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困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06:02: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困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困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制度

为建立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工作,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资助对象

(一)资助扩面工程。受资助对象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包括:1.持有低保证和特困证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以及残疾学生;2.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线20%以内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具体标准由县、区根据资助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制订;3.少数民族学生;4.因受灾、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二)爱心营养餐工程。持有低保证和特困证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以及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残疾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

二、资助标准

(一)资助扩面工程。对上述(1)类学生按现行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课本作业本费、住宿费、代管费;在高中阶段免收学费和代管费。(2)类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课本作业本费、代管费和住宿费和高中阶段的学费、代管费是否减免由各县区根据财力状况自行确定。(3)类学生免收杂费。(4)类学生可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有关费用。在各类民办学校和按民办机制运行的公办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免费额度按当地公办学校的收费标准确定。跨县区行政区域就学的贫困学生,由生源所在地负责资助。

查看全文

职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国务院决定,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下简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对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金等,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是,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偏窄、资助标准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意义。

二、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学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意见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各大中专院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13号)精神,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近年来,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初步建立了普通高校奖、贷、助、补、减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制度,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是,资助面偏窄、资助标准偏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还需要各方面加大力度做好工作。

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之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重大决策。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切实保障;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意义十分重大。

二、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研究论文

摘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创新意识,切实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为主导、社会援助为支撑的“经济支持”模式。积极构建和发展“素质与能力支持”模式。

关键词高等学校;困难学生;资助模式;改革;创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实行招生并轨、收费制度改革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努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须大力创新资助工作模式,着力构建“经济与素质、能力相支持”的“双线”资助模式。切实提高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这项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支持”,即帮助学生解决在校读书期间的经济困难问题,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满足学生现时的表面物质需要,这是资助工作的根本所在;二是“素质与能力支持”,即大力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困难学生长远的深层发展需要。这是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

(一)模式创新能满足困难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下,资助管理部门担负着双重的“育人”职责。既要发挥资助项目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又要开展以勤奋学习、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学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又总是交织混杂在一起。采取简单的处理方式,可能会造成只扶贫不扶志,虽然拿出钱资助了学生,却未必收到预期的效果。而着力构建“经济与素质、能力相支持”的资助模式能满足学生的深层多样化的需求,能让更多的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推动实现教育公平。

查看全文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探讨

内容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障了教育公平的实现。本文通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制度出现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困难;认定制度;高等学校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不仅仅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事务性工作,这项工作更体现了教育的精神,保障了教育公平的实现。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首要环节是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由高校和生源地行政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近年来,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日趋增长,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暴露出多种问题,认定难度大,认定结果不够科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不够完善,体系不够合理。

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的现状

各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一般包括民主选举产生民主评议小组,公开民主评议,公示评议结果等过程。公开民主的认定制度彰显了经济困难认定过程的公平公正,保障了国家各种资助政策的顺利实施。但是,这样的认定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漏洞。一是家庭经济真正困难学生多种原因不愿申报。部分单亲家庭、父母因病(故)导致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性格方面具有内向、敏感、自尊心强等特点,不愿意公开家庭隐私,不愿意参加公开评议,因此不愿意申报。二是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越来越关注,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这也导致部分家庭经济不困难学生,通过人际关系、弄虚作假等一些不诚信手段获得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资格,“假贫困生”现象依然存在。

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

摘要: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工作一直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也是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压力现状和原因,结合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方面内容(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个体层面的积极品质、集体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探讨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体系的模块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载体,进而构建有效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体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

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经济原因承受着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普遍在就业上处于劣势。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下,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实现顺利就业,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关乎国家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文章试图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研究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体系。积极心理学提倡调动积极情绪,让人感受到成功和快乐,促进健康成长。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看,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虽然有些不足,但还有可以挖掘的潜能和提升的空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压力现状和原因,用“积极”来观照就业教育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

在大学生就业群体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尤为严峻,就业难度更大、更突出、更多元化。心理和经济压力导致经济困难学生毕业求职时自卑感加剧,主观能动性缺乏,竞争能力差。就业困难也对他们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引发冷漠、悲观、抑郁、焦虑等情绪。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就业成本提高,心理压力困扰

查看全文

职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意见

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促进本市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现就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主要目标

(一)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各项助学、奖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基本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需求。

(二)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都能得到资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奖励,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三)促进本市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吸引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鼓励初中毕业生报考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或者涉及艰苦行业的专业。鼓励学校扩大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

(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增强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自立自强、尽责诚信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查看全文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能够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价值观的新道路。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索

1引言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由于经济贫困而导致精神与心理上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贫困”。他们深知在漫漫的求学路上,“贫困”给他们的学业造成的困扰;在匆匆的青春年华里,“贫困”给他们的人生带来的不一样的色调。完成学业,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被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们普遍认为是摆脱贫困的最正确、最恰当且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对工作的渴望更急切、更强烈。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而言,他们获得的就业信息均是由高校提供,因此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会对这个群体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家庭经济困难与就业的重视

2.1提出国家解决贫困与就业的方针

查看全文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急剧增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就业过程中总体处于弱势地位。据相关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与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好的学生相比,通常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具体表现为就业率低、签约时间滞后、工作岗位较差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若能顺利就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而且能够担负起整个家庭的生活开支,从深层意义上讲,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群体特点,来探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继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就业,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对许多贫困家庭而言,不仅要面临高昂的学费、生活费,就是求职过程中的花费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这主要包括报名与培训的费用、制作精美简历的费用、个人形象包装的费用、交通通信费等,这些俨然已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另一个经济负担。与其他学生相比,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更高,他们渴望能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以改变自己家庭贫困的局面。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早日就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报酬,以偿还助学贷款、回报家庭,但就业难的现实,使就业成本不断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往往因较大的求职花费等经济因素,错失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因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由于其贫困的特征,特别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就业能力不足、社会资源匮乏、心理因素、社会偏见等多种原因,与一般毕业生相比,他们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和生存压力,相对更难就业。

2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群体特点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有着其自身的群体特点。困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因素,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无法摆脱经济窘困给学习、心理、价值观等思想状况带来的影响。

2.1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查看全文

经济困难学生奖助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经济困难学生奖助学金制度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发挥教育工作在扶贫脱贫中先导性作用的重要制度安排。基于此,结合N市A区的实例,分析经济困难学生奖助资金管理中的现实困境,从政策制度的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该项资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启发。

关键词:精准脱贫;学生资助;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党在报告中提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首次将“精准脱贫”写进党的报告中。说过,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要想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就要帮助他们在劳动中积累财富,而教育正是提升国民素质、提高劳动技能的必由之路。为了充分发挥教育资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N市市委市政府建立了资助范围全面覆盖、资助标准分类施策、资助措施科学有效的奖助学金制度,以期实现教育脱贫的目标。本文从审计的视角出发,以N市A区为例,抓住政策主线,分析经济困难学生奖助学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制度层面的针对性意见,以期为教育扶贫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基本情况介绍

N市坐落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自古以来重视教育,素有“天下文枢”之美誉。2017年,该市教育局会同财政局发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A区地处N市南部,下辖十个街道,常住人口100余万,其辖内共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150余所。由于涉及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较多、类型各异,适用的政策也比较复杂,A区教育局成立了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心专门负责学生资助事宜。该中心按照文件要求将困难学生划分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孤儿、低保边缘家庭子女、农村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子女、残疾学生、特困职工家庭子女、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警子女、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和其他因突发情况致贫家庭子女等11类,补助金额包括减免学费、住宿费和助学金等,由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并建立了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进行管理。今年以来,A区审计局对该区教育扶贫资金运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本文在审计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经济困难学生奖助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二、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