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4 01:23: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构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机构编制管理思考
机构编制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系统地搞好机构编制管理,对于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减轻财政负担,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弊端日益明显,迫切需要加以分析和研究,探索出解决的办法和路子。
一、现状与问题
(一)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没有法律保证,缺乏稳定性。制度虽然不能同法律法规相等同,但制度的制定大多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它是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到目前为此,还没有一部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行政机构编制的管理省上也只制定了一个《四川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86号令),对事业单位登记国务院颁布了《事业单位登记办法》(国务院第411号令),对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的设置和管理没有一个科学、硬性的法律规定,各市洲和县市在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可谓是五花八门。有些地方和部门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先后出台了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但是,各地的这些规章制度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不尽相同。在机构、编制、职能配置及领导职数等管理方面,有的以上级红头文件为依据,有的以单项法律法规为依据,有的以领导讲话为依据,找不出依据的,就与兄弟市州、县攀比……。由于机构编制管理没有法制保障,每次机构改革后,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下发很多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禁擅自增设机构、增加编制,实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等文件。特别是今年中央再次出台了“五不准”(不准超编进人,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机构的级别,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省上也规定了“四不准”(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明文规定外,一律不准增设新的机构,不准增加编制,不准提高机构规格,不准增加领导职数),但效果仍不很明显,违反规定增设机构、增加编制现象仍然禁而不止。除党政机构相对稳定外,各地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以及内设机构都是有增无减,处于不稳定状态。
(二)机构编制管理干扰多,随意性大。机构编制属于上层建筑,应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机构如何设置,编制配备多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应以社会需要为准则。实际上,机构编制管理受到方方面面的干扰。一是法律法规干扰。在现行体制下,受利益的部门化现象影响,也出现了政策的部门化现象。一些法律法规的起草部门,总是站在本部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硬把机构编制问题也塞进单项的法律法规之中去,给他们的意志披上合法的“外衣”,强加给机构编制部门。二是部门干扰。一般来说,在机构设置上,自上而下应该是“倒金字塔”式,上下级之间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是,有些部门总是以本部门工作重要为由,或以“达标”为要挟、以资金审批、给设备、给项目为“诱饵”等等,要求下级增加或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机构,使下级机构编制部门无所适从。三是领导干扰。领导分管哪个方面的工作,就会说哪个方面工作重要,有些领导就会以讲话、参与协调、打招呼,甚至于批文件等方式干预机构编制工作,也造成一些单位就干脆直接给党委、政府或给党委、政府领导写情况报告来要编制和增设机构,而不是给同级编委写报告来调整机构编制。
(三)机构编制管理是经验型管理,缺乏科学性。所谓科学设置机构,就是要求机构与职能相对称,也就是说,任务和需要是决定一个机构是否设置、设置大小以及怎样设置的前提,既不能小任务设置大机构,临时任务设置常设机构,也不能将承担行政机关的职能分解后设置为事业机构,或以中介组织的职能为依据设置事业机构。但是,目前,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我们还没有走出那种“下报上批”、“一事一议”、“落实领导讲话精神”、“落实会议纪要”和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管理模式,仍然是以“人治”、“经验”为主,出现了机构编制随意膨胀,行政经费不合理增长的怪现象,养了许多不该养的“闲人”,给下一步事业单位改革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和改革成本。一些事业机构时而合并,时而分设,在撤分中增加了机构人员编制和财政负担;部分县设置的优势产业办、重点项目办,其职能早已明确由该县的发改委和经委的相关职能股室承担;各级培训、信息、检测机构已经很多,而且很多将向中介机构发展,向市场方向改革,再设培训、信息、检测机构,就显多余,已经有很多培训中心无培训工作,信息中心无信息。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有禁不止。目前,在机构编制监督机制上,存在着监督不到位、监督不力等问题。一是认识误差。一些人认为,目前,我国在财政上是“分灶吃饭”,在机构编制管理上是分级管理,机构设多少,编制核定多少,是本级政府的事,又不需要上级掏钱,无须过多干扰下级的机构编制事宜。二是职责不清。各级编制部门只是本级编委这个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监督本级编委及党委、政府,显然是形同虚设,导致监督乏力。三是监督机构不健全。就我省而言,除省编办成立了督查调研处外,少数市州编制部门明确了分管监督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大部分还没有建立和明确监督机构和人员。另外,编制部门只是一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不是政府组成部门,执法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也值得质疑。监督机制不完善,加之体制上的制约,使机构编制监督工作处于“雷声大,雨点稀”或“干打雷,不下雨”的尴尬局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及“政策走样”比较突出。比如:在机构改革方案执行中,一些机构明合暗不合,或变着法子“改头换面”搞特设机构和越权审批行政机构;在编制精简和人员分流上搞数字游戏,自欺欺人等。
