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17:48: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济南大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济南大学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牢固树立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展开服务,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破除单一发展教育模式的桎梏,从高校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中加以促进与完善,双方相互依托,互动协作,实现共赢,在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功能的同时,促进两者共同的良性发展。

一、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是高校应肩负的历史责任

20世纪初期,美国的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提出:大学教育应当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在西方教育观念中创建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与社会服务是不可分割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1]由此看来,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上,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越来越重要。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当前,为使区域经济资源最大效益的开发利用,区域社会智力的开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为优化经济结构,培养社会优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直接动力。由此可见,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决定力量,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提供技术支持是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所体现出的另一重要作用。高校拥有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已成为各地区科研队伍的主体。利用高校的创意设计、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平台,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科研技术保障。高校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高校作为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中心,在培育地方文化“软实力”,引领良好的社会文化风气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富有正能量的道德观念对一个地方的区域文化建设发挥着引导作用。充分发挥高校这一独有的文化引领作用,培育地方良性的文化生态环境,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二、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困境

1、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目前,全国2286所普通高校中,地方高校占95%,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而众多地方高校在教育资源及水平并不均衡的情况下,面临着核心竞争力差,缺乏指导性的新学风、新创新、新特色等困境。具体表现在: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甚少,地方高校面临教育资源匮乏、技能专项人才缺失、实践创新环境狭隘、招生就业困难等等。2、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1)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衔接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热衷于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关注较少。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培养方案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着重培养学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促进人力、智力资源最大效益的开发。(2)高校和地方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差异性。过去在区域经济社会和高校之间,存在着许多错误认识。高校和地方只有转变观念和认识,才能致力于合作发展。这些问题中,政府对高校资金投入不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创新为主的内涵式集约化发展成为趋势,政府应当明确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校的支持。而如今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经费更是严重短缺,阻碍了高校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步伐。(3)进一步加强高校与地方之间的联系是个关键问题。高校和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机制,处于单打独斗的分离状态。一方面是观念的转变问题,另一方面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行动措施。许多高校抱着固有的观念,认为只要教好课,育好人,搞好科研就万事大吉了,学生的就业问题、科研转化为社会效益问题无关紧要。这种错误的认识,使许多高校人为的封闭,导致了社会实践课形同虚设,做起临时性应付和表面文章。而地方政府和企业也没有充分认识到高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政府认为搞好社会经济发展是自己的责任,企业认为自身的发展和别人无关,错误的观念和消极等待的思维方式,拉大了高校和政府企业之间的距离。当下,只有双方主动协作,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才能消除之间存在的壁垒。(4)职能的转化是许多大学当务之急的问题。目前,许多地方高校把自己定位于教学型大学,普遍认为只要教好和培养好学生就行了。这是一种极其偏颇的认识,教好学没有错,但是其没有深层的认识到教好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服务于社会。由于这种思想的普遍存在,导致了许多地方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只有分数没有能力。许多高校的学科和课程设置严重与社会脱节,这也是大学生难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高校中所谓的科研成果,多是些为评职称、晋级所拼凑出来的“成果”,基本上无法转化为社会效能。地方高校只有立足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上贴近社会,才能真正走出现实的困境。

三、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的途径和措施

查看全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价值探析

【摘要】本文以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参加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为例,探析了专业竞赛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的功能价值。研究发现,专业竞赛可以从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实验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对专业建设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专业竞赛在专业建设中的价值,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激励推动专业竞赛的发展。

【关键词】专业竞赛;专业建设;价值

一、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概况

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是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主办,面向全国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竞赛项目,大赛创办于2016年,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四届。大赛旨在通过高校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技能实践运用,展示高等院校管理类相关专业教学成果;通过大赛期间培训、练习、参赛互动和交流,以及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提升各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大赛,激发高校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锻炼学生战略思维、团队精神和市场意识,为学生走向社会和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比赛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模块:方案设计、模拟竞争对抗、演示与答辩。其中,方案设计模块要求各参赛团队基于案例背景,使用软件提供的各种辅助文档和工具,模拟咨询公司帮助客户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设计整套人力资源体系方案;模拟竞争对抗模块要求各参赛团队使用已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在模拟市场中竞争对抗,模拟竞争对抗模块的评分受到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招聘管理、培训与开发等的影响;演示与答辩模块要求各参赛队伍以PPT演讲、小品、辩论等形式展现团队在前两个模块中的思路和策略,并回答评委问题。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师生团队从2017年的第二届开始连续参加三届,并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一等奖。

