种科技期刊(https://www.elsevier.com/solutions/scopus)。该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一般都是在期刊出版国具有相对较高学术水平,这些期刊在各国的区域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相关区域地理研究时,可以从中获取重要的学术资料。除去同时被SSCI、EI收录的期刊外,Scopus数据库收录了15种区域研究期刊。(1)《区域科学政策与实践》(RegionalSciencePolicyandPractice)。Scopus收录,季刊,美国国际区域科学学会(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International)主办,2008年创刊(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757-7802)。(2)《区域与内聚力》(RegionsandCohesion)。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三语刊,Scopus收录,3期/年,美国BerghahnJournals公司出版,2011年创刊(jour-nals.berghahnbooks.com/regions-and-cohesion)。(3)《区域经济》(EconomyofRegion)。俄文、英文双语刊,OA期刊,Scopus收录,季刊,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经济研究所主办(InstituteofEconomics,TheUralBranchofRussianAcademyofSciences),2005年创刊(ht-tp://economyofregion.com)。(4)《俄罗斯区域研究》(RegionalResearchofRus-sia)。Scopus收录,季刊,Springer英国分社主办,2011年创刊(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13393)。(5)《城市与区域分析》(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Analysis)。Scopus收录,OA期刊,半年刊,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EdituraUniversitatiidinBucuresti)主办,2009年创刊(jurareview.ro)。(6)《区域研究》(InvestigacionesRegionales/JournalofRegionalResearch)。西班牙文刊,Scopus收录,3期/年,西班牙区域科学协会(AsociacionEspanoladeCienciaRegional)主办,2002年创刊(https://dialnet.unirioja.es/servlet/revista?codigo=4769)。(7)《区域研究杂志》(RevistadeEstudiosRegion-ales)。西班牙文刊,Scopus收录,3期/年,西班牙马拉加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UniversidaddeMálaga.FacultaddeCienciasEconómicasyEmpresariales.)主办,2008年创刊(https://dialnet.unirioja.es/servlet/revista?codigo=1955)。(8)《区域与部门经济研究》(RegionalandSectoralEconomicStudies)。英文、西班牙文双语刊,Scopus收录,半年刊,西班牙欧美经济发展与研究协会(AsociacionEuro-AmericanadeEstudiosdelDesarrolloEconomico)主办,2001年创刊(www.usc.es/economet/eers.htm)。(9)《区域与地方研究》(StudiaRegionalneiLokalne)。波兰文刊,季刊,Scopus收录,波兰华沙大学欧洲区域和地方研究中心(CentrumEuropejskichStudiówRegionalnychiLokalnych,UniversityofWarsaw)主办,2000年创刊(www.studreg.uw.edu.pl)。(10)《区域科学》(ScienzeRegionali/ItalianJournalofRegionalScience)。意大利文刊,3期/年,Scopus收录,意大利区域科学学会(AssociazioneItalianadiScienzeRe-gionali)主办,2001年创刊(www.rivistasr.it)。(11)《区域科学咨询》(RegionalScienceInquiry)。Scopus收录,多语刊,半年刊,希腊区域科学家学会(Hel-lenicAssociationofRegionalScientists)主办,2009年创刊(www.rsijournal.eu)。(12)《葡萄牙区域研究杂志》(RevistaPortuguesadeEstudosRegionais)。葡萄牙文刊,Scopus收录,葡萄牙区域发展协会(AssociacaoPortuguesaparaoDesenvolvimen-toRegional)主办,2012年创刊(www.apdr.pt/sit-eRPER/EN/revistaEN.html)。(13)《区域科学研究》(StudiesinRegionalScience)。日文、英文双语刊,Scopus收录,国际区域科学学会日本分会(TheJapanSectionofthe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International)主办,1970年创刊(https://www.jstage.jst.go.jp/browse/srs),是亚洲创刊最早的区域研究期刊。(14)《国际地区研究评论》(InternationalAreaStud-iesReview)。Scopus收录,季刊,韩国Hankuk外语大学国际地区研究中心(CenterforInternationalAreaStudiesatHankuk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主办,1997年创刊(ias.sagepub.com)。(15)《区域发展与管理杂志》(RevistaBrasileiradeGestaoeDesenvolvimentoRegional)。葡萄牙文刊,Scopus收录,巴西陶巴特大学(UniversidadedeTaubate)主办,2005年创刊,是拉丁美洲唯一的区域研究期刊(road.issn.org/issn/1809-239X-revista-brasileira-de-gestao-e-desenvolvimento-regional)。1.5科学组织网站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国际地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GeographicalUnion)网站(igu-online.org)较全面系统地收录了各国地理学期刊名录,欧洲区域科学学会(TheEuropean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ersa.org)也收录了部分地理学期刊。其中包括很多尚未被SSCI、EI、Scopus等数据库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按期刊创刊时间的先后进行评述。