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23:43: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结直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结直肠肿瘤外科治疗思索
结直肠肿瘤致肠梗阻是结直肠肿瘤晚期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结直肠肿瘤致急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高,由于结肠梗阻多为闭袢性梗阻,一旦出现典型肠梗阻表现时,临床处理非常棘手。选择处理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治疗方法更加多样化,并基本趋向于一期切除吻合术或结肠次全切除吻合术[1]。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结直肠肿瘤并急性肠梗阻患者97例,均行手术治疗,现回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7例,其中男52例,女45例,年龄21~84岁,平均58.1岁;右半结肠癌32例,左半结肠癌28例,直肠癌37例;中、高分化腺癌56例,低分化腺癌28例,黏液腺癌13例;DukeB期44例,C期41例,D期12例。均通过腹部X线片、CT、超声、肠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及术中冷冻病理切片明确诊断。本组病例均于入院前1~15d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表现,主要为腹胀、便秘、恶心、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或仅少量排气。30例入院时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
1.2治疗方法
1.2.1围手术期处理
结直肠癌药学监护分析
结直肠癌在我国较为常见,其是一种恶性肿瘤,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过去十年的发病率逐年提高[1]。结直肠癌等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且部分手术治疗患者发生转移或复发[2]。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分析其产生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2~75岁,平均(61.78±7.56)岁,结肠癌32例,直肠癌28例;研究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6岁,平均(61.98±7.66)岁,结肠癌34例,直肠癌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口服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3024)500mg/m2,2次/d,连用两周,停药一周。3周一疗程,共服用3疗程,如病情继续恶化或不耐受时停止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奥沙利铂(费森尤斯卡比(武汉)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3892)85mg/m2进行稀释,与5%葡萄糖混合,静脉滴注3~4h,容量500mL,治疗第1d注射一次后停药20d,3周一疗程,共3个疗程。1.3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为未发现新病灶并维持肿瘤4周以上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为未发现新病灶,肿瘤消失范围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稳定(SD)为肿瘤消退范围小于50%;无变化(PD)为病灶未消失,肿瘤未有变化[3]。依据功能状态评分(KPS)标准和体力状况(ZP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KPS满分为100分[4]。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与临床收益率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研究组KPS(85.36±5.78)分、ZPS(0.95±0.19)分;对照组KPS(74.21±6.34)分、ZPS(1.21±0.21)分。研究组KPS得分显著比对照组高,ZPS得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直肠癌实验研究进展与前景
近年,结直肠癌外科无论在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手段不断丰富;结直肠癌发病相关的信号通路、基因及表观遗传学改变进一步得以揭示;一些用于结直肠癌的预防性药物得到证实和应用;对直肠癌浸润及转移规律的揭示,使大部分低位直肠癌得以保肛,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更多的临床试验支持;预测化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不断被揭示,使得个体化治疗成为目前结直肠癌领域耀眼的亮点之一;靶向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新辅助治疗、新型化疗药物及方案的出现,使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得到显著改善。总之,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多学科联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已经形成,结直肠癌外科的研究已步入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学、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转化医学时代。现就近年结直肠癌外科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展望。
一、人群筛查及早期诊断
对正常人群进行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1)大便隐血试验(FOBT);(2)复合FOBT(先进行FOBT检测,若阴性,每1~2年复查1次,若阳性,则行结肠镜检查);(3)乙状结肠镜检;(4)全结肠镜检。研究显示,大便隐血试验的敏感性约14%,筛查价值低。结肠镜检准确性高,并且可同时去除存在的息肉,因此被推荐为结直肠筛选的首选。近期研究证实,乙状结肠镜检筛查能将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33%和43%。全结肠镜检作为结直肠癌的筛查手段安全、有效,从理论上说应该比乙状结肠镜筛查更有效,但是,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证实其筛查价值。近年,一种新型无创的结直肠检查技术——cT结肠成像技术(CTC)为结直肠筛查提供了新的选择。研究显示,CTC对于直径≥1cm的结直肠癌或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0%。CTC实现了无创化结直肠检查,但费用较高,其筛查的价值也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因此,要将该技术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尚为时过早。粪便基因检测是近年发展的基于分子水平的早期无创检测结直肠癌的技术,主要包括:粪便RNA检测、DNA突变检测和DNA甲基化检测。粪便RNA检测较简单、成本低,但是,粪便RNA易于降解、提取步骤复杂,其结果受粪便离体时间、保存条件等因素影响,结果稳定性差。粪便DNA突变检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多基因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90%以上,但价格昂贵($625),所需粪便样品量大(高达30g),故该筛查方法仍未得到推广应用。