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事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3 19:27: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节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海洋节事活动品牌营销分析

在战略驱动和市场需求牵引下,海南自21世纪起逐步加快海洋节事活动的开发建设步伐,策划举办了涵盖传统民俗、休闲娱乐、会议展览、运动赛事等诸多类型的涉海节事活动,在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海洋文明的传承传播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规模和影响力上,海南海洋节事活动与国内外其他知名涉海节事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当前,经济社会已步入品牌时代,品牌营销成为决定经营成败的主导因素。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品牌营销研究热点,选取海南潭门赶海节作为研究范例,分析总结海洋节事活动品牌营销的实践经验,以期拓宽海南海洋节事活动开发建设思路,进而打造出高品位、国际化的强势品牌。

一、品牌营销的内涵

品牌营销是以品牌输出为核心开展的营销活动,即企业通过市场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将它在产品或服务上区别于同类竞争者的独特个性输送至消费者心中,并创造出一种价值认可的过程。从总体上看,品牌营销是由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维护以及品牌增值共同构建的系统工程,其关键在于发掘或创造出具有差异化个性、能引发积极联想和购买欲望的品牌核心价值。

二、海洋节事活动开展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首先,资源和文化的相似性使海洋节事市场呈现同质化竞争的态势。通过品牌营销,海洋节事活动可将文化内涵、主题选择、形式内容等要素进行高度整合,从中发掘或创造出独特的差异点,并传递给消费者,从而在市场上确立起鲜明的品牌形象,实现差异化竞争。其次,在消费者意识中,品牌不仅是一种标志,更是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保证。成功的品牌营销可使消费者产生品牌认知、认可和信赖,从而促成消费决策、提升用户粘性。再者,品牌营销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海洋节事的商品属性,使其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吸引了更多资本投入,促进节事自身的发展壮大。不仅如此,品牌营销驱使海洋节事聚焦细分市场,更好地发挥特色优势,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最后,海洋节事可借助品牌营销突破周期性的限制,即通过系列化的主题开发和持续性的宣传推广,不断强化品牌认知并与消费者保持长期的沟通联系,以此实现节事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三、海南潭门赶海节品牌营销现状

查看全文

节事活动旅游效益及策略

大型节事活动举办会对举办地的旅游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世园会、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世界性节事活动在中国的陆续举办,极大地促进了举办城市乃至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为地方旅游业提出了一系列不可回避的挑战与难题。大型节事活动所产生的旅游效应近年来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相关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大型节事活动对旅游业产生的各种效应以及应对策略。陈浩、陆林(2003)以世博会和奥运会为例,分析了国际性节事活动的举办对目的地城市能带来“期间效应、长期效应、空间效应、品牌效应、负面效应”,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措施。[1]胡建伟(2005)通过前期、当期和后期效应三方面探讨上海旅游业对上海世博会顺利召开的支持作用,并尝试提出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业的互动机制模型。[2]杨兴柱、陆林(2005)在揭示了大型节事活动旅游形象鲜明和外部环境敏感等基本特征,初步探讨了大型节事旅游的发展对策、开发流程等。[3]胡平(2008)则从数量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世博会后上海市旅游就业过剩问题并提出了避免这一负面效应的对策。[4]胡广梅(2010)在对历届世博会及奥运场馆的后续利用实践的分析基础上,结合上海世博会的具体特点提出上海世博会展馆后续利用以及相关旅游产品开发的途径。[5]李祗辉(2011)以北京奥运会后旅京欧美游客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得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最大的一系列指标体系并对北京城市营销提出思路和方向。[6]王朝辉等(2011)则以上海世博会国内游客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博览会类临时性事件游客的感知价值主要来源于效用价值。[7]卢晓(2011)构建了大型节事和地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框架系统模型来表明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推进节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多元机制。[8]陈志军等(2011)以前期、期间和后期三个时间维度分析了世博会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旅游业产生的时空效应并提出相应对策。[9]综上所述,大型节事活动对举办地旅游业的影响表现为正负两种效应,机遇与挑战并存。2009年9月15日,在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第61届会员大会上,确定青岛市获得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世园会)的举办权。本文将以2014年世园会为例,分析大型节事活动的旅游效应以及青岛市旅游业的应对策略。

1大型节事活动的旅游效应分析

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会为举办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从供需关系和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的角度来分析,表现为以下方面。

