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信息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15:07: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计量信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能源计量信息平台的分析设计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做为整个系统的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网络平台,为核心业务系统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接入,为整个系统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便于对各地区的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能源管理,平台要求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的采集上报,以实现数据采集、远程传输、数据运算、数据分析、数据图形化显示、数据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的数据综合处理信息系统。现场能源检测点确定。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根据行业不同采集不同种类能源的数据。所称能源数据,指煤炭、原油、电力、天然气、焦炭、水、蒸汽等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回收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采集点的设置原则是以能够准确和实时采集数据的作为计量检测点,并且要考虑能满足能源平衡、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计量器具管理的内容要依据企业能源部门计量器具的管理流程进行设计。同时还可能会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或流程交互。
下面就针对计量器具管理主要的功能模块进行说明:(1)企业基本信息管理: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计量体系认证情况,企业主要产品和能源、各年度总产值与总能耗。(2)计量器具台帐:包括进出用能计量器具台帐、主要次级用能计量器具台帐、主要用能计量器具台帐,实现计量器具的型号、安装位置、检定日期、通信方式等的管理。(3)企业计量标准:包括企业的计量标准的新增,查询统计,浏览等功能。(4)计量器具查询统计:包括进出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主要用能设备计量器具配备、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综合等查询、导入、导出功能。(5)计量器具配备统计:包括进出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主要用能设备计量器具配备、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综合等统计及导入导出功能。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通过互联网采用数据采集终端和标准的传输协议,实现地区能源数据的网络直报、数据采集接收用能单位计量器具的数据。对于自动化采集的结构化数据通过系统设置的数据处理规则进行后台处理,把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接受处理系统应支持多线程采集接收,支持不同的数据库系统,系统还应具备看门狗功能,能监测接收线程是否正常,保证系统24小时正常运行。1.企业计量器具档案管理系统模块;2.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接受处理系统模块;3.能源数据分析统计系统模块;4.能源GIS系统模块;5.能耗数据直报功能模块;6.节能降耗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模块。
为了扎实推进能源计量工作,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本文对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规范、有效、科学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不仅能规范企业能源计量与管理,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家依法实施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本文作者:王永霞工作单位:新疆计量测试研究院
信息化计量技术论文
1.计量和计量监督工作的含义
作为一门测量学科,计量是其他科学研究工作得到发展的基础。在各个学科领域包括商贸、医疗和尖端高新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计量的同时还能对相关科学领域的发展实施指导,评估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成就。很少有其他领域计量学能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持续不断地追求改进措施,并通过最好的方法使最新的测量要求得以满足。计量监督则是为了确保计量法得到有效实施,管理计量行为的法制程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法律范围内确保计量活动的有效开展。实施的计量工作中,所有依法管理都在计量监督范围内,依法将计量纳入强制管理目录中,作为计量监督的重要工作之一得到应用。
