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属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15:00: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计量属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透析会计计量属性
整个会计程序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诚如美籍日本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所说:“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鉴于会计计量的重要地位本文展开了对他的思考。
一.会计计量概述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计量定义为: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而确定金额的过程。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每种会计计量属性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例如历史成本的可靠性相对较高,但是在通货膨胀严重或者资产发生贬值的时候其价值就会出现偏差;重置成本将价格变动和发生贬值的情况考虑进去,一定程度上剔除了他们的影响,但是重置成本的估计较为困难,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可以有人为调节的空间,其可靠性较差;可变现净值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其使用范围有限,一般适用于存货的期末计量;现值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把未来的现金流折现,相关性较强,但是真正对未来现金流预测较少,他是针对分期付款条件下,将未来要付的现金折算成现值,或者是对资产减值时的估计,更多体现的是对历史成本的调整。公允价值的争议就更加多,公允价值作为资产的现实价值与决策的相关性较强,但是其波动性也比较大,而且适用范围也有一定局限。
二.从总体上看会计计量存在的缺陷
每种计量属性互相补充,互相协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计量系统,但是从总体上看,这整一个会计计量的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从反映的时间角度考虑,5大会计计量属性大多都反映的是历史信息和现在的信息,对未来的信息反映很少,其中现值这一计量属性虽然考虑了未来现金流,但也是为了弥补历史成本的不足。同时作为会计工作人员,对未来的处理和预测也是较为粗略和简单。会计计量的属性决定了最终报表上能反映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反映的仅仅是企业过去的和现在的情况,但实际上,企业就是为了获得未来利益流入而存在的。未来的信息对企业对投资者来说更为重要。从持有资产来说,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更注重的是增值,而且还要补偿由于投资带来的其他方面的损失,如相应的机会成本、交易成本、风险成本等。我国至今尚未公布与会计计量属性相关的会计指南,尤其是会计计量属性的估价技术。
资产属性与计量模式思索
1资产的定义及属性
资产的概念是会计学最重要的概念,现行的准则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资产的定义主要有四种观点。
1.1未消逝成本观
未消逝成本观是对资产性质的早期描述。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introductiontocorporatestandard)(1940)中明确提出了未消逝成本观。他们认为:“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已经消耗的成本为费用,未耗用的成本为资产”。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资产是营业或生产要素获得以后尚未达到营业成本和费用阶段的那部分余额,是成本中未消逝的那部分余额。显然,这种观点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它着重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定义资产,强调了资产取得与生产耗费之间的联系。
1.2借方余额观
会计计量属性评价分析论文
会计计量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记录过程。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尺度、计量单位、计量对象和计量属性。其中,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会计要素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量,从而使会计信息反映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建立在不同的计量基础上,即建立在选用不同的会计目标上。但是,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种多样的会计信息,使会计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如何选择计量属性,形成能够达到会计目标的计量模式,是会计改革过程中需要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
迄今为止,人们提出了五种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这五种计量属性并不是同时提出的。传统会计的目的在于向投资人、债权人提供有助于理解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所以,只有历史成本是从15世纪使用复式簿记以来始终作为计价依据的一种计量属性。其余四种计量属性,都是在本世纪为适应经济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提出来的。就其具体原因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物价变动的现实,向历史成本提出挑战。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的持续上涨严重动摇了会计的历史成本计量基础,表现为: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根据会计报表作出的经营或投资决策会导致严重的失误;不能保持企业的实物资本和经营能力。因此,为确保会计目标的实现,产生了物价变动会计,它提出了三种计量模式供采用:①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结合使用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法等可以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会计方法;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会计报表的数字按一般物价指数予以调整;③现时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
2.会计职能的延伸,丰富了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容。现代经济要求企业管理现代化,从而要求会计人员提供有助于经营决策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计量面向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需要使用现行成本或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
3.会计的国家化、国际化对会计计量提出国际化的要求。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不断扩大,客观上要求比较和协调各国的会计制度。特别是在跨国集团内部,子公司只有在具有可比性的财务报告的基础上,才可能编制总部的合并财务报告。比较和协调会计制度,必然涉及对会计计量属性国际化的要求。
现值计量属性探究论文
一、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中,现值计量属性具体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
新准则对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通常在正常信用条件期限内付款,但也会发生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事项。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3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该类购货合同实质上具有融资租赁性质,购入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而应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
