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02:14: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发展模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在十七大上作的报告是十七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报告高屋建瓴、内容丰富,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顾了改革开放29年的成就和经验,又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建设、党的建设等进行了全面部署,为继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学习报告有关经济建设的论述后,我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关键。本文试围绕这一问题作一番论述。

一、“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要充分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则必须首先理清“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联系与区别。过去,中央文件强调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在,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增长”到“发展”两个字的调整,体现了我们党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或称为外延扩大的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或称为内涵改造的增长方式。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我国为了实现赶超目标,各地大办乡镇企业和“五小企业”,主要靠劳动力的投放、新建企业来实现经济增长,便是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结果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造成环境污染、效益低下。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认识到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许多问题,是不可持续的,于是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在提高技术含量、劳动者素质和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以较少的投入争取较大的产出,以获得较高效益。于是纺织行业出现了“压锭”行动,将陈旧的能源消耗大的纺织设备更新为现代的先进设备。对那些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消耗大的五小企业强行关停并转,实行资产优化重组。这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比起经济增长方式更为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还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国民生活质量。具体而言,我国目前要实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在生产要素方面由过去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二是在产业结构上由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在需求方面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四是在城乡结构方面由过去二元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五是在区域发展方面由过去东、中、西部发展严重不均衡、差距日益扩大的状况转变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六是在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更加强调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促进生态修复;七是在经济社会关系上强调二者的统筹兼顾,通过经济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还要促进社会和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有严格区别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量”概念,主要是看GDP的增长和人均产量的增长。而“经济发展”则更侧重于经济质量的提高,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如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居住条件、医疗水平、社会保障等,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进步。

查看全文

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步伐

2011年7月25日至29日,全国党校系统经济理论研讨会暨第八届经济学年会在浙江省委党校隆重召开。来自中央党校和各地方党校的14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尤其要注重技术创新、制度改革、“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对外开放发展方式的转变等。与会学者在诸多问题上达成了普遍共识,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路和政策建议。现将本次会议论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一、有关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研究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是实现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支撑和战略选择。甘肃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鲜静林教授、陈治华副教授对自主创新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自主创新不完全等于技术创新,它具有鲜明的自主性、市场性和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性等特征。鉴于我国的具体情况,自主创新要把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社会中介等五个层面结合起来,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和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政府层面,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在企业层面,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在自主创新中的中坚作用;把引进技术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等。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孔宪香副教授的研究则强调了研发型人力资本作为创新执行主体的重要作用,认为从政府层面构建研发型人力资本创新的激励制度尤其重要。具体来说,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科技奖励制度;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创造良好的科研和创新环境;完善财税激励政策、教育培训激励政策;完善科技评价体制,建立鼓励研发型人力资本创新的相关配套政策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重视对其金融支持力度,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最佳结合。针对此类企业特殊性所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部王雪梅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案例,提出了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创新性的具体融资方式。她指出,滨海新区作为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的改革实验基地,实现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坚持产业为本、金融为用,推动了科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其他地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一般都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大多数新兴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的导入和成长阶段,还没有显性的市场需求,产业化发展存在难以克服的瓶颈制约。因此,新兴产业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锡市委党校蒋佳林教授认为,在新兴产业培育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又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扶持作用。针对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的完善,与会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需要着力降低新兴产业的准入门槛,除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外,要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资金进入,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促进市场竞争。同时,加快培育稀缺资源的中介服务,实现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完善有利于产业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针对新兴产业的特殊生命周期阶段,还应大力鼓励其实际应用,构建新兴产业市场成长的补贴机制,对新技术应用的消费者、生产者实施补贴政策,特别要发挥政府支持项目的引导示范效应。此外,在“十二五”开启之际,新兴产业培育要与本地的要素禀赋优势相结合,进行合理规划,努力克服新兴产业的区域性产业重构,防止新兴产业短期内的产能过剩。

查看全文

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突出,各个国家都开始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缓解突出的环境问题。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中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制约中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主要因素,探讨了中国经济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经济;经济发展模式;经济转型;环境问题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最开始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来的,主要是针对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各国为了保证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积极响应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的特点是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资源的消耗量较小,所以我国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缓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和资源的压力。现在我国环境因为经济的发展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对经济水平持续的增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我国要积极贯彻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

1低碳经济的概述

1.1低碳经济的概念

中国当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在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大量污染排放等现状,迫切需要及时地发展低碳经济,促使资源利用趋于合理化,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可持续的状态,最为重要的是为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高度重视低碳发展的模式,不仅要利用低碳经济模式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还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为社会资源再分配,能源优化提供系统性的保障。

