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14:03: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积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如何积累作文材料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意思是说要多观察,多说多听多思考,多练习。这“四到”恰是一条很好的积累作文材料的经验。
我们写作必须要积累一定的材料。作文材料的积累,它相当于修一座大厦所必须的砖、灰、沙、水泥、钢筋等基本材料。是写作应走的第一步。文章有无内容和情感思想,关键在于相关素材的好坏和构建文章艺术方法的好坏。有的小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叫难叫苦,就是苦肚子里没“货”,怎么“倒”得出来?
那么,如何运用这“四到”积累文章的材料呢?我就这方面浅尝辄止,谈谈我的认识。
一、眼到
眼是我们自身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我们就是要通过多观察,多读别人的著作来做好作文材料的积累。多观察能积累原始材料,多读别人的著作能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及表达艺术。老师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景与多媒体教学也就是艺术化的再现我们平时积累的原始材料。鲁迅先生说:“要创作,第一须观察。”“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这不就是说要我们认真观察,善于观察吗?也就是学习写作要随时随地认真观察你身边的事物,做到有目的,有方法,仔细、深入、全面。特别要做好对细节的观察,众多同学在观察作文与日记中粗枝大叶,缺乏细节。如景物描写的静态和动态不容易把握,特别是动态,因为事物在瞬间的变动是不容易捕捉到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同时需要展开联想和想象,认真分辨哪些事物是静态,哪些事物是处于活动变化状态的。
二、口到
古典文学积累研讨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重要的内容。它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反映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在提高学生作文综合素质的教学中,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而古典文学作为作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怎样才能发挥传统古典文学的作用提高作文水平呢?我觉得应该注重以下及方面的积累:
一、词汇的积累文学的传承性是语言类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而作为语言类文学作品的承载者,词汇的传承是最丰富的。而作为中学生来讲,由于其阅读范围的限制,学生的词汇量还不是很大,所以在传统文学教学中,如果能把词汇的积累做好,将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和现代词汇相比,经过历史的沉积、沿革、发展,文言词汇更言简意赅、概括力更强、更能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在词汇积累上做的好,那么对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传统文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词汇的积累,为作文教学提供帮助。
二、典故的积累典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精华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东西,“画蛇添足”、“叶公好龙”、“卧薪尝胆”、“自相矛盾”、“守株待兔”、“三顾茅庐”、“负荆请罪”等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典故,本身就沉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学生在学习古典文学中,如能更多的积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典故,并能在作文中如能恰当的运用,一定能使作文水平不但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收到表达丰富、言简意赅的效果。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典故是学生特别喜欢的内容,其他的可能记不住,但典故却有异常的兴趣,不但记的牢,而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合情合理。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内在接受性。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能充分运用典故积累的作用。必将对我们的作文教学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优美诗词的积累从《诗经》到《楚辞》,从诸子散文到汉魏歌赋,从唐宋诗词到元明清小说,丰富的传统文学作品中到处都是优美诗词,从“溯回从之,宛在水中央”的优美意境到“操吴戈兮披犀甲”的悲壮。从“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慷慨激昂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闲适到“车粼粼,马萧萧,行人弓剑个在腰”的紧迫。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学体系当中,这样的优美诗句,这样这样迷人的意境,如果学生能在学习传统文学的中积累起足够的的素材,对于学生提高古典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思想文化的积累文以载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传统。