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收益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08:43: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收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收益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审计论文

一、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

(一)会计收益的计量会计期间损益的确认和计量,应分析该期间实际发生的交易,确认和计量各种收入和费用,根据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来计算。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必须遵循收入实现、应计制、历史成本、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原则。对于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波动,如无客观事实认定,不予确认。会计收益只确认已实现收益,不确认未实现收益。

(二)经济收益的计量根据经济收益观,期间损益的确认和计量应比较该会计期间期末和期初的净资产,_在扣除投资人追加投资、加回已对投资人所分配利润后,即为该期间的损益。若期末和期初净资产相等,资本得到保全;若期末净资产小于期初,资本就没有得到保全,差额为资本亏绌;若期末净资产大于期初,资本不仅得到保全,而且产生盈余,差额即为利润。人们按资本计量属性的不同,又将资本保全分为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前者强调名义货币资本的保全,后者强调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能力的保全。在资本保全观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为取得收益而发生的费用必须以现行成本(资产的现行购买市价)而不是以历史成本来计量,在企业已经耗费的资产未得到重置之前,不得确认企业收益。在这类资本维护概念下所确定的企业收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收益。此时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概念所确认和计量的收益在量上存在如下的关系:会计收益+未实现的有形资产变化一前期发生的已实现的有形资产变化+无形资产价值的变化=经济收益(公式1)。上式中的无形资产不是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传统的无形资产,而是另一个概念即主观商誉。以资本化方法举例加以说明:

[例1]某经营实体总资产剩余有用寿命4年,每年期望的净现金流转额如表1:(假设贴现率为5%,每年折旧7000,单位为$)第一年期望的净现金流转额(R1)=7000,第一年初总资产的资本化价值:7000x(1+5%)-1=6667,8500×(1+5%)-2=7710。100(0)×(1+5%)-3=8638,12000×(1+5%)-4=9872,合计为32887。第一年末总资产的资本化价值:8500×(1+5%)-1=8095,10000×(1+5%)-2=9070,12000×(1+5%)-3=10336,合计为27531。第一年的主观商誉=(折旧)7000-(32887-27531)=1644,每一年的会计收益=每一年的净现金流转额一每一年的折旧,第一年的会计收益=第一年的净现金流转额一第一年的折旧,0=7000-7000。同理可得第二年、第三年和第四年的主观商誉和会计收益,将各年的数据带入公式1可得到各年的经济收益(本题中有形资产未发生变化,故其数值为0),汇总见表2:二、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差异对审计的启示

(一)以会计收益为基础的审计

应综合考虑企业的持有利得、现有资产实际价值及实物资本保全。一是已实现收益与全部收益的差别。会计收益只包括已实现收益,而将未实现损益排除在外,经济收益则将企业的经营收益与持有利得同样对待,而不考虑收益是否已经实现: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两者之间不一致,其差额主要是持有利得。二是历史成本与现时价值的差别。会计收益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有利于客观反映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责任。但是,由于历史成本原则内在的缺陷,特别是收入按现--时价值计量而费用按历史成本列支,使得会计收益的计算缺乏内在的逻辑统一性,而且使配比原则难以贯彻执行,以至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成本也不能得到足额补偿。而经济收益按现时价值计量,其反映的是资产的实际价值,有利于成本的足额补偿。三是财务资本保全与实物资本保全的差别。会计收益维护财务资本保全,即只要求业主投入的货币价值不受到损害,企业收入超过投入价值部分即作为会计收益,注重报告经营财务成果。经济收益则坚持实物资本保全,只有当业主投入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得到保全时,才能确认收益,只有保持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企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查看全文

经济收益的会计质量探索

【摘要】在目前企业财务报告框架下,会计收益还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收益水平。为此,有必要以提高会计收益质量为目标,借鉴经济收益概念,引入全面收益理论,以增强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关联性;补充现金流量预测信息,以增强会计收益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经济收益;会计收益;收益质量

收益是会计的核心概念,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会计信息使用者通常以会计收益为基础,通过计算每股利润、权益收益率等指标,对企业获利能力进行评价。在目前的企业财务报告框架下,会计收益尚不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真实的经济收益。有必要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并确定其信息质量特征,然后按照会计收益质量特征的要求,对现行的财务报告制度重新进行安排,如引入全面收益观,导入资产负债观等,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一、收益质量概念的提出