二、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一)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不仅仅检验着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类相关专业教学成果和实践教学水平,展现出各参赛院校师生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以及熟练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同时大赛也会像杠杆一样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形成了社会保障类、人力资源管理类、研究方法类三大课程群。人力资源类课程群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绩效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劳动关系等课程。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训课程略显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课程也不够完善。参加大学生人力资源知识技能竞赛后,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完善。首先,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然而,受软硬件条件的限制,现有的课程体系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课程占比较小。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认识到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体系,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训类课程。其次,进一步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类的课程体系。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包含六大模块,仅靠一门课程的学习无法深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需要将六大模块分别纳入课程体系中。通过参加此次比赛,更加认识到六大模块的重要性,因此,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增设了薪酬管理、人员开发、员工关系管理等课程。(二)重视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门实务操作较强的专业,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积极建设相关实验室,引进相关的教学软件,以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能够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务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1]。通过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和实习基地开发对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2012年开始建设实验室,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配套了社会保险综合实训软件、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软件、劳动法综合实训案例库、SPSS数据分析软件。2017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首次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后,参赛师生将参赛交流过程中的感悟和兄弟院校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向学院作了汇报。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又增加了新的软件,包括绩效管理深度实训软件、薪酬管理深度实训软件、招聘管理深度实训软件、人才测评深度实训软件、培训管理深度实训测评软件、社会救助实训软件、社保基金实训软件、保险综合业务实训软件、资料可视化分析系统、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等,这些软件定期都会进行更新。(三)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指导学生中不仅承担着“教练”的角色,还承担着“领导者”“协调者”的多重角色,因此,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团队进行指导、沟通、协调和管理。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不仅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包括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一般由两位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年龄和专业方面互补;同时形成了“传帮带”、以老带新的机制。教师的指导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竞赛,教师主动学习和实践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四)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果教师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教学的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降低,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以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为契机,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改革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将部分课程搬进实验室,采用“练中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对抗、实训演练的过程中,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对理论消化与掌握。(五)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培养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使命。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基础,熟练掌握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在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明显地得到了提升。首先,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想要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人力资源知识技能竞赛涉及到非常细致的专业知识,如薪酬管理、招聘设定、绩效评价、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还有SWOT分析,五力模型管理学知识,学生通过比赛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其次,通过学科竞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以竞赛项目的形式展现出来,极大地激发和提升了他们的专业创新能力。该竞赛的模拟对抗环节,实际上就是模拟经营一个公司,学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战略、变化策略,无形中训练和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最后,专业竞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学生在团队协作、责任感、抗压能力及时间管理方面等综合素质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查看全文

学生会纪律部管理工作汇报

祖国迎来了华诞,也迎来了周年,今年祖国不仅迎来了欢庆,也迎来了考验。全球的经济危机仍然持续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和前进;五.一二四川地震一周年,中国人民在悲痛的同时也不忘奋发图强,振兴中华。今年夏季甲型流感来袭,全国上下全面积极应对…半年里,泉城学院积极参加济南大学校级活动,遵循校级指示和要求,积极开展活动。济南大学在四月份举行了全校运动会,力与美的结合充分展现了全校师生的风采和魅力,泉城学院全体师生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奋斗,校运动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总体来说年是济南大学收获的一年,也是泉城学院丰收的一年,这一年中,泉城学院成长了很多,泉城学院学生会也长大了很多,感慨时间的飞逝的同时,也要回首这半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综合的总结。接下来,部就这半年的工作具体情况做以下总结。忙忙碌碌中半年时间又过去了年对于中国是重要的一年。由于学生会宣传部是一个服务性的部门,所以这半年中我部自主组织的活动较少,大部分时间是协助学生会其他各个部门的活动和学校院团委的工作,积极配合学校领导老师的工作,认真负责的做好学校给予的工作,本学期中制作的宣传海报百余张,各种活动场地舞台布置和幕布、横幅、宣传材料制作数次,协助学院开展组织活动,部内部长干事团结一致积极配合工作,较上半学期有很大进步。

宣传部在这半年中积极配合进度组织了几次活动,其中包括与其他部门联合举办,协助学校组织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1.笑脸征集和创意摄影评比活动,与学生会秘书处共同举办的两部之间积极合作,活动总体来说比较成功,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到位,没有考虑到许多客观因素,导致活动初期,作品征集过少。但在本次活动中让人欣慰的由于活动题材新颖,具有吸引力,意外征集到除泉城学院以外的其他学院学生的优秀作品。最后征集到作品经部长干事共同讨论选出优秀作品以海报形式新颖展出,得到师生们广泛关注,活动举办较为成功。