近年研究表明,DNA局部区域特别是启动子的CpG岛处于过甲基化状态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因此,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可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一种新的非常有前景的方法。但对该方法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药物预防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高居第3位,并呈上升趋势。因此开发化学预防药物对于结直肠癌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尽管现有研究显示多种NSAIDs药物对结直肠癌、腺瘤有抑制作用,但迄今被用于临床预防的药物只有塞来昔布(celecoxib)。研究显示,塞来昔布可显著抑制家族性腺瘤病(FAP)患者结直肠腺瘤形成,因此,美国FDA已批准该药用于FAP患者的临床辅助治疗。但是,近年一项名为APC(AdenomaPreventionwithCelecoxib)的临床RCT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塞来昔布可显著降低结直肠腺瘤的风险,但是同时也显著增加了发生心血管意外、中风的风险,这使该药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阿司匹林是近年唯一被临床RCT研究证实具有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NSAIDs药物。2010年发表于Lancet的一篇荟萃分析发现,口服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今年一个临床RCT研究证实,林奇综合症(1ynchsyndrome)患者每日口服600mg阿司匹林片可使结直肠癌发病率降低60%,同时也显著降低林奇综合症相关癌的发生率。但是,阿司匹林存在导致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目前其安全剂量、使用疗程等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确定,因此还不能推荐作为常规预防用药。
三、外科治疗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室护理的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患者满意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临床效果
近几年,国内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而该疾病的病因仍然没有明确[1]。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为主,由于部分患者对于手术不了解,不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基于此,本文简析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详解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8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在41~75岁,年龄平均为(61.0±4.7)岁;研究组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在44~73岁,年龄平均为(60.0±4.2)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手术室护理。两组结直肠癌患者各项基础资料比较,P>0.05,可行下文的比较。
结直肠癌诊疗培训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对规范化培训医生从医德教育、医患沟通、肿瘤患者人文关怀、临床思维培养、信息化教育、临床示教及多学科协助诊疗(multipledisciplinaryteam,MDT)等方面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介绍这种具有肿瘤学专科特色的结直肠癌规范化诊疗培训的临床教学模式。
关键词: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多学科协助诊疗;教学模式
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包括规范的临床诊断、术前精准分期并经过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pledisciplin⁃aryteam,MDT)讨论后制定治疗策略以及术后辅助治疗与术后复查检测一系列环节。其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发现率、诊断率,从而通过合理规范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从而使患者从中获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经过数年结直肠癌规范化诊疗经验,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针对临床规范化培训医生(以下简称“规培医生”)专科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
1.1医德教育。“百年种树、十年树人”这就是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培训教育的使命,医学专业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规培医生经历了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教育阶段,但是面对目前逐利图快的大背景下,医学专业教育者不仅要具有临床知识和技能,还要向学生传授医德观念。临床教师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将此理念记入心中。此外,我科的规培医生来自全国各地,科室会安排合理的学习制度,使其能学习到不同的病例以及各个专家的医疗技术及方法。1.2入科培训。规培医生入科前授课老师会集中进行授课,告知规培老师科室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自我介绍、科室专家主要专长、科室人员分组情况、工作流程、规整制度和需要的注意事项。通过交流使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之前所学的专业、研究方向和希望学习的内容等。1.3诊疗规范化培训。规范化病历书写能力已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进行培训,针对规培学生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否则,学生会对此产生厌恶心理而进入被动学习。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授课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贯穿整个诊疗过程,也是结直肠癌规范化诊疗培训教学模式中重要的环节。规范化病理书写可以体现学生对患者疾病的诊疗思路,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并带着问题对相关困惑问题进行文献查阅。例如:准确的低位直肠癌术前进准分期是实现结直肠癌规范化诊疗的前提。而要做到精准分期,就需要告知学生需详细了解病史、细致的直肠指诊以及较为全面首诊基线检查资料,从而得出结论。对于临床上常见的进展期低位直肠癌而言,治疗方案上需要个体化治疗,尤其是对于局部病情偏晚期的患者应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方案,但是由于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存在差异,加上患者及家属存在传统观念等因素,部分患者会拒绝采用新辅助治疗,并要求直接手术。