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保障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21:50: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费保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费保障

某某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费保障状况调研分析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费保障状况调研分析

根据县财政局关于开展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状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我局按照通知要求对照调研内容,对年—年经费保障状况进行了梳理分析。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经费保障基本情况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县政府综合管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四个职能股室:办公室、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股、培训股、法制股。目前的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主要解决人员经费及部分公务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包括收取病退人员及离休干部护理鉴定费、劳动争议仲裁收费和劳动合同鉴证收费;()自行组织收入,包括存款利息、协调资金及所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费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从年—年人员和经费情况看,行政经费收支有以下几个特点:()财政拨款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经费收入的主要和稳定来源。从收入结构看,财政拨款占整个经费收入的以上,充分体现了财政拨款保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的主渠道作用;()非财政拨款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收入来源呈多元化格局。特别是—年其他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自行组织收入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人员经费(包括退休费)有一定的增长,主要是增人增资所致。从支出结构看,多年来人员经费占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经费始终在左右,说明财政拨款优先用于保证人员工资的发放,人员经费的支出得到了较好保证;()人均公务费支出在元以上,高于部门预算安排的人均年元的定额标准,基本保证了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

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繁杂而重要,“两个确保”、就业和再就业等问题是涉及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相关资金的落实,在我县财力紧张、收支矛盾突出、部门预算安排偏紧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在管理上做文章,在节约上挖潜力,从而使各项工作经费得到较好的保证,财务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多年来机关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更换了办公桌椅、安装了空调,办公楼进行了装修加固,为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经费保障。近年来,我们主要在抓收入和强化管理两方面来提高行政经费的保障水平,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依法组织收入,狠抓预算外资金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从票据管理入手,从资金源头抓起,积极组织收入,做到应收尽收,缓解了预算内经费紧张的局面;(二)在积极组织收入争取财政部门支持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支出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大力压缩车辆、会议、通讯、招待费等弹性支出。⒈完善财务制度,以制度管理和约束人,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结合劳动保障局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劳动保障局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劳动局会计室日常工作运行程序》、《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议和办公十项制度》和《关于加强后勤财务管理以及增收节支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并下发到局属各股室执行,使财务工作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财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严格审批程序,在执行过程中规范各项支出。在开支审批方面,我们明确了审批权限和审批手续,并严格执行把关,确保支出控管到位。对元以下的开支由分管局长审批,元以上的由局长审批,大宗开支要经局长会议研究后再由局长审批,每项开支前须向分管领导请示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开支;()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全局重点中心工作的开展。公用经费支出弹性较大,尤其是会议费、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开支大,难以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支出管理办法。()认真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全部实现了定点加油、定点印刷、定点车辆保险和大宗项目集中采购,凡是政府采购项目必须经县政府采购中心审批后,到定点部门购买,坚持先审批后购买的程序,从而控制了支出,节约了资金。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财务的保障力度仍不够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资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制约着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人员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得到了有效保障,但预算内安排公务费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是靠创收或协调资金解决的;编制部门预算时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过低过“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门预算的约束力,经费开支的计划性或可预见性差,随意性大,在开支标准上不好把握,存在预算内外“两张皮”现象,收支统管的政策未落实,财力分散,加剧了经费紧张程度;(二)支出结构不合理,有待于优化。特别是公务费开支结构不合理,表现在车辆、电话、招待的浪费不同程度地存在,招待费开支居高不下,仍有节约的余地,资金使用效益低。行政经费本来就紧,对现有资金缺乏科学的管理,不能分轻重缓急用好资金,从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仍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三)经费保障的稳定性差。由于我县财力困难,对机关经费的保障,在年初预算安排时不可能一步到位(人均仅元),全靠各单位创收作补充,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一些行政收费项目取消或标准降低,从而影响行政经费的保障水平。我县在行政经费保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财力不足,虽然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始终满足不了支出增长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是财政负担过重、供养人员多,除了吃饭资金外,没有多少办事钱。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对完全行使政府职能的国家机关,财政应保证其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需要,为此,我们认为首先应立足财政增收,狠抓财源建设,培植后续财源,依法强化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发展地方经济,培植财源应作为解决行政机关经费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其次从减轻财政负担入手,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新界定财政供给范围,缩减机构人员编制,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供人员的不合理增长,在经费供应上要加强经费管理,对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编制和定额核定经费,从预算安排上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再次是深化支出改革,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公务费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约束力,按照“收入两个渠道,支出一个漏斗”的模式,进一步完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制度,解决预算内外两本帐、两张皮的问题,在确保人员工资统一发放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结合实施部门综合预算,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时效性和利用效率;()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杜绝浪费,在资金的使用上严格把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严格执行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把压缩和节减公务费作为重点,特别是加强人、车、会、话、招待等重点支出的控制,真正绷紧支出管理这根弦;()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资金,实行收支统管,通过以外补内,有效地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的压力,逐步提高经费的自我保障能力;()逐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加快机关后勤改革步伐,减轻行政经费支出负担。