医疗机构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条例及本细则所称医疗机构,是指依据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第三条医疗机构的类别:
(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
(二)妇幼保健院;
派驻机构管理措施
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要积极稳妥地开展对派出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试点工作,调整职能,理顺关系,总结经验,有序推进。遂川县纪委、监察局对中纪委二次全会的这一要求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于20**年底完成了对派驻机构的收编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加强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方法和制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20**年1—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派驻机构初查核实案件线索26件,增长76%,立案14件,增长250%,立案面占所有派驻机构40%,实施监督检查15项,增长84%,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投稿45篇,增长160%等,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纪检监察工作。
一、加强联系与协调,落实派驻机构的设置、定编与管理体制
遂川县纪委、监察局在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省、市纪委关于切实加强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精神后,加强与县委组织部、县编办、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联系与协,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形成《关于县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干部管理的意见》报县委、县政府批转执行。对设立党委的政府组成部门原则上实行“单派”,即由县监察局派驻监察室;对其他政府组成部门和有关政法机关以及归口管理的行政机构实行“双派驻”,即由县纪委派驻纪检组,县监察局派驻监察室;对其他直属机构及有关事业单位,按原有要求实行“双派驻”。派驻县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的人员编制实行单列,在各单位机构改革方案中予以明确,由县纪委、县监察局会同县编办统一管理,并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整和分配。如对实行“单派驻”的纪检监察机构,考虑其工作量较大,配备纪检监察专干编制1个。目前,全县实行“单派驻”机构6个,“双派驻”机构13个,派出机构1个。派驻单位共设人员编制40个,其中公务员编制20个,事业编制20个。
明确规定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是县纪委、县监察局的组成部分,受县纪委、县监察局和驻在部门党组织、行政领导的双重领导,以县纪委、县监察局领导为主。派驻纪检组长的人选,由县纪委在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征求驻在部门党组织意见后,按干部任用程序办理;派驻监察室主任的任免,由县监察局在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拟任免人选,征求驻在部门党组织意见、报有关部门备案后,由县监察局下文任免。派驻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定期向县纪委、县监察局述职,任职满5年的,一般应进行交流。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不得与驻在单位内设机构合并。
二、认真考察与甄选,把好派驻机构领导的提名、任免关
过去的县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领导,多半是照顾安排的,有的是在乡镇工作多年,解决回城问题安排的,有的是单位行政领导向退居二线过渡安排的,有的是资格较老的中层干部,为解决其待遇问题而安排的等。全县县直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中,年龄最大的51周岁,最小的38周岁,平均年龄46周岁。他们普遍对纪检监察工作干劲不高,有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工作积极性不高,任务不能完成,影响全县纪检监察工作。
采供血机构财务管理研究
一、前言
采供血机构是公共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非典、汶川地震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采供血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从硬件建设阶段逐渐进入强化内部管理阶段。财务管理是采供血机构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采供血机构能否正常运行。随着公共卫生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的财政投入财务绩效管理越来越严格。采供血机构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只有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才能促使采供血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公共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明确。内部控制力低,经费审批不严格,同时存在大额支出未经过正规程序审核、财务报账与实际支出情况不符、支出款项清理不及时等现象[1]。
(二)预算管理不够科学
管理机构编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机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下简称国家机关),以及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
