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15:11: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计量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计量学论文:计量学的药学期刊简述
本文作者:余致力工作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
我国药学期刊的等级分布与占国内学术期刊的比例根据以上数据来源与计量方法,各个等级的数量及比例见表1、表2。在此次《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中学术期刊分为65个学科的学术期刊排行榜,共有6400种中文学术期刊参与评价,在分学科评价中,权威期刊312种,核心期刊916种,扩展期刊657种,共计1930种。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药学期刊占到全国期刊总数的1.219%,这个比例相对来说是非常小的,可以看出我国的药学发展在国内还是很缓慢的,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科技产业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内药学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应该重视发展民族药学产业,让药学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卫生事业,为战胜疾病做出它应有贡献。而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占到了全国总的权威和核心期刊的1.923%和1.457%,这两个比例都大于总的期刊的比例1.219%,这说明了,在所有药学期刊中,我们的核心期刊数比例比较大,国内现有药学期刊都是很有质量的期刊,都能很好地应用于现代社会。并且扩展核心期刊比例1.218%和总期刊比例1.219%不相上下,因此表明我国药学期刊的后备力量强大,有这不断向前发展的潜力。从最后一组数据来看,国内药学的权威期刊的比例最大(1.923%),更进一步地说明了国内药学期刊的发刊质量和高利用度。我国在药学发展中还是走在尖端水平的。主办单位对以上20种A级以上期刊的主办单位进行分析,得到以下数据。在权威核心期刊的主办单位中,独立主办的有12家,合作办刊有8家。独立主办和与多个(≥2)比例为3∶2,两者相差不大,在我国核心药学期刊中独立主办的期刊还是占大多数,表明我国的各种机构越来越能独立地完成举办期刊的活动。从表3中可以看出,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核心药学期刊达到了10种,占核心期刊(20种)的50%。显现出一边倒的状况。而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理学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期刊分别为2种。其他的就各自为一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各个药学的研究机构还应该着重发展属于自己的核心期刊,提高自己的办刊水平,让自己在药学核心期刊中占有一席之地,立足于核心药学期刊的大家庭中。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首先,药学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差异较为明显,北京以拥有5个核心期刊,比例高达25%,不仅是全学科的核心期刊集中地,也是药学学科核心期刊集中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术期刊集中地。接下来分别是江苏,四川,广东的药学期刊发刊数分别是3、2、2。从表4中看出药学期刊分布差别很大,只是分布在了我国的12个省市,我国拥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但是药学核心期刊在全国分布38.7%,还不到一半的城市。反应出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其次,从地区药学核心期刊方向分析得出:北京的核心期刊占总核心期刊的30.71%,而药学方向的只占到25%。说明了北京虽然是核心期刊聚集地,但是药学核心期刊的发展没有其他期刊的好,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期刊来说,北京的药学期刊发展还不是很强。而江苏的地区核心期刊比例为6.44%,药学核心期刊比例达到15%;与之相似的还有广东的期刊,广东总核心期刊只有3.8%,药学核心期刊达到10%。说明这两个地区的总的核心期刊不是很多,但是相对来说药学期刊比较多,说明这两个地区的药学学科发展得比较好,对药学期刊比较重视,并且也成为交流的集中地之一。
从上述数据结果结论如下:①国内药学学术期刊在国内学术期刊中占的份额很小,只占全国期刊总数的1.219%说明我国的药学期刊发展还处于生长阶段,与其他学科期刊相比,在数量上需要有所增加;与此同时,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分别占了全国的1.923%和1.457%。说明了药学期刊的学术水平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药学学科的学科性质和专业研究人员的数量相关。②从药学核心期刊办刊的合作情况看,主办与合办的比例大约是3∶2。这个比例还可提高。这是因为药学期刊实行双方或多方合作,通过集中发挥学术品牌、人才高地、资金优势等。有利于提高办刊的业务水平,使得国内更多药学期刊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从而有利于药学期刊的国际化。从国内药学期刊的现状来看,能进入国际药学期刊强势阵地的多数是专业性强、反映主办单位强势学科或带有明显特色的期刊。为此,国内药学期刊还应在专业化结构方面进行调整。③从地域分布情况看,药学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如何使期刊分布合理化,共同发展国内的药学期刊,应该受到重视。可以借鉴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的经验给其他地区,同时以行业集聚,进行分工合作。以行业(地方产业)为分工基础,进行行业(地方产业)的科学分布,形成协作协调的专业化药学期刊方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对科研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药学学科发展的报道载体和平台,药学类期刊的作用日益凸现。只有树立药学期刊的精品意识,才能使我国的药学期刊真正为药物科学的发展和传播发挥作用。
金融计量学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近年来,顺应金融类学科发展趋势,各高校金融类专业纷纷设立金融计量学课程,但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却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也面对一些困难挑战。鉴于此,在分析了国内金融类专业金融计量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今后改进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金融类专业;金融计量学;课程教学