所以传统文学不仅仅是文学的延承和积累,更是思想的传承和光大。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学作品中,蕴涵着中国最光辉、最灿烂、最智慧的文化内涵。无论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还是儒家“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墨家兼爱的博大,法家的严谨求真,都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人性化的思想。而范缜的无神论,佛家的宽容,道家的天人和一,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和睿智。这和我们当今提倡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治国理念真是不谋而和。我们不能不佩服中国古人对人类自身的合理理解,创造性的社会理想,以及通古阅今智慧。所以如果我们能在传统文学教学中把这些优秀的思想融于其中,必将在塑造人、升华人、改造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赋予人最丰富的思想,最美好的精神,最感人的品格。这是传统文学教学中最不可或缺的。
五、人格的积累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具有中国最优秀品质的民族精英比比皆是。那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最宝贵的资源,是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历史长河中,屈原的爱国情怀、伯牙子期的友谊、勾践卧薪尝胆的励志、刘兰芝爱情的坚贞不屈、陆游抗击外侮的斗志、岳飞从容赴死的激昂、以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意识。都是我们语文教学中最可宝贵的资源,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认识到的、有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的优秀内容。
领导干部积累式监督思考
为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经常性的监督管理,提高领导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年12月,宁波市**区委出台了《关于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暂行规定》,细化量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内容,对区管领导干部进行积累式监督。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有:
深入调研,量化监督管理内容。针对领导干部队伍中“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消极现象,加强调查分析,以解决干部监督滞后、监督点不相融问题为突破口,出台了《关于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暂行规定》主体文件。文件适用对象是区委管理的领导干部,考评内容主要是根据领导干部的工作要求、制度执行、违纪违规等情况,列出监督管理内容15项,对未达到相关要求或违规的项目,按照要素轻重给予量化扣分。比如:上级组织统一安排的领导干部政治理论、业务知识进修、培训学习等无故缺课、缺席,相关考试不合格的,扣1-3分;未按规定进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每项扣1分;在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中,领导干部有违反规定行为,负直接或主管责任的,扣3分,对违规问题纠正不力的,扣3分;受到行政记大过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扣12分。
加强合作,联手累积违纪行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内容涉及学习教育培训、干部制度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届中、届末和年度考核、党风廉政、信访举报、违纪违规处分等方面,牵涉到纪检、组织、人事、审计、信访等部门。为解决监督点不相融问题,由组织部门牵头,建立了由纪检、组织、人事、审计、信访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互相通报情况,供组织部门参考。组织部门每满一年统计一次领导干部扣分情况,三年为期滚动,作动态计量考核。被考评的领导干部如在一年内扣分达14分或连续两年累计16分或连续三年累计18分的,原则上由区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予以降免职务或责令辞职。
及时反馈,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反馈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将领导干部年度量化扣分情况汇总后分别向区委组织部部务会议、区委书记办公会议和区委常委会反馈,二是将领导干部执行规定扣分情况经讨论决定后,以区委名义书面形式反馈给领导干部个人,在书面反馈单内具体包含了每项扣分依据条款、分数,累计扣分情况等,并附上《暂行规定》文件。促使被扣分的领导干部对个体表现进行再反思,对文件进行再学习,从而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今年初,组织部门根据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档案记录,对141名区管领导干部实施了制度出台以来的第一次扣分反馈。扣分原因涉及学习缺席的140名,诫勉的1名,届末考核个体定格为基本称职的3名,因届末考核定格为三类班子的领导干部个体1名,因信访反映经查属实有轻微违纪行为的2名,其中有6名领导干部扣分涉及两项,扣分中有2名领导干部达到10分。积累式扣分制度的实行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领导干部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这次量化扣分对领导干部的思想触动比较大。在**年主体文件下发时,有些领导干部对这个暂行规定没有记在心上,没有对具体条款进行认真领会。今年下发扣分反馈单后,在领导干部中震动比较大,都纷纷通过电话讯问、到部里上门查询扣分情况,有些领导干部虽然只被扣了1分,但也要问个明白,非常看重被扣的分数。
