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毕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01:14: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法毕业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法毕业论文

法律经济法主体体系毕业论文

【内容提要】经济法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对现实经济利益关系的某种肯定或维持。[1]经济法主体作为经济法所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暨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构建经济法主体体系的基础。本文结合相关的经济法概念,认为,经济法主体体系,是在一国的经济法的基本框架内,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和归纳所形成的各类经济法主体,基于各自在本国经济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模式。

【关键词】经济法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主体经济法主体体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化,有不少学者对经济法主体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例如,王全兴教授提出了“政府—社会中间层—市场”的三层经济法主体体系的框架理论,其中市场主体又具体包括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劳动者四种。[2]又如,单飞越教授以经济权利、社会自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为标准归纳出了三大经济法主体群,即市场、社会、国家,其中市场主体按经济性标准分为企业和消费者两大类。[3]学者们的这些观点较之已往的“政府—市场”的二层经济法主体体系的框架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但是仍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据此,本文结合相关概念,对经济法主体体系略作一番探析。

一、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其基本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⑴经济法属于法的范畴。经济法同其他任何法律部门一样,都由法律规范组成,都是各有特定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所以,经济法属于法的范畴,与其他法律部门在法的共性方面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查看全文

经济法学开放式教学办法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核

建构主义是在传统行为主义和认知论的基础上经过继承和批判发展而来的。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实质上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即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1]。同化是个体将新的知觉行为和概念融入已经存在的图式之中。顺应是改变已有图式以适应新事物的过程。同化和顺应互为影响,引起图式的不断更新,使认知能力得以逐步完善。学习就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而自主建构内心确信的过程。学习者在建构内心确信的过程中主要不是依赖教师,而是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主动作用于一定的环境。因此,建构主义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崭新的理论,更在于它是一种理念上的创新和进步,其突破是革命性的。正因为建构主义革命性的变化,其必然催生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发现和探索式教学、协作和互动式教学。所谓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作为引导者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所谓发现和探索式教学是指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主动进行建构活动并加深对建构活动意义的理解;所谓合作和互动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学习伙伴以及各种环境中的其他主体协同和合作,即利用人际关系达到建构的目的。

二、以建构主义理论重构经济法学教学模式的必然性

经济法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框架仍在形成、发展和完善之中,因此,比之于民法、行政法和刑法等发展历史较长、理论体系框架较成熟的学科,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难度更大[2]。当然,由于经济法学自身交叉学科特色明显,反过来可以为建构主义理论下新“教学三法”的运用提供肥沃的土壤。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经济法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大缺陷。

(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知识传授大于能力培养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讲授知识点,教学效果的好坏依赖于授课教师的讲授技巧和个人魅力。学生在被动的知识接受中往往是听“热闹”但却未吃透“门道”,因此,学生在课堂中所获知识看似很多,但均呈现出典型的“平面化”特征,往往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就会忘在脑后。尤其是被动式的接受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无法通过课程学习得到锻炼和提高,这与作为实践性和经验性特征均非常强烈的法学学科对于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3]。

(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导致人才培养陷入恶性循环所谓“上不着天”,即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激发起学生对于理论经济法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无法架构起科学、实用、清晰、严谨的经济法理论框架,无法满足希望考研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对于课程学习所提出的要求。所谓“下不着地”,就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希望通过课程学习具备处理实际法律问题、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学生对于课程学习所提出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使经济法学教学呈现出典型的总论和分论“两张皮”现象,使教学计划中所设计的大部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而且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对学校教学评价的美誉度,反过来造成报考生源的萎缩。