本条例所称人员编制,是指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员数额和领导职数。
第三条国家机构编制管理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遵循依法、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第四条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负责全省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州(市)、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管理机构编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机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保障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合法权益,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职责配置,编制、领导职数和编制结构核定以及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规定所称行政机构,是指全省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工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等。
本规定所称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全省各级使用行政、事业编制的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第三条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履行职责的需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配置职责,合理设置机构,优化编制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和公益服务水平。
科研机构的科技管理
1科研机构科技管理信息化现状
科技管理信息化是应用信息技术,开发科技管理信息综合平台,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对科技信息进行共享和管理,改变科技信息获取、交流、管理的方式,实现科学技术研究、科技信息交流、科技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是实现科研机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对利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呼声越来越高,科研机构也不例外。然而,全国大部门科研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依然落后于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随着近些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简单的计算机文字、数字统计软件在科研机构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微软的Word和Excel等办公软件,但这些软件只适用于普通的办公应用,面对海量科技管理信息日益复杂的处理需求,简单的计算机办公软件越来越不能满足科技管理人员的使用需求。一些科研机构自行开发或购买了一系列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普遍是针对科技管理的某一领域开发的,例如项目预算管理系统、项目经费执行系统、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虽然实现了科技管理子领域信息化,但一方面只能解决科技管理某个子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另外系统本身往往存在很多使用上的不便,更重要是不能通过关联信息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导致科技管理信息的利用不能最大化、最便利化。因此,根据不同科研机构的需求,搭建一个集合科技管理各子领域功能需求、实现科技管理信息互联互通、适合科研机构实际需求的科技管理信息综合平台迫在眉睫。
2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科技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产出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需要忍受淘汰旧事物的阵痛、承受创建新事物的投入,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传统的科技管理方法已经根深蒂固,尽管科技管理人员知道目前工作方法的种种弊端,但是改变固有的工作方法还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然而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科技管理工作方式的改变也是时代需求。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时间、资金、人力的投入。平台的搭建无论是作为科研项目的成果,还是财政拨款直接建设,科研机构上级行政部门都需要为此投入资金,根据各科研机构科技管理工作需求的差异以及信息化水平要求的高地,投入资金的规模也不一而同。除此之外,构建科技管理信息综合平台需要前期调研、系统设计、调试运行、使用培训和后期维护,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平台构建技术人员、科研机构各级领导、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时间和人力是一种无形的投入成本。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产出包括很多方面。随着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科研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全面提高,科研机构的管理和监管大幅提升,实现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实施科研经费全程监督,便于科技信息汇总统计,利于领导监管决策。从而改善科研机构管理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升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机构整体实力。
2.2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效用
药检机构物资管理
一、管理功能