(1)《亚太区域科学杂志》(Asia-PacificJournalofRegionalScience)。国际区域科学学会日本分会(TheJa-panSectionofthe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Internation-al)主办,1970年创刊(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1685)。(2)《区域地理》(EspaceGéographique)。法文、英文双语刊,季刊,法国地理研究所(InstitutdeGéographie)主办,1972年创刊(www.cairn.info/revue-espace-geographique.htm)。(3)《区域与城市经济杂志》(LaRevued’EconomieRégionaleetUrbaine/JournalofRegionalandUrbanEco-nomics)。法文刊,双月刊,法国区域科学学会(Associa-tiondeScienceRégionaledeLangueFranaise)主办,1978年创刊(www.reru.fr/)。(4)《加拿大区域科学杂志》(TheCanadianJournalofRegionalScience)。OA期刊,3期/年,加拿大区域科学学会(Canadian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主办,1978年创刊(cjrs-rcsr.org)。(5)《区域环境问题》(ProblemsofRegionalEnviron-ment/Проблемырегиональнойэкологии)。俄文刊含英文摘要,俄罗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InstituteofGeographyoftheRussianAcademyofSciences)主办,1995年创刊(www.ecoregion.ru/index.php?razdel=pre)。(6)《地区:经济学和社会学》(Region:EconomicsandSociology)。季刊,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与工业工程研究所(TheInstituteofEconomicsandIndus-trialEngineeringoftheSiberianBranchoftheRussianA-cademyofSciences)主办,2001年创刊(https://ideas.re-pec.org/s/nos/regioe.html)。(7)《地域学研究》(ChiikigakuKenkyuu)。日文刊,3期/年,日本驹泽大学应用地理研究所主办,1988年创刊(https://www.komazawa-u.ac.jp/gakubu/bun/geogra-phy/iag/chiikigaku)。(8)《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评论》(ReviewofUrbanandRegionalDevelopmentStudies)。3期/年,日本应用区域科学会社(AppliedRegionalScienceConference)主办,1989年创刊(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467-940X)。(9)《应用区域科学杂志》(JournalofAppliedRegion-alScience)。日文刊,日本应用区域科学会社(AppliedRegionalScienceConference)主办,1995年创刊(www.arsc.org)。(10)《区域与环境》(RegionandEnvironment)。日文刊,日本京都大学人类与环境研究生院(GraduateSchoolofHumanandEnvironmentalStudies,KyotoUniver-sity)主办,1998年创刊(igu-online.org/journals-project)。(11)《罗马尼亚区域科学杂志》(RomanianJournalofRegionalScience)。OA期刊,半年刊,罗马尼亚区域科学学会(Romanian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主办,2007年创刊(www.rrsa.ro/rjrs)。(12)《地理与区域规划杂志》(JournalofGeographyandRegionalPlanning)。月刊,OA期刊,尼日利亚主办,2008年创刊(www.academicjournals.org/JGRP),这是非洲本土主办的独一份区域研究期刊。(13)《区域统计》(RegionalStatistics)。半年刊,匈牙利中央统计局(HungarianCentralStatisticalOffice)主办,2011年创刊(www.ksh.hu/terstat_eng)。(14)《国际地理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graphyandRegionalPlanningResearch)。3期/年,英国欧洲研究、培训与发展中心(EuropeanCen-treforResearch,TrainingandDevelopment,UnitedKing-dom)主办,2015年创刊(www.eajournals.org/jour-nals/international-journal-geography-regional-planning-re-search-ijgrpr)。(15)《地区发展与政策》(AreaDevelopmentandPoli-cy)。3期/年,美国国际区域研究协会(RegionalStudiesAssociation,RSA)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alResourcesRe-search,ChineseAcademyofSciences)联合主办,2016年创刊(www.tandfonline.com/toc/rard20/current)。1.6中国出版的区域研究期刊中国出版的2种区域研究期刊分别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1)《地域研究与开发》(ArealResearchandDevelop-ment)。中文刊,双月刊,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In-stituteofGeographicalSciencesofHenanAcademyofSci-ences)主办,1982年创刊(www.yjykf.com),是中国创刊最早的区域研究期刊。(2)《区域经济评论》(RegionalEconomicReview)。中文刊,双月刊,中国区域经济学会(ChineseAssociationforRegionalEconomics)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HenanA-cademyofSocialSciences)联合主办,2013年创刊(ht-tp://qyjjpl.cbpt.cnki.net/WKB2/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qyjjpl)。
2区域研究期刊的出版状况分析
