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集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05:27: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集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集聚

小议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计量

摘要: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江苏省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苏南增长极对邻近区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回浪效应,扩散效应不足;以产业集聚和城市化为特征的经济集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这种影响是地方性的,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需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要素向苏北地区的流动,加大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力度,加强苏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建设,不断缩小苏南苏北地区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经济集聚;经济增长;空间计量模型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经济的空间集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正如克鲁格曼所言:“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是什么?一个简短的回答肯定是集中”。与经济的空间集聚相伴而生的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化以及地区差距的扩大。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江苏省内部表现出很强的经济集聚趋势,同时一直受到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困扰,地区间差距在最近20年迅速扩大。集聚是否是导致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长久以来,经济增长与经济集聚的研究几乎互不相关。然而,现实表明,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与经济增长是很难被分割的两个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新经济地理学领域内的学者开始尝试整合新经济地理学与新增长理论,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探讨集聚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开创性的工作包括Martin和Ottaviano(1999)、Baldwin(1999)、Baldwin和Forslid(2000)以及Baldwin等(2001)。他们通过强调技术外溢和空间集聚的相互作用,为解释经济集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和简明的理论分析框架。Fujita和Thisse(2003)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研发部门的生产函数和熟练工人的动态迁移过程,给出了一个数学分析更加容易、分析结果更加具体的整合模型。Dupont(2007)也在集聚与内生增长的框架下,分析了经济一体化过程对区域差异和不平等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集聚对于整体的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地理位置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经济学家开始针对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许多研究验证了集聚的增长促进效应。如Ciccone(2002)使用5个欧洲国家NUTS第3级地区的数据分析了就业密度对于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制造业与服务业活动的集聚的确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正面效应。Henderson(2003)使用70个国家1960-1990年的面板数据,发现城市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份额)在低收入国家有利于经济增长。[SlCrozet和Koenig(2007)使用EU地区1980-2000年的数据,探讨了区域内经济活动空间集中对增长绩效的影响,发现生产活动的内部空间分布越不平衡的地区增长越快。但也有部分研究得出了与理论预测相反的结论,如Sbergami(2002)使用6个欧盟成员国1984~199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率和经济集聚相互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高技术行业、中等技术和低技术行业的集聚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影响都是负面的。㈣更为复杂的是,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集聚促进增长;但当达到某个收入水平后,集聚对经济增长就没有作用,甚至有害于经济增长。这一假说得到了Brulhart和Sbergami(2009)的验证,他们利用跨部门OLS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对国家层面增长的影响,发现只在经济发展的某一水平集聚才能推动GDP增长,关键水平约为人均10000美元。

查看全文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探索

[摘要]基于2012-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金融集聚对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金融集聚显著提升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经济发达地区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将为金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提供思路。

[关键词]金融集聚;区域经济发展;固定效应模型

一、引言

在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中,金融产业发展越来越繁荣,金融集聚成为金融产业基本形式的基础之上,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不坚固的。在金融改革的同时应该兼顾实体经济发展特征,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形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为金融集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金融集聚主要体现银行业集聚、保险业集聚和证券行业集聚。截至2021年三月底,我国金融行业总资产达364.62万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5%,其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行业同比增速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保险业增长势头强劲,银行业仍然是我国金融行业最大的贡献者。目前我国拥有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服务体系,然而,金融行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不能脱实向虚。自十九世纪起,由伦敦金融中心的诞生到现在,可以看出金融集聚现象大多出现一些国家的首都,如北京、东京、纽约等城市。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金融集聚现象也层出不穷,如北京的金融街集聚地、上海浦东的金融机构集聚等。同时在我国沿海地区也呈现出金融集聚的状态,例如我国的深圳。本文就金融集聚这一现象为出发点,来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而金融市场结构也由一开始的集聚到分散,再到目前金融市场呈现出的集聚状态。因此,在金融行业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金融集聚能否对实体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深入探究。