1.1数量效应

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相当于在举办地开发出了一个全新的旅游吸引物,并且基于节事活动内在的集聚性特点以及品牌效应,会直接地为举办城市吸引大量的游客。2011西安世园会,会期178天,累计接待游客15728936人次,单日入园人数最多达到302569人次[10]。据统计,西安市2011年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6553.0万人次,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100.23万人次,国内旅游业总收入530.15亿元人民币,旅游外汇收入6.41亿美元,上述指标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26.0%、19.1%、30.8%、32.0%。[11]数据表明,2011年西安市旅游业收入的增长,要明显高于接待游客数量的增长比率,即旅游者人均花费得到了显著提升。

1.2时间效应

查看全文

母亲节的故事

母亲节

母亲节的故事

古代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Amanm、Jarvis(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在母亲于1905年去世后,Amanm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Amanm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第一个母亲节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在这次里,康乃馨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以此流传下来。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康乃馨-----母亲花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西边的大洋和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地中海。海峡南北岸是两个很多方面迥然有异的国家--西班牙和摩洛哥,但它们同时尊崇康乃馨为自己的国花。康乃馨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母亲节上的首选花卉。如果说人们对母亲的赞颂是一曲永远没有结尾的乐章,康乃馨则是这乐谱上跳动着的色彩缤纷的悦耳音符。

查看全文

小议刑事政策中的情节

关键词:刑事政策/情节犯/本质/特征

一、情节犯的本质界定

我国刑法分则中有很多条文规定,在评价某一行为性质的时候,只有在认定行为“情节严重”、“情节恶劣”或者“数额较大”“后果严重”等情况出现的时候,才能将其认定为犯罪或者确认其犯罪为既遂形态。情节犯就属于这样犯罪类型中的一种。情节犯与行为犯、危险犯、结果犯等犯罪类型相并列。

情节犯的本质特征在于该行为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且更强调犯罪成立的“量”的要求;其法律特征在于我国刑法分则中对该类型犯罪的特别规定。

首先,从实质角度对情节犯的理解,这涉及到犯罪的本质问题。我国刑法理论上将犯罪分为不同的类型,就是因为不同类型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形式具有各自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在法律上存在不同的要求,进而反映出法律上的不同法律特征和构成形式,所有这些都反映了立法者规定这些不同类型犯罪的价值取向的不同。所以,从犯罪本质出发来理解情节犯的本质,则可以认为情节犯是那些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一定严重程度损害的犯罪类型。从实质的情节犯的定义出发,结合我国刑法“立法定量,司法定性”的立法模式,可以认为我们国家刑法中规定的所有犯罪行为都是情节犯。因为《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也就是说所有的犯罪都必须要求达到“不是‘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时候,才能认定为犯罪。但是,显然这不是本文所要主张的观点,这样情节犯的外延过于宽泛,从而使情节犯失去了其应有的独立品格,也使我们对情节犯的研究失去本源意义。

其次,从形式的角度来理解情节犯的本质,这就涉及到情节犯的法律属性问题。.我们认为,情节犯首先只能表现在我国刑法分则的明文规定中,即针对某些行为,虽然其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社会危害性,而这种社会危害性却又未达到刑法所要规定的犯罪的程度,而此时,又难以通过强调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或者要素来使它达到这种程度,甚至立法者无法预料具体情形,或者即使预料到,也无法具体详细描述其表现形式,那么立法者就使用“情节严重”或者“情节恶劣”这样概括性词汇来使该行为在总体上达到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这也表明了刑法要处罚行为的缩限性。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情节犯是指那些刑法分则明确规定了以“情节严重”或者“情节恶劣”作为犯罪成立的情节要求或者认定该罪为犯罪既遂形态的犯罪类型。

查看全文

新闻节目创作细节叙事

在当今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创作中,细节叙事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它也越来越为重视,而且同时也被广泛地运用着,有的人会认为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细节就是它的生命。怎么样才能对细节叙事手法进行运用,将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创作出来,这个问题对于电视工作者来讲是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笔者就通过细节和新闻故事的关系、细节的分类、功能以及怎么样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对细节进行运用等几个方面,深入地探讨“细节叙事”。

1细节是新闻故事化的核心

站在新闻写作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我们对于五要素的齐全、运用最简短的话传递新闻的中心思想觉得就可以了。但是现在的电视传媒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节目的创作和生产也是在市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对于如何吸引观众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站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要想观众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够喜欢,可观赏性就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很多专家和资深新闻从业者都提出,“故事化”一定要穿插于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也就是要将新闻赋予更多的故事内容。

