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职能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01:41: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构职能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镇机构改革与职能转换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速职能转换提出了新的课题。尽管目前社会上对乡镇机构改革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达到共识的,那就是乡镇机构改革的前提在于转换职能,最终达到的目的也在于转换职能。
乡镇是国家组织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阶层,担负着稳定一方社会、发展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群众的职能。透析目前农村乡镇在职能上存在的问题,“缺位”、“越位”、“错位”现象十分突出,这也是造成乡镇机构不作为或不能很好作为的痼疾所在。
“缺位”,简单地说就是份内该干的事没有干好。造成乡镇政府职能缺位,一种是由于认识不到位,对于一些本应该由乡镇政府承担起来的职能,没有自觉地承担起来,这种可以叫做无意识缺位。
另一种是由于受乡镇政府经济能力、干部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已经认识到应该做好的工作也没有完完全全地履行好,我们把它称之为有意识缺位。这两种情形共同构成了缺位的原因。
“越位”,就是指做了超越政府职能范围和权限的事。该放的权不放,不该管的事偏管,党政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整天忙忙碌碌,工作费力不讨好,群众不买账。
“错位”,就是不做自己的事,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表现为有利益的事争着抢着干,没有利或责任大的事不闻不问,推诿扯皮。群众遇到为难事,找谁谁不管,今天推明天,明天支后天。甚至出现了无执法权的非财税乡镇干部收税的违法问题。
职能配置内设机构方案
根据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和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第7次会议精神,修订**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
一、主要职责
(一)招商引资。负责制定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编制年度对外招商合作项目,组织与国内外投资者及各类经济组织的联系和投资合作,组织各种形式的联络互访、投资考察、招商洽谈等,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赴国(境)内外开展招商活动。
(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制定并组织实施开发区经济、社会及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和计划,着重抓好工业经济、科技和工业性投入(技术改造);综合管理开发区各类项目,做好项目的审批、审核报批、管理、会审和统计等工作。
(三)统计及统计管理。负责组织实施有关统计的法律、法规和规划;依据《统计法》和有关法规、政策,监督检查区内各部门和单位的统计和经济核算工作,协助配合市统计行政部门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牵头组织开发区重大国情国力和区情普查工作;搜集、整理、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统计资料;对开发区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和监督,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服务。
(四)乡镇街道及社会事务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市政府授权,负责所辖范围内乡、镇、街道的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和社区管理等社会发展工作;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农业农村、林业、水利和民政等有关社会发展与管理工作。
国税局机构职能
**省国家税务局是**省主管国家税收工作的职能部门,为正厅级全职能局。
(一)内设机构
**省国家税务局内设12个行政处室,级别为正处级;另设巡视工作办公室、机关党委办公室、离退休干部管理办公室。
1、办公室
制定局机关和系统的年度工作计划及长远发展规划,处理局机关日常政务,起草和审核有关文件和报告;负责会议组织、秘书事务、文电处理、文书档案、文印、信访、保密、调研、政务信息和外事工作;负责税收宣传工作;制定办公规章制度;指导办公自动化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协助局领导对有关工作进行综合协调。
(主要负责人:*)
市容局机构职能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批准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字[]号)和《市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党通[]号)精神,设置市容管理局。市容管理局是负责市容市貌管理工作的区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代表政府统一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主要职责
1、负责行使对城管大队、环卫局、爱卫办的行政领导。
2、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市容环境卫生政策、法规;拟定辖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和社会卫生管理、户外广告设置的有关规定,并监督实施。
3、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绿化、市政、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行政处罚权。
4、负责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负责组织行政执法培训、考核和评比。
信息职能与机构配置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推进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各地推动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举措更加有力,东南沿海地区加快了建设进程,中西部地区正在奋力赶超。各盟市信息化建设亮点纷呈,一些盟市在某些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走到了市的前面。市十届二次全委会议要求树立现代管理理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形成新的增长后劲。为加快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建设步伐,申请调整市信息办职能设置与内设机构配置,以强化职能,加大信息化建设推进力度,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以信息化服务富民强市建设,以信息产业发展增添经济增长后劲。
