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04:23: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合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繁荣农村经济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合作组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必须抓紧抓好的一项工作。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状态不好。其二,发展不平衡。其三,组织创建的依赖性强。其四,利益连接存在松散性。其五,资金来源存在约束性。其六,法律制度存在滞后性。
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中,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坚持走多元化发展、分类指导的道路。
随着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具特色的地区专业化日趋明显,而不同的产业对组织的要求各不相同。在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时,应坚持多样性原则,防止片面性,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让农民自由地发展,不要盲目地推行什么模式,坚持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方针。在组织形式上可以组建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兴办各种农村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各种农村合作组织,以社区或区域为单位组成联合社,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组织体系,这样既便于更好地管理、协调、指导各种农民组织的工作,又可以壮大实力,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
二、深化体制改革,加强金融合作。
形成经济条件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指明了方向。对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第一,深刻变化的国内外条件和环境必然提出形成新优势的迫切要求。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美元。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积累,我国的要素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领域中的比较优势有消有长,在全球分工格局中的位置也在发生相应调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外资流入在全球的比重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商品和要素全面双向流动的新阶段,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内外影响不断加深,经济利益互相交织。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层次和特点也将随之进行调整、拓展和提升。这些新的情况和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发挥好传统优势的同时,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努力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
第二,新优势是相对于传统优势而言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就是要不断完善我国市场开放法律体系,实现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制化,增加政府行为透明度,这是形成新优势的根本保证。用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标准严格管理输出商品质量、国际技术转让的合同签订、对外投资的资本运作、海外企业的资产评估及信用评级等,这是形成新优势的前提。提升我国传统产业水平,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形成新优势的基础。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我国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这是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展望今后*~*年,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力资源优势。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人力资本是保持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工资等要素价格将不断上升,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此压力下,提升人力素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核心就是要通过加大教育培训等培育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并与其他生产要素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创新优势。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形成创新优势,就是通过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进一步激发经济成长的活力,使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品牌优势。知名品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四,但在世界名牌之林中,我国产品的名牌却寥寥无几。缺乏品牌竞争力,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今后,打造品牌优势的重点就是要加强企业的自主品牌意识,以品牌资源整合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等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控制研究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按照公平、自愿原则所组成的具有互助性质的经济组织,在经济组织内部组织成员对组织进行自主管理,通过制度落实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农民而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了农户单打独斗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能够有效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不仅有力地推进了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内部控制方面与市场需求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其内部控制,增强其稳定性,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功能与机制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从组织功能层面来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能够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进行劳动生产和产品销售,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协调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从本地区农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组织专门的农业生产,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结合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需求,对组织内部的农业生产进行有效协调和组织,进一步提升组织内部的规模效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多优势[1]。此外,在推进不同类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过程中,也有利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从中介功能来看,农民与企业之间很难实现面对面沟通,特别是对于农业龙头企业而言,无法直接从分散经营的农户手中进行农产品收购;对于农户而言,也无法加入到大企业的生产之中,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农民为了进一步避免市场风险,更愿意加入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应凭借这一中介组织优势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从载体功能来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由各种经济实体演变而来,各类实体组织转变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能够进一步提升产业组织一体化水平,对于增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市场竞争力,增加组织成员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从服务功能层面来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是农民,组织服务对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农民购进物美价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同时还应该帮助农民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将农产品以更为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此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还应该为组织成员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广大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制度特征。首先,组织成员共同所有的产权制度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制度基础。