2.1出版国和出版机构分布(1)出版国家的分布。2016年世界上已有20个国家出版了52种期刊。包括:欧洲12个国家出版的区域研究期刊29种。其中,英国10种,俄罗斯4种,西班牙3种,法国2种,德国2种,罗马尼亚2种,荷兰、波兰、意大利、希腊、匈牙利、葡萄牙各1种。北美洲2个国家出版区域研究期刊11种。其中,美国10种,加拿大1种。亚洲4个国家出版了区域研究10种期刊,其中,中国2种,日本6种,韩国、伊朗各1种。拉丁美洲巴西和非洲尼日利亚各出版1种区域研究期刊。(2)主办机构的分布。世界各国的区域研究期刊主要由国家的区域学会、地理研究所和大学三类科研教学机构负责。其中,欧洲区域科学学会(TheEuropean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ERSA)是欧洲各国联合成立的区域研究组织(ersa.org)。2.2国外区域研究期刊的发展历史国际区域研究期刊的出版是在美英等发达国家首先兴起,然后逐步在世界各洲发展。全球较早创办区域研究期刊的国家先后为美国(1958年)、英国(1967年)、日本(1970年)、荷兰(1971年)、法国(1972年)、加拿大(1978年)、德国(1980年)、中国(1982年)、俄罗斯(1995年)、韩国(1997年)、波兰(2000年)、意大利(2001年)、西班牙(2002年)、巴西(2005年)、伊朗(2005年)、罗马尼亚(2007年)、尼日利亚(2008年)、希腊(2009年)、匈牙利(2011年)、葡萄牙(2012年)。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区域研究期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20世纪50—60年代,只有美国、英国出版了3种区域研究学术期刊,即1958年创刊的《区域科学杂志》(JournalofRegionalScience)和1967年创刊的《区域科学年鉴》(AnnalsofRegionalScience)和《区域研究》(RegionalStudies)。(2)20世纪70年代至2004年,区域研究期刊在欧亚大陆开始迅速发展。欧洲和亚洲的日本和中国先后创办了40余种区域研究期刊。(3)2005年以来,区域研究期刊在西亚、拉丁美洲和非洲也开始出现。伊朗(2005年)、巴西(2005年)、尼日利亚(2008年)都开始出版区域研究期刊。2.3国外区域研究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区域研究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重要指标之一是期刊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2017年国际期刊引证报告(JCR)显示,在SSCI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前3种期刊是:CambridgeJournalofRegionsE-conomyandSociety(SSCI影响因子3.508)、RegionalStudies(SSCI影响因子2.780)、EuropeanUrbanandRe-gionalStudies(SSCI影响因子2.077)。对比2011,2015年国外各种区域研究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多数期刊的SSCI影响因子都在上升。其中,影响因子提高最快的前5种期刊为EntrepreneurshipandRegionalDevelopment(提高72%)、RegionalStudies(提高67%)、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Research(提高39%)、InternationalRegionalScienceReview(提高22%)、PapersinRegionalScience(提高20%)。这5种期刊除了InternationalRegionalScienceReview外,其余4种都是英国主办的期刊。说明英国主办的区域研究期刊不仅数量多,而且学术质量和进步水平都很高。2011—2015年,SSCI影响因子下降的4种期刊分别为AnnalsofRegionalScience(下降47%)、JournalofRe-gionalScience(下降19%)、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下降9%)、Area(下降2%)。另外,RegionalEnvironmentalChange的SCI影响因子下降12%。这5种影响因子下降的区域研究期刊,除了英国主办的期刊Area外,其余4种期刊分别由美国、荷兰、德国主办。而EuropeanUrbanandRegionalStudies和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graphyandRegionalPlanning两刊是2011年后被SSCI收录,未能得到5年的影响因子变化值。2.4中国区域研究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中国的区域研究期刊在创刊后30余年的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13],《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的来稿量由2003的1515份增加到2006年的2872份[14],3年时间增加了89%。为了提高中国区域研究的水平,《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的编辑对于期刊论文的选题、来稿情况和学术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5]。中国学者的区域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地域研究与开发》曾先后入选2013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2014,2015,2016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3区域研究期刊发展的原因
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和经济建设必不可缺的重要因素[16-17],区域关系与人地关系是地理学两大传统研究领域,区域关系是人地关系的重要体现[18]。如何协调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合理利用区域内外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为区域研究提供了众多的科研选题。区域研究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途径[19],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环境问题[20]。一个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本地区人们的经济水平,而且对更大范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区域研究得到了各学科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在西方主流社会科学界,区域研究被重新发现,并被作为众多学科的中心议题[1]。而中美合办的《地区发展与政策》(AreaDevelopmentandPolicy)则专注于出版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有关的学术论文。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需要。一些国际大国不仅研究本国的区域,还积极开展其他国家的区域研究。例如,美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多样的和重要的区域研究团体[2],在美国的中国学研究中也兴起了对中国的区域研究[21]。此外,美国主办有《非洲地理与区域规划杂志》(AfricanJournalofGeographyandRegionalPlan-ning),专门发表非洲区域研究的成果。此外,英国主办有《俄罗斯区域研究》(RegionalResearchofRussia)杂志,特别关注俄罗斯的区域研究。
