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额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19:49: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额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销售金额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从《刑法》第140条的“销售金额”展开论述,讨论了其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提出的“货值金额”以及对本罪未遂形态的认定,阐释了由于销售金额而引发的一系列理论矛盾,并结合选择性罪名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重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观点。
[关键词]销售金额;未遂;选择性罪名
司法实务中经常可见这样的案例:某私营企业生产的是猪皮鞋,但却冒充牛皮鞋销售,实际获得销售金额2万元;另与某商店签订了货款为5万元的销售合同(仍以猪皮鞋冒充牛皮鞋),但对方尚未付款;此外,该企业还有货值约17万元的猪皮鞋,也打算冒充牛皮鞋出售。该私营企业的行为应如何认定?是一罪还是数罪?是完成形态还是未完成形态?以此案例为切入点,本文将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销售金额”的提出
(一)内涵解读
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该罪是以1993年7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为基础,经过修改后规定在刑法典中的。与《决定》相比,刑法典中的本罪除了增加刑罚幅度、增加罚金刑等完善刑罚的措施外,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将《决定》中的“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改为“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即认定犯罪的标准由违法所得数额变为销售金额。根据199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数额”的批复》,“违法所得数额”是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获利额;根据2001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做出的《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由此可见,违法所得与销售金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的范围比前者广泛得多。
车损险保险金额缺陷论文
一、车损险保险金额现行确定方式在理论上的缺陷
把按新车购置价确定保险金额作为车损险保险金额确定的主要方式,在理论上存在着以下主要缺陷:
首先,违背了可保利益原则。可保利益原则是保险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其他保险基本原则存在的基础和前提。这一基本原则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它要求投保人在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其二是它要求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的部分无效。如果说前者只是对投保人的要求,而后者则是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共同要求。那么究竟什么是保险价值呢?保险价值是与可保利益不可分割的一个概念。可保利益是保险标的存在状态对被保险人一方所具有的利害关系,保险价值则是这种利害关系的货币表现,即以货币形态来表现的保险标的对被保险人一方所具有的可保利益。保险标的存在状态对被保险人一方所具有的利害关系,在财产保险领域内只能是其出险后给被保险人一方所带来的最大直接损失。除抵押权人凭借抵押权而成为抵押财产的被保险人等少数情形外,这种最大直接损失只能是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因此,保险价值通常就是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作为车损险保险标的的机动车辆当然也不例外。当旧车按新车购置价确定保险金额时,已确定的保险金额必然超过旧车的实际价值(除非旧车的市场行情超过新车的市场行情,这通常是不可能的)。这显然是违背可保利益原则的。
也许有人认为,旧车按新车购置价确定保险金额并不违反可保利益原则。因为,在现行机动车辆保险条款中已经明文规定:“车辆损失险的保险价值根据新车购置价确定”。的确,按照这一规定,新车购置价既是新车的保险价值,也是旧车的保险价值。问题是现行车险条款中的这一规定本身很难经得起推敲。理由很简单:旧车与新车实际价值不等甚至是差异巨大,二者出险后给其各自的所有者带来的最大直接损失不可能相同,因此二者对其各自所有者的可保利益在量上也不可能相等,作为可保利益的货币表现的保险价值当然也不可能相等。我国现行的车损险条款用新车购置价取代保险车辆的实际价值,将新车购置价人为地规定为保险车辆的保险价值,并以此诱导人们无论新车旧车都按新车购置价投保,无疑是对保险价值含义的曲解和对可保利益原则的严重背离。
其次,对被保险人一方显失公平。按照我国现行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的规定,无论是按照上述三种方式中的哪一种方式确定保险金额,在不考虑其他“从车”或“从人”因素的条件下,保险费率都是完全相同的。其结果必然是,按新车购置价确定旧车的保险金额时,保险机构所收取的保险费明显多于按投保时的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时所收取的保险费,而且车越旧,其实际价值与新车购置价的差额便越大,按新车购置价确定保险金额时保险机构所收取的保险费就越是多于按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时所收取的保险费。在旧车折旧接近尾声时,按前一种方式确定保险金额时收取的保险费将相当于按后一种方式确定保险金额时收取的保险费的数倍。例如,一台已使用满6年用于出租的国产轿车,假定其新车购置价为18万元,车损险的基本保险费为480元,保险费率为2.0%,规定折旧期限为8年。按新车购置价确定保险金额时保险机构所收取的保险费为4080元(480+180000×2%),而按投保时的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时所收取的保险费仅为1380元[480+180000×(1-6/8)],前者为后者的2.96倍。这无疑极大地加重了被保险人一方的保费负担,对他们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再次,混淆了足额保险与不足额保险的界限。我国现行的车损险条款规定,保险车辆发生部分损失时,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按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计算赔偿修理费用。如果不考虑残值和免赔率,计算公式为:赔款=修复费用×(保险金额/保险价值)。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属于不足额保险,应该实行比例赔偿。因为,比例赔偿是在不足额保险条件下,保险财产受损后计算其赔偿金额的通用原则和方法(家财险等少数财产保险除外)。但问题是,我国现行的车损条款将保险价值等同于新车购置价,从而也就混淆了足额保险与不足额保险的界限。
