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21:11: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景德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景德镇旅游地域文化综述

现代旅游资源中地域文化的表现方式越来越多。在新的历史时期,景德镇致力打造旅游城市形象,作为一个千年古镇,景德镇地域文化必然在当地旅游景观街的建设中起到积极的重要影响。

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时间的地域性与空间的地域性共同构成的独有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广义上讲,地域文化是特定地域内的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留、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反映出该地区与众不同的本土特色。保持和塑造城市特色是当前备受人们关注的焦点,应把对历史古迹的保护,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反映到城市景观上,重视继承、发扬前人文化,塑造民族特色和创建新的地方特色。在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下,城市就有了灵魂,有了生气和活力。

2旅游景观街的概念

所谓的旅游景观街是以展示、发扬地域文化及特色,合理的优化城市形象为主的旅游街区。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身临其境的领略当地文化与风情,感受地域文化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3景德镇地域文化的特征

查看全文

景德镇文化保护意义研究

一、前言

自古以来,景德镇人们沿昌江河建窑,人们沿窑而聚成弄。昌江河一带数量众多的里弄四通八达,共同构成了景德镇老城区特殊的城市布局。包括瓷器街、龙缸弄、犁头嘴、五龙桥等在内的每一条里弄都有自己的名字和特色。有的里弄和陶瓷加工工序有关,如车鸡弄、篾丝弄;也有的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有关,如罗汉肚、玉字巷、筷子弄;还有的与民间文化和民俗有关,如九皇(黄)宫、浚泗(进士)井、蔡家岭。景德镇当地的俚语当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街不如弄、桥不见水”。这句话道出了景德镇里弄的特色。景德镇前后出现的278条里弄在历史长河中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里弄文化。这是一种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里弄既保留了原生态的市井聚落文化特点,又保持了近、现代的陶瓷产业格局,是景德镇陶瓷工业文明的见证。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的里弄已经消失,与之相随的里弄文化也丧失殆尽。据《草鞋码头的变迁》(注:草鞋码头是过去民间对景德镇的称呼)一书的记载,珠山中路的建设使得苏家弄及其里弄文化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近年来,随着浙江路附近一些住宅小区的新建,戴家弄等里弄已经物是人非。饺子粑再也吃不出地道的戴家弄味了。目前,景德镇的里弄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问题主要体现在里弄资源的大面积破坏。现在已有众多的里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功能改造的升级而逐渐消失。更多里弄的生存空间受到了现代城市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挤压。伴随而来的就是里弄文化的氛围被冲淡。我们绝不能让类似的遗憾再次发生。在城市功能性改造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加大力度保护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精神文化遗产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冯骥才说:“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文化,我们必须挽留。”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里弄和里弄文化在我们眼前消失,所以我们要修补好景德镇现存的里弄,保护好现有的里弄文化,开发出里弄文化的经济价值。只有把城市里弄修补,里弄文化保护和开发,里弄生态修复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兼顾,全面统筹,我们才能实现里弄的可持续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2017年第76号文正式公布第二批“城市双修”(即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试点城市名单。景德镇市作为江西省唯一试点城市成功入选。景德镇十分有必要借着“双修”城市建设的东风,扎实开展好里弄修补和里弄文化保护工作。这项工作能否切实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了里弄对景德镇人们生产和生活方方面面的意义。