《水利经济》征稿简则
1《水利经济》是河海大学和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是全国唯一的水利经济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2本刊主要刊登的内容包括:①水利经济学基本理论;②水权、水价与水市场研究;③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④水利工程与项目建设管理研究;⑤水利改革与发展研究;⑥移民经济研究;⑦工业、农业、城市及生活节水研究;⑧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⑨水利风景区及水文化研究等。本刊优先刊登国家及部(省)级基金资助的论文。
3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3.1论文应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新性,应主题突出、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楚、文字精练、逻辑性强。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字。3.2文章应有中英文标题、作者姓名及其工作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应在篇首页地脚处写明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的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另I】、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及论文所受基金资助的项目名称、编号。3.3论文题目应能恰当简明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用副标题,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3.4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内容应充实具体,语言精练,突出创新之处,不作自我评价,应避免使用公式或化学结构等。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并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必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中文摘要以200〜250字为宜,英文摘要以150〜200个实词为宜。3.5关键词(4〜8个)选词要规范,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英文关键词须一一对应。3.6图、表应有自明性,应随文出现,并遵循先文后图的原贝I]。图形应清晰简明,图中文字、符号或坐标图中的标目、标值需注明(尽量使用彩图)。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其内容不应与图形表述重复。3.7中文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一级标题为1,2,3,……,二级标题为1.1,2.1,3.1,……,三级标题为1丄1,2丄1,3丄1,……3.8数学公式应正确无误。表示同一含义的外文符号、中文名称应保持统一,并应规范使用。所采用的量和单位及符号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中文第1次出现的量的符号应给出其物理含义。对于易混淆的字母、符号,请特别注明。3.9篇末应附上规范的参考文献(10篇以上),并在文中标注相应序号。常用著录格式(常用参考文献类型:期刊文章[J];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标准[S];报告[R];电子文献[EB/OL])。[1]作者名(外文姓前名后).论文篇名[J].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次):起止页码.[2]编著者(外文姓前名后)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作者.题名[C]//文集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论文起止页码.[4]作者•学位论文名[D].地名:学位授予单位,年份.[5]作者•报告名[R].收藏地:收藏单位,年份.[6]作者•题名[EB/OL]•(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4投稿约定
4.1稿件内容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在政治或涉外问题上符合国家政策。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严禁抄袭、剽窃、造假、“第三方”、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4.2所投文稿在4个月内未收到编辑部录用通知的,可自行处理。
文科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计量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定量化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了文科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学方法定位单一模糊、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理论轻实践情况突出及课程考核方式有待改进等问题,并从课程定位调整、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实践教学和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科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计量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八大核心课程之一,从教育部决定将计量经济学纳入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核心课程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其重要性也