2.计量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计量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对计量工作的发展规划进行制定和协调;观测执行国家计量法规、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对仲裁检定进行组织并调节计量纠纷;技术手段的测试、研究测量方法和计量学原理;研究并建立计量标准和基准;监督管理计量器具和商品量;传递组织量值等。计量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工业计量。作为计量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工业计量主要是为了获取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活动得到满足,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一项不可获取的技术基础得到应用。(2)法律计量方面。法律计量是为了对人民和国家免受不诚实的测量所造成的危害得到保护,是由政府计量机构、法律对所有的计量活动进行调整的总称。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测量方法、测量试验室、测量单位及测量设备的法定要求,应特殊信任测量的结果。(3)科学计量。作为计量工作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中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计量学。计量学又包含一切关系到测量实践和理论的问题,不会对测量的不准确度及测量的科学领域进行考虑。作为一门测量研究和保障测量统一准确的学科,主要包括工程量、物质成分量、物理化学特性以及物理学等内容。应与被测量的参量性质相结合,主要有温度、电磁学、光学、无线电、力学、化学、声学、电离辐射、几何量以及时间频率等内容,随着快速发展,应与领域也在逐渐扩展。
3.信息化条件下创新计量监督管理的方法
3.1计量监督信息系统的应用
安钢计量信息平台设计论文
摘要为企业节能降耗、建立和完善关键的工序能耗检测计量,通过对安钢目前的工艺及公司生产系统组成和数据业务流程的深入了解,开发了计量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本文就安钢信息计量共享平台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计量;数据采集;网络系统
1引言
安钢计量信息平台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包括硬件及软件两部分,主要描述的是该系统的组成与运行过程。按照计量信息需求及的实际情况,系统采用浏览器/Web/数据库服务器三层分布式结构。计量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人机对话系统,从物理机构上看,它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数据和用户组成。
为达到本系统设计目标,在设计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实用性,可用性,先进性,易用性,人机分工合理性几个方面。根据信息平台的实际情况,对各个具体功能和细节进行分析和系统开发,根据用户需求,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当前最为流行的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建立人机友好,可视化的用户界面,输入方便快捷,输出信息易读易懂。
2体系结构设计
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对策
1电能计量信息管理的目标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与管理模式的革新。就供电部门来讲,电能计量的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一方面可以实现计量管理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的资源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也便于形成一套完善的电能计量装置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率。具体到功能设计方面,电能计量管理系统中虽然有着不同的功能模块,但同属于一个有机整体,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且彼此关联。归纳起来,电能计量信息的管理目标应满足如下要求:(1)整个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全部都采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管理,方便操作,同时能够实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2)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对传统计量资产管理的效率。例如,在计量资产的入库、装拆、检验以及报废等各个环节中都可以应用到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各个流程的动态跟踪与监控,便于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而且,通过计算机操作技术,也能提高管理质量,减少传统人为操作中的失误。(3)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电能计量资产的台账,在计量资产流转时,慢慢以条码识别的形式来代替传统识别模式。(4)电能计量各环节中的工作逐步实现自动化的传输方式,从而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传递工作单的模式。(5)使用定制表格来规范系统报表。同时,系统中应针对不同的计量管理部门提供一个动态的报表接口,方便各部门在系统运行中根据自身需求,建立起一套独特的报表形式。
2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2.1减少管理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
电力企业属于盈利性机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以较少的付出来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我国传统的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实现电能计量管理。而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之后,将会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例如,在集中抄表方面,许多电力单位都是在某个时间段集中对所有用户的用电量进行收集,这样一家一户的电能计量是一项非常繁琐和庞大的工程,而且在计量表抄录时经常会出现各种的人为抄录失误。另外,在电能计量工作中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电力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每天在固定时间自动收集到用户的用电信息,然后将其存储到系统的数据库中,方便用户随时查询自己的用电量信息,其查询速度快,精度高,极大地方降低了电力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又如,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过去,如果想知道用户的用电情况,必须要亲自跑到用户家里实际采集信息。而推行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后,管理员就能坐在办公室中,通过电脑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快速地查询到各个用户的用电信息,从而方便了用电部门的管理。
