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20:34: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节水型社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节水型社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资源的稀缺性出发,提出了“丰水”地区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必要性,进而指出“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对生产函数的描述,直观反映了“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与效果;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议。供都江堰灌区等“丰水”地区参考。

关键词:丰水节水型社会建设经济学

目前,全社会对于水资源形势和节约用水的认识正在不断提高,然而在“丰水”地区是否应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问题上,人们却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对于“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有的人不关心,有的人不支持,甚至还有的人只把它作为要项目、要资金的“口号”……“丰水”地区为什么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动力等问题,推进人们对“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认识。

一、资源稀缺性与“丰水”地区优化水资源配置

水作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其总量与可利用量是十分有限的。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可用水资源(下称水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对水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水资源的稀缺是长期的、全局的、绝对的,水资源的丰沛是短期的、局部的、相对的。个别地区虽然习惯上被称为“丰水地区”,但并不意味着其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是无限的。第一,“丰水”是相对的,它只是相对于其它地区“不缺水”,也就是说该地区可能是“相对缺水”。(“丰水”是一个大家广泛使用却没有严格界定的术语,水文学在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丰水年(期)、平水年(期)和枯水年(期)的概念,现实中,人们约定俗成地把长江流域以南称为“丰水”地区,这是相对而言的。笔者认为是否“丰水”应视水资源的供需两方面而定,同时这是一个具有动态性质的概念);第二,该地区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可能是不平衡的,例如四川省水资源就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性;第三,水资源形势正在由“丰水”向“缺水”转化,这不仅包括自然条件的变化,用水需求量的提高,还包括人为污染造成可用水资源量的减少;第四,如果水成为商品,那么该地区对水商品的供给将是有限的。

查看全文

节水型社会建设对策分析论文

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1水资源概况皋兰县水资源十分贫乏,本县地表水、地下水极少。全县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提取过境的黄河水和跨流域引取的大通河水。黄河流经县境东南部,在县内长34km,据兰州水文资料观测,多年平均流量991m3/s,多年平均径流312.60亿m3。黄河是皋兰县工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过境水资源。全县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39万m3,蔡家河是县内最大的河沟,流域面积1356km2,另外还有李麻沙沟、水源等河沟。全县地下水埋藏深,储量小。经计算地下水资源量为962万m3。

经综合计算,全县本地水资源总量为1601万m3,人均水资源量93m3,仅占全国人均2230m3的4.17%,耕地亩均水资源量38m3,占全国平均水平1476m3的2.57%。

1.2水利工程现状皋兰县的水利设施,主要是修建电力提灌工程提取黄河水,改变皋兰的生态环境。全县先后建成从黄河提水的独立电灌工程14处,其中万亩灌区有西电、大砂沟、什川3处,千亩灌区5处。共建成泵站197座,安装机组374台套,装机容量8.16万kw;共建成干支渠156条,长592.80km,斗农渠2118条,长1718.10km。另外还建成引大甘分干、黑武分干渠2条,长146.09km,斗农渠344条,长532km,皋兰辖区引水流量3.15m3/s,年引水量3200万m3,灌溉面积万亩。建成山字墩水库1座,蓄水能力120万m3。

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皋兰县是甘肃二十个干旱缺水县之一,其突出表现为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现象并存。全县目前农村供水不安全人数达104655人,农业、工业、人饮用水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查看全文

节水型社会建设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

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4′——°49′,北纬°51′——°30′之间,东与隔江相望,东南与县毗邻,西南与县接壤,东北连接市,西北隔江与县相邻。县城距省府262公里,距州府208公里。县城东西最大横距53.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6公里。

全县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7%,坝区占3%,境内最高海拔2884.7米,最低海拔926米,相对高差1958.7米。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37.7℃,最低气温-4.4℃,年平均温差13.4℃。多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794.4毫米,年平均日照2811.5小时。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和霜冻。

县辖乡镇,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66716亩,旱地68114亩。全县经济收入主要为烤烟、粮食、林业、加工业、经济林果、养殖业。工农业生产滞后,2002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为37364万元。境内东南部、中部商业、经济文化较好,而北部、西部等由于山高地少,经济文化较为落后。

