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02:18: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发展问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发展问题

经济发展问题

1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2今后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各种矛盾,这种矛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经济日后的发展中,应该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我们今后应该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我们在发展中,应该有效地保护环境。如果城市中,空气和江河的水受到污染,我们的生存将受到威胁,我们的健康将受到损害。因此,今后一切工厂和企业的建立和新项目的上马应该实行污染的一票否决制。现有的达不到排污指标的老企业将被淘汰,或者限期整改。为了防止“官商勾结”,政府的审批过年过程应该由当地老百姓创建的监督机构参与。在今后发展中,应该建立资源节约型模式。因为我国的耕地、淡水、能源、矿业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不足世界水平的1/2到1/3。在前一阶段在暴利驱动下,对地下资源的无序的开采,使我国的土地、淡水、石油和主要的矿产品的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应盲目地追高GDP数字,应该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应该关闭效率低下的耗能大企业。同时要对大量的现有的燃煤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在今后发展中,更加注重农业的发展。在现有的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的基础上,应该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确保粮食和副食品的产量。为此,应该保护农业可耕地的面积。已经被非法开发的土地应该坚决清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说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将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在今后我们应该突出强调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调控,注重统筹兼顾,把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查看全文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已经开始逐渐的显示出优势,在改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但是因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基础比较薄弱,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负担,而且因为一些历史的原因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相比于城市化的建设水平,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更多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尚且处于比较缓慢的阶段。本文就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策;分析研究

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不能完全的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也不能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土地资源的发展潜力和价值也没有被充分的挖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我国的农村经济进行更好的发展,就要通过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并且通过科技的提升和社会的帮助来使农村经济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才能使农村经济真正的发展起来[1]。

1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影响因素

1.1自然环境因素。我国的农村经济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过于依赖区域范围内的一些环境因素。因为对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普遍依靠自然环境来进行经济发展,而且在发展过程中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缺乏一些基础设施,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区域的道路交通建设也存在不足,也没有对农村区域的供水和供电进行建设,使得农民在进行农田和水利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恶劣的建设环境问题。国家在对农村的一些水利设施进行建设时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不仅建设的不够完善,而且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也没有做好维修工作,使得水利设施的抗旱能力被减弱,也无法有效的进行排涝,很多农村的渠道被堵塞,水库的险要面积在不断的增大,农业及地区的抗灾能力也在愈渐减弱。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的操作手法过于粗放,很多农业活动都是依靠人力来进行的,使得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势很难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不仅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1.2产业结构因素。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设置不合理,在当前社会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饮食习惯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得市场的农产品供需无法保持平衡,当前的市场需求不断的向高品质的农产品来进行转变,而且不满足于单一的农产品供应。但是因为我国很多农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还是沿用传统的农业结构来进行生产,主要是以种植一些粮食作物为主,并没有种植一些具备竞争优势的蔬菜和水果类作物,使得农村经济的产品无法进行转型,无法通过规划产业结构来进行更好的发展[3]。1.3人才因素。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来进行信息化建设,这就意味着农村经济在进行发展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但是因为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和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设置,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比较低,而且农村的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逐渐的流入城市。在农村进行生产作业的人员大部分是一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综合素质也不高的老年人和妇女,这些人群的思想观念都比较落后,而且市场意识也不强,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无法改变自身的作业能力。而且农村的很多管理人员的思想也比较传统,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开展相应的农村经济工作,也无法对我国的人民群众进行引导,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认知也存在不足,甚至很多管理层并没有重视农村经济发展这项工作,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1.4资金因素。当前我国政府在农村进行发展的过程中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在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也没有加大资金的投入来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5]。1.5技术因素。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些科技的支持,需要通过推广一些先进的技术来使农业科技成果更好的转化为农民的经济收益,但是当前我国很多科技人员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大多是对一些科学理论的指导进行研究,并没有对具体的技术进行研发,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经济技术体系。技术成果也无法适用当前市场的要求和农民的具体发展需求,无法促使农业结果进行优化[6]。1.6污染因素。农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一些粗放的操作方式以及一些工业的建设,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而且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工业废水,不仅会污染水体环境,而且还会影响农村的作业,使得一些农作物的生产出现问题,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7]。1.7市场因素。市场的宏观调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并没有被充分的实现,无法通过解决农产品供需之间的问题来引导农村经济发展。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存在不稳定的特征[8]。1.8政府因素。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重视力度不足,不仅没有制定法律法规来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规范和约束,也没有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

2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查看全文

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虽然我国已连续7年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却相对呈现出“弱势经济”的趋势,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步伐。就其原因主要是县域金融服务功能弱化,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中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为此,笔者拟从金融服务的角度探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

