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09:44: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危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危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最早爆发的地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实质及影响;
2.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的实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的处理办法;经济危机与二战策源地形成的关系。
经济危机试析论文
1《资本论》关于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
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尚很不明显,直到1929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爆发,建立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基础上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最终暴露出致命的缺陷。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它的发生有其可能性与现实性。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交换仅局限于物物偶然交换,不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交换公式由原来的W--W分裂为卖(w—G)和买(G--W)两个阶段。二者的对立商品本身内在矛盾不断运动、发展甚至激化,最终必然导致商品流通过程中社会供求出现空间与时间上的双重断层,预示着商品流通中可能出现供求失衡,为经济过剩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可能性。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经济危机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盲目性决定了微观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自主性与分散化,导致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运行的冲突与矛盾;生产的无限扩大与以广大雇佣工人为主体的社会有效需求的相对萎缩,一旦生产普遍超过了工人的有效需求,经济危机就有了爆发的可能。因此-经济危机的本质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存在上述三个矛盾,也存在投资过度和信用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经济危机在我国仍然有可能性与现实性。2008年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在当前经济危机中,更要慎重把握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尽可能减少经济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损伤程度。
2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
对于金融经济危机感想
尊敬的党组织
这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周围谈论的无不是由次级债所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次级债的影响从去年就开始显现,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会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今年上半年,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到下半年美政府接管两房,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摩根士丹利转型,至此五大投行的历史成了过眼云烟。美国政府虽然出台七千亿救市,但是成效如何,得看奥巴马上台之后的作为了。
从现在的形式来看对中国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朗,也可以说中国受到的冲击还不是很大。首先,中国国内的金融机构虽然持有美国的不算少的次级债,虽然损失大,但是在承受范围内,不会对机构造成实质性伤害;其次,对银行业的裁员瘦身,虽然预计将有200万银行从业人员失业,但是从各大外资银行的裁员计划看,由于亚洲区的相对稳定与受到的危机影响不大,基本裁员幅度不大。虽然如此,但是对积极融入全球化中的中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中国政府持有大量的美国政府债权,中国政府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是美元,如何保证安全是相当棘手的问题;其次,现在是不是到“底”了呢?有国内金融机构对海外抄底跃跃欲试,如何保证海外的投资不受损失?近期平安投资富通遭受了重大损失,使得人们庆幸去年平安的1800亿融资然后海外投资计划搁浅;再次,去年中国股市大牛市,各证券公司、机构以及散户都赚的盆满钵盈,但是到了08年形式急转直下,散户被套牢,现在沪指与最高峰相比下跌了70%,如何维持人们的信心?
人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十年前的金融危机虽说是人为的,但是反应了各国的监管体制漏洞。那时中国尚未加入世贸,但是凭借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成功狙击了索罗斯,使得香港摆脱了阴影,打破了西方人士对香港“死港”的预测。现在与十年前相比,虽然中国加入世贸与全球联系更密切,☆本文由并且今年的金融危机更是全球性的,应对的难度更大。中央政府四万亿投资的大手笔,已经稳保了GDP的8%的增速,保GDP就是保就业,保就业就是保稳定。邓小平说过,对中国来说,稳定是最大的事情。中国一乱,什么都干不成。中国的稳定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各界中央政府都是力保稳定。与中央政府的四万亿投资相配套,地方政府的总投资达到了十万亿的规模,超出了中央政度的想象。十年前中央政府投入三万亿拉动内需,当时的货币政策提的是“稳健”,今年首提“宽松”,可见形式严峻。
