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约束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16:22: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激励约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司治理约束激励体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的规模日益大型化,股东日益增多,以独立法人、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主体,可以自由转化的企业股权,以及只需承担有限责任为特征的公司制企业已经越来越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相对于传统的单个业主制企业而言,新的公司制企业投资主体众多,成分复杂,经营管理和决策难度增大,众多的企业所有者已不能像单个的业主制企业那样,自己亲自进行管理,而不得不逐渐脱离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开始雇佣那具有娴熟的经营管理知识、受过专业训练且有超常决策能力的专业人员企业的所有者行使经营管理权,从而形成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由“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而导致的委托—问题也成了当前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经济学中的委托—关系相对来说非常广泛,“只要一方的行为影响到另外一方,就有委托—关系,其中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是人,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人。”实际上,委托—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之中。它被视为一种契约,只要委托人通过一种契约赋予人一定的权利,并通过契约来激励和约束人的行为以获取相应的收益,关系就已形成。在早期的企业理论中,工厂一般被看做为一个黑匣子,原料和要素投入进去,自然而然的就生产出产品,人们很少关注企业内部运作本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相同的生产要素经过工厂这个黑匣子生产之后,最终的产出有很大的区别。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因,人们发现随着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逐步分离而产生的委托—关系,以及从而产生成本与收益问题,成了企业生产问题治理的核心。
关于委托—问题最早的论述可以追溯到斯密,他指出: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为他人尽力,而私人、合伙公司的伙伴则纯粹为自己打算。所以,要想使股份公司的董事们监事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伙伴那样用意周到是很难做到的,疏忽与浪费,常为股份公司业务经营上多少难免的弊端。斯密所论述的的问题就是由委托—关系产生的,但是委托—本身并不必然导致“问题”。问题产生的条件,一是内在的人与委托人效用函数的不一致,二是外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成本。因此,产生约束和激励的原因主要在于在委托人只能观察到结果,不能观察到行动;人的偏好或目标可能和委托人不一样;人可能是风险规避型的人;委托人双方承担责任的能力有差异等四个方面,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但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人个人能力的限制及股份制企业中股东众多等原因,委托人又离不开人,同时人又会利用以上的诸多矛盾产生“败德行为”,为了使委托关系能够继续下去而又减少败德行为,委托人就需要设计一种制衡机制来约束人,这种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做到委托人和人的激励相容,构建约束和激励机制对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约束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
委托—关系中约束和激励机制理论研究主要围绕在不拥有人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委托人如何根据所观测到的信息奖惩人,以约束和激励人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1.显性约束激励机制理论:显性激励机制理论基于静态博弈分析。在静态博弈中,委托关系通常是一次性的或临时的,委托人无法通过长期观察了解人的隐藏信息(如能力)和隐藏行动(如是否偷懒),因此只能根据可观测的行动结果对人予以奖惩。也就是说,在委托人与人签订的契约中,规定人的报酬与业绩直接挂钩,从而使得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支配下,选择符合委托人利益的行动。
小议国有医院产权激励与约束研究
论文摘要:在分析国有医院委托问题的基础上,指明完善国有医院产权激励一约束与法人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的对策包括规范设置国有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医院人激励一约束机制;建设和完善审计监督机制;改善医院外部治理环境。
论文关键词:法人治理;产权;委托;激励约束
国有医院引入法人治理以培育并完善产权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当前解决部分卫生体制弊病和医院管理低效等问题的关键举措。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医院制度,是解决国有医院委托问题的有效手段。
l国有医院委托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有别于古典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在古典企业制度中,所有权、支配权、经营管理权等往往集中于出资人一身,而现代企业制度则使上述权力适度分离,并由不同主体控制。因此,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委托一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营者可能做出违背所有者利益的事情,这就是所谓“委托一”问题。
1932年,经济学家爱德弗-伯利和加得纳-米思斯就对委托关系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他们认为,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利益背离,即委托人也就是股东的利益追求在于投资收益的增加,而人却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因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为人带来权力与地位和相应的控制权收益。所以,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来减少委托问题的出现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其实质就是产权激励一约束机制的设计。
经理层的激励及约束措施
经济学家彼得认为:“在竞争性经济中,经理的素质和他的工作,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存亡,经理人员的工作和他的工作能力是一个企业惟一起作用的有利因素”,“企业中的秩序、结构、动力和领导的根本问题,必须在管理人员中加以解决,经理人员是企业的基本资源,是最稀有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此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却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本文打算就此问题,粗浅地提一些制度上的设想与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年薪制——短期激励机制