收益质量概念的提出源于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不匹配所产生的会计收益质量低下问题。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是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形式,前者是一定会计期间内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后者是企业一定时期内期末净资产减去期初净资产的差额。经济收益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收益概念,只有通过一定的工具才能被表达出来。到目前为止,会计是唯一被人们公认的最佳的收益计量工具。但是,会计在表达经济收益的时候,往往受已有的会计观念支配,降低了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关联程度,从而降低了会计收益信息的质量。

(一)会计收益

查看全文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分析论文

一、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

(一)会计收益的计量会计期间损益的确认和计量,应分析该期间实际发生的交易,确认和计量各种收入和费用,根据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来计算。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必须遵循收入实现、应计制、历史成本、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原则。对于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波动,如无客观事实认定,不予确认。会计收益只确认已实现收益,不确认未实现收益。

(二)经济收益的计量根据经济收益观,期间损益的确认和计量应比较该会计期间期末和期初的净资产,_在扣除投资人追加投资、加回已对投资人所分配利润后,即为该期间的损益。若期末和期初净资产相等,资本得到保全;若期末净资产小于期初,资本就没有得到保全,差额为资本亏绌;若期末净资产大于期初,资本不仅得到保全,而且产生盈余,差额即为利润。人们按资本计量属性的不同,又将资本保全分为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前者强调名义货币资本的保全,后者强调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能力的保全。在资本保全观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为取得收益而发生的费用必须以现行成本(资产的现行购买市价)而不是以历史成本来计量,在企业已经耗费的资产未得到重置之前,不得确认企业收益。在这类资本维护概念下所确定的企业收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收益。此时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概念所确认和计量的收益在量上存在如下的关系:会计收益+未实现的有形资产变化一前期发生的已实现的有形资产变化+无形资产价值的变化=经济收益(公式1)。上式中的无形资产不是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传统的无形资产,而是另一个概念即主观商誉。以资本化方法举例加以说明:

[例1]某经营实体总资产剩余有用寿命4年,每年期望的净现金流转额如表1:(假设贴现率为5%,每年折旧7000,单位为$)第一年期望的净现金流转额(R1)=7000,第一年初总资产的资本化价值:7000x(1+5%)-1=6667,8500×(1+5%)-2=7710。100(0)×(1+5%)-3=8638,12000×(1+5%)-4=9872,合计为32887。第一年末总资产的资本化价值:8500×(1+5%)-1=8095,10000×(1+5%)-2=9070,12000×(1+5%)-3=10336,合计为27531。第一年的主观商誉=(折旧)7000-(32887-27531)=1644,每一年的会计收益=每一年的净现金流转额一每一年的折旧,第一年的会计收益=第一年的净现金流转额一第一年的折旧,0=7000-7000。同理可得第二年、第三年和第四年的主观商誉和会计收益,将各年的数据带入公式1可得到各年的经济收益(本题中有形资产未发生变化,故其数值为0),汇总见表2:

二、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概念

(一)会计收益的概念

查看全文

浅谈会计审计提高企业经济收益

摘要: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得以发展壮大,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现代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长远发展,必须提高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视力度,了解会计审计工作特点及作用,明确会计审计对于企业经济收益的多方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会计审计工作认知深度、合理拓展会计审计工作范围、提高会计审计队伍专业水平、设立专门的会计审计部门的应对策略,优化会计审计流程、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增加经济收益。

关键词:会计审计;经济收益;提升策略

一、会计审计工作特点及作用

(一)会计审计工作特点。企业通过适宜会计审计手段能够实现经营活动的全面核算、系统分析,以此为企业的商业决策确定、战略目标规划提供准确经济信息支持。会计审计工作是以货币作为基本计量单位,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始终,通过实时监督与管理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全部经济环节,与此同时在第一时间纠正违规经济行为。(二)会计审计发挥作用。会计审计工作结果为企业管理层的相关决策制定提供数据信息支持,真实展现企业经营状态及资产情况,同时也披露了当前遇到的负债问题。企业管理层通过对会计审计上报的指标数据进行剖析研究,能够准确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企业凭借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经营活动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的科学导向建议,以此发挥财务调控管理职能。除此之外,投资者、债权人可以通过参与到会计审计工作的方式确保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以此实现成本利益的合理分配,避免因利益冲突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收益的影响研究