二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查看全文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费保障调研报告

一、经费保障基本情况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县政府综合管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四个职能股室:办公室、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股、培训股、法制股。目前的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主要解决人员经费及部分公务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包括收取病退人员及离休干部护理鉴定费、劳动争议仲裁收费和劳动合同鉴证收费;()自行组织收入,包括存款利息、协调资金及所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费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从年—年人员和经费情况看,行政经费收支有以下几个特点:()财政拨款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经费收入的主要和稳定来源。从收入结构看,财政拨款占整个经费收入的以上,充分体现了财政拨款保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的主渠道作用;()非财政拨款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收入来源呈多元化格局。特别是—年其他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自行组织收入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人员经费(包括退休费)有一定的增长,主要是增人增资所致。从支出结构看,多年来人员经费占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经费始终在左右,说明财政拨款优先用于保证人员工资的发放,人员经费的支出得到了较好保证;()人均公务费支出在元以上,高于部门预算安排的人均年元的定额标准,基本保证了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

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繁杂而重要,“两个确保”、就业和再就业等问题是涉及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相关资金的落实,在我县财力紧张、收支矛盾突出、部门预算安排偏紧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在管理上做文章,在节约上挖潜力,从而使各项工作经费得到较好的保证,财务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多年来机关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更换了办公桌椅、安装了空调,办公楼进行了装修加固,为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经费保障。近年来,我们主要在抓收入和强化管理两方面来提高行政经费的保障水平,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依法组织收入,狠抓预算外资金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从票据管理入手,从资金源头抓起,积极组织收入,做到应收尽收,缓解了预算内经费紧张的局面;(二)在积极组织收入争取财政部门支持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支出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大力压缩车辆、会议、通讯、招待费等弹性支出。⒈完善财务制度,以制度管理和约束人,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结合劳动保障局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劳动保障局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劳动局会计室日常工作运行程序》、《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议和办公十项制度》和《关于加强后勤财务管理以及增收节支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并下发到局属各股室执行,使财务工作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财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严格审批程序,在执行过程中规范各项支出。在开支审批方面,我们明确了审批权限和审批手续,并严格执行把关,确保支出控管到位。对元以下的开支由分管局长审批,元以上的由局长审批,大宗开支要经局长会议研究后再由局长审批,每项开支前须向分管领导请示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开支;()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全局重点中心工作的开展。公用经费支出弹性较大,尤其是会议费、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开支大,难以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支出管理办法。()认真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全部实现了定点加油、定点印刷、定点车辆保险和大宗项目集中采购,凡是政府采购项目必须经县政府采购中心审批后,到定点部门购买,坚持先审批后购买的程序,从而控制了支出,节约了资金。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财务的保障力度仍不够强,资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制约着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人员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得到了有效保障,但预算内安排公务费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是靠创收或协调资金解决的;编制部门预算时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过低过“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门预算的约束力,经费开支的计划性或可预见性差,随意性大,在开支标准上不好把握,存在预算内外“两张皮”现象,收支统管的政策未落实,财力分散,加剧了经费紧张程度;(二)支出结构不合理,有待于优化。特别是公务费开支结构不合理,表现在车辆、电话、招待的浪费不同程度地存在,招待费开支居高不下,仍有节约的余地,资金使用效益低。行政经费本来就紧,对现有资金缺乏科学的管理,不能分轻重缓急用好资金,从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仍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三)经费保障的稳定性差。由于我县财力困难,对机关经费的保障,在年初预算安排时不可能一步到位(人均仅元),全靠各单位创收作补充,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一些行政收费项目取消或标准降低,从而影响行政经费的保障水平。我县在行政经费保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财力不足,虽然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始终满足不了支出增长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是财政负担过重、供养人员多,除了吃饭资金外,没有多少办事钱。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对完全行使政府职能的国家机关,财政应保证其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需要,为此,我们认为首先应立足财政增收,狠抓财源建设,培植后续财源,依法强化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发展地方经济,培植财源应作为解决行政机关经费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其次从减轻财政负担入手,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新界定财政供给范围,缩减机构人员编制,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供人员的不合理增长,在经费供应上要加强经费管理,对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编制和定额核定经费,从预算安排上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再次是深化支出改革,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公务费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约束力,按照“收入两个渠道,支出一个漏斗”的模式,进一步完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制度,解决预算内外两本帐、两张皮的问题,在确保人员工资统一发放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结合实施部门综合预算,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时效性和利用效率;()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杜绝浪费,在资金的使用上严格把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严格执行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把压缩和节减公务费作为重点,特别是加强人、车、会、话、招待等重点支出的控制,真正绷紧支出管理这根弦;()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资金,实行收支统管,通过以外补内,有效地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的压力,逐步提高经费的自我保障能力;()逐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加快机关后勤改革步伐,减轻行政经费支出负担。