二、里弄的历史文化意义

景德镇的里弄是研究中国早期陶瓷工业文明的“活化石”。千年以来的制瓷史孕育出了景德镇老城区独特的里弄文化。可以说,里弄文化是瓷都陶瓷文化的根基、千年瓷韵的源泉,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1.蕴含着丰富的陶瓷文化在景德镇,里弄文化代表的是千年陶瓷文化在民间的具体体现。里弄中的瓷业工人们对瓷器的热爱、对制瓷的执着,对以器载道的追求体现了浓厚的人文美学精神。例如说,蓝白相间的青花瓷,外形素肌玉骨,就象征着“君子慎独”的形象。里弄中的老瓷业工人们从父辈那里传承了精妙的制瓷手工工艺、精美的陶瓷构图元素、高深的构图技巧。这些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弄的存在可以促进技艺的交流和发展,让陶瓷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景德镇的里弄可以说是一个传统陶瓷器物的展览馆,祖辈保存下来的瓷器精品,留存下来的制瓷用具在这里得以集中展现。里弄也是瓷器制作、烧造技艺的博物馆,众多的古民间制瓷遗址和烧瓷窑址在这里闪耀着历史的光辉。里弄本身还是以陶瓷废料为建筑材料的特色建筑的鉴赏场所。景德镇的里弄建筑很多都以窑砖、匣钵、渣饼、窑炉废弃物等陶瓷工业衍生物和废料作为民居建筑的基础材料。这些材料构建出了世界独有、风格独特的建筑物。总之,古代的陶瓷技艺、古往今来的陶瓷器物、古代遗留下来的陶瓷作坊和烧造窑房,还有大片以窑砖建成的里弄建筑,以古瓷片铺就的道路,路面上被运瓷泥的手推车压出的车辙等共同构成了景德镇独有的里弄陶瓷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陶瓷文化内涵和陶瓷历史文化考古价值。2.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景德镇的里弄代表着瓷都人千年来的物质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278条里弄里存在的古民居、古遗址等蕴含了瓷都人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文化、科技工艺文化、民间工艺传承文化、信仰文化、节日文化等。与里弄伴生的一些民间工艺,如碱水粑、饺子粑、小糖人等小吃的制作技艺等,是里弄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瓷人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器物,如剃头挑、货郎挑等都能反映里弄中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同样需要重点保护。里弄中的陶瓷人邻里守望相助,和谐共处,共同塑造了具有景德镇里弄特色的聚落文化。这种文化包含着令人称道的人文精神。里弄中的人们因瓷而聚,以瓷会友,互帮互助,共享劳动成果,分享美食的一个个场面构成了一幅幅温馨动人的美好画卷。里弄中的长者还最喜欢把家里为数不多的好吃的分给弄中的小孩,所以里弄中长大的人现在还保留着一份吃“百家饭”的美好回忆。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旧的里弄给现代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土生土长的里弄老人宁可忍受不便也不愿搬出里弄,原因就是他们割舍不下里弄邻里间那份宁静的温馨和浓郁的温情。这些都是现代社会需要的精神食粮。总之,陶瓷产业的发展和延续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以里弄文化为代表的市井聚落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景德镇辖区范围内,里弄文化包含了生活在这里的人的风俗习惯、节庆节日、民间艺术等人文文化。这些文化已经衍生成为一种精神资源,深入瓷都百姓的骨髓,与民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三、里弄的经济价值

景德镇的里弄是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这些里弄延续将近千年,古香古色,独具陶瓷文化氛围,极具建筑特色。里弄中老陶瓷艺人们传承的制瓷技艺,陶瓷绘画技巧和原住民传承的民俗手工艺,一旦与现代创意文化产业结合,并进行一定的商业开发,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旅游产业和里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机结合,既能促进里弄文化的保护和里弄旅游事业的发展,又能推动里弄陶瓷创意产品的销售和里弄陶瓷文化的不断积淀,对促进里弄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1.旅游开发价值包括《环球游报》在内的31家都市报纸曾经把景德镇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游客去的50个地方”。这些报纸给出的评选理由就是景德镇既有用窑砖砌成的街巷、以古陶瓷碎片铺就的小路,又有陶瓷制造的路灯、陶瓷烧造的雕塑、陶瓷材质的壁画;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散发着陶瓷的魅力,就连音乐都是蕴含陶瓷韵味和气息的瓷乐。自宋元两朝以来,昌江河沿岸的民间制瓷作坊就十分兴盛。一座座紧密相连的民窑和作坊形成如今的里弄和老街的雏形。景德镇古代瓷窑的窑膛是用普通的黏土砖修成的。这种黏土砖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烈火烘烤后就必须换上新砖。而替换出来的窑砖(有的窑砖上还有一些三角形或斜杠标记,极具历史痕迹),连同废旧的匣钵、渣饼、窑炉废弃物就被用来建成了房子。被松木柴窑烟火熏染过的窑砖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红色和深褐色,建成的建筑物颜色鲜明。烧造后不合格的瓷器被砸碎铺路。这种绝佳的废物利用方式,这些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徽派风格建筑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跟福建的土楼、云南的傣家竹楼、陕西的窑洞一样特色鲜明。里弄中的窑砖墙、窑砖建筑和瓷片路是各个时代背景下,景德镇地区独具特色的标志,具备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值得大力保护。景德镇厚实的陶瓷文化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陶瓷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来到景德镇里弄中创办工作室,在“土里土气”的小街小巷里,寻找探秘中国古老的陶瓷文明,寻找创作的灵感,甚至还吸引了无数的外国游客和考古爱好者蜂拥而至,领略里弄瓷文化的醇厚魅力。下一步景德镇可以全面打造里弄旅游项目,此项目的打造可以延展景德镇旅游的纵深,从而留住以往匆匆而过的游客,为景德镇的餐饮住宿业的发展做好铺垫,留下契机。目前,我们的里弄资源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个别的成功开发案例,如陶溪川的开发和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的建设。深入的开发需要把里弄文化与现代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相结合。2.创意开发价值景德镇的里弄是无与伦比的陶瓷创意文化资源,与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有效结合极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国际上许多文化创意开发的做法告诉我们利用景德镇的里弄资源进行陶瓷文化创意活动既具有现实可行性,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创意指的是富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意念、主意。文化创意专指文化领域中的创新,并不包括科学技术上的创造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与对原有资源的创造性利用息息相关。世界上很多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都起源于文化氛围浓郁的,曾经被淘汰的旧城区、旧工厂、旧仓库。美国曼哈顿地区有名的“苏荷”(英文为SOHU),现在是世界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人们竞相迁入“苏荷”地区使得这里又成了新时尚的代名词。英国伦敦世界知名的泰德现代艺术馆同样是由原来的火力发电厂改建而成。这里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旅客光顾最多的美术馆,是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景德镇的里弄中古陶瓷作坊林立,古窑址众多,完全可以利用旧陶瓷工业厂房、历史建筑来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改善景德镇城市的造血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全球范围内有影响的大城市几乎都是创意产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到目前为止,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在GDP中占的比重达7.9%。单就伦敦而言,文化创意产业的贡献度甚至已经超过英国的传统强项,金融服务业。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也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老城区产业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内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城市有北京和上海等。如果我们能学习好北京的胡同保护经验和上海的里弄文化开发经验,把北京的南锣鼓巷和上海田子坊的创意文化产业部分复制到景德镇为数众多里弄里并加以再创造,就必定会带来景德镇的繁荣和富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为保护景德镇里弄中的工业文明遗产、特色的历史建筑找到一条新路,十分契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同时还能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市发展模式的改变,带动老瓷业工人的再就业。景德镇陶瓷产业的主管部门应该深入里弄,寻找传统的瓷土加工工艺,陶瓷绘画、构图技艺,瓷器烧造工艺的传承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里弄中的老陶瓷艺人利用自身精良的技艺,就地创业,积极从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传统的陶瓷艺术与现代的陶瓷创意结合既能给人们带来完美的作品,又能推动工人就业,为城市发展提供经济动力。总而言之,里弄旅游项目开发和里弄陶瓷文化创意开发既可以保护里弄文化,又可以发挥文化的经济价值,完善城市的“造血”功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景德镇陶瓷经济发展综述