查看全文

浅析环保经济发展模式

摘要:环保经济是现代社会发展出来的新型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方面是,不只注重经济效益还关注环境保护,是环保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人类为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和谐相处而发展出的新的状态。本文从我国环保经济发展现状说起,分析了环保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环保经济;发展现状;发展模式思路;发展构想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在当今社会同样重要,这样的论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经济发展为人民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环保经济是现代社会发展出来的新型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方面是,不只注重经济效益还关注环境保护,是环保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人类为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和谐相处而发展出的新的状态,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一直有学者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异的主张,本文主要分析环保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当前我国环保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现在处于结构上的调整阶段,由以前的传统经济向环保经济转化。但是目前来看,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普及在一些地方还是不够深入,促使我们加大推进力度,使环保经济快速良性发展。近年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国家发展政策及计划已经表明符合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尽管这种做法刚刚开始,比较分散,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环保经济已经显露出独特的发展优势以弥补传统经济的不足。我国目前对环保的足够重视主要是先前传统经济揭露出来的环境压力,这为环保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绿色经济着眼于节能减排,节省资源较少浪费,目的是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政府方面的节能减排项目应该由专业人员设置可量化和易操作的考核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近年来,我国的环保经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速度较快,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虽然目前来看我国经济结构优化所达到的效果较好,但环境污染同时也增加。在经济结构的升级过程中,需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依赖,在产业结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同时在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变慢,这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查看全文

企业经济发展模式论文

摘要: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当前,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极大地影响着循环经济的进程,它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实行循环经济是保障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关键词: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一、引言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的概念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1962年受宇宙飞船的启发提出,但其诞生后并未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才逐步成为一些国家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首选模式。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

1发展循环经济是历史必然

1.1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迫使一批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少污染排放,以便减少污染排放费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压力。

查看全文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索

摘要:要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就必须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找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时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文章将从农业循环经济可行性分析着手,具体论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就如何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行性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长期存在的人地矛盾以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矛盾日益加剧,要想在农业生态体系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这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思想就是对资源进行多次重新利用,并在农业生产体系中不断推广和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从而减少资源投入量,并降低农产品生产中废弃物的排放,努力使农业生产废弃物转变为农业生产资料,并再次投入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目标[1]。一直以来,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都是通过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式农业生产消费,往往会伴随着大量废弃物的产生,这时人们才会想起来对废弃物和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很明显,这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相背离,不仅会造成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循环经济模式则主张对农业资源进行多次充分利用,以提高农业经济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农业资源效益。资源在农业经济要素中不仅包括一次资源,而且还包括可重复利用资源,由于一次资源消耗后很难再生,因此如果仅仅依靠资源消耗发展农业经济,就很难实现长久发展。

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2.1基塘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

查看全文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谷城县“金洋模式”、“五山模式”、“‘城市矿产’基地模式”等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的特点及其发展的成功路径,归纳总结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绿色回收、循环型社会发展经验,基于谷城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提出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结论,为我国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谷城县;循环经济;金洋模式;五山模式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能有效缓解资源,缓解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矛盾,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1]。近年来,我国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了两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各地区结合实际开展了本地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总结凝练出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案例,但是,目前大都为产业方面的模式案例,县域层面循环经济案例相对较少[2]。为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分别从产业、绿色回收、社会等方面归纳总结谷城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总结其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对推进县域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1谷城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谷城县大力发展循环型产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循环型产业的带动下,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又反过来支撑着产业的发展。另外,谷城县在取得循环经济成效后,不断总结发展循环经济经验及模式,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发展,构建了以湖北省为重点并向全国辐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再生铅、再生钢铁、再生铝等循环型产业。探索形成了“金洋模式”、“五山模式”、“谷城‘城市矿产’基地模式”等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2013年,谷城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地区。

2谷城县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

查看全文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

摘要:广西是我国林下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之一,成功探索出了几种不同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为其他省份的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了能够让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广西各地政府以及有关领导人都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研究新型发展对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章从发展模式与对策两方面对广西林下经济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对策;林地环境;林地资源

林下经济依托的是林地资源与环境,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很多优势,比如林地分布面积广、门槛低,只要当地具备充分的林地资源都可以发展林下经济;容易操作,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即便是普通的民众也可以加入其中;潜力大,这是林下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林下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若采取因地适宜发展林下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发展林下经济,不仅有上述优势,最关键的是还能优化我国林业产业结构,改善生态建设环境,所以林下经济发展才备受重视。