(二)水资源现状

查看全文

节水型社会建设论文

1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1.1水资源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2用水效率低下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

2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成果。《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3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查看全文

地方节水型社会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议、对策

论文摘要: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目标,分析了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皋兰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建议、对策。

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1水资源概况皋兰县水资源十分贫乏,本县地表水、地下水极少。全县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提取过境的黄河水和跨流域引取的大通河水。黄河流经县境东南部,在县内长34km,据兰州水文资料观测,多年平均流量991m3/s,多年平均径流312.60亿m3。黄河是皋兰县工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过境水资源。全县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39万m3,蔡家河是县内最大的河沟,流域面积1356km2,另外还有李麻沙沟、水源等河沟。全县地下水埋藏深,储量小。经计算地下水资源量为962万m3。

经综合计算,全县本地水资源总量为1601万m3,人均水资源量93m3,仅占全国人均2230m3的4.17%,耕地亩均水资源量38m3,占全国平均水平1476m3的2.57%。

1.2水利工程现状皋兰县的水利设施,主要是修建电力提灌工程提取黄河水,改变皋兰的生态环境。全县先后建成从黄河提水的独立电灌工程14处,其中万亩灌区有西电、大砂沟、什川3处,千亩灌区5处。共建成泵站197座,安装机组374台套,装机容量8.16万kw;共建成干支渠156条,长592.80km,斗农渠2118条,长1718.10km。另外还建成引大甘分干、黑武分干渠2条,长146.09km,斗农渠344条,长532km,皋兰辖区引水流量3.15m3/s,年引水量3200万m3,灌溉面积万亩。建成山字墩水库1座,蓄水能力120万m3。

查看全文

节水型社会健全安排意见

筹措资金,制定政策.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顺利实施。区政府以及镇、办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投入的主导作用。有计划的增加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配套的专项资金,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排污费和污水处置费等收费中提取一定资金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基金。要逐步探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体系,一方面要通过积极探索市场融资方式,鼓励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参与节水设施建设、管理与收益,拓宽节水项目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对水源开发、城镇和村镇供水、污水处置及其再生利用等一些具有一定经营收入的公共服务项目给予一定政策优惠,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顺利实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1号)水利部《关于印发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水资源〔〕558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郑政〔〕24号)要求,为推进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我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充分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切实维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使其发挥好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局部,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实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处置好社会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建设、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充分认识我区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区是水资源极度缺乏的乡村。市人均水平的35%全国人均水平的3.5%由于我区境内没有湖泊、水库,因此我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开采和境外引水。地下水方面,近20年来,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已造成我区中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了43.25米,年均下降2.16米,已形成了约8平方公里的漏斗区。从境外引水方面,区引水的主要水源地为荥阳市王村镇黄河孤柏嘴处和河南新中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疏干排水,由于地区水资源全面紧缺,近年来有些部门不时向主要用水单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发出停水通知。水质方面,现有水源受到不同水平的污染:黄河水一般情况下均为五类水;河南新中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疏干排水中含硫、氟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量较高;地下水因受地表农田使用化肥、农药和工业污水的影响,均受到不同水平的污染。使用这些水源,制水利息高且有害物质难于除清,饮用后极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由此可见,区是水源性和水质性严重缺水并存的乡村,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非常单薄。目前,区供水能力已基本上达到极限,用水高峰,曾出现过部分地区、局部时段断水的现象,已开始影响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尽管我通过种种方式的积极努力,也仅能是坚持暂时的供水平安。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随着工业化、乡村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区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人口还要继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逐步减少,水环境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水资源严重短缺必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

(三)充分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受水区的要求。国家投巨资开工建设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指导原则,区作为受水区应该首先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治理污水,达到国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提出的要求,使我区能够顺利用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调之水,完全解决我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查看全文

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我县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件》和建设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的要求,结合我县水资源紧缺的实际和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原则与任务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到2010年形成节水型社会的基本框架,节水体系、节水制度比较完善,节水意识深入人心,节水器具、节水工艺广泛使用,污水处理率和中水利用率大大提高,全社会用水高效合理,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提高,满足生产、生活和生态发展对水的需求。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原则