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购买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现值之间的差额,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其余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计量属性应用选择论文
摘要:会计信息是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产生的。会计计量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它对会计信息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多重计量属性的背景下,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应重点考虑宏观经济环境、投资者和经营者利益、企业经营性质、使用成本、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因素。
关键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计量属性上要求大多数经济业务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如确有必要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这是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重大变革。企业在对经济业务进行计量时,该如何选用会计计量属性,才能保证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符合准则的要求,形成能够符合会计目标的计量模式?本文就此作些分析和探讨。
一、各种计量属性的特征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包括:
(一)历史成本
会计计量属性研究论文
摘要:为深入研究会计计量这一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探求现值会计计量属性乃至整个会计计量和会计本身的发展规律,本文从多个角度研究了现值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问题。本文研究发现:现值计量属性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研究它具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多种会计计量属性共存是永恒的必然,但经济越发展,现值会计计量属性越重要。
关键词:现值;会计计量属性;理论基础;启示
虽然人们多年来最关注和拟解决的难题是现值会计计量属性(以下简称“现值计量属性”)的“方法论”问题,①但研究并总结现值计量属性的“世界观”(理论基础)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将使我们发现和掌握现值计量属性乃至整个会计计量和会计本身的发展规律,从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是,迄今为止,对现值计量属性之理论基础的系统研究仍属空白。
本文研究发现:现值计量属性不仅与规范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产生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某些实证会计理论(如计量观)和财务学理论(如净盈余理论、有效市场假说)有紧密联系,它也体现了经济学中的经济收益概念、委托—理论以及管理学中的决策理论等的思想,现值还是许多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或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值计量属性不但能体现现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精髓(如决策有用观、未来经济利益说),更能祛除其内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性,使其能真正一贯地坚持作为概念框架所应遵循的规范的演绎法(而非中途转向实证的归纳法)。对本文主题的深入研究证明:虽然多种会计计量属性共存是永恒的必然,但经济越发展,现值计量属性越重要。这是现值计量属性发展的历史规律,是会计计量发展的历史规律,也在相当程度上是会计发展的历史规律。
一、现值计量属性符合经济收益概念
经济学家对收益所持的观点(即经济收益)与会计学家对收益所持的观点(即会计收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收益是随着未来服务的现值的增加而同时产生的。”②他们认为,收益计量与资产计价是不可分的,资产是依据企业使用这些资产所带来的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计量的,而收益则是企业在某一期间净资产现值变动的结果。
计量属性财务会计论文
一、税务会计计量属性以及财务会计计量两者属性的共同点
如果根据历史成本法对可以扣除的成本进行相关的计算,那么在当前房地产的价格时常发生一些变动的市场环境中,就不可能正确的计算出应该扣除多少成本。在税法当中的第二个地方就是对盘盈固定资产方面的计算过程当中,以和固定资产相同的重置成本价值作为计税的基础。
二、税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和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的不同点
(一)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在使用历史成本中存在的差异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进行比较的话,财务会计更注重决策的相关性,而相关性所具备的特征肯定是需要选择和计量对象的决策最具相关的计量属性,这就比较明显的显示出历史成本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有所降低,无法和税务会计中一家独大的地位相比较。
(二)公允价值: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间存在的差异
简述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摘要: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已经得到会计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公允价值有着广泛的外延,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标准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同时,根据我国的国情认为待到相关市场与机制进一步完善时,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关键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现行市价;估价计量
在衍生金融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一直是会计界所关心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以FASB与IASC为首的国际会计界认为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的最佳选择。(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中明确指出: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的最佳属性,对于衍生工具而言,公允价值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以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那么公允价值又如何确认呢?从定义上,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在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负责结算的金融。FASB进一步指出,活跃市场中的公开市场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但是,笔者认为公允价值的概念比较抽象,有着广泛的外延。因此,简单地将公允价值归结为在活跃市场中的公开市场报价是不合理也是不正确的。只要在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基础上,在交易的双方同意下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贴现等,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在交易中作为公允价值的具体表现。因此,相关报表编制者通过计量价格的选择来操纵公允价值信息,使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大大降低。那么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我们将采取哪种模式作为现实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呢?