2细节的定义

2.1画面细节

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细节在画面中可以得到最充分地体现,观众可以通过电视摄录设备直接进行观看。

查看全文

刑事政策视野的情节诠释

关键词:刑事政策/情节犯/本质/特征

一、情节犯的本质界定

我国刑法分则中有很多条文规定,在评价某一行为性质的时候,只有在认定行为“情节严重”、“情节恶劣”或者“数额较大”“后果严重”等情况出现的时候,才能将其认定为犯罪或者确认其犯罪为既遂形态。情节犯就属于这样犯罪类型中的一种。情节犯与行为犯、危险犯、结果犯等犯罪类型相并列。

情节犯的本质特征在于该行为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且更强调犯罪成立的“量”的要求;其法律特征在于我国刑法分则中对该类型犯罪的特别规定。

首先,从实质角度对情节犯的理解,这涉及到犯罪的本质问题。我国刑法理论上将犯罪分为不同的类型,就是因为不同类型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形式具有各自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在法律上存在不同的要求,进而反映出法律上的不同法律特征和构成形式,所有这些都反映了立法者规定这些不同类型犯罪的价值取向的不同。所以,从犯罪本质出发来理解情节犯的本质,则可以认为情节犯是那些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一定严重程度损害的犯罪类型。从实质的情节犯的定义出发,结合我国刑法“立法定量,司法定性”的立法模式,可以认为我们国家刑法中规定的所有犯罪行为都是情节犯。因为《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也就是说所有的犯罪都必须要求达到“不是‘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时候,才能认定为犯罪。但是,显然这不是本文所要主张的观点,这样情节犯的外延过于宽泛,从而使情节犯失去了其应有的独立品格,也使我们对情节犯的研究失去本源意义。

其次,从形式的角度来理解情节犯的本质,这就涉及到情节犯的法律属性问题。.我们认为,情节犯首先只能表现在我国刑法分则的明文规定中,即针对某些行为,虽然其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社会危害性,而这种社会危害性却又未达到刑法所要规定的犯罪的程度,而此时,又难以通过强调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或者要素来使它达到这种程度,甚至立法者无法预料具体情形,或者即使预料到,也无法具体详细描述其表现形式,那么立法者就使用“情节严重”或者“情节恶劣”这样概括性词汇来使该行为在总体上达到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这也表明了刑法要处罚行为的缩限性。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情节犯是指那些刑法分则明确规定了以“情节严重”或者“情节恶劣”作为犯罪成立的情节要求或者认定该罪为犯罪既遂形态的犯罪类型。

查看全文

农事节庆农业品牌建设论文

一、农事节庆的概念、分类和农业品牌的含义

(一)农事节庆的概念

关于农事节庆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多种论述,各有侧重,不过都强调了农事节庆与农业的关系和欢乐庆典的仪式。本文综合上述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农事节庆是指举办主体依托特定区域的特色农业资源,以打造农业品牌、扩大农业品牌影响力、传播农业文化为主体目标,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有计划、有组织地举行集会庆典仪式等一系列活动。其内涵有3点:(1)农事节庆以区域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社会资源和农业文化资源等多重资源,如农产品、农业景观、农业文化遗址、农业技艺、农业习俗、农事等,资源内容丰富且具有区域特色。(2)农事节庆以销售盈利为浅层目标,以品牌塑造形象推广为深层目标,以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为长期目标。(3)农事节庆具有节庆特点,周期性重复举办,以吸引广泛的民众参与为目的,带有欢乐气氛。

(二)农事节庆的分类

农事节庆的分类有多种角度,如从产品类型可分为农产品类、林产品类、水产品类、牧产品类、副产品类节庆等;按照季节划分,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节庆;按照节庆历史可以分为传统节庆和现代节庆等;按照举办周期可以分为每年一届或者多年一届等;按照节庆范围又可分为国内和国际2种;按照组办方级别可以分为村级、乡(镇)级、县(区)级、市级、省级等。本文按照节庆依托资源类型划分,将农事节庆分为2种:(1)以区域特色农产品为节庆资源。如各地盛行的茶节、油菜花节、桃花节、西瓜节、柑橘节、龙虾节、豆腐节、冰雪节、沙雕节等。这类农事节庆依托该地域特产的农产品来举办,紧紧围绕特定农产品及与之相关的农事、农俗、仪式等设计节庆项目和组织活动内容,与农产品的关联性极强。(2)依托一定的农业习俗举办节庆。如乞巧节、花朝节、那达慕大会、雪顿节、古尔邦节等。这类节庆不以特定农产品为主角,通常依托延续多年的传统农业习俗,重新加以包装设计举办庆典活动。特别说明的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属于这类节庆,不过它们是全民族的共同节庆,区域特色不明显,不列入本文考查范围。