节水型社会建设应坚持五个原则:即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节水与开源、涵养水源、污染治理同步实施的原则;加强管理、优化配置资源的原则;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机制、分工协作的原则。

查看全文

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意见

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优化水资源配置,减少取用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水环境与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省、市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虽然我区紧邻骆马湖、京杭大运河,水资源相对充裕,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局部区域和时段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同时,全区水资源利用方式相对粗放,效率较低,水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控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降低,水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处理好社会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全区上下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珍惜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以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突出节水减排、节水减污,培育和强化社会公众节水意识,大力建设农业、工业和城市等各类节水载体,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总体目标。建立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和水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与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资源安全供给体系,通过定额管理和经济调节手段转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全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查看全文

节水型社会建设做法与经验4篇

第一篇

一、主要做法

㈠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任务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庆阳市政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市水务局局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水务等市直22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8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节水实施计划,确定各部门职责分工,统一部署各项节水任务,协调各部门关系,研究解决节水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二是组建专家委员会。为确保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由8名国内知名水资源和节水专家组成的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政策措施制定和重大问题解决对策提供了技术指导。三是成立节约用水办公室。庆阳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拟定全市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拟定全市节约用水有关技术质量标准、规程和规范并监督实施;负责全市各行业节约用水的监督和管理,承担超计划加价水费的征收管理工作,参与重大节水项目的设计、审查和验收工作。四是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庆阳市人民政府把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来抓,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协调作用,周密安排部署试点前期工作,组织专家精心编制《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印发了《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意见》,提出了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建设框架和三年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2011年9月,庆阳市人民政府召开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印发了《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分解表(2011-2013年)》。2012年5月和2013年3月分别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二次、第三次全体会议,分析总结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进展和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五是建立考核机制。制定了《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建立起对各县区、各部门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考核机制。㈡突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构筑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框架试点开展以来,庆阳市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的重要工作来抓,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向前推进。一是印发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11年5月,《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通过甘肃省水利厅评审、审查,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9月份通过了水利部验收。《规划》的出台为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依据,奠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基础。二是构筑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框架。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庆阳市颁布实施了《庆阳市河道管理办法》《庆阳市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庆阳市石油开采水资源管理办法》。2011年12月,涵盖庆阳市节约用水办法和地下水管理办法的《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专题报告通过了国家水利部的审查验收。2012年11月,《庆阳市节约用水办法》和《庆阳市地下水管理办法》以政府令颁布实施,随后陆续制定颁发了《庆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做法与经验李树斌(甘肃省庆阳市水务局,甘肃庆阳745000)摘要:2010年7月庆阳市被水利部确定为第四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阳市非常规水源利用管理办法》《庆阳市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实施方案》和《庆阳市节水器具推广使用办法》等10个办法。㈢强化节水宣传,倡导节水时尚,营造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谐氛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庆阳市坚持把节水宣传作为节水型社会公众参与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分年度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实施意见,细化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节约用水宣传工作。一是开展节庆集中宣传活动。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12•4”法制宣传等节庆日,进行集中宣传活动。设立宣传咨询台,向群众解答节水常识,宣传节约用水政策法规。二是开展节水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了节水“十个一工程”,即每个县(区)、每个乡镇、每个村、每个组、每个院落、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公共场所、每个LED屏和公交车辆、每个供水处都有一处以上的节水宣传公益广告。三是做好日常宣传教育。在庆阳市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上密集播放节水新闻、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和节水公益广告等节目350余次。四是加强人员教育培训。为了解决节水工作中的技术困难,三年来,庆阳市先后派出5批20多名工作人员赴甘肃省张掖、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学习考察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学习借鉴省市内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指导和推动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㈣科学确定示范点,狠抓项目落实,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顺利开展《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确定三年试点期间建成31个重点节水工程和71个节水示范点项目,截至目前,《规划》确定的工作任务已全面完成。1.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以集约节约综合利用为重点,结合“生态市创建”工作,在生态脆弱区域和水土流失重点区域规划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果。一是在工程造林中推广使用生根粉和保水剂以及容器袋苗木,不仅有效提高了工程造林质量,也大幅节约了灌溉用水。二是实施喷灌育苗,育苗环境有效改善。目前已建成喷灌育苗基地3353亩,占育苗总面积16917亩的19.8%,按照每亩需水400立方米/年,节水16%计算,两年可节约用水42.9万立方米。三是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森林储水功能强大。随着庆阳市生态工程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991万亩林地全部纳入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重点公益林补偿项目,按照每亩蓄水20立方米计算,两年共蓄水39640万立方米。2.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开展了《陇东冬小麦品种优选及节水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填补了庆阳市农作物高效节水种植的空白,推动了全市绿色节水高效农业示范推广;开展了《庆阳市机场非常规水源利用实验研究》,创造性开展实施了雨水集蓄工程,建成的庆阳机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年复蓄雨洪47.11万立方米,集蓄的雨水可为周围6000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开展了《庆阳市农村饮用水质量检验及淡化净化技术研究》课题,通过科研攻关,取得环县北部高氟地区饮用水除氟新成果。3.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为了科学、准确、全面地掌握工业企业水平衡情况,对企业实行计划用水。在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中,深入工业企业,进行水平衡测试工作知识宣传,定期派节水办人员深入用水企业进行水平衡测试工作指导,提高了工业企业节约用水工作管理水平,初步建立了节约用水档案。

