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5 00:56: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调研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调研报告

徐州经济调研报告

在区域经济理论六大经济发展区域中,国家已经成功地实施了沿海地区发展战略,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正在实施,目前国家又提出振兴东北地区,从区域发展优势上看,徐州处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北部,处于该地区中原地区的结合部,徐州地理不占优势的事实使我们错失了不少地区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机遇。但发展是硬道理,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区域交通枢纽位置,以及区域内已有的潜在优势,积极地寻求和创造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目光敏锐的苏南人正在紧抓沿江开发的发展主题,时下的江南欣欣向荣,已经有几个地区的国税税收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省内沿江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急剧攀升。新欧亚大陆桥的全线贯通,使绵延在北方内地的陇海兰新铁路得以与国际铁路接轨,京广、京沪两大铁道线在徐州南北交汇,便利的交通环境精为发展本地区经济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徐州地区经济不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县域经济,各县域税收总量虽然连年稳步提高,但始终没有突破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年,徐州市六县一区共入库税收14.0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收2.18亿元,增长18.31%,其税收总量仅占全市51.91亿元的27.11%,(这个比例在最近几年中的变动情况不大)其中县区首富、唯一进入全国百强县,列第72位的铜山县**年入库税收4.24亿元,占全市国税总收入的8.17%;唯一进入江苏省较有发展潜力前100位的邳州市**年入库3.03亿元,在县区中居第二位,其税收仅占全市的5.83%;丰县、睢宁最少,其入库税收还不到全市的2个百分点,新沂、贾汪两地的税收不到全市税收的3个百分点。同为县区经济,还是先看看我们身侧苏南先进地区兄弟单位的情况,隶属无锡市、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江阴市**年入库税收32.26亿元,占无锡市国税税收总量137.53亿元的23.46%;全国百强县第三位的昆山市**年入库36.91亿元,占苏州市国税税收总量227.41亿元的16.23%。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徐州市县域税收经济所占比重之轻,数额之小,差距巨大。面临发展“东陇海沿线工业带”新的机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全力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徐州经济以超常规、跨越式的速度快速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阶段。

一、目前徐州市县域税收经济的情况

(一)税收分经济类型情况

从县区总体情况来看,税收收入已经形成了以股份制、私营企业为主导,以国有经济、涉外经济类型为辅的格局。

1、县区股份制经济**年入库税收43040万元,占县区全部入库税收的30.58%。股份制经济税收主要集中在沛县、邳州两地,分别入库14721万元和13697万元,分别占两地入库税收的56.57%和45.24%,除睢宁县(1.86%)以外,其它各地的股份制经济税收的比重大都在20%左右。如果从税收贡献上来讲,县区股份制经济税收80%以上来自徐塘电厂、大屯煤电公司、垞城电厂等有限几家大型企业,在经过改制后的大量中小型股份制企业远没有发展起来,这种状况在县区体现的尤为明显。

查看全文

经济测评调研报告

环境是最大的品牌。投资软环境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地区整体素质乃至决定经济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开展形象测评,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近年来,各地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评议评价活动,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企业最关注、基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有效地优化了投资环境,教育了广大干部,促进了经济发展。形象测评能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能否有效促进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解决,关键取决于形象测评工作能否在巩固中拓展,在深化中提高,在创新中取得新的成效。

一、形象测评链条要延伸长度,上下联动,左右互动

目前,大多数地方的形象测评工作只局限于本地区各部门和单位机关这个层次,未与上一级的形象测评工作联接起来,也基本未真正调动部门和单位其基层站所参与进来,尤其是对群众的宣传发动做得不够。测评工作链条的相互脱节,直接导致了测评结果只是一个侧面或某一层次上的情况反映,造成了测评的公正性不准、可信度不高、教育面不广、震动性不强。一方面,对待测评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往往是党委和政府热、部门和群众冷,领导干部热、一般干部冷,上级机关热、基层站所冷。有的地方甚至上级机关在开展形象测评,基层站所“索拿卡要”、“三乱”和“四难”依然我行我素。另一方面,有些群众对人人关乎发展环境认识不足,有的对形象测评“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还有极少数市(村)民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名,把附近企业当作“唐僧肉”,强买强卖建筑材料,强揽小工程,甚至小偷小摸,敲诈勒索。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一是要广泛发动,横向到边。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和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形象测评的意义、目的和要求,营造人人了解形象测评、人人支持形象测评、人人参与形象测评的良好氛围,实现企业聚精会神搞经营,群众尽心尽力促发展的良性互动。二是要伸长触角,纵向到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把形象测评的对象延伸到基层站所和窗口服务人员,实行市、县、乡三级形象测评统一发动、同步推进。通过背靠背的调查、面对面的评议、扎扎实实的整改,使测评真正体现群众性、民主性和客观公正性;通过强大的声势、有力的举措、务实的工作,实现省辖、市管、县(区)属的协调联动,合心、合力、合拍的和谐共振。