语文积累分析论文
一、语文积累是现代课程论在语文课程理念中的一种折射
现代课程论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明确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教育要为大众提供必需的语言、知识、价值观的课程,给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机会,所以非常强调课程对未来公民的适用性。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希尔斯(E.D.hirsch,Jr.)教授认为,学生们从学校获得的东西是人们具有的共同的“背景信息”。这些“背景信息”帮助人们拥有普遍的经验,是赋予生活以意义的人类存在不可或缺的条件。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首先当然应该是语文积累,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这些积累是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不具备就谈不上有发展机会。
这意味着学生通过语文课程,要达到一定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水平。
具体来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对语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课程”的确切描述。它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这些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内核。三是规范语言的积累,如教材文本的学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等。学生通过规范语言的学习,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认识,更重要的是为语言发展获得了借鉴。
另外,从《语文课程标准》所反映的课程结构来看,语文积累还体现了语文内涵的拓展,起到整合原有相互隔离的课程内容的作用。比如,语文学了语言积累,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学习就是语言文化的学习。语言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它和民族的文化紧紧相连,和生活实际紧紧相连。可见,丰富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既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又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手段。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可以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通过对生活的了解、参与、改造来实现。
二、语文积累不是一个结果的描述,而是一种状态的描述
激发兴趣积累素材透析
虽然现在的孩子们接触的多了,获得信息的渠道多了,但是作文却越来越无话可说了,要么谎话连篇,要么从资料上搬上一个,只要一说写作文,马上去找书,久而久之,对资料的依赖就更强了。怎样让孩子愿意说,有话可说,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激发兴趣,积累素材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动画片学生爱看,讲起来会滔滔不绝;电脑学生感兴趣,好多游戏无师自通。因为他们对这些感兴趣,所以精力集中,做起来非常投入。写作文也一样,只有从各方面激发、调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帮他们积累足够的材料,才能让作文言之有物。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喜欢动,好奇心强,不甘落后,因而,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写作素材。
1、组织观赏活动
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美、感受美、赞叹美,激发他们强烈的表现欲。根据我们家乡的特点,季节变化明显,可以有目的的布置学生观察。春天,让学生观察学校南墙边的一排柳树的变化,从枝条变柔软到泛绿,在到抽出枝芽、长出嫩叶,把每一天的发现及时告诉大家,可以三五天写一次,写成系列日记。还可以组织学生放风筝,亲身体会放的过程,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夏天,让学生观察楼下花坛里的花,感受百花齐放的美丽。秋天观赏落叶飞舞,冬天组织观雪景,打雪仗,哪一次同学们观察得仔细、玩得开心点,哪一次作文也写得相当不错。
积累做题方法是关键
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基本定于9月中旬举行,时至今日,还剩下两个月左右的复习和备考时间。专家提示考生,今年山西省招考职位增加到1464个,虽然职位数目增加了,但是报考竞争也增大到平均1:50。竞争如此激烈,如果没有充分的复习备考,想要脱颖而出取得胜利是相当难的。专家根据多年备考经验,提供给考生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内要进行的备考工作的建议。
一、现在开始日常积累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的考题覆盖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只靠临时突击是无济于事的。不管是报考哪一类职位的考生,关键是应注重平时对多种知识的积累。
因此备考此次山西公务员考试现在就应该开始着手准备了。对于行测,尤其是常识判断这种考察面比较广泛的专项,就是要从日常积累开始要多关注人文社科、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信息,打好基础。而言语理解与表达这种专项要考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更是在平时的阅读中逐步提高的。