对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而言,其所有的产权都归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共有,组织成员享有整个经济组织的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产权制度是经济组织的基本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能够切实维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性质,同时也保障了组织成员享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2]。其次,民主管理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制度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对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而言,其内部组织成员都拥有相同的权利和地位,因此在选举决策机制制定上,坚持“一人一票”原则,无疑能够更好地增加组织成员收益,体现出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公平原则。最后,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制度核心。由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本身就是弱势群体所组成的组织,虽然克服了小农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在利益分配上必须解决吃大锅饭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制定,按照组织成员的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进行相应的收益分配,才能够最大化的反映出组织成员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贡献。
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内部控制的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特别是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但当前从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整体发展情况看,并没有改变农户分散经营的格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控制和管理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控制不足的问题表现。首先,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程度相对比较低,其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完善,特别是很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成立过程中并没有在相应的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在内部组织建设上还缺少相应的理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也有很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管理过于松散、权责关系不清,很多管理事项缺少相应监督机制,各种角色都有理事长一人说了算,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建设和内部控制,原有的三权制衡治理结构,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在内部运行上,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制度和管理条款,但由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很多政策规章制度并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部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制度建设滞后,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上,虽然部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了“一章、三会、三项制度”,但这些制度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自身作用,更多的是用于上级检查和审计,基本合作组织内部管理由会长一人决定,其他参与成员民主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内部控制制度原有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对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等很多重要事项在决策过程中并没有普通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参与,更多的是由主要管理者决定[3]。因此很多决定事项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普通会员切身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普通会员参与组织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管理制度被不规范的执行和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顺畅运行。加之,缺乏相应的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相应人员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控制不足的原因。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已经出现,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受传统观念和小农思想等的束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农民的思想认识偏差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部分农民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简单的等同于过去的集体经济,如果参与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走上了原来的一大二公旧路,对于来之不易的土地很多农民表现出了担忧情绪。还有部分农民认为,当前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作用上并没有显现出来,并没有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收入。因此这部分农民认为家庭经营方式更适合自身的生活状况,这时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规模发展上受到了一定限制。同时还有部分农民认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自身建设上应该摆脱政府对其干预,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这种放弃政府指导原则必然会导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走上歪路。从当前来看,由于部分农民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认知上出现了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控制建设。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多数人员都来自农村,从整体看多数成员的文化素质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容易犯小农意识错误,对出台的政策和引导措施理解不到位。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并不愿意积极配合上级工作开展。同时还有部分农村经济合作社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现代组织管理的知识,在管理过程中依然沿用老套的管理办法,内部管理混乱,内部控制问题较多。此外,还有部分管理者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缺少相应能力,对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中的作用不大,同时也影响了广大组织成员的切身利益。资本筹措能力不足。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动力,必须获得足够的融资渠道。但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层次还相对较低,资金主要来源是成员筹措或以入股方式获得。这些资金来源较为分散,一次入股之后,需要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创造实际收益,成员才会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旦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瓶颈或挫败,很多组织成员就会采取各种方法撤股,这必然会对其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资本筹措能力不足,而且,缺乏相应的抵押物,很难从正规的银行渠道和小额信贷机构获得相应的金融支持,这必然会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持续稳定发展。
三、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电商经济合作实验区调研分析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经济区域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趋势,随着海峡两岸形势的缓和与贸易关系的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当今的时代中变得十分明显。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市场中,参与电子商务意味着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根据福建省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和双方经济合作的现状,这一神奇的杠杆已经可以说是开辟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市场。基于福建省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笔者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并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电商;两岸;发展;福建省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利用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试验区的良好环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今,随着两岸局势的缓和与贸易关系的发展,福建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福建省自述电子商务合作的爱与恨》电子商务经济合作试验区和互联网论坛网站上的这句标语吸引了许多参与者,他们甚至试图探究出这句标语的真正含义。事实上,谈论爱和仇恨是不可能的,但是福建省互联网行业的合作,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确实已经成为目前的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中热门的话题。
