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05:37: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东北亚经济技术探索
本文作者:张序强张桂兰董雪旺工作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东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北部,包括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国、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中国东北地区(指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和赤峰市三盟一市)。本区地域虽然是世界上开发较晚的地区,但是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是当代最有发展前途的地区之一。在本区域中我国的东北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蒙古国均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各具特点。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趋势并行发展的国际经济背景下,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加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且快速扩散,国家经济开放性增强,区域间、国家间竞争空前激烈。在中国即将入世0的新形势下,东北地区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蒙古国合作是否具有潜力,东北地区如何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特点确定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蒙古国的合作方向,共同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就成为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1东北亚三地区合作的现状和问题
1.1合作现状中国东北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蒙古国具有经济技术合作的地缘、资源、交通等天然优势,但从几年来的发展实践看,三方经济技术合作成效并不理想。以中俄贸易为例,1992年双方贸易额为58.6亿美元,超过历史上中苏贸易的最好水平。然而好景不长,1994年出现滑坡,降幅高达34%[1]。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251亿美元,其中对俄罗斯的贸易额为61.2亿美元,仅占1.9%[2]。从国内来看,东北区在中俄、中蒙贸易中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并不占优势,合作方式仍以传统的商品贸易为主,合作档次较低,对东北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优势与潜力远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1.2存在问题1.2.1经济技术合作方式单一。目前,三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仍以商品贸易为主要形式,基本停留在浅层次、低水平上。由于俄罗斯政局不稳,政府更迭频繁,政策朝令夕改;蒙古国基础设施薄弱,投资环境差,导致三方产业合作、劳务输出、互相投资、技术转让等其它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较少,这极大地束缚了双方合作规模及合作水平的提高。1.2.2贸易合作方式规范性差、层次低。在中俄、中蒙间的商品贸易中,低层次的易货贸易、边境贸易占贸易总额的很大比重,贸易主体没有稳定的货源基地,缺乏长远打算,热衷于当0倒爷0,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发展后劲不足;三地区市场对接不规范,符合国际规范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如银行结算手段滞后,三地区间缺少一个公正、合理、有效的仲裁机构,出口信用保险尚未解决等都影响了各国地区间贸易的正常运行。1.2.3进出口商品结构单调。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以建材和化工产品为主,主要有:木材、钢材及其制品、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化肥与纸浆及制品。这六类产品占中国从俄进口产品总额中的75%,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有色金属,占16%。中国向俄出口的商品以农产品和轻工产品为主,主要有粮油、食品、纺织品、服装和轻工产品。这五类产品占中国向俄出口产品总额中的比重达94.4%,其中食品占17.7%,服装占44.6%,轻工产品占25.7%[2]。这种过于单一的进出口结构,稳定性差,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1.2.4缺乏具有资质的信息咨询机构。三地区间没有规范的信息中介机构,企业间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市场信息不灵,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对俄罗斯多变的政策及复杂的经济形势难以掌握,很难直接进入俄罗斯市场;而外贸公司又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融资能力弱,实业化水平低等困难,因此,主体的综合作用受到限制,制约了双方合作水平和规模的扩大。一些外贸企业领导者,由于对俄罗斯市场目前出现的多元化竞争缺乏全面的了解及足够认识,错误地认为萝卜快了不洗泥0,使假冒伪劣产品流入俄罗斯和蒙古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商品的声誉,市场占有率严重下降。
2东北亚三地区合作潜力分析
经济技术的文化创新
本文作者:任培兵刘玉雷玉藏工作单位:石家庄焦化集团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文化力是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精神。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团队精神,凝聚员工人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源泉;也是企业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途径。使员工自觉合作,注重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具有较强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自觉地把企业利益视为高于一切,这样既在员工中形成了团结互助的关系,又有效促进和发展了企业团队精神。科学发展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也是解决当前企业面临诸多问题的基本原则,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企业要统筹好技术创新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以新的思路谋发展,以科学发展促进经济技术创新,为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培育科学发展文化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理论。培育科学发展文化首先要学习好、实践好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些新理论、新观点,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其次培育科学发展文化还应树立以下理念: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和牢固树立共同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是又快又好地发展,只有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准确地而不是模糊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学懂弄通,才能领会精神实质,才能逐步形成科学发展文化,企业员工才能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
