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20:14: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技能人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讲话

一、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区实施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地要求。我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经济实力,不仅需要一大批设计师、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而且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典型的素质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学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立足科学发展,切实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自治区提出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企业职工队伍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需要。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不可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随着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石油、化工、纺织、制造、采掘、农业等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职工队伍,为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

第三,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区农牧民从总体上讲,文化科技素质不高,增收致富的本领不强,生产经营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上。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牧民收入,还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多渠道增加非农收入,都亟需加强对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和增收致富的本领,造就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牧民。

第四,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积极促进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区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就业将始终面临总量压力大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的状况。我们必须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大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

查看全文

推动人才培养增高技能人才

召开的2008年度昆明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传出消息:为实现“工业强市”的战略,2010年以前,昆明将新培养6万名高技能人才,并计划通过设立“名匠工作室”等方式,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同时,昆明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还将把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列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

由昆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高技能人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高技办”)、昆明市国资委联合召开的本次会议透露,截至去年底,昆明市高技能人才总数已从2003年的1.15万增加到91725人,其中高级工79189人,技师12358人,高级技师178人。“但昆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覆盖面还不宽,拓展力度也不够。”市高技办负责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赵兴旺分析道:昆明的高技能人才总量仍严重短缺,产业行业分布也不尽合理。

针对上述问题,昆明已提出高技能人才“4684”培养计划,即从去年到2010年,新培养6万名高技能人才,其中新增技师8000名、高级技师400名。到2015年时,要使全市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总数达到19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3.8万人,占总数的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今年起,一系列新举措将陆续实施,其中就包括设立‘名匠工作室’。”市高技办有关人士解读道:这一工作室就是以各企业、行业推荐并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的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和有突出技能的专门人才为基础,以其名誉设立。“名匠工作室”将本着名匠带高徒的原则,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速度,扩大培养规模。

查看全文

新时代背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形成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更为重视。技能人才的专业素养是人才质量培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企事业单位应当不断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助力新时代经济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概述

在新时代背景下,技能人才的专业性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技能人才的数量不仅仅是国家力量的重要体现,技能人才的专业质量也是评价国家实力的重要要素,因此,必须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技能人才的专业素养。新时代为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技能人才培养多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丰富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进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因素制约着技能人才的培养,如,先进设备的辅助力量难以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专业性限制了市场需求,各个专业的技能人才比例存在一定偏差,技能人才存在地域分布不均现象等,为此,为推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企事业单位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代背景下技能人才的培养现状

先进设备的辅助力量未能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给技能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新时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正在大范围普及,技能人员的培养要借助新科技的力量,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达到两者共赢。先进设备的力量借助技能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并得到逐步完善,技能人才借助现代化技术能够得到了高效培养,但这种双向的共赢状态并没有被有效发挥,主要是部分企事业单位尚未完全掌握先进科技培训技能,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技能人才对于先进设备的运用缺乏系统的指导,且熟练性不足,导致先进设备的辅助力量难以充分发挥,也使得先进设备的现代化力量未能有效发挥。专业技能人才的结构比例存在偏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中指出,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增技能人才0.4亿人次,但现有的人才数量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并在整体结构比例上存在严重偏差。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6-0年)》可知,我国缺乏农业、气象、水利、地质、矿业等十二类技能人才,虽然近几年,国家在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我国仍然缺乏专业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的结构比例存在严重偏差,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针对国家缺少的十二类技能人才展开重点培养。技能人才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从地理位置和城市的发达程度来看,技能人才主要工作于经济特区、一线城市以及较为发达的二线城市,经济特区以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和海南为主,一线城市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主,二线城市以福州、金华、长春等城市为主,这些城市多位于沿海地区、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较为先进,不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技能人员来说也具有较多的发展机遇,因此技能人才在选择工作城市时多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经济发达地区优越的物质生活也成为了技能人才选择工作地点的主要因素,物质生活可以为技能人才带来更为优厚的生活条件,这也是技能人才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查看全文

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序言

**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我省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互动并进的重要时期。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在全面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在提高全体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大批适应“两个率先”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此,应十分注重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职业培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广大劳动者终身学习、提升技能提供有效服务。