此时,将患者的局部病情、家属及患者的意愿、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应纳入考虑范围,结合NCCN治疗指南及相关文献分析对比各自的优缺点,并在病历中加以记录,从而得到一个很好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此外,授课老师在教学查房的过程中灌输和培养循证医学理念,让学生知道医学除了经验性治疗之外,对于肿瘤的治疗仍需坚持循证依据。循证医学概念已逐步得到发展并根据不同的证据级别来指导结直肠癌的治疗措施是否合理规范。譬如,对于早期直肠癌的治疗问题是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按照《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T1期患者方可行局部切除或ESD治疗,同时还需根据肿瘤的直径、术后切缘、分化程度及有无危险因素等情况决定,而并非凭个人的感觉进行局部治疗,耽误了患者最佳治疗时机。1.4理论学习。晨会早教班结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科室要求规培医生进行夜班值班工作,并在晨会中汇报前日手术病例,通过上级医生的汇报说明当日手术中的情况及所遇到的特殊情况,使规培医生能在汇报中得到启发和学习。同时科室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及周二固定时间的MDT讨论,内容包括结直肠外科疾病的基本理论及最新进展,并通过微信建群的方式进行讨论新技术、新观念。例如ERAS理念的提出,其内容包括:(1)多模式镇痛;(2)术后早期下床活动;(3)术后早期进食饮水;(4)避免或减少使用鼻胃管;(5)控制性输液避免过多或多少的液体输注[1]。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采取多种模式来控制患者围术期的病理或生理变化,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2]。上述内容都是在教科书中无法及时获得的知识。1.5手术示教。手术示教和手术视频相结合。如何让规培医生能够掌握结直肠癌手术是规培教育关注的重点之一。授课老师先通过图谱进行术前手术步骤及切除范围的介绍,然后结合录像视频等方式,包括经典手术方式(如Dixon,Miles和Hartmann)进行介绍,另外对其进行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结肠全系膜切除术(CME)、低位保留植物神经功能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PND)等术式进行示教,通过讲解,尽量安排规培学生进行腹腔镜扶镜手工作。这样可以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对于手术过程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带教,这种科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6科研思维的培养。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开展临床工作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结直肠癌病例资料,科室先后培养了多名博士研究生,申请并获得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科研临床工作并进是胃肠外科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目前结直肠癌疾病的治疗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展,但是对于新疆地区的发病规律及特征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总结甚少,所以必须加强开展临床科研加深对该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对于规培医生而言,可以在平时的业务查房过程或MDT讨论过程中,胃肠外科通过开展热点争议问题进行小讲座,并在期间进行交流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如医学统计学的应用、撰写文章与课题等。此外,还可以在术前给予相应的科研任务,让其知道临床标本的正确取样和保存、病例资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等。
2教学效果
结直肠癌切除术外科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d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BP、PF、RP、MH、RE、SF、GH和V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围术期的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了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和住院时间,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围术期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老年男性居多[1]。该病病因主要与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癌、遗传、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生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临床症状早期不明显,随着癌肿发展,表现为腹痛、便血、肠梗阻、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是治疗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的优点,但术后患者易出现疼痛和恶心呕吐、切口感染、肠梗阻、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且手术创伤易引起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并造成心理负担,故在围术期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对辅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是从减轻围术期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角度出发,可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3-4]。鉴于此,本研究为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术期中应用效果,选取10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病症;②体质量指数(BMI)>18kg/m2;③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TNM分期为Ⅰ~Ⅲ期,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70分。排除标准:①具有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放化疗治疗史者;②具有凝血功能、全身免疫性疾病者;③有语言、听力和精神障碍者;④合并肠梗阻、慢性肠炎、肠坏死或胃肠道动力障碍者;⑤不配合治疗者。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对照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4.64±12.78)岁;TNM分期:Ⅰ期18例,Ⅱ期35例;ASA分级:Ⅰ级20例,Ⅱ级33例;肿瘤部位:结肠癌28例,直肠癌25例。观察组男35例,女18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5.11±12.83)岁;TNM分期:Ⅰ期19例,Ⅱ期34例;ASA分级:Ⅰ级21例,Ⅱ级32例;肿瘤部位:结肠癌27例,直肠癌2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如下。