(一)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收益的影响途径更为多样。会计审计工作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企业经营收益而言呈现多样化的影响效果,就企业生产活动而言,合理的会计审计能够确保成本核算准确无误,以此实现现金流的合理控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生产成本浪费问题。企业职能部门凭借会计审计管理能够对审批流程进行优化控制,以此提高业务管理效率与水平,潜移默化的提高企业经济收益。企业管理层通过对会计管理制度、会计审计体系的合理设计强化了会计审计力度,以便对企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进行实时核算与监督,并将反馈结果上报给管理层,方便其及时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为经济决策确定提供准确数据参考。(二)会计审计制度能够保障债权人合法收益。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及股东隶属于不同利益群体,他们各自对于利益分配需求也存在个体差异,当期望、见解发生冲突的时候,将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严重时还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企业投资者及股东为了自身利益不受损害,迫切希望能够参与到企业日常经营及决策制定工作中,这就需要会计审计工作为其提供可靠、真实的财务信息。鉴于此,管理层需要依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会计审计制度,以便为投资者、股东提供可靠财务信息支持,并辅助管理者准确掌握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把握企业经济发展形势。合理的会计审计制度能够为企业后期经营活动部署规划奠定坚实基础,企业管理层也能依据会计审计数据明确经营改革方向,并对经济收益目标进行微调处理。(三)会计审计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经营发展的最终目标在于获取更高经济收益,通过合理的会计审计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便在激烈的市场波动下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层在经营决策制定的时候需要会计人员为其提供真实准确的审计数据,以此确保决策制定的客观性、准确性。会计审计管理相较于其他管理工作而言可谓企业经营活动的主导者,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存在纰漏及不足,为漏洞修补工作遇留足够处理时间。会计审计管理还有助于企业管理措施的完善健全,对各项管理工作及流程提供指导建议,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最终帮助企业的树立良好品牌效应、提高核心竞争力。

查看全文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总结

*年我乡以党的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落实省委“三个文件”和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团结务实创新,富民兴村强乡”12字总目标,坚持“以招商引资活乡,以特色产业兴乡,以非公经济富乡,以德法兼治稳乡,以党的建设立乡,以团结实干强乡”的六句话为指导思想,“以抓大户树典型,抓‘四通’促开发,抓基地上规模,抓加工育龙头,抓市场重引导,抓科技重服务”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一带三区”规划与建设,促使乡农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实现农村经济收入9766.8万元,同比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1992元,同比增加92元,增长4.8%。简要分析如下:

一、数据分析

1、农户家庭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仍占主导地位,农户出售农产品收入6658.9万元,同比增长5.3%,占全乡总收入的68.2%;

2、牧业收入增加,其产值为592.7万元,增幅为4.6%;

3、农民外出劳务收入大幅增加,今年全乡农民外出劳务收入405.7万元,增幅为13%;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分析

查看全文

获取市场份额谋取经济收益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必要性;企业信息化创新分析;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创新主要针对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规模,以硬件、软件为两条突破口、信息化创新成为企业的首选创新突破口、信息化应用的无用功现象普遍存在于企业当中、软件层面上不断加强应用软件强度以及员工对于信息化的理解与应用、基础设施创新、信息理念创新、企业信息化创新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企业信息化创新路线更多的是需要企业以软件创新为主、更多需要的是企业信息化文化的渗透以及企业管理理念的传播、软件的革新并非企业发展的重点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以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必要性作为突破口,分别从硬件、软件两个层面针对企业信息化创新进行剖析,寻求企业信息化创新的主导因素,据此针对企业信息化创新提出合理性建议。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信息产业链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企业以信息化创新为发展突破口,实施信息化创新变革,以此在市场竞争程度加剧的条件下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谋取更多经济收益。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创新信息化理念信息化培训

企业信息化创新主要针对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规模,以硬件、软件为两条突破口,分别从基础设备层面以及应用软件层面上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深入挖掘企业信息化办公各项环节,从中发现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以及有利于企业提升业绩的革新策略。据此对企业信息建设进行创新化,使得企业能够在信息产业链集中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的条件下获取更多经济收益。在市场竞争程度逐渐加剧的条件下,企业为谋取更多经济收益而对企业进行发展规划和创新,从企业创新的角度出发,诸多企业不断倡导企业信息化创新,从而现阶段普遍存在企业的发展方向逐渐向信息化创新靠拢。