一、两岸电子商务的经济合作形式
2017年,海峡两岸的买家在淘宝上购买了近100亿元的商品,国家发展改革委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陈曙光回顾了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并认为未来3~8年将是台湾海峡电子商务发展的辉煌时期。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和两岸经济经贸合作的飞速发展,两岸海峡贸易和区域对外贸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360BuyMall为代表的大陆电子商务公司一直与台湾海峡两岸密切合作,2012年,电子商务平台已累计超过460亿人民币。
二、电商经济合作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边界效应论文
摘要:本文探讨了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各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所组成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次区域经济合作边界效应边界动力机制
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不同国家两侧、地理相邻的一部分地区间跨国界和跨国境的经济合作,在地理范围上主要涉及国家边界两侧较小范围。所以,与普遍意义的经济合作相比,这种方式受国家边界效应的影响强烈。边界效应对经济合作的影响是一种动力机制,边境区相互合作的经济行为体构成了弱化边界屏蔽效应增强中介效应的动力机制,对合作动力机制的分析为我们深入研究次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途径。
一、边界效应的双重性
边界是两个经济地域系统的分界线,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集中体现,国家间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以及边界两侧基础设施的不配套、海关规制的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加之信息传输的障碍,使其限制了跨边界生产要素、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另一方面,它也是国家间经济交往的接触面,由边界所带来的经济合作的机会,使边界两侧区域经济交往具有天然优势。对此我们将边界效应概括为“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
1.屏蔽效应。在著名经济学家埃文斯(Evans)的模型中,交易成本变量是屏蔽效应的主要原因,它可以单独解释46%的屏蔽效应。其中,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交易的频率是屏蔽效应下交易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姆森认为,环境的不确定性来自于经济行为体是“有限理性的”,也就是说,经济行为体收集与决策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做出理性选择是不可能的,而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善性。从边界屏蔽效应来看,跨边界信息的传递往往比一国内要困难的多,它阻碍了边界一侧经济行为体对另一侧信息的获得,比如,市场信息、合作方的资信水平等,增加了信息的不完善性和不对称性。此外,经济交往中主体的数量越多,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就越严重,交易的障碍和交易成本就越高。涉及边界提高交易成本并引起其屏蔽效应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国家边界往往是不同语言、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分隔线。
英国经济形势及中英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英国经济运行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经济复苏势头向好
受国内消费回暖、工业投资增长和国际贸易改善等因素影响,2015年二季度英国经济维持稳健复苏态势。从增长率来看,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7%,较一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从消费来看,二季度家庭最终支出环比增长0.9%,创过去7个季度以来新高;8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7月的4提高至7,为2000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从投资来看,二季度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环比增长1%,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正增长。从出口来看,得益于主要贸易伙伴需求回暖等利好因素,二季度出口增长3.9%,创有该项统计以来的最大单季涨幅。
(二)通缩压力有所增大
受燃料和服装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9月英国通胀率为-0.1%,较8月下降0.1个百分点,与4月持平且创下196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从长期来看,9月零售价格指数(RPI)涨幅为0.1%,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三)失业率持续下降
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俄罗斯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俄罗斯扩展市场和战略空间、促进能源出口多元化、带动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然而,俄罗斯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开放自由贸易可能冲击俄产业结构、俄罗斯与东北亚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有待加强。长远来看,俄罗斯融入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俄罗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东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一极,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前景也备受国际社会瞩目。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署标志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突破,继2015年中韩达成自由贸易协定(FTA)之后,中日、韩日之间首次通过RCEP彼此之间间接达成达成FTA,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走上快车道。普京总统讲话中强调要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改善与中日韩朝蒙的双边关系,并在上合组织、亚太经合、东亚峰会等多边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俄罗斯的亚太战略背景
“东北亚”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很少在俄罗斯官方话语中出现,俄罗斯的东北亚政策隶属于其亚太战略,同时也是亚太战略的主体,俄罗斯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立场在其亚太战略的基本框架下展开。作为一个地跨欧亚的大国,俄罗斯三分之二的领土集中在亚洲,但其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却在欧洲;它是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一部分,但也有着深刻的东方烙印。俄罗斯特殊的地缘环境和历史背景决定了其在西方和东方都有重要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这既赋予了俄罗斯外交灵活发挥的空间,也带来了腹背受敌的战略风险。因此,俄罗斯外交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协调、平衡东西方战略,使其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利益和安全空间得到最大化。纵观俄罗斯历史上的外交政策,总体基调是以西为主,以东为辅。俄罗斯民族文化心理中存在根深蒂固的“西方”身份认同,将自己视为欧洲大国的一员。欧盟既是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也是其地缘安全重心所在。普京上任后,“向东看”的趋势逐渐得到强化,亚太战略被提到一个更高的位置。《2016年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中提出,“俄罗斯联邦将‘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加强其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视为对外政策的重要战略方向”,“俄罗斯联邦将继续为建立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安全机制付出努力,并将采取措施扩大在该地区的经济合作”。[1]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俄罗斯的对外战略重心呈现东移趋势,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
二、俄罗斯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