景德镇原名“昌南”,自汉朝时期就开始烧制陶器,距今已有1800多年,自东晋时期开始烧制瓷器,距今已逾1600余年。宋真宗景德元年,昌南镇因所产青白瓷的独特制瓷工艺和优良的产品品质被赐名“景德镇”。景德镇创造出瓷与国同名的殊荣,也享有驰名中外的“瓷都”美誉。据史书记载,亚非拉各国以及欧洲地区都非常喜爱景德镇的瓷器。自汉朝以来,景德镇的陶瓷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支柱产品,陶瓷贸易也成为封建时期出口创汇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由于地理、经济等各因素的限制并没有占据现代陶瓷业发展的先机,其市场份额也逐渐被其他新兴产瓷区所吞噬。十大国有瓷厂倒闭对景德镇陶瓷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私营陶瓷经济实体发展缓慢使得当地陶瓷业青黄不接。2008年美国次贷风暴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扰乱了其陶瓷经济的正常运行。金融危机对景德镇陶瓷经济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脱颖而出成为景德镇陶瓷业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陶瓷产业的特征

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但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经济所面临的环境更加艰巨,陶瓷产业受此波及影响也是十分严重。后金融危机时代陶瓷产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口需求不振

欧美以及东南亚发达地区是我国各类陶瓷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在陶瓷贸易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我国的陶瓷产能和产量在很大程度上都受这些地区的采购数量影响。这些地区在此次金融危机所受的影响最为严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经济的停滞制约了当地居民对陶瓷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而减少了各国对我国陶瓷产品的进口。希腊等家都相继面临国债危机的考验,各国出于偿债的需要都在逐渐消减财政赤字。从而减少了各国政府对我国陶瓷产品的需求。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欧洲地区的债务问题都对各国居民的消费意识造成了一定影响,降低了其对包括陶瓷在内的各类产品的需求。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自美国开始,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都采取了与国际贸易原则相违背的贸易保护措施,严重干扰了国际贸易活动的正常开展。中国在此轮“贸易战”中影响最为严重。建筑钢材、无缝钢管、铜版纸、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等产品都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我国陶瓷行业在国际陶瓷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难免不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下一个目标。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对我国陶瓷产品的出口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查看全文

论景德镇陶瓷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摘要】民间艺术在我国发展时间较长,集广大民众的智慧与情感于一身,有着浓厚的思想与文化,体现出了一种淳美的审美观念与精神需求,将广大民众的艺术才能尽显无遗。而景德镇陶瓷绘画与民间艺术紧密相关,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形式均展现出民间艺术精神。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绘画;民间艺术精神

陶瓷绘画是运用色彩、线条、构图、造型,通过一定的形式法则来科学搭配组合,充分体现出精神内涵。在陶瓷工艺中,陶瓷绘画属于核心部分,其绘画的内容丰富,有着众多的表现形式,一般存在三大类型,即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其中,釉上彩包括古彩、墨彩、泼彩、粉彩等;釉下彩包括釉里红、釉下五彩、高温色釉等;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融合后而形成的斗彩。本文首先分析了陶瓷绘画与陶瓷的完美结合;其次以明清两代为例概述了景德镇陶瓷绘画的特征;最后提出了景德镇陶瓷绘画中体现的民间艺术精神。