1计划采购功能计划采购是各实验室对下一个年度需采购的实验资源、耗材等进行网上申报,后勤供应部门按照经上级领导审批的预算计划进行的采购。每年度由后勤服务部门计划,各实验室做计划申请,逐级经部门负责人、所领导(必要时)及分管院领导(必要时)审批后,由后勤服务部门审批进行采购。计划采购可以增加物资采购及供应的前瞻性及指导性,便于采购目录的快速、有效地整合,规范采购的实效和流程,明确需求时间,避免采购集中在假期、年末及采购资金截止期,使每一年度的采购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计划采购流程。2应急采购功能应急采购是各实验室在本年度审批的采购计划外,因应急检验对急需采购的实验资源、耗材等进行网上申报,后勤供应部门按照经上级领导审批进行的采购。应急采购需由各部门管理员填写《物品申购审批表》,逐级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院领导(必要时)及院长(必要时)审批后,由后勤服务部门审批进行采购。应急采购是对紧急状态时计划采购模式的快速转换,是对计划采购的重要补充,可以应对突发药害事件、食品药品应急检验时所需紧急的罕见、非计划试剂耗材供应,从而有效配置应急物资及时到位。应急采购流程。3库房采购功能库房采购是后勤供应部门对全院统一规划、统一领用的物资、实验耗材等进行的采购。库房采购需由供应部门申请,逐级经供应部门负责人、后勤负责人、分管院领导审批后进行采购。库房采购的意义在于,储备一定数量的实验器具、玻璃器皿、量具,常规大量使用的有机溶剂、试剂等日常大量的实验用品,通过专向预购、定向预储,确保日常实验用品的质量及即时领用的效率。库房采购流程。4库存领用功能库存领用是对经全院统一规划、统一领用的物资、实验耗材等进行的领用。库存领用由各部门管理员填写《物资申请审批表》,逐级经部门负责人、所领导、分管院领导审批后,由后勤服务部门审批进行领用。库存领用流程。此外,本平台还有其他管理功能,如统计分析、系统管理及交流平台等。
二、平台构建
1平台总体设计结构框架平台总体设计结构框架图。2平台技术特点1先进性本平台所采用的网络和信息化技术是国际公认的主流技术,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同时本系统能保持在一定时期内不落后,并保证该网络各系统互连的方便性。因此,在此平台设计中的各个部分尽可能采用符合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形势的领先产品。1.1先进的软件架构:系统采用B/S结构,能实现不同的人员、地点、接入方式进行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且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1.2先进的开发技术:本平台采用J2EE最新技术,充分保证了可升级性,同时保证与众多符合标准的系统无缝连接。1.3完全基于JAVA/XML:本平台在数据表述及电子数据存储、交换层面上,全部引进XML的技术进行数据的各种处理,能满足系统的数据交换及数据共享。2安全性整个系统采用了多种系统容错手段和防攻击手段,主要设备采用双机容错或镜像备份工作方式,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在内网采用防火墙技术,隔离非法的网络访问,确保整个系统不受黑客攻击;使用多级权限系统,给领导、系统管理员、应用管理员、一般办公人员进行精确的权限分配,保证重要资料的安全性。3可管理性本系统的各种软件部件都是基于J2EE技术开发而成的,整个系统框架可以在J2EE环境中进行各种部署、管理等工作。组件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可管理性。4易用性鉴于此系统用户的范围和各检验科室以及业务所长的参与,本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使用者水平和以后维护的方便容易。所以,在系统的设计中要求系统架构易于理解、界面简单实用、功能强大、管理方便简洁、维护自动容易。5规范性本系统的软件、硬件均符合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各级管理信息系统均保持统一业务、统一功能、统一标准、统一界面。办公业务流程、业务功能以及业务岗位职责也遵循统一的规范。
三、效果评价
1规范物资供应管理,符合认可准则和质量规范《CNAS-CL01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要求“实验室应对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并保存这些评价的记录和获批准的供应商名单”。中检院质量手册第七版规定“实验试剂、耗材等供应品的采购属于对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有影响的项目,采购合格的服务和供应品是实验室正常开展工作所不可缺少的保障,是保证检验结果具有高置信度的条件之一。”该资源管理平台能切实有效地规范物资供应管理,满足实验室认证的要求,确保实验材料质量符合CNAS和中检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规范供应商和采购供应管理,符合国家监管程序资源管理平台可以规范供应商管理和采购供应程序,提高采购过程的透明度,防止使用皮包公司采购实验材料,杜绝供应商超范围经营现象和实验材料存在发票明细与实物不相符的现象,为顺利通过各类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和中央财政拨款的年终审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措施均符合财务、审计、廉政的有关要求。3规范危险化学品管理,符合安全监管要求国务院公安部门、质检部门、安全监督生产管理等部门对危险化学品以及特殊试剂的采购、使用、储存管理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我院通过资源管理平台规范此类试剂和消耗材料的购买、接收和存储程序,从而切实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安全隐患。4掌握全院物资使用情况,搭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资源管理平台,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全院物资使用情况,搭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进行相应的物资统一调配,提高实验材料使用的计划性,防止各实验室重复、交叉购买情况的发生,降低成本,减少浪费。5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检定顺利通过资源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我们可以完成物资配送服务、特殊试剂定制服务、突发事件应急服务、实验室认证认可需要的实验材料质检报告与相关质量文件的汇总服务、账务账目核算等。该系统能够提供优质服务,保障物资供应,从而减轻实验室除检定实验外的负担,确保检验检测工作高效进行。6建立物资供应配送基地建立物资供应配送基地,通过资源管理系统,合理配置实验资源,适用于入驻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新址后的两地实验、办公的供应需求,确保新址搬迁过程中,实验室的检定任务顺利进行。
