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利用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22:46: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节约利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天然气节约利用研究论文
【摘要】节约电力办法已经公布施行,现在正在拟订节油管理办法。在拟订节油管理办法时,有专家建议:节油应当包括节约天然气。确实是电力、石油和天然气是现在社会终端用能的三大支柱,这三种能源都属于干净和比较干净的能源,可以减轻城市和局部区域的大气污染,所以节电、节油重要,从各方面条件来看,节约天然气更为重要。
一、什么要节约天然气?
1.天然气资源最为紧缺:我国天然气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勘探开发,还是消费量及消费结构都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的天然气资源量占世界总资源量的2%,居世界第10位,探明储量是占世界天然气总探明量的0.9%,居世界第20位;1999年世界天然气总产量为23296亿立方米,我国仅为252亿立方米,居第17位,是占世界总产量的1%稍多一点。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仅为2%左右,预计到2010年也不过6%,而世界平均水平已达23.5%。在资源量,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和在世界上的位次,电力和石油都比天然气要好的多,电力可以由化石能源和可在生能源转换得来,电力产量在世界上居第2位;石油资源比天然气好,石油产量在世界上居第5位。(能源政策研究,能源数据2001年版)。
2.天然气的经济性差。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部新疆和四川等地,在气田附近用于代油,代煤经济性较好,但我国能源消费主要在东南沿海,如果用长输管道远距离输送,就会使天然气成本大大升高,从国外进口天然气,亚洲地区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高于欧美;因此在东南沿海地区无论是使用国产或进口天然气,都存在成本高,经济性差,缺乏竟争力。拿北京目前的能源价格,天然气不仅竞争不过煤炭,也竞争不过电力。北京民用天然气每立方米1.7元,民用电价0.393元/千瓦时,1立方米天然气可以换4千瓦时多的电力,(国外一般1立方米天然气足能换2.5~3千瓦时电力),所以北京市民用电比用天然气便宜,而且用电比用天然气方便,干净,居民都倾向于用电。
3.进口天然气条件并不比石油好。我国提出节油,是因为世界石油资源有限,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油价波动很厉害,估计今后油价不可能大幅度降低,大量进口涉及能源安全。其实天然气和石油一样,物价是我国天然气资源并不比石油好,要扩大天然气消费量,同样需要大量进口,进口天然气要签订照付不议合同,进口天然气比进口石油的条件更苛刻,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连动,天然气比石油储存有困难得多,因此进口天然气的风险并不比石油小。
二、应当怎样使用天然气?
国土局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计划
土地和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土地和矿产资源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期间我市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发展现状
1、土地计划整体执行情况良好。“*”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总规模,1999-2004年,国家共下达我市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7841.9公顷,其中占用耕地指标5843.2公顷;我市实际利用农转指标7841.9公顷,其中耕地5843.2公顷,无超计划利用土地现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保持稳定。1999-2004年,我市建设占用耕地7526公顷,补充耕地7526公顷,平均每年补充耕地940.7公顷,其中土地开发补充耕地3686.8公顷,土地整理补充耕地1555.4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2282.9公顷,补充耕地超额完成规划指标,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大力开展“三项整治”,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8.9万公顷,保护率达85%,保证了我市粮食生产安全。
——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和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基本得到满足。1997-2004年,我市建设年均占用耕地为940.7公顷,其中城市建设年均占用耕地370.7公顷,建制镇年均占用耕地121.3公顷,独立工矿年均占用耕地133.3公顷,交通年均占用耕地181.7公顷。“*”期间,为实现我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确保了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如洛三、洛界、郑洛、济洛、少洛高速,洛栾快速通道、城市西南环城高速等,这些工程的实施使我市对内、对外交通更加便捷。为拓展我市发展空间,先后顺利报批了13个城市批次用地,拓展了高新区的发展空间,保证了洛南新区建设用地,提高了我市城镇化水平。
——土地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提高。“*”期间,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改造中低产田等,增加了农用地数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一定作用;通过开展砖瓦窑、工矿废弃地复垦、空心村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绿化,增加林地面积,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矿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有效提高了区内生态环境功能。
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工作报告
一、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回顾
自上世纪*年代以来,特别是“*”期间,本市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在产业用地方面。结合本市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市场调节、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政策导向,在中心城区,实施“退二进三”;在郊区,通过清理整顿开发区,淘汰、归并、整合了零星低效的产业用地,逐步形成了以产业基地为龙头、市级以上工业区为支撑、区级重点工业区为配套、郊区都市型工业园(产业街区)为补充的产业布局。
(二)在统筹、优化郊区土地利用方面。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政策主导和典型引路的推进方式,在郊区推行了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主要特征的“三个集中”战略,即: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
(三)在城市建设用地方面。通过规划引导、年度计划调控、用地全程管理和土地储备等综合手段,逐步在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和利用方向上,引入减量、再利用、再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心城区实施“双增双减”、存量土地再利用,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郊区清晰了城市化战略构想,确立了“新城—新市镇—中心村”的组团式、紧凑型的用地布局。
(四)在集约用地政策建设方面。实行“批项目、核土地”制度,出台了《*市建设项目审批中用地规模控制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切实推进“三个集中”加快*郊区发展的规划纲要》、《*市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关于设立市级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的意见》、《*产业用地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及标准。这些探索已经开始产生效益,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市长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会议讲话
我市地处关中平原和**高原的边缘,地貌以残塬沟壑为主,国土面积3882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20**年耕地保有量124.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20.6万亩,人均耕地1.47亩。作为西部欠发达的资源型城市,我市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规模扩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随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5523”工程,新项目、大项目不断引进,可用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挖掘土地资源潜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市发展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积极探索和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做到既节约集约用地,又支持、保障和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一、强化规划引导和调控,严把土地供应关口