二、金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

对于金融集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多数学者都做了相关研究表明金融集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郭华(2021)认为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发散向全国的空间格局,且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各维度变动的贡献度存在长短期差异[1]。李红(2014)等从全国维度出发,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规模能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也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2]。有关金融集聚的研究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Cozen提出了金融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特点[3]。再有早期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财富积累,吸引了大量的公司和工厂自发形成集聚,形成了早期的区位优势,而这种区位优势的形成则会进一步加剧金融集聚地形成。金融集聚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差别,而且金融是有层次的,且与城市层级体系是正向匹配的[4]。综上,大多文献都集中在金融集聚的成因和金融空间结构的影响作用上。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甚少。本文就金融集聚是否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进行验证,并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查看全文

经济全球化要素集聚论文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要素的国际流动,使传统的生产要素结构发生变化。要素集聚已经成为获取比较优势的重要源泉。但如何集聚全球生产要素就要看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具有较强的要素集聚力。

要素集聚与要素集聚力

(一)要素集聚的内涵

要素集聚是劳动力、资本、知识、技术、制度、政策等经济要素在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要素合作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素集聚就是各种要素的国际流动,是一些国家或地区的资本、技术、管理、品牌、专利、跨国经营网络等要素集聚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使这些国家或地区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主要生产者。通常所说的要素在地理上直接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这是狭义的要素集聚。本文所指的要素集聚是一种广义的要素集聚,是要素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过程。

(二)要素集聚的特征

要素集聚是一个动态过程。要素集聚实际是要素的移动过程。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的基本区别在于,开放经济体系可以突破国内资源的约束,在国内资源不足时,从外部输入,国内资源充裕时向外输出,通过资源的国际流动实现资源的跨期最优配置。

查看全文

经济集聚增长的计量分析研究论文

摘要: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江苏省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苏南增长极对邻近区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回浪效应,扩散效应不足;以产业集聚和城市化为特征的经济集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这种影响是地方性的,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需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要素向苏北地区的流动,加大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力度,加强苏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建设,不断缩小苏南苏北地区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经济集聚;经济增长;空间计量模型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经济的空间集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正如克鲁格曼所言:“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是什么?一个简短的回答肯定是集中”。与经济的空间集聚相伴而生的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化以及地区差距的扩大。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江苏省内部表现出很强的经济集聚趋势,同时一直受到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困扰,地区间差距在最近20年迅速扩大。集聚是否是导致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长久以来,经济增长与经济集聚的研究几乎互不相关。然而,现实表明,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与经济增长是很难被分割的两个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新经济地理学领域内的学者开始尝试整合新经济地理学与新增长理论,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探讨集聚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开创性的工作包括Martin和Ottaviano(1999)、Baldwin(1999)、Baldwin和Forslid(2000)以及Baldwin等(2001)。他们通过强调技术外溢和空间集聚的相互作用,为解释经济集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和简明的理论分析框架。Fujita和Thisse(2003)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研发部门的生产函数和熟练工人的动态迁移过程,给出了一个数学分析更加容易、分析结果更加具体的整合模型。Dupont(2007)也在集聚与内生增长的框架下,分析了经济一体化过程对区域差异和不平等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集聚对于整体的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地理位置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经济学家开始针对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许多研究验证了集聚的增长促进效应。如Ciccone(2002)使用5个欧洲国家NUTS第3级地区的数据分析了就业密度对于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制造业与服务业活动的集聚的确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正面效应。Henderson(2003)使用70个国家1960-1990年的面板数据,发现城市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份额)在低收入国家有利于经济增长。[SlCrozet和Koenig(2007)使用EU地区1980-2000年的数据,探讨了区域内经济活动空间集中对增长绩效的影响,发现生产活动的内部空间分布越不平衡的地区增长越快。但也有部分研究得出了与理论预测相反的结论,如Sbergami(2002)使用6个欧盟成员国1984~199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率和经济集聚相互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高技术行业、中等技术和低技术行业的集聚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影响都是负面的。㈣更为复杂的是,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集聚促进增长;但当达到某个收入水平后,集聚对经济增长就没有作用,甚至有害于经济增长。这一假说得到了Brulhart和Sbergami(2009)的验证,他们利用跨部门OLS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对国家层面增长的影响,发现只在经济发展的某一水平集聚才能推动GDP增长,关键水平约为人均10000美元。

