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13:42: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集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集聚效应研讨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国际金融业购并重组,引起了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在金融中心高度集聚的现象。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以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为代表的三大国际金融集聚区。中国也出现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金融集聚区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不同地区金融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而这种分布形成的动态过程与最终的静态结果,都与金融集聚与扩散紧密相关。金融集聚以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后盾,同时通过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的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金融集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切实需要,在全球化、信息化和跨国企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金融集聚效应的研究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集聚概述
(一)金融集聚的含义及特征金融集聚的涵义是指在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产业的参与者依照市场经济准则,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形成的相互联系,从而使该地区无论是金融机构密集程度还是金融机构的种类都普遍高于平均水平的现象。宗晓武(2008)认为,金融集聚具有空间性、复合性、成长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等特征[1]。而本研究认为,金融集聚具有经济性、地域性和复合性三个特征。研究金融集聚的特征,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金融集聚的内涵。
(二)金融集聚形成的主要原因金融集聚形成的原因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一方面,Kindleberge(r1974)认为,金融市场组织中存在着规模经济,形成了金融市场的集聚力量,同时局部信息与地区不同都是金融市场集聚的主要原因[2]。另一方面,Martin(1999)则由不同金融机构的区位分布情况得出:如果市场潜力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在不考虑价格竞争的情况下,将产生银行的集聚[3]。这些理论从不同视角分析了金融集聚产生的原因,并对此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释。不足之处在于其缺乏动态的考察过程,从而很难揭示金融集聚内在动因的动态特征。
(三)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发达城市产生了金融集聚的现象,因此,很多学者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张凤超和王亚范(2000)认为区城金融成长内含于区城经济发展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之中,为区域金融成长提供成长条件和空间;同时,区城金融成长的水平和能力也为支持该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4]。而刘军和黄解宇等(2007)的研究显示金融集聚通过金融集聚效应、金融辐射效应以及金融功能三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5]。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些学者对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做了比较透彻的分析,但其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消极影响研究较少,对此问题研究的不够全面。因此,本研究将对此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二、金融集聚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试议花卉旅游产业集聚现状
一、许昌花卉旅游产业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许昌依靠花卉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造就了一些旅游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但是其旅游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1、集群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许昌花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态势,在小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大量花卉企业的集聚,但是其花卉旅游发展却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仅有几个典型的花卉旅游景点,如依托中原花木博览会建设的中原花木博览园、依托温泉和花卉资源建立的花都温泉以及部分花木企业自身发展的花卉旅游点等,这些景点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小;还有一些主要资源集中在花卉产业富集区的311国道沿线,该花卉旅游景点仅提供基本的产品,如仅供观赏的花卉或单个的餐饮企业,资本密集度低,也无需一定的技术含量,可模仿性强,竞争能力低。
2、相关支撑产业发展程度低