二、树立科技强企理念,发展科学发展文化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现代企业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要推进企业发展,必须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科学发展文化建设,引导企业员工发扬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企业的内在运作模式和外在发展形态在员工心目中达成共识,形成内增凝聚、外树形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科技型企业形象。通过企业科学发展文化的建设,立足科技进步的生产功能和经济功能,全力打造科技支撑体系,推动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认知、先导作用,开辟企业发展新领域。要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创造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平台,加强和改进企业规划发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群工作、文化建设,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和内容方式、方法的创新。形成管理新模式,营造管理新环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技进步,人是灵魂。要充分发挥员工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实施联合攻关,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全员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让员工在科技创新中提高素质,在工作实践中展现才能。通过科技进步和科学发展文化建设,使无形资源有形化、价值化,有形资源优势化,真正实现文化先导、科技强企。
燃气锅炉经济技术分析
1四种类型锅炉初投入比较
从上图所给数据可以看出:1)在锅炉的使用寿命中,燃气锅炉一般为20年,是各种类型锅炉中寿命最长的;2)在1吨、2吨、3吨的锅炉中,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的初始固定投资是最少的;在4吨的锅炉中,燃煤锅炉的初始固定投入是最少的;3)在锅炉的折旧率中,1吨、2吨、3吨、4吨的燃气锅炉均远远低于同等规格的其它类型的锅炉,无形之中减少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2四种类型锅炉年度运行费用比较
1)在未明确的日常维护费用数据的基础上,燃煤锅炉的年运行费用是最低的;2)燃煤锅炉的人工费用要视生产情况而定,如果昼夜生产,则必须实行倒班制度,两个人是最少选择,这将会大大增加燃煤锅炉的年运行费用。3)燃煤锅炉的日常维护成本远远高于燃气锅炉,如果把日常维护费用计算在内,燃气锅炉的年运行费用将远低于燃煤锅炉,为四种类型锅炉中运行成本最低的;
3四种类型锅炉其它因素比较在影响
锅炉选择的其它因素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1)从配套设施的要求来看,燃气锅炉、用电锅炉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场地,是首选;2)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燃气锅炉、用电锅炉对环境是无污染的,是首选;3)从政府政策方面来看,近些年来,政府对天然气的推广使用是大力提倡和支持,却因为节能减排、粉尘污染、矿渣处理等问题限制燃煤锅炉的应用;因为碳的高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排放,不提倡燃油锅炉的推广;出于节能减排的考虑,会适当的拉闸限电,限制了用电锅炉的发展,所以燃气锅炉无疑是首选。
公路招标的经济技术联系
本文作者:肖粗甫工作单位:湖北汉阳公路段汽车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共中央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如何增强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实行招标制是推动企业增强活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践证明,招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为现代经济建设服务,可以克服现行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择优组织协作探索新路子。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招标可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而且打破了现行经济体制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城乡分割的弊端。有力地冲击了企业吃“大锅饭”的现象,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生产竞争,是个很大的推动力。目前已有一些大的单独公路建设项目实行了公开招标。然而,公路养护费用中的大中修工程是否也可采用招标的方法呢?本文试图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克服弊端,完善改革,加强横向经济技术联系。
一、公路大中修工程的现状
公路大中修工程的费用是由省交通厅专项拨款,都是由省、地、县下达,安排到施工队施工。行政指派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员,独家经营,没有竞争力,致使工程造价高、矛盾多,•出了向题无人负责,工程质量长期上不去,•管理十分混乱,:.’经济效益很差。大中修工程资金占全部养护费用30~50%,每年在一个县里的大中修投资额约为50万元(因我县邻近武汉市市中心,干线公路较多,大中修工程费用较多,平均额取50万元计)。武汉市经济单列以后,共九个单位,每年大中修工程费用就有几百万元。所以,用好这一部分资金,发挥它的效益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直到目前为止,大中修工程费用的投资效益很差。由于公路部门长期受地区之间的分割局面的影响,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切断了横向经济技术联系。每年下达各县大中修工程费用,只能由各县自己去完成,而不管该县是否具有完成上述工程任务的条件。据全省1982年验收1981年大中修油路,共“复验212.3公里,优良里程为108.2公里,占复验里程的51%”。说明大中修工程有49%的投资没有达到投资效果,经济效益差。全省每年大中修工程费用将有几千万元的投资没有经济效益,浪费是惊人的。汉阳县公路大中修工程在1982年以前的投资效益也是很差的。仅以我县汉沙公路为例:从1972年至1981年共10年时间,投资累计225.2万元,而优良等级路里程不足6公里。如果按每公里投资14万元计算,则6公里共计84万元,投资效益只占36%。综上所述,公路部门目前管理体制上存在着以县为单位的地区分割状态。公路部门是个事业单位,用钱写报告,批了就算数,不管修的路好不好。即使是当年修的路当年坏了,了不起就说一下“交学费”,或是扣几个月的奖金也就完了。由于采用行政手段安排工作,往往路坏了谁也不愿承担责任,也往往说不清楚是谁的责任。