查看全文

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十六大提出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研究具体的产业发展形态。其中,产业集聚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下面我想结合前一段时间对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杭州湾地区的调研,就产业集聚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概念和现象

所谓产业集聚,简单地说,就是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与此相对应的英文是cluster也有叫产业集群的,含义大体相同。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产业集聚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产业集聚区内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很大,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大份额。产销量往往以“亿”为单位,令人惊异。比如浙江诸暨大唐镇的袜业市场,年交易量达60亿双;嵊县的领带市场,年交易量达到2.5亿条;绍兴的一个新建的织布厂,年产量达上亿米布。在浙江,这类产业集聚被称为“块状经济”。据统计,浙江有52个“块状经济”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0%以上;在全国53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浙江有56种以“块状经济”方式形成的产品居全国第一。在珠江三角洲,彩电、计算机等产品的产量也占到全国的较大份额。例如,目前全国最大的四家彩电企业的生产基地、最大的几家计算机企业的生产基地都设在珠江三角洲。

二是产业集聚使专业化分工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获得了空前发展。通常以“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在这里大量地分布在不同企业之间,每个企业只做一个部件,甚至一个部件的某个环节。企业分工的特点是,对技术含量较高、零部件较多、价值量较大的产品,如彩电、复印机等,不是一个主机厂(总装厂),而是几个厂在同一区域,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也不是一家,而是若干家。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一个零部件厂可以同时给多个主机厂配套,容易到达规模经济要求,从而降低成本;而对主机厂来说,有多个供货商可供选择,有利于通过供货商的竞争改进质量、降低成本。对技术含量和价值量不高的产品,如袜子、领带等,则有大量成品生产企业集聚在一起。在其前道生产环节也有细致的分工。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的配套体系,是这些产业集聚区最重要的优势。在珠江三角洲地区,IT、家电等产业的聚集已经形成。在这一地区一百公里左右的范围内,90%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80%以上的手机部件、将近100%的彩电部件都可以采购得到。

三是分工深化大大降低了生产和交易成本。据介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彩电、计算机、手机等产品零部件的采购成本比其他地区低30%。而浙江“块状经济”的产品成本和价格,也可以说低到了极致,比如在北京市场上卖五六十元的布料,在当地不到十元;在外地市场上卖五六元的袜子,在当地仅几角钱。