查看全文

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强化对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进一步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4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1号)以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现结合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内容

(一)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20****年,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按安徽省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小学每生每学年3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45元)增加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财政原来预算内安排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继续保留,在原有投入不减少的基础上,结合财力适当增加中小学公用经费拨款。

查看全文

教育局经费保障指导方案

为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强化对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进一步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现结合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内容

(一)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按省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小学每生每学年3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45元)增加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财政原来预算内安排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继续保留,在原有投入不减少的基础上,结合财力适当增加中小学公用经费拨款。

查看全文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方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发[**]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将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建立各级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一)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杂费标准、免费提供教科书标准、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标准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执行,即:免杂费标准为农村小学170元/年•生、初中210元/年•生,南安镇小学220元/年•生、初中270元/年•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标准按实际列入免除书目范围内学生订购的书目价格之和免除。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年300元/年•生、2008年350元/年•生、从2009年起达到400元/年•生。

查看全文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是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项改革直接关系义务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眼前又涉及到今年财政预算的安排落实问题,因此请了各市、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刚才,省财政厅钱巨炎副厅长通报了改革的具体方案,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就做好相关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下面,我代表省政府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政府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责任意识

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西部地区从**年开始,中东部地区从**年开始全面实施这项改革。对此,国务院高度重视,总理作了重要批示,陈至立国务委员多次主持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今年春节之前,国务院又召开了中东部地区座谈会,要求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的一件大事,抓紧启动实施。

国务院作出统一部署以后,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书记、吕祖善省长对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省提前从去年秋季入学开始,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今年春节前,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明确了我省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

这些年来,我省通过财政弥补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教育经费缺口、建立“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等措施,不断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和投入力度,极大地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这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既是前几年改革的延续和深化,又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全面保障,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学生学杂费、贫困学生资助、教师工资、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等均由政府承担;二是分级负担,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负担,省级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三是制度规范,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项目、标准、比例等都作出了制度化的规定,建立了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就我省而言,改革的力度更大、保障的范围更广,实行城乡统筹、同步推进,把城市和农村的义务教育均纳入这次改革范围,有利于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查看全文