目前许昌主要发展花木产业,但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合力。在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旅游仅是小部分人的无组织行为,很多方面还停留在口号上,发展程度较低。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需要上下游较长的产业链条,许昌花卉旅游集聚上游的花卉企业发展迅速,具备良好基础;但花卉旅游本身所需求的包括旅行社、交通部门、餐饮、酒店、景区景点、旅游商店、旅游车船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等旅游核心企业在内的相关企业发展不完善,企业规模和服务质量都不高;而其下游的相关产业如旅游商品及设施设备的制造商、农业、园林、建筑、金融、保险、通讯、广告媒体以及政府和协会组织等辅助产业和部门的发展也较欠缺。
农民工向城镇集聚调研报告
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村与城市之间联系的纽带,城镇的发展状况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大盂镇是阳曲县四个建制镇之一,位于县城北部,是阳曲县的北大门,也是省城太原的北大门。全镇辖12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国土面积1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00亩,总人口13000人。全镇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7002万元,财政税收完成200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5元。大盂镇交通便利,设施完备。108国道、大运高速纵贯全镇南北,北同蒲铁路穿行本镇西南部,全镇12个行政村,8个处于大运路沿线,4个处于城贾路沿线,全部通了油路、水泥路;现建有11万伏变电站,有陕京二线天然气加压分输站和省天然气加压分输站设在大盂村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一、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民工向城镇集聚的基本情况
镇政府所在地大盂村,南距县城13公里,北距忻州市30公里,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也是商业、集市贸易的枢纽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是以建材业为主、农副产品加工和畜产品养殖加工为辅的新型小城镇。2001年进行小城镇规划建设以来,大盂村硬化了两条主街道,凿了一眼深井,扩建了一栋小学教学楼,新建了镇中学教学楼,镇中心卫生院,信用合作社和居民楼,依托深井水建了45栋节能温室。
经济发展的支撑依赖与项目建设,群众增加收入依赖项目建设。大盂镇一手抓现有项目的发展壮大,一手抓新项目的引进落户。全镇的两个支柱企业喜跃发公司、百城钢铁成为全县的亮点企业,喜跃发公司承揽县首邑西路等多项县级重点工程,承揽太佳线等多项省级重点项目,公司业务迈出国门,群众务工到了非洲。百城钢铁成为全县的税收支柱企业,全年上缴税金2000万元,但目前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面临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与此同时,经过积极协商联系,投资在千万元以上水泥粉磨站项目即将投产,将成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几年随着小城镇建设力度的逐渐加大,交通、通讯、医疗、教育、水利、电力等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镇容镇貌得到很大改变。
(二)人口不断聚集,就业结构不断完善。小城镇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小城镇人口就业结构呈多元化,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
企业投资集聚指导意见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和不开发区域建设,以实施跨区域投资为重要抓手,合理配置发展要素和资源,创新招商理念、招商模式和招商路径,有效促进我市经济转型提升和优化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以跨区域投资促进“445”产业集聚发展
1、积极推动跨区域投资是加快我市“445”产业集聚发展和不开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445”计划和不开发区域建设必须走优化资源配置、集聚集约发展之路。凡是列入“445”产业发展计划的项目,原则上都要集聚到各跨区域投资项目承接地建设发展;对于未进入承接地发展的项目,一律不予供给土地,特别是对于我市不开发区域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禁止或限制的,更要严格把关,从而实现我市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和集约发展。
2、适用跨区域投资政策的项目界定。跨区域投资项目包括异地建设项目和通过招商选项在异地落户的新项目。凡属我市“445”计划确定的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5个百亿级新兴战略性产业园区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并列入我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导向目录》(澄委发(2010)7号)的项目,投资规模达到规定标准,可认定为跨区域投资项目。项目规模标准:“445”计划中明确的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制造业内资项目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制造业外资项目注册资本在1000万美元以上。“445”计划中明确的5个百亿级园区内项目,内资项目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外资项目注册资本在100万美元以上。不开发区域内乡镇异地建设项目和招商选项项目也属于跨区域投资项目。
3、经济开发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和澄江街道是跨区域投资项目的主要承接地。经济开发区围绕现有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加快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做大做强,并着力引进科技型、规模型、环保型、效益型的龙头项目,积极承接并加快培育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传感网等新兴战略性产业项目;临港经济开发区聚焦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以新材料产业园、低碳产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等四大园区为跨区域投资项目承接地;澄江街道是总部经济跨区域投资项目的承接地;鼓励高科技农业、文化旅游、休闲会展、清洁生产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向不开发区域集聚。