1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必要性

在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外部经济环境变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信息化创新成为企业的首选创新突破口,企业信息化创新也成为当今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导方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智能化工具,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再生、信息应用等层面上的功能应用,从而对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企业管理理念以及企业内部组织体系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决策作用。

查看全文

经济收益观看公允价值计量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意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对会计核算的主要影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新会计准则特别突破了历史成本原则,更多强调公允价值的计量属、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符合决策有用观目标的要求、对会计事项初始计量的影响、对会计事项后续计量的影响、对会计事项期末计量的影响、公允价值运用于期末计量的分配标准、公允价值运用于期末计量的判断标准、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估价体系、正确选择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正确把握利润大小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正确理解利润信息在各项契约中的运用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意义入手,剖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事项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期末计量的影响,总结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需注意的问题,以达到正确运用公允价值的目的。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核算会计信息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特别突破了历史成本原则,更多强调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将更多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润,符合经济收益观,为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1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意义

1.1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

查看全文

高速公路网经济收益论述

辽宁省高速公路网历时28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11年底,通车里程已达到3300公里,为辽宁省乃至东北区域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为所经区域提供了快速、安全、便捷、舒适的道路交通条件,所产生的效益一部分表现为道路使用者效益,也称为直接效益;一部分表现为通过改善高速公路辐射区域交通条件,优化了产业布局,达到改善宏观经济基本运行环境的目的,进而促进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而产生宏观社会效益,也称为间接效益。

一、直接效益

辽宁省高速公路网中骨架路网均为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不仅发挥了东北地区进关出海的主通道功能,也是省内各城市之间的交通主动脉,承担起大部分中长途客货运输任务,直接效益十分显著,不仅给道路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带来了明显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第一,运输成本节约效益。由于高速公路的通车,提高了区域内公路等级,改善了运输条件,缩短了车辆行驶距离,提高了行驶速度,大大降低了车辆运输成本,产生了大量的公路晋级效益。如本溪至辽中高速公路是国高网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沈阳经济区主要城市之间的公路主通道,自2008年全线通车以来,同与之平行的省道沈环线公路相比,公路等级由二级或三级提高为高速公路,本溪至辽中之间的里程缩短了25公里(占原里程的18%),车辆行驶速度提高了40km/h(提高了70%),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高速公路通车后,原有公路或道路的交通量大部分转移至高速公路,减少了原有公路的交通拥挤,使原有公路的车辆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带来明显的运输成本节约效益。如铁岭至朝阳高速公路是国高网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东北地区入关进京的第二通道,自2008年全线通车以来,原有京哈高速公路的长途运输车辆有70%转移至铁朝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锦州至沈阳至四平段的服务水平由原来的二级(V/C=0.65)提高为现在的二级(V/C=0.46),车辆平均行驶速度由原来的93km/h提高为现在的108km/h,减少了车辆运输成本,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第二,节约时间效益。高速公路建成后,由于行驶速度大大提高,缩短了车辆行驶时间,使旅客和货物减少了在途时间,客运量中生产人员在缩短的旅行时间内可以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了在途货物所需资金利息的支出,产生了客货运输节约时间的效益。例如,盘锦至营口高速公路是沈大、京沈两条高速公路主通道的连接线,也是国高网项目,自2002年建成通车以来,使大连、营口等辽宁南部地区的车辆入关进京的行驶时间大为缩短,从营口至盘锦行驶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为40分钟,产生的节约时间效益十分显著。第三,提高交通安全效益。由于高速公路良好的行车条件,使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明显提高,高速公路通车后,通道内的交通事故率明显降低,带来了提高交通安全效益。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高速公路同二级公路相比,交通事故率降低了72%,人员和财产损失大大降低。

