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07:46: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人

农村经济人从政的思考

近年来,*县大力推进“五村、两规范、一带头”建设,走党建工作为经济服务的路子,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抓党建促经济的工作中,*县注重把农村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为党组织书记,逐步实现了“农民—经济能人—党员经济能人—村干部”的转换,进而实现“经济能人”带动战略,实现了新科技、新思潮、新观念在农村的广泛传播,扩大了科技的普及推广面。目前,通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经济能人的带动,全县已建立了党群带富帮扶联合体405个,组建“协会”、“公司”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8个。广大农民群众在以经济能人为首的村干部的引领示范下,找到了能脱贫致富的路子。

当前,*县农村出现的一个特殊阶层——农村经济能人,并以他们为主体构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队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挥农村经济能人的积极作用,如何正视、引导、培养、启用,让优秀的经济能人进入农村基层公共权力领域,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经济腾飞具有深远意义。

一、农村能人从政的优势、特点

农村经济能人从政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思想意识超前。经济能人有开拓精神和经济头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强。经济能人肯学习、勤动脑,有较强烈的发财欲望,能够顺应市场的变化,主动掌握市场行情,不断寻找致富门路,而且一旦看准目标就会毫不犹豫地创造自己的事业。2、文化素质较高。农村经济能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3、创新能力较强。能人思想意识超前,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迅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能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论证后遴选出最佳方案,能够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推陈出新。4、领导和组织才能较出色。农村经济能人与一般农户相比,有较高的领导水平和组织才能,在组织经济方面的成就就是其才能的集中表现,一般能胜任组织和带领农民致富的重任。5、在群众中威信高。农村经济能人已成了村民的榜样,特别在经营项目,生产方式和经营技术上在村民中说话很有份量,具有振臂一挥,群众纷纷响应的牵动效应。6、社会责任感较强。大部分农村经济能人在税费上缴、公益事业、帮助贫困农民等方面比较积极主动。同时,经济能人希望社会稳定,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也比较自觉,要求改革,要求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是一个稳定而富于进取,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社会阶层。

农村经济能人是农村经济的“火车头”,农村能人经济体现了先进生产的发展趋向,农村经济能人如果能进入基层公共权力领域,进入基层权力中心,不仅能够使经济、政治联系更加紧密,而且能使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农村社会政治效能最大化。实践表明,农村能人如能通过适当的机制加以引导,趋利避害,他们的政治才华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农村社会政治效能就能得到最大化。

二、农村经济能人从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农村经济腾飞的客观需要

查看全文

低碳经济人类追求

摘要: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经济飞速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人类的幸福渐行渐远。为此,人类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来应对危机和挑战。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它的出现正是基于人类的幸福。

关键词:低碳经济幸福

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悄然迎来一个划时代的改革,低碳经济时代。

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里,低碳经济第一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然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可以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全球经济蓬勃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茹毛饮血、衣不蔽体的时代早以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沐浴着工业化、信息化的春风,人类正享受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无限量的文明成果。那么,从理论上讲如果摒弃工业时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许就会减缓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阻碍人类奔赴现代化的进程。然而历史和事实却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理智的选择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迫使我们做出这样选择的根源就在于人类自身的幸福。

关于幸福,古今中外,诸多学者都做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英国哲学家休谟有一句名言: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而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又是一切幸福的前提。