一、陶瓷绘画与陶瓷的完美结合

陶瓷绘画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外,还必须根据陶瓷的器型进行艺术创作。陶瓷绘画和国画、油画等绘画创造存在很大的差异,尽管在创作艺术形象的某些表现手法上,吸取了国画等绘画的优点,但在实际发展中,按照陶瓷生产流程,逐渐形成了陶瓷装饰本身的艺术风格与特点。而由于装饰本身不能单独存在,所以必须结合陶瓷造型方可存在。陶瓷绘画必须和具体器型的形象有机结合,不能在器型上随意创作,即使绘画水平极高,如果搭配不合理,最后形成的作品也将黯然失色,因此创作过程中,应注重陶瓷的艺术加工,融入艺术的语言和形象,赋予陶瓷生命力。陶瓷绘画不仅要体现陶瓷的美观,同时还应生动逼真地反映民众的生活,实现民众的精神需求与审美需求。

二、明清景德镇陶瓷绘画的特征

查看全文

景德镇陶瓷数字化保护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制造的不断发展,景德镇传统的手工制瓷技术逐渐被取代或淘汰。如何利用现代手段保护和继承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研究了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保护现状,分析了数字技术的特点以及数字技术如何保护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几千年来,瓷器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和文化宝藏,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作为世界闻名的瓷都,景德镇的窑火已燃烧了数千年。素雅的青花瓷,斑斓的颜色釉瓷,清新的古彩瓷……瓷器行业的辉煌与工匠精湛工艺密不可分。在景德镇瓷器发展的千年历史长河中,一辈辈匠师们用无数的实践积累形成了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工艺美术中的珍贵财富。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及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手工制瓷环节及工艺被逐步替代或淘汰,如何利用现代手段保护和继承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再次明确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和重要地位。在这种时代背景和形势下,利用数字技术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积极倡导和鼓励的重要方向。深入研究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保护现状

1.1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特点。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涵盖四大方面:陶瓷原料开采、陶瓷成型、陶瓷装饰、陶瓷烧制,不仅包括做坯、印坯、晒坯、吹釉、满窑等为人熟知的工艺,也包括釉灰制备、高岭土开采、釉果制备等失存罕见的工艺环节,具有分工极其细致、专业水平高等区别于其他传统手工业的鲜明特征。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工序繁杂无比,一环扣一环。“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分工之精细可见一斑。专业匠师们各施其能,各展其长,分工协作,千锤百炼方可达到工艺极致,绝非一人之力可完成。也正由于工序之复杂,需要技艺精湛的专业人士才能撑起这个行业,需要从业者具有“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专业化程度相当之高。千百年时空流转,勤奋俭朴的景德镇人民始终依托手工制瓷技艺,安家立业、千年守望、生生不息。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已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技艺,更是景德镇的一座城市名片,浓缩了景德镇源远流长的瓷器文化,代表了景德镇的风土人情。1.2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旧城拆迁,新城建设,许多名窑遗址和民间工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虽然后期实施了一系列补救保护措施,但原有的陶瓷文化环境已经消失。景德镇的经济实力也难以支撑起整体性保护。目前,生产性保护是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保护方式。古窑民俗博览区5A景区的打造,已成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传承地,延续千年窑火;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园区内新建的名坊园,汇集了景德镇大批优秀陶瓷工业作坊,实现了手工制瓷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工业化制造虽然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却使得部分手工制瓷环节缺失或淘汰;传统博物馆展出方式虽能满足人们了解传统陶瓷文化需求,却只停留在静态层面,难以满足陶瓷文化的活态传承;虽然生产性保护是迄今为止最合适的保护方法,但仍有其局限性。传统的瓷器制作,光是原料开采,就需要经过勘山、烧矿、运石和碎石、舂石、制浆和取泥等多道工艺。而现有民间陶瓷生产,基本跳过这一环节,多半利用已经制好的瓷泥,直接开始陶瓷成型创作,生产性保护在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全流程展现上是有环节缺失的。古窑的手工技艺生产,虽有效传播了陶瓷文化,但表演性质偏浓,商业气息较重,达不到传统陶瓷工艺的活性保护要求。针对现有生产性保护的不完整性和局限性,亟需探索一种更为完整且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加以保护。

2数字化技术

查看全文

基于景德镇旅游商品开发剖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景德镇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要通过转变观念、强化政策引导、打遣品牌和鼓励创新等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景德镇;旅游商品;瓷器

顾名思义旅游商品,就是指旅游期间购买的具有纪念意义、具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反映当地经济文化的商品。对旅游商品,业内人士有一个共识:认为这种标志性商品,是对当地经济文化的一种提炼、反映和表现。在收藏和送礼的过程中,深入千家万户,达到宣传的效果。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交流,推动旅游商品企业的发展。