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劳社部发〔**〕10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发〔**〕25号),制订《**省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年—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全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营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宏观环境,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观念创新、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部署,经过**时期的努力,实现高技能人才总量同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高技能人才结构同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目标。

本《纲要》规划期为**年—2010年。

一、基础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一)基础情况。“十五”期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战略地位得到确立。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全省人才工作总体要求,成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逐步建立,从加快培养、完善评价、强化激励、做好保障、扩大宣传等方面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劳动保障部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二是成长环境逐步改善。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的政策措施,有利于技能劳动者成长和职业培训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职业培训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措施正在逐步落实,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得到加强。三是人才数量稳步增长。围绕提高技能劳动者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通过开展技能振兴行动和组织实施“三年三万六千新技师培养计划”,着力提高技能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重点解决技师和高级技师短缺问题,加快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技能劳动者的素质结构得到了改善,高技能人才数量稳步增长。四是评价体系初步形成。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体系基本确立,技能人才评价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到“十五”末期,全省技能劳动者有290余万人次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成为评价劳动者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技能劳动者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开辟了新的成长通道。

查看全文

加强高技能人才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断增强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努力开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二)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和完善企业培养、选拔、使用、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到“十一五”期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

查看全文

高技能人才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断增强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努力开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二)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和完善企业培养、选拔、使用、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到“十一五”期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

查看全文

高技能人才工作加强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断增强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努力开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二)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和完善企业培养、选拔、使用、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到“十一五”期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

查看全文

高技能人才工作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和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对于提升我市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形势、指导思想和任务。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健全和完善企业培养、选拔、使用、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使用机制科学、激励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高级工200人;技师80人;高级技师8人。到“十一五”期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18%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

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查看全文

建设技能人才队伍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豫发〔2004)9号),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中的作用,现就加强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1.充分认识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技能人才是掌握操作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明显进展,技能人才在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农村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全省4800万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农业技术知识培训的不足5%,能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人才短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技能人才匾乏。我省已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只有12%接受过职业技能训练,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三是工业、服务业中技能人才严重短缺。700万城镇从业人员中,技术工人不足一半,高级技工、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4%。高技能人才出现断层,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四是技能人才资源开发观念、市场机制和管理方式还相对滞后。

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关键在人才,在于由人口大省转化为人才资源强省。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发挥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制造业向我国、我省转移的机遇,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本领和劳务输出的市场能力,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把这项工作作为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下决心切实抓紧抓好。

2.总体目标。到2010年,培训种养加、能工巧匠、农村经纪人等各类实用人才500万人以上,其中农村骨干实用人才100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50万人,培养紧缺技能人才1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累计培训达到2000万人次,重点建设好60个技能人才输出基地县。抓好各类技能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重视传统医药、文化艺术等领域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重点培养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一批适应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结构调整需要的种植、养殖、加工大户,一批能够适应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具有现代经营意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一批能够适应转岗就业需要、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民工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广泛的人才支持。

3.基本要求。牢固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营造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作贡献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坚持“四统筹”:即城乡统筹,注意向农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倾斜;高技能和其他技能人才统筹,在突出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着眼于大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需求统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围绕就业结构调整培养结构,大力推行定单式培养;培训资源的统筹,统一规划培训基地和教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技能人才的培训。

查看全文

技能人才加强培养工作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和造就数以万计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新形势下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市技术工人队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都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工业园区和行业出现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结构性调整的“瓶颈”。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任务来抓,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本地、本行业和本企业经济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全力组织实施,努力开创我市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局面。

(二)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双创”战略,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宗旨,统筹社会培训资源,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评价体系并形成合理的工作格局,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三)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任务。力争用5年时间,建立起以职业教育培训为基础,高级技工教育为依托,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体系,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与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相互衔接的政策法规体系。形成年技能培训30万人、考核鉴定20万人,技能型人才输出15万人的能力。力争高技能人才在全市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比例达到25%,中级技工比例达到45%,初级技工占30%,初步形成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技能人才比例基本合理的格局。

二、强化措施构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四)实施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为加快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不断提高我市企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市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技能人才保障,从2009年起在全市实施以下政府资助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