查看全文

对经济人的伦理的思考

一、阿马蒂亚·森对“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假设”的批判

根据阿马蒂亚·森的看法,长久以来形成的对亚当·斯密关于“经济人”思想的误解,是造成“现代经济学和伦理学分离的”根本原因。按照他的思路,经济学上的“经济人”是在所谓“自利行为假设”基础上被错误理解的,而自利行为假设是没有根据的,或者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真实的。“主流经济学把理性的人类行为等同于选择的内部一致性,并进而把它等同于自利最大化。但是,正如阿马蒂亚·森所指出的那样,既没有证据表明自利最大化是对人类实际行为的最好近似,也没有证据表明自利最大化必然导致最优的经济条件。”阿马蒂亚·森发现在经济学的传统中,一直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其一,为了保证经济学研究不会被友善或道德情操等因素所干扰(这些应该交给伦理学去考察),经济学家们长久以来假设人类的行为动机是单纯的、简单的和固执的,这就是所谓自利行为假设一直被奉若神明的学术原因;其二,现代经济学的渊源是作为一个伦理学的分支发展而来,矛盾的是,到了今天,它的特征却恰恰是“无伦理”(non-ethical),这是不自然的,更是不寻常的,一定发生了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反映在从两个学科研究的关系上,出现了不应有的、却被深刻认同的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分离。而在所有以“经济人”分析为基石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中,为追求理论上的纯粹的“经济人”模型,而将现实的人的伦理道德进行了剥离,以完成机械的“经济人”抽象。如此,丰富多彩的人成为了在动机上只有“内部一致性”的固执的千篇一律的自利的个人,活生生的人在经济学上几乎僵死。而这竟然作为影响广泛,历久弥新的经济学的真理性认识存在至今。森认为,“被称为‘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不仅在理论分析中回避了规范分析,而且还忽视了人类复杂多样的伦理考虑,而这些伦理考虑是能够影响人类实际行为的。根据研究人类行为的经济家们的观点,这些复杂的伦理考虑本身就是基本事实存在,而不是什么规范判断问题。”他一再强调,“善、正当和义务概念都是经济学的主要概念”。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忽视了涉及或影响着“经济人”及其经济行为的伦理道德因素。排除伦理动机的人的自利行为假设不仅仅应用在经济人上,还被广泛确信发生于其他社会角色上。乔治·施蒂格勒坚持类似的观点,而森却反对,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偏离自利的伦理考虑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森进一步说明自己反对的是自利成为了人类行为的惟一动机,他并不否认自利在主体的选择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少了自利动机,正常的经济交易活动甚至无法进行下去。他主张的是动机的多元性。此外,他坚称自利和某种周全的考虑之间并不存在着必然的矛盾,二者可以融合或互补。经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人们(包括“经济人”)并非惟一地按照自利的方式行事;第二,即使人们惟一地按照自利的方式行事,他们也未必能取得某种特定意义上的成功,即提高技术效率(投入产出比)或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而经济学对这样的结论长期普遍持相反的态度,其根源在于对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的极大误解。

二、回到伦理学去,企业家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复合

为了厘清自利行为假设在经济学传统上错误的根源,森进一步指出,主张自利行为假设的人们总是从斯密的著作里翻出词句,认为人总是会依从自利的动机行事,这是对斯密的经济人思想的一个误解。其实,斯密的经济人与其说是“自利”的,不如说是“自爱”的和“精明”(prudence,又译为谨慎)的。斯密的思想中,“道德情操”这一术语有着深厚的斯多葛主义色彩,道德情操“是用来说明人(被设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这就是“谨慎”也成为了经济人的某种“道德情操”的原因,这显然是受到了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自制”思想的影响。但是,斯密宣称他的“谨慎”并不等同于斯多葛的自制。森认为斯密是把谨慎看作是“理性和理解力的结合,后者则不是”。的确,斯密并不是仅仅像主流经济学里描述的那样,只是关注自利。他看到了谨慎在经济人的行为动机中的重要作用,“明智和审慎的行为,当它指向比关心个人的健康、财富、地位和名誉更为伟大和高尚的目标时,时常又非常合宜地被称作谨慎。”他继续说道:“在所有这些场合,谨慎都同许多更伟大和更显著的美德,同英勇,同广泛而又热心的善行,同对于正义准则的神圣尊重结合在一起,而所有这些都是由恰如其分的自我控制所维持的……它必然意味着所有理智和美德的尽善尽美。这是最聪明的头脑同美好的心灵合二为一。

确实如此,斯密把最好的道德评价送给了那些能够在利己和利他之间进行权重,而最终选择了更为重视利他的经济人。他多次强调,“当他人的幸福或不幸在各方面都依我们的行为而定时,我们不敢按自爱之心可能提示的那样把一个人的利益看得比众人的利益更为重要……品德高尚和优良的人不会为这种情感所左右。”又如:“个人决不应当把自己看得比其他任何人更为重要,以至为了私利而伤害或损害他人,即使前者的利益可能比后者的伤害或损害大的多。”森告诫人们,如果对斯密的著作进行系统的、无偏见的阅读与理解,自利行为的信奉者是无法从那里找到依据的。实际上,道德哲学家和先驱经济学家们并没有提倡过一种精神分裂式的生活,是现代经济学把斯密关于人类行为的看法狭隘化了,从而铸就了当代经济理论上的一个主要缺陷,经济学的贫困化主要是由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造成的。大河内一男对此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说:“人们认为斯密经济学作为一种经济学说是与伦理相对立的,其体系的性质是违背道德的。但是,……对斯密的这种批判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而批判者也不理解斯密所说的伦理同经济的深刻的内在联系。在亚当·斯密看来,伦理不是同经济对立的,毋宁说它是对经济有利的;伦理不是处于同经济对立的地位,而是存在于经济本身之中。”而遗憾的是,“斯密认为一直与经济伦理保持密切联系的‘经济人’,在其后经济学的发展中逐渐变成单纯方法论上的工具,当初‘经济人’同经济伦理的关系随之被切断了。”实际上,作为经济人的企业家并没有同作为道德人的企业家发生分裂,企业家道德人不是处于同企业家经济人相对立的地位,而是存在于经济本身之中。这一结论,还可以从企业家经济人的利益目标分析中获得。

查看全文

“经济人”假设的合理内核

内容摘要:尽管“经济人”假设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但其基本内核仍然是合理的。只要克服这个概念的某些缺陷,并对其做出必要的补充,就可供中国经济学借鉴。

关键词:经济人;合理内核;借鉴

Abstract:Thoughtheassumptionofeconomicmancriticizedbydifferentschools,it’sbasiccoreisstillreasonable.Ifwecanovercometheassumption’ssomelimitationsandmakeitperfect,itwillbeusedforreferenceforChineseeconomics.