查看全文

非法学本科生的法学论文写作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是系统全面检验高校本科生通过四年专业学习(某些进行试点改革和允许提前毕业的高校为三年)所获得之各种学习成果、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及独立从事科研调查水准高低的主要依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专才型向宽口径复合通才型转变,兼之“依法治国”、“法律至上”等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不但各高校法学专业本科生撰写了数量庞大的法学毕业论文,许多非法学专业①的本科生也纷纷结合本专业实际,从个人兴趣、教师引导以及就业需要②等方面出发选择撰写同本专业相关的法学毕业论文。譬如诸多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选择撰写国际经济法方面的毕业论文,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选择信息安全法类的毕业论文,哲学专业本科生选择法哲学、法伦理学类的毕业论文……凡此种种,举不胜举。平心而论,这可谓一种令人欣喜的现象,它既反映了目前我国本科教育的宽口径培养模式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彰显,又折射出年轻一代法治理念质的飞跃。

不过有一点需着重指出的是,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毕竟与法学本科生有着较大差别。他们往往在四年本科学习中仅上过寥寥几门和本专业相关的法律实务课程(如新闻学专业开设的《新闻传媒法》等),个别兴趣浓厚的学生充其量也不过课余翻阅了部分法学书籍,负责指导他们毕业论文撰写的教师很多也仅为本专业而非法学课程教师。虽然在选题视野开拓度层面他们或许会宽于法学本科生,但在理论研究深度上,便着实难同法学本科生相提并论。③如此一来,我们就必须根据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撰写相关法学毕业论文之具体症结,一一对症下药,从而保证其能真正完成一份高水准的本科毕业论文。

一、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撰写相关法学毕业论文暴露的主要问题

1.论文选题不深入,主题不突出所谓好的选题乃成功之一半,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由于属“跳出法学看法学”,在研究视野开拓度上便有不少要宽于法学本科生。根据笔者在湖南长沙、衡阳、湘潭三地部分高校所做的抽样调查,同样打算写作合同法方面毕业论文,一些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可能会结合自己专业特点选择B2B或B2C等网络无形交易下的新型合同法律问题来写作,而法学本科生则因受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匮乏束缚,往往更多倾向于探讨传统合同法问题。不过,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虽然在视野开拓度上较之法学本科生具备一定优势,但他们法学理论功底则有所不及,从而导致选题不深入,时常出现选了一个较新颖方面问题开始写作,最终结果竟是简单就事论事甚至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的情况。譬如某些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选择了虚拟货币的法律问题进行写作,但往往浅尝辄止,要么便简单就事论事通篇缺乏法言法语和法律思维像一份记者的新闻报道,要么就从最宏观政府话语层面大而化之地发些空洞无用的议论。

此外,与选题不深入接踵而来的便是主题不突出的问题。

正如汤维建先生所言,论文选题决定了论文主题,它给论文主题划定了范围,[1]既然我们许多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存在着选题不深入的毛病,那主题自然也会不突出,常常令人不知所云。如某些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选择了非政府组织的法律问题进行写作,由于选题不够深入,在主题上也变得模模糊糊,洋洋洒洒通篇论述了很多非政府组织的起源、类型和特点,但究竟要探讨的是什么具体法律问题,到结尾都没有完全交待清楚。

查看全文

会计知识转化会计职业能力研究

摘要:通过剖析会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以会计专业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了解其对会计人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素及教学模式的期望认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议,即重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最终形成会计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互动和互补的良好状态,使会计综合素质培养有效融入教学模式当中。

关键词:会计知识;会计职业能力;问卷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由会计核算转为内部控制、财务分析和风险管理等管理领域。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职业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会计教育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力军,应以会计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这是新时代经济发展阶段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关键。目前,高校会计教育中的教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探讨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有助于了解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意义在于提出建设性的会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建议,以弥补不足。

