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15:04: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计量问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计量检定技术问题研究
[摘要]计量检定工作开展的目的是为精确地评定出计量器具的功能,以便于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更顺利地使用,从而避免问题的出现。计量检定工作充满了挑战,在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研究计量检定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具体措施,以提高计量检定结果的科学准确性。
[关键词]计量检定;技术问题;措施
计量检定的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例如验证过程中使用的技术设备往往可能不能满足实际要求,环境条件如果恶劣再加上进行计量检定的工作人员不够合格等等。诸如这些因素堆在一起都有可能会导致测量数据和实际数据之间的误差。在这些因素中,测量仪器和计量检定人员造成的数据误差最明显。分析影响质量测量验证过程中技术问题的因素,找出解决措施,十分关键。
1导致计量检定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的因素
规章制度不够完备:目前,虽然中国在质量计量和核查方面有一些规则和规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它已经被新时代的要求所淘汰,跟不上仪器和技术不断改进。计量检定人员的实际操作也缺乏严格的监督其操作的系统。因此,建立健全测量和验证规章制度已成为确保提高测量和验证技术水平的迫切任务。仪器误差:在计量过程中,仪器错误是由计量装置本身的问题引起的。例如由于混乱的砝码指标而产生的误差。重量指标的描述不清楚。检查用户设置的重量指示器以导致最终测量结果中的错误或甚至错误。其次环境不合格导致的误差。如验证过程中严格要求电子天平,化学分析仪器,长度测量仪器,温湿度测试仪器等,必须有一定的恒温恒湿时间,但由于某些原因,环境要求不符合标准并产生错误。最后,对于较低级别的仪表,由于夹具本身的限制,它被转移到作业工具。表达的信息不完整,甚至信息错误都会导致数据丢失影响计量检定验证的准确性。同时,部分机构的旧设备和设备无法满足计量行政部门的日常工作需要,导致该单位的检查能力,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受到严格限制。计量检定人员的主观错误:这是操作人员主观原因导致的误差。首先,在计量的检定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准确地理解程序,掌握验证程序的要求,只是运用自己的主观意愿来测试,从而导致实际位置和检测到的元素位置出现差异。其次,由视角问题引起的读数误差引起的误差,要求工作人员进行重复验证以使误差值最小化。还有就是检定的工作人员没有掌握验证仪器恒温恒湿引起的准确性和误差。另外,由于个人不良习惯,保守思维,思维不够活跃等因素也可能造成技术操作失误。工作人员对检定过程中的疏忽并不认真去反思。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计量检定的工作人员应尽量不受外界干扰,仔细检查并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其次数据处理的不得当引起的误差。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处理任何数据时的任何轻微错误都可能导致检定结果出现大量错误。小数点和校正间隔误差将使最终结果与实际结果非常不同。
2计量检定中技术问题的解决策略
医学计量存在问题与战略
全市医学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
聊城市计量测试所作为聊城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依法对聊城及下属八县市的医用计量器具实施强制检定已经有近二十年了。强检工作90年代初从市属医院开始,逐步扩展到区、镇医院,目前已覆盖到乡镇以上人民医院和规模比较大的私营医院,基本能够覆盖市、区卫生局所属医院。从检定的具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医院对计量工作都有一定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计量意识还有待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颁布实施已经有20年了,但少数医疗卫生机构的计量工作基础还很薄弱,相当多的医务人员对计量知识知之甚少,计量法制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计量管理的重要性,与《计量法》和国家强检目标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医院领导对计量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主观上还存在计量部门的强制检定是给医院找麻烦的潜意识,更谈不上督促有关部门搞好这项工作,只是将计量管理作为一项临时性辅助工作,没有专人管理,更无计量管理制度和计量设备档案,医院计量管理工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少数医院将经济效益与强检工作对立起来,存在抵触情绪,对医用计量器具量值不准有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比较突出问题有是部分医院不愿检定或象征性地检几台,还有的是谎报停用来逃避强检,个别医院甚至抗拒强检工作的实施;相当多的医院对新购或维修过的计量器具没有需经检定合格后才能使用的意识。这样势必要造成部分计量器具的漏检,难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应有的计量性能,给医疗工作带来隐患。2.检定合格率还需提高。从近几年检定的结果来看,公立医院的设备检定合格率都比较高,个别公立医院甚至可以达到100%的合格率。私营医院的设备合格率相对比较低,尤其是血压计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医院血压计的检定合格率还不到50%。由于医疗设备准确性不高,难以保证医疗质量,甚至引发了医疗事故,产生医患纠纷。例如,我们在某医院120抢救车上发现两台血压表测量误差超过50%,该医院护士反应给病人测得血压值差的离谱,无法参考;某乡镇医院的尿液分析仪,10项结果就有6项超标;某社区服务中心,经常检查出该社区的小孩贫血,经我们检定发现是因为该中心的血细胞分析仪测量结果偏低,造成很多小孩的“贫血”;有医院的X光机的分辨力很差,看上去就象蒙上一层雾一样,根本没法满足正常透视的需要,该院的医生都知道这台光机不行,生病的医生和亲属也不会在本院的X光机上透视,医院用这样的光机器来给病人透视,其结果可想而知。3.计量执法还有待加强。这几年我市几家拒检单位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计量器具一直处于失控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1)计量测试所是纯事业单位,没有执法权,任务多,致使有些问题处理不及时;(2)计量法中有关拒检、超期使用问题处罚额度太低,起不到警示作用;(3)有些乡镇医院经济效益太低,无法正常支付检定费用,而国家有没有相应的可执行文件。
促进全市医学计量检定工作健康发展的对策
“求医问药,人命关天”,医学计量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有些医院使用不合格的设备导致了误诊和漏诊,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测仪器有的心率不准,有的报警阈值不准类似这些,随时都有可能引发医疗事故,出现医患纠纷。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必须寻求好的对策来推动我市医学计量工作顺利进行。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强检工作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从法制的角度来看,医用计量器具的检定非常有必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章第九条的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1987年国务院专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并且公布了强检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五章第二十六条规定:“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罚款。”