Keywords:Economicman;thereasonedcore;useforreference

“经济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尽管这一概念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了种种批评,但其基本内核仍然是合理的,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经济人”假设的演变和发展

查看全文

经济人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经济人”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什么是“经济人”的本质,二是如何有效约束“经济人”,使其选择符合社会最优原则;笔者认为,不管一个人在现实中的表现是利他或是利己,“经济人”的本质始终是利己;如何有效约束“经济人”,使其选择符合社会最优原则,关键是制度创新。

关键词:经济人研究

作者简介:宋圭武,男,1964年10月生,甘肃靖远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问题。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经济人”假设、资源稀缺性、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收益等概念构成了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基本范畴体系。正确界定“经济人”的内涵和特征,既有助于建立有效的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也更有助于对实践中现实问题的深刻分析。

“经济人”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什么是“经济人”的本质;二是如何有效约束“经济人”,使其选择符合社会最优原则。

对于“经济人”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什么是“经济人”的本质,在经济学的研究进程中,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查看全文

经济人士学习报告会讲话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市委讲师团孙汉友团长,为全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专题辅导报告。孙团长是我市理论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发表过多篇学术著作,从党的十二大开始,对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作过宣讲。今天,孙团长将为我们作主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报告,这对全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深入学习了解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希望大家认真听、仔细学,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十七大精神实质,真正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开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局面。

要通过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报告中,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表明了中央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坚定决心,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另一方面,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省委、省政府着力推动沿江城市群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宜城板块率先崛起,**的发展将越来越快,这些都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广阔舞台。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正当其时,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期。对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当前,各非公有制企业要通过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企业发展上来。

要通过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抢抓机遇、勇于开拓,为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新业绩。在座的都是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是企业的精英,组织者、领导者和决策者,企业的兴旺发达决定于你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家要通过对十七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正确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要树立敢于超越,争创一流企业的精神,大力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抢抓政策机遇,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硬化发展举措,乘势而上,放心、大胆施展才华,加快企业发展。要着力在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求突破,使企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张,经营效益迅速增加,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创造新业绩。

要通过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致富思源、奉献社会,为构建和谐**做出新贡献。近年来,全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企业,繁荣地方经济的同时,热心支持公益事业,广泛吸纳就业,积极开展捐资扶贫活动,为构建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社会高度赞誉。站在新的起点上,希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继续发扬好传统、好作风,继续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好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义利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和市场关系,自觉把企业的发展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成为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和谐劳动关系的自觉构建者。

查看全文

经济人假设的内核论文

内容摘要:尽管“经济人”假设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但其基本内核仍然是合理的。只要克服这个概念的某些缺陷,并对其做出必要的补充,就可供中国经济学借鉴。

关键词:经济人;合理内核;借鉴

Abstract:Thoughtheassumptionofeconomicmancriticizedbydifferentschools,it’sbasiccoreisstillreasonable.Ifwecanovercometheassumption’ssomelimitationsandmakeitperfect,itwillbeusedforreferenceforChineseeconomics.

Keywords:Economicman;thereasonedcore;useforreference

“经济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尽管这一概念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了种种批评,但其基本内核仍然是合理的,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经济人”假设的演变和发展

查看全文

经济人力资源创新论文

摘要:在新经济时代的特殊背景下,创新成为末来管理的主旋律,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成为管理创新的主题。本文对新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和素质进行论述,提出了在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关键词:新经济人力资源创新

一、新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在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发现了与以往大工业不同的发展趋势,即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大行其道,于是提出了美国开始了新经济时期。美国所说的新经济指的是已经存在数年的两种广泛趋势:第一种是商业的全球化;第二种是信息技术革命。

经济学家及其他理论学者对新经济的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认为新经济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新经济就等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新经济、生物经济、风险经济等等。狭义新经济是指美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一种相对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就是在实现低通涨和低失业率较长期并存的情况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综合上述对新经济涵义的解释,笔者认为: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调整。