二、公路大中修工程招标制方案
本文所述的招标制是指公路部门中用于大中修工程的那部分资金。这里说的招标是指两方面内容:其一是指在一个县段内对每年的大中修工程费用。在审批预算的范围内,对本县所有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实行公开招标。改变过去用行政手段指派施工员和用行政手段成立施工队伍的方法,而不问是否愿意和能否胜任,最终造成路面质量差,责任互相推,意见一大堆的状况。用这个办法来进一步完善过去施工中采用的承包办法。其二是指在一个省内(也包括某些跨省工程)、地区内、地区与地区之间、县与县之间也可以实行按施工预算的招标制。可以首先在施工中存在老大难的单位开始试行。使一个地区范围内公路建设长期落后的面貌有所改观。公路大中修工程的招标投标,可以先在内部试行,取得经验,然后再全面推广。招标是一项改革,在改革中一定会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因此,首先就要求领导提高认识、统,思想、重视和支持,没有这一条是任何工作也做不好的。除此之外,还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招标工程项目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不要盲目进行。通过技术调查,以及方案比较,编写好可行性研究。第二在招标工作中要加强经济法制,用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合同的形式缔结和固定下来。第三要把“质量第一”的观点贯彻到招标过程的始终。第四关于分配问题,要贯彻“国家得大头,集体得中头,个人得小头”的原则。在县段内实行的招标投标,建议按节约额的10%用于奖励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由于公路质量的验收工作是当年不能完全断定的,所以这部分奖金可分三年付清:第一年5%;第二年3%;第三年2%。如果质量达不到要求,则按超支部分总额的5%,扣发奖金和工资。县与县之间实行招标制的分配,双方协商签订合同,按合同规定办理。一般可按双方参加人员、提供机械、场地、材料、技术等因素考虑参加奖赔的百分比。对承建修路一方之节约额的分配可按10~15%用于奖励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节约额的25~30%用于购置必要的机具及集体福利,60%交国家(或承建修路县段)用于公路建设事业。公路大中修工程实行招标制的优越性已见上述,概括为:第一、有利于打破地区之间的分割状态,有利于发展各县公路部门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与技术交流;第二、有利子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有利于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加强经济核算,提高工程质量,第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公路部门大中修工程实行招标制还是一项新课题,真正实行还会有一定的难度。改革是向来不会一帆风顺的。正如钱永昌部长在198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的那样:“许多事情只要我们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合情合理又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许多方面是可众突破的”。我们采用招标制来突破原来的地区封锁,改变单纯靠行政手段完成大中修工程的方法,对一个县公路部「〕来说就可以为国家节约几万元,对一个地区、一个省、全国所有的公路部门都这样做,其经济效益就十分可贵了。
经济技术的档案服务探索
本文作者:李芳芳工作单位:河南新乡学院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资源高频率、快节奏的发展而丰富,信息化社会也逐步成熟。在此基础上,档案工作的开发和利用面临新的课题。为适应新形势变化,迫切需要推动档案服务创新,建立档案服务新模式。
一、创新服务观念与机制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变革,档案工作者需要更新服务观念,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学习档案法律新规,从依法治档出发,树立当代档案管理理念[1],切实推进档案服务工作与时俱进,引导传统档案服务理念向现代档案服务理念的转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档案工作带来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的变化,促进了档案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革新。为了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应建立科学有效、形式灵活、依法治档的管理体制和流程合理、管理科学、上下协调的工作机制。制度创新是实现档案服务观念更新的基础。随着信息传输传播技术的进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及工作标准,创新档案工作体制与管理制度,促使档案管理步入法制化新阶段迫在眉睫。理论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前提,为此要大力加强理论创新,通过理论体系的创新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二、建立新型数字档案储备
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传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为档案信息及时、方便、快捷服务提供了最佳的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因此,应建立档案信息网络,以丰富的信息储备为主体,针对不的同信息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2]。互联网作为新型档案信息载体,为实现档案网络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网络化、数字化管理中的档案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档案不再以单一的文字的形式展现,更多的是以信息交流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数字档案形式呈现,如电子文本、声音、图片、影像等新载体形式,其管理工作也主要由计算机控制。收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起点。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不同,它可以施行前端控制,收集、归档实时进行[3]。信息安全加密系统的成型,使多数电子文件可以安全通过下载和上传完成。为此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采用现代工作模式,在档案管理专门站点建立电子档案自动上传和下载的动态窗口,在第一时间将信息收集起来,并在档案管理站点服务器上进行归档、分类和筛选[4][5]。网络传输技术为档案收集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利用先进的网络传输技术广泛采集档案数据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档案的内容,扩展了档案的范围。