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要忘记对医疗单位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计量法制意识,帮助各医疗单位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对列入强制目录的医用计量设备实施强制检定,没有列入强检目录的设备,根据使用的重要程度,确定合理的检定或校准方法。2.加大计量执法工作力度,推动强制检定工作顺利开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7月19日发出"关于加强医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监督管理的通知",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依法对医用强检计量器具进行监督管理,对使用未经检定、超检定周期和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计量器具,要严格执法,特别要加强对医用三源(超声源、激光源和辐射源)的监督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强化新闻监督力量,严厉打击拒检单位。现代社会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闻媒介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先天优势。我们要积极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及其它传媒手段,定期一些计量检定情况。评出计量检定优秀单位,曝光拒检单位。这样形成强大的监督机制,让拒检单位无藏身之处,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4.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在平时通过广泛宣传,提醒广大人民就医时要看清使用贴有有效期内合格证的医疗设备,如发现无小合格证或超过有效期,积极拨打电话12365进行投诉,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提高人民的积极性。总之,医学计量是确保医疗设备准确、有效、安全、可靠的必要手段,是医疗质量保障体系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保证,是医院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将计量管理方式和计量技术手段应用于医疗质量控制各个环节,才能使临床获得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认真贯彻《计量法》,加强医院计量工作的监控,做好内部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将促进医院的规范发展。
本文作者:临清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单位:聊城市计量测试所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及其与历史成本计量的必然联系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业务模式不断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企业对公允价值的内在需求日益增长,实际上有些企业已经在会计处理中变相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近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速,不动产和基础材料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日益体现。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老企业来说,其会计报表在现行准则框架体系下基本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回避公允价值的使用导致企业在会计处理上前后不一致,在相关性、可靠性及可比性上无法找到较好的平衡点,同时也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始终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对于不动产和固定资产我国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价,国际会计准则(IAS)在固定资产的计量时除按其账面价值来计量外,还允许按公允价值进行重新估价;在所有者作为资本投入的无形资产计量上,我国是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计量,IAS规定按公允价值计量;对于非货币性交易,我国是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利得或损失,IAS规定所有的资产变换交易均应以公允价值计量,除非该项交易不具有商业性质,或者收到资产和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地计量。此时,以所放弃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收到资产的成本。如果主体能可靠地确定收到资产或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按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收到资产的成本,除非取得资产的成本更加可靠。
(二)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必然联系
公允价值之所以被拿来与历史成本作对比,是因为我们常常将公允价值计量理解为按报表日的市价重新计量,如此则公允价值成为公允的现时价值,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与历史成本的二元对立。实际上,公允价值每期必须进行新起点的计量,静态的历史成本只能量化企业所投入的努力,而预期的资本增值则结晶于动态的公允价值。不过因此指责公允价值不如历史成本可靠却不一定站得住脚。说历史成本更可靠实际上是就可靠性中的可验证性而言;但若究及可靠性的另一层含义的“真实反映”,则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也许要超过历史成本,至少不比历史成本不可靠,比如涉及重大摊配的自建资产。
电力营销计量改造中问题及应对方案
摘 要:作为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电力企业应当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现阶段来讲,电力企业的营销计量改造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电力企业应当结合现展理念与科学技术及时进行有效的整改,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稳步增长。本文针对计量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经济效益;社会发展;营销方式;信息化建设;数据采集
1现阶段电力营销计量改造中有待优化的问题分析
1.1计量仪器失准
电能计量装置是电力企业对电力使用情况数据统计的重要设备,现阶段部分地区电能计量装置存在失准的问题,电能表显示数据与用户实际使用电量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用户与电力企业之间的信任度不断降低,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计量仪器失准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电能计量装置存在一定的老化问题,或是在进行电能计量装置改造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致使显示数据与实际使用电量产生较大偏差。
1.2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
分户热计量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简述了分户热计量本身以及在实行和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并浅谈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分户热计量节约能源供热
1、引言