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由于计量经济学需要较强的数理功底,且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被普遍认为教学难度大、学习难度大,如何教好、学好该门课程就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作为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的一个庞大群体,积极改进并提升其教学效果,对于计量经济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梳理了文科类专业的特殊性及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文科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计量经济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指导委员会认定的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经济学所有分支学科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均需运用计量经济学进行理论模拟、数据分析和结论验证,因此,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进行研究,就成为经济学学科学生和科研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多数高校在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均将计量经济学作为必修课程。作为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有机结合,计量经济学学习需要有充足的学时,而不少学校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总课时仅36~42个,其中还包括4~10个学时上机操作课,个别学校甚至将其作为选修课对待,在实践中运用较多的面板数据模型、二元选择模型等往往没时间讲解,学生上机操作也只是对照步骤机械进行,难以对软件运用做到融会贯通,更无法将计量经济学的精髓完全领悟。
《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约稿启事
《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是一份具有广泛影响并深受读者欢迎的综合性国际关系学术刊物,2012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名单,并获评优秀期刊。2014年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2015年入选中国百强社科期刊。2014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评为顶级期刊,CNKI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主要期刊评价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正与国内外出版单位加强合作,积极向海外推介杂志的作品。本刊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以“理论性、战略性、综合性和现实性”为办刊宗旨,设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政治、国际战略、中国外交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特色栏目,热诚欢迎海内外学人特别是青年学者惠赐佳作,并对来稿提出以下要求:
一、论文的内容要求
1.问题明晰——清楚地提出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2.文献综述——简要评述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3.研究创新——具有新观点、新方法或新论据。
4.内容结构——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结论明确。
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论文
1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该课程的教学定位是理论课,在教学中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谨性,以数学课的讲授方式为模板,且课程国内教材过分偏重于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理论的推导,逻辑性强,内容紧凑,数学公式多,并且教材内容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不紧密。再加上农林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起来更为困难,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缺乏热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很多学校增设了“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实践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得当、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操作过程是否切实得到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目前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验证式实践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式。对于前者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无法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后一种方式,尽管能够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但也是一种“填鸭式”的向学生展示软件如何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从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范教师所展示的内容。并且学生的实验作业大多是教师结合典型案例或者书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而这些案例难免有些过于陈旧,不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缺乏经济热点。这些显然都不符合计量经济学这门应用性极强的教学要求。完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一般步骤:(1)模型理论设计—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和模型的数学形式;(2)样本数据的收集;(3)模型参数的估计;(4)模型的检验—统计检验、经济意义的检验和预测检验。但目前实践教学中实践内容都是典型案例或书本的例题和习题,因此实践中只需要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检验和估计方法的操作,忽略了变量的选取,数据的整理和理论模型的构建,这使得学生不能全面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步骤,更不能将所学的计量模型准确的用于实际生活案例,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动手能力不强。