物资供应的经济技术探究
本文作者:王寿田工作单位:高沪高铁四标段项目经理部。
1(略)
2(略)
3(略)
4实践的效果
4.1物资供应方案的制定、比较和实施,为物资保障工作奠定了基础物资供应方案是做好物资供应工作的基础,通过方案的制定明确了项目经理部与工区项目部的职责,物资供应工作规范有序,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减少了盲目性,有效地保证了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4.2实践了对地材的统一协调、集中管理模式京沪高铁四标段项目管区285.7km,有22个线下施工工区项目部和9个制梁场。项目经理部经过分析比较,确定地材实行统一协调、分管段集中采购的管理模式,即项目经理部物资设备部牵头,统一划分管段并对资源进行分配,会同管段工区项目部共同洽谈,采用集采分定的合同管理方式,由工区项目部直接签订供货合同并报物资设备部备案,工区项目部组织进货并支付料款。统一划分管段资源形成了一致对外的格局和避免了内部争抢资源造成价格上涨的局面。共同洽谈实现了多元参与、共同决策,减少了失误和避免了采购中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集中采购实现了批量采购和质量控制,减少了采购次数,降低了采购成本。4.3物资采购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了物资采购中的暗箱操作和不正当竞争物资设备部先后组织甲控物资公开招标6次,均是最低价中标。桥梁管道压降剂和支座砂浆采用邀标方式采购,合同签订价格比投标前报价平均每吨下降208元。矿渣粉采取议标形式集中采购,比原报价平均降低20~30元,降低采购总成本千余万元。4.4实现了物资供应组织的最优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京沪高铁四标段全管段原设计设立的中转站用于甲供钢材等甲供物资中转。经实地考察,反复论证比较,充分利用施工沿线既有铁路货场和条件较好的铁路专用线,在管段铁路沿线均匀设置6个物资转运站,向两个方向辐射运距在30km左右,节约了大临费用。
经济技术的运行与特征
本文作者:张彬余振工作单位:武汉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系
一、APEC经济技术合作内容的拓展
APEC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关心亚太地区的经济与技术合作。从1989年APEC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到2003年APEC第十五届部长级会议,APEC经济技术合作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具体而言,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4年,为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起步阶段。此阶段的APEC经济技术合作实际上处于一个“有其实而无其名”的状态。因为在起步阶段,APEC开展了一些具有经济技术合作性质的项目,例如收集资料和数据、建立信息网络、编制手册和概览、举行研讨班和博览会、编纂大事记等,但是APEC官方文件从未正式提出“经济技术合作”这个概念。只是在1994年《茂物宣言》中,APEC才首次提出了一个与经济技术合作相近的“发展合作”的概念。由此可见,这一阶段是APEC整体发展思路还在发展和逐渐完善的阶段,APEC各成员对于APEC经济技术合作应该是什么、如何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开展APEC经济技术合作需要实现什么目标等基本问题均缺乏明确的认识。第二个阶段从1995年到1996年,为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框架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为了更好地推动和指导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APEC在1995年和1996年分别发表了《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简称《大阪议程》)和《APEC加强经济合作和发展框架宣言》(简称《马尼拉宣言》)。通过这两个纲领性的文件,APEC正式使用“经济技术合作”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经济技术合作的基本原则、合作方式、13个具体合作领域、6个优先合作领域、合作的目标、合作特点等内容,构建出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基本框架。其中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大阪议程》首次将经济技术合作放在与贸易投资自由化并列的位置,从形式上改变了APEC进程中“重贸易投资自由化、轻经济技术合作”的倾向。由于这一阶段主要是APEC探讨经济技术合作的框架性问题,所以经济技术合作的进展显得比较务虚。第三个阶段从1997年至今,为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机制建设与具体实施阶段。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对APEC部分成员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并促使APEC加快了推动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步伐,从而APEC经济技术合作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即机制建设与具体实施阶段。在此阶段,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为完成前阶段布置的任务而推动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具体实施。APEC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加强APEC经济技术合作管理的指导原则”的提议、建立“APEC经济技术合作信息交流中心(APECECOTECHClearingHouse)”、制定“经济技术合作行动计划(ECOTECHActionPlans,EAPs)”和提出《E-APEC战略》等。第二,为保证经济技术合作的顺利有效进行而推动经济技术合作的制度建设。主要反映在建立APEC经济技术合作分委员会(SOMCommitteeonECOTECH-ESC)①方面。第三,为确保经济技术合作的不断发展而推动经济技术合作内容的不断创新。例如APEC泰国会议就根据APEC外部形势变化,对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优先合作内容以及目标进行了拓展,新增加了“融入全球经济、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加强反恐能力建设以及迎接社会领域全球化”4个优先合作领域。
二、APEC经济技术合作运作特点
