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18:09: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进城务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民进城务工环境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赣办字[200]70号、赣府厅发[200]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我县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民增收问题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推进农民进城务工平等就业制度建设

1、把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全社会就业的整体规划。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清理限制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不合理规定,推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实行统一的就业登记制度。对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民,在从事各行业和工种尤其是特殊行业和工种要求的技术资格、健康等条件上应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

2、支持农民保留农村户口进城落户。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简化农民进城落户的审批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对在城镇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申请办理城镇户口的进城务工农民,县公安局要按规定为其办理城镇常住或暂住户口,进城务工农民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

二、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服务体系

查看全文

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管理之我见

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管理之我见

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是改革开放形势下人、财、物大流动所带来的“副产品”,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这一现象造就了当前城市中的特殊群体——进城务工人员群体。如何对进城务工人员实行严密有效管理,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社会工作一个突出难点问题。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长期以来都在进行不懈的探索与研究,但这个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此,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工作的体会,借鉴各地政府部门管理进城务工人员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就当前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谈些粗浅看法。

一、进城务工人员现状

我县是一个新兴的沿海县,经济发展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较内地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导致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经济尚不发达地区的人们纷纷来我县“淘金”。据统计,截止今年8月30日,全县登记在册的进城务工人员总数达5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5.7个百分点,从事务工、经商、服务行业及投靠亲友的占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前四位。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不少人因受其自身素质影响,自控力差、受约束少等特点,加上社会涉罪诱因增多及市县与农村之间生活方式的冲撞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已逐渐成为违法犯罪的主体。经查相关报表,自1998年以来,进城务工人员作案一直占我县刑事发案总数的30%以上,2002、2003年全县共抓获外来流窜犯罪分子532名,占抓获案犯总数的27%左右。从我县进城务工人员的总体构成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有相对固定的职业和较稳定的生活基础,这类人占大多数(约为70-80%)。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携老带小全家外出,从事务工、务农、经商、服务业等,他们以勤劳致富为目标,遵纪守法,安心、积极工作,有的已在象山工作、生活多年,人称为“守法型”的进城务工人员。

第二类来自江西、湖南、安徽、四川等经济不发达地区,盲目来我县找活干的进城务工人员。这些人大多由于受文化、技能等因素的制约,从事本地人所不愿干、不肯干的脏、苦、累、差、险等活,收入少,待遇低,稳定性差,一旦失业或一时找不到工作,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这与他们抱着发财致富目的来象山打工的愿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其中一部分人看到当地人生活富裕,心理失衡,又染上高消费、游手好闲的恶习,就极易产生非法攫取财富的动机,往往容易犯罪。

查看全文

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分析

摘要:近年来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改革阶段,大量农村人员进入城镇工程,其社会保障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进城务工人员是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劳动群体,为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但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大多处于社会保障体系边缘。加强对进程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视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

1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现状

1.1身份尴尬。进城务工人员的户口仍然在农村,有农村的耕地可以作为最后的保障,另外他们在不同工作岗位上为城镇建设添砖加瓦,促进城镇建设实现良好发展,虽然也有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已经在城镇中购买了房屋,工作也相对稳定,但因为其农村户口所以依然处于社会保障体系边缘。1.2参保意识弱。进城务工人员的学历普遍较低,大多没有签合同的意识,就业单位也就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加之进城务工人员参保意识和社会保障意识不高,单纯的想要一份稳定的收入,所以在寻找工作过程中,不重视社保的缴纳情况,导致了进城务工群体的社保一直存在着问题。

2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出现原因

2.1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纵观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关于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还处于试点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到底应该选择城镇社保还是农村社保,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对农民工的定位比较模糊,所以导致社会保障问题并没有得到良好解决。所以在当前环境下,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得到政策的确认。2.2就业压力大。从农村进入城镇工作的人员面临巨大就业压力,因为学历等方面的限制,可以从事的行业十分有限,所以选择工作时,没有多少主动权,若社保和工资只能选择其一,大多会选择工资,在考虑待遇时更注重的也是工资水平,而社保只是次要因素。

查看全文

进城务工人员组织工会调研报告

xxx进城务工人员组建工会调研报告

省总办公室: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务工农民的权益维护已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认为,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全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而且也关系到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问题的重要内容。按照省总工会的要求,我们分赴县(市、区)、市直企、事业进行督导,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深入基层和农民工当中,通过走访、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查结果报上。