一、会计知识转化为会计职业能力的问题体现

(一)在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和课程顺序。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着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理论专业课和实践课。在当前高校会计教育中公共基础课在学科基础课中所占比重过大且学分过高,尤其将数学等相关课程放入学科基础课,这样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为会计后续知识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课按照注册会计师所考核的知识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包括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审计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以及其他诸如基础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实务等会计专业课程。现实中,会计理论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较多应加以精简,腾出学时用以提高会计实践课比例;实践课程包括会计学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假期调研与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实践课程是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重点课程,对于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实践课程开设较少,应该多增加能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课程。以上问题的存在会导致会计学生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最终会影响会计知识升华为职业能力。(二)在教学方法方面。目前会计理论教学基本上采取课堂教学,教师以讲为主,侧重会计知识理论的传授。这种教学方法是会计理论教学的基础性教学方法,有助于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但在讲授较高层次专业课和实践操作课时,比如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会计,往往是老师讲课积极性高而学生提不起精神,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有效的理解和吸收,难以达到知识能力的升华。这主要是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提高和加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目前在运用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出现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现象,比如会计实务,老师不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把控,只要期末结束前能够交上一份账套就行。对于过程质量的督导不到位,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尽如意。在现实教学中有一些类似《会计案例分析》课程采用的是案例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在运用非传统的教学方式时要转变思维观念,从“以讲为主”到“引导学习”转变,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参与。综合来看,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存在着课堂讲授效果不佳且使用范围过大、实践教学过程把控不严的现象。前者会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无法构建坚实的知识基础。后者会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未能发挥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作用。(三)在考核方式方面。考核方式通常采用“考勤+作业+考试”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着以下弊端:无法考核学生上课过程中的课堂表现以及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无法了解学生日常作业是否作弊;考试在考前突击复习即可应付,助长学生平常学不学无所谓的心态。虽然“考勤+作业+考试”是目前最主要的考核方式,但是还要提高其有效性,使学生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最终转化为职业能力。综合来看,“考勤+作业+考试”的考核方式考核理论知识方式僵化,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为了完成考试而死记硬背理论知识,没有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存在着监考漏洞、巡考形式化的问题,导致学生对考试存有侥幸,进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最终会计知识转化会计职业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二、会计专业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综合分析

查看全文

个人培训结束后的总结鉴定

我于年月参加专业学习,两年来,以邓小平理论、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更新观念,摆正位置,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都得到完善和提高。

学习态度端正。两年来,无论工作有多忙,我都能按时参加学习,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学校安排的课程。上课认真听讲,细心做好课堂笔记,有不懂的问题随时向老师、同学请教。课后认真复习,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未发生过拖欠作业的现象。认真对待考试,不弄虚作假,坚持考试的严肃性,充分准备考试,两年间学习的门课程都考出了我的最好成绩。在毕业论文上,我围绕课题广泛的收集资料,精心筹备,努力一次通过论文写作。学习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完成,我加强对相关学科的学习,如有关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组织的政治学习,自觉参加“两个条列”的学习和考试,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的会议精神以及时事政治,了解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也不断得到提高。

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两年来的学习,我的专业知识得到系统化、理论化,对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与目的、原创:研究方法、学科演变、研究成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坚持联系实际,以所学知识推进个人的工作,做到学以致用。特别是在对经济法律法规、国际国内贸易等知识的学习中,更是能时刻联系东西湖区发展的实际,联系到农场经营管理中的利与弊,研究各类经济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和操作效果。两年来的学习和锻炼,我的工作能力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各项工作也比以前完成的更出色。

进一步努力学习。两年来的学习,我的个人工作能力、工作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逐步形成了较强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个人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也还存在着学习不够系统、专业课程知识不够深入等问题。这些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弥补和提高。我将继续参加本科班的学习,钻研各相关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深度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争取思想素质、文化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工作也迈向辉煌。

查看全文

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策略

摘要: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基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人才供给分析,针对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对商务英语专业定位进行策略研究。地方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需要设立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境电子商务、国际会计、国际商务等五个应用型学科方向确定商科内涵的比较优势定位。科学开设创新类及实践实操课程,多渠道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从而实现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结构配比的契合。

关键词:广东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专业建设;策略研究

如何定位商务英语专业中“商务”的内涵和外延是各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学科建设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重点大学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有所差异,前者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后者是应用型专业人才。由于“商务”涉及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对应的工作岗位范畴较广,那么必然的,商务英语“专”的内涵差异建设将是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创新创业背景下,探讨广东地方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给出相应策略,这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文献综述