1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1.1林下种植

林下种植是最具典型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其种类比较多,具体来讲可分为六种:第一,林药模式。此种模式需要在没有郁闭的林间或成林的林下进行种植,所种植的草药还要满足耐阴的特点。林药种植一直以来都是广西当地比较看重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因为林下种植中草药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成本,周期比较短,而且与西药开发相比,难度也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现代人都比较崇尚“回归自然”,所以近几年广西市场上的林下种植的中草药销量一直都比较好,需求量每年都在增加。有很多企业林下种植中草药基地达10余个,其中广泛种植的中草药有铁皮石斛、金线莲、何首乌、山豆根、沙姜、瓜蒌等。第二,林下藤芒模式。广西多地种植藤芒,现已经成为优势产业之一。用藤芒编织的花篮、礼品盒,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十分受欢迎,这是林下种植藤芒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广西的藤芒资源十分丰富,以浦北县为例,藤芒编织企业多达20多家,加工的产品甚至远销国外,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三,林花模式。广西对于种植花卉有着天然的优势,名贵花卉非常多,如金花茶、兰花等。广西各地龙头企业都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发展林下花卉种植产业,效果十分突出。如在珍贵树下种植金花菜,此种种植模式带动了农户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又如在八角林下种植山茶花,大大提升了八角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了山茶花的价值。第四,林草模式。林下种植牧草现如今已经十分常见,但是广西与其他各地相比,这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更具有潜力。初步计算广西一个林场的林下种植牧草面积至少超过了1000hm2,有些林产已经超过2万hm2,不仅有利地保障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第五,林菌模式。菌类适宜生活在湿度比较大、光照比较低、昼夜温差比较小的地方,已经郁闭的林下完全符合条件。目前广西种植比较多的林菌有平菇、香菇等。由于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天然食品,如野生木耳、灵芝等,使得这些食品越来越少,而林菌种植模式正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现如今,广西的林菌种植产业发展得十分红火,其积极意义在于农民守着山林就能够发家致富,而不再依靠砍树,真正做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兼得。第六,林桑模式。广西自治区有很多岩溶石地区,经济水平比较低,农民生活水平也不是很高。为了改变这一些现状,广西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林桑模式最为合适,既能够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也能够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以凤山县为例,该县有800hm2的核桃林实施了林桑种植,这使得核桃园经济效益更加突出,初步计算经济产值超过了500万,由此可见,林桑种植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益处。

查看全文

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在低碳经济形势下,林业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改变传统模式,实现林业经济低碳化、绿色化经营。以甘肃省临夏地区林业经济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林业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素称“天然制氧厂”、“大自然调度师”之称。是全球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尤其是在低碳经济形势下,林业是建设环境生态的主要载体。

1甘肃省临夏地区林业发展现状

临夏市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林业资源丰富。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整个临夏地区共有253766.67hm2的林业用地,约占临夏地区总面积的35.1%,其森林覆盖率高达10.59%,林业绿化率高达18.74%。虽然临夏市林业资源相对丰富,林业所占面积较大,但该地区林业规模较小,林业产业发展极不平衡。1.1林业产业发展制度仍不完善。在新的形势下,林业资源独特的优势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但就临夏地区而言,政府对该地区林业的低碳发展并未形成深刻的认知,虽然在推动本地区林业发展过程中出台了一定的政策法规,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远远无法满足低碳经济形势下林业发展需求[1]。1.2林业经济发展缓慢。目前,临夏地区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的匮乏。而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林业经济发展必须要拥有长期、持续、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而林业经济回报时间长。这就与当前临夏地区片面追求GDP迅速增长的目标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愿意提供大量资金,促进林业经济进一步发展。1.3林业科技发展相对滞后。在当前低碳经济形势下,科技在临夏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林业科技的应用,林业经济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得以提升,并且降低了林业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但就目前而言,临夏地区林业科技发展相对滞后,远远无法满足低碳形势下林业经济发展需求。

2临夏地区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查看全文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1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循环经济可行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发展现状表现为人口数量多,土地数量却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问题不断严重,那么为了缓解这些现状,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实现,并且能够推动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多的经济效益,并能够有效回收期间所产生废弃物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农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优化整个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有明显优势,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非常大,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于自然以及环境的发展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破坏,这不但会加剧环境恶化,同时还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这些问题,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优化与配置,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应该积极地进行完善和改革,这样才能够更加快速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和谐发展。

2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发展模式分析

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复合型人工生态结构,它使陆地生态系统与淡水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低消耗、高效益的科学系统。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基塘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循环系统,也是在农村比较容易实现的循环发展模式之一。由于农村具有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资源和淡水生态系统资源,因此,基塘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具有深厚的实行基础,能够在农村中得到有效实行,并保证整体效果达到实际需要,同时达到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效果。

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策略

3.1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