二、明确跨区域投资的奖励标准、指标统计和利益分享规定
航运物流集聚区发展规划研究
广州市南沙区位于珠江出海口,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公、铁、水多种运输方式发达,对外辐射能力较强。目前,南沙港已具备世界级港口规模,腹地依托良好,航线遍及全球。2020年南沙共开辟国际班轮航线122条,36个内陆无水港或办事处可辐射珠三角主要经济腹地。作为广州港的核心港区,南沙港实现货物吞吐量35505万吨,占广州港的54.5%,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766万标箱,占广州港的72.2%,接近香港集装箱吞吐量水平(1778.8万标箱)。南沙区龙穴岛港区规划岸线长达65公里,可利用的空间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为广州市港口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一、南沙区航运物流发展现状评价
1.发展基础与机遇南沙区已集聚国际贸易、保税仓储、电子商务、商品汽车物流等港口基础设施和航运物流服务业,以及修造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汽车等大型临港产业项目,同时设立航运交易、航运仲裁、金融、租赁等机构,为广州市的航运金融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依托广州港南沙港区,南沙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中重要性凸显,港澳合作、对接国际等发展定位将促使南沙区航运物流服务业发展提质增速。广东省提出加快珠江两岸港口资源整合,珠江西岸港口群将以广州港及南沙港区为核心,加快发展国际航运枢纽总体目标的实施,进一步促进南沙区航运业的建设及发展。同时,南沙新区提出的“三区一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定位要求,以及《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发布,在政策、机制的创新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2.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代航运服务业体系有待完善,航运要素集聚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南沙区航运服务业中基础性的码头装卸、货物运输等功能发展比较良好,但高端航运服务业(如航运金融、保险、法律仲裁等)发展相对比较滞后。除龙穴岛外,南沙区航运要素较为分散,没有明显的集聚效应。(2)集疏运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广州国际航运重心位于南沙区,而南沙区铁水联运、海空联运的快速运输通道体系尚未建立,江海联运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有待升级完善。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南沙区需加快建立完善的集疏运体系与内陆消费市场相连接,以保持货运量的持续增长趋势。(3)政策环境相比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仍有较大差距。南沙自贸区在优惠政策上相对于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国际航运中心在手续流程、人才吸引、税收优惠、报关检疫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二、国内外航运集聚区发展经验借鉴
1.与国际接轨的开放自由政策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是其重要特点:①对贸易不设置管制。除为履行国际义务如武器、毒品及有关国际协定所规定的内容等,进出口贸易包括商品种类、价格、贸易主体身份等都不受干预。②不设置关税壁垒。除对烟、酒、甲醇等特定商品征收进口关税及消费税外,对其他一般商品的进出口均不收关税。③进出口手续极为简便。一般商品的进出口无需报批,只需14天内向香港海关递交一份报关表即可。④外来船舶免办进港申请及海关手续。关检及卫检手续简便,实行非强制引水,并豁免港口行政费,物流体系非常流畅。⑤税费低。对来源于香港部分的船舶经营所得征收16.5%税收,其余均免税,不盈利不交税。⑥船舶注册登记便捷快速。香港船舶注册处全年24小时提供服务,注册手续或者是撤销手续都可在2小时完成。因此,在建设国际航运枢纽的目标下,广州市及南沙区的政策环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继续加大力度提供更加友好、宽松、便捷的自由贸易环境。2.高效的多式联运及腹地支撑汉堡港后方陆域是以欧洲最大的铁路运输系统为依托,成为德国主要的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铁路通达汉堡港的每一个集装箱码头和散货码头,通往德国本土和欧洲各地的铁路也四通八达。火车、卡车和支线集装箱船都可以在汉堡港快捷地运进和运出集装箱,并且汉堡港拥有直接连接通往欧洲内陆的5条高速公路干道,以及往返于北欧、东欧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港口支线航班,提供遍及整个地域的航运支线服务。因此,应充分利用南沙区位优势,联通周边已有设施完善自身的联运体系,加快进港铁路等设施建设,强化支撑广州港发展,成为面向更广阔腹地的世界消费品集散中心。3.多元化航运产业形成共荣发展的生态圈新加坡汇集了集装箱中转与租赁、港口物流、船舶修造、燃料补给、货物代理与经纪、船舶融资、海上保险、海事法律体系和仲裁服务、船舶登记注册服务、海陆空物流联运支持、海洋研发、航运培训等业态;此外,还重点发展了电子业、炼油业和船舶修造三大临港产业,临港产业与航运服务业互为支撑,巩固并增强了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因此,南沙区可结合新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有选择性地吸引产业落户,通过多元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更好地支持航运服务业的集聚。4.具有为航运服务业集聚的城市综合服务环境结合对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多个航运中心的研究,航运金融服务业对周边的交通、生活设施、配套服务的条件等均有较高的要求,高端的航运金融服务业主要集聚在城市中心商务区。目前,南沙自贸区吸引的企业注册数量不断增长,但相当一部分企业是为了享受南沙自贸区政策优惠,而实际办公则在广州中心城市区。究其原因是南沙周边的生活、商业、商务环境尚未成熟,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和工作人员的需求。因此,为吸引和加快航运金融服务业企业在南沙集聚,应加快完善蕉门河、明珠湾区、南沙湾等区域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并为城市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三、南沙航运物流集聚区规划建议