二、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庆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经过三年的大力推进,在工业、农业、城镇生活、非常规水源利用等节水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2013年全市用水总量2.8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从试点前的90立方米降低到82立方米,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从试点前的0.47提高到了0.50,农业节水灌溉率从试点前的71%提高到7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试点前的94立方米降低到86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试点前的40%提高到48%,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从试点前的22%降低到15%,城镇污水处理率从试点前的25%提高到28%。㈠农业节水实施万亩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加快改造灌溉设施,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小块灌、沟灌、畦灌、膜上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农作物和设施农业,推广抗旱、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降低高耗水作物的种植比重。㈡工业节水严格限制高耗水行业产业布局和重污染工业项目落户庆阳,促进经济结构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积极推广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工艺系统节水、冷却节水、洗涤节水等先进节水工艺和技术,强制性淘汰耗水大、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鼓励污水回用及循环用水。㈢城镇生活节水加大供水管网改造力度,积极推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确立项目建设节水“三同时”制度,新建、改扩建的基建项目,强制性采用节水型工艺,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坚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后投入使用。㈣非常规水源利用庆阳市多年平均降水量468.1毫米,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河流苦咸水比重大;矿坑水、再生水利用起步晚,这三方面构成了庆阳市非常规水源利用方面的优势。一是加强雨水利用。在有集雨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修建水窖、塘坝和雨水蓄水池等,启动了“千池百湖”工程,建成集雨水窖26.7万处,所集雨水直接用于村镇人畜饮水、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绿化、道路喷洒等城市公共用水,有效缓解了山区44万人的饮水困难,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已建成的庆阳机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年集雨代替水资源量47.11万立方米,此外,庆阳市全面开展了人工湖雨水积蓄利用工程。二是加强苦咸水利用。阳市最大的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4.47亿立方米,占全市自产水资源总量的60%,由于马莲河环县北部部分河段受土壤、地质等条件的影响,水质极差,均为苦咸水,矿化度最高达11.8克/升,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影响了马莲河全河段水质,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目前,庆阳市已完成了马莲河上游苦咸水淡化处理中试项目,为马莲河苦咸水利用奠定了技术依据和支撑。

三、存在问题

查看全文

节水型社会创新价值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价值;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成效;试点期后面临的突出问题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理论创新价值、实践创新价值、全面完成黑河分水任务,为黑河下游生态恢复做出重大贡献、水资源配置逐步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优化经济结构和用水结构,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摘要: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中一次成功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价值。张掖市现阶段的节水型社会只是个雏形,试点期后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还面临制度机制完善、水市场培育、节水载体建设、负面生态效应的规避等突出问题,应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把节水与生态保护、流域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尽量避免或减少其负面效应。

论文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创新价值;问题;建议;张掖市

张掖市作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几年的探索较好地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2006年11月,水利部授予张掖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称号。但目前形成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产、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流转、城乡一体”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还仅是一个初步框架,试点期后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做的工作更多、任务更重。深入研究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规避因节水而引发的某些生态负面效应,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1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价值

1.1理论创新价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