导游管理服务机构管理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导游队伍建设,规范导游执业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促进我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国务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国家旅游局《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和《省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社会导游人员服务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导游管理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导服机构”)是指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经市旅游局审核备案及业务指导、监督和管理下,为社会导游人员提供注册、管理、培训、推荐带团及其他相关服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外以公司名义独立开展经营活动并承担法律责任,但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
第三条社会导游人员是指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合法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和《导游证》,不隶属于旅行社,而接受导服机构的管理,并通过导服机构派出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以“政府指导、科学规划、市场调节、行业规范、企业运作”为指导原则设立导服机构。导服机构及导游人员均应自觉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注册条件
机构编制微机管理交流
**年初,我们把握前瞻,强化职责,在建立和推行机构编制证(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精心研制开发了"阳泉市机构编制管理系统"软件,对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信息实施多维立体化微机管理,并构建了市县(区)信息互动网络和资源共享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向信息化迈进。5年运行实践,四次改版历程,"阳泉市机构编制管理系统"以其全面详实的信息内容、强大便捷的系统功能、无可替代的运行成效,成为我市机构编制部门不可或缺的工作载体和服务职能的有效手段,已经、正在、并将继续更好地在机构改革与机构编制管理、人事制度改革与干部人事管理、经济建设与领导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机构编制管理系统的创建背景及历程
**年8月,为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规范监督行为,健全约束机制,巩固改革成果,市编办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博采众家之长,在市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分类建立和实施了机构编制手册管理制度,并在全市各县区分步推行。《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的推行应用,实现了对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有序化监督,增强了人们的机构编制观念,控制了人员的盲目膨胀,促进了编制管理的规范化,使我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面对越来越繁重的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任务,《机构编制管理手册》作为凭证式的管理手段,其局限性和诸多不适应日益显现。比如数据相对静态、程序相对繁琐、对各单位的即时监控乏力、查询或汇总资料颇费时间等,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仍然不高。面对机构编制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切实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服好务这一课题,我们精心思考,锐意创新,紧密契合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最终形成了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创新工作载体上做文章的思路,萌生了完善机构编制人员微机动态管理机制,适时创建"阳泉市机构编制管理系统"的大胆设想。
**年初,在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考察和多次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们专门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全面展开了系统软件设计编程的实施工作。同年6月基本完成编程初稿,10月初在市编办正式投入使用。初版系统软件采取FOXPRO语言在DOS环境中运行,可提供多项统计、自由组合打印等实用功能,但由于技术支持方面的问题,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便。**年初,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重新设计编程,采用DELPHI3语言程序,成功开发了WINDOWS版本系统软件。**年底,针对该系统实际运行中一些技术处理不到位的现象,第三次对系统软件进行了创新优化,编程语言升级为Delphi5,采用了合理的分类统计方法和代码方式,并对原有打印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改进,使得三版的系统软件实用性大大增强,统计速度明显提高,操作界面更加符合人性化设计,表格打印效果及灵活度也大大改善。2001年6月,根据省编办在全省建立统一《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证》的要求,再一次对系统软件的内容、设置等做了相应的调整与充实,使其功能效用更加完备,充分体现了《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证》中所列的全部内容,详尽包含了对机构编制人员的各种描述及其相应数据的管理。2001年9月,四版"阳泉市机构编制管理系统"软件在市级机构编制部门成功运作的基础上,逐步在各县区机构编制部门推广使用。截止2002年11月初,成功实现了市县区机构编制信息微机联网。
二、机构编制管理系统的程序设置和特点
《阳泉市机构编制管理系统》软件,在研发、应用、调整和修改过程中,内容不断优化,设计更趋合理,功能更加强大,运行科学高效,真正体现了业务和技术的有机融合,界面和形式的科学规范,操作和使用的灵活高效。
- 上一篇:机构改革范文
- 下一篇:机构股东积极主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