查看全文

经济人抽象的根据及其局限性

|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核心概念,借助于经济人抽象,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建立起了比较完整和成熟的理论体系,一些非主流学派,例如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也运用经济人模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将经济人模式泛化为一般分析工具的倾向,似乎经济人模式能够概括人类全部经济生活的本质。但在实际上,这种忽视概念提出根据的预设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做法只是将已有的经济学推广应用到更多的场合,是经济学范围的扩大而不是本质的进步。象所有科学的概念和理论都有其特殊的根据和局限性一样,经济人抽象也有其特殊的根据,这根据就是局限性,由此决定了经济人抽象不可以无限泛化。在经济人抽象的适用范围之外,是全新的经济现象,其本质和规律不同于建立在经济人抽象基础上的传统经济理论。

在经济学的历史上,亚当·斯密是第一个提出经济人思想的人,他在下面这段关于“看不见的手”原理的著名论述里面,也提出和论证了经济人思想:“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之福利,也不知道他们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439页,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看不见的手”原理是颂扬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经济人是其核心思想。所谓经济人,就是追求自己的安乐和利益的人,在此后关于经济人的所有界定中,经济人的这一自利特点都是最基本的规定。

问题在于如何理解经济人的性质,斯密是基于什么根据提出经济人的概念。关于经济人“自私自利”(selfishess)、“利己主义”(egoism)、“自我为中心”(self-centred)的解释,都把经济人归结为人性使然,是伦理学上的利己主义者。即使斯密是基于人性论和伦理学提出经济人概念,人们在经济领域表现为经济人,这也是有着经济领域的根据。斯密在上面的论述里面,已经给出了这种根据,即“每个人都在力图运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因此问题的症结在于斯密是不是从人性的角度解释经济人的自利动机。

“斯密问题”存在表明斯密并不是从人性论和伦理学出发提出经济人思想的。所谓“斯密问题”,是指斯密的两部主要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它们分别以“同情心”和“利己心”作为论证的出发点。如果斯密是从基本的人性假设出发的话,那么两部著作之间就存在矛盾和不一致性。

查看全文

经济人假设局限性研究论文

摘要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什么是人,或者说什么是经济学家心目中的人。在此基础上,辨析了经济人的局限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经济人理性经济学

1经济人的含义

任何科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经济学也不例外。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就是“经济人”假设。其实这就是在问经济学家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人?不同职业、不同地位、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信仰的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般来说也是不一样的。不过,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对他们一般所认可的“经济人”这一回答更有挑战的的答案。简而言之,在经济学家的心目中,人就是“经济人”。这既是经济学研究的一重要前提假设,个人以为,它也应该是经济学人所恪守的信念。(当然,实际中或许有这样的经济学家,他们在具体做研究的时候,因为研究的需要遵循经济人假设;他们在生活中或者日常非研究性活动时,他们的实际行为不遵循这一假设)

那么什么是经济人呢?一般来说,经济学家都回避对经济人的直接定义。当然,这并不说,这个问题不重要,而是经济人这一说法尚存在着争议之处。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如一位哲人所说,大致意思是,下定义就像建围墙,是用它把已经盖好的建筑物给围起来,而不是用它来容纳日后可能要修建的建筑物。一般认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完整地表露出了经济人的思想,约翰·穆勒则是依据亚当·斯密对经济人的描述和西尼尔提出的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明确地提炼出了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那里有一种描述性的说明,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国富论》中的一段名言:“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斯密还认为,人本身有一种“改良自身状况的愿望”,“这种愿望,虽然是冷静的、沉着的,但是我们从胎里出来一直到死,从没有一刻放弃过这种愿望。我们一生到死,对于自身地位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有一刻觉得完全满意,不求进步,不想改良。怎样改良呢?一般人都觉得,增加财产是必要的手段。”据此,人们往往把斯密视为“经济人”假设的倡导者。但是,正如马克·布劳格在《经济学方法论》一书中所指出的,真正作出“经济人”假设并加以严格界定的却是约翰·穆勒。

概括而言,对经济人概念比较一致的观点是:①自利。亦即追求自身利益是驱使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这种动机和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有其内在于人本身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根据。②理性行为。经济人是理性的,所谓理性,指的是经济人能根据市场情况、自身处境和自身利益之所在作出判断,并使自己的经济行为适应于从经验中学到的东西,从而使所追求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如张宇燕在《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一书中指出:人的理性,简单地说是指,每个人都能通过成本—一收益或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③第三个是经济人的核心,亦即: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的保证,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动会无意识地、卓有成效地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这是经济人假设中最有意义的问题,也被称为“经济人的灵魂”。这一经济人假设的重要命题,在学者们的讨论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理由也许是,大部分讨论经济人假设的学者,都假定存在着一个既定前提,即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市场制度是最优的制度,也是天然合理的制度。从而,在利己心(或称功利主义)驱使下的经济主体会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一条使自己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方案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一般也认为,“经济人”假设的哲学意蕴是功利主义、理性和个人主义,从而主要体现了资产阶级价值观、人生观的经济思想。当然,同国外学者一样,国内很多学者经常将理性、理性经济人、经济人假设、经济人等概念视为差不多等同的概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