查看全文

经济集聚与增长空间计量研究论文

摘要: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江苏省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苏南增长极对邻近区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回浪效应,扩散效应不足;以产业集聚和城市化为特征的经济集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这种影响是地方性的,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需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要素向苏北地区的流动,加大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力度,加强苏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建设,不断缩小苏南苏北地区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经济集聚;经济增长;空间计量模型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经济的空间集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正如克鲁格曼所言:“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是什么?一个简短的回答肯定是集中”。与经济的空间集聚相伴而生的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化以及地区差距的扩大。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江苏省内部表现出很强的经济集聚趋势,同时一直受到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困扰,地区间差距在最近20年迅速扩大。集聚是否是导致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长久以来,经济增长与经济集聚的研究几乎互不相关。然而,现实表明,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与经济增长是很难被分割的两个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新经济地理学领域内的学者开始尝试整合新经济地理学与新增长理论,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探讨集聚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开创性的工作包括Martin和Ottaviano(1999)、Baldwin(1999)、Baldwin和Forslid(2000)以及Baldwin等(2001)。他们通过强调技术外溢和空间集聚的相互作用,为解释经济集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和简明的理论分析框架。Fujita和Thisse(2003)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研发部门的生产函数和熟练工人的动态迁移过程,给出了一个数学分析更加容易、分析结果更加具体的整合模型。Dupont(2007)也在集聚与内生增长的框架下,分析了经济一体化过程对区域差异和不平等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集聚对于整体的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地理位置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经济学家开始针对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许多研究验证了集聚的增长促进效应。如Ciccone(2002)使用5个欧洲国家NUTS第3级地区的数据分析了就业密度对于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制造业与服务业活动的集聚的确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正面效应。Henderson(2003)使用70个国家1960-1990年的面板数据,发现城市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份额)在低收入国家有利于经济增长。[SlCrozet和Koenig(2007)使用EU地区1980-2000年的数据,探讨了区域内经济活动空间集中对增长绩效的影响,发现生产活动的内部空间分布越不平衡的地区增长越快。但也有部分研究得出了与理论预测相反的结论,如Sbergami(2002)使用6个欧盟成员国1984~199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率和经济集聚相互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高技术行业、中等技术和低技术行业的集聚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影响都是负面的。㈣更为复杂的是,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集聚促进增长;但当达到某个收入水平后,集聚对经济增长就没有作用,甚至有害于经济增长。这一假说得到了Brulhart和Sbergami(2009)的验证,他们利用跨部门OLS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对国家层面增长的影响,发现只在经济发展的某一水平集聚才能推动GDP增长,关键水平约为人均10000美元。

查看全文

集聚经济视野下的区域性产业布局完善

1区域性产业布局综述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在空间地域上的投影,而区域性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在区域空间内的投影.正由于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在空间地域上的投影,因此,谈到产业布局优化,就不能不提到产业结构优化.所谓产业结构优化,就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前者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下,实现供求结构均衡、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并取得较好结构效益的过程;后者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这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过程在空间地域上就表现为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的空间地域在经济学上可称为经济活动区域,区域内运行的经济通常被称为区域经济,由鉴于此,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产业布局研究是区域经济问题的深化.就区域经济而言,产业布局优化实质上是区域内产业布局合理化和主导产业高级化的过程,其中,主导产业高级化是布局优化的关键,因为主导产业一旦被选定,其他辅助产业是围绕主导产业的协作配套产业,其布局的合理化和高度化问题要视主导产业而定,可见主导产业高级化是区域经济的核心,也是体现区域性产业竞争优势最优指标和最终决定力量,它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速度、性质和规模,其选择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主导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决定着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2集聚经济与区域性产业竞争优势集聚经济是指企业向某一特定地区聚集而产生的利益,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动力.城市是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聚集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属于同一产业,或性质相近的许多企业的集中.在一个地区内同类企业数目的增大,必然带来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总量的增加,分工协作的加强,辅助产业的发展,其结果不仅创造大规模的外部经济,而且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费用和成本.这样就便于形成本区域内的主导优势产业.第二种类型:属于不同产业,或不同性质的企业的集中,这样也会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这样便会产生集聚经济效益,有助于区域性产业竞争优势的培养和发展,这样便有利于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和最优化.

2.1产业聚集能提高区域性主导产业的生产能力①产业聚集加强了生产要素供应商的专业化,产业聚集区内的厂商能接近优质元件、专业化员工和准确快捷的信息;同时,多元化当地需求的存在,减少了专业要素供应商经营的风险;专业要素供给配置效率不断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区域性主导产业的生产能力.

②产业聚集有利于信息的获得和传递.大量厂商的聚集,使市场、技术和其他专业化信息集中在产业聚集区内,厂商邻近形成的员工正式和非正式联系,使信息的传播和获得更加容易.

③产业聚集使各个产业或企业的互补性增强,从而使产业聚集区内的产品整体质量和配置效率得以提高.