虽然如此,但是也不必惊慌失措。首先,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当年,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下,我们才用惊人的速度实现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提高了中国的形象和话语权。现在的经济形势可以使得我们集中全力共保难关。这是我们政治上的优势。其次,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积累,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使得中国能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这是我们经济上的优势。再次,上半年的火炬传递、地震,下半年的奥运,使得全世界都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支持才是我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这是我们的群众基础。
这次金融危机是考验中央政府的智慧的。本届中央政府成立伊始就经历了非典的考验,而后又经历了众多的考验,诸如地震、藏独、台海危机等等,在国内问题的治理上刮起了审计风暴、官员问责风暴、环评风暴等。处理问题的日趋成熟,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金融仍能够安然度过。
人性视角经济危机论文
【摘要】以资本为纽带,以利润为目标的社会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常态。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性失衡—人的欲望膨胀而理性不足,表现为人们无休止地追求财富价值的运动。消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于人的理性的发展,而理性的反思批判性则是消除经济危机的现实性依据。消除经济危机的有效之策是通过教育学习提升个体理性的力量、倡导实施“合意”GDP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广泛的社会合作。
【关键词】经济危机;人性失衡;理性反思
一、代表性的经济危机原因论
(一)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广大雇佣工人只获取能够勉强糊口的工资,结果造成大量的商品不能顺利地售卖出去,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地发生[1]。(二)熊彼特的经济“创新”论。熊彼特认为,企业家不连续的创新活动或“创造性破坏”是经济危机(波动)生成的根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引致了经济繁荣,为创新企业家带来超额利润,结果其他企业纷纷模仿,社会投资与信贷持续增加,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国民收入随之增长,经济走向繁荣。随着模仿在全社会的普及,新产品大量增加,价格下降,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也逐渐随之消失,此时社会投资下降,银行信贷紧缩,经济衰退成为必然[2]。(三)米塞斯的货币信贷扩张说。米塞斯认为,银行货币信贷的扩张会造成经济波动与萧条。他指出,银行货币信贷扩张不会立刻引致总体物价水平上涨,因为此时货币量的增加不会在同一时刻平均分配到每个人,新增的货币势必先流入到经济体系的信贷领域,之后才逐渐通过信贷进入投资与消费领域。而在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初期,企业家受利率降低与信贷扩张的利诱,就会增加他们的投资,最后导致工资和消费品价格的普遍上涨,而这又会进一步刺激企业家扩大投资,这时企业家需要更多的货币信贷来支持市场的繁荣膨胀。但工人及生产者的时间偏好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显著改变,公众的储蓄不足以支持银行业无休止地通过货币信贷扩张支撑这种近乎疯狂的繁荣,因此,货币信贷紧缩势必紧随其后,市场崩溃将不可避免[3]。上述经济危机原因论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经济波动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导致经济危机周期发生的这些原因充其量是直接的、表层的原因,那么它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人性是引致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二、人性与经济危机
从根本上说,经济危机之所以会发生,乃是人的欲望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们对财富价值的无限追求所造成的。“人”是一种复杂的事物,尽管人性复杂,但古今智者大都同意欲望是人性的基质的说法,尽管它可能还包含有其他特性。伯格森认为,人是生命意识之流,欲望之躯[4]。确实,人是一种生命状态,保全生命,维续生命是人的本质特性。而人的保全与维系生命恰恰体现了人的生命冲动、欲望冲动!弗洛伊德指出,欲望是生命之源,欲望被阻止、被压抑,生命就处于病态当中[5]。可以说,无欲望即无生命!在漫长的前工业社会,由于人们满足欲望的手段极其有限,如何保存生命就成了人们最主要的欲望。在实现保存生命的欲望中,人类文明缓慢地向前发展。而迈入工业社会时,世界面貌焕然一新!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6]资本主义生产力造就了以“庞大的商品堆积”为特征的富裕社会。由此观之,人的欲望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新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大发展,同时,人类欲望也创造了其自身。由于这一历史进程的作用,人们再也不必受制于物质的匮乏,维持生存的压力基本解除了,人的欲望也由保存生命演进为追求财富价值。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财富价值欲望物化为资本追逐利润的社会化运动。资本的唯一合法性存在就是追逐利润,“赚钱”成了资本主义最响亮的口号!法律、意识形态甚至宗教伦理都为资本主义赚钱的合法性作注脚,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欲望汹涌之都。而资本运动一旦开启,它那逐利性的巨大张力所造成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7]资本这种不计后果式的逐利性必然导致投资过度、错乱、信贷膨胀、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中断,危机将不可避免!经济危机真的不可避免吗?如果人性能够完善起来,危机能否避免?答案是肯定的。
论经济危机消费者和企业营销研究