2提高“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2.1提前让学生做好软件学习准备工作
包括安装Eviews、阅读Eviews软件中英文操作手册和相关参考书。在授课的前半学期,每2周采取一次“1节理论课+1节软件操作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即学即用”的方式,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对理论方法能进行基本的实践操作。
2.2计量经济学课程引入案例教学,并建立案例库
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这给学术期刊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期刊传统出版流程和模式提出变革要求。如何满足读者对深度信息和真实准确信息的需求,如何保证学术的严肃性,如何扩大信息传播效应,从而建立期刊与数据库互补发展,是值得思考与回答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给学术期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时代与数字化潮流的兴起,新媒体依托全新的技术创设了更经济快捷的传播手段,其中以网络、手机的发展最具代表性。新媒体是高科技技术、媒体内容和通讯传输的结合,其特点集中表现为传播速度快、信息高度聚合、有效覆盖率高、时效性和互动参与性强等。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阅读方式日益改变:从读刊转变为读“库”,由原来的纸质刊转向为数据库下载。数据库信息容量大,为读者量身定制智能化检索,方便快捷,数据库及时更新可以不断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需求。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期刊的冲击是巨大的。学术期刊的地位随之发生改变。传统期刊以纸质印刷为基础,提供信息显然是十分有限,且受制于经济因素,期刊的印刷数量和传播范围都在有限范围之内,这些都难以与新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和高速传播率相比。数字化的发展对于学术期刊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传播迅速、无障碍,人们可以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捷;(2)大量学术信息高度聚合,读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准确、快捷收索到相关信息;(3)加快编辑出版流程,使得作者的研究内容被及时发表,对于作者和期刊是一个双赢的局面;(4)新旧时代的交替,形成更为开放的公共学术平台,下游传播反逼上游学术期刊。在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清晰的学科和问题边界,形成更加灵活多样的组合形式[1]。在压力之下,一些学术期刊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对传统出版流程和模式全方位革新,开始踏上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然而,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也不是水到渠成的,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就学术期刊而言,在传统出版中,学术期刊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要求严谨,注重栏目策划和学术前沿报道,具有权威性高、可信度高、有深度等特点,能够满足用户对深度信息和真实准确信息的需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期刊的数据库建设与使用过程慢慢显现出一些局限和缺陷。首先,期刊出版单位由于受到技术手段、人才资源、发展思路、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限制[2],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意识还比较滞后。一些学术期刊以纸质内容为依托,借助数字化的传播平台,但是整个过程还有待进一步协调。“库”的内容仍然依赖于聚集在传统的学术期刊领域编辑和专业人士,仅仅停留在把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千刊一面”变成了数字出版的“千网一面”,缺乏对网上信息的管理与更新,终究只是在纸质版的基础上发行的网络版,并无实质性进展。其次,学术期刊数字化的技术支撑不力,传统管理体制面临发展瓶颈,另外行业标准滞后,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再次,组稿—审稿—编辑—校对—出版等系列流程和模式变化,期刊评价标准变化,许多编辑不能及时适应角色和功能的转变。
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新媒体时代,随着人们阅读方式从读刊到读“库”的转变,如何将期刊内容快速高效呈现?如何吸引学者的目光获取优质稿源?如何把握学术评价权的问题?如何保证学术的严肃性?这是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必须回答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数字化出版的机遇与挑战,学术期刊单位要转变办刊思路、管理模式,转变传统办刊理念,强化数字化出版意识,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资源和平台,在信息时代建立期刊与数据库互补发展关系。新媒体环境下,编辑方式的变革要求传统学术期刊更好与新媒体传播方式对接。编辑人员要积极学习运用网络技术,实现期刊管理工作、编辑稿件处理等工作数字化运作。同时,借助数字化平台建立审稿专家库,提高审稿质量和审稿速度,从而加快出版速度。对于拟录用的稿件可以采用优先出版、多元等广泛的网络传播途径。近年来,部分学术期刊积极探索出版体制改革与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中国激光》杂志社承办、国内光学期刊界共同建设的光学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中国光学期刊网”是较为成功的一个案例[3]。