在这段时间里,要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来看新闻、看报纸,关注国家各个方面的动态,关注时事热点,积累素材。其次要努力思考,联系社会问题,政府问题等现状,形成个人的思想。准备这些,是为了在申论作答中有东西可写,使阅卷老师真正看到考生的宽广的视野,广博的知识。
二、按照大纲要求,抓紧时间快速系统学习
传记作家智力积累
一个作家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必须建立起一定的智力结构(这里的智力结构并不只是几个方面或领域的知识的简单累加,而是由知识、经验、感受、能力、思维方式等基本构成),或者说相应的智力结构是作家完成创作的必要条件。各类文体的作家不仅应该拥有共同的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而且还应该根据有关文体写作的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智力结构。作为传记文学作家,特别是给现当代文学家撰写传记的作家要顺利地创作完成写作,还应该建立起自己的智力结构。传记文学作家的智力结构是由传记文学的特性所决定的。同理,以文学家为传主的传记作家,所建立的智力结构应该与文学家传记的特性相适应。对于传记文学的基本特性,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传记文学是以文学的方式(叙述、描写和抒情等)叙述个人的历史,因而它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历史性。这样,就一般的传记文学而言,其作家的智力结构应该着力于文学方面、历史方面和学术方面的建构。要赋予传记以文学性,传记作家就应该具备审美创造能力。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传记作家既要善于捕捉传主的生活细节并展示出来,又要善于叙述传主的传奇式的起伏跌宕的人生,还要善于驾驭语言,赋予语言以浓郁的诗意。传记文学固然以叙述传主的人生为己任,但是它与学术论著和通常的历史著作的叙述不同。如果说学术论著和通常的历史著作对人的叙述着眼于宏观,那么传记文学则是从微观出发,以小见大,以微观见宏观。因而,当传记作品走向文学领域的时候,细节捕捉与描写必然受到极大的重视。《田汉传》作者董健先生就非常准确地捕捉了田汉做梦的细节。1916年8月的一天,田汉离开祖国前往日本访学。在直航神户的“八幡丸”上,他做了一个“美丽的噩梦”。
董健先生所写的这个细节在这本传记中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梦竟然以隐喻的形式几乎分毫不差地应验着田汉后来几十年的人生。这个细节在书中多次出现,就像是田汉人生中挥之不去的符咒一直笼罩着他的命运。一般的传记文学作家都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以吸引读者,但是真正像董健先生这样善于抓住与传主命运相连的细节描写却不多见。传记文学的细节描写不仅在于令传主形象丰满,赋予作品以强大的艺术魅力,而且在于有力地表现传主的性格和精神世界,与传主的命运联系紧密。因此,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家应该具备善于捕捉这样细节的能力。传记文学固然需要以细节表现传主的性格、精神世界和一生命运,但是这只是微观上的,而从传记文学的性质来看,它所表现的是传主的几十年人生(有些传记文学所写的可能不是传主的一生,而是一个人生片断)宏观历史,必须对传主的人生(或所选定的人生片断)作整体上的把握,这就需要作家善于结构作品,根据传主的人生起伏与命运周折来精心设计叙事。在大部分传记作家那里,对于传主的叙述往往按照时间的顺序从传主的出生叙述到他去世,后面至多再叙述人们对传主的悼念、缅怀以及追忆。但是也有作家打破这样模式化的叙述结构,以自己对传主人生的理解和认识来结构叙事,从而表现出他的叙述创新努力。韩石山的《徐志摩传》对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叙述打破了从生到死的叙述常规,以“家庭”、“本传”和“交游”三个方面展开叙述,从而让读者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传主,领悟传主的人生。周良沛在写作《丁玲传》[3]时同样显示出他的创造性和独特性,《丁玲传》由“辩诬书”和“安魂曲”两部分构成。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记前一部分的“辩诬书”所叙述的不是传主的人生开端,而是传主人生由辉煌转向苦难的转捩点。周良沛在该传的《后记》中没有谈他如此结构作品的理由,但是我们可以从阅读中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他以“辩诬书”开头突出的是传主人生大转折。进入50年代,传主丁玲与陈企霞被打成“集团”,意味着她“政治生命完了”[3](P566),由此传记作家在50年代的现实与30年代的历史之间穿行,寻求传主精神历程与命运起伏的内在逻辑。《丁玲传》的后一部分《安魂曲》承接《辩诬书》叙述丁玲政治生命“死了”进而跳到29年后传主物质生命的终结,继而叙述传主政治死刑后精神上的迷惘、困惑和痛苦。周良沛在《丁玲传》的结构构思上确实从宏观上准确地把握了传主的精神演变与命运波折,显示出他在传记结构上高超的技能。传记文学的文学特性决定了其语言必须文学化,那么传记文学作家应该具备驾驭语言的能力,特别是语言文学化的能力。所谓语言文学化,是指倾注着作家激情并且赋予语言以形象化从而使语言洋溢着浓郁的诗意。传记文学语言虽然并不完全必须文学化,但是在描写和叙事时还是需要文学化。有才华的作家总是让其传记作品的语言诗意盎然。《李敖评传》[4]的作者陈才生虽然不是专业作家,但是他的传记语言显示出他的语言天赋:60年来,在这方曾被梁任公称之为“伤心之地”的小岛,他(指传主李敖———引者注)从惨绿少年到玩世青年,从文坛慧星到“人民公敌”,从论战英雄到黑狱重囚,从“笑傲江湖”到竞选“总统”,从颠覆“议会”到风靡神州,从银屏“有话”到归隐书房,他与之同生、与之同恨,他在这里跋涉、驰骋、呼啸、叫战,口诛笔伐,纵横捭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时髦不能动。这位文化思想界的孤星,在偏安一隅的孤岛之上,在国民党一党独大的残山剩水之内,在民进党夜郎自大媚美殃民荒腔走板的“独”梦丑剧之中,在举世滔滔、众神默默的时代,生根、滋叶、开花、结果,度过了驭风而行的青春岁月,迎来了如火如荼的人生的秋天。