2.2完善收费管理机制,促使节约用电
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研讨
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
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发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实用性原则:各个应用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面向应用、注重实效。(2)易用性原则:系统的使用和维护都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人性化设计,尽可能便于用户理解与操作,做到易用、便捷,能够迅速、准确地处理计量业务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高度共享。(3)模块化原则:模块化是一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它能清晰地描述了各系统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系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保证系统易于升级维护,代码能被高度复用,从而延长系统使用寿命,降低系统成本。(4)扩展性原则: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该从技术进步与计量业务发展的趋势来设计开发,使其日后功能的扩充兼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满足未来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和系统升级需要。(5)安全可维护性原则:数据访问安全,系统保证只有被授权的人才能阅读、增加、删除、修改等被允许进行的相应操作,系统可以检测数据访问安全是否被正确执行,记录访问操作日志便于追溯。
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实现的基本模块功能
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建立数据化、计算机化,形成一套电子化办公流程来取代传统的纸介质管理模式。依靠强大的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分类细致、全面可靠的数据库,来实现资源统一优化。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该由外部业务和内部办公管理两部分组成。外部业务部分主要针对业务客户和计量部门之间的业务沟通与联系,方便客户了解计量部门的职能、业务能力和计量动态。内部模块主要包括任务流程管理、人员管理、器具管理、资料档案管理等。信息共享主要包括计量部门职能和业务介绍、计量部门相关人员的业务联系方式、计量部门最新动态信息和行业相关信息,便于其他部门之间的业务沟通和展现计量部门业务动态。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模块(1)设备台帐管理模块计量部门为企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建立一个监视与测量设备总台帐,便于后期计量监督检查管理和统一规划,便于其他部门送检时仪器信息查询调用和录入。计量部门内部建立自己的库房设备统一台帐,便于设备管理、外借和制定周检计划。设备台帐信息包括:统一编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机号、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设备状态、设备类型、检定周期、检定日期、有效日期、制造商、出厂日期、使用单位、存放地点、附件等信息。(2)计量部门器具借用模块企事业单位可以在计量部门借用相关监视与测量设备,借用时登陆系统填写借用单,内容包括借用单位、借用人、借用日期、仪器名称和编号、仪器数量、用途等。借用单经过主管领导批准后发送至计量部门库房仪器收发员处,收发员在办理借用的同时在系统中的内部设备台帐中将该设备所处的状态更改为外借,便于其他人员在系统中查询设备信息。(3)设备送检状态查询模块送检设备的部门可在系统中根据相关条件检索查询自己送检的设备所处的状态信息,可按照单位、设备型号、编号查询,设备的状态包括收发中、任务下发中、检定中、校对中、检定完成等,便于送检单位动态掌握自己的设备在检定环节中的状况。计量标准器具管理系统计量标准器具是指在本单位具有最高计量特性的标准设备,计量标准的管理应该包含标准的基本信息、建标时间、国防计表证号、计量标准名称、单位、负责人、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标准附带的相关说明书、期间核查方法、建标报告、标准的使用和维护记录等。计量检定校准任务系统主要用于对计量检定校准任务流程的管理,分为周检任务和临时检定任务。周期检定任务指的是计量部门所管理的器具由计划员根据设备台帐信息制定周期检定任务计划,周检任务分为年周检计划、半年周检计划和月周检计划,可对计划内容进行管理,其中年周检计划需要上一年底打印,半年周检计划每半年打印,每月的周检计划一般情况在当月25号以后显示下月到期,对于到期没有生成任务单的计划进行预警显示,最终生成周期检定任务单。临时检定任务是指企事业单位其他部门临时送往计量部门需要检定的器具任务。检定校准任务流程管理:当收发员接收到需要检定或者测试的器具任务后,将生成的送检单发送给计划员,计划员根据送检单相关信息生成检定校准任务单,检定校准任务单应包含被检定设备的名称、机号、型号规格、送检单位、完成日期、完成形式、记录编号等,然后将任务单发送至专业室主任,专业室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将任务下发给检定人员或者测试人员,并且指明核校人员。检定人员完成检定任务后将任务单状态改成完成检定并添加原始记录或证书等相关附件,发送给核校人员进行核校,如果核校无误,再发给室主任审核确认后发送给计划员存档,完成检定校准任务,并由系统进行公示通知送检客户领取设备。原始记录证书和相关文件的管理系统对于存档的原始记录证书可通过系统进行查询,输入相关查询条件进行检索包括记录编号、任务编号、单位、类型、时间查询等。对计量法律法规、检定校准规范、计量技术文章和其他文件资料进行管理。型号计量管理系统型号计量管理是指国防企事业单位计量部门在型号研制中涉及的具体项目管理,包括计量监督检查、型号试验计量管理等。对于型号试验计量管理应该包括试验大纲计量会签、试前计量检查,涉及的内容有试验名称、承试单位、试验负责人、计量检查人员、检查日期、检查内容、检查记录和结果等。