2.月底的校运动会中,宣传部制作宣传海报数张,组织制作了拉拉队“泉院必胜”党旗板块。校运动会上成功展现了泉城学院的风采和魅力,组织制作较为成功,达到预期宣传效果,为泉城学院取得优异成绩贡献了一份力量。

3.月份济南出现第一例患者,院团委紧急部署宣传部组织预防知识宣传活动,宣传部组织宣传海报、小型流感知识海报的制作,并组织安排在宿舍、学办、餐厅、图书馆内张贴,切实保证了流感知识的宣传力度,达到学院的要求。

4.校舞蹈大赛初赛,与体育学院共同完成舞台背景设计,自主完成了幕布设计工作。

查看全文

辖区环境综合整治主工作方案

近段期间,七贤街道办事处按照市、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针对辖区内的“八乱”现象深入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整治活动。办事处通过明确重点整治内容、重点区域,加大整治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使我办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明确重点治理内容。办事处根据实际确立了辖区内违章建筑、乱搭乱建、渣土垃圾、城市“牛皮癣”、商贩占道经营等作为治理重点。二是明确重点整治区域。办事处确定了辖区内济微公路两侧、济南大学西校区西门、东南门以及文庄附近露天垃圾场,前龙居委会和后龙村内的背街小巷、文明一条街为重点整治区域,加大了检查整治力度。三是坚持巡查访制度。办事处组织人员坚持每天定时巡逻检查和不定时巡查暗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情况,“五一”期间为防止个别业户利用节假日乱搭乱建更是加大巡查力度,杜绝了整治后的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行为再次发生。四是实行工作人员包段责任制。将工作人员按照整治对象的不同实行了分组,明确了责任,全面落实了包括违章建筑清理、门头店面规范、广告牌匾整治、园林绿化完善、绿化景点打造、楼体景观改善、霓虹灯照明等内容的全方位立体整治。

自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办事处会同区行政执法局七贤中队,同时发动济南大学青年志愿者、社区党员等队伍,共出动人员700余人次,车辆20余台(次),清理违章建筑13处,灯箱、广告牌等乱搭乱建30余处;取缔占道经营摊位12家,卖沙点11处;清理城市“牛皮癣”、“野广告”160余处;外运垃圾300余立方。此外,办事处还实施了防洪桥涵疏浚、七贤广场整修等一系列工程。通过全办的共同努力和采取相应针对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查看全文

工程学院全年工作汇报

一、结合本学院实际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决策

根据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完成了岗位聘任,其中,校聘岗位8人,为学院发展提供了组织教育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注重细节,与学校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完成了教学评估工作任务。

围绕学校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理清思路、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主题思想,通过院务会、学术委员会、系主任、科研骨干等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以及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交流沟通,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客观分析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在本科生培养、硕士点数量、师资整体水平、招生规模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和存在的差距、问题,理清思路,提出了“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学科”工作任务,制定了机械工程学科3-8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着力点,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机械工程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成立了机械工程学院济南校友会,北京和青岛校友会正在筹建中,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学科发展,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开辟了更多的平台。

二、巩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

查看全文

机械工程学院领导班子教育述职报告

一、结合本XXX学院实际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决策

根据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完成了岗位聘任,其中,校聘岗位8人,为学院发展提供了组织教育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注重细节,与学校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完成了教学评估工作任务。

围绕学校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理清思路、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主题思想,通过院务会、学术委员会、系主任、科研骨干等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以及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交流沟通,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客观分析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在本科生培养、硕士点数量、师资整体水平、招生规模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和存在的差距、问题,理清思路,提出了“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学科”工作任务,制定了机械工程学科3-8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着力点,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机械工程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成立了机械工程学院济南校友会,北京和青岛校友会正在筹建中,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学科发展,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开辟了更多的平台。

二、巩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

查看全文

机械工程学院教育述职报告

一、结合本XXX学院实际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决策

根据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完成了岗位聘任,其中,校聘岗位8人,为学院发展提供了组织教育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注重细节,与学校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完成了教学评估工作任务。

围绕学校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理清思路、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主题思想,通过院务会、学术委员会、系主任、科研骨干等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以及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交流沟通,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客观分析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在本科生培养、硕士点数量、师资整体水平、招生规模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和存在的差距、问题,理清思路,提出了“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学科”工作任务,制定了机械工程学科3-8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着力点,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机械工程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成立了机械工程学院济南校友会,北京和青岛校友会正在筹建中,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学科发展,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开辟了更多的平台。