④产业聚集有利于各企业接近所需要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产业的发展除了需要政府部门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外,还离不开教育培训、信息、商展、金融、法律服务等专业化基础设施,这些准公共产品是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产业聚集使得这些准公共产品能被充分的利用,减少了企业对准公共产品的投资,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

查看全文

强化项目抓手 促进产业集聚 保持国民经济良好发展势头

新的一年,我们要抓住国家宏观形势仍然向好,各级加大对县域经济扶持力度的有利时机,趁势而上,努力争取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要把握原则,促进健康发展。一是因势利导的原则。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当地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人口素质、民情习俗等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级政府抓经济工作,就是要在综合考虑各种潜能,特别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积极性的前提上,加之政策导向和扶持,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迅速把诸如纺织、林竹等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二是持续增长的原则。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要兼顾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立足当前,面向长远,统筹区域产业发展和布局,以当前的发展为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要严禁以牺牲长远发展为代价的急功近利行为。三是统筹兼顾的原则。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当前,要重点统筹城乡发展,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去年旱情对农业生产的滞后影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重点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支持驻永中央、省、三明市属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征地、协调与周边关系等方面尽力支持驻永大中型企业上技改项目和合资、合作项目,在做大企业的同时增强地方经济实力。要重点统筹速度、效益和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按照就业、税收、产值的顺序选择发展项目,重视发展具有发展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要突出重点,实现越跨式发展。一要紧抓产业聚集。继续按照“培育特色资源—凸显产业特色—形成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思路,构建纺织、林竹、旅游三大产业集群。纺织方面,要依托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宝华林无纺布、英汉染整、川龙纺织、锦辉服装、侨成短纤等上规模纺织项目建设,促进整个产业的成龙配套,形成产业内部的互动发展。林竹方面,要以落实林权改革措施为新的契机,加大林、竹资源培育力度,带动后续加工发展,扎实推进“两个百万亩”、“两个中心”建设即争取用五年时间,基本建成100万亩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和100万亩以毛竹为主的竹林基地,以及全省以高品质中密度纤维板为主的木材人造板生产中心和以竹集成材为主的竹材高效利用生产中心)。旅游方面,要继续完善石林、安贞堡、天宝岩等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着重抓好旅游国债项目项目建设,争取五洲大酒店升级为三明市第一家四星级酒店,加大促销力度,着力打响“福建石林”品牌。二要紧抓重大项目。其一是重大基础工程项目。重点抓好三大交通项目、三大电力项目前期及建设工作。争取三泉高速公路永安段控制性工程开工,永龙高速公路完成预可研编制并通过审查,长永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力争永安火电厂60万千瓦机组扩建、安砂水电厂18万千瓦机组扩容、新建10万千瓦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开工建设,五年内使全市电力装机总规模达到150万千瓦。此外,要在去年完成109公里乡村道路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争取新建、改造乡村道路150公里。其二是生产性骨干项目。加快推进年产各100万吨的谋成和金银湖、年产200万吨的安砂等三大旋窑水泥项目建设,争取1—2年形成400万吨的旋窑水泥生产能力。同时,加快推进福建汽车厂破产重组,深化智胜公司与中化的合作,依托现有企业的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做大机械、化工产业。其三是城建项目。继续推进南区开发,计划完成投资1.4亿元开工建设文体休闲中心,建设上档次的三馆一院(即图书馆、文化馆、体育综合训练馆和影剧院)。同时,加快建设城区第三水源。三要紧抓园区经济。着手对尼葛高新工业区及内部小区、水东和大兴等乡镇工业小区进行统一管理、规范操作、提升档次,重点抓好尼葛高新工业区二期800亩工业用地和水东工业区3000亩用地的开发建设。重点发展具有产业特色和功能特色的“区中园”、“园中园”等新型园区,着手林竹工业园区的规划、政策制定等前期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要强化措施,支撑可持续发展。一要强化项目抓手。要继续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强化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抓手的功能和作用。干部要围绕项目干。重新组合成立电力、交通、重点工业、纺织产业、林竹产业、旅游开发、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农牧业、招商引资等10类专项项目工作组,采取双向选择办法,抽调干部充实各类项目组。党委要围绕项目找干部。对在项目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干部,给予提拔使用。还要进一步改进、完善项目工作考评办法,发挥激励作用。二要强化发展意识。要在全面发展中突出经济发展重点;要在可持续发展中追求一定的速度,确保必要的数量增长;要把发展作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不论是经济部门,还是党群部门、政法部门,都要围绕发展大局,做好服务工作;要多方筹措资金,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主要依靠盘活资产、城市经营,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推进城建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三要强化平台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园区建设,构建硬平台。要对入园企业实行优惠的地价、水电汽价和税收等政策,营造投资低洼地带,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发挥园区作为招商的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环境建设,构建软平台。要持之民恒地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促进政务服务的提速、增效,加大对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要强化责任落实。要教育广大干部树立强烈的责任感;要从市级领导干部做起,带动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当好抓落实的带头人;要分解责任,明确每一项决策部署、重要工作的责任人,把责任落实到人头;要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兑现奖惩。