1金融计量学课程简介
金融计量学从计量经济学发展而来,将计量技术和模型运用于处理金融问题中,是一门建立在金融学、投资学、微积分、概率论、统计学、计算机编程等知识框架上的综合性学科,在现代金融研究及应用领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下金融资产极大丰富,金融投资活动日益活跃,金融风险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金融计量学日益成为金融类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的金融类专业也逐渐意识到金融计量学的重要性,纷纷开设金融计量学课程。然而由于该课程综合性强,难度较高,在各高校金融类专业中开设时间也不长,可供汲取的经验有限,因此存在学生基础薄弱、课程定位模糊、实验教学水平不高、教材质量良莠不齐诸多问题。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深刻影响了金融计量学的发展,极大改变了这一领域的传统研究内容和方法,给金融计量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金融计量学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2.1学生数理统计和编程基础薄弱。金融计量学的知识框架和应用特点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统计基础和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尽管金融类本科专业都会设置概率论、数理统计基础课程,但是学生往往对知识点掌握不太牢固,对于数学公式存在畏惧心理。这使得金融计量学教学过程中需不断穿插复习数理统计相关理论,导致金融计量学重点知识的教学学时不够用,也导致很多重要的理论推导无法进行。此外,金融计量学的应用特点要求学生掌握至少一个计量软件。Eviews软件操作简单,界面互动性强,是金融类专业学生常用的计量分析工具。然而该软件在模型设置和参数分析上有诸多限制,难以解决很多略微复杂的问题,也难以转化为程序化语言,对于金融类学生求职就业帮助不大,尤其是很多金融专业学生梦寐以求的投资类岗位,对于Eviews软件的认可度很低。2.2课程定位模糊,金融理论不够突出。严格来说,金融计量学与宏观计量经济学及微观计量经济学并列为计量经济学的三个分支。三者区别在于金融计量学重点探讨市场有效性、资产定价、资产波动率等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问题,与金融学科联系更加紧密;而后两者以宏微观经济学为基础,更加关注经济问题。虽然很多学校金融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包含了计量经济学和金融计量学两门课程,尝试将宏微观计量经济学与金融计量学区分开来,但是对金融计量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与已开设的计量经济学课程重叠较多,因此课程学时设置较计量经济学课程有所减少。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点和案例仍沿用计量经济学的内容,缺乏针对金融问题的深入探讨。2.3实验教学缺乏启发性和探索性。金融计量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金融类专业本科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工作以及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都有可能涉及,尤其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阶段很多学校的金融计量学课程虽然设置了一定的实验教学学时,但实验内容多为书本上或理论课堂上的实例演示的呆板重复,学生往往只学会了点击几个按钮,而没有掌握系统性分析解决金融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也缺乏对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多角度探索,导致在真正将金融计量工具应用于实际时感觉无从下手,只会“纸上谈兵”。2.4相关教材良莠不齐。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市面上现有的金融计量学的教材有很多。一般来说,面向研究生或数理统计专业的学生的教材在理论推导方面会更深入,而面向本科生或金融类专业的学生的教材更偏向于应用。金融专业的本科教学多选用后一类教材,以避开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推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缺乏理论支撑,这类教材在知识点的讲解上大多较为零散简单,一些概念和原理的来龙去脉难以讲清楚,导致学生在一些理论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和偏差,影响实践应用。此外,这类教材的数量虽然不少,但是有一些教材为了突出实用性而过度删减理论基础部分,导致整本教材成为一本软件使用指南,不适合该课程的本科教学,另外一部分教材缺乏高质量的案例讲解,无法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化学计量学发展论文
摘要评述了化学计量学在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包括多元校正与分辨、稳健方法、化学模式识别、化学定量构效关系、分子模拟与优化、化学专家系统与数据库等主要分支,其中特别对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的新技术如高维数据解析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变换给出了较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发展中国
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在我国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一门化学与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交叉所产生的新兴的化学学科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优化化学量测过程,并从化学量测数据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用的化学信息[1]。它与基于量子化学的计算化学(ComputationalChemistry)的不同之点只在于化学计量学是以化学量测量为其基点,实质上是化学量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学[2]。