景德镇以瓷立市,瓷器是景德镇的特色,也是景德镇文化的反映,是最能代表景德镇地方特色,最具有纪念意义的产品。因而,在研究景德镇旅游商品开发的时候,瓷器应该是最重要的方面。

既然瓷器是景德镇旅游商品的重中之重,我们当然要重点关注。但是,从这些年景德镇旅游商品的实际发展来看,在景德镇瓷器的政策、管理、营销、特色等方面,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引导缺政策

查看全文

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化研究

摘要:近年来,景德镇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并且表现出日益明显的旅游化趋势,为景德镇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途径。但其旅游化的程度和速度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旅游化理论为基础,从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化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景德镇创意产业旅游化的现状,剖析了其旅游化发展的主要困难,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意文化产业;旅游化发展;对策研究

旅游化研究最早源于西方,由于当时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故而他们对旅游化也开展了研究。加拿大学者Young和比利时学者Jansen-Verbeke在研究旅游发展的影响时先后提出旅游化概念,他们将旅游化界定为各类事物因为受旅游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过程。现实生活中,由于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特定的文化意义,所以较能吸引旅游爱好者的注意。进而引起国外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和研究,因而文化资源旅游化这一课题在学界占比较重。而国内对旅游化的研究则比国外晚十多年,与国外学者最初将旅游化作为一个现象来研究所不同的是:国内学者是将旅游化作为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策略提出来,重在研究其他产业如何通过旅游化发展而达到更理想的状态。但是,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数量尚不多。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景德镇市的战略新兴产业,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有重要作用。近几年里,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当地文化资源以各种形式融入到当地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中,成为景德镇旅游业的地方特色和主要亮点。本文拟以旅游业为最终产业,探讨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如何旅游化发展,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及建议。

1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化发展的必要性

1.1是景德镇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年来,为了促进城市发展,景德镇加大投入,开始了一系列的举措。如:成立了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集团、编成了《景德镇创建国际旅游名城系列规划》、正式开工改造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及御窑厂保护设施和御窑厂周边道路街面工程、陶溪川文创街区顺利通过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评估、全面启动城市“双创双修”工作。最近两年,城市建设乱象、交通乱象、建筑工地乱象和空中乱象等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集中整治,景德镇城乡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景德镇城乡形象更能体现“世界瓷都”的内涵。而这些使得景德镇比之前更具备观赏性和文化深度,游客的旅游体验得到较大提升,旅游业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景德镇旅游业总体市场规模小,旅游服务意识淡薄,产品形式单一,区域旅游业竞争力低下。因此,如果将景德镇近年发展较好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旅游化发展,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升级传统旅游产业,对提高景德镇旅游的吸引力和附加价值,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所以,促进文化创意旅游化发展是提升景德镇旅游业竞争力的需要。1.2与将景德镇打造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互为必要条件。景德镇从古代就是世界著名瓷都,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整座城市弥漫着十分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在国内,景德镇素称“江南雄镇”、“四大名镇”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世界手工艺民间艺术之都、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另外,景德镇市还曾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因此,为了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署的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执行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精神,以及各级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以《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5年)》等为指导,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发挥景德镇市陶瓷文化、茶文化、古村古镇等旅游资源优势,围绕“一个与世界对话的城市”,通过“铸魂、创艺、美乡、靓城”四个路径,构建景德镇市旅游发展的主体战略框架,把景德镇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和更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现代服务业。景德镇明确提出“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并制定了《景德镇创建国际旅游名城系列规划》。可以说,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化发展,与景德镇实现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互为必要条件、二者互相促进与发展。1.3提升景德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一方面,从景德镇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旅游业是举足轻重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化有利于促进景德镇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发展绩效,从而增加对景德镇经济产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从提升景德镇城市的品牌影响力的角度,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景德镇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可以充实景德镇品牌的内涵,而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化可以使景德镇品牌特色得到更好的传播。因此,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从品牌影响力的角度,总之为了提升景德镇的城市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化是必不可少的发展措施。