区域经济合作建议研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东北亚区域经济顺应这一趋势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辽宁省地缘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资金富有和技术先进,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我国与东北亚地区进行经济合作的背景,通过回顾2014-2018年辽宁省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发展情况,分别阐述辽宁省与日本的贸易情况、辽宁省与韩国的贸易情况、辽宁省与俄罗斯的贸易情况。进而说明辽宁省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和展望辽宁省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发展情况,提出合理性建议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经济;辽宁省;经济贸易;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
2014-2018年辽宁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情况
(一)辽宁省与日本贸易情况
由于辽宁省和日本的地缘优势,在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国家排名中,日本名列前茅。从2014-2018年辽宁省与日本贸易增长的趋势来看,双方的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2014-2015年辽宁省与日本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这是由于中日历史原因,当时中日关系降到冰点。但2016-2018年辽宁省与日本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出现逐年增长,一方面说明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果,增加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中日关系已由冰点走向缓和。而且从总体上看,辽宁省与日本的贸易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即贸易顺差,这表明日本对辽宁省的许多产品都有需求。而辽宁省主要对日本的高新技术产品进行进口。从进口和出口情况可以看出,辽宁省高科技产业还有待发展,技术水平还有待创新和提高,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形势下,对日本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有利于辽宁省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日本是个多岛屿的国家,土地面积不大,而且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平原面积小,耕地少,所以日本自然资源有限,而辽宁省地处平原,土地辽阔,适宜耕地,农产品丰富多样,铁矿石和煤炭储备量大,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些都吸引着日本从辽宁省进口。辽宁省还有地缘优势,大连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有“东北之窗”和“东方明珠”之称。
(二)辽宁省与韩国贸易情况
中韩经济合作现状分析论文
一、中韩经贸发展现状
(一)从总体情况看,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中韩贸易总量增长非常快。1992年贸易额仅为50亿美元,2006年达到1343.1亿美元,增长近300倍。中韩贸易在2005年时即达到1119.3美元,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个对华贸易超过千亿美元的国家。去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向韩国出口最多的国家。两国贸易目前已年均26.2%的速度增长,今后即使按15%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就可达到2000亿美元。目前,韩国是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则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国。在韩国,每两家贸易企业中就有一家和中国进行贸易;而在中国,每三家贸易企业中就有一家同韩国进行贸易。可见,中韩贸易发展分别快于中日、中美贸易的11年和9年时间。有人说美国和日本才是韩国最主要的经贸伙伴,而实际上,中韩贸易额已接近韩国对美日贸易总合。
21世纪以来中韩贸易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两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年均在10.1%,韩国经济年均增长也在4.7%的水平。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为各自的出口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为扩大进口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随着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和人员往来的增加,两国关系全面发展,韩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两国正在研究建立FTA关系,为双方的经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三是韩国商品竞争力强,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韩国很多技术含量高的商品在价格上较适合中国市场,售后服务也令消费者满意。四是中国加入WTO后,市场更加开放有利于对外经贸的发展。五是近年来韩国企业对中国实际投资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带动了韩国产品和相关零部件对中国出口的急剧增加,同时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也返销到韩国市场,增加了对韩国的出口。
(二)两国的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从原料型向制成品方面转化,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提升。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韩贸易,韩国主要向中国出口工业产品,而进口中60%是工业产品,其它是农产品和原材料。90年代末以后,韩国队中国的出口中的工业产品占85%,中国对韩国出口中的工业产品约占75%。贸易结构发生了以进出口工业产品为主的变化。这表明两国贸易由产业间贸易逐渐地转变为产业内贸易。
(三)贸易逆差不断增大。1992年贸易逆差为2.2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476..2亿美元,14年增长200多倍,至2007年,中方逆差累计达到2209亿美元。尤其是2002年来,中方贸易逆差更是每年几乎要增长100亿美元以上,韩国开始成为中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中韩之间的逆差产品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顺差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韩国的统计也表明,自200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仅次于美国的最大贸易顺差国。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的原因:一是结构性因素,世界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向中国转移,而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依靠从韩国或日本进口,加工组装后的产品在出口到欧美等国家。二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从韩国的进口大大增加,而对韩国的出口增长则赶不上进口的增长,如2007年对韩国出口虽然增长26.1%,而进口在连续几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增15.6%。三是中国企业对韩国市场的开拓不够,不能根据韩国市场的需求特点、消费习惯,在中国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对韩出口。四是韩国企业注重向中国出口,却对从中国进口不很积极。中国商品物美价廉,使韩国市场所需要的,但是在对韩国出口时却遇到很多困难,既有关税方面的原因,也有非关税方便的人为限制等,很难进入韩国市场。
实际上,两国在贸易上完全可以实现均衡发展,因为在进出口商品中,80%以上是工业制品,说明双方互补性强。只要双方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也注重从对方的进口,完全可以实现均衡发展。
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带动农民致富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合作组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必须抓紧抓好的一项工作。
南谯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全区**个乡镇,**万人口中**%是农民。南谯工商分局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立足职能、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服务“三农”,着重从帮助农民进入市场入手,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帮助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现状和特点
目前南谯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量少,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仍然是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农村具有合法主体资格的种植养殖户、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经济组织,总体上呈现少、小、散、弱的特征。由于农村经济组织的产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下而逐步发展的,呈现多样化。从组织类别上有个体工商户、经纪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公司、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在经营模式上有个人、合伙、联营、合作经营、中介服务等。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现状和特点看,现有农村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不强,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引导,使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建立和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具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农村产业化经营的龙头,带领农民闯市场。
二、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