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使我国在化学计量学的发展方面略迟于欧美,但在化学界前辈的积极倡导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80年代以来,我国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独立的化学学科分支,已出版了多本化学计量学方面的专著和相应的教材[3],并在中国科学院的多个研究所和国内多个知名大专院校建立了队伍稳定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小组,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8年前,我们曾在第二届斯堪的那维亚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上对我国的化学计量学发展主要成果进行过一次综论[4],在此,仅就近10年来化学计量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作出简要介绍。
化学计量学为化学量测提供理论和方法,为各类波谱及化学量测数据的解析,为化学化工过程的机理研究和优化提供新途径,它涵盖了化学量测的全过程,包括采样理论与方法、试验设计与化学化工过程优化控制、化学信号处理、分析信号的校正与分辨、化学模式识别、化学过程和化学量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化学定量构效关系、化学数据库、人工智能与化学专家系统等,是一门内涵相当丰富的化学学科分支。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为化学各分支学科、其中特别是分析化学、环境化学、药物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工程等,提供了不少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
化学计量学发展成为化学与分析化学学科的一个独特分支。两个重要的条件与因素推动了这方面的发展。首先,化学与分析化学中大量涌现的现代化学量测仪器,使化学与分析化学家比以往任何时侯都更容易获得大量化学量测数据。这种情况,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到20世纪80年代,在分析测试或化学量测中,人们第一次发现,取得数据甚至大量数据已不是最困难的一步。最难解决的瓶颈问题是这些数据的解析及如何从中提取所需的有用化学信息。化学家与分析化学家首次遇到类似行为科学家或经济学家所遇到的大量数据如何处理的问题。化学家与分析化学家比较幸运。因为大量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出现带来“数据爆炸时代”,也正是计算机普及的时代。这就构成了化学计量学发展的第二个条件。为了对极为复杂的化学量测数据(其中负载着在分子水平上表征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解析,化学家、分析化学家利用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许多强有力的数学方法,包括一些相关学科发展的数据与信号处理新方法,从多维化学量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相关化学信息。如果说经典分析化学是得首先依赖费时而麻烦的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来对很多复杂化学体系进行纯组分分离,即采用单变量校正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话,那么,现代分析化学家面对的则是各种将分析分离技术集于一体的高维仪器所产生的巨量分析信号,藉化学计量学发展的新型分析信号的多元校正与分辨方法[5]来进行复杂多组分体系的定性定量解析,高维数据解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现已进入可用来解决分析化学中实际难题的程度,将这些方法用于复杂环境样本、中草药中单位药及复方分析等[6],取得了很多令人振奋的结果。继续进行高维数据、特别是针对可产生三维数据的新型仪器的化学计量学算法的研究现仍是一个研究的热点,我国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在此方面取得了居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7]。多元校正与分辨一直就是分析化学计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此方面,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江西大学、西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单位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8]。将化学计量学方法固化于新设计的分析仪器之中,以构建新型智能分析仪器,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方向。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科学的长足发展,它们的发展也为化学计量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我国在分析信号处理新方法,其中特别是小波分析(waveletanalysis)的引入,为分析信号的压缩、去噪、分辨及背景消除等带来新思路和新方法,从对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综述来看,可以说,我国在小波分析用于分析信号处理研究的方面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小组在此方面作出了大量有水平的研究[9]。另外,有关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s,ANN)[10]新技术、基于自然计算的全局最优算法如模拟退火(simulatedannealing,SA)和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GA)[11],信息科学中的图象分析(imageanalysis,IA)方法,统计学中研究热烈的稳健方法(robustmethods,RM)[12]等新型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引入也取得很多可喜的成果。采样理论这一重要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分支,过去未引起必要的重视,近期有关研究小组如南开大学等单位倡导开展了这方面研究[13]。
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论文
1974年5月2日J.Paelinck在荷兰统计协会年会(Tilburg,蒂尔堡)大会致词时提出“空间经济计量学”(SpatialEconometrics)的名词,关于空间经济计量学的想法,他在1966年区域科学协会年会的报告中就已经出现了。