由于建筑节能在建筑各项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增高,大范围推广和实行分户热计量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计量方式主要是为了节约能源,但不能忽略提高(至少要)保证供热的质量,同时可以解决部分地区和区域收费难的问题。但是,推广和实行该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我所了解的作简单的介绍,并发表一点自己的愚见。
2、正文
2.1分户热计量的意义:
略谈电力计量技术的问题及路径
一.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强化落实完善、规范的制度是保证电力计量工作安全可靠开展的基础,有助于提高电力计量管理水平。各项电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度和实施电力计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正常检查制度、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电力生产调度制度、设备事故调查报告制度,以及安检员管理条例、供电系统管理制度、计量设备安装和检修制度等,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全面保证各项制度的切实执行。制度具有约束性,缺乏强制性,所以制度只有真正的落实到现实之中,才能保证电力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2不断加强管理领导,建立相关管理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在电力计量技术管理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构,强化主人翁意识。在建立电力计量信息化管理网络过程中,要做到全方位管理,互相监督、协调,保证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动员人人参与管理之中,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每项工作都有相关负责人。3加大对工作队伍的培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对于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人员,做好电力计量工作,必须不断加大对设备研发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实现自学与互学制度,全面提高工作人员专业化素质。不断鼓励工作人员不断革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在吸取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掌握电力计量技术动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及时做好计量产品更新换代,把新技术、新设备及时地应用到现实之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4加强电力计量技术和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电力计量技术和设备管理工作是整个电力计量工作的关键部分,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电力计量技术和设备的管理工作,及时对技术和设备进行收集和整理。加强对设备运行的监督和维护,完善设备的报废、修理、改装、购买等制度,建立技术管理档案,为以后电力计量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最后工作人员要定期开展自我检查工作,不断增强创新研发能力,最终实现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等。
二.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对策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利用先进技术随着我国近年来电力计量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应用,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相关技术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电力计量技术应用时,必须要在电力计量设备使用技术和性能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加强对国外电力网络新技术发展状况的关注,积极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大创新产品的研究力度,提高创新研发能力。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智能量测体系的基础,建立智能计量电网的技术,不仅解决了我国电能在线准确计量问题,还可以通过对整个电网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每度电的实时跟踪,随时随地掌握每个支路上的电网损耗,以及电网末端每块电表的计量误差;随时发现任何一个支路、任何一点发生窃、漏电问题。2加大对核心元件的研究力度,保证元件的精准性对于继电器这类核心元件的研发,必须立足于高水平、高效率、高科技的角度,加强电力计量设备的自我诊断、自我识别、自我修复、自我矫正等功能研究,保证电力计量设备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同时要保证设备的精准性和实用性,提高设备的质量。在电力计量设备运行过程中,要准确、及时地判断和修理电力计量设备发生的各种故障,正确预测设备故障并及时排除故障,保证设备安全精准运行。系统设计要采取可靠性和开放性较高的模块,强化现代通讯手段的应用,提高信息快速、准确的收集、处理,实现电力计量设备自动化调整,保证设备时刻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加大在高压电网上进行电能计量现场校准实践,掌握高压电网电能计量现场校准技术,研制出可以模拟标准电网的标准装置。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水平,实现电力计量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工作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不断加大对电力计量设备和技术的研究、使用、推广力度,提高电力利用效率,节约电力企业成本。对在一线电力计量工作人员,应该对电力技术进行有效、扎实和深刻的研究,掌握电力计量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和特征,最终实现电力计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计量经济学问题建议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定位不明,缺乏专业针对性。以我校为例,《计量经济学》是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会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不同专业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要求不同,如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要求定量分析较多,应以理论方法为主,而工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则应以实际应用为主。并且,每个专业都有其专业特点和要求,必然导致计量经济学在各专业的应用和应用程度有较大的区别。然而,现有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大纲的规范都过于泛化,难以适应专业需求。特别是教学案例的分析,此专业学生听彼专业的案例,往往会听得云里雾里的,结果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所以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应尽量一个专业一个班,而不是多个专业一起,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设置教学案例。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化。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大体经历了由黑板教学到黑板与多媒体结合,再到多媒体教学的过程。黑板教学多侧重于计量经济学基础方法的数学推导和逻辑推理,而多媒体教学则更多以PPT的板书方式、计量软件辅助教学来展开计量经济的学习。现在比较受推崇的教学方式是黑板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只有在必要时才会用黑板表达相关方法的基本数学原理。一般院校要求计量经济学课时至少要48课时,有的甚至要96课时。那么,对于如此复杂的课程来说,要想在短短的48课时内讲完一元或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虚拟变量、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联立方程和时间序列等内容,来配合事先拟定好的教学进度计划,就算是从事多年计量经济教学的教师也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掌握教学内容、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重点和难点,何况那些专业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刚刚接触计量经济学的学生,他们只能被动地去接收老师所要传达的所有信息,难吸收、理解这些信息的内容和作用,更无从谈其应用。