所谓年薪制就是以年度为考核周期,把经营者的工资收入与其经营业绩挂钩的一种工资分配方法。年薪收入通常包括基薪和风险收入两部分。基薪的确定,要考虑个人的工龄、原工资级别、职务津贴、企业资产规模等因素,也应该打破经营者报酬不得超过企业平均工资3—5倍的原框子。风险收入是到年终时,按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从新增效益里按一定比例提取的个人收入。如果企业效益下滑,未完成考核指标,按同比例扣罚。最高的允许再拿一个基薪,扣罚最多的只给30%的基薪。年薪实行一次性清付,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年薪真正实现对企业经理的刺激作用。这是一种国际较为通用的支付企业经营者薪金的方式。在发达国家特别是跨国公司管理高层已普遍实行了年薪制,其良好的运作机理使的众多大公司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锦上添花。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建立,年薪制也提倡了多年,沿海发达地区的少数企业实行了年薪制并进行了成功运作。但由于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够成熟,国有经济和一些国有企业还处于转化经营机制的阶段,一些固有的深层次矛盾短时间内还难以解决,使得年薪制的考核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标准尚缺乏科学的依据,主观性、随意性、片面性较大,年薪制在企业管理中的良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所以笔者认为要想充分发挥年薪制的作用就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年薪制的考核办法。要明确有关考核指标如:企业的年度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长幅度、企业发展后劲等的量化标准。做到在实际执行中,能准确计算这些指标。要建立和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使年薪的发放建立在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同时在年薪的兑现形式以货币为主的前提下,应当适当增加期权的比例,这样做有利于引入长期激励机制。最后,笔者认为还应当建立职业经理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这也就是我接下来要讨论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二、股票期权制度——长期激励机制
会计行为的激励与约束因素诠释
摘要:在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财务报告框架下,适度的稳健性有助于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防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但是过度的稳健性又会对会计信息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稳健性会计行为进行一些约束。
关键词:会计风险;稳健性;风险;激励
一、稳健性会计行为的激励因素
从行为学的角度讲,人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动机是行为人受外在环境刺激后所产生的内在心理需求。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会计职业的风险性,使会计人员产生了规避风险和损失的动机。
1.会计风险激励。会计的工作环境、反映对象是复杂和不确定的,会计的服务对象之间(有些只是潜在的)往往存在着利益冲突。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可能无法准确地知道其服务对象及其具体的信息需求。财务会计主要是事后反映,无法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等所有方面毫无遗漏地予以“如实”反映。会计人员迫于某一利益集团的压力或因判断失误,可能会导致自己对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状况做出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的估计。所以,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不可能完全达到每一个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要求。
(1)会计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现代财务会计主要是反映过去,但是也要预测未来(如售后服务承诺支出)。未来会计事项不是市场交易的结果,需要借助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估计,所以难免与事实不符。
会计行为的激励与约束综述
【关键词】会计风险;稳健性;风险;激励
【摘要】在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财务报告框架下,适度的稳健性有助于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防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但是过度的稳健性又会对会计信息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稳健性会计行为进行一些约束。
一、稳健性会计行为的激励因素
从行为学的角度讲,人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动机是行为人受外在环境刺激后所产生的内在心理需求。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会计职业的风险性,使会计人员产生了规避风险和损失的动机。
1.会计风险激励。会计的工作环境、反映对象是复杂和不确定的,会计的服务对象之间(有些只是潜在的)往往存在着利益冲突。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可能无法准确地知道其服务对象及其具体的信息需求。财务会计主要是事后反映,无法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等所有方面毫无遗漏地予以“如实”反映。会计人员迫于某一利益集团的压力或因判断失误,可能会导致自己对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状况做出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的估计。所以,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不可能完全达到每一个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要求。
(1)会计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现代财务会计主要是反映过去,但是也要预测未来(如售后服务承诺支出)。未来会计事项不是市场交易的结果,需要借助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估计,所以难免与事实不符。
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透析
摘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在建立企业法人产权制度的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经营者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是防止经营权侵犯所有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
关键词: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经营者