2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化发展的现状

查看全文

浅析景德镇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宋代以前,景德镇瓷窑坯坊多分散,但瓷业已经初具规模。根据瓷窑的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瓷业多为家庭作坊,已经有以乡村为中心而建立商品贸易关系的村市,多分布在瓷石、森林等资源丰富的浮梁县的南河、东河一带,街区格局已基本完善。到了宋代后期景德镇的瓷业相对集中,形成了镇区、瑶里等瓷业集镇。昌江中游东岸瓷业集散增强,窑场密集,人口向城区靠拢,逐步形成沿河建窑、沿窑成市的城市格局。陶瓷产品交易市场在沿河窑场交汇处形成,成为烧制燃料和陶瓷日用品的集散地。元代,“浮梁瓷局”成立,专用于烧制宫廷瓷器,景德镇发展成为陶业都会。明代,景德镇设立了御器厂,官窑民烧出现,提高了民窑瓷器的精度和水准,瓷质、装饰、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别具匠心使得景德镇陶瓷享誉海内外。正由于国内外陶瓷需求量的增加,陶瓷生产分工更加专业化、细致化,人工需求剧增,大量人口迁移至此,不仅解决了生产用工需要也推动了景德镇的经济文化发展。与此同时,景德镇的经济和交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以昌江沿河为条带状扩展和延伸的城市街道系统和以御窑厂为中心的城市格局。清代,景德镇瓷业继承明代的辉煌继续发展,御器厂改名为御窑厂,景德镇的城市空间围绕着瓷窑更加逐步扩大。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发动军事战争侵略,通过货物倾销、关税协定等手段压榨我国经济发展。西方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出成本低廉、款式优美的洋瓷对景德镇传统家庭手工业制瓷产生了严重的打击,国内军阀混战、官僚腐败,繁重的苛捐杂税又增加了传统手工制瓷的成本,景德镇陶瓷产业受到重创并逐渐衰落。20世纪初,中央政府兴办瓷器公司、设置陶瓷管理局以求振兴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以及官僚思想观念陈旧等原因,景德镇瓷业并没有往正确的方向调整转型。作为景德镇城市经济主导的陶瓷产业一步步衰落,这同时遏止了整个景德镇城市的发展。

建国后,景德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更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将景德镇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景德镇市建设委员会根据要求编制了城市规划方案并确定了以瓷业生产为主的轻工业城市性质,不断规范老城区,开发新城区。将老城区分为行政区、居民区、工业区等,并不断改善城市交通系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给景德镇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景德镇在优化陶瓷产业发展结构的同时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并逐步完善水、路、空交通网络。2001年,《景德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制定,确定了将景德镇建设成为经济实力较强的“经济重镇”以及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江南旅游都市的战略目标。如今,古窑民俗博览区、瑶里古村落、浮梁古县衙等都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湖田古窑遗址、景德镇御窑厂、祥集弄民宅等被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挖掘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的同时大力开发自然景观,并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将“瓷文化”融入到城市空间中,例如城市道路旁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陶瓷路灯、人民广场里瓷碟和瓷碗砌成的青花瓷龙雕塑等。

由景德镇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作用使得景德镇陶瓷产业形成并得以延续。独特的地域资源优势孕育着景德镇这个瓷业城市的形成,封建专制皇权对陶瓷的推崇推动了景德镇的城市发展,陶瓷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得景德镇城市空间的演变时刻围绕着陶瓷产业。可以说几千年来,是陶瓷产业推动着景德镇一步步从一个小村市发展到如今享誉国际的大都会。虽然如今景德镇城市经济发展已迈向多元化,但是陶瓷产业的核心地位始终不会变,陶瓷文化这张名片也会一直伴随景德镇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与发展。

本文作者:邵秋亚工作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查看全文

景德镇青花瓷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摘要:景德镇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艺术的交流的重要载体。16世纪它零星地传入欧洲,经过17-18世纪的发展,逐渐风靡欧洲,19世纪景德镇青花瓷广泛渗入到欧洲社会,对其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催生了许多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中国陶瓷史上青花瓷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青花瓷以其清新雅致、意境悠远、传世量少,成为广大研究人员的争相研究的对象。本文将通过对青花瓷的造成特色以及成型工艺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其艺术内涵,加深对青花瓷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景德镇青花瓷;欧洲文化艺术;相互交流影响

元代至正年间。青花瓷出现了很多的大型的器物,造型优美别致,器型繁多,再加上景德镇的青花瓷工艺的成熟,使得青花瓷中不断地涌现出精美的瓷器来。通过巧妙的绘画,将图中的人物生动地展现出来,再加上烧制的工艺精湛,其中的故事人物表象得体,展现出了青花瓷的风格特点,这也会死青花瓷最重要的部分。