北京CBD金融集聚发展路径
一、北京CBD金融集聚发展优势
(一)金融机构众多。北京CBD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北京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金融机构众多,一直以来都是北京CBD发展的优势所在。根据朝阳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新增50家金融机构落户于朝阳区,其中包括11家外资金融企业。截至2017年底,朝阳区金融机构总数达1565家,外资金融机构达323家。并且这些在朝阳区的金融机构主要集聚于北京CBD。数量如此众多的金融机构集聚在北京CBD,这将有利于形成金融集聚区。北京CBD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拥有普华永道、麦肯锡等200多家世界级高端服务业企业,区域内国际化资源丰富,国际传媒机构有169家,国际组织、国际商会有11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50家,世界500强企业有160家,国际金融机构252家。(二)雄厚的经济、金融基础。雄厚的经济、金融基础能够为北京CBD金融集聚提供强大的支撑。2017年,朝阳区国内生产总值达5629.4亿元,其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为5241.4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区GDP的93.1%。根据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16年,朝阳区金融业收入合计为4071.1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451.1亿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增长21.7%,为11.5万人。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为北京CBD金融集聚提供了支撑。金融业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17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为4634.5亿元,相比于2016年的4270.82亿元同比增长8.5%,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6.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7.6%。金融业的发展为金融集聚提供了基础。除了金融业的良好发展,北京还拥有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服务体系。(三)金融人才优势。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是提高现代金融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而北京CBD在金融人才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据统计2017年北京有92所普通高等学校全年招收本专科学生15.3万人,在校生58.1万人,毕业生15.3万人。88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1.2万人,在学研究生31.2万人,毕业生8.5万人。重要的是,北京拥有众多知名学府,并且拥有全国知名的经济、金融类高等院校,这为北京CBD的发展提供了金融人才支撑。其次,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薪酬工资等,能够以其自身的优势吸引大量的金融人才聚集于此,同时北京CBD作为国家级中央商务区可以吸引众多金融人才。最后,2018年2月28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提出要加大金融人才引进力度,朝阳区政府也积极开展朝阳区2018年百千万人才工程。
二、北京CBD金融集聚发展不足之处
(一)金融创新能力不足。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以有效的促使金融集聚的发展。然而,相比于发达国家的CBD来说,北京CBD创新能力不强。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没有提供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各类金融产品,没有提供不同功能的金融产品,产品种类少,将会严重制约金融业的发展,这将会阻碍北京CBD金融集聚的发展。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方式、监管体制需要进行创新以满足目前金融需要创建良好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的需要。金融服务创新性不强,无法为金融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也无法满足降低金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简化交易手续的要求。总之金融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二)高端人才缺乏。人才是进行金融竞争的核心要素,金融是高端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然而北京CBD却在高端金融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等方面存在问题。首先就外部因素来说,目前中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引进人才,进入抢夺人才的竞争行列,出台大量的人才引进政策,能够迅速解决高端人才的户口、住房等问题,这使得北京CBD在人才引进方面面临激烈的竞争。其次,北京CBD还要将眼光放在全球范围内的高端人才,然而,高端金融人才数量有限,北京CBD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力并不突出,对高端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最后就北京CBD内部因素来说北京虽然学府重多,但是具有全球视野、有海外工作经验、对国际信息敏锐的综合性金融人才数量不多且质量不高,并且北京由于房价高,户口难以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无法为金融人才提供很好的生活环境。(三)金融市场不够成熟。北京CBD总体来说,金融市场不够成熟,这对金融集聚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北京CBD在全国来说,金融机构数量众多,但是对比伦敦金融城、纽约曼哈顿等金融中心,北京CBD金融机构无论是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与这写世界级金融中心差距颇大。其次,北京CBD投融资渠道较少,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主要以传统的投融资模式进行,无法充分利用资金,这将不利于北京CBD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金融集聚的发展。最后,金融监管力度不严、金融创新能力不足、金融环境、信用体系不够健全等都显示了北京CBD金融市场不够成熟,影响北京CBD金融集聚的发展。