二、形象测评范围要拓展宽度,条块结合,分类测评

被测评单位的确定尤其是评议员的合理设置是搞好形象测评的基础和关键。当前,相当部分县市区在实际开展测评中,一方面,没有把一些与经济发展环境关系密切的金融、电力等条管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等服务部门纳入测评范围,形成了测评盲区。另一方面评议员的确定基本固定在少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地方和部门负责人和企业的法人代表上,评议员与参评单位负责人大都比较熟悉,被评单位测评前往往比较容易地摸准评议员的范围,并通过突击走访,甚至宴请、馈赠和安排娱乐活动等不正当途径干扰测评活动,结果不仅助长了少数被测评单位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而且直接影响了测评工作的可信度,产生了新的不正之风。为此,一是要拓展测评参与面。要在广泛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评议单位,以下属基层单位、执法执纪和窗口服务人员的作风、态度、效能作为测评的主要依据,把与法制环境、服务环境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部门、单位尽可能地纳入测评范围,促其增强接受监督的主动性,自觉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之中。二是提高测评可比度。要结合部门性质、职能以及与群众接触方式等综合因素,按照执法部门、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社会公共服务单位分门别类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分开进行排序。确定黄牌警告(重点整改)单位要由单纯的相对排名的方法改为分值(如低于70分)与排名相结合的方法,既突出测评的重点单位,又增强同类部门的横向比较度,使测评结果更体现公平和合理性。三是要增加测评评议员。可采取百家企业、千名干部、万名群众问卷测评,单位自评和互评,聘请评议员评价评议等多种方式测评并按加权系数综合打分。对评议员的选聘尽量要涵盖到社会各个层面,在确保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类经济组织代表占相当比例的同时,要把评议员队伍延伸到乡镇、社区、居委会,以充分体现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最大可能地实现测评工作公开透明、测评结果公平公正。

三、形象测评机制要挖掘深度,增强刚性,注重长效

查看全文

非公经济调研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了解**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剖析其存在问题,选准突破口,切实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例和地位。笔者通过深入非公有制企业走访、座谈调研之后,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始终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实,先后出台了《**县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县鼓励投资兴办企业的若干规定》、《**县鼓励工业园投资的若干规定》、《**县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暂行规定》《**县关于外来投资“一卡通”试行办法》等政策措施,积极创造宽松、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力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占据了全县经济的“半壁江山”,并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经济总量增长快,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对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到20**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27196户,从业人员43899人,注册资金28233万元,私营企业达到480家,从业人员达到7437人,注册资金达到4.2255亿元,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总产值8.342亿元,上缴税金达到2.07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比重61.7%。无论是从财政增收,还是扩大就业上看,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都日益增大,贡献突出。

二是规模企业发展较快,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许多家族制民营企业已由“前店后厂”向公司制企业过渡。全县年纳税超50万元的民营企业47家,全县初步形成了建材、丝绸、酿酒、化工、编织等六大特色产业。颇具代表性的有:以大玉余甘果、红心、三桂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泰源、桦海、惠万家为代表的商贸流通企业;以富艺、宝马、新马等为代表的出口创汇外向型企业等。这些企业迅速成长为有实力、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并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对保持我县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是知名产品日益增多,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依托市场大力发展工贸业,形成了化工、仪器机电、建材、兽药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化工农药、建材石灰、汽配橡胶等在广西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安泰化工、红心食品、益民兽药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县的对外影响,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为今后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查看全文

民营经济政策调研报告

为履行好工商联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基本职能,当好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和“助手”,我会根据省工商联要求,就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发[**]7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的规定》(苏政发[**]40号)和市委《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连发[**]2号)的贯彻落实情况,在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先后对100多家民营企业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供参考。