一、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拟定包头市信息化工作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全市信息产业的统计及信息工作,协调解决信息化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3、负责对全市信息企业进行协调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包头市信息行业及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4、负责信息应用技术的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化、产业化推广工作,协助技术监督部门制定地方信息化技术标准及应用标准,并组织实施。
监察局内设机构及职能
一、办公室
1、负责起草工作计划、报告总结和委、局领导讲话等文字材料;
2、负责区纪委常委会、全委会、局长办公室及有关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
3、负责公文处理、印信、档案、安全、保密等工作;
4、负责编发纪检监察信息工作;
5、负责机关各室有关工作的沟通、机关人事、财务、老干部、后勤管理和接待工作;
警察机构职能权限差异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美国没有统一的中央警察机构,多称为执法机关;美国每个州政府都有自己的警察机构;城市警察因其规模、作用和社会影响,是美国机构中最庞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县警察机构是县行政司法长官领导的县行政司法署,它的管辖范围是大城市以外的中小城镇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美国政府系统中的警察机构分为四种、联邦调查局是美国最大的联邦警察部门,也是最重要的联邦执法机构、另外两个较为重要的联邦政府警察机构、在美国发生一起案件可能几个部门同时开展调查、美国各州还有一些较小的州警察机关和负责某个领域的专门执法机关、美国县警察机构数量不少,但规模小,大多数缺少正规警察等,具体本请详见。
1915年美国学者福思迪克在《欧洲警察制度》一书中,将欧洲警察制度分为两类:欧洲大陆警察制度(法国为代表)和盎格鲁·撒克逊警察制度(英国为代表)。前者主要维护中央集权,因此职责繁杂,权力较大。后者侧重保护个人及地方安全,职责简单,权力也有限。英国的警察制度传入美国后,由于历史传统和政治制度的关系,其特征表现的比英国本土还突出,形成了更为分权的"民主警察"制度。这种分散式的管理体制,能最大程度地对不同客户的要求做出反应,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美国政府系统中的警察机构分为四种,即联邦警察机构、州警察机构、城市警察机构、县警察机构,除联邦警察直接接受联邦政府或联邦级中央部门统一领导外,其他三种警察机构均直接受地方政府领导,与联邦政府没有垂直的上下级关系。联警察、州警察、城市警察和县警察虽然同属于警察机构,但由于它们各自实施的法律不同,其职能和权限有所差异。
一、美国没有统一的中央警察机构,多称为执法机关,分属于联邦政府下设的行政分支机构(即司法部、国土安全局和财政部等下属机构),它们各自分散,完成各自分管的业务工作,主要职能是执行各项联邦法律和打击全国性的重大违法犯罪。
联邦调查局是美国最大的联邦警察部门,也是最重要的联邦执法机构,它对违反联邦法律的一切活动具有管辖权。调查范围包括间谍、破坏、叛国、违反联邦民权法、袭击或谋杀联邦官员、绑架、抢劫银行、劫持飞机、有组织犯罪和跨州的刑事犯罪活动等。联邦调查局也为地方执法机构提供重要的服务,如提供犯罪资料、帮助鉴定重要物证等。近年来,美国的联邦法律正在扩大联邦调查局的权限,以弥补各州法律在同犯罪做斗争中存在的漏洞。
另外两个较为重要的联邦政府警察机构是:中央情报局(CIA)和国家安全署(NSA)中央情报局的责任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但是美国法律禁止它在美国本土上执行任何任务,中央情报局在美国本土没有搜查、抓捕、拘留和监控的权力,他们的重点放在防止国外对美国的威胁上。在美国总统的直接监控下,中央情报局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收集、汇聚证据以及提供准确、及时的国外有关美国安全的情报和针对国外间谍的反间谍活动。
银监分局内设机构和职能调整报告
2014年国银行业新的监管体制运行以来,对银行业的监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量日益增大,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任务不断加重。基层银监分局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作为银监会的派出机构,基层银行监管职能部门有必要立足辖内银行业实际,在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基础上,按照银监会提出的总体监管要求,通过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内设相应的机构,调整职能,不断提高基层金融监管的能力与水平,强化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控制与处理各种金融风险与隐患,维护和促使辖内金融业的健康、持续与稳定发展。
一、银监分局组织机构运行绩效和存在的问题
1.银监分局组织机构基本上是按照行政管辖区域划分和组建。地、市分局作为基层监管机构的一级组织平台,承担市县两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县级监管办事处是从人民银行县支行的监管部门分离的,并作为分局监管触角的延伸,在分局统一领导下履行属地监管职能。分局内设部门及职能划分也是依据上级局统一模式和要求建构。
2.银监分局组织机构在实际运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第一,监管责任明确。按机构设岗位、定职责,有利于监管人员明确责任,实行统一的监管行动。第二,监管任务综合化,有利于监管人员全面掌握银行业机构状况。第三,按地域分层次,各监管部门及监管办能针对监管对象的实际,实行有效的一对一监管。第四,实现了贴身跟进式监管,能及时发现区域内银行业机构的风险,便于及时报告和处理。
但这种监管机构体系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监管机构组织市县两级制,造成监管力量过于分散,组织效率不高;现场检查和非现场职能分不细,监管精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监管目标任务无差别化,使得基层监管机构疲于应付上级统一任务,自主开展监管创新较少;监管手和监管信息系统现代化程度不高,基层监管效率亟待提高。
二、影响银监分局工作效能的主要因素
股权质押活动中的机构职能探讨
《物权法》颁布以后,有不少业内人士对产权市场及其股权托管登记机构开展股权质押活动的合法性产生了疑虑。其实,这些疑虑的产生,恰恰是没有认识到股权托管机构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股权质押活动中承担的不同职能所致。
正确理解《物权法》相关规定
股权托管登记机构可以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开展出质股权设立之前的相关业务。虽然《物权法》规定质权由出质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最终设立,但是,并未禁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委托股权托管登记开展与股权质押相关的前期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完全可以根据质押股权的信息对称、清晰程度等相关情况,委托依法设立的专业股权托管登记机构开展此项工作。
在股权质押活动中,股权托管登记机构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不同职能。股权托管平台是一个市场平台,开展股权管理等(包括股权质押)业务,受到与当事人共同签订的《股权登记托管的协议》约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对出质股权进行设立,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证出质股权的法律效力。
所以,股权托管登记机构主要是从市场平台的公示力和公信力出发,解决股权质押中市场当事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则是从市场执法机关的层面,通过行政作为保证股权质押活动具有法律效力。
股权托管机构具有自身优势
机构改革中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权力转移