像这样气势恢弘的语言在陈才生的《李敖评传》中还可以列出许多。我们虽然未必完全同意陈才生给予李敖这样高的评价,但是不能不承认这种恣肆的语言所产生的非凡的美学效果,也不能不佩服陈才生的语言才气。传记文学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历史性和学术性,这就决定了传记文学作家既要具有史学家的才干,又要具有学者深厚的学术造诣。传记文学所叙述的是个人的历史,不是简单地罗列传主的人生中重大的事件,不是单纯地写出传主命运的坎坷和惊险的人生经历,也不是纯粹地展览传主的巨大成就和重要贡献,而是要写出历史中的人,写出文化中的人,写出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人,还需要对传主人生中的重大谜团进行诠释和解答,尽力给读者提供比较完满的答案。因此,传记文学作家就要善于广泛地搜集传主的有关材料,需要到实地去做细致的调查,需要采访与传主关系密切的各种人,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的考证,以去伪存真。因此,对于传记文学作家来说,历史考证应该是其最基本的功夫。程中原在撰写《传》时就搜集第一手材料下了很大功夫,为了写好这本传记,他查阅了“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大量的电报、书信、日记、笔记、文稿、讲话记录,主持的和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常委会议等会议记录;黑龙江省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在东北期间的历史文献、资料;在外交战线十年的重要文电、讲话;各个时期(包括1925年至1930年在莫斯科期间)填写的各种履历表、登记表和写的自传;在庐山会议以后和在‘’中的日记、书信、卡片、各种笔记、大量文稿和他写的各种材料的底稿;从1919年到1959年在各种各样报刊上发表的数量非常可观的文字,以及出版的许多著作;已经搜集到的珍贵的历史照片等等。”同时,程中原还“访问了的亲属、同学和他的许多战友、部下、学生”。
由于做了这些扎实的工作,程中原所写的《传》中的叙述才真实可靠。不仅如此,他在传记文本中对于某些历史疑点提供各种不同来源的材料,通过鉴别以确定某个结论。1935年,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当时博古如何向交接的呢?程中原通过注释列出了本人、、邓小平、陈云、、杨尚昆和等人的欢迎材料,互相参证[5](P140),从而让博古向移交权力的具体过程的叙述更接近历史事实。这充分显示了程中原精于考证的功力。林语堂写作《苏东坡传》时对传主的事迹作了深入的考证[6](P490),澄清了民间关于苏小妹的传闻,从而确保他的《苏东坡传》历史叙述的真实可靠。一个传记作家如果缺乏考证的功夫,那么其作品所叙述的历史真实性就非常可疑。他或许认为自己可以以想象来取代考证。传记作品一旦让想象代替考证,那么作品所叙述的东西就可能是天马行空,任意编造。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虽然可以冠以传记文学的名号,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传记文学而是历史小说,那么它也就不再具有学术研究的参考价值,就同《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一样,只能当小说来读,而不能当史料来研究。因此,一个严肃而认真的传记文学作家必须具备考证的基本功,唯其如此,才能在写作中做到对历史负责。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人文环境之中,因而,我们每个人思想观念、人格精神、心理性格、思维方式、生活行为乃至命运和成就都是时代、社会、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传记文学作家要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传主,刻画其灵魂,展现其命运,概括其精神,叙述其经历,就必须对传主生活的社会现实、传主所处的时代、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作充分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传记作家应该是这方面的专家———对于涉及传主的政治风云、经济走向、民风民俗、人文思潮、社会时尚等十分精通。季红真在写《萧红传》[7]之前对传主家乡的自然地理、近代地理和民俗风情都有非常细致地考察和研究,因而她在这部作品中作了充分展示。比如,我们阅读了她的《萧红传》的第一章《富饶北疆的边陲小城》,对传主家乡黑龙江的民族分布、清王朝到近现代百十年当地的历史变迁、当地富饶的物产、近现代呼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都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在后来的章节中,季红真具体描述了传主自清嘉庆年以来家族的繁衍和变故。季红真的这些描述,目的在于厘清传主人格、性格形成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根源。同样,在宋益乔的《梁实秋传》[8]中,传主的出生地北京内务部街20号与童年生活的场所内务街(勾栏胡同)都得到了细致地描写,让我们看到的是非常精细的当年北京的世俗图景。不仅如此,读者还可以通过这部传记了解北京的各种小吃、儿童玩具、老式家庭的起居生活形态以及各种官方和民间艺术,正是这些东西滋润着,培育着,塑造着传主,从而令传主养成了雅致的性情和贵族式的趣味,也让我们认识到为什么只有梁实秋才会写出妙趣横生的《雅舍小品》这样的散文精品。