一、我市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情况

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政策大多涉及到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维护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素质、改进监管、加强指导和政策协调等七个方面。而这些政策,多数是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早就享有,现在也正在享有的,但是民营企业还没有完全享受到的。这些文件的制定出台,就是要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主体环境。从落实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基本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落实。有的贯彻比较好,如市委2号文件中的鼓励发展外向型民营经济、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发展、扶持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发展、加快商贸流通类民营企业发展、完善收费公示制度、多措并举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发展民营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政治社会地位等,在实际贯彻落实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各部门配套实施措施相继出台。**年全市十万人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召开以后,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7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2号文件精神,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的32条政策措施通过各部门进一步完善配套实施意见,以各种有效形式向企业和群众传递。市工商局、质监局、地税局、建设局、民政局、检察院、司法局、人事局、药监局、农开局、海洋与渔业局、农业局、海事局、卫生局、城市管理局、**海关、物价局、农业银行等19个部门单位先后制定出台部门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市民经局、工商局、税务局、质监局都将省市民营经济相关支持和部门的实施意见汇编成册,印发近2万份。市民经局印发的《**全市民营经济目标体系实施意见》将民营经济的各项主要指标首次纳入市政府全市年度主要工作考核范围,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督察考核力度。根据市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各部门切实加强和提高了机关效能建设,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市行政审批中心为民营企业设立服务组,开辟了民营企业注册登记快车道,并成立10个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组,免费发放了3万册《交费明白卡》,制定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实施办法》,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二是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去年相继成立的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市民营经济投资发展服务中心、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市职业培训服务指导中心、干部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等一局四中心,为重点投资商、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直通卡服务的内容和办法更加明确,为直接服务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作保障。在加强引导、建设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又有了新的探索和新的进展。在银企合作方面,**年全市共落实银企合作项目236个,金额32.53亿元,项目数量比上年增长22.9%,金额是上年的1.07倍。**年3月召开的银企合作联席会上,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319个,意向贷款金额46.72亿元,比**年的合作意向又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25.59%和24%,其中,民营企业项目资金占1/3以上。在担保机构建设方面,到今年4月份,全市各类担保机构已达13家,累计为1200余家企业和个人实施担保总金额近10亿元。仅市区4家担保机构就为859户企业提供担保金额3.7亿元。在引导行业组织建设方面,市浙江投资企业商会等一批行业组织在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引进、法律咨询服务和以商引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市各有关部门、单位组织承办的中国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企业家论坛、省“333”工程苏南企业家东陇海产业带投资考察、苏南企业家苏北行等投资考察活动,为让更多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了解**、投资**积极搭建了服务平台。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和行业进一步放开,在金融、担保、教育、卫生、公用事业中民营企业不断进入。按照市委2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主参政议政,推选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优秀分子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求,去年以来,市工商联积极配合市委统战部推荐一批优秀的非公代表人士进入市工商联的领导班子,7位民营企业家增补为市政协委员。先后推荐我市民营企业(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省优秀民营企业”、“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省民营企业纳税大户”、“省民营企业就业先进单位”、“省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奖”等省级以上表彰27个。去年市委市政府表彰了28名“创业之星”和8位优秀民营企业家。今年,市政府表彰了20名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10家纳税先进民营企业和24家先进民营企业。这些表彰推荐活动不仅建立起了激励机制、营造了舆论环境,而且发挥了典型引路的作用。问卷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对于自己社会地位在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和很低的五个选项中,33.3%的企业家选择较高,63.3%企业家选择一般,只有3.4%的企业家认为社会地位较低。对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土地等资源利用上,仅有20%的企业家认为不平等,16.7%企业家认为很平等,63.3%企业家认为是基本平等的。70%的民营企业家认为金融部门对企业的支持较以前有所改善或大大改善。对于政府部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有40%的企业家认为较好或很好,56.7%企业家认为一般,仅有3.3%企业家认为较差。对于行政事业性收费,70%企业家认为很少或较少,26.7%企业家认为较多,仅有3.3%企业家认为仍然很多。对于**年企业发展,53.3%企业家表示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扩大规模,30%企业家表示要加大技术创新,走科学发展之路。这些调查数据说明,随着民营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市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对激发全面创业热潮,加速民营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已达73129户,注册资金12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已达10638户,注册资本108.2亿元,实现现价产值791454万元,同比增长15.03%,实现增加值131141万元,同比增长19.92%,实现出货值43535万元,同比增长7.49%,实现营业收入753748万元,同比增长16.47%,实现利税43496万元,同比增长26.06%,实交税金总额12457万元,同比增长27.26%。

查看全文

海洋经济创新调研报告

一、建设的背景和目的意义

(一)建设的背景

**正在全面迈入海洋经济新时代。近几年来,**市海洋资源的潜在优势正在转变为海洋经济的现实优势,发展势头强劲。**在我省乃至全国的海洋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十分广阔。**年**海洋经济总产出超过402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为143亿元,占**市GDP比重达到68%,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海洋水产品出口额占全省的80%以上,占全国水产品出口创汇额的9.5%。近年来,**水产品销售、利税和出口创汇额名列全国前列。临港工业实现总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34%,船舶修造业是**最有基础做大、做强的港口工业龙头,今后几年增长速度每年要保持在60%以上,到**年造船能力要达到150万吨。