中国光学期刊网收录47种专业期刊(包括7种英文版期刊),并为每一种期刊设计了网络主页,包括期刊展示、过刊浏览及稿件处理系统等。中国光学期刊网提供全面行业资讯、服务群体的专业性突出,延伸出光电汇产品导购平台,可以为光学领域的期刊出版、科研提供专业的数字出版服务,日均访问量达30万人次,从而有效培育出学科期刊集群,带动期刊出版资源整合并形成集团化发展模式。内容是学术期刊发展与否的试金石。扎实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需正确把握学术动态,整合优质稿源,坚持“内容为王”的主导思路。以理性的眼光和自省的姿态来审视学术期刊,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刊物的定位、编辑的素养、栏目的策划和优质稿件的来源。以高校学报为例。高校学报在传统学术期刊中占有重要一席,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的学报而言,大都涵盖文学、历史、经济学等。由于其“综合性”“内向性”,千刊一面、选题重复等同质化现象难免存在。如何提高学术刊物核心竞争力,立于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林?《文史哲》杂志主要发表文、史、哲人文学科方面的文章,这种文史哲融会贯通或文史不分家正好契合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精髓;《文史哲》杂志致力于中国古典学术研究,古典性和高端性是其所着力打造的特色[4],其厚重的古典汉学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容一脉相承。山东大学《文史哲》在专业和综合之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亦是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发展之路。如此“小综合,大专业”在中国学术发展和创新以及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内容始终是关注的焦点:(1)开辟特色专栏,形成品牌,提升学术期刊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度,保证固定的读者群体。(2)策划一个好的选题则要求我们紧跟时代,挖掘时代热点,结合期刊自身定位,策划出好的栏目,新鲜前沿的课题吸引更多读者;(3)注重高质量文章的晶核效应,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编辑在此发挥重要作用。数字时代的学术期刊有着其特殊的使命,即更加便捷、可靠、全面地实现其学术导向、学术把关、学术示范和学术传播的作用。学术期刊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准确定位,树立品牌意识,形成品牌效应,才能更好把握学术评价话语权,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更好的积累和传承优秀文化,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004年教育部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共有三批次65种期刊入选,目的就是通过高校社科学报名栏建设,提高我国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水平,突出高校社科学报的品牌效应。[5]学术期刊品牌建设也是学术期刊内部优化,入选刊物在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质量上都较入选前有明显的上升。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了创新知识快速传播的需要,为及时弥补纸质媒体信息传播的限制,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各种新媒体传播方式大量涌现。为了适应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需要,增强期刊的影响力,学术期刊届纷纷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包括通过专业学术网站、期刊官方网页、手机微信等平台不断加快和扩大信息的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度。近年来,基于微信公众号服务的客观条件已经形成,学术期刊快速反应,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学术期刊的多极传播与精准传播;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交流平台,提供信息服务、互动交流及人性化读者服务等。此外,在读者的阅读习惯逐渐由深阅读变为浅阅读、即时阅读、碎片化阅读的情形下,精准推送这种网络个性化推送服务形式优势逐渐明显。[6]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ScienceChina-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SCPMA)通过实践探索,将期刊发表的文章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和推送,其中邮件精准推送作为文章高效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6],编辑人员有针对性地将某类文章信息发送给相关领域的群体,数据表明精准推送效果显著,期刊被引频次较推送前大幅提升。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高期刊学术引证指标、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
数字化的发展对于学术期刊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术期刊单位应强化数字化出版意识,正确把握数字化出版方向,整合出版资源,构建完备的数字出版平台;学术期刊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主导思路,这就要求对学报进行合理定位,建立一支术业有专攻的编辑队伍,坚持以问题意识统领的专题研究,打造以特色栏目为平台的学术共同体,并辅以科学合理的组稿、审稿、用稿制度。[7]同时,学术期刊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准确定位,树立品牌意识,形成品牌效应;借助新媒体传播方式不断加快和扩大信息的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度,增强期刊的影响力。这些都是学术期刊应对数字化的必然选择,从而满足读者对深度信息和真实准确信息的需求,保证学术的严肃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把握学术评价话语权,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也是学术期刊应有的立场和应肩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