自从Paelinck提出“空间经济计量学”这个术语,Cliff和Ord(1973,1981)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开拓性工作,发展出广泛的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技术,使得经济计量学建模中综合空间因素变得更加有效。
Anselin(1988)对空间经济计量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它以及Cliff和Ord(1973,1981)这三本著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Anselin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定义是:“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引起的各种特性的一系列方法。”Anselin所提到的区域科学模型,指明确将区域、位置及空间交互影响综合在模型中,并且它们的估计及确定也是基于参照地理的(即:截面的或时-空的)数据,数据可能来自于空间上的点,也可能是来自于某个区域,前者对应于经纬坐标,后者对应于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
国外近几年空间经济计量学得以迅速发展,如Anselin和Florax(1995)指出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人们对于空间及空间交互影响的作用的重新认识。对空间的重新关注并不局限于经济学,在其它社会科学中也得以反映。
(2)与地理对应的社会经济大型数据库的逐步实用性。在美国以及欧洲,官方统计部门提供的以区域和地区为统计单元的大型数据库很容易得到,并且价格低廉。这些数据可以进行空前数量的截面或时空观测分析,这时,空间(或时空)自相关可能成为标准而非一种特殊情况。
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透析
1974年5月2日J.Paelinck在荷兰统计协会年会(Tilburg,蒂尔堡)大会致词时提出“空间经济计量学”(SpatialEconometrics)的名词,关于空间经济计量学的想法,他在1966年区域科学协会年会的报告中就已经出现了。
自从Paelinck提出“空间经济计量学”这个术语,Cliff和Ord(1973,1981)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开拓性工作,发展出广泛的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技术,使得经济计量学建模中综合空间因素变得更加有效。
Anselin(1988)对空间经济计量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它以及Cliff和Ord(1973,1981)这三本著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Anselin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定义是:“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引起的各种特性的一系列方法。”Anselin所提到的区域科学模型,指明确将区域、位置及空间交互影响综合在模型中,并且它们的估计及确定也是基于参照地理的(即:截面的或时-空的)数据,数据可能来自于空间上的点,也可能是来自于某个区域,前者对应于经纬坐标,后者对应于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
国外近几年空间经济计量学得以迅速发展,如Anselin和Florax(1995)指出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人们对于空间及空间交互影响的作用的重新认识。对空间的重新关注并不局限于经济学,在其它社会科学中也得以反映。
(2)与地理对应的社会经济大型数据库的逐步实用性。在美国以及欧洲,官方统计部门提供的以区域和地区为统计单元的大型数据库很容易得到,并且价格低廉。这些数据可以进行空前数量的截面或时空观测分析,这时,空间(或时空)自相关可能成为标准而非一种特殊情况。
文献计量学发展论文
【内容提要】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对其发展现状做了基本估计和全面分析,认为它取得了七个方面的重要进展;从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实业化、国际化等六个方面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摘要题】专题探讨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发展阶段/现状/趋势
目前可获得的文献资料表明,中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1964年,张琪玉、王恩光分别在《综合科技动态(第二分册)情报工作》的第5期上发表文章,介绍了美国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但文献计量学在我国的真正兴起和传播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研究、教育和实际应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已成为图书情报与科学评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1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
我们根据统计资料[1][2][3],编制了表1(不含港、澳、台的文献数)。根据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研究的成果和进展,以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我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
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对其发展现状做了基本估计和全面分析,认为它取得了七个方面的重要进展;从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实业化、国际化等六个方面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摘要题】专题探讨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发展阶段/现状/趋势
目前可获得的文献资料表明,中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1964年,张琪玉、王恩光分别在《综合科技动态(第二分册)情报工作》的第5期上发表文章,介绍了美国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但文献计量学在我国的真正兴起和传播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研究、教育和实际应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已成为图书情报与科学评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1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