(二)建立浙江海洋科技开发平台的必要性

1.建立浙江海洋科技开发平台是海洋生物资源深度开发和合理的需要

进一步发挥海洋优势,开拓创新,注重特色,以海洋高新园区为先导、以海产品加工科技企业为主体,以海产科研院所、高校为依托,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海产科技成果,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大力发展海产高新技术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和综合集成,切实加强海产品精深加工中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培植和引导一批具有活力的海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促进适销对路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建立浙江海洋科技开发平台,加强水产精深加工和海洋药物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加快建设**市乃至全省水产加工先进制造基地、提升**市乃至全省水产加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发展海洋经济,十分必要。

查看全文

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我区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情况,进一步做好《**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及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工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与自治区环保局、**财经学院、**社会科学院成立调研组,于7月17~20日对巴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博湖苇业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公司等单位和企业就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巴州发展循环经济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巴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以州计委为核心,深入全州各地及内地部分省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考察学习活动,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巴州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路。

在农业方面,加快建立种植业、养殖业相结合的复合型农业产业框架。一是积极开展户用沼气池建设,通过“种植—养殖—清洁能源—肥料—种植”闭合循环,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如和静县通过不断扩大微灌、畦灌、滴灌面积,至**年,仅滴灌一项年可节水600万立方米。

在工业方面,着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一是依托大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将电力、石油天然气化工、矿产等主导行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推行清洁生产,建立以石油技术服务、精细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纺织为主体,以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新型工业经济体系。二是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不断完善现有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尽可能地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实现区域内废物排放最小化。已涌现出博湖苇业、塔里木油田、焉耆红帆红素、轮台德恒杏业等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

查看全文

烟台威海经济调研报告

按照委里统一部署,3月11日至14日,李莎主任带领由技术改造处、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处人员组成的第三调研组赴烟台、威海两市进行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分别听取了烟台、威海市经贸委、财贸办及文登市有关情况汇报,与烟台万华、冰轮集团、东方电子、张裕公司、三角集团、蓝星集团、银洁绣品、家家悦集团等11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烟台氨纶、东岳汽车、首钢东星、万华集团、天润曲轴、威力工具、艺达家纺等7户重点企业。总体上看,两市20****年的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20****年1-2月开局良好,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年两市工业流通经济运行情况及20****年上半年预测

(一)20****年两市工业流通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20****年,烟台、威海两市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效益稳步提高,市场繁荣活跃。烟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63.6亿元,同比增长21.6%,主营业务收入6444.1亿元、利税628.3亿元、利润474.9亿元,分别增长29.4%、27.7%和2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29.7亿元,同比增长18.88%。威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41亿元,同比增长17.14%,主营业务收入3620亿元、利税262亿元、利润171亿元,分别增长27.2%、28.4%、27.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6亿元,增长18.5%。两市工业流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快速壮大。截至20****年底,烟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170户,比上年增加306户。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30%、21.1%和22.6%,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为56%、53.3%和52.7%。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88户、利税过亿元企业90户,分别比上年增加11户和13户;主营业务收入50-100亿元企业9户,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6户,其中鸿富泰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达到340亿元。威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33家,比上年增加145户,基本形成了机电工具、电子信息、运输设备、轻纺服装、食品医药五大产业集群,培育了三角集团、蓝星玻璃、山花集团、华力电机、天润曲轴、工友机械、威力工具、艺达家纺、中鲁果汁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

2、工业投入保持稳定增长。20****年,烟台市工业完成投资890.3亿元,增长20.3%。其中,技改投资605.4亿元,增长24.2%,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8%。80个过亿元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51亿元。20****年,威海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技术改造完成投资274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3%。

查看全文

淄博莱芜经济调研报告

按照鲁经贸传真[20****]15号《关于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市场营销处组织人员赴淄博、莱芜,听取了两市经贸委、部分县区经贸局和企业当前经济运行和生产经营的情况介绍,报告如下:

一、20****年总体经济运行情况。两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幅均在2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增幅30%以上,利润、利税增幅在35%以上,其中莱芜利润增幅达1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在18%以上。

二、20****年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安排。淄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均增长18%,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莱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力争20%,技改投资增长30%,万元GDP能耗下降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三、20****年前两个月经济运行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淄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0亿元,增长18%,实现利润26亿元,下降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增长17%。莱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3亿元,增长18%,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长48.1%和43.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亿元,增长19%。