3、轻能力培养与实际应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应用。然而,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不会应用倒还算是小事,更甚者是根本就忘记计量经济学内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1)缺乏研究创造性培养,这一点主要体现着案例教学上。现有计量经济学所提供的案例都是与章节内容紧密相连的,但多数案例仍然过于简单化和抽象化,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挖掘的计划,而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我们知道,计量经济学讲究的是由问题入手,然后选择变量—设计模型—收集、处理数据—建立模型—模型检验的过程。以GDP数据处理为例,学生首先应该判定GDP是按可比价格计算,还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然后要检验这个数据是不是存在异方差性、自相关性等问题;最后,通过相关方法的解决处理,才能用这个数据去分析问题。而事实是,我们把所有可能面临的问题都想到了,都提前做好了,那么学生在做案例时就像填空一样,机械地完成教学内容的每一步,仍过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既达不到计量经济学习的目的,也不能锻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计量经济学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性不强。应用计量经济学除了要学会计量方法,还要学会相关计量软件(如Eviews,Stata,SAS等)操作与分析。然而,现在问题是计量经济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性不强:一方面是由于教学计划导致的,48课时除了要上理论课,还包括实践课,这就很难两者兼顾;另一方面就是学校的教学条件跟不上,如实验室太小,计算机太少,一次安排不下很多人上机等情况,这样分批次就会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再者,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环节较少,学生演示机会不多,也会降低其学习计量经济的兴趣,课后不愿动手去练习操作。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若干改进建议
1、合理安排课程设置。《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宏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许多老师都会有“难教”的感觉,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但作者认为也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有关。比如大一、大二期间学习高等数学、宏微观经济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统计学的学习,大三第一学期就应该紧接学习计量经济学,而不是将计量经济学安排在大四,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投入到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中,容易理解和吸收,而不是找寻或重拾学过但已忘记的内容。再者,我在教学中就碰到过将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安排在同学期同时开课,甚至统计学比计量经济学晚开课,这样就给计量经济学老师授课时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讲授过程中还得兼顾统计学基础知识的讲解,不但占用计量经济学的授课时间,也会打乱教学大纲安排,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论后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一、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面临的情况
(一)金融界:市场失灵,公允价值不能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在金融危机的市场环境下,按公允价值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计量,导致金融机构在账面上确认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巨额损失,而这些仿佛是天文数字般的账面损失,使投资者进入了严重的误区,相关金融机构的股票被他们恐慌性地抛售。之后,次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风险暴露头寸不断降低,最终使得这些市场濒临崩溃,金融机构不得不在账上进一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最终引发金融产品螺旋式的价格下跌浪潮。为此,那些著名的金融机构,例如花旗、美林瑞银、百士通等,纷纷将矛头直指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声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夸大了次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实际损失,放大了金融危机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停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二)会计界:公允价值反映了危机,而不是引发和加剧了危机。会计界普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之所以受到猛烈的抨击,无非是金融界为了转移公众的视线,为了替自己的过度投机和失败的风险管理行为找到借口而推出来的替罪羊。会计各界人士普遍认为,金融危机的产生,自然是因为金融机构本身的原因所造成的,例如信贷标准的无条件放松、住房按揭贷款的无限制发放、资产证券户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大量无计划的使用等。而会计界在金融危机中所做的,只不过是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一有效的核算工具,及时、透明、公开地揭示出了金融机构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一行为最终只不过是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金融风险。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公允价值是与市场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而言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在此次危机中公允价值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在市场不活跃时,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公允价值要做到公允其所依赖的市场必须是活跃的,以活跃的交易价格为最佳估计。而在金融危机出现的情形下,市场不活跃,有序交易难以确定,缺乏可观察的公平公正的市场报价这一经济背景之时,公允价值的这一优点将不复存在。问题是如何改进?FASB与IASB在危机后对公允价值准则提出了改进方案,FASB采取的措施是允许在不可能获得可观察的市场输入数据时,使用主体自身关于未来现金流量按适当风险折现的现值为公允价值,此种方法所确定的公允价值只是估价,缺乏可靠性且会给报表编制者留下巨大空间来操纵利润,对投资者产生不利。IASB为解决在市场不公允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允许金融资产在极少数情况下(指金融危机下,难以估计公正可靠的公允价值)进行重分类,为交易而持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重分类,将非衍生金融资产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类型中转出,且当金融资产满足贷款与应收账款的定义且未曾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只要主体有意愿且有能力持有该金融资产,便可重分类为贷款与应收账款。这种改进降低了公允价值变动对期间损益与权益的影响,使会计信息进一步接近真实。