三、北京CBD金融集聚发展的路径
(一)优化金融环境,大力推进创新。良好的金融环境能够为金融集聚提供好的发展空间,而金融创新能够使得金融集聚迅速发展。北京CBD要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完善信用体系,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平台。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完善,大力发展新型衍生工具,完善金融衍生市场。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环境,为金融集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北京CBD金融集聚离不开金融创新,首先,政府要鼓励创新,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产权保护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上给予创新保护,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其次,通过创新改善现有的金融产品,同时还要通过创新积极推出新的符合市场发展的金融产品,提供新的创新工具。最后要培育创新人才,人才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而只有金融发展了才有可能形成金融集聚,因此经济作为金融集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以带动金融的发展,从而发展金融集聚。北京CBD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来说发展较好,但是北京CBD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级的金融中心相比存在差距。因此,这种情况下,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对于北京CBD来讲,应当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的发展质量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发展经济,利用信息优势、互联网优势发展经济,完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加强对经济金融的监管力度,给予创新创业企业充分的税收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三)培养高端金融人才,引领金融集聚发展。北京虽然高校众多,但是高端金融人才缺乏,相比与全球性的金融集聚区来说,北京CBD金融集聚在人才数量和人才质量方面比较低。而且人才对于金融的创造能力偏低,对金融集聚的发展贡献不够。因此要培养高端人才。首先,把积极引进人才放在战略性的地位。政府可以出台高端金融人才引进政策,借助于北京的首都优势,区位优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国内、国际高端金融人才。其次,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切实解决高端金融人才关心的问题,解决住房难,环境污染严重等这些会影响到人们生活品质的问题。改善金融人才的生活水平,使得金融人才留在北京CBD可以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最后,要为金融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京CBD可以支持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部门全方面发展,完善金融市场,为金融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留住人才,促进北京CBD金融集聚发展。
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透析
摘要: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发展;思考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然而,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产业集聚区的内涵
产业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
1、企业(项目)集中布局。空间集聚是产业集聚区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同类和相关联的企业、项目集中布局、集聚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污染集中治理、社会服务共享创造前提条件,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金融集聚区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自2018年吉林省政府出台《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在金融集聚区建设上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仍面临着金融集聚区发展相对滞后、供给不足、结构非均衡等问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对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发展现状与势态、金融集聚区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发展、金融集聚区影响因素展开一系列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致力于探索出一条具有吉林省特色的金融集聚区发展路径。
关键词:吉林省;金融集聚;耦合发展;“金融+产业”
1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发展现状与势态
1.1产业层面