1、地方经济结构不合理,好项目少。

2、信用环境差,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高。

3、担保抵押难,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金融服务弱化问题

查看全文

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在新常态时期,发展农业经济面临的挑战会更大,要积极强化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不断创新升级,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在发展农业经济的时候,融入新常态特征,推动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鉴于此,在本文中,笔者首次阐述了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探究了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发展策略,以期为推进农业经济在新常态下的更好发展献言献策。

关键词:新常态;农业经济;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到了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时期,在农业发展方面,也随之显现出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在新常态经济时期,发展农业面临的挑战会更大,一定要积极强化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不断创新升级,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在发展农业经济的时候,融入新常态特征,推动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鉴于此,本文以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为题进行相应探究。

1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1.1更加重视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和生产安全,凸显农业发展的差异化。新常态形式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和生产安全,市场更需要多样化的农产品,农产品的生产也是越来越重视其质量,逐渐实现品牌化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化、个性化。人们在农产品方面的消费观点,由以前的吃饱,过渡到吃好,再过渡到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农产品消费方面,电子商务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出来,这将成为农产品销售的大方向。农产品划分越来越细,人们更加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质量和差异化成为决定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1.2农业技术的改革创新,将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力。就新常态的生产要素投入方面而言,传统要素随着规模驱动力的减弱,农业生产对土地、劳动力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逐渐成为了决定性因素,农业发展对技术、人才、信息、资本等因素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技术创新或将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稳定粮食产量、增加农民实际收入、保持农业增效的主动力。1.3农业发展模式由以前的粗放型逐渐转向集约型,农业发展更重视质量。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成本高、消费高,而新常态下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渐体现出其规模化、专业化,新形式的经营主体(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专业户等)陆续出现,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从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来看,也只逐渐显现出智能化、标准化等特点,在农业生产时,特别重视使用生态资源循环方式,重视资源内的节约利用,重视发展生态农业,把农业的持续发展视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1.4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逐渐显现出结构的特色和多样化。新常态形式下,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多功能的粮食生产区或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休闲观光类农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加工程度在不断加深,差异化、区域化逐渐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农业生产链在不断地加长、加宽,农业产业价值链在深入扩展。

2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查看全文

略谈建筑经济发展问题

一、我国当前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1、我国当前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从我们建筑经济的总体来说,私营建筑经济已经占据有主导地位,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自身具备的一些特点及方向。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存在的经济较为激烈。因此只有国有建筑经济能够在市场上有所退出,才能使得私有建筑经济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对于民营建筑企业来说,在这些年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了,并且占据有超出了国有经济占据的市场份额。2、公有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于许多的公有建筑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存在将国有资产进行重组而转向给私人的现象,然后将那些获得利润较大的工程都交给这些企业来进行,使得一些公有财产出现了私人化。其次对于一些国有建筑企业来说,管理者为了对自己利益的满足,不顾企业的自身发展,使得企业在竞争与发展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最后就是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一些个人行为,他们钻体制的空子,来以国有企业的名义完成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3、私有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私有建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市场环境及观念这两个方面的控制,对于这些私有建筑企业来说,有人认为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没能够找准方向,不能够对其自身的发展做到准确定位。在私有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对市场进行争夺,存在彼此之间相互打击的现象。又因为私有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其存在的这些混乱行为,势必会使建筑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工程质量问题,并且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民营建筑经济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的存在。首先第一个方面就是私有建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市场环境较为恶劣,在工程招标及市场投入的时候,民营企业都会存在着一系列的限制,其次就是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的法律及组织机构来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使得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受不到保护,使得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市场环境及体制的阻碍。最后就是对于民营建筑企业本身来说,因为其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家族管理现象较为严重,而家族式管理的模式,会造成企业在壮大之后,会在一些决策中存在个人化的现象,使得最终的决策存在误差,导致建筑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二、对我们建筑行业存在的现状及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1、要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得建筑企业的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让其成为建筑经济的主要动力。在目前的一系列改革过程中,需要将私营建筑经济的水平进行提高,让我国的建筑经济能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另外需要对我国的国有建筑经济进行一定的控制,对于存在的国有建筑经济,可以以参股或者出售的方式,来在建筑市场中慢慢的退出,让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变得更加稳定。2、国家应该对与私有建筑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进行落实要想让私有建筑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其能够在建筑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出台与落实一系列与此相关的政策,并且还要加强法制建设,为私有建筑企业制定有利于私有建筑企业发展优惠措施。改变传统观点,破除对私有建筑经济的歧视,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社会环境。3、对我们建筑行业中私有建筑经济存在管理缺点进行克服对于我国民营建筑企业来说,因为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做到更加的规范,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因此对于这些民营建筑企业来说,需要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做到管理上的规范化,并且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市场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并且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管理,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保障。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要对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进行清除,向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形式进行过渡,对产权制度进行优化,从而完成对企业实力的增长。