三、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
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服务于会计目标,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会计目标是决策有用观。而这些人不仅仅关注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业绩,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也就是希望财务信息面向未来,这就使得信息的相关性成为重要的质量特征,排在可靠性之前。只要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仍然得到认可,公允价值会计的基础就难以削弱。事实上,现阶段没有比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更好的替代性选择,暂停157号会计准则是实践的倒退,将会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的不一致和混乱,回到历史成本计量将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8年4月发表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认为: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其中一个关键挑战,就是要改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框架,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要完善公允会计准则框架,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计量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计量是科学研究、生产试验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辽阳石化公司研究院每项科研开发课题的物料、产品、过程控制都与精确计量息息相关,因此加强计量管理也是研究院一项重要课题。
一、计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计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和现场实际应用管理脱节
部分计量规章制度游离于各专业管理体系之外,与现场管理脱节。以我院新建JKP-1装置为例,在新建装置过程,各主干专业都参与管理,但是没有将计量专业纳入项目管理,装置开车过程中厂际间公用工程计量仪表无法正常运转,改造后能够计量。但因前期进行设计安装时没有考虑计量设备的使用、依法检定工况要求,部分基础设施长时间投入生产运行中得不到维护,无法进行定时拆卸,逐渐丧失了计量控制作用。同时该装置有运行周期,现场设备安装后,在运行过程中,无法按照检定计划进行检定,造成计量设备超检定周期服役的情况。最后造成计量不准确,给实际生产带来误差,影响产品的质量。
2.基础资料管理松散
每件计量器具应具有相应的基础资料,以我院一台电子秤的基础资料管理为例:首先购置时需填写购置计划单,到货后,需要计量员与计划员共同验收,填写验收单,保存基础材料。使用过程中计量人员组织定期检定,闲置不用时,填写封存单。当重新使用时,需计量管理人员将电子秤重新检定合格后,填写启封单方可使用。电子秤失去使用功能时,需要执行报废手续,填写报废单。但目前研究院计量员根本控制不了计划采购的程序,无法执行计量购置计划、验收程序,这样电子秤的基础资料丢失,造成使用和检定无法进行。计量基础管理记录不及时填写,计量记录相对松散。
独家原创: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成为最大亮点。但从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争论。如何保持自身特点,同时适应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需要,成为我国会计改革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公允价值的产生与发展入手,分析了当前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实际运用情况,针对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在应用中提出新的见解。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计量属性
二十世纪末,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给会计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经济社会的变动性和风险性要求会计计量的基础从历史成本基础转向更相关的价值计量基础。我国曾经过一些要求运用公允价值的具体会计准则,如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等,但是在2001年修订上述准则时,又取消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完善,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的企业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中又广泛涉及了公允价值的计量,而具体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施行)》(以下简称《规定》)也于2006年在上市和准备上市的商业银行中试行。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应用中的“一波三折”突现出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陌生和怀疑。然而,目前对公允价值仍存在许多争议和忽视,包括公允价值属性的确切定义、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公允价值适用的条件,等等。本文结合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方法、国内外公允价值应用比较以及执行了新会计准则后部分上市公司股东权益调节表年报的研究,进而辨证认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显得十分有必要。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一些资产项目,尤其是一些金融资产项目的计量和编报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新的准则体系已经于2007年1月起在所有上市公司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无论从实务界实施的情况来看,还是从学术界的讨论来讲,关于公允价值均存在着许多争论。本文从公允价值的产生与发展入手,分析了当前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际运用情况,并针对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公允价值概述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的产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