(三)农业品牌的含义

查看全文

民族地区节事旅游发展思考论文

[摘要]节事旅游目前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振兴当地经济的重要方式。但是,综观各地的旅游节事活动,真正成功并能持续发展的屈指可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节事旅游在营销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所致。本文在分析了我国节事旅游营销缺陷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原则和对策。

[关键词]节事旅游营销原则对策

节事旅游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不仅在一定意义上达到了塑造、维持和改变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目的,而且促进了地方旅游、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但纵观各地的旅游节事活动,真正成功并且可以持续下来的屈指可数,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旅游节事活动仍处于起步阶段,另外,从市场营销角度考虑,节事旅游也存在着诸多缺陷。

一、节事旅游的概念界定

文献综述发现,学者在研究节事活动及相关问题时,经常使用“节事活动”、“节事旅游”、“节日活动”、“节庆活动”、“节事”、“旅游节庆”等概念。尽管学者们对旅游节庆的概念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但均认同旅游节庆的概念有一共同的核心,即强调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活动或事件。西方学术界常常把节日(festiva1)、特殊事件(specialevent)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称为“节事”,英文简称为FSE(Festival&SpecialEvent)。

二、我国节事旅游营销缺陷分析

查看全文

剖析国内节事旅游营销缺陷及措施论文

摘要:节事旅游目前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振兴当地经济的重要方式。但是,综观各地的旅游节事活动,真正成功并能持续发展的屈指可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节事旅游在营销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所致。本文在分析了我国节事旅游营销缺陷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原则和对策。

关键词:节事旅游营销原则对策

节事旅游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不仅在一定意义上达到了塑造、维持和改变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目的,而且促进了地方旅游、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但纵观各地的旅游节事活动,真正成功并且可以持续下来的屈指可数,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旅游节事活动仍处于起步阶段,另外,从市场营销角度考虑,节事旅游也存在着诸多缺陷。

一、节事旅游的概念界定

文献综述发现,学者在研究节事活动及相关问题时,经常使用“节事活动”、“节事旅游”、“节日活动”、“节庆活动”、“节事”、“旅游节庆”等概念。尽管学者们对旅游节庆的概念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但均认同旅游节庆的概念有一共同的核心,即强调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活动或事件。西方学术界常常把节日(festiva1)、特殊事件(specialevent)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称为“节事”,英文简称为FSE(Festival&SpecialEvent)。

二、我国节事旅游营销缺陷分析

查看全文

民生类新闻节目纪事性思索

关键词:叙事电视新闻民生新闻媒体传播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当今社会物质、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叙事”为出发点的民生新闻,因其选题亲民性、视角广泛性、时事互动性、播报通俗性受深广大受众的青睐。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崭露头角至今,民生新闻已逐步普及开来并走向成熟。本文将以民生类新闻节目为例,对其内容的叙事性作以分析研究。

一、民生新闻的定义

传统的新闻定义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按照性质,可将其区分为两个角度,一是新闻的本体论含义:新闻是先在于主体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二是新闻的认识论含义:新闻是主体感知到的、或用符号传播并为受众所接收到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由此可见,新闻是先于受众而存在、被受众感知的,具有简明性和客观真实性。相对比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新兴媒体类(如网络、手机)新闻更凸显出卓越的时效性和现场感。民生类电视新闻节目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类型,同样具备新闻的性质及其特征。

“民生”一词在近几年中频繁出现,究其原因是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人们开始从社会发展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寻求自身发展机会的提供、能力的培养和权益的保护。也就是说,当今“民生”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从人权上界定的人的基本生存、基本发展的权利,而是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的角度出发,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电视新闻的触角也从大政方针的延伸至普通百姓的身边,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选择题材,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百姓冷暖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播报形式活泼多样,以叙事风格为主,将真实事件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民生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查看全文