三、总结

从我国的建筑经济现状来看,对于私有建筑经济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日趋成熟,在建筑经济中担当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其所有制进行改革,对国有建筑经济的结构进行整改。让企业资产能够得到有效的整合,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让建筑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顺畅。使得建筑经济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查看全文

牧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探索

本文作者:桑才让工作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2005年7月26日至8月15日,笔者和几个同事,为了完成一项调研任务,先后去了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河南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久治县、班玛县、达日县、甘德县、玛沁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县、治多县、曲麻莱县进行调研。这次调研中的所见所闻,使我们对青南牧区有了很多新的感受和想法。改革开放以后,青南牧区的经济社会普遍得到了发展,所到之处都给人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总体印象,我们心中感到很大的欣慰和由衷的高兴,说明这些年各级政府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影响青南牧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十分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极大的关注。

一、关于虫草经济问题

笔者之所以把当前青南牧区牧民通过采挖虫草增加收入的活动和现象冠以“虫草经济”的名称,主要缘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近几年随着虫草价格的不断看涨(2005年1公斤虫草的市场价为20000—40000元之间),牧民从虫草采挖中获得的利益也越来越多。目前牧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虫草和与此相关的产业中,虫草收入已经远远高于从事畜牧业的收入,依据虫草资源分布的疏密和质量的优劣,牧区家庭中虫草收入的比例有的地区达到60%,有的地区达到80%。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几年牧民凭借虫草收入普遍购买了摩托车,有的家里还买了吉普车,添置了较贵重的藏族服饰,有的牧民举家前往西藏、甘肃、四川等地朝拜。加上这几年政府大力投资,目前牧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提高,虫草资源富集区牧民的生活明显好于海东地区的农民。二是每年采挖虫草的季节,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牧区各个县城,有力地带动了这些地区的运输业、餐饮业、商业、旅店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如2005年挖虫草季节,仅玛沁县的外来人口就达到7万人。人们反映,在虫草采挖季节,牧区各县城表现出历史上少有的繁荣局面。总之,虫草经济在青南牧区客观上已经形成,并且成为目前青南牧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我们也发现,由虫草而带来的增长和繁荣的后面,也隐含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虫草经济暂时掩盖了青南牧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隐患。青南地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矿产资源少,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现代文化和科技拥有量小,离中心城市和大市场远,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比较多。因此,青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政府和有关方面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近几年,随着虫草经济的兴起,给人一种错觉和假象:青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地有的干部对虫草经济津津乐道,热心于虫草经济的规划和发展,而没有兴趣谈畜牧业等牧区支柱产业的发展。我们认为,其实,只要理性地作一番思考,便可发现,青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长期困扰青南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虽然不能说虫草经济带来的增长和繁荣是一种假象,但至少可以说它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一是虫草经济根本上有悖于国家关于三江源生态保护的要求,国家会逐步加大对虫草资源的管理力度,人们的虫草收入会逐步减少。据资料反映,采挖1根虫草至少破坏30平方厘米的草皮,按每年10万人次,每人每天挖虫草6—10根,挖掘期为50天来计算,每年采挖虫草破坏的草皮面积就达到8—10.8万平方米。除此之外,践踏、车碾以及做饭用去的灌木燃料的破坏更加严重。据统计,2000年仅做饭一项每天破坏的灌木林有近200多公顷。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家逐步实施三江源生态建设工程,大规模采挖虫草的时代将成为过去,人们从虫草经济中获得大量的收入越来越不可能。二是虫草资源分布的区域越来越小,虫草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支撑力越来越小。近几年虫草的采挖量很大,据反映,仅玉树州每年的采挖量就达到75吨。这种情况使虫草的生长环境受到了很大影响,导致产量逐年下降。20世纪60年代初,在海拔高度3500米以上的大部分地区有虫草分布,如今,大部分虫草只分布在4500米以上的地区,且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总之,随着虫草资源的枯竭和国家生态管理的加强,虫草经济带来的效应会逐渐消失,牧区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会再次显现和暴露。因此,对于青南牧区来说,在继续做好虫草经济的同时,要居安思危,积极探索适合青南牧区经济长远发展的新路子。