[摘要]探讨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行为较经济繁荣时期的变化,指出企业营销策略应该根据消费者行为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结论是对于我国企业的三个重要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直至目前还不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隐患,但是也要注意到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情况在某些地区和程度与经济危机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多数产品供大于求,通货紧缩,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很多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某些群体(如: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日渐增多的城市下岗或普通工人)的经济收入很低等。因而,进行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行为变化以及企业营销策略调整的研究,对于我国的企业会有一定的意义。
一、经济危机时期的消费者行为
相对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危机时期不但会对消费者造成诸如收入减少、失业等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消费者的预期:比如收入会继续下降,就业机会将更少,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偏好,导致消费者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消费策略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
1.消费者的产品偏好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的产品偏好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消费者会注重节约,减少奢侈品的消费数量。据统计,亚洲金融危机时期,80%的消费者减少了他们在休闲、购买衣服和请客的花费。在泰国,58%的泰国人不再购买时装,45%和46%的人不再购买whisky和杂志。除了有形的奢侈品的消费数量下降以外,消费者还会减少在诸如旅游、休闲等无形服务的花费。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某些奢侈品消费可能并不是消失,而是转移到次等的奢侈品上。比如,经济危机时期,奔驰、宝马这些豪华车的销量会遭到严重冲击,而那些二线的产品比如现代、丰田等的销量反而会上升。或者,人们会从一些别的奢侈品中去寻找安慰,比如高档香烟和啤酒等论文。
相对于奢侈品而言,实用油、盐等必需品的消费并不会减少,甚至有可能因为产品的替代性,某些必需品的需求还会上升。另外,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影响,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父母比较注重家庭和对孩子的培养,即使牺牲自己的一些需求也愿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需要的一些消费品,即使是奢侈品对父母来说也是必需品。同样,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在泰国进行过一次品牌忠诚度的调查发现,营养品和牛奶的品牌忠诚度最高,分别为89%和97%,而这两者都是儿童食品。这也就是说,即使在经济危机时期父母给孩子提供的食品也没有改变和降低。
经济危机视野下企业理财模式
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搅乱了理财市场,破坏了市场环境,也给企业和银行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在这种环境下,我国企业应时刻做好准备,积极寻找办法,注重理财方式的变革,力求最大限度地化解经济危机带来的经营管理危机。
一、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经济危机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由于人们消费能力不足,企业的产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因此在投资、筹资和分配环节都要采取与经济繁荣时期不同的策略。1.投资环节。在经济危机阶段,企业要停止生产规模扩张,出售多余的厂房设备,停产不利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减少雇员。根据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危机阶段,要筹划复苏阶段的经济增长点,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实行有进有退,同时开展新业务,积极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困难,为迎接经济的全面好转做好准备。2.筹资环节。在经济危机时期,货币供应紧缩,资本市场和债务市场筹集资金比较紧张,公司理财重点研究的是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实行资产和债务重组,提高自有资产的利用效率。3.分配环节。在公司收益分配中,公司能控制的主要是股利分配。在经济危机时期,如公司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投资回报比较低,可适当提高股利分配水平,以提高股东对公司的信心,从而获取更多的资金,解决公司当前的危机困境。相反,在繁荣时期,公司各方面投资比较丰厚的情况下,可执行不分红的政策,通过公司财富增长,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
(二)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以美国次级贷为导火索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实体经济,经济衰退将深入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虽然我国还保持一定的贸易顺差,但是出口的减少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仍然较大。我国一些出口导向型和加工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钢铁、有色、化工、造船等行业经济效益下滑,房地产市场低迷。经济减速压力持续加大,企业的利润和财政收入明显回落,很多行业都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外贸行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最大。