车损险保险金额确定方式缺陷论文
一、车损险保险金额现行确定方式在理论上的缺陷
把按新车购置价确定保险金额作为车损险保险金额确定的主要方式,在理论上存在着以下主要缺陷:
首先,违背了可保利益原则。可保利益原则是保险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其他保险基本原则存在的基础和前提。这一基本原则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它要求投保人在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其二是它要求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的部分无效。如果说前者只是对投保人的要求,而后者则是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共同要求。那么究竟什么是保险价值呢?保险价值是与可保利益不可分割的一个概念。可保利益是保险标的存在状态对被保险人一方所具有的利害关系,保险价值则是这种利害关系的货币表现,即以货币形态来表现的保险标的对被保险人一方所具有的可保利益。保险标的存在状态对被保险人一方所具有的利害关系,在财产保险领域内只能是其出险后给被保险人一方所带来的最大直接损失。除抵押权人凭借抵押权而成为抵押财产的被保险人等少数情形外,这种最大直接损失只能是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因此,保险价值通常就是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作为车损险保险标的的机动车辆当然也不例外。当旧车按新车购置价确定保险金额时,已确定的保险金额必然超过旧车的实际价值(除非旧车的市场行情超过新车的市场行情,这通常是不可能的)。这显然是违背可保利益原则的。
也许有人认为,旧车按新车购置价确定保险金额并不违反可保利益原则。因为,在现行机动车辆保险条款中已经明文规定:“车辆损失险的保险价值根据新车购置价确定”。的确,按照这一规定,新车购置价既是新车的保险价值,也是旧车的保险价值。问题是现行车险条款中的这一规定本身很难经得起推敲。理由很简单:旧车与新车实际价值不等甚至是差异巨大,二者出险后给其各自的所有者带来的最大直接损失不可能相同,因此二者对其各自所有者的可保利益在量上也不可能相等,作为可保利益的货币表现的保险价值当然也不可能相等。我国现行的车损险条款用新车购置价取代保险车辆的实际价值,将新车购置价人为地规定为保险车辆的保险价值,并以此诱导人们无论新车旧车都按新车购置价投保,无疑是对保险价值含义的曲解和对可保利益原则的严重背离。
其次,对被保险人一方显失公平。按照我国现行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的规定,无论是按照上述三种方式中的哪一种方式确定保险金额,在不考虑其他“从车”或“从人”因素的条件下,保险费率都是完全相同的。其结果必然是,按新车购置价确定旧车的保险金额时,保险机构所收取的保险费明显多于按投保时的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时所收取的保险费,而且车越旧,其实际价值与新车购置价的差额便越大,按新车购置价确定保险金额时保险机构所收取的保险费就越是多于按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时所收取的保险费。在旧车折旧接近尾声时,按前一种方式确定保险金额时收取的保险费将相当于按后一种方式确定保险金额时收取的保险费的数倍。例如,一台已使用满6年用于出租的国产轿车,假定其新车购置价为18万元,车损险的基本保险费为480元,保险费率为2.0%,规定折旧期限为8年。按新车购置价确定保险金额时保险机构所收取的保险费为4080元(480+180000×2%),而按投保时的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时所收取的保险费仅为1380元[480+180000×(1-6/8)],前者为后者的2.96倍。这无疑极大地加重了被保险人一方的保费负担,对他们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再次,混淆了足额保险与不足额保险的界限。我国现行的车损险条款规定,保险车辆发生部分损失时,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按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计算赔偿修理费用。如果不考虑残值和免赔率,计算公式为:赔款=修复费用×(保险金额/保险价值)。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属于不足额保险,应该实行比例赔偿。因为,比例赔偿是在不足额保险条件下,保险财产受损后计算其赔偿金额的通用原则和方法(家财险等少数财产保险除外)。但问题是,我国现行的车损条款将保险价值等同于新车购置价,从而也就混淆了足额保险与不足额保险的界限。
债务金额确定及还债和解契约书
债权人xxx(以下简称甲方),债务人xxx(以下简称乙方),双方就赊帐债务金额及其支付方式以如下互让方式和解。
争执内容:
甲、双方自xxxx年x月x日起至xxxx年x月x日止,维持商品(铜板、钢管等钢铁制品)交易契约,其赊帐债务的余额,甲方主张享有债权人民币xx元整,乙方则主张不负任何债务,经调查甲、乙双方的帐簿、票据后,双方和解如下:
第一条乙方承认本日积欠甲方赊帐债务人民币xx元整,并自本日起以至债务清偿日止,以日息x分计算全部利息,并承担偿还义务。
第二条乙方对前条债务的本金人民币xx元整,如下分次亲自送达或送至甲方住所。
1xxxx年x月x日起,至xxxx年x月x日止,支付xx元整。
财政局关于科技奖励金额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2008年10月8日的《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搞好全市科技奖励工作,促进全市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科技局与市财政局共同商定,市科技奖励金额按以下意见实施:
一、建立科技奖励经费定期调增机制
为保证科技奖励经费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水平相适应,从2008年起,市科技奖励经费每三年调增一次。调增额度由市科技局与市财政局会商确定。
二、市现行科技奖励金额设置
1、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不分等级,每次奖励不超过3人,每位获奖人员一次性奖励经费20万元(其中10万元为个人奖金,10万元为个人新科研课题经费,由市科技行政部门监管使用);
2、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等级、奖励金额
完善农村小金额商业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来,稳定和完善这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成为30年来农村工作的永恒主题。如何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关键是要做到:一是把“长久不变”作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基石;二是实现2010年中央“1号文件”所提出的两个转变;三是进一步推动和规范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四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关键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两个转变;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来,对这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就成为30年来农村工作的永恒主题。本文拟结合2009年度对农村所作的调查研究,分四个方面讨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应该侧重和注意的问题。
一、“长久不变”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保障
关于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期,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央“11号文件”规定“再延长30年不变”,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长久不变”,这是中央适应农业发展需要和广大农民的要求而作出的科学决策。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笔者的理解是,所谓“长久不变”,就是在“30不变”的基础上继续延长,包括作为我国农村基本制度的核心——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久不变,也应该包括广大农民对第二轮承包以后承包经营的耕地(包括面积和具体地块)应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长久不变,所承包的地块不应该再有所调整,这是完善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举措,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但是,“长久不变”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主要有:一是在1993年开始执行第二轮承包时,一些外出打工收入比较稳定的农民放弃了承包耕地。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农户较多,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尽快给予确认并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等确权或确利文件。二是一些大城市郊区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推行规模经营,把已经承包的耕地再次集中起来,实行集体农场或者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这些地方的农民至今尚未拿到象征着相应权利和义务的土地承包证书,因此,如何把确权和确利相结合,使农民能够充分享受到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土地收益,是这类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少数村由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等原因,自始至终没有把土地承包到户,采取集中经营的方式,这类村的村民对于土地权利的实现,最佳方式可能是股权换土地,使农民真正获取村庄工业化带来的收益并且和工业化同步增长。四是大部分地方自第二轮承包后(有的自第一轮承包后),就按照中央的精神,没有对农户的承包耕地进行调整,出现了“一人耕多人地”和“多人耕一人地”并存的现象,有的耕地甚至已经无人耕种。如果据此确权并“长久不变”,则固化了这种由于自然原因而出现的不平等。五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和相关法律要重新修订,以便把全党的意志尽快转化为法律、法规。
二、“两个转变”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基础
我国小金额保险法律体系构建论文
关键词:小额保险;法律制度;低收入群体
内容提要:小额保险是近年来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一类特殊商业保险,其理论基础包括保险市场分层理论和金字塔底层财富理论。小额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小额保险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小额保险法律制度的渊源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并主要体现为国内法;其内容主要包括小额保险的类型、合同制度及监管制度。中国小额保险立法存在层级过低、操作性差等缺陷,故亟待完善。
小额保险是近年来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一类特殊商业保险,其具有面向低收入群体、保费低廉等特征。