正常运转经费保障通知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

为了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切实保障农村(含社区,下同)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县财政局、县农村税改办制定了《关于完善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经费保障的意见》,经县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县财政仍对村“三职”干部的误工补助实行统发,统发标准为60%,即:150元/月,其余40%由各街镇乡考核发放。其他村组干部误工补助和离任村干部补贴由各街镇乡考核发放。

二、对村级组织的“一事一议”开展公益事业的“以奖代补”资金,纳入县交通建设“125”工程一并使用。

三、各街镇乡必须制定对基层组织的工作绩效考核和补助发放的具体办法,切实保证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

查看全文

再谈人民法院经费保障问题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确定,人民法院作为国家专门审判机关,行使独立审判职能是人民法院实现司法公正的一项重要组成部份,而要实现独立审判,离不开充足的经费保障,司法经费是保证审判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物质条件。而现行的经费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并成为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泛滥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有关情况表明,相当数量的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法院,由于经费困难连工资都无法发放。由于经费困难,一些法院审判工作所需经费无法保障,一些法院干部的差旅费、医疗费长期得不到及时报销。一些法院的办公条件极差,审判法庭更无法满足正常审判工作的开展。许多基层法院反映,最高法院或高级法院下拨的专项经费常常被地方财政截留,甚至截留后也不告知法院。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比较宽裕,法院物质装备搞得比较好,但欠发达地区的基层人民法院经费困难,物质保障不力,严重制约审判工作的发展。因此,探讨人民法院在新时期条件下的财务保障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一、人民法院经费的主要来源及缺陷

1、地方财政。主要是依靠各级政府财政的拨款及法院自身收入的诉讼费作为补助经费,这是法院经费的最主要来源。目前我国财政对于法院收入的诉讼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即法院收缴的诉讼费全额上缴给财政专户,财政统筹后再以预算外资金的形式,根据其经济实力与法院的开支预算报告决定拨款数额的多少。依靠当地财政部门供给,是基层法院业务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法院经费的分配和划拨权由地方财政独揽,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划拨的随意性很大,何时划拨、划拨多少,完全受制于财政部门,而且审批程序也繁锁,造成经费核拨不及时,经费保障率极不稳定,财政拨款主要是人员经费,每月开支了正常的工资、社会保障费和规定的福利费后所剩无几。同时,不同地区的法院得到的财政拨款是各不相同的,也因此形成了有的法院经费相对有余,有的法院经费缺口很大。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的法院,诉讼费收入多,经费相对较充足,基础设施建设,硬、软件建设相对也较先进。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法院,诉讼费收入少,财政困难,得到的经费也相对不足,人员经费尚无法保证,更何况办案经费和建设资金?即使富裕地区法院,经费完全仰仗地方财政,司法天平也难免向地方利益倾斜。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屡禁不止就不奇怪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早在3年前就指出,“一些法院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经费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物质装备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法官队伍的稳定”。经费缺乏,已成为困扰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一个难题。

2、上级法院补助收入。上级法院通过财政专户核拔,用于统一购置辖区内法院系统必需的业务设备和补助贫困地区法院业务经费。虽然实行这样的制度,但法院系统(特别是基层法院)必需的业务设备购置仍处于落后水平,跟不上法院工作的需要。此外,补助贫困地区法院业务经费的工作尚不能尽如人意,上级法院利用各地统筹的经费,对落后地区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质装备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大。相反,投入中级以上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的资金比例远比投入到基层法院的大得多,因此,上下级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的水平差距非常大。而中级法院的设置在一个省来说,数量不多,就广西而言才16个中院,而基层法院的设置为111个。作为中级法院来说,无论从人员还是案件的数量对比,在基层法院中所占的比例都不大,但所投入的资金数量总和却大的惊人。建设一个中院的资金投入量,可以用来建设二个基层法院,甚至还不止。可见,在省、市、县(区)三级法院之间,对于省、市两级法院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权力因素倾斜度很大,这明显不利于基层和贫困地区法院。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的重点仍停留在省、市两级法院,这是造成基层和贫困地区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长期进步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中央和省级财政的专项补助经费。由于贫困地区财政困难,法院收取的诉讼费用有限,导致了经费严重不足,妨碍法院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需要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基层及贫困地区法院业务装备和办案所需的经费。可见,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实行贫困专项补助经费,是居于我国国情和我国法院现行经费保障制度下所产生的无可避免的一种补救性保障措施。