经历了15年的发展以后,APEC经济技术合作逐渐成长为一个以APEC为中心、以各成员和工作组为基点的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体系。具体而言,该多边合作体系有以下特点:第一,拥有较完整的机构体系、项目审批、执行和监督机制,为经济技术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实施主要通过各成员的官方机构设立的APEC工作组,由工作组负责政策对话和审核制定具体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的集体行动计划,并上报APEC高官会批准实施。APEC经济技术合作运行体系由具体实施机构、咨询机构和管理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经济技术合作的具体实施机构主要包括APEC高官会下的11个工作组,即贸易和投资数据工作组、贸易促进工作组、产业科技工作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组、地区能源合作工作组、海洋资源保护工作组、渔业工作组、旅游工作组、电信工作组、交通运输工作组、农业技术合作工作组和中小企业工作组,另外经济委员会和贸易与投资委员会也参与到少数项目中;咨询机构是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同时工商咨询理事会也是工商部门与部长会议和高官会议联系的纽带;管理和协调工作由高官会和其下的ESC来进行,另外预算与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某些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部长会议和领导人会议对于经济技术合作活动做出指示。ESC是APEC经济技术合作体系中最重要的机构,他的主要职能包括:通过与APEC各论坛协调,并凝聚各论坛的努力,更加有效地推进APEC经济技术合作议程的实施;为加强和便利APEC工作提供一个政策管理工具;为实现APEC目标可能采取的行动提供指导。近年来经济技术合作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应该归功于以上机构提供的制度保障。第二,具有明确的合作内容、多样的合作形式和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经济技术合作的具体实施。APEC经济技术合作进入机制建设与具体实施阶段之后,经济技术合作的具体内容、合作形式以及资金来源都得以确定。首先,经济技术合作的主要内容不断扩展。1998年11月APEC第十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加强APEC经济技术合作管理的指导原则”提议,鼓励APEC各个论坛围绕着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持续增长、利用未来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振兴中小企业、发展资本市场等六个优先领域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活动,因此在APEC的指导之下,APEC各成员主要围绕以上六大优先合作领域开展合作项目。其次,经济技术合作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APEC经济技术合作涉及的范围很广,例如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享、人员培训以及各类学术研讨会等都属于经济技术合作的范畴。为了更好的推动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ESC从侧重项目开展方式的角度,将APEC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分为三大类:信息收集类、信息分享类和培训类。信息收集类主要包括以调研、研究、报告等形式开展的合作项目;信息分享类主要包括以研讨会会议、培训、标准成功例、数据库网站建设、APEC中心展览等形式开展的合作项目;培训类则主要包括以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开展的合作项目。最后,经济技术合作的资金来源构成。一般而言,经济技术合作资金来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APEC成员捐助的资金,它构成了APEC中央基金的来源;二是项目的主办方及其合作伙伴自筹的资金。APEC中央基金项下设立三个账目:第一个是管理账户,主要用于APEC秘书处、工作小组以及职员日常管理工作的开销;第二个是贸易和投资特定账户(又称TILF资金账户),特定用于加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活动及有关项目的开销;第三个是运作账户,主要用于APEC的一些申请项目的开销。APEC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的资金资助主要是指APEC运作账户和TILF账户提供的资助。因此,APEC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按资金来源可以分为五种:完全由APEC运作账户资助的项目、由APEC运作账户资金和成员方自筹资金共同资助的项目、完全由TILF账户资助的项目、由TILF账户资金和成员方自筹资金共同资助的项目和完全由成员方自筹资金完成的项目。可见,APEC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内容、实施形式以及资金来源的确定使其合作的具体实施更为顺利。第三,APEC建立了较全面的项目评估体系来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进行评价,从而为更好的推动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APEC针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的实施,专门设计了项目申请的数量评估、项目实施的数量评估和项目成果的数量评估三个评估体系。它的构成如下:首先,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申请的数量评估框架由20个评估指标构成,它包括:项目的申请是否与APEC设立的优先领域存在清楚的直接的相关关系、申报的项目是否属于APEC设定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具体的优先领域、项目的实施能否促进APEC优先主题的实现、项目的目标能否实现并被量化、APEC开展此项目是否存在比较优势、项目的申请是否具备丰富的背景研究、申请的项目是否存在领域交叉的问题或者是否需要其他工作组的协助、申请的项目是否符合“APEC妇女整合架构”的精神、开展项目的方法是否明确可行、项目申请的资金规模APEC是否能够承受、资金申报程序是否符合APEC的财务制度、项目是否得到了工商私人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充分支持、项目成功实施可能遭遇的主要风险是否被确定并被控制、是否制订项目实施状况监察和信息反馈方案、项目的预期成果能否满足受益人的需要、项目是否拥有持续创造利益战略、项目设计是否制订信息和新发现共享计划、有无其他相关要点、APEC是否应该给予资金资助。其次,项目实施的数量评估框架由13个指标构成,它包括:合作项目的目标和成果能否如期实现、项目顺利实施过程中是否遇到事先无法预见的风险、项目的实施方略和组织安排是否顺利执行、项目的管理是否专业、项目的预算资金是否到位、项目的资金使用是否符合APEC目前的财务制度、工商私人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和支持合作项目的承诺是否兑现、项目开展涉及到的领域交叉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妇女是否获得可测定的利益、项目实施状况监察和信息反馈工作是否有效开展、项目的成果和发现是否被收集整理或者是否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予以共享、有无其他相关要点、项目实施状况跟踪是否有效。最后,项目成果的数量评估框架由17个指标构成,它包括:已完成的项目如何推动APEC优先领域的发展、项目预定的目标是否全部实现、项目成功实施遭遇的风险是否被有效控制、已完成的项目是否遵守APEC现有的财务制度、项目的预期收益是否完全获得、受益人对项目的成果是否满意、有无受训者对培训评价的文字记录、项目是否实现“APEC妇女整合架构”制定的优先目标、项目开展涉及到的领域交叉的问题是否已经得到妥善处理、项目实施后是否与APEC其他工作组建立紧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否有其他APEC成员积极参加该合作项目、有无工商私人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参与该项目、开展项目取得的经验教训是否被整理并实现共享、项目能否持续产生效益、有无开展后续项目的可能、有无其他相关要点、对项目的判断是否准确。①