计量检定校准、测试软件管理系统计量检定校准软件是指通过计量部门自行研制、外协或者其他途径获得的用于计量检定校准或者测试的软件程序,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名称、软件版本号、软件运行环境、软件基本功能、软件适用的范围和其他信息。计量人员管理系统计量人员管理是指对计量相关的工作人员建立统一的管理档案,包括计量部门的专业计量检定人员、计量管理人员、计量监督检查人员和其他部门的兼职计量人员,管理的主要信息包括人员类别、级别、姓名、证件号码、学历、职称等基本信息和取得的相关计量证书等信息。其他办公管理系统模块(1)考勤出差登记管理模块出差系统是指员工出差前在系统中填写出差申请,包括出差启程日期、出差地点、出差内容、预计归程等信息,并提交给主管领导审批备案。员工返回后进入系统进行出差日期确认。员工登记系统,是指员工每天根据自己的工作状况和在某个时间段所处的办公地点在系统中进行登记,比如某个时间段外出开会、协调工作、某时间段在办公室办公等,方便其他人员和单位领导掌握员工工作动态,便于业务联系。(2)工作量提交统计模块工作量提交主要是计量部门根据业务范围和内容将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量化成具体的指标和对应的权重分值,员工将每天的工作内容量化后进行提交,经过专业室主任审核确定后给出工作量的权重比分值,可根据工作量按月、季度、年度查询统计个人、专业室、计量部门的工作量和状况。(3)临时计划任务模块其他临时任务是指除检定校准任务外的其他工作任务,包括专业建设、课题研究、技改、临时性测量测绘、党政工团等工作,由任务发起人以任务单的形式发起任务,任务单应该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容简介、完成形式和参与人、任务节点、任务权重比等。任务发起人直接将任务下发给参与人,任务完成后,参与人通知任务发起人进行任务审核确认。
数据库权限和角色管理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数据库要求可靠稳定,充分考虑数据输入的一致性,具有访问控制机制和多用户并发访问控制。国防企事业单位大多属于涉密单位,所以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根据要求设置系统三员,包括系统管理员、系统审计员、系统安全员。在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中一般包括的角色有计量部门领导、专业室主任、计量检定人员、计量监督管理人员、计划员、收发员和其他部门用户,每个用户又可能在单位内部担任多重角色,所以系统在开发设计时必须将角色权限进行灵活设置,整个系统中角色权限功能可根据需要随时修改。
铁路站段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为了改进铁路计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分析宁波工务段铁路计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改进建议:利用RFID技术改进现场数据采集录入方式,实现动态存储实时信息,尽可能规范统一计量器具的名称术语,实现科研所计量站、计量室、现场使用单位三级互控,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铁路计量;计量管理;信息化;改进;RFID
铁路计量工作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计量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生产的正常运行。铁路计量管理工作具有动态性、复杂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伴随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计算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也被逐步应用于铁路计量管理领域。近年来,我国铁路高速发展,铁路计量管理工作量逐步增加。在铁路计量管理信息化实施推进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计量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工务段(以下简称“宁波工务段”)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存在的问题
宁波工务段目前拥有计量器具869台(件),过去依靠定期电子表格上报和汇总信息。2010年,原上海铁路局科研所研发了用于站段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标准信息维护、计量设备管理、检测、计量人员管理、技术档案管理、信息查询、考核统计等模块组成。2014年,系统在宁波工务段推广应用,初期现场数据采集基本依靠手工录入方式。随着计量器具数量增加,2018年又利用条形码技术改进系统,逐步提高计量器具管理水平。目前,在宁波工务段铁路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应(1)现场数据采集录入方式有待改进。现场数据采集一般采用手工或条形码等方式录入。条形码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但是这种采集方式要求工作人员对每件计量器具扫描,并且扫描的时候,扫描枪必须对准条形码表面,同时必须保持计量器具上条形码表面清洁、整齐。但是,由于放置问题,有时需要将计量器具翻转使条形码表面外露,才能实现扫描操作。在翻转计量器具的时候,有可能损坏计量器具。这给现场工作人员带来不便,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对提高效率和准确率的作用十分有限。(2)没有铁路内网时无法实时存储动态信息。受条形码技术限制,目前在条形码上暂时无法写入动态信息。必须访问后台数据库才能查询对应计量器具动态信息,在铁路沿线不具备网络情况下,无法实现实时存储动态信息。(3)计量器具名称术语仍然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计量器具的使用过程涉及科研所计量站、站段计量室和现场工作人员,有时同一个器具,因地域或习惯不同,叫法也不尽相同。在目前的台账管理中,经常发生混淆。(4)计量管理过程仍然缺乏互控机制。相关部门之间不能实时监控相关计量器具的送检、检定、信息更新等情况。
2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改进建议
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论文
1.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设计思路
1.1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设计原则