①术前2d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知识并进行健康宣教,消除恐惧、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水;术前24h和术前12h分别进行一次肠道准备,术前晚和术晨各进行一次清洁灌肠;常规放置胃肠减压装置(肛门排气后再行拔除),放置导尿管(首次下床活动后拔除)。②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2d确定无胆漏后拔除),术中充分补液。③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充分补液,待肛门排气后方可饮水、饮食,循序渐进过渡到流质饮食。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①术前2d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围术期手术方案、注意事项、术后不良反应等,通过心理疏导、情绪安抚及成功案例分享,缓解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术前3d进食半流质饮食,术前1d以流质饮食为主,术前6h禁食、2h禁水,术前2h口服800mL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口服同量木糖醇溶液),不做肠道准备。(2)术中。术中于切口下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10mL浸润麻醉;保持手术室环境温度25℃、湿度60%,补液总量少于2000mL,使用液体加温装置将所输液体温度加热至35℃,腹腔清洗液温度加热至37℃,使用加温毯保持患者体温恒定(37℃左右);术中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和胃管,手术开始前再放置导尿管,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3)术后。对于放置导尿管的麻醉清醒后的患者,术后24h内拔除导尿管。给予止吐药镇吐和丁派卡因镇痛,术后2d补充所输液体总量少于2000mL,视情况调整补液量,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清醒后4h口服200mL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口服同量木糖醇液体),并给予热敷、按摩措施协助患者排尿;术后6h可饮温开水或温盐水50mL左右,待肛门首次排气后进食流质饮食,1d转为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去枕平卧6h,麻醉清醒后取左或右半卧位,更换体位间隔为2h;术后1d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四肢伸展、坐起等自主活动,尽早下床行走,可在病房、走廊等处走动锻炼,并逐渐增加运动量,切勿过度。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术后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2d疼痛程度。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满分10分,0分为无疼痛,1~4分为轻度疼痛,5~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分数越低表示疼痛越轻[5]。(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合并尿路感染、胆漏、肠梗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生活质量。术后1个月利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从躯体疼痛(BP)、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心理健康(M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总体健康(GH)和生命活力(VT)共8个维度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每个维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4]。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优质护理对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信封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97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微创技术;腹腔镜;优质护理;空气压力波治疗仪
结直肠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病死率仅次于肺炎,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该疾病患者,但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速度慢,患者接受度往往较低。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且该术式所需费用低、术后恢复期短、创伤小,备受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青睐,但与此同时,患者对于与手术相适的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借助反复充放气促进循环压力的形成,能够对血液流动起推动作用,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症状的发生率。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信封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97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39~78岁,平均(53.16±3.76)岁。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7~80岁,平均(53.23±3.8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结肠癌的规范化诊疗指南》[2]中关于结直肠肿瘤的诊断标准;治疗依从性良好;无放化疗史;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脑血管疾病;情绪不稳定或严重精神疾病;中途转院治疗;妊娠及哺乳期。
结直肠癌患者医护一体化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的95例结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研究组采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对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程度、术后疼痛程度、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术前1d、出院前1d,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第1、3、5天,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可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疼痛程度,缩短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焦虑;抑郁