二、间接效益

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其投资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消费,从而对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了贡献。建成后,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其快速、便捷的特点有助于沿线地区生产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通,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各地区获得比较均等的相对利益,发挥各自的经济优势,并保证区域内主导产业能带动和影响区域内相关产业增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体。第一,直接投入效益。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刺激区域内相关产业扩大规模,带来经济增长效益,由交通直接投资又转化为社会需求,通过市场机制转化为相关产业的间接投资,最终体现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第二,产出效益。公路建成后,改善了区域交通状况,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刺激了客货运量的增加,对各相关部门净产值增长做出了贡献。第三,开发效益。高速公路建设带动了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如地产增值、开发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支撑这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如沈阳至丹东、丹东至桓仁、桓仁至永陵、永陵至南杂木、南杂木至沈阳等高速公路共同构筑了辽东旅游经济圈,对辽宁东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产生了显著的效益。第四,传递效益。受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因素的影响,围绕其他受益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新的需求,引发了连带产业从交通建设中间接受益,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最典型的传递效益。第五,潜在效益。高速公路网形成后,交通功能的显著增强有助于经济信息的交流和市场的开拓,特别是促进了沿线地区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开放、竞争意识的增强等,带来了无形的潜在效益。预计到“十二五”规划末期,辽宁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4500公里,高速公路网络将有效连接城际间县域节点、重要运输集散地、产业园区和港口,届时,高速公路整体效益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将为辽宁省经济腾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查看全文

金融公平经济收益最大化论文

摘要:金融是依据统一的边际收益率进行金融资源配置,实现收益最大化。在金融配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金融不公平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进程。本文对金融公平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公平的经济效应,以此为金融公平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资源配置金融公平经济效应

金融的基本职能就是融通资金,包括在国内和国外进行融通,并按统一的边际收益率将有限的金融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实现金融收益最大化,但金融资源是有限的,这样金融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之间就出现了矛盾,在金融资源的争夺中,人们不可避免的特别关注资源配置过程中金融公平的实现问题。由此可知,对金融公平的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

一、金融资源配置的内在机制分析

白钦先(1998)提出,金融是一种战略性的社会资源,认为资源的有限性与稀缺性应既包括“量”的规定性,更包括“质”的规定性,是一动态的、相对的概念。金融作为一种资源,其目的就是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要实现金融收益最大化就必须提高配置效率。从这方面说,金融公平更在于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而进行资源配置的依据就是各个资源需求主体的收益率。任何一个追求效率的金融系统,都会优先满足收益率较高的资源需求主体,然后再满足收益率次高的主体,以此类推,直至资源配置完成。这样最后一单位资源配置所达到的收益率,就是金融统一的边际收益率。本文将其设为λ,收益率不小于λ就可以获得金融支持,小于λ就会被排除在金融之外,即无法获得金融资源的支持,而且随着金融的发展,生产率的提高,λ会越来越大。

从理论上讲,市场可以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但是市场的不完全性及外部变量(如政府的干预)的影响,使资源配置过程出现扭曲,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一些达到甚至超过了整个金融系统统一的边际收益率的资源需求主体没有获得相应的金融支持,即金融系统没有将其纳入金融资源配置的范围,但一些没有达到要求的主体却获得了金融资源配置权,这便体现了金融不公平,是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的表现,造成了金融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增长质量的稳定提高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使得金融资源配置的实现对外部变量产生路径依赖,随着外部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资源配置效率相应的提高或降低。一旦外部变量的变化对金融资源配置造成致命的打击,会使整个经济系统陷入混乱状态,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会相应降低。但任何一个理性的系统,无论是一个国家、部门,还是一个企业,都不会以效率损失为代价而过多的干预金融资源配置的实现,其干预仅限于市场失灵的范围。

查看全文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本文将对电力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电力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两者的关联要素进行探究,以优化电力企业管理,实现企业收益的稳步增长。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关系

电力企业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企业运营等都有着紧密地联系,面对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为了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实现长远发展,加强企业经济管理,调整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以切实地维护企业的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

在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市场营销通过有效的销售手段,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收益,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可以说,电力营销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决定着企业的走势。因此,电力企业必须紧紧围绕市场营销开展工作,结合经济管理理念优化市场营销空间,在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的同时,注意对服务成本的控制,以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收益。市场营销需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情况,转变营销策略,实现最快占有市场销售份额的目的[1]。当前,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愈来愈重视服务质量以及后期跟踪服务,在此背景下,电力企业也需要转变经营思想,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营销策略,通过经济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二、现下电力企业在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