(二)一季度及上半年预测。淄博:预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0亿元,增长16%,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利税、利润分别下降20%、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8%,利税、利润仍为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3%。莱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亿元,增长18%,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长48%和4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增长18.5%。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8亿元,增长1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亿元,增长18.2%。

查看全文

旅游局旅游经济调研报告

旅游工作汤原现场会,明确了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路,提出了抓好旅游业的具体措施。为全面贯彻会议精神,我区将进一步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全面整合开发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卓越秀美的旅游名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一、实施政府主导,突出旅游业发展地位

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决定了旅游业是一个政府主导型产业。因此,我们要按照“政府主导、各负其责、整体联动、纵深推动”的工作方针,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和管理。

1、明确旅游产业地位。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旅游兴区”战略,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建立起与全区社会、经济、地理位置相适应的旅游业,区政府邀请专家制定了《*西部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坚持以高标准、高起点、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指导全区旅游业的发展。由区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挂帅,组织相关部门参与,邀请有关专家,对全区旅游产业进行调查,提出了“*”的旅游发展思路,即以松花江为轴心,以同三公路为纽带,建立松花江两岸的娱乐、垂钓、餐饮旅游经济带;建立猴石山风景区,发展渔猎文化与民族文化;建立卧佛山风景区,突出发展冰雪文化与地貌景观,培育旅游新特色。

2、加强领导与协调。区委、区政府要定期召开全区旅游工作会议,确定旅游发展的重大事项和解决旅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旅游工作协调委员会,由各有关部门参加,同时制定协调解决旅游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制度,针对旅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协调,重点解决。要发挥人大、政协在全区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围绕旅游业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和检查活动,以议案、提案、建议、决议等形式,为政府抓好旅游产业和创建工作出谋献策,促进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工作。

3、实行旅游产业目标管理。要建立旅游年度任务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全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逐步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区乡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企业要落实目标责任制。坚持以年度旅游经济发展总体任务指标为重点,政府区长与各乡镇长签订责任书;以年度旅游经济分项指标、工作量、完成时限为重点,由分管旅游工作副区长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年底由区政府组织工作组对全区旅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查看全文

农民创收经济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自治区、地区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会议精神,八十四户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宣传、组织、协调等方面加大力度,在组织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合理流动等方面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年该乡共向非农产业转移富余劳动力2113人,其中,内地转移106人,疆内转移764人,市内转移1243人。共创收1057万元,人均创收6600元。

从去年冬季农闲时间到目前为止,该乡已向非农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15*人,实现创收1063万元,人均达到5864.9元。各种培训班29期,达到5720人次。今年第一季度,该乡已有组织的转移人数101人,收入达到145万元,人均达到14356.4元.常年在外人员15*人,季节性外出打工人员305人,收入68.3万元,人均达到2239元。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转移就业服务。

一是加强领导。该乡把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乡“三个文明”建设考核范围内,层层分解落实转移就业工作任务,并与各村队签定目标责任书,强化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实行分管领导定期向党委报告转移就业工作制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由主要领导统筹协调、逐项解决。三是健全机构,完善设施。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劳动事务保障所配备专职干部4名;配齐了办公设施,市劳动保障局还专门配发了两台电脑和办公桌椅,该乡政府还专门为劳动保障所开通了宽带,以便查询各类用工信息;各村均设立了由报帐员兼职的协理员19名,劳动保障平台建成率达到100%。四是调查建档。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各村对辖区内的农业劳动力情况逐村逐户进行摸底调查、登记建档,按照年龄、性别、专业技能等情况分类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五是改善就业服务。免费推行政策咨询、求职登记、技能培训、劳务输出“一站式”服务,实行劳务输出定期回访,及时解决务工人员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输出有组织、流动有服务、权益有保障”,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在回访今年第一季度定单式培训的学员中,该乡巴海村村民李强因家境困难,无法支付生活费,党委积极和院方取得联系争取到了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贴。

二、强化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该乡始终坚持把转变群众观念作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全乡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动员。一是由各包村领导带头宣传动员,帮助农民算好三笔帐:一算收入帐,二算政策帐,三算效益帐,通过对比算帐,让农民知道劳务输出既富百姓、又富财政,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既有甜头、又有奔头,挣回的是收入,转换的是观念,影响的是几代人,从而推进了思想解放,营造了打工光荣的良好氛围;二是通过印发宣传单、远程节目收看、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三是让村干部、党员、三老人员子女带头做榜样,动员自己的子女和亲戚外出打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