查看全文

强化项目抓手 促进产业集聚 保持国民经济良好发展势头

新的一年,我们要抓住国家宏观形势仍然向好,各级加大对县域经济扶持力度的有利时机,趁势而上,努力争取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要把握原则,促进健康发展。一是因势利导的原则。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当地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人口素质、民情习俗等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级政府抓经济工作,就是要在综合考虑各种潜能,特别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积极性的前提上,加之政策导向和扶持,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迅速把诸如纺织、林竹等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二是持续增长的原则。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要兼顾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立足当前,面向长远,统筹区域产业发展和布局,以当前的发展为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要严禁以牺牲长远发展为代价的急功近利行为。三是统筹兼顾的原则。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当前,要重点统筹城乡发展,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去年旱情对农业生产的滞后影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重点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支持驻永中央、省、三明市属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征地、协调与周边关系等方面尽力支持驻永大中型企业上技改项目和合资、合作项目,在做大企业的同时增强地方经济实力。要重点统筹速度、效益和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按照就业、税收、产值的顺序选择发展项目,重视发展具有发展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要突出重点,实现越跨式发展。一要紧抓产业聚集。继续按照“培育特色资源—凸显产业特色—形成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思路,构建纺织、林竹、旅游三大产业集群。纺织方面,要依托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宝华林无纺布、英汉染整、川龙纺织、锦辉服装、侨成短纤等上规模纺织项目建设,促进整个产业的成龙配套,形成产业内部的互动发展。林竹方面,要以落实林权改革措施为新的契机,加大林、竹资源培育力度,带动后续加工发展,扎实推进“两个百万亩”、“两个中心”建设即争取用五年时间,基本建成100万亩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和100万亩以毛竹为主的竹林基地,以及全省以高品质中密度纤维板为主的木材人造板生产中心和以竹集成材为主的竹材高效利用生产中心)。旅游方面,要继续完善石林、安贞堡、天宝岩等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着重抓好旅游国债项目项目建设,争取五洲大酒店升级为三明市第一家四星级酒店,加大促销力度,着力打响“福建石林”品牌。二要紧抓重大项目。其一是重大基础工程项目。重点抓好三大交通项目、三大电力项目前期及建设工作。争取三泉高速公路永安段控制性工程开工,永龙高速公路完成预可研编制并通过审查,长永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力争永安火电厂60万千瓦机组扩建、安砂水电厂18万千瓦机组扩容、新建10万千瓦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开工建设,五年内使全市电力装机总规模达到150万千瓦。此外,要在去年完成109公里乡村道路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争取新建、改造乡村道路150公里。其二是生产性骨干项目。加快推进年产各100万吨的谋成和金银湖、年产200万吨的安砂等三大旋窑水泥项目建设,争取1—2年形成400万吨的旋窑水泥生产能力。同时,加快推进福建汽车厂破产重组,深化智胜公司与中化的合作,依托现有企业的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做大机械、化工产业。其三是城建项目。继续推进南区开发,计划完成投资1.4亿元开工建设文体休闲中心,建设上档次的三馆一院(即图书馆、文化馆、体育综合训练馆和影剧院)。同时,加快建设城区第三水源。三要紧抓园区经济。着手对尼葛高新工业区及内部小区、水东和大兴等乡镇工业小区进行统一管理、规范操作、提升档次,重点抓好尼葛高新工业区二期800亩工业用地和水东工业区3000亩用地的开发建设。重点发展具有产业特色和功能特色的“区中园”、“园中园”等新型园区,着手林竹工业园区的规划、政策制定等前期工作。