欧文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透析
摘要:欧文是19世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者。1799—1823年,欧文在新拉纳克担任厂长期间共发生过四次较大的经济危机。欧文在经济危机面前并未裁员,也未停发工资。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做法。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是一个奇迹。当资本家增加工时、提高劳动强度时,欧文则缩短工时,通过更新机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当资本家尽最大限度剥削工人时,欧文却改善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欧文应对经济危机时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加以借鉴。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坚定信念。
关键词:欧文;后金融危机;启示
罗比特·欧文(1771—1858),19世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者。1799—1823年,欧文担任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的经理兼股东。这个阶段是他实践社会主义的重要时期,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时期,大机器的广泛运用使得大量平民失业,手工业者破产,期间还发生了四次较大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欧文在这一阶段亲眼目睹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种种罪恶现象,了解工业革命给无产阶级带来的痛苦,并同情工人、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产生了对资产阶级制度的不满,并积极探索应对危机的方法和社会改革的道路。在24年的厂长生涯中,欧文在资本主义环境中创造了一个和谐工厂、和谐社区。每年到新拉纳克参观考察的外国使节和其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络绎不绝。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社会主义者运动的创始人”。欧文不仅改善了下层劳动人民群众的贫困状况,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也使股东获得了较多利益,尤其是欧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坚定信念、强化监管、从容应对经济危机的做法,在资本主义社会独树一帜,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1799年,欧文买下了苏格兰克莱得河谷新拉纳克附近的一家大企业,这就是“新拉纳克纺纱公司”。恩格斯生动地写道:“这时有一个20岁的厂长以改革家的身份出现了,这个人具有像孩子一样单纯的高尚性格,同时又是一个少有的天生的领导者。”1806年经济危机时,大棉纺厂厂主们决定采取停止机器运转、解雇工人和以高价买进原料继续进行加工的办法,造成工人的恐慌。欧文则下定决心,采用既不伤害工人的利益,也不损害工厂的运行的办法,“停开全部机器,保留工人,维护机器,等待开工”,并且在禁运的4个月内给工人照常发工资。危机过后,企业恢复了生产元气,通过这次危机管理,欧文使工人“克服了他们的成见,并使我能够获得他们的充分信任。”从此工人们开始支持欧文和他的任何一项改革。欧文在那个普遍将延长工时来提高利润的时代中,做出了与当时资本家完全不同的方法,就是减少工时,更新机器,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来提高工厂的利润。当时一般的工厂资本家普遍实行13~14小时的工作日。在新拉纳克,欧文将劳动工作日缩短为10.45个小时,其中包括吃饭占用1个半小时,以使工人有更充裕的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这一做法受到了工人们普遍欢迎。除了在自己工厂中减少工作时间外,欧文还积极地向贵族、议会宣传他的理论,推动立法,限制童工年龄和劳动时间。最终推动了限制童工年龄和缩短劳动时间的立法。同时欧文还耗资近一万镑在新拉纳克兴建了一所多功能学校,不仅为工人子女提供学习机会,也为社会上的下层人士提供教育。
欧文在新拉纳克担任厂长期间共发生过四次较大的经济危机,分别是1797年、1810年、1816年和1819—1822年。这四次经济危机,同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尽管在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上有诸多不同,但危机发生的基本原因和机理是有共性的。把握这种共性对于我们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科学发展有着一定帮助。
1797年由于英国农业歉收,政府大量进口粮食以及军费开支过高引起黄金外流,致使金价上升,银行倒闭,市场缩小,物价大跌。1806年由于美国对英国实行禁运,以及纺织品市场生产过剩,在1810年造成纺织品工业一泻千里,大工厂裁员过半,中小工厂关门大吉,物价大幅下跌,而后由于英美开战致使危机持续四年之久。1816年,由于英美商品对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无限制输出,致使冶金业和煤炭工业生产过剩,导致物价下跌。1819年,由于对前次危机中庞大的过剩产品吸纳能力不足,并产生了粮食歉收,致使殖民地原材料涨价,黄金外流,国内外市场萎缩,导致商品大量囤积,物价大跌。
经济危机根源探究论文
摘要:通过扫描人类活动,找到了公平、质效、GDP三个关键点。又从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点:公平因素出发,发现了从土地切入平衡工农城乡利益机制的CIP=(0,4),进而提出:为消除经济危机,宏观调控可从楼价入手。但同时针对经济危机形成的六个阶段提出了建设消除经济危机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公平质效与GDP;公平因素;投资置业系数CIP=(0,4);宏调可从楼价入手;经济危机根源及六个阶段;消除经济危机的系统工程
一、论题视野及人类活动关键
人类基本活动的范畴主要是生产实践与教研实验,尤其是人与人的交往及其关系处理。办学以提高人类科技文化修养,普及生产生活和科研知识,培养经济建设人才;搞研究以发现发明完善发展科技生产力(方法论),创新调整丰富人类知识库(世界观)。推敲这些活动引发的社会矛盾经济问题,可将视野缩小到活动的关键上,即应用科技生产力,实现公平、质效、GDP三者间协调进展。其中科技生产力包括管理法与生产力,人文社科武装管理法,自然科技装备生产力。