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项目预审、用地规模、用途管制等方面把好土地供应关口。一是严格项目预审。坚持对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在对外推介前,严格按国家产业政策、用地规模及性质、拟选址是否合规、环保能否达标、投资强度等方面进行前置审查。对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项目,才准许进入项目库,正式对外招商,以增强招商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落实效率。二是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对符合用地条件的项目,要求项目单位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工艺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使用量。例如在华能**电厂、**铝厂技改和配套的冷轧厂等项目的供地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工艺设计方案,使实际用地与原设计相比节约用地均达20%以上,仅这3个项目就节约使用耕地500多亩。三是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在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用地与批次用地选址时,认真落实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责任,首先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尽量不占耕地,必须占的尽量少占,能用劣地的不用好地。如20**年在为总投资8亿元的声威水泥项目选址时,积极动员项目单位在靠近石灰石矿的荒山沟里选址建设。结果,该项目边造地、边建设、边生产,从一期到二期,生产与治理同步进行,用地与采矿统筹考虑,既解决了该项目建设用地、节约了耕地,又缩短了企业生产原料的运输距离,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实现了企业效益最大化。又如20**年市重点建设项目**铝厂配套项目选址时,企业出于自身设施配套完善和运输距离的考虑,提出了就近占用基本农田的要求。市政府在坚决否决的同时,到该企业耐心宣传和解释国家土地政策,并组织有关单位在闲置工矿土地、未利用地和空心村中找地,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用地困难。目前,铝合金项目和2.5万吨碳素项目用地已在已搬迁企业的废弃场地中解决,热轧项目用地在**电解铝厂区内解决,12万吨碳素项目和冷轧项目也已向企业提供了多处选址意见,供企业选择。
20**年以来,市国土资源部门共审查用地项目100多宗,供应各类项目用地6**6.3亩,否定不符合规划的项目17个,要求减少用地规模的项目11个,减少用地1500多亩,有效的制止了浪费土地、粗放用地的行为。
二、内涵挖潜、“腾笼换鸟”,盘活城市闲置土地
政府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工作计划
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以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将节约集约用地放在首位,保障**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回顾
自上世纪**年代以来,特别是“**”期间,本市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在产业用地方面。结合本市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市场调节、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政策导向,在中心城区,实施“退二进三”;在郊区,通过清理整顿开发区,淘汰、归并、整合了零星低效的产业用地,逐步形成了以产业基地为龙头、市级以上工业区为支撑、区级重点工业区为配套、郊区都市型工业园(产业街区)为补充的产业布局。
(二)在统筹、优化郊区土地利用方面。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政策主导和典型引路的推进方式,在郊区推行了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主要特征的“三个集中”战略,即: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
(三)在城市建设用地方面。通过规划引导、年度计划调控、用地全程管理和土地储备等综合手段,逐步在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和利用方向上,引入减量、再利用、再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心城区实施“双增双减”、存量土地再利用,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郊区清晰了城市化战略构想,确立了“新城—新市镇—中心村”的组团式、紧凑型的用地布局。
工业用地节约土地利用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用地有效利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彻底改变我市工业用地粗放利用的现状,按照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01号)、宁波市政府《关于调整工业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试行)》(甬政发〔2010〕69号)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工业用地(含仓储用地,下同)节约集约利用,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政府收购储备、企业自行改造、建筑物功能改变、改革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加强批后监管等方式,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区,加快构筑新的产业高地,切实提升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引导原则。发挥政府职能,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建设用地原使用权人及相关权利人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实现多方共赢。同时切实加强监管,确保规范有序推进。
二是规划管控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现状,依据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工业企业“二次开发”和产业布局进行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制定具体建设用地改造方案,强化源头管控。
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情况的报告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情况,请予审议。
一、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取得进展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中国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大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防洪与水资源保障,为解决粮食供给这个历史性难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把水资源问题摆到了突出位置,明确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的水利工作方针。近年来,每年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都对水资源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多次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作出重要部署。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治水思路,在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推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益。
一是严格用水管理。依法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对建设项目取水、用水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取水许可审批,从源头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分水方案,在黄河流域实行了取水总量控制。全国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了用水定额,实行计划用水。
环保局资源节约利用工作计划