三、要强化措施,支撑可持续发展。一要强化项目抓手。要继续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强化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抓手的功能和作用。干部要围绕项目干。重新组合成立电力、交通、重点工业、纺织产业、林竹产业、旅游开发、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农牧业、招商引资等10类专项项目工作组,采取双向选择办法,抽调干部充实各类项目组。党委要围绕项目找干部。对在项目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干部,给予提拔使用。还要进一步改进、完善项目工作考评办法,发挥激励作用。二要强化发展意识。要在全面发展中突出经济发展重点;要在可持续发展中追求一定的速度,确保必要的数量增长;要把发展作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不论是经济部门,还是党群部门、政法部门,都要围绕发展大局,做好服务工作;要多方筹措资金,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主要依靠盘活资产、城市经营,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推进城建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三要强化平台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园区建设,构建硬平台。要对入园企业实行优惠的地价、水电汽价和税收等政策,营造投资低洼地带,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发挥园区作为招商的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环境建设,构建软平台。要持之民恒地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促进政务服务的提速、增效,加大对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要强化责任落实。要教育广大干部树立强烈的责任感;要从市级领导干部做起,带动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当好抓落实的带头人;要分解责任,明确每一项决策部署、重要工作的责任人,把责任落实到人头;要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兑现奖惩。

查看全文

做强做优产业集聚区思考与探索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产业集聚区建设助推县(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集聚区及产业聚集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工业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方向选择和探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产业聚集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从产业集聚区建设上看,随着国家严格用地审批政策的实施和征地费用的增加,产业集聚园区土地储备不够;招商引资的路子窄,范围小,尤其是大项目少、高科技项目少;共性平台(道路、水电、通信、物流等)建设滞后、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工业强则实力强。我们应围绕产业集聚发展的机理,实施“工业强市(县、区)”战略,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产业集聚的载体,抓规划、抓项目、抓配套,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围绕2009年生产总值增长10%——12%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省、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更加有力地推动工业集聚发展。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性最高”的原则,着力构建各类产业集聚区,已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产业集聚区建设助推县(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产业聚集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沿海“区块经济”迅猛发展,皆得益于产业集群的有效聚集和形成。以“园区”建设为总抓手,发挥产业聚集的引擎作用,对县(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产生吸引力。要以优势产品或资源为主线,如利用信阳的交通、区位、人才和矿产品等优势,推进企业群体成长,使产业集聚区成为新兴工业项目建设载体,承接更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二是有利于产生竞争力。产业集聚通过企业相互之间的溢出效应,使技术、信息、人才、政策等要素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因此降低成本而获得显著经济效益。三是有利于产生发展力。集聚区综合开发,使企业之间位置邻近,交往频繁,协作关系增进,增强了持续发展力,使集聚区逐步成为加快县(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救市牛”。

二、产业集聚区及产业聚集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结构调整为途径,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诚信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引导和推动了产业集聚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但仍存在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