公允价值定义的前提是假定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打算大幅度削减其经营规模,或以不利的条件从事交易。如果交易对象存在于一个交易活跃、信息传递迅速、监管机制健全的市场上,那么现行市价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现行市价就是公允价值的具体体现。虽然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价值变化频繁,同一品种衍生金融产品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价格,但其价格是围绕其公允价值上下波动的。总体上它们是趋于一致的。但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现行市价作为公允价值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非技术性手段利用市场的弊端(根据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衍生金融产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达到控制衍生金融产品价格)使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背离公允价值。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达与衍生金融工具估价计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市场价格不能获得时,估价计量公允价值将发挥更广泛的作用(估价技术参考类似资产与负债的价格或者其它的估价模型)。在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中;有一个合理的计价模型;相关数据来自发达的证券市场且可以得到可靠地认证。这些将使估价的可靠性达到可以公允地表达财务报表内容的程度。也可以避免在以现行市价作为公允价值时,通过一些非技术性手段达到操纵公允价值的目的,从而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尤其是电脑技术的运用),相关的信息资料可以容易、可靠、完整地得到。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估价计量公允价值将成为一种趋势。所以,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做好准备:(1)继续建设与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2)健全与完善监管机构与机制。(3)建立专门机构对证券市场与相关数据进行评估。(4)建立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加强数据的管理。(5)加快计价模型的研究,根据现实情况对计价模型的前提条件进行调整使其假定性更加合理以及被计量的金融工具所隐含的变量更符合使用模型的条件,提高计价模型的可操作性。
对于部分处于市场缺乏活跃性,同时又不存在来自机构或者来自模型的估价或者交易规模较小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就不能得到可靠地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或者在现行市价无法取得的情况下,如何确定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呢?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无疑有更为现实的意义。一方面,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根据相关协议我国的金融管制将逐步放松(比如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外国金融机构在我国扩大业务范围等)。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危机破坏力大大增强金融机构及至跨国企业集团防范、分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断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将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最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我国的金融市场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不能不顾我国的特殊环境,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的模式。
计量属性应用于新会计准则论文
摘要: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全面引入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5种计量属性,实现了计量基础的多元化。不同的计量属性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对象,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计量属性。
关键词:会计准则;计量属性;选择
计量是会计的一个基本和核心环节,美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教授在1979年出版的《会计计量理论》中提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会计计量是指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对计量客体进行的价值计量。会计计量的构成包括: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在会计的理论和实务上,除非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计量尺度都是该国家或地区的名义货币。计量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它对会计信息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计量的重要问题上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其核心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用的会计计量模式。本文就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对多种计量属性的评述
所谓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我国财政部为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于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了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38个企业会计具体准则,自2007年l月l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同时也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的会计基本准则第9章——会计计量中明确了会计计量属性包括:
第一,历史成本。新准则规定,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等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因此,不论是资产或是负债,两者强调的都是交易成交时发生的金额。其中,资产的历史成本计量强调的是资产购置时支付或付出的金额,而负债的历史成本计量强调的是现时义务或预期支付金额。所以,历史成本的本质特征:一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时点是交易发生时,金额是交易成交时的市场价格或交换价格;二是历史成本属于过去的成交价格,一经入账,此后不必随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资产属性与会计计量模式探讨论文
1资产的定义及属性
资产的概念是会计学最重要的概念,现行的准则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资产的定义主要有四种观点。
1.1未消逝成本观
未消逝成本观是对资产性质的早期描述。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introductiontocorporatestandard)(1940)中明确提出了未消逝成本观。他们认为:“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已经消耗的成本为费用,未耗用的成本为资产”。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资产是营业或生产要素获得以后尚未达到营业成本和费用阶段的那部分余额,是成本中未消逝的那部分余额。显然,这种观点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它着重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定义资产,强调了资产取得与生产耗费之间的联系。
1.2借方余额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