4、中央政法委专项补助拔款。主要用于给贫困地区法院购置办公车辆及办公装备的经费。这项拔款与中央和省级财政的专项补助经费同样,只是补救性保障,其发放数量十分有限、不集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费缺乏的问题。

查看全文

法院经费保障和管理调研报告

近些年来,随着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公用事业经费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各级基层人民法院的办公办案经费也相对得到增加,四方台区人民法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法院公用经费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使得原先主要依靠诉讼费收入“自收自支,自我保障”,法院经费收支使用严重不足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善。基本满足了日常工作开展所需。但随着法院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我院提高工作水平的新要求,我们法院的工作人员要更多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这就需要更为有效的经费保证,就需要建立起更为完备的经费保障管理体制。下面就着重对我院经费保障和管理体制建设方面的有关问题做一简要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对推动我院经费保障和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并供上级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四方台区人民法院经费保障和使用的实际情况

四方台区人民法院内设个机构(包括个派出人民法庭),共有干警名,负责着全区乡镇个办事处的刑事、民事、行政一审案件的审理,生效裁判文书的执行以及外地法院委托执行案件的办理,是维护本区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尤其全民法制意识和人们寻求司法保护意识的增强,区法院每年所受理的案件数量逐年呈上升态势,年均审执各类案件达余件,占双鸭山市基层法院办理案件总数的近,审判任务相当繁重。平均每天至少有件案件开庭审理,有多件案件须外出送达和外出执行,大量的案件需送法下乡、巡回开庭。由于各类案件的逐年递增,审判执法活动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逐年增加,2009年办案成本约每件元,加上车辆等其他费用,月支出约万余元,全年总支出需万元左右。同多数法院一样,我院的经费保障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同级财政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拨款;二是同级财政返还诉讼费形成的业务费经费拨款;三是上级法院司法业务费补助。2009年全年我院各种收入合计为341万元,其中共收到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办案经费47万元、省级政法转移支付资金15万元,实际下达到位金额与计划下达数相同。其余为市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279万元。现有的经费已远远不能满足办公、办案所需,难以保证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法院经费不足对法院工作的影响

一是不利于干警队伍建设。财政支持乏力,严重影响了干警的工作信心和积极性,影响到干警队伍建设和稳定。二是不利于审判、执行工作正常开展。由于经费缺乏,基层法院基本建设、物质装备、办公现代化建设水平低,难以满足正常审判工作的需要,法院局域网无钱建设,法院网站、电子印章、无纸化办公等信息化建设无法实施。在审判、执行案件中,一些需要支付经费外出调查取证或者采取执行措施的案件,也因经费缺乏而无法进行,一些本应开展的审判公开、安全保障、法制宣传、司法为民等举措都无法实施,直接影响到正常办案工作。三是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除了素质、作风、纪律等人的因素外,审判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同样需要有高水平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作支持和后盾。但由于经费缺乏,一些法院出现了争管辖权、乱收费、乱拉赞助等现象,收费少的案件不愿受理,出力出钱的调解、协调、法制宣传等工作不愿开展,花费较大的执行案件不能及时采取执行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审判工作质量与效率,进而引发涉法涉诉上访,当事人私自或强行上门追债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现象。四是不利于维护审判独立与司法权威。法院人员经费和办公办案经费长期受制于地方财政,且严重缺乏,一方面导致法院不得不仰仗于地方财政的支持,不得不听命于地方政府的领导甚至干预,司法审判的独立地位难以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干警工作不安心,交通、通讯、“两庭”建设和信息化水平低,必然给法院队伍的廉政建设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造成困挠,从而影响到队伍形象和司法权威。

三、法院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弊端

查看全文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意见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浙政发[20*]5号)精神,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政府决定,从20*年起分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将实施意见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镇乡、街道、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二、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城乡统筹,同步推进,将我市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