在围手术期联合应用护理学、疼痛控制及先进的外科学技术,加速手术患者早期康复,使患者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措施[1],即称为快速康复理念。医护一体化是指医护之间形成了一种分工合理、职责明确、信息共享、密切联系、相互协作的良性团队工作模式,医、护、患之间又达成了一种互相尊重、互相配合的信任机制,对于有效改善患者术前、术后的紧张焦虑等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多家医院已经陆续开展对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的研究,并且认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医护合作小组协同化,医护的科研水平提高及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控制等多方面均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3]。我院将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5例结直肠癌患者,按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7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②年龄18~70岁;③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④无智力及认知障碍。排除标准:①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不能继续手术的患者;②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者;③手术后不配合的患者。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8.19±10.23)岁;文化水平:中学以下33例,大专以上15例。研究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9.53±11.45)岁;文化水平:中学以下32例,大专以上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护士接诊患者,给予入院宣教,医生询问病史,下达医嘱;患者住院期间,医生按自己的时间查房,护士执行医嘱,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前1d晚上给予清洁灌肠,22∶00后禁饮食,手术当日晨留置胃管及尿管;术中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后常规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胃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进食流质饮食。护士不参加医生的查房及术前讨论,医护之间沟通较少,但护士熟悉患者病情,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研究组将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护理,即由固定的医生(1名主任医生、1名主治医生、1名住院医生)和护士(1~2名N3岗护士、2名N2岗护士、2名N1岗护士、1名N0岗护士)成立一个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小组,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护理计划。患者入院时,由小组内的医生护士一同接待,讲解入院宣教及各类检查的注意事项等;每天早晨固定的时间,医生与护士一起查房,护士参与术前讨论,如患者需做造口,医生与护士于术前1d去床旁定位;术后医生与护士每天一同查看患者,有问题及时沟通。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术前医生护士一起查房时,医生负责讲解诊疗计划,告知患者手术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护士则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如术前1d,医生告知患者明日手术,讲解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护士则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如手术前1d的晚上患者需口服400mL浓度为12.5%的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服用盐水),术晨4∶00禁水等;术后注意事项的简单描述,如何时咳痰、如何下床活动等。使患者在手术前明白将会发生的事情,做好心理准备,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2)术中。术中麻醉后置导尿管,但是不置胃管(术前也不置),手术室提前调好温湿度(温度24~26℃,湿度45%~55%),术中尽量避免患者裸露躯体,用保温毯或保温被保暖;手术尽量采用微创手术,术中腹腔冲洗液和所输注的液体均加温后使用,增加患者舒适度,避免低体温。(3)术后。医生护士一起查房,医生告知患者治疗方法,护士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如医生告知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护士则给予具体的指导。具体的快速康复措施为,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可以更换体位,护士教给患者渐进性起床的方法,如起床三部曲:躺30s,坐30s,站30s等;术后第1天即可饮水,排气后进流质饮食;导尿管视患者恢复情况于术后第1~5天拔除;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手术当天即可下床活动。医护配合执行快速康复的具体措施,使患者早日康复。另外,术后患者采用自控镇痛泵镇痛,除了平时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外,患者在下床活动或咳嗽前,均可采用镇痛泵减轻疼痛的症状,使患者在舒适中顺利康复。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①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d、出院前1d的焦虑、抑郁程度。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情况,该量表共20个条目,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每个条目反应一个焦虑有关症状。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最后汇总每个条目得分换算成标准总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分为基本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4]。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情况,该量表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最后汇总每个条目得分换算成标准总分。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5]。②两组患者于术后第1、3、5天的14∶00,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对术后疼痛进行评分,评分为1~1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③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等。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应激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水平、胃肠道功能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水平和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可降低术中应激指标水平和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优化胃肠道功能恢复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手术室护理;应激反应;胃肠道功能;并发症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方式,能够有效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1]。