一、我市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

止目前,我市共有进城务工人员21000人,加入工会的有8204人,入会率为39%;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有4046人,占总人数的19%。我市的进城务工人员绝大多数就业于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中,主要从事建筑、采矿、运输等体力型劳动和餐饮、娱乐、家政等服务性行业。其中,有13000人从业于建筑、采矿业,占62%;5000人就职于餐饮、宾馆、商业零售、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占23.8%;近2500人从事棉花、蕃茄、脱水菜、籽瓜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占11.9%;就业于交通运输、仓储业的有500人,占2.3%。职工队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职工队伍年轻化。我市进城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年龄从16岁到60岁不等,45岁以下占88%,平均年龄为27.8。其中男性占55.8%,女性占44.2%,男性多于女性。

查看全文

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与培训探讨

摘要:当前,在各大企业大量需要普工和技术工的情况下,“用工荒”问题的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最大瓶颈。而积极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不仅达到优化务工人员知识结构、提升务工人员专业操作水平的目的,同时也成为各企业化解当前“用工荒”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就“用工荒”背景下对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据多年的培训工作实践,针对培训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用工荒”;务工人员;教育与培训

21世纪既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同时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换言之,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的优势,在于人才的培育,在于人才的竞争。在全球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特别是在倡导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当下,优化并提高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提升劳动者素质,成为各大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但“用工荒”问题成为各大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而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现代化生产要求,进而引导他们做好自身职业规划并解决企业“用工荒”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开展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实意义

全球经济的竞争,表现为企业之间产品、技术及服务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就是生产者综合素质的竞争。针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大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技术素质的要求日益提升;而进城务工人员则是刚刚走出大山、刚刚脱离土地束缚的农民工,其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的掌握,根本不可能适应企业现代化生产要求。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进城人员的职业技能,一是能够满足企业的用工标准要求,二是能解决企业面临的“用工荒”问题,三是通过培训使得进城务工人员的人生规划也得以明确,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拓宽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范围,推动进城务工人员的稳定就业

查看全文

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机制探讨

摘要: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中,进城务工人员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在各行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然而,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在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与参与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我们予以关注。本文基于当前的城乡二元格局和进城务工人员实际情况,分析了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状况及其原因,探讨了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对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社会保障机制;城乡保障体系;户籍制度;社保宣传

当前,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第二、三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到了城镇,加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队伍中。由此,城镇中的农村务工人员比例大大增加,引发了一些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性问题。尤其是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进城务工人员的服务工作,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权益,有序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

一、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体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保障的一种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应该是覆盖全社会的一种保障制度。但是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状况却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善。

1.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状况。进城务工人员游离于城乡社保体系的边缘,且自身参保意识薄弱,这是当前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的基本状况。

查看全文

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论文

摘要: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是城市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营造关爱进城务工人员的氛围,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体系,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基础,是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管理

进城务工人员是指户籍和家庭住所地在农村而工作在城市的非长期务工人员。现阶段,中国的进城务工人员有上亿人,他们是中国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进城务工人员来自农村,文化素质不高,流动性大,又居无定所,生活和工作没有相对稳定的保障,在就业、工资待遇、子女上学、医疗救治等方面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进城务工人员管理难度大,权益受侵害维权难,已经对城市文明建设造成严重影响。作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对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关爱进城务工人员的氛围

进城务工人员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却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反而受歧视,成了城市生活中缺少关爱、权益经常受侵害的弱势群体。这本身是一种社会不公平现象,也必然会延滞城市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首先要从思想舆论上把进城务工人员真正纳入城市生活中来。要营造关爱进城务工人员的和谐氛围,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导向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进城务工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明确他们的重要性、社会地位和作用。要表彰进城务工人员中的先进典型,在人格上尊重进城务工人员,在生活上关心进城务工人员,在道义上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对克扣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歧视进城务工人员等现象予以曝光和抨击。要改变对进城务工人员经济接纳,社会排斥的现象。消除部分城市居民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歧视心理,营造城市居民与进城务工人员和谐生活的舆论环境,形成全社会尊重进城务工人员、关爱进城务工人员的强大声势与良好氛围。

二、实现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的平等权

查看全文

进城务工人员子所在女学校德育创新研究

一、利用真实情境德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背景与意义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还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通过故事、名人名言、法规的说教进行德育工作。这些虚拟的道德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与受教育者切身利益关系甚微,从而也就难以引发受教育者真实的道德冲突。学生内心没有真实体验,无法促进形成真正的道德行为。可见,虚拟的道德情境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并不乐观。与虚拟的道德情境相比,真实的道德情境与学生切身利益挂钩,能够引发学生真实的道德冲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要求,因而蕴含着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道德成长除了发展之外有其独特的问题,他们面临着比一般儿童更多、更现实的道德认同危机、道德心理冲突以及潜在的危害问题,这为利用真实情境实施德育的方法提供了更多的现实基础。