电能计量管理部门应建设电能计量管理高效的信息系统,并与用电营业等相关部门实现工作联网,电力部门才能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其中,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要满足如下四个方面:第一,电能计量信息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应保证各功能模块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保证各功能模块的独立性,电力部门电能计量满足各业务功能的需要,各项业务处理有效实现独立性,实现连贯和统一的业务流程;第二,用电管理中,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基础组成部分,还要预留数据接口为系统功能的扩展;第三,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以计量器具资产为辅线,以电能计量装置为主线,保证系统可以全程监控和管理整个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况;第四,保证系统设计中各功能模块之间数据一致性好、共享性高,便于用户查询,保证系统维护简单。
1.2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设计模式
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具体的工作原理为:整个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以数据管理器的采用作为中心的,数据管理器负责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用户通过售电系统,可以在售电系统上购电,电力公司通过互联网数据交换,通过管理系统命令将电量输入到数据管理器,然后数据管理器再将电量通过控电机柜传输到用户区,实行李振中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孝感供电公司湖北孝感432000电能用电的自动管理。同时,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将用电信息在售电系统、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之间相互传输,最后端口为电力管理部门中相关用电管理中心,监控系统由各用电管理区放置在相应位置,电能计量进行逐层管理,便于电力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
1.3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功能设计
计量检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
摘要:如今我们已经全面迎来“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布集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个角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之更加便捷、丰富,还促进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展开进程。在计量检测工作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加强了计量检测工作的力度,令计量检测工作更加安全、可靠。文章试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计量检测工作中的运用情况,旨在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计量检测工作;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如今我们处于一个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已经遍及世界各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其他角落的人、事,计算机信息技术被用到了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成为了推进其发展进步的有效动力,在此基础上,我国的计量检测工作也得到了完善与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但“规范了计量检测的行为,还体现出了许多应用优势,维护了计量检测的科学性。”[1]
1计算机技术在计量检测工作中的运用优势
1.1加强计量数据实测性
“计量数据与其他数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本身是通过计量器具测定被测对象后而获取的定量数据。”[2]所以计量数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是实时测量得出的结果,其测量的原始记录和计量器具必须得到完整的保存并能够追溯,这些数据结果并不是依靠本能或者感官进行判断得出的,而是经过了实时、实地的精准测量,具有实测性。由于过去的计量检测工作都需要人工处理,因此会受到一些外因影响,导致数据失实,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减少外在因素的干扰,加强计量数据的实测性。
信息平台计量监督管理创新与对策
一、前言
某科研院所机关部门建立了计量管理平台,为其下属各相关单位提供了便捷的、规范化的、数字化的计量服务管理平台,整体提升了该科研院所计量工作的管理水平。信息化手段的提高代表了该科研院所在计量管理上水平得到了提升,然而计量监督管理相比建设一套管理平台来说更加重要,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下,本文提出计量监督管理措施来创新该科研院所的计量管理,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科研院所计量的管理水平,更能够在优化计量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实现计量全过程管理受控。
二、该科研院所计量管理平台建设概况及存在问题
该科研院所计量管理平台自2015年2月全面上线运行,实现了在线计量送检,流程实时跟踪,电子证书上传在线查询等功能,但目前仍存在如下问题:(1)相关单位计量管理人员超周期未下送检单;(2)相关单位计量管理人员对部分出具校准证书的仪器在计量管理平台上没有进行数据确认;(3)检定/校准单位计量人员在计量管理平台上未及时点击收检、送检流程,未及时将证书上传至计量管理平台。对以上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可知,问题主要出现在计量台账和计量流程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建立计量管理平台下的规章制度、提供系统开发支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具体如下:(1)应建立健全五院计量管理平台操作三层次文件,梳理工作流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培训,保证操作人员正确、及时操作系统;(2)应提供计量管理平台开发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发现问题后,及时修改后台程序,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并协调相关部门对系统中数据进行梳理,完成数据清理工作;(3)应建立计量管理平台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操作人员以及系统运行维护相关操作进行监督检查,形成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存在问题做好闭环管理。本文重点对信息化平台下计量监督检查的手段及措施进行分析,以期找出较为有效的措施提升该科研院所计量管理水平。