我们根据统计资料[1][2][3],编制了表1(不含港、澳、台的文献数)。根据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研究的成果和进展,以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我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
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论文
1974年5月2日J.Paelinck在荷兰统计协会年会(Tilburg,蒂尔堡)大会致词时提出“空间经济计量学”(SpatialEconometrics)的名词,关于空间经济计量学的想法,他在1966年区域科学协会年会的报告中就已经出现了。
自从Paelinck提出“空间经济计量学”这个术语,Cliff和Ord(1973,1981)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开拓性工作,发展出广泛的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技术,使得经济计量学建模中综合空间因素变得更加有效。
Anselin(1988)对空间经济计量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它以及Cliff和Ord(1973,1981)这三本著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Anselin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定义是:“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引起的各种特性的一系列方法。”Anselin所提到的区域科学模型,指明确将区域、位置及空间交互影响综合在模型中,并且它们的估计及确定也是基于参照地理的(即:截面的或时-空的)数据,数据可能来自于空间上的点,也可能是来自于某个区域,前者对应于经纬坐标,后者对应于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
国外近几年空间经济计量学得以迅速发展,如Anselin和Florax(1995)指出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人们对于空间及空间交互影响的作用的重新认识。对空间的重新关注并不局限于经济学,在其它社会科学中也得以反映。
(2)与地理对应的社会经济大型数据库的逐步实用性。在美国以及欧洲,官方统计部门提供的以区域和地区为统计单元的大型数据库很容易得到,并且价格低廉。这些数据可以进行空前数量的截面或时空观测分析,这时,空间(或时空)自相关可能成为标准而非一种特殊情况。
空间经济计量学研究论文
1974年5月2日J.Paelinck在荷兰统计协会年会(Tilburg,蒂尔堡)大会致词时提出“空间经济计量学”(SpatialEconometrics)的名词,关于空间经济计量学的想法,他在1966年区域科学协会年会的报告中就已经出现了。
自从Paelinck提出“空间经济计量学”这个术语,Cliff和Ord(1973,1981)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开拓性工作,发展出广泛的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技术,使得经济计量学建模中综合空间因素变得更加有效。
Anselin(1988)对空间经济计量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它以及Cliff和Ord(1973,1981)这三本著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Anselin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定义是:“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引起的各种特性的一系列方法。”Anselin所提到的区域科学模型,指明确将区域、位置及空间交互影响综合在模型中,并且它们的估计及确定也是基于参照地理的(即:截面的或时-空的)数据,数据可能来自于空间上的点,也可能是来自于某个区域,前者对应于经纬坐标,后者对应于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
国外近几年空间经济计量学得以迅速发展,如Anselin和Florax(1995)指出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人们对于空间及空间交互影响的作用的重新认识。对空间的重新关注并不局限于经济学,在其它社会科学中也得以反映。
(2)与地理对应的社会经济大型数据库的逐步实用性。在美国以及欧洲,官方统计部门提供的以区域和地区为统计单元的大型数据库很容易得到,并且价格低廉。这些数据可以进行空前数量的截面或时空观测分析,这时,空间(或时空)自相关可能成为标准而非一种特殊情况。
文献计量学发展论文
【内容提要】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对其发展现状做了基本估计和全面分析,认为它取得了七个方面的重要进展;从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实业化、国际化等六个方面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摘要题】专题探讨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发展阶段/现状/趋势
目前可获得的文献资料表明,中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1964年,张琪玉、王恩光分别在《综合科技动态(第二分册)情报工作》的第5期上发表文章,介绍了美国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但文献计量学在我国的真正兴起和传播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研究、教育和实际应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已成为图书情报与科学评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1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
我们根据统计资料[1][2][3],编制了表1(不含港、澳、台的文献数)。根据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研究的成果和进展,以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我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