1青花瓷的起源和特点

青花瓷,又被称为白底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一种主流产品,属于釉下彩瓷。青花瓷是使用钴矿作为原料的,这种原料是含氧化钴,在陶瓷的坯体上进行描绘花纹装饰饰,再上一层透明的釉,经过高温烧成。钴料烧成之后是呈现蓝色,具有烧成率高、发色鲜艳、呈色稳定、色力强等特点。原始的青花瓷源于唐宋在那时候就已见端倪,而成熟的青花瓷则是出现在了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里。明代青花瓷成为主流。清熙时则发展到了顶峰。青花瓷又叫釉里青,是釉下彩的一种。元青花的纹饰的层次十分的明了,结构多样却不混乱,在瓷器上多为人物、植物、动物以及诗歌等,一般在画牡丹的时候都会在花瓣边上有留白,云纹中一般选择缠枝或则海八怪,三阶云等,龙纹一般为三爪、头小、细颈,身形十分的矫健凶猛,笔法流畅,渲染有力。青花瓷是用钴矿作为原料,由于钴有很强的着色能力,在烧制之后会成蓝色,颜色鲜艳,而且烧成率也较高,颜色也比较的稳定,然后在坯体上画上纹饰,再加一层透明釉,一次烧成。元代的青花瓷是走向成熟的阶段,其造型特点比较的釉色比较厚重,胎质比较疏松,整体颜色呈现出黄灰,底釉成乳白色。自元代出现了以后,从明代到清代的中期,几乎都有名品闻世,特别是从明代开始,青花瓷一直都是景德镇产量最大的产品。但是从18世纪末开始,特别是鸦片战争发生以后,景德镇的近现代瓷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就是逐渐下降。其中的原因,就是与近现代国外列强的不断侵略下、经济的衰败、社会政治的动荡等社会环境下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2景德镇青花瓷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查看全文

从青花瓷窥景德镇元代商业交通

元代由于国内市场的统一和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为景德镇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诞生了蜚声世界的青花瓷。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瓷器,造型丰富,品类繁多,由于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生活习惯的需要,故青花瓷中既有为外销中东、西亚伊斯兰地区和国家生产的大瓶、大盘、大罐、大碗等饱满的大件器物,也有为出口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佛教国家而生产的水注、水滴、小罐、小瓶等小件器物,还有为适应国人生活需要生产的高足杯、盏托、连座瓶、文具盒等。①据统计,目前元青花瓷器全球存世的仅400多件,国外的土耳其、伊朗、美、英等国家博物馆收藏有200余件,国内的十六省市共出土了200多件。现将国内出土元青花情况介绍如下,可以找出元青花分布规律与元代商贸交通有密切关系。

一、出土元青花的基本分布

元代中书省,包括今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除山西省没有发现出土的元青花外,元代中书省境内均有大量窖藏和墓葬出土元青花。截止2009年在元代中书省境内出土的元青花共计70件,占目前全国出土元青花的1/3,可见元代中书省地区是景德镇元青花的主要销售和消费地区。如1964年保定市永华南路窖藏出土大罐、玉壶春瓶、梅瓶等器物。②内蒙古自治区出土元青花主要集中分布于从赤峰到包头的几个窖藏中,如赤峰市大营子哈金沟村窖藏出土的龙纹高足杯,③林西县大营子乡前地村窖藏的青花盘、高足杯等,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出土的青花菊纹盏,包头出土的鸳鸯纹碗等。江浙行省主要包括今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苏南地区以及江西东北部地区。元代景德镇隶属饶州路浮梁州,属浙东道宣慰司管辖,可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江浙行省出土的元青花数量是全国最多的。在江浙行省境内出土的青花瓷数量总计70件,占目前全国出土元青花的1/3,说明元代江浙行省地区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是景德镇元青花的主要销售和消费地区。如江苏南部的南京、丹徒、句容、溧水、金坛①等地出土了青花梅瓶、盖罐、碗、高足杯等多种器型。安徽南部的歙县、②繁昌、青阳、芜湖、当涂也出土了高足杯、净瓶、大罐等器物。元代江西行省主要包括今江西省和广东省,在其境内发现的元青花数量不多,但很集中。如1980年高安元代窖藏就出土了元青花19件,③包括6件梅瓶、9件高足杯、1件觚、3件盖罐,其地位在出土元代青花瓷中不言而喻。河南江北行省主要包括今河南省、安徽省皖北、江苏省苏北、湖北省等地。元代河南江北行省出土的元青花数量较少,统计目前不超过20件。此外元四川行省今三台县、④湖广行省今湖南常德、甘肃行省等地也零星出土了元青花器物。从目前元青花出土地域来看,景德镇青花瓷器在中书省、江浙行省受广泛青睐,两地区是青花瓷最主要的销售地区。而在边疆省份地区如西北新疆、东北吉林、华南广西等地区只是有零星的出土,可见景德镇青花瓷这一艺术消费品在边远地区还未普及,很大原因可能与边疆地区商贸交通网络不发达相关。如果把出土元青花分布位置具体标志在元朝疆域图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元青花集中分布在元朝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一部分集中分布于今长江下游两岸的安庆、芜湖、南京、扬州等地,大部分分布于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城市,如杭州、金坛、丹徒、淮安、濉溪、济宁、邹城、南皮、泊头、北京等市县。其次在今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出土的元青花,大都分布在元朝通往钦察汗国的交通干线上,即由上都出居庸关,经天德军(今大同),沿河套而至河西走廊至沙州(今安西),取天山北路至察合台汗国的阿里麻里(今霍城一带),再西行至钦察汗国辖境。⑤最后在今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分布最少,云南、贵州、西藏、广东目前都没有元青花的出土,四川也只有4件,广西则出土了1件。可见从出土元青花的分布地域来看,在元代商贸交通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是景德镇青花瓷最主要的销售地区,也就有今天该地区的大量窖藏、墓葬出土元青花。而在边疆地区由于商贸交通的不利因素,成为景德镇青花瓷器销售的盲区或冷门地区,从而造成出土元青花分布的不平衡特点。