二、关于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发展等问题

三江源地区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来,为了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政府部门在其核心地区以及生态退化特别严重的地区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据规划,政府准备利用五年时间,完成7921户、43600人的搬迁任务。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已经从三江源核心区迁移出的牧户达到2000户,人口11000人。国家实施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对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促进牧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这项工程中还有些相关的或比较长远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1、生态移民在一段时间内将作为牧区社会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而存在牧民进入城镇生活,从表面看主要是牧民生活空间的变化,但实际上是牧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组织形式等众多内容的变化,并且从时间和速度来讲,这些变化都具有突变的性质。因此,生态移民在一段时间内将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传统和现代的夹缝之中,即一方面他们脱离了传统生活和生存模式及观念,另一方面又不能立即融入新的环境,从而成为游离于两者之间的新的牧区社会群体。这是牧区社会的新情况、新现象,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理论界都应该加强对此的研究。2、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我们在调查中看到,现在已经从草场上搬下来的牧民都住进了政府无偿提供的牧民新居点崭新的房子里,并且根据情况每户牧民家庭,每年从政府那里拿到6000元或8000元的生活补贴。应该说国家对生态移民的政策是很优惠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家的补助能够满足刚进入城镇的生态移民的生活消费。但是,国家对生态移民的补贴政策是有期限的。补贴期限到期后,国家将会终止补贴。到那时,生态移民将依托什么而生存?他们会不会因为在城镇无法生存而重返草场?这里就有一个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当然,一提到这个问题,有些人可能会提到通过技能培训,使牧民参与第三产业和牧区工业等诸多办法。但是,从客观上看,青南牧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狭小的市场以及牧民劳动力的特殊结构,使很多理论上的良策很难在实践中发挥具体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解决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是今后一个时期牧区各级政府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至少目前青南牧区各县对此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对策。3、生态移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从简单层面上讲,生态移民进城以后,应该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国家社会保障的有关待遇,这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从复杂的层面看,因为牧民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与以前相比,牧民的生活成本和负担也有了增加,他们甚至不能在短时间内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技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态移民更需要国家社会保障的关照。4、生态移民区的组织和管理问题目前青南牧区各县都在县城附近划出一片相对独立的区域作为生态移民区。这些新形成的移民社区严格地讲不同于城镇社区和牧区社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他们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原有的宗教组织、部落组织以及基层政治组织,在一段时间内因为缺乏有效的自组织功能,使社区有可能出现相对的紊乱状态;另一方面,移民社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在外部和城镇社区存在物质的、信息的交换关系。这种相互影响和交换的关系,使移民社区变化的方向和性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移民社区的这种特殊情况,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并加强对其管理和组织,从而避免有些国家移民社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乡镇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信息化时代下,我国乡镇农村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契机,互联网背景下,国家部门对乡镇农村经济发展提出新的技术要求,为推动整体农业发展,构建以“互联网+”特色产品的营销体系,运用有利的地形条件,促进地区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文章主要针对乡镇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乡镇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对策

积极发挥农村特色产品的优势,加大对互联网的运用力度,借助互联网背景,重视农村特色产品发展,提高人员的低碳环保意识。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对于乡镇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有效避免环境恶化。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提高专业技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不仅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还提高了人员的消费能力,转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及时解决好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当前我国乡镇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1农业结构矛盾突出。农村经济发展中,部分人员对人民利益的关注不够,缺乏对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效考虑,然而在当前社会中,农业结构矛盾突出,乡镇农业基础薄弱。部分乡镇的农村规模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益不高,农民收入来源不均衡,高效率农作物的种植较少,因此导致整体的农业生产效益不高,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这直接影响到农业结构调整。[1]1.2人力资源缺乏。在乡镇农村经济发展中,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引进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对现有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在技术引进的环节,缺乏对专业化人才的有效培养和教育,在农业资源利用和开发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不仅导致人力资源缺乏,还对乡镇农村整体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制约。1.3专业技术不够。农村经济发展中,缺乏对现代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没有将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在乡镇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前我国乡镇农村经济开发环节,对现代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较少,因此技术运用不够,影响整体工作效率,相应的资源利用和开发工作进展较慢,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势,影响了整体工作质量。[2]

2乡镇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查看全文

江苏省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

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拉美、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许多国家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完成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但是在向高收入国家攀升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重重困难。甚至有一些国家曾经一度进入到高收入阶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又退化到中等收入阶段,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不能自拔。从本质上来讲,中等收入陷阱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而是涵盖经济、政治、社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摆在转型国家面前的战略难题。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