二、巩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

查看全文

浅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我国建国初期在“一边倒”政策指引下,几乎完全仿照苏联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器,也包含社会保障制度:与苏联的国家保险模式相同——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于公有制建立国家保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一系列社保制度改革与我国同期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保改革具有相似之处。通过比较两国社保制度,对我国完善社保制度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救助重视非货币性救助

与中国相同,俄罗斯的社会救助给予申请受助者的救助形式包含现金津贴和物资救助。除此之外,俄罗斯社会救助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制度设计是社会服务,它是指由俄罗斯联邦或地方政府对从事社会服务领域活动的社会组织授权,为处于困难生活状况的俄罗斯联邦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俄罗斯联邦的常住人口和家庭提供必要社会性服务的活动。简言之,即为政府授权并购买社会组织的相关服务来救助俄境内有救助需要的人。其突出的特点是提供实物性(非货币性)形式的社会性服务,例如洗衣、做饭、精神疏导、儿童教育、残疾帮扶、就业培训等。俄罗斯社会救助中的社会服务项目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仍然以货币性救助为主,例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等。这些救助制度目前普遍采取的救助形式不外乎于直接提供资金津贴或减免受助者享受相关服务项目的费用,而缺乏由社会组织提供的非货币性社会服务。总之,我国以往的社会救助没有将“救”和“助”有机统一起来,更多的是“救”而缺乏“助”[1],而这种救助形式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式的救助,其不仅很难取得救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共意,最根本的其很难从源头上去消灭贫困,即只是在消灭贫困的形式,而不是在消灭造成贫困的原因。而俄罗斯的社会服务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项很好的借鉴,尤其是其中包含的“残疾儿童教育和培训”、“就业培训”等项目,无疑极大提高了一个受助者的可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摆脱贫困。另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提供相关社会服务方面也开始越来越依靠社会组织的力量,例如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的,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与山东省政府合作救助尘肺病患者,济南天桥区乐享爸妈和雅士兰庭提供政府购买的日间照料等。但我国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提供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俄罗斯社会服务或为我们提供一定借鉴。

二、工伤保障“多险共保”,有效扩大工伤保障覆盖面

工伤保险的现实覆盖面低一直是我国工伤制度的软肋。截止2017年底我国共有2.2726亿名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就业人员数为7.764亿人。这就意味着工伤保险的实际就业覆盖率仅29.27%,而农民工中所占的比例更低。根据2016年度山东省劳动力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26.0%,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农民工处在无劳动合同和无工伤保险的真空状态[2]。而劳动者在此情况下,一旦遭遇工伤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并因此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由于我国工伤保险与养老保险等捆绑缴付,许多雇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逃避社会责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导致大量工伤劳动者(尤其是患有职业病)被迫自己承担高额的工伤医疗费用。与我国针对劳动者的工伤问题专设工伤保险不同,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并没有专项的工伤保障制度,其将劳动者的工伤保障按项目划分于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下进行综合保障,从而大大扩大了工伤保障覆盖面:将包含工伤医药费在内的医疗费用(包括职业病治疗)划分医疗保险保障;将短期因工伤失业的津贴划归失业保险保障;因工伤造成的生活困难长期补助由社会救助负担;工伤、工亡赔偿则由雇主给付。俄罗斯工伤保障制度设计无疑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尤其将工伤医疗划分到医疗保险承担意义极为重大。因为自1993年,俄罗斯开始实施强制医疗保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个公民都必须参加医保,无力负担者由国家负担,这也就意味着在俄罗斯医保对公民是百分之百全覆盖,这无疑也就大大扩大了工伤保障(工伤医疗费)的覆盖面,将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工伤患者纳入到社会保障之下。我国截止2018年11月居民医保参保率已经接近90%,远远高于同期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如果我国仿效俄罗斯将部分或全部工伤医疗的费用或是药品报销目录(如尘肺病药品报销目录)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将极大地扩大我国工伤保障实际覆盖率,从而使得很多没有纳入工伤保险但又因为事实工伤治疗而陷入生存困境劳动者得到一定保障,减轻他们经济负担。

三、失业保险重视再就业安排

查看全文

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借鉴与启示

我国建国初期在“一边倒”政策指引下,几乎完全仿照苏联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器,也包含社会保障制度:与苏联的国家保险模式相同——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于公有制建立国家保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一系列社保制度改革与我国同期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保改革具有相似之处。通过比较两国社保制度,对我国完善社保制度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救助重视非货币性救助