三、APEC成员参与经济技术合作的价值取向分析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思索
本文作者:王炳起工作单位: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由于党政部门的重视和各级工会组织的努力,全国范围内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创造了数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在分析研究企业层面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机理机制的基础上,还应在社会层面上进行宏观思考,使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融人社会整体运行之中,发挥其最佳功能,发挥工人阶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工会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实施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领导格局。工会组织实施确定了工会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和角色,是工会工作服从服务大局和维护职工利益的统一,是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和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结合点。1.工会融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各级工会组织通过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企业经营管理融为一体,有三个基本点:落实依靠方针,共谋企业发展,这是党委、行政和工会的共识;企业增效、实力增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职工收益增加,福利待遇提高,实现收人最大化,达到利益共赢;构成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核心作用,行政的中心作用,工会的群众性特点,实现三方优势的最佳结合。2.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工会的重要任务,是工会组织存在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工人在劳动关系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这里固然有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的社会背景,无疑也与职工文化基础差,技能单一,创新适应能力弱有关。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看意义有两点:一是维护职工的就业权。职工创新素质的提高,竞争实力增强,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价格升值,可以获得劳动岗位或较优厚的待遇;二是维护职工的发展权。职工通过知识技能的积累,成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促使职工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的拥有量,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角度看,带有长久性和根本性,对此,各级工会必须有充分的认识。3.建立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基金。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要有必要的经费投人,这是保证此项活动持久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坚持荣誉称号和利益原则相统一。各级工会组织尤其是县级以上的工会都应筹划建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基金。经费来源一是争取财政投人,二是工会按比例投人的教育经费,三是社会筹集,四是通过市场运作,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推向市场。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对此普遍缺乏市场意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大多在本企业展示推广,应考虑与行政协商,把有社会价值和有重大经济效益的项目通过合作、股份、专利转让等形式进行市场运行,其利润的部分或全部纳入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基金,实现良性循环。4.与工会“建家”相结合,纳人各级工会工作考核的内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应成为工会建设“职工之家”的重要标准,纳人工会制度创新范围。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经费投入,创新结果,职工技术等级晋升人数,全员参与人数,技术创新成果转让等,应成为对相关工会组织考核的重要指标。上级工会可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年终进行评比总结,务求实效。
二、政府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各级政府对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负有重要职责。宏•观指导,协调各方,制定、调整、健全有关的法规政策,尤其要使其成为一项国家制度,纳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项制度的制定就是创新,它对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发展,人世后对劳动力资源的要求有重大意义。1.贯彻《职业教育法》,制定《职工职业教育条例》。各级政府应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法》的有关条款制定《职工职业教育条例》。如确定职工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职工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职业教育的内容,技能等级序列和相关待遇(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主要依据),职工技术创新的奖励制度,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转让,执行《职业教育法》情况的检查和违规的处罚等。通过《条例》的制定,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给予政策支撑和法律保证。2.调整分配政策向有重大贡献的职工倾斜。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资本、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成为稀缺资源,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政府政策的制定对上述人员给予倾斜。