商务英语专业是“外语+商务”跨学科、交叉性学科,其内容涉及语言文学、经济、贸易、金融、财务、管理、法律和文化等诸多应用型和人文型学科领域。要想在短短四年时间将上述学科系统地掌握并非易事。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跨学科、交叉性学科特点,许多学者从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机制设置、专业定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平洪(2009)认为,在英语课程中加入商务的内容并没有恰当而清晰地给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商务英语专业应是英语语言本科主干课程和商务专业本科主干课程的有机结合:在夯实英语语言听说读写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以全英教学的授课方式来完成商科课程的讲授[1]。曾利沙(2010)就商务英语专业的体系差异性定位和比较优势特色进行了论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着重商科专业性专题研究,譬如国内外商贸、财政、金融、企业管理等领域中的现状及其热点、前沿问题的讨论与对策性研究。教师在做好教学、研究引导的同时,完善案例库和资源库,如建立专业领域理论知识体系档案及其关键词、学科或专业理论概念词条等,以弥补专业教材内容的不足[2]。刘艳萍,邓李肇(2010)从地方经济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调查入手,结合本校毕业生以及在校学生学习需求调查,从办学定位、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学科建设目标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以英语为主,加强英语与商务结合的交叉学科建设”[3]。仲伟合,张武保,何家宁(2015)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应遵循八项原则:英语为本原则、商务为纲原则、增值复合原则、中外兼顾原则、知行合一原则、个性差异原则、动态变化原则、发展定向原则。仲伟合等学者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首先且必然要重点学习中外商学知识、商务英语语言知识,进而要着重提升自身直接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4]。李文辉(2015)参考了CDIO学习工程解决方案,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作为策略导向。进而将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以此构建了基于CDIO的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人才培养机制。李文辉以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针对商务英语教学特点,从课程群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实训、实习和考核评估等方面对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5]。孙毅(2016)以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探讨了该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将该校“商务”有关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构建在三个课程群上:(1)会计学课程群;(2)管理学课程群;(3)法学课程群[6]。相关文献表明,目前对于“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仍旧没有达成共识;关于英语知识(能力)和商务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并没有统一的范式或模板。而且,如何改革课程群,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本文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根植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特色,结合本科院校的差异化优势和特点。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为地方经济输送相应的合格人才。本文通过研究广东地方经济特色,分析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给配比状况,对该专业的定位策略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参考。

2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结构分析

查看全文

当代法学人才模式的构建

本文作者:刘德君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1应用型人才的界定

应用型法律人才是指将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法律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法学专业于2002年7月开始招生,是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首批本科专业之一,始终坚持以法律职业教育作为法学专业的定位方向,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具体措施主要是:一是加大对专业基础课的建设力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二是突出对实践环节的建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2010级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为基础从两个方面探讨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2课程体系设置

2.1课程体系设置

2.1.1公共基础课

查看全文

论证券专业与金融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适应经济金融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学制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年。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查看全文

独立学院金融学论文

一、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开展金融实践教学的认同度较高,并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

83.21%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或比较重要”,只有2.19%的同学认为“不重要”。同时,有55.47%的同学“愿意或比较愿意”尝试试点试验性实践教学课程。

2.学生并不了解实践教学,更多是出于未来就业而主动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67.15%的学生认为金融实践课程的内容“一般、不丰富”甚至“很少”,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研究性学习和写论文的形式并不属实践教学范畴,这说明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了解仅是略知一二,甚至不清楚。另外,60.58%的学生明确表示就是为未来就业做准备,而“关注和了解金融专业从事的工作内容”、“建立社会人脉关系网”、“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为完成学分”的比例分别是6.57%、16.06%、13.87%和2.92%。

3.学生不满现有的实践课时设置。

查看全文

大学法律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

1.论罗马法的基本精神

2.西方法治文明的特征

3.罗马法的复兴

4.中世纪商法及现代民商分立传统

5.雅典宪法的民主内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