与中国相同,俄罗斯的社会救助给予申请受助者的救助形式包含现金津贴和物资救助。除此之外,俄罗斯社会救助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制度设计是社会服务,它是指由俄罗斯联邦或地方政府对从事社会服务领域活动的社会组织授权,为处于困难生活状况的俄罗斯联邦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俄罗斯联邦的常住人口和家庭提供必要社会性服务的活动。简言之,即为政府授权并购买社会组织的相关服务来救助俄境内有救助需要的人。其突出的特点是提供实物性(非货币性)形式的社会性服务,例如洗衣、做饭、精神疏导、儿童教育、残疾帮扶、就业培训等。俄罗斯社会救助中的社会服务项目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仍然以货币性救助为主,例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等。这些救助制度目前普遍采取的救助形式不外乎于直接提供资金津贴或减免受助者享受相关服务项目的费用,而缺乏由社会组织提供的非货币性社会服务。总之,我国以往的社会救助没有将“救”和“助”有机统一起来,更多的是“救”而缺乏“助”[1],而这种救助形式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式的救助,其不仅很难取得救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共意,最根本的其很难从源头上去消灭贫困,即只是在消灭贫困的形式,而不是在消灭造成贫困的原因。而俄罗斯的社会服务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项很好的借鉴,尤其是其中包含的“残疾儿童教育和培训”、“就业培训”等项目,无疑极大提高了一个受助者的可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摆脱贫困。另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提供相关社会服务方面也开始越来越依靠社会组织的力量,例如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的,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与山东省政府合作救助尘肺病患者,济南天桥区乐享爸妈和雅士兰庭提供政府购买的日间照料等。但我国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提供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俄罗斯社会服务或为我们提供一定借鉴。

二、工伤保障“多险共保”,有效扩大工伤保障覆盖面

工伤保险的现实覆盖面低一直是我国工伤制度的软肋。截止2017年底我国共有2.2726亿名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就业人员数为7.764亿人。这就意味着工伤保险的实际就业覆盖率仅29.27%,而农民工中所占的比例更低。根据2016年度山东省劳动力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26.0%,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农民工处在无劳动合同和无工伤保险的真空状态[2]。而劳动者在此情况下,一旦遭遇工伤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并因此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由于我国工伤保险与养老保险等捆绑缴付,许多雇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逃避社会责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导致大量工伤劳动者(尤其是患有职业病)被迫自己承担高额的工伤医疗费用。与我国针对劳动者的工伤问题专设工伤保险不同,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并没有专项的工伤保障制度,其将劳动者的工伤保障按项目划分于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下进行综合保障,从而大大扩大了工伤保障覆盖面:将包含工伤医药费在内的医疗费用(包括职业病治疗)划分医疗保险保障;将短期因工伤失业的津贴划归失业保险保障;因工伤造成的生活困难长期补助由社会救助负担;工伤、工亡赔偿则由雇主给付。俄罗斯工伤保障制度设计无疑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尤其将工伤医疗划分到医疗保险承担意义极为重大。因为自1993年,俄罗斯开始实施强制医疗保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个公民都必须参加医保,无力负担者由国家负担,这也就意味着在俄罗斯医保对公民是百分之百全覆盖,这无疑也就大大扩大了工伤保障(工伤医疗费)的覆盖面,将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工伤患者纳入到社会保障之下。我国截止2018年11月居民医保参保率已经接近90%,远远高于同期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如果我国仿效俄罗斯将部分或全部工伤医疗的费用或是药品报销目录(如尘肺病药品报销目录)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将极大地扩大我国工伤保障实际覆盖率,从而使得很多没有纳入工伤保险但又因为事实工伤治疗而陷入生存困境劳动者得到一定保障,减轻他们经济负担。

三、失业保险重视再就业安排

查看全文

学院处级领导述职报告

一、结合学院实际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决策

根据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完成了岗位聘任,其中,校聘岗位8人,为学院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注重细节,与学校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完成了教学评估工作任务。

围绕学校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理清思路、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主题思想,通过院务会、学术委员会、系主任、科研骨干等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以及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交流沟通,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客观分析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在本科生培养、硕士点数量、师资整体水平、招生规模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和存在的差距、问题,理清思路,提出了“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学科”工作任务,制定了机械工程学科3-8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着力点,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机械工程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成立了机械工程学院济南校友会,xx和青岛校友会正在筹建中,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学科发展,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开辟了更多的平台。

二、巩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