(一)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一个经济体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而经济发展战略又未及时调整,导致经济增长目标难以实现。世界银行认为一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延续“以生产要素积累为基础的发展战略”以及“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的下降”。一些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通过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产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原有的资源优势逐渐削弱,而经济发展模式未能及时转型升级,社会问题频发,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收入增长缓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此外,部分经济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依赖FDI的技术外溢、本地企业学习模仿的产业升级路径,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难以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无法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动力。

(二)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协调

查看全文

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一、实体经济含义及其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1.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第一,虚拟经济发展需要实体经济提供物质基础。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发展就是“海市蜃楼”。第二,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随着实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对虚拟经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国际化等,必然会推动虚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虚拟经济发展好坏需要通过实体经济的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体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程度。若实体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则说明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匹配。

2.虚拟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首先,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实体经济要发展,需要有资金支持,资金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向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一种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筹集资金。无论实体经济采取哪种方式融资,都与虚拟经济产生联系。其次,虚拟经济发展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虚拟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轨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若虚拟经济发展过慢,会制约实体经济发展;若虚拟经济发展过快,则会挤压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因此虚拟经济要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第三,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实体经济发展,不仅受制于自身状况,而且还受外部环境影响。其中一项重要的环境就是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筹措及循环状况等,而这些都与虚拟经济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二、黑龙江省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与结构性矛盾

体制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化进程缓慢。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黑龙江省退出计划体制最慢,融入市场竞争体制存在诸多障碍。例如黑龙江省非国有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相关法律政策还不完善。二是历史遗留问题突出。黑龙江省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如哈尔滨电机厂、一重等,大多是苏联时期的援建项目,是在“一五”时期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自诞生之日就背负着企业债务、办社会和冗员三大历史包袱,改制成本巨大,影响了企业重组。黑龙江省又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众多的省份,由于多年的超强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如大庆油田自2015年以后每年要调减150万吨原油产量,国有林区已经无林可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发展。三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转换远未到位。虽然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但尚未真正建立起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缺少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导致企业发展速度缓慢,盈利水平不高。结构性矛盾表现在:一是支柱产业中地方占比小、收益低。在支柱产业中,除食品产业、能源中的煤炭和装备制造业的部分配套产品外,其余原油和天然气开发、石化和重型装备制造均由国家直接掌握,地方所发挥的作用只能是协调和服务。中直企业每年向国家上缴的利税达1620亿元左右,接近全省GDP的30%,导致地方GDP虚高、收益较低。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黑龙江省主要工业产品有28种,其中高端产品仅有工业锅炉、金属切削机床、汽车和微型计算机4类,数量比较少;属于原字号的产品包括原煤、原油、十种有色金属和天然气4类,但对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贡献度达到90%以上。三是产业链过短,如一条包括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碳纤维制品和碳纤维设备等完整的新材料产业链还未形成;在新能源太阳能产业中,多晶硅生产、组件生产、系统集成以及国内外销售网络产业链一体化还没有打造出来。

查看全文

三农问题与经济发展思索

我国“三农”问题长期存在,引起社会的重视却是最近几年,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国的三农问题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好不夸张地说,“三农”问题解决不了,就一定会发生社会的大动荡。

可以说除腐败问题以外,我国目前存在的几个重大问题,如贫富悬殊、就业、贫困、人口、生态环境等均与“三农”问题有密切的联系。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沿海地区的加工制造企业遭受严重损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了很大比重,而消费则显得相对不足。近年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偏高,2007年甚至达到了72%,可见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很不合理。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出路是刺激国内需求,即拉动内需。而在国内需求的组成中,农村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这样说,农村市场一旦崛起,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纪元。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现了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负担沉重”为核心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给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有九亿农民,农村地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实际上,自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买方社会,社会需求严重不足。国家不得不采取各政府措施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对于大中城市来说,这些供大于求的大部分商品已经饱和。而正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状态,农民出现增收困难,使得农村消费处于很低的水平,农村人口的人均消费是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近70%,而消费额仅为全国消费总额的39%。1998年,仅仅9%的农村居民有冰箱,23%有洗衣机,33%有彩电,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假如使农村家用电器的普及率与目前的城市相同,中国的家电产业还有至少10年多的高增长。而现实情况是,不仅像汽车、电话、大屏幕彩电、电脑、热水器等耐用品等,也是农民渴望而不可及的。这些产品在城市中,已经很难再开拓大的市场,所以要维持这些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是必然的选择。据统计,农村居民每增加一元的消费需求,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新增两元的消费投资。但是,消费需求来源于经济收入,没有经济收入的增长,拉动消费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实际上可以带动牵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农民太多,一方面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农村落后的主要标志,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其关键就是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如果把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提高到城市水平,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政治环境。“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的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其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的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