这对推进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生产实践,这是科学向生产转化的三个环节,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全部组合和实现过程。任何环节上的人如果积极性不高,生产力都难以快速发展。当前调整分配政策要注意两点:一是树立大人才观口工人中的高级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与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样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二是劳动与资本、技术、管理都是生产要素。一线职工作为劳动产权的所有者,尤其是其中高级技工、技师应与资本和专业人才一样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政府应像对待管理人员的“年薪制”、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股权制一样制定工人人才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如股份、权益、奖励等,利用分配政策导向,鼓励、激励职工学习钻研技术,创新技术工艺和手段,培养一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的职工队伍。3.制定各级政府的职工教育培训规划。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地的产业布局和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及包括现代化企业对职工的要求,分层次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职工应达到的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培训人数、组织领导和保证措施等。这里应强调两点:一是大培训的观念,着眼于全体职工,着眼于职工素质的整体推进,培训和生产相结合,基础性培训和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训相结合。二是培训规划由工会行为变为政府行为,以增加其权威性和实施力度。4.建立各级政府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基金。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基金可由各级财政列支,或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人,在教育经费列出适当的比例。对违反《职业教育法》,对职工教育不投人经费的企业一定要按照规定收缴,成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基金的组成部分。5.召开全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会议。要开得像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一样隆重热烈,高规格,对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形成创新光荣、创新致富的社会效应。
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思考
工业园区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内容,市委、市政府在市委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争取将龙南县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市委、市政府在*发展新的起点上、以新的思路重新整合资源、着力构筑*大发展新平台的正确战略决策,必将为龙南工业园区建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增长动力,为龙南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构筑强大的要素集聚平台,从而推动龙南乃至*经济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
一、龙南建设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战略意义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南北协调发展、东中西良性互动新格局日益显现,作为极具发展潜力、地处赣粤边际和南北过渡交点和纽带的龙南县,必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将龙南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从*发展的视角看,提高区域竞争力需要实施新举措。*年,*省为加快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发展,出台了《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所谓“飞地”政策。近期*又立足新的起点,再次掀起解放思想、“杀开一条血路”的新热潮,发展态势更是咄咄逼人,这对于主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龙南乃至*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作为*对接珠三角前沿阵地的龙南,如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冲破封锁、快速崛起,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强大平台。把龙南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使之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就是在推动*南部与粤北地区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的战略之举。
2、从*发展的视角看,实现追赶与跨越需要注入新动力。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要立足市情,实事求是,抓住主要矛盾谋发展。在充分把握中央实行宏观调控、统筹区域发展这一大好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的支持,通过外部输血实现和谐发展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创造条件,激发和调动内生动力,让一部分基础较好、条件较好、发展潜能较好的县市,通过自力更生和市场的力量快速发展起来。把龙南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市委、市政府深刻洞察*市情,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将为我市实现追赶与跨越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3、从*南部发展的视角看,建设次中心城市需要集聚新要素。*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龙南建成“赣南次中心城市”和“*南部核心经济区”。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由工业的崛起来支撑,而工业发展的核心在工业园区。目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龙南县也同样面临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后劲乏力等诸多困惑,遭遇用地、用工、融资、环保等许多难题。龙南工业园现有的条件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需要更高规格、更优档次的工业平台来承接产业的壮大,并由此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龙南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必将有力推动龙南加快建设成为对接珠三角最具活力、最有效率的对接点,进一步增强次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群众性经济技术的认识