但手术属于有创操作,易引起患者多种生理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2-3]。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通过优化围术期多项护理措施,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4]。本文观察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中相关诊断标准[5];首发结肠癌或直肠癌;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接受放、化疗等其他治疗者;有腹部手术史者;伴有代谢性疾病、其他胃肠功能疾病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号:K20168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1岁,平均(64.69±4.17)岁;病程2~7个月,平均(5.14±0.33)个月;结肠癌14例,直肠癌16例;Ⅰ期10例,Ⅱ期8例,Ⅲ期1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4~73岁,平均(65.42±4.28)岁;病程1~6个月,平均(5.03±0.47)个月;结肠癌17例,直肠癌13例;Ⅰ期11例,Ⅱ期9例,Ⅲ期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案及预期效果,配合心理疏导,完善术前检查。术前3d半流质饮食,术前1d流质饮食,术前12h禁食,6h禁饮,常规留置胃管。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肛门排气后进食流食,术后3~4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观察组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成立ERAS护理小组,由1名麻醉师和4名手术室护士组成。(1)术前。协助患者完成术前禁食与禁饮工作,术前1d进食流食,术前6h禁食,4h禁饮,术前2h嘱患者口服400mL10%葡萄糖溶液;向患者提供一对一健康知识讲解,介绍手术流程、预期效果和配合注意事项,加深患者对手术的认知;不常规留置胃管。(2)术中。做好患者术中保温护理,温水冲洗腹腔,输注液体均加温至37℃,棉被遮盖非术区,手术台铺垫保温毯,术中纱布经温盐水浸泡后使用,将患者中心体温维持在36℃及以上;手术结束前30min提前设置病房温度为28℃,病床铺好保温毯。(3)术后。术后4h进饮少量温水,未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患者术后6h进食流食,肛门通气后恢复半流质饮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若患者可耐受,可使用音乐疗法、看电视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若疼痛较重,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麻醉清醒6h后协助患者于床上翻身,12h后进行早期床上活动,如坐起、伸直、屈膝等,10min/次,2次/d;根据恢复情况逐渐下床活动,从扶床站立、借助拐杖步行逐渐到独立行走、上下楼梯等,15min/次,2次/d,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延长活动时间。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应激指标水平。术前、术中使用生命体征监护仪(深圳市纽泰克电子有限公司)监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2)比较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指标水平,包括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3)比较两组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在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等优点。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而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是影响该手术质量的关键。配合良好的手术室护理能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预后。本文旨在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以期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病历资料完整,能耐受手术。排除传染类疾病、血液疾病及其他重大脏器疾病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0~70岁,平均(63.39±3.69)岁。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0~70岁,平均(63.25±3.5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入室后核实患者基本资料、体位摆放、监测生命体征、术中配合等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化手术室护理配合,具体如下:(1)术前访视。术前1d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将手术室的工作流程、手术步骤、麻醉方式及相关的手术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对存在焦虑、紧张、恐惧的患者,应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向其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等。(2)手术室术前准备。认真核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协助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其必要的安慰、鼓励及支持;检查患者术区备皮是否符合手术要求,核实患者术前饮食、用药、灌肠情况;术前检查CO2是否充足,并按顺序摆放好各手术相关仪器及器械,各项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以确保手术器械及仪器的清洁、无菌;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控制在40%~60%,为患者营造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3)手术室术中护理。协助麻醉医师做好气管插管、穿刺等操作,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手术进程;协助患者取截石位,保持其膝关节弯曲90°~110°、髋关节外展小于90°,同时放低脚架,避免肌肉牵拉造成不必要的损伤[2];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系统各设备的使用及调节方法,尽可能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应及时清洁患者的皮肤,同时粘贴引流管及尿管标识,摆放好引流管及引流袋,患者转运过程中避免引流管脱落。(4)手术室术后护理。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的情况,以减少其不良情绪;术后做好手术器械的清点工作,待患者离开手术室后,完成手术器械的清洁工作并做好养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