所谓激励和约束,是指运用国家政策、市场力量、产权力量、企业机制等因素去影响和制约经营者的行为和业绩。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可分为四种:产权激励约束、市场激励约束、政府激励约束、企业激励约束。产权激励约束是通过确立经营者与经营业绩的所有权关系来推动的,市场激励约束是通过市场力量来推动的,政府激励约束是通过政府力量来推动的。企业激励约束是由企业内部推动的。以上四种激励约束机制,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经营激励约束系统。一个经营者的行为、业绩如何,除了本身的能力之外,于良大程度上是由经营者的激励约束系统是否有效所决定的。因此。建立有效的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一是明确划分政府各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权限和责任,使权力与责任挂钩,把建立与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落到实处;二是发挥外派监事会的作用,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约束;三是搞好授权经营,使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逐步向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转移,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性审批和直接干预。四是明确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必须与企业的经营者分开。真正代表出资人利益、与经营者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二、改革国有企业经营者任命制,逐步实行经营者市场化选择
探究经营者激励与约束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性、经营者人力资本的特殊性论述了对经营者激励约束的必要性,激励约束必须通过规范的机制来实现。经营者的潜能发挥受制多方面的因素,激励约束机制是一个多元化系统,且能够相互制衡。国有企业要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市场,规范证券市场。
论文关健词:信息不对称激励约束机制价格信号股权结构
经营者对企业无疑起着重要作用,其价值远远高于企业的一般的员工。青岛海尔从一个亏损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企业,这和张瑞敏的卓越领导才能分不开;红塔集团的巨大成就,无疑得益于褚时健的领导有方。但是张瑞敏与褚时健两人的命运各不相同。褚时健最后成为阶下囚,这除了他本人违法乱纪,咎由自取之外,还与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他挺而走险有关。如果有健全的约束机制,褚时健就没有贪污的机会;如果国家对他有足够的激励,取得为红塔所做贡献相应的报酬激励,他也不会冒巨大的风险。经过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状况有较大的改变,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对于经营者的物质激励不够,或者是激励方式不当;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特征具有其特殊性,国有企业的终极所有者对经营者无法约束,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对经营约束又缺乏积极性,造成严重的所有者缺位现象。
经营者是指从事企业战略性决策并直接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不同于一般的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只有战略决策的执行权和业务执行权。经营者的行为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和全面的影响,他的决策往往对企业和本人都有很大的风险。至于企业的管理人员中哪些人员属于经营者,在国内的理论界还有较大的争论。本文把经营者界定为具有战略决策权的管理者。根据我国的《公司法》规定,蜚事会决定公司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和预决算方案及机构设置;经理是董事会聘任人,负责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有一定的经营决策权限,远远大于公司一般部门经理的决策权限。根据定义将董事会与公司高层经理界定为经营者。董事会是一个机构经营者,并不表明所有的董事会成员都是经营者,只有公司的董事长才能视为经营者。
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是一个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经营者需要通过大的价值;另一方面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为公司创造最营者具有很大的权力,这种权力如果不加以约束,可能滥用权力。来谋取自己的私利。因此对经营者要建立激励约束相容机制,才能使出资者的利益得到保证。本文从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必要性;经营者激励的一般原则;建立我国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应该解决的问题,来分析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问题。
一、建立经管者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企业家行为的激励与约束刍议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介绍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我国企业家行为激励与约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思路:(1)建立、健全经营者以产权为目标的激励机制;(2)报酬激励作为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核心部分;(3)建立、健全经营者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4)建立、健全有效的约束机制。
论文关键词:企业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一、理论分析——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资本所有者为了减少由于缺乏经营才能所造成的损失,便委托有才能的经营者来管理企业。这样便使古典意义上的企业家的职能发生了分解,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职业企业家(张维迎,2001)。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成本的存在,企业家有关的合约注定是不完全的合约,便自然地产生了委托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会“偷懒(shirking)”、“搭便车(free—itding)”、搞“机会主义(opponun-ism)”、挖“道德陷阱(IIloml—hazaId)”,而委托人几乎看不到他的行动,测不准他的行动对企业的价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为了“减少观测到的行为之均值与理论之均值之间接方差(GeneezyandRusfichini,2000)。”就有必要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与约束。