本文作者:崔建华工作单位: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
进入新千年以来,我们现河采油厂按照胜利石油管理局的总体部署,围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组织职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竞赛活动。以企业发展为中心,以推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以创新为动力,使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常赛常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适应油田企业体制改革的新变化,实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形式的创新
我们在组织广大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时,逐步地放开竞赛活动形式,办法由三级单位自定,实现了群众经济技术活动形式上的创新,形成了创新上水平的竞赛新格局。11各个层次富有特色。在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中,从各三级单位到基层小队,从机关科室到直属单位,都紧紧围绕采油厂总体目标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层层组织有自己特色的竞赛活动。年初由采油厂劳动竞赛委员会制定出全年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目标。各级单位积极响应,从采油厂到三级单位(科室)、项目组、基层小队层层请战,层层立项,分别同党政领导签订合同,各自展开竞赛。21活动载体丰富多彩。各级工会结合采油厂生产经营工作中心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效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载体。采油厂提出全方位管理创新,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工作目标,工会以班级为落脚点,把各项工作有机地引入群众性经济活动中来,并同有关职能科室联手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门新技术、改进一项新工艺、创一个新纪录、找一个增效点的五个一活动和三学三创三争当活动(学理论、学科技、学业务,创业、创新、创效,争当技术能手、管理能手、增效能手);采油、作业战线和生产后勤单位还广泛开展了我厂采油五队首创的今天我来当老师活动,在转变职工学习上动脑筋,下功夫,利用换位思维的方式,探索实施以职工为主体、以职工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由职工轮流登台讲授时事政治、业务理论、实践经验、技术绝活,使职工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授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31组织方式灵活多样。我们采油厂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以解决生产经营中急、难、新问题为重点,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目标,不受岗位、工种和职工身份的限制,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一是以岗位为基本单位开展创新。每个职工立足本岗,参加五个一活动,形成了8千名职工、8千个岗位、8千人参加创新的局面。二是采油系统的管理和创新。围绕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这个总目标,在开展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建立起投资管理运行机制,实行项目承包,切块负责,全过程监控,确保投资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优良资产,使全厂稳升井组达到6%以上。三是作业系统的管理和创新。针对作业一次合格率还不够高、低功无效井较多的实际,抓好作业运行机制创新、作业管理模式创新和作业后勤配套管理创新,作业一次合格率达到85%以上。四是百个女子班组。针对采油厂女职工多的特点(女职工占全厂职工总数的3816%),厂工会常年组织百个女子班组开展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练本领、强素质,巾帼双文明立功竞赛活动。
二、适应职工新形势下价值观念变化,实现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机制的创新
第一,典型引导法。我们采油厂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激发职工主人翁精神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在采油厂各条战线选树了十大标兵,还培养出油田铁人式职工、全国先进女职工姜素芹、油田地质尖兵王新征、油田三八红旗手标兵刘珍等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典型,同时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以此激发全厂广大职工的技术创新热情。第二,成果鼓舞法。为了用职工自己创造的成果来鼓舞全体职工,激发职工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的积极性,从而创造出新的优秀成果,我们在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中通过分系统成果会、成果展示会大力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对创造成果优秀的职工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还在成果突出的单位召开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力求更大范围的传播。第三,学习推动法。一是坚持练与学相结合。通过技术练兵比武,选树岗位技术比赛能手,技术标兵,在职工中掀起大规模的学习技术业务热潮,增强了职工的岗位意识和竞赛意识。二是坚持巩固与提高相结合。采油厂组织基层干部培训班、三级技术培训班,到全国知名企业参观学习,充实职工的技术知识,为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打好基础。第四,奖励促进法。包括奖金激励。对经济技术创新比赛评出的技术标兵、技术能手和重大技术项目给予奖金鼓励,并加大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人员的奖励力度;落实特人特薪薪酬制度,对采油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突出作用的岗位,参照劳动力市场价格给予特殊津贴。这些方式,深受职工的欢迎,有效地推动了全厂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