二、公平、质效与GDP的平衡及本质对象
当锁定了人类基本活动的关键,就找到宏调本质的对象。因宏调的目标为:调整公平、质效、GDP比例关系,基于高超消费使产、消平稳运行。公平、质效、GDP三者关系中,公平最为重要,从公平目标中可发现宏调的本质对象:以土地为切入点,平衡城乡工农利益,抑制贫富差距。公平、质效与GDP三者间平衡的自然后果为:没有周期性经济危机,多(GDP)快好(质效环保)省(节约资源能源)建设和谐社会。
美国经济危机原因及影响分析论文
摘要:美国经济危机是其新长波运行到顶后以朱格拉周期形式表现的一次调整,美国经济由此将步入缓慢增长的动荡时期。为满足长波扩张对巨额货币供给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金融体系进行了以金融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重构,由此支撑了美国经济长达20多年的快速增长,并极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但随着长波的演进,不仅内部的扩张动力逐渐衰竭,而且外部的相对竞争力也在快速下降,实体经济对新增货币的吸纳能力减弱,由此金融创新深化所创造的巨大货币供给就只能转向“次贷”和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当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达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危机也就不可避免。美国经济危机最终转化为世界经济危机,则是因为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出现了高度的同步性,是它们之间相互叠加共振的结果。
关键词:经济长波;货币供给;经济危机;金融体系
自2007年初美国爆发以“次贷危机”为契机的金融与经济危机以来,“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对它的解释更是林林总总。这些解释各有道理,大多是“次贷”风波的直接原因,如过度的货币供给、宽松的货币监管、过高的消费率等;其中有严谨的理论基础、且逻辑分析与历史进程能够做到一致的成果则难以见到。
实际上,如果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看,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极其自然的,是美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了二战后的第二次长波跋涉,为应付巨大有效需求产生的巨额货币供给要求,美国进行了以金融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金融体系重构;巨大货币供给推动资本收益和资产价格的不断提高,从而将世界性的资源吸收到美国经济体系中,正是这种长波扩张与货币供给的相互加强,促使美国经济实现了20多年的繁荣,增强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但随着长波转换的逐渐完成,内部的有效需求动力逐渐衰竭,外部的竞争压力则逐渐加强,以金融创新为代表的金融体系所创造的巨量货币供给,在资产价格的不断上升中,就只能转向以“次贷”为主的领域。随着实体经济相对萎缩及其利润率的下降,各种以利润为基础的高杠杆的资产价格必然会快速下降,由此导致以金融危机为导火线的经济危机也就不可避免。这是美国经济运行到长波顶峰后的一种间隙性调整,也是美国经济告别快速增长而进入一个动荡性波动时期的标志,由此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作用将逐渐弱化,欧洲、日本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作用则会不断加强。但因为以“次贷危机”为借鉴的金融体系的重建会极大弱化金融创新活动,货币供给将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时期,所以动力机制会减弱,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至少10多年的相对低速增长时期。
一、从长波运动看美国经济危机
1长波转换机制
小议经济危机对英国就业的影响
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世界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英国也毫不例外的遭受着沉重的打击。经济下滑,企业纷纷倒闭,数以百万的居民失业,面临着生活的困难。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国失业总人口已达186万人,比7月底增加了13.7万人。可以肯定,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英国经济影响的加深,英国的失业人口数量将进一步攀升。所以,正视当前经济危机下英国的就业形势以及英国政府的救助措施对中国而言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危机;英国;就业;政策分析
1经济危机对英国的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发展到什么程度或者继续发展会呈现什么样的格局,目前还不是非常清楚。在经济学上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负增长被称为经济萧条,但对于经济危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全球经济状况已经远不是经济萧条能够形容的了。
同时,英国的就业环境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进一步恶化,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下降。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不乐观,消费计划缩水,使得国内市场疲软,又由于美国及欧盟其他国家的的经济状况不乐观,国外市场不景气,英国难避免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经济去年已经明显下滑,2007年英国第二季经济增长季率为0.8%,今年同期放缓至0.2%,而分析师预计此值还会下降至0.1%。目前,英国经济正濒临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的首次衰退。主要体现在:英镑贬值压力增大,英国在欧盟中的经济地位持续下滑;企业经营不景气,企业倒闭连连,裁员之风劲吹;经济疲软,就业率持续下降;人们消费信心降低等。
2经济危机中英国的就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