三、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下的计量监督创新及措施
从上章节分析可知,计量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计量台账和计量流程,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监督检查内容及方式方法。1.计量台账监督检查在计量管理过程中,计量台账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计量监督检查需从基础抓起。计量管理平台上计量台账共有20余个字段,通过对计量台账字段的分析,可将计量台账字段分三大类:(1)仪器基本属性,包括统一编号、设备名称、型号、国别厂家、出厂编号,这些信息仅通过台账无法看出其正确与否,需要配合线下监督检查完成;(2)仪器管理属性,包括管理状态、使用部门、使用人,这些信息只能通过线下的方式才能对台账进行检查,仅通过台账无法看出其正确与否,需要配合线下监督检查完成;(3)仪器计量属性,包括计量分类、计量周期、计量有效期至,检定校准单位等信息,这些信息可在线对计量流程信息进行监督检查。由以上分析可知,需要通过线上及线下两种方式对计量台账的各字段进行监督检查。2.计量流程监督检查该科研院所计量管理平台的计量流程是重要的环节,计量监督检查需要抓重点。通过对该科研院所计量管理平台的计量流程分析得知:下单——收检——计量——确认——送检,这五个环节是贯穿计量流程的核心,抓住这五个点,计量流程就在可控、可查的范围内。(1)下单和确认下单和确认操作角色是各单位计量管理人员,那么对于这两个点在检查各单位计量管理情况时应首先看是否有超周期未下单送检仪器,是否对出具校准证书的仪器进行了数据确认。(2)收检、送检和计量收检、送检和计量操作角色是检定/校准单位计量人员,那么对于这三个点在检查检定/校准单位时应着重看以下几点:①收检、送检仪器和证书是否完整、正确、及时;②出具的检定/校准证书是否规范;③检定是否按照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检定,校准是否按照校准规范进行校准。通过对计量流程监督检查分析,检查内容主要是:是否有超周期未下单送检仪器,是否对出具校准证书的仪器进行了数据确认,收检、送检仪器和证书是否完整、正确、及时,证书是否规范,检定是否按照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检定,校准是否按照校准规范进行校准。3.计量监督检查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知:(1)在线上检查时,检查各单位计量管理人员是否为有计量属性仪器,是否有超周期未下单送检仪器,是否对出具校准证书的仪器进行了数据确认;(2)在线下检查时,检查各单位计量管理人员是否为计量台账设备,现场仪器是否与台账相符,检查检定/校准单位计量人员收检、送检仪器和证书是否完整、正确、及时,出具的检定/校准证书是否规范,检定是否按照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检定,校准是否按照校准规范进行校准;(3)通过线上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计量台账、计量送检流程进行监督检查。
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探讨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各行各业,计量检定机构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本文首先说明了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主要功能,然后重点分析了计量检定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路径,以便可以进一步促进其工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
计量检定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计量检定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完善并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检定服务的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还可以督促相关企业的改革,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1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计量检测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信息化优势得到展现,既提高了检定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同时使计量检定走向了规范、统一、标准化,使计量检定工作更加公正、客观。因此,计量检测机构逐渐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作为工作重心,不断提高本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检定准确性、报告规范性和节省管理支出。然而,由于信息化建设未实现行业统一性,各检测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不同,常表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信息化建设步伐参差不齐,改善程度各有不同,使得检测机构的信息化发展层次存在差异性;2)行业信息化标准不明确,导致各检测机构建立自己的计量工作标准,导致行业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性;3)信息化管理队伍信息化能力弱,综合型人才短缺,无法保证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走向可持续,信息化管理内容创新性小。
2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