(二)利用真实情境德育教学模式的探究

1.利用真实德育情境教学模式的程序

利用真实情境德育教学模式一般可依循“真实情景的利用或创设—体验—认知—践行”这一操作程序展开。第一步,真实情景的创设和利用。可以由教师安排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也可以直接利用身边的某个事件,情境的利用或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应从正面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而不是指责做错的学生。(2)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尤其是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认知水平低,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真正去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发现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道德冲突,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循循善诱,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3)并不是所有的冲突都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情境创设要有利于正面引导学生,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发现合适的教育契机。(4)所面临的道德冲突,应该是教师有所准备或比较熟悉的领域。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定,避免错误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和教育能力。第二步,体验。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行是知之始”,德育成功与否关键是要让受教育者的心灵在切实行动中产生某种体验。正如关怀理论所提倡的,想让学生学会关怀,首先要让他有被人关怀的体验。只有学生对真实道德情境有所体验,与原有的道德认知发生冲突,才能进行自我反思,进而学会自我教育。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体验能了解学生已有道德水平与不足之处,从而在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第三步,认知。如果没有认知,以上两个步骤都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或者说其教育意义是微乎其微的。正是由于学生对行为背后的认知不够,所以无法对正确的行为作出判断和学习,以至于无法提高其道德水平。认知或是由学生通过反躬内省,或是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认同某一种行为的合理合宜性,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后应该怎么做。第四步,践行。学生认识到行为背后的内在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内心产生想要实践这些行为的情感与意志,再由这种情感与意志支配新的行为,经过反复的践行,逐渐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良心或道德自我。从体验到认知再到践行,达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目的,这个过程可以一次性完成,更可能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断强化的过程。学生不断地面对道德冲突,反复实践、认知,最终形成良好的品德。

查看全文

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问题办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牧区进城务工的人口大大增加。由于地理位置环绕市三区,所以近郊地区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区内外的外来务工人员,许多务工人员举家迁入,而我区原有的中小学校布局在靠近市区的地方或没有学校,或设计班数少、班容量小,不能满足这部分农民工子女全部入学的需求,随即带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区教育局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保障打工人员子女能享受同户籍内学生一样的义务教育,特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安置。

一是按照流入地划片就近入学的方式予以安排解决。全区各中小学要将片内务工农民适龄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本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受主渠道作用。居住在沙河镇范围内的流动人口的子女分别就近安排到沙河镇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和包49中、包46中,全部入学就读。各校要对家庭确实有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独生子女,积极采取措施,在农村中小学就读的要与当地农牧民子女同样享受“两免一补”待遇,沙河镇内中小学要适当减免缓交各种费用,保障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二是加大对民办中小学的支持和管理。除沙河镇外,其余乡镇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口子女一部分安排在就近的公立学校就读,其余部分安排在附近的民办中小学就近入学。各中心校对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较多的民办中小学要给予各方面支持和帮助,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同时对这些学校要加强管理,教育局和中心校工作人员要经常入校进行检查,促使其依法办学、规范办学、高质量办学、安全办学,从教育教学各方面都与公办学校靠拢,逐步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区教育局坚持每年一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安全工作等的评估制度。对于那些办学条件达标、态度端正、积极努力致力于学校发展的办学机构,采取政策、服务上的大力支持,加强引导,促使其快速发展壮大。对于那些办学条件较差,管理极不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很差,举办者又无长远打算,得过且过的办学机构,与当地政府积极协调,同抓共管,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取缔。

查看全文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论文

摘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是不容忽视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面临受教育机会不均、受教育质量堪忧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制度的制约和资源与环境的制约。其解决措施主要有:坚持全纳教育理念,建立全纳教育体系,实现制度性保障;创建欢迎所有学生的学校,承认并赞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差异,具体落实和发展全纳教育:重视合作精神,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关键词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09)04-0026-03

全纳教育是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在教育实践领域,它缘起于世界特殊教育改革,后扩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其价值取向是:关注所有儿童的教育需求,关注集体,关注合作。它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和“零拒绝”的原则以及更多地关注和接纳被排斥的人的主张对我们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有深刻的启示。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有人这样说过:你想了解中国的国情吗?请从走近一个农民工、走近一个农民工家庭开始吧!农民工一边连着乡村,一边连着城市;一边连着苦难,一边连着希望;一边连着昨天,一边连着明天……正是由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如此沉重,以至于思索的心情一直难以轻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