文章采用区位熵衡量吉林省金融产业的集聚程度。区位熵是一个地区特定行业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权重,与全国该行业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权重的比率。m区域金融集聚区位熵FAm的计算公式为:FAm=Q'm/QmQ'/Q,其中:Q'm为m区域金融产业总产值,Qm为m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Q'为全国金融产业总产值,Q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经过归一化处理后计算可得表1。从表1可知,近年吉林省整体金融集聚区位熵均低于全国水平,但随着吉林省持续强化金融集聚建设,吉林省及下辖各地市的金融集聚区位熵逐步增长,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减小,部分地市的金融集聚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整体发展趋势向好。
1.2技术规划层面
集聚辐射能力调查汇报
一、中心镇集聚辐射能力的内涵及提升意义
著名学者赫希曼(a.o.hirschman)的不平衡增长理论,以及哈格斯特朗(t.hagerstrand)的扩散理论,都将城市与区域间各种“力”的消长概括为两种力的作用——“集聚力”和“扩散力”。与之相似,中心镇与所在区域经济的相互影响也可归结为这两种力的作用。正因如此,未来要实现中心镇培育与发展的目标,必须从提升这两种力着手。
1.中心镇集聚能力内涵。就是指中心镇建成区对周边农村人口、住户以及社会上各类生产生活要素的吸引力,它是中心镇成功发展的动力源。中心镇集聚能力主要源于建成区的规模效益、市场效益、人才效益、设施效益等,正是这些效益的吸引,使得区域中的二、三产业,人口、人才,原料、资金和科学技术等向建成区集聚。恰如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在其它参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物体的质量增加而增强,中心镇对外界的集聚能力也随着自身的“质量”——综合实力的提高而增强。
2.中心镇辐射能力内涵。就是指以中心镇建成区为基点,通过其自身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周围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发展的能力。辐射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中心镇建成区自身结构的优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中心镇对外产生辐射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提升集聚辐射能力的意义。中心镇是城乡联系的纽带和结合部,是镇域范围内若干个乡镇的中心,具有组织本片区生产、流通和生活的综合职能,设有较全的服务设施,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和聚集能力,是能够带动一片地区发展的增长极。提升中心镇集聚辐射能力有利于转移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升城镇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发挥中心镇极核作用,带动周边地区整体发展。
二、我市中心镇集聚辐射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研究
一、安徽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
(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安徽省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战略性举措,集聚区产业发展渐成规模。截至2014年7月,安徽省已经建成52个服务业集聚区,广泛分布于全省各个地市,兼顾了各地的地区均衡性、行业代表性和比较优势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安徽省集聚发展态势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集聚区可分为以下几类:现代物流园区,信息软件园,研发创意园,文化旅游园,服务外包园,中央商务区,金融服务园。这些集聚区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大大提升了安徽服务业的发展层次。
(二)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化水平测算
1.产业集聚测度指标选择。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主要有行业集中度、区位商、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其中区位商指数在测度产业集中度时比较客观全面,而且计算简单方便。结合数据获得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此指标进行计算。区位商可以用产值或者就业人数来计算,考虑到服务业行业特性,以及数据可得性之限,本文采用产值作为计算单位。区位商大于1表示某地区该产业存在产业集聚,区位商越大表明产业集聚倾向越突出;相反,区位商小于1,则说明某地区该产业不存在集聚。
2.测算结果。本文结合我国最新行业分类标准,将服务业细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十四个行业。经测算得出,安徽省服务业中存在集聚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而其他行业都不存在产业集聚。值得注意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这几个行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它们的集聚水平较低,说明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并没有充分发挥集聚优势。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教育等行业近几年下降趋势明显,说明以前存在集聚优势的行业正在逐渐丧失这种集聚优势。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安徽服务业的结构不合理。总体来说,目前安徽省服务业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明显滞后,在促进经济增长、吸收就业方面表现较弱,其集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从成本效益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安徽省都需要把更多目光投向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