虽然近年来传记文学的传主可以是普通民众,但是就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的传记文学的传主还是重要的历史人物、政治人物、社会名流、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现当代的文学大家。因此,对于传记文学作家来说,要将传主的人生与精神写得非常传神,那么他就必须是传主的研究专家,不仅需要对传主的人生有着细致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而且对传主的思想和精神世界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这方面有所建树。这样,才能够把握传主的思想精髓,才能对传主的精神世界作入骨地描绘,才能与传主作精神上的对话。《周作人传》[9]的作者钱理群不仅是一位非常卓越的现代文学研究专家,而且对鲁迅和周作人都作过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出版过学术论著《周作人论》[10],就传主的思想和创作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了对于传主的研究,钱理群才能在他的这本传记中全面而准确地展现不同时期周作人的思想精神,才能梳理出周作人的思想理论的基本来源,才能厘清周作人思想演变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动因。这样,钱理群的《周作人传》就不再是简单地描述传主的颇为曲折的人生,也不再是按照已有结论简单地对人物作出评价,而是向读者展现出一个血肉十分丰满,思想非常丰富而错杂的周作人,一个既伟大又渺小的周作人。《雨巷中走出的诗人———戴望舒传论》[11]的作者王文彬本来就是戴望舒研究专家,到写作这本传记的时候已经从事戴望舒研究20年。此前,他出版过《戴望舒评传》[12]、《戴望舒穆丽娟》[13]、《中西诗学交汇中的戴望舒》[14]等,还主编了《戴望舒全集》[15]。王文彬不仅长期研究了传主的人生及其创作,而且在研究中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走进传主精神世界的根本途径:“我在长期努力与诗人心灵沟通中,视角有了转移,思路也有了变化,以为对于诗人的研究,应是一种平等而亲切的对话,是理解和阐释,不能用某种意图理论、成见和定见,作为价值取向,去衡量诗人。诗人的作品本身,即是理解和阐释的标识,并且也在研究者的理解与阐释中成为有生命的实存。”[11](P383)王文彬的研究经验为他采取与传主灵魂对话的姿态进行传记写作提供了可能,从而使他的传记写作有别于他人的崇拜或批判传主的写作方式。如果要为作家立传,那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水平。作家的人生固然是丰富复杂的,但是其最主要的成就体现在文学创作方面,他的思想、观念、性格、操守、理想、信仰都会在作品中得到一定的表现,因此,通过对其创作的解读、研究和评论,可以走进传主的心灵世界,可以触摸到传主的灵魂,可以实现与传主的精神对话。对于作品的解读和评析,既需要深厚的文学修养、审美眼光,又需要对作品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特别是对作品细微之处的艺术感知。张耀杰的《戏剧艺术大师曹禺———呕心沥血的悲喜人生》[16]对于传主作品作了独到而深刻的解读。曹禺的代表作《雷雨》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解读、阐释、研究和评论的对象,但是张耀杰对这部作品的剖析仍然让人耳目一新,眼睛为之一亮。在张耀杰看来,“《雷雨》中的周冲就是曹禺自己,四凤就是曹禺所爱过的那个伺候他的小丫头。换个角度来看,出现在曹禺笔下的人物,几乎无一例外地带着或正面或负面、或浅显或深致、或理想或写实的自传色彩。《雷雨》中那个与曹禺一样经常要去外国教堂的周萍,对于四凤的盲目追求和对于繁漪的又爱又恨又怯又怜的复杂情感,似乎也透露着曹禺与郑秀之间的某些蛛丝马迹……”[16](P36)张耀杰的这种“索隐”式的读解,把准了曹禺的精神之脉,触及到曹禺那青春跳动之魂。
古今中外作家中不乏全才,他们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辉煌的成就,而且还可能在其兴趣范围内的其他领域取得骄人的业绩,有些作家虽然在文学之外不一定取得突出的成就,但是他的某项爱好还是值得注意的。或许他的这些文学外的爱好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或许他的创作中融入了他的某项兴趣爱好。因此,传记作家虽然不一定拥有同样的爱好,但是必须对传主的爱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至少在这方面应该是内行,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传主的情趣爱好。香港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青年时代是一个中国象棋和围棋爱好者。《梁羽生传》[17]的作者刘维群不仅深通中国象棋的基本棋理、套路乃至棋谱,而且对于当时中国象棋史还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他在叙述传主的棋艺以及与棋友的交往时才如鱼得水,从容而又到位。同样,在叙述传主与国内外围棋大师及具有同样爱好的金庸等人对弈切磋时,刘维群由于懂行而使他的叙述潇洒自如。每个传记文学作家在传记文学创作过程中都会根据创作实际建立起自己的智力结构,都可能摸索到建立自己智力结构的根本途径。但是,传记文学作家要成功地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要让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乃至经典之作,就必须在文学、历史和学术几个方面下功夫,建立起适应创作需要的智力结构,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智力结构。
积累资料的方法
一、毕业论文资料搜集的范围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详尽地占有资料,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论文写成,可能要搜集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资料。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无从着手,观点无法成立,论文不可能形成。所以,详尽地占有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的另一项极重要的工作。
毕业论文写作之前,至少应当占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材料:
第一,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譬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还包括自己在亲自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没有这些资料,撰写的毕业论文就只能成为毫无实际价值的空谈。对第一手资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