1.通过企业产权的安排对企业家进行激励与约束。企业的产权主要包括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企业产权的最优分配应该是二者的对称分布(杨瑞龙,1999)。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家作为企业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是剩余最大化的承担者,理应获取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刘小玄,1996)。另外,从效率的角度分析理由如下:其企业家获取剩余索取权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对企业家直接定价的成本过高,让企业家获取剩余索取权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其二,企业本质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阿尔钦、德姆赛兹,l972),为了避免团队成员的偷懒问题,就必须让部分成员专门进行监督其他成员的工作。企业家的行为最为重要和难以监督。为了效率,应该将监督权赋予企业家。为了提高企业家监督的积极性,必须让其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其三,根据承担风险与获取剩余收益的关系,企业家必须获得剩余索取权。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承担着风险与不确定性,因而其报酬必须包括剩余收益,剩余索取权是对企业家在不确定背景下发挥创新精神的回报。
控制权的合理安排可以起着很好的激励与约束作用。控制权作为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因素,就是把企业控制权是否授予,授予以后控制权制约程序作为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因素。“控制权回报”作为企业家对企业贡献的一种激励机制,其激励的有效性和激励的强度取决于企业家的贡献和他所得到的企业控制权之间的对称程度(周其仁,1997)。控制权作为一种激励因素是因为可以满足企业家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家施展其才能、体现其“企业家精神”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是满足控制他人或感觉优越于他人,感觉处于负责地位的权利的需要;三是使得企业家具有职位特权、享受“在职消费”,给企业家带来了正规报酬以外的物质利益的满足(黄群慧,2000)。基于管理学对于激励的认识,凡是满足人的需要因素都可以激励人的行为。那么,“控制权回报”是可以作为激励机制的。但是,控制权作为一种激励因素的使用是具有条件的:其一是必须和剩余索取权结合使用,否则控制权的激励作用仅限于不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激励作用有限。其二,控制权的授予必须有一定的制约,否则极易产生“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国企利益相关者激励与约束透析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对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了简要的概述,探讨了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内容,分析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利益相关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构建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思路。认为应更多考虑包括国有资产出资人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管理,以提高企业活力和凝聚力。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利益相关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公司治理
一、引言
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是否能够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形成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效应。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公司控制权和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要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践表明,企业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绩效,忽视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虽然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的建立完善了国有企业治理,但是我们也看到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充斥的短期行为、寻租现象、内部人控制、中小股东和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低等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认为,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片面强调股东的权益,忽视了出资人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因此,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增强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动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概念界定
公司对职能管理的激励与约束综述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职能管理专业化的加深,公司战略对职能管理的指导、控制与协调变得越发困难,同时职能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也更加困难。为了能更加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公司战略对职能管理“激励与约束”的概念、“激励与约束”的原则、“激励与约束”的目标、“激励与约束”的要素结构和“激励与约束”的作用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公司战略对职能管理激励与约束的模式,构建为一种新理念。
论文关键词:公司战略职能管理激励约束
职能管理实现了专业化分工,是人类社会组织制度的一大进步,它使原本无序的组织变为有序,使组织的管理易于控制。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多,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和企业竞争的国际化、全球化,职能管理越来越专业化,同时企业战略也越来越复杂多变,要想做到职能管理对公司战略的密切配合与有效支持变得越来越困难。与此同时,专业化的职能部门与专业化的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也越发困难,职能管理日常工作与公司总体战略的脱节以及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成为经常现象,这样就造成了公司总体战略的执行落实困难、效率低下,战略目标往往因为内部协调不力和职能部门执行不到位而无法实现。
因而,从公司高层的视角来研究公司战略对职能管理的指导、控制与协调,就显得重要起来。
一、公司战略对职能管理激励与约束的概念界定
公司战略(CorporateStrategy),即企业(公司)的总体战略,是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个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战略规划,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和整个企业发展的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的一切行为的最高纲领。刘庆元(2001)认为,“公司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存在的基本逻辑关系或者基本原因,是企业战略决策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因素。”公司战略确定了企业的使命与任务,产品与市场领域,以及企业不同的战略事业单位之间如何分配资源以及采取何种成长方向等,对企业的各项职能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