二、北上元青花陆运与水运考察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利用京杭大运河,发展江河航运、开辟海洋航线,遍布全国设置水路驿站1500处,构成了以首都大都为中心的稠密交通网。中书省是元朝“腹里”,下设29路、8州、属府3、属州91、属县346。元青花在元中书省辖境出土最多,可见与发达的中书省交通网是分不开的。在大都与上都发现的元青花较多,正与沟通大都与上都的繁忙交通有密切相关。除大都至上都的黑谷路即帝王车驾所走的路线以外,沟通两地至少有3条商贸交通干线。⑥(1)驿站正路,全长600公里,路线及站赤:大都—昌平—南口—北口—居庸关—缙山站—榆林站—雕窠站—龙门站—赤城站—独石站—牛群头驿—明安驿—察罕脑儿行宫—李陵台驿—桓州—上都。(2)西路,路线及站赤:大都—居庸关—榆林站—雷家站—宣德府—野狐岭—抚州—宝昌州—盖里泊—察罕脑儿行宫—桓州接望云道转东北行至滦河上游上都,全长550公里。(3)东路,路线及站赤:大都—通州—顺州—古北口—宜兴州—风山—大阁儿—东凉亭—上都,全长650公里。可见大都与北方蒙古草原的交通极为发达,因此两地的商贸往来极为繁忙。《元史•别儿怯不花传》记载:“至顺元年(1330)……迁徽政院副使,耀侍御史,特命领宿卫,升荣禄大夫、宣徽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凡宿卫士有从掌领官荐用者,往往所举多其亲昵。至别儿怯不花独推择岁久者举之,众论翕服。宣徽所造酒,横索者众,岁费陶瓶甚多。别儿怯不花奏制银瓶以贮,而索者遂止。”在今内蒙古、北京等地出土的元青花如玉壶春瓶、高足杯、盏、觚、壶等器型,多为酒器,可见与文献记载较一致,贵族争相收藏宫廷御酒瓷瓶的风气影响波及很广,在中书省辖地今山东、河北等地出土的元青花也多为酒器,如保定元代窖藏瓷器实际上是两套元代宫廷酒器。这些御用酒器可能是元仁宗赏赐张硅“上蹲酒”时,一道赠予他的。①可见通过极为便利的商贸交通,在中书省境内购买或其他途径取得青花瓷比较便利,同时蒙古贵族好酒习俗也主导了该地消费的青花瓷多为酒器,这就为景德镇产元青花在中书省的销售提供了重要信息,从而使得元青花酒器成为青花瓷器中的大宗产品,并且以中书省的影响力波及全国各地。《元史•食货志》所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江浙行省面积仅及中书省的1/3,但年纳税占全国总数的37.10%,是中书省年纳税18.75%的两倍。大都通往江浙行省的路线,主要是两条,一条陆路一条水路。前者陆路自大都西南行,经范阳驿、新城、归仪、河间路任丘、河间、乐寿、阜城、景县、陵州,复经济南路、泰安州、兖州、徐州通达江浙各省。一条水路就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其贯穿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河流,大都的财政和粮食的供应就是通过这一渠道取自江南。尤其是在修浚沟通南北大运河时,两岸均铺垫石料以防河堤溃陷,沿河两旁筑有大堤,形成通往大都及运河沿线城市的大路。路上铺设沙石,两旁栽种杨柳,既有荫凉,又避风雨。沿途设有店肆、旅舍,商贸往来,通行无阻。元末孙作《沧螺集》卷二《送淮南省橼梅择之序》:“自杭走汴,水路两千里,如游乡井,如入堂奥,如息卧内。”正是因为南北水路交通往来畅通无阻,必然带来商品流通方便,运河两岸出现许多市镇,如楚州、济宁、东昌、临清、长芦、直沽等,有些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楚州(今江苏淮安)成为当地漕运枢纽,日渐重要。②出土元青花也多分布在这些重要的城市,如扬州出土的月影梅纹蒜头瓶、淮安出土的牡丹纹兽耳盖罐、济宁出土的花果纹玉壶春瓶、沧州出土的云龙纹高足杯等,这一现象说明运河沿线的城市商业繁荣,逐渐成为元青花除大都等大城市外的销售重要地区,加之此地多处于沟通南北大运河沿线两岸,南来北往的商品货物多经过该地,因此极为便利的商贸交通成为景德镇元青花销售的首选之地,这就为出土元青花分布规律找到了可靠的依据和线索。

三、南下元青花的水运与陆运考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