第二,他人的研究成果。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撰写毕业论文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他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毕业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
第三,边缘学科的材料。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人类的知识体系·呈现出大分化大融合的状态,传统学科的鸿沟分界逐渐被打破了,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努力掌握边缘学科的材料,对于所要进行的学科研究,课题研究大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研究的视野更开阔,分析的方法更多样。譬如研究经济学的有关课题,就必须用上管理学、社会学1JL、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大量研究工作的实践表明,不懂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不掌握一些边缘学科的材料,知识面和思路狭窄是很难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
积累资料的方法
一、毕业论文资料搜集的范围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详尽地占有资料,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论文写成,可能要搜集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资料。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无从着手,观点无法成立,论文不可能形成。所以,详尽地占有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的另一项极重要的工作。
毕业论文写作之前,至少应当占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材料:
第一,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譬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还包括自己在亲自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没有这些资料,撰写的毕业论文就只能成为毫无实际价值的空谈。对第一手资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
第二,他人的研究成果。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撰写毕业论文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他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毕业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
第三,边缘学科的材料。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人类的知识体系·呈现出大分化大融合的状态,传统学科的鸿沟分界逐渐被打破了,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努力掌握边缘学科的材料,对于所要进行的学科研究,课题研究大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研究的视野更开阔,分析的方法更多样。譬如研究经济学的有关课题,就必须用上管理学、社会学1JL、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大量研究工作的实践表明,不懂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不掌握一些边缘学科的材料,知识面和思路狭窄是很难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
学生语言积累管理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朗读中丰富积累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绚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西沙群岛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在读中想象西沙群岛的美景,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巴金先生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
二、品析中深化积累
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可在品析中积累。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如《大海的歌》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我稍加了一下修改,改成了“只见海港两岸,装卸吊车的巨臂上下挥动;海轮排列在码头两边。”读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哪句好,好的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这些句子,然后从句中描绘景物、用词造句等方面入手,引导想象,品词析句,体会海港兴旺、繁忙地壮观景象和作者遣词造的准确,如“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可先指导学生从装卸吊车的高大、数量入手,想象朗读,品味描述装卸吊车样子的词语:“钢铁巨人”体会想象它的高大、“有如密林,数不尽”,体会想象它数量的多,学习作者是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三、说话中沉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