中国小额保险市场发展迅猛,但相关立法却严重滞后。此一局面已严重制约了中国小额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故亟须完善。
一、小额保险的含义及其发展概况
(一)小额保险的含义
联社贷款风险排查自查报告
为真实反映我社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增强合规意识,提高信贷合规执行能力,准确把握市场风险,根据省联社《关于开展信贷风险排查的紧急通知(新农信办[2012]194号)文件精神,联社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开展、扎实推进,抽调40余人,组成12个工作小组,加班加点,按文件精神要求开展了信贷风险排查工作,现将我社信贷风险排查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7月31日,我社各项贷款余额119603万元,笔数30123笔,其中正常贷款类118922万元,笔数29977笔,不良贷款681万元,笔数146笔;按贷款方式划分:小额信用贷款笔数18570笔,金额45857万元;农户联保贷款笔数9431笔,金额26114万元;保证担保贷款1986笔,金额32456万元;抵质押贷款136笔,金额15176万元。按贷款金额划分:10万元(含)以下贷款28914笔,金额76502万元;10万元至30万元贷款1043笔,金额21209万元;30万元至50万元贷款72笔,金额3233万元;50万元以上贷款94笔,金额18659万元。
二、贷款风险排查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省联社信贷风险排查文件精神,一是联社理事长沙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宣传动员,使员工了解了信贷风险排查工作的原则、范围、活动内容及要求等,为顺利开展排查工作营造积极氛围。二是成立了县联社贷款风险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县联社贷款风险排查活动实施方案》。三是落实了人员、车辆,并从联社机关和各基层社抽调40余名员工,组成了3个检查大组12个检查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四是先后制定了贷款风险排查工作计划、工作流程、风险排查工作附表等,对排查工作组成员进行了排查前培训。五是要求排查人员写出风险排查承诺,并要求排查人员承担历史责任,此举为确保贷款排查工作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六是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并与基层乡镇协调沟通,加强正面宣传,确保活动顺利开展。七是排查工作坚持了交叉排查和双人排查的原则,以确保贷款风险的充分暴露;检查组人员早出晚归,中午不休息,牺牲了双休日及节假日,顶着烈日走村入户扎扎实实开展排查工作;八是联社领导做到靠前指挥、督促进度,各组不定期的召开碰头会,就各检查组检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及时解决。九是联社领导包片负责,巡回督导工作质量和进度,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十是充分发挥协管员的作用,与排查人员密切配合,保证了排查工作顺利完成。
三、排查出风险情况
某保险赔款数据研究
[摘要]以四川某保险的理赔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和Excel针对赔款金额与费用金额使用了均值分析法,从而获得哪种金额的理赔金额最高;针对险种,赔款金额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根据p值得到拒绝方差具有齐次性的原假设,再在数据表中根据p值得到拒绝不同险种类别的赔款金额没有显著性差异。根据以上两个结论,能够直观地看出其不同险种的差异,使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理赔数据;数据分析;SPSS分析
自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保险业的作用得到更多重视[1],但是与此同时还是有很多的群众并不了解其购买的保险好不好,购买的费用与其所理赔的金额是否合理。群众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选择对的保险才能更加放心。在保险行业中,理赔这项工作,既是风险的晴雨表,也是反映保险行业的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2]。本文通过SPSS分析对理赔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结论提出建议。
1.分析思路
1.1分析工具
此研究里所用到了SPSS和Excel两种工具,应用SPSS软件,有利于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图表,使过程变得直观、形象[3]。Excel工具,则是可以进行数据清洗,将重复、多余的数据筛选清除,将缺失的数据补充完整,将错误的数据纠正或者删除,最后整理成为标准的、干净的、连续的数据,提供给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使用[4]。
孢菌素药物使用分析论文
【关键词】头孢菌素
【摘要】目的分析了解我院2002~2004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用药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用药金额(DDDc)、使用数量等排序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代头孢使用数量最大,第三代头孢用药金额最大,第四代头孢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基本正常。
【关键词】头孢菌素;使用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成为院内感染率急剧上升的主要诱因[1~3]。而通过控制或减少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的应用,可明显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因此,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可为制订其控制措施、促进其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鉴于此,笔者对2002~2004年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做一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