一、**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节能减排、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一是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展顺利。全面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将污染减排指标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结构减排力度,关停小石子加工厂70余家,淘汰小淀粉加工企业10家,关停小石灰窑10家,取缔小防水卷材业户57家。加快推进项目减排,完成热电企业18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再提高改造工程,济钢烧结机脱硫工程进入调试阶段,庚辰钢铁脱硫设施建成并实现连续稳定运行;光大水务(**)一厂、二厂升级改扩建及家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回用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西区、高新区中心区、济阳污水处理厂、章丘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并实现稳定运行。**年二氧化硫、COD排放总量分别为8.81万吨和5.33万吨,比上年度分别削减2.33%和3.62%。二是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大大气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开展扬尘防治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工作,强化火电、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污染治理。认真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实施小清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市区河道截污整治工程。加强环境监管监测,完善在线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对重点企业、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热源等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三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为重点,扎实开展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章丘生态市、商河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列入生态省建设责任书,历城区艾家村被授予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生态村。
(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进展顺利。严格执行取水许可证制度,建立取水单位一户一档管理制度,核发新版取水许可证195家。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保证了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全民节水意识明显提高,节水技术和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年万元GDP耗水量减少到58.10立方米。
(三)土地矿山管理更加规范。一是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的责任落实和动态监控,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加强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复垦工作,全年共验收部、省、市、县四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80个,总规模9万亩,新增耕地2.9万亩。二是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共上报国务院农转用和土地征收7746亩,上报省政府21224亩(其中单独选址项目用地1921亩),共落实征地方案实施征地23527亩。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民生项目、产业政策鼓励项目和全运会项目用地需求。严格执行国家、省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有关规定,加大项目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土地供应管理进一步加强。科学制定供地计划,建立协调决策机制,加快土地招拍挂供应进度,全年全市供应土地18568亩,其中出让供地15591亩,收缴土地出让金165亿元,实现土地纯收益64.5亿元。修订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办法,创新了“二次公告”运作模式,加快土地熟化基础工作,市本级收购各类土地266宗,面积3650亩。四是矿山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完成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善采矿权审批制度,设定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加强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加强矿山企业整合,全面推行采矿权有偿出让制度。加大破损山体治理力度,列入重点治理任务的58座破损山体已基本完成。
(四)防震减灾能力不断强化。加快推进地震台站建设,**市地震监测中心暨历城综合地震台项目开工,济阳、长清地震台站建设进度加快。全面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积极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建设。加快编制地震小区划。积极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震害防御能力明显增强。成立市、县两级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进一步落实地震应急措施。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积极推动“五进”活动的开展。
“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知识竞赛题
1.办公室的几位秘书为了印制公司员工名片的事争执起来。小赵说:“为了显示公司的实力和气派,名片要上档次,不要考虑成本”;小朱不同意他的说法,反驳道:“我认为应该用再生纸制作名片。这样做,不但能展示公司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还能让人感受到咱们公司管理上的务实作风。”小林劝他俩,“你们别争了,我的意见是,咱们别太追求档次,也别显得太寒酸,就行了。”哪一位的观点值得提倡呢?
b小朱
2.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b相对不足
3.一家老少三代五口人,从售房现场看房后一回到家,就围绕着买什么样的房子展开了讨论。儿媳妇说:“应该买a座那套五室两厅两卫的。”儿子表示不同意见:“那套房子200多平米呢,是不是太大了、太贵了。我看买个160多平米的就行了。”此时,小孙子就嚷嚷了:“不大、不大,要买就买大的,那才舒服呢。”爷爷说:“我看啊,买b座100平米左右的那套三室两厅两卫的就够住了。往小处说可以节省咱家的资源,往大处说可以节约国家的资源,符合节约型家庭的要求。”奶奶接着附合了一句:“房子太大了,这用电、用水都多,冬天取暖也费啊。”你认为在这一家人中,他们谁说的最有道理?
b爷爷和奶奶
关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情况汇报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情况,请予审议。
一、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取得进展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中国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大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防洪与水资源保障,为解决粮食供给这个历史性难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把水资源问题摆到了突出位置,明确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的水利工作方针。近年来,每年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都对水资源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多次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作出重要部署。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治水思路,在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推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益。
一是严格用水管理。依法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对建设项目取水、用水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取水许可审批,从源头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分水方案,在黄河流域实行了取水总量控制。全国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了用水定额,实行计划用水。
二是加强农业节水。*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00多亿元,社会和农民投入600多亿元,重点开展灌区节水改造,发展节水农业。全国建设6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和1000多个节水示范项目,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3.2亿亩,形成300多亿立方米的年节水能力,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00多亿公斤。建立了近300个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在近3亿亩农田中推广非工程节水技术措施。全国农田灌溉面积亩均用水量从1993年的529立方米降至*年的43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