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体制改革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市场机制能否充分发育,政府行为是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相一致,往往成为一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和最鲜明的标志。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母体”中逐步发育和生成的,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不仅表现为生产力的更替,而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体制的转换即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扬弃旧体制,创造新体制,其间新旧体制的磨擦和碰撞必然会使一系列的深层社会矛盾,诸如:市场运作机制的渗透与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政府职能和机制建设却相对滞后的矛盾、政治权力的公共性与少数权力腐败的矛盾、社会利益格局的分化与共同富裕目标的矛盾、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与工人阶级主体地位的矛盾以及政治文化价值多元化与社会共同理想的矛盾等在一定程度上凸现出来,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步履艰难,面临着诸多难题的重重包围。诸多矛盾的存在直接构成了对现行政府职能和权力运行的挑战,决定着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必然要成为经济改革攻坚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
假如我们不能审时度势,通过积极而稳妥的以政府机构改革为重点的政治体制改革来化解这些矛盾,那末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所遇到的深层障碍性因素就很难排除,整个改革事业也就很难有新的突破,而且以往所取得的改革成果也就难以巩固甚至会丧失掉。“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4页。)“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市场化向纵深发展的改革攻坚时期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其实质就是要解决政府职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间较为尖锐的矛盾,使其适应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规律,以调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围绕这一改革的总方向,在政府职能和权力运行体制上,就需要深入解决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问题:
(一)政府职能转变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相协调、相同一,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原理,国家作为政治实体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一是政治统治,二是实现对社会的全面管理。而国家对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对经济发展的管理。恩格斯曾经这样概括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反作用的三种形式,“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现在每个大民族的情况那样,它经过一定的时期就要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止经济发展沿着既定的方向走,而给它规定另外的方向——这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1页。)这实际上也是政府在执行经济职能时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与一定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保持同一方向,以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而防止沿着相反的方向或其它方向阻碍经济发展的情况发生,是现代政府经济职能运行所依据的根本原则,更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正确履行其经济管理职能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进行了几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宏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限制,传统的“直接控制型”管理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突破,政府机构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现行的政府经济管理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不仅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等弊端长期难以消除,而且在新旧体制的磨合期,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却又产生了一种新的“二律背反”现象:在经济转轨时期,一些机构和部门仍习惯于旧的体制和做法,企图用强制性权力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干涉和控制;违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强制性管理,必然又会与经济发展产生尖锐矛盾,导致另一种极端——放松甚至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从而使市场的某些弱点和消极方面得不到有力抑制和有效引导,使转型期的经济生活必定出现某种程度的紊乱和非常态。因此,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和现代化进程的继续深入,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国家的经济职能及相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必须与经济发展的方向相协调、相同一,是推进转型期机构改革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也是政府职能定位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在机构改革中首先必须要依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规范政府职能,这是实践的先导。根据上述原则,政府的经济职能大体可归并为三类:宏观调控、保障监督和协调服务。政府所要直接管的就是与这三个方面有关的事情,除此以外的一切经济事务,都应放手让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自己去管理。从这样的职能定